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被贴有“精神病人”的标签,不被社会重新接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他们在普通民众眼中的形象就是“疯子”,很多人还无理由的认为他们有暴力倾向,人们不相信这种疾病可以完全康复,认为他们不可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更不会相信一个正在病程中的人所说的任何话。

乌鲁木齐中山医院专家温馨提示:患有精神分裂症,最忌讳的就是患者本人拒绝治疗,或是不积极治疗,或是家属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专家提醒,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选择权威专业医院进行治疗是关键

古埃及Ebers的文献中可能提到过精神分裂症。中国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证或狂证的范畴,相传为战国秦越名医扁鹊所著,成书则在东汉以前。亦为中医理论开山始祖《难经》二十难,以“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真正归纳并阐解了癫狂的病理病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中记载了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但没有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记录。中世纪阿拉伯医学或阿拉伯心理学文献中记载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奇异的信念和行为,Avicenna在他的《医典》(The Canon of Medicine)中将这种症状称作Junun Mufrit(严重精神失常),以区别于其它症状,如狂躁症、狂犬病、躁狂抑郁症。15世纪伊斯兰的通用医学教科书中也没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记录。精神分裂症在当代属于常见精神疾病之一,那么它可能是在历史文献中和抑郁症或者狂躁症等相关症状混淆了。

1809年,英国一家医院的主任Jone Haslam(1764-1844)在《对疯狂和抑郁的观察》一书中描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Haslam,1809/1976,P64-67)。Phillipe Pinel于1809年发表了医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份详细的精神分裂症个案报告。Bénédict Morel在1853年将精神分裂症命名为démence précoce(早发性痴呆),因为他发现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年轻人人群中;Arnold Pick于1891年援引了这一概念。Emil Kraepelin于1893年对早发性痴呆和情绪障碍(双相抑郁)做了详细的区分,他认为该病症起因于大脑疾病,属于痴呆的一种,但是明显不同于阿尔茨海默氏症,后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群。有人反对“早发性痴呆”的说法,因为这种病存在治愈的可能,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它叫做“青少年型精神错乱”。

Emil Kraepelin(1859-1926)有两个重要的成就:第一,他把精神错乱的许多症状综合起来,而这些症状以前被认为反映的是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a,不动和激动性躁动交替出现)、青春型精分(hebephrenia,愚昧和不成熟的情感)和偏执型精分(paranoid,夸大妄想和被害妄想)。尽管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但他相信,从本质上讲,各种精神障碍起病以后,最终都会发展成为“精神脆弱”。第二个成就是,他把早发性痴呆同躁狂-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区别开来。对于有早发性痴呆的人来说,早期起病和预后不良是特点,而躁狂-抑郁障碍并不一定具备这一些特点。他还提出了早发性痴呆的很多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违拗(negativism)和模式化的行为。他认为早发性痴呆是一种伴有妄想、幻觉注意障碍、运动行为异常的综合征,此病通常源于青少年期,会导致不可逆的精神损耗。

“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译作“分裂的心智”,它的希腊词根是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Eugen Bleuler于1908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人格、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他随即提出了“4A”症状诊断标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情感、知觉和认知(知情意)不是作为一个整合体来进行加工的。情感可能与知觉分离,而知觉可能与现实分离。正如他所说的“人格失去了完整性”人们常常混淆“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这种误解可能是源自字面上的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幻听幻视,但他们不存在于多个人格之间来回变换的情形。据文献记载第一个误用的是一名诗人T. S. Eliot(1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认为精神分裂是一种遗传疾病,鉴于当时(纳粹德国、美国、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的“优生学”运动,很多人就此被强迫做了绝育手术。纳粹在T4行动中谋杀了大量的心智不健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1971年美英诊断学大会发现美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比欧洲多很多,可能的原因是美国使用的DSM-II 诊断标准比起欧洲的ICD-9更为宽松。David Rosenhan(1972)的著名研究《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指出美国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过于主观和不可靠。学者和医生对整个DSM手册进行了修订,并于1980年推出了DSM-III。自1970年以来,共提出并审查了超过40条具体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前苏联也曾经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用作政治用途,著名的精神病学家Andrei Snezhnevsky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子类别叫做“缓慢样渐行性精神分裂症(sluggishly progressing schizophrenia)”,并用它来迅速打击异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这种做法传到了西方社会,世界精神病学家协会(WPA)在1977的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上谴责了这种行为。

精神分裂症

生命素养健康管理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由于患者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导致的重度心理疾病,大家应该对精神分裂症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其病因复杂,并且不易治愈,还容易复发;这点让很多的朋友感到痛苦。 ■素养生活方式 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与个人的情绪、性格、处境等息息相关。要想预防精神分裂症,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使自己每天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从而精神崩溃,这就叫“欲速则不达”。现在不少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都与此有极大关系。 1.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早上对自己微笑一下,告诉自己开始快乐积极的一天,如果发现自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就要及早找心理医生或自己想办法调整一下,不要等严重到了精神病这一步才去医院。 2.减少诱发因素 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素养饮食 1.饮食应清淡和富有营养。 2.摄取富含烟碱素的食物。 3.饮食应清淡和富有营养,如鸡肉、酸奶、豆腐、啤酒酵母、大比目鱼、豌豆、葵花子等。

4.摄取富含烟碱素的食物,如,绿花椰菜、胡萝卜、五米、鸡蛋、鱿鱼、马铃薯、番茄、全麦。 5.食疗偏方一则 原料:猪心(半个)、远志15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茯神20g、钩藤15g、石菖蒲12g、莲子芯20粒、郁金10g、天麻6g、天竺黄6g、石决明20g;制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 因为病人的进食缺乏自控,容易造成暴饮暴食或营养不良;而一些生痰发风食物如肥肉、蟹、鲤鱼、黄鳝等则会引起痰扰心窍;辛辣刺激食物如茶、咖啡、辣椒等对本病也无益处。同时给病人准备的食物应尽量不带骨、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健康调理 ■素养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制度,经常运动,防止体重明显增加;对疾病既不能过分地关注,也不能满不在乎,尽量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生活环境,鼓励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避免社会技能的衰退。 ■素养情志 1.家庭心理干预 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持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所有方法均强调家庭参与治疗和齐心协力的重要性。一般采取心理教育及行为治疗,有条件时,也可进一步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环境,帮助患者朝独立生活的方向迈进。 2.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治疗的形式很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治疗计划,发展社会性的互助作用,以及正确用药和处理不良反应。集体治疗中,应重点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应对技巧,包括应对精神症状的能力和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适于对有退缩倾向的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网络。 3.注重心理培养 艺术及职业训练,音乐、艺术、职业及其他活动的治疗,在促进患者重新接触现实世界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缄默、孤独、木僵的患者,往往会对音乐和舞蹈做出反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这类患者慢慢与现实联系,这些辅助心理治疗一般在同其他方法相协调时最能发挥作用。 4.个别心理治疗 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理想的个人心理治疗最好以富于同情、善解人意的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结合各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其具体治疗目标应按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规划,较适合于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技术有激励疗法和行为治疗等。 ■素养管理 1.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痊愈。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C T、M R I、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现

代医学检测手段,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3、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多巴胺(D A)假说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 A功能亢进 所致。 5-羟色胺(5-H T)假说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 T水平明显低于一 般人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 一。 4、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前性格表现为内向、孤 僻、敏感多疑。很多病人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类型 一、临床特征 (一)前驱阶段: 1.性格改变 2.类神经症症状 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二)发展阶段 1.特征性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 3.躯体症状 二、临床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 (二)青春型 (三)单纯型 (四)紧张型 (五)未分化型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 M 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二、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关键性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

型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

精神分裂症(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XXX 性别:女性年龄:45岁婚姻:已婚 文化程度:文盲民族:汉族职业:农民职务:无宗教信仰:无 籍贯:XXX 邮政编号:- 工作单位:无电话:XXX 供史人:XXX系病友之丈夫对病史了解,可靠邮政编码:- 供史人地址:XXX 电话:XXX 单位联系人无地址无邮编无电话:无 第2次发病第2次住院入院日期:2017-02-23 11:30 门/急诊诊断:精神分裂症 主诉:复发自语、凭空闻语10余天,总病程3年。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说经常听到别人说她的坏话,有一次看到别人在聊天就认为别人是在说她的坏话,于是跟别人吵架。在街上看到很多新车子和新房子就说之前没有看到这么多,认为是因为她得病了别人得到了很多钱才买的。也不上班了,整日呆在家里,能做家务,与家人交流减少。家属送至XXX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用药不详,门诊治疗2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送至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4mg/日”治疗6个月后以显进疗效出院,出院后能自行规律服药,2016年8月吃完家里的药后未再开药,自行停药。10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外走,说别人骂她,大发脾气,把家里的碗砸碎。家属无法管理,于今日送至我院要求住院治疗,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自发病以来,睡眠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无发热、抽搐及二便失禁史,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无悲观消极言行,有毁物行为但无伤人行为。

既往史:(以往有哪些重大疾病史注明发生的时间,治疗情况及转归) 既往体健,脑外伤疾病史:无外科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无非依赖性物质使用史:无 冶游性病史:无药源性疾病史:无 个人史:第1胎,母孕期于1972年10月14日“足月”平产。 婴幼期体格发育正常智力发育一般童年不良遭遇无 社会适应(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文盲,劳动能力及人际关系一般。 月经史:月经14岁5-7天/28-30天末次月经:2017年2月10日,既往月经规律。 婚姻、生育史:已婚,生育1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兴趣、嗜好:无不良嗜好。 个性特征:主观任性急躁倔强热情大胆___积极性强意气用事自制力差易与人吵孤僻少语√胆怯被动自卑敏感多愁善感不好交际√好幻想缺乏决心合群开朗乐观活泼敏捷、好交际适应性强不拘小节固执沉着细心慎重温和自信右主见耐心好心平气和刻苦耐劳多疑敏感拘泥迂腐荒诞不经孤独怪癖冷酷无情狂热迷信鲁莽残忍 家族史:经济状况:一般主要经济来源:务工 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型 一家3口成员关系:和睦。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丈夫体健,有一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关心患者。 家庭史:家系神经、精神病史:否认精神病家族病史。 近亲结婚:否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临床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五、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病历

精神分裂症 病历摘要 场景:心理卫生科门诊 病人资料:女性,21岁,大学生 主诉:怀疑有人议论自己1月,怀疑被人害,听到语声1周 现病史: 患者前三月因没入选学生会,闷闷不乐,总说因为自己思想脏才落选,反复洗头、洗衣物,有时半夜起来到卫生间清洗,经常清洗数小时,有时看到同学们说话,就认为在议论自己没当选,走路要避开熟人,上课时老师看自己的眼神都含有嘲笑的含义,近一周加重,认为竞选时的对手和老师串通好设计自己,对面寝室有同学负责监视自己,有时候能听到脑子里有声音在说“你真笨,你太脏了”,自己想什么事情,声音就说什么。情绪低,总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哭泣,说别人都不理解自己。病程中睡眠差,饮食欠佳。学校老师及父母带病人就诊。 既往史: 1. 2岁时曾患中耳炎; 2.无外伤史;无手术史; 3.无肝炎史,无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 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1.生于吉林市,系第二胎,足月顺产,病前性格敏感多疑,孤僻胆小; 2.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 3.月经史:13; 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家族史: 姑姑曾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T:36.7℃P: 76次/分R:18次/分Bp:115/6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欠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肢体运动、感觉正常,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无脑膜刺激征。植物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表情紧张,对周围环境怀有戒心,情感反应欠适切,矛盾情感,拥抱母亲,流泪,又说母亲和学校是一伙的,有言语性幻听,说“脑子里总有个女人说我笨,让我去找老师谈”。援引观念,被害妄想,被洞悉感,内容荒谬,有泛化倾向,如自诉:“对面寝室总有人监视我,也看不到人”“今天报纸上都暗示我了”。智力正常,定向力正常,自知力缺失,不承认自己有毛病,是被别人害的。 患者关心的问题 1、这个医生值不值得信赖?我的感受能不能和他谈? 2、会不会和他们一起害我? SP需扮演的角色任务(sp模拟要点) 接诊地点:心理卫生科门诊 患者描述:拟模拟的年龄范围19-23岁,女性,大学生,衣着外表符合上述社会角色。 患者行为态度(一般表现):家人陪同步入诊室,接触被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东张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3)5-羟色胺(5-HT)假说:6.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前述的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当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其它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家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而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提着暖瓶走了二十多里,路上花了4个小时。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可见于各个年龄层。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陌生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严重者甚至连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己有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如一位在化工行业工作的工程师认为自己喝水的杯子被人做了手脚,每天都会释放出定量的毒药,造成自己慢性中毒;一位老护士认为自己在上次住院时被人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称自己丢了块价值“5万元”的罗马表,是让邻居偷走送给了国家领导人。 2.被动体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即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感。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

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交大医学院精神医学小课教材(第三章) 第三章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的正确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其中鉴别诊断是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神病患者来就诊时,首先要分析其精神活动是不是精神病的范畴,明确以后,在通过对症状特点和躯体检查的分析,确定是器质性还是非器质性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症状之后,再分析其主导症状是什么,是精神病性症状?是神经症症状?是人格障碍?然后再对最可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疾病逐一鉴别,得出诊断。 DSM-III中确立的诊断等级水平如下: I 器质性精神病 II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 III 神经症 IV 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CCMD-3的分类原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病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故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该类疾病。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症状主要有: 急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尤以急性的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等感知障碍及定向障碍,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昼轻夜重。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以缓慢出现的全面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 遗忘综合征(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程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他认知功能和技能相对完好,伴有虚构、错构及时间定向力障碍,无意识障碍。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有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类似的表现,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行为问题、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 另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有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一些特殊检查也表现出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07T09:10:31.50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李菲叶飞英余秋容 [导读]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 作。 李菲叶飞英余秋容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516001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034.作 者简介:李菲,女,1981年5月,籍贯:山东(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诊治及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评估指标差异.结果:在阴性与阳性症状的评分上,治疗 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上,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能力量表评估上,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 症; 全病程个案管理; 干预效果Thewholecourseofschizophreniainterventioncasemanagement【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fullcourseofschizophreniacasemanagementintervention.Methods livinginthecommunityintothenational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reatmentprogramthe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 100casestothestudygroup,willnotbeincluded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oregularlyreferral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100casesascontrolgroup.Thenanalyticalassessmentindexdifferencesafter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 Inthenegativeandpositivesymptomsscore,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ratingscale,thelivingscaleassessG ment,observation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signifiGcantly【K,etyoewfofredcsti】velyimprovepatientrecoveryeffect. schizophrenia; thewholecourseofca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911【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4-02 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作,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患者病情的 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 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 组.其中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7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8±5.2)岁;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 围为18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未纳入到个案管理模式中,观察组运用全病程个案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在全病程个案管 理模式运用中,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相关单位与人员的专业性,其中包括项目办公室、慢病防治站、护理人员、精神科医师、家属、社区全科医 生、心理治疗师、社工、社区民警等.其中项目组长有精神科医师担任,具体治疗计划实施由社区全科医生担任其个案管理员.首先需要对患 者的综合情况做评估,包括患者家庭情况、年龄、性格、病史情况、生理状况、经济水平等,分析出患者所具有的个人优势与劣势,了解疾病 发病的根源以及相关环境的刺激因素,从而设计符合患者个人情况管理方案.在全病程个案管理方案上,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 能等多方面的康复进行康复计划[3-4].要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危险性、躯体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做全面评估,而后做 专业的药物治疗、管理和行为等问题的管理方案.依据患者情况做对应的生活职业康复规划,对其个人的日常生活、家庭与人际交往关系处 理、家务劳动与社区适应、学习与职业情况、康复的主动性与配合度状态等,进行对应的可执行的康复措施与指导.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康复 应该以生活职业能力为主方向,尽可能的挖掘患者生存与恢复潜能力,提升其职业与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如果患者属于病情基本稳定,可以首先 以医疗计划为起始,而后辅助生活职业能力的康复规划;如果患者属于不稳定病情状态,要集中以医疗计划为主方向,强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 精神状态改善,降低危险问题;依据患者情况做好三级管理,做针对性的具体操作. 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采用百分 制进行,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了解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其中包括患者家庭中活动能力、自立能力、家庭职能、关心与兴 趣、责任与计划的情况,分数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问题严重程度越高;生活能力评定表,其中包括个人心理、社会、生理、环境领域等情况, 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 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定情况在阴性与阳性症状评估评分上,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的3个 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定情况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遗传因素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 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 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 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之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分裂症状需继续2 周以上方可诊断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特征: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 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电休克适应症:治疗精分症,妄想、幻听、躁狂、木僵。 疼痛、幻肢痛、失眠。 妄想的分类及特点: 按起源分类:原发性妄想:无法以患者当前的环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释的,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性信念。对某一心理现象(情绪、记忆表象、知觉)赋以难以理解的特殊的妄想性意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继发性妄想:继发于情感障碍/知觉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性格特点/强烈的精神刺激/暗示 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牵连观念、特殊意义观念)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非血统妄想妊娠妄想内心被洞悉感被窃妄想 焦虑恐惧的区别: 焦虑是指向未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造成焦虑、紧张和恐惧,而这种紧张、焦虑的程度往往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恐惧是对特定事物、处境或与人交往产生持续的、不合理的、强烈恐惧情绪,并且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决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