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护套

合集下载

电缆铠装内护套计算公式

电缆铠装内护套计算公式

电缆铠装内护套计算公式在电力系统中,电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用于输送电能和信号。

在电缆的结构中,铠装内护套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层,它可以保护电缆内部的导体和绝缘层,防止外部环境对电缆的损害。

因此,对铠装内护套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电缆的合适尺寸和材料,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

铠装内护套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工程计算方法,它可以根据电缆的设计参数和工作环境条件,确定铠装内护套的尺寸和材料。

在实际工程中,铠装内护套的计算公式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准确地确定铠装内护套的参数,提高电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铠装内护套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电缆的工作电压、电缆的敷设方式、电缆的环境温度、电缆的负载电流等。

这些参数都会对铠装内护套的尺寸和材料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合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首先,电缆的工作电压是铠装内护套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电缆的工作电压,可以确定铠装内护套的绝缘厚度和材料。

一般来说,工作电压越高,铠装内护套的绝缘要求就越高,需要选择更好的绝缘材料和增加绝缘厚度,以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

其次,电缆的敷设方式也会对铠装内护套的计算产生影响。

不同的敷设方式会对电缆的外部受力和环境条件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敷设方式确定合适的铠装内护套参数。

例如,在地埋敷设的电缆中,由于地下环境的潮湿和腐蚀,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料和增加护套厚度,以保护电缆的安全运行。

另外,电缆的环境温度也是铠装内护套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电缆所处的环境温度,可以确定铠装内护套的耐热性能和材料选择。

在高温环境下,需要选择耐高温的材料和增加护套厚度,以防止电缆绝缘老化和热损伤,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

最后,电缆的负载电流也会对铠装内护套的计算产生影响。

根据电缆的负载电流,可以确定铠装内护套的导热性能和材料选择。

在大负载电流下,需要选择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和增加护套厚度,以提高电缆的散热能力,避免电缆过载和热损伤,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

12芯国标护套线参数

12芯国标护套线参数

12芯国标护套线参数
摘要:
1.12 芯国标护套线的概述
2.12 芯国标护套线的参数
3.12 芯国标护套线的应用领域
正文:
12 芯国标护套线是一种常见的电缆产品,它主要用于电力、通信、控制等领域。

这种电缆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12 芯国标护套线的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的芯数是12 芯,这意味着这种电缆内部有12 根导线。

这种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电缆的传输能力,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次,它的护套材料是聚氯乙烯(PVC),这是一种常见的电缆护套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防腐蚀性能。

再次,它的额定电压是300/500V,这意味着这种电缆可以在300/500V 的电压下安全使用。

最后,它的线径范围是1.5-6.0mm,这意味着这种电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线径。

12 芯国标护套线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控制等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电缆连接,也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还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传输。

电缆用铅做护套的优缺点

电缆用铅做护套的优缺点

电缆用铅做护套的优缺点-------------------------------------------------------------------------------电力电缆的护层有内护套和外护层之分。

内护套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钱芯绝缘层不受外力机械损伤,对于油浸纸绝缘电缆还可以防止水分的浸入和浸溃剂的外流。

外护层的作用则是防腐蚀、机械保护和屏蔽。

一、内护套电力电缆内护在分金属的(铝、铅、钢)和非金属的(橡胶、塑料)。

金属护套多用于油浸纸绝缘电缆;橡胶、塑料护套多用于橡塑类绝缘电缆。

由于橡胶、塑料护套的电力电缆使用较少,钢护套主要用于超高压电力电缆中,故这里仅介绍铅护套和铝护套。

(一)铅护套用铅制造电力电缆内护套已有很久的历史,其主要原因在于铅护套有许多技术上的特点。

1.优点(1)铅护套具有完全不透水性,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和潮气的侵入,密封性能好;(2)铅的熔化点低(327.5°C),在制造铅护套过程中不会使纸绝缘过热而损坏。

铅在加热到200°C左右时,即成半液体状态,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挤压成封闭护套,从而使压铅工艺比较简单,同时封焊工艺也很方便,(3)耐腐蚀性能好。

铅对稀硫酸和盐酸不起作用,仅有硝酸、醋酸、石炭酸和某些有机物的腐烂物对铅能起腐蚀作用。

(4)铅护套的韧性好,不影响电缆的可曲性。

制造电缆铅护套的铅不应低于标准四号铅的要求,它的含铅量为99.9%。

有时为了加强电缆铅护套的硬度和耐震性,常在铅料中加极少量的锡、锑、铜、钙等。

2.缺点(1)铅的资源缺乏,在地壳中蕴藏量较少,而且铅又是国防和原子能工业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2)铅是有毒物质;(3)铅有再结晶的趋向,特别在高温和震动时,在粗大的铅粒间形成裂缝,易使电缆因水分和潮气从裂缝中侵入而损坏;(4)铅的机械强度很低,其抗拉强度只有14.7MPa,甚至含有锑、钙的铅合金其抗拉强度也不超过29.4MPa。

因此裸铅包电缆和高压电缆都不能用纯铅作电缆护套;(5)铅的相对密度大,使电缆沉重,给制造、运输和安装带来不便;(6)铅有蠕变特性。

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执行标准

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执行标准

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执行标准一、电缆组成结构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导体:由纯铝或铝合金制成,具有高导电性能。

2.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或乙丙橡胶(EPR)等材料,起绝缘保护作用。

3.铝护套: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起保护电缆结构和电气性能的作用。

4.填充层:采用符合标准的填充物,对电缆进行填充,确保电缆的圆整度。

5.聚氯乙烯外护套: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对外护套进行保护和装饰。

二、电缆规格型号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的规格型号通常由导体截面积、绝缘层厚度、铝护套厚度等因素决定,具体规格型号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三、技术要求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导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有高导电性能。

2.绝缘层应均匀、紧密地包裹在导体上,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3.铝护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缆免受机械损伤和环境影响。

4.填充层应确保电缆的圆整度,防止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移位或振动。

5.外护套应具有优良的防水、防潮、防虫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

四、试验方法对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进行试验时,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导体电阻测试:采用电桥法或电阻表法等测量导体电阻值。

2.绝缘层电气性能测试:在绝缘层上施加电压,测量其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因数等电气性能指标。

3.铝护套机械性能测试:对铝护套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试验,以检验其机械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填充层密实度测试:采用气压或水压等方法检测填充层的密实度。

5.外护套防水性能测试:在实验室模拟现场环境,对外护套进行耐水压和耐气压等测试,以检验其防水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五、验收标准高压电力电缆铝护套在验收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绝缘层应无气泡、皱纹、裂纹等缺陷,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电缆绝缘层和护套材料选择及适用环境

电缆绝缘层和护套材料选择及适用环境

电缆绝缘层和护套材料选择及适用环境
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材料种类丰富,它们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电缆的应用环境和特定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缆绝缘层和护套材料种类:绝缘层材料:
1.聚氯乙烯(PVC):PVC是一种常见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
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低压电缆中。

2.交联聚乙烯(XLPE):XLPE是通过特殊工艺交联处理的聚乙烯材料,具
有优异的耐热性、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高压和超高压电缆。

3.乙丙橡胶(EPR):EPR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水性能,常用于中压
电缆的绝缘层。

4.橡胶:包括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寒性能,常
用于低温环境或移动设备的电缆绝缘。

护套材料:
1.聚氯乙烯(PVC):PVC护套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电气性能,适用
于室内或低温环境下的电缆。

2.聚乙烯(PE):PE护套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常用于室外环境或高
温条件下的电缆。

3.氯丁橡胶:氯丁橡胶护套具有优异的耐油、耐水和耐候性能,适用于工业
场所或潮湿环境的电缆。

4.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护套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油性,常用于油浸电缆或
低温环境中的电缆。

5.金属护套:金属护套(如铠装护套)主要用于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和抗拉
性能,特别适用于需要额外保护的场合,如地下电缆和海底电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材料和结构的护套,如阻燃护套、耐火护套、防腐护套等,用于满足特殊的应用需求和环境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绝缘层和护套材料选择应根据电缆的额定电压、工作环境、敷设方式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作用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作用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作用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具有重要的接地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电缆的绝缘层,防止外界环境对电缆的干扰,同时还能有效地将电缆内部的电荷引导到地下。

首先,金属护套或屏蔽可以防止电缆绝缘层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周围环境中存在各种电磁辐射,如电力线、电气设备等。

这些外界电磁场可能会对电缆的绝缘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发生故障。

金属护套或屏蔽可以有效地屏蔽这些电磁辐射,保护电缆绝缘层的完整性。

其次,金属护套或屏蔽还能起到防止外界物质对电缆的侵蚀作用。

在地下敷设电缆时,可能会遇到潮湿、腐蚀性环境。

如果电缆的外绝缘层损坏,这些外界物质可能会渗入电缆,导致电缆短路、绝缘击穿等故障。

金属护套或屏蔽可以起到屏蔽外界物质的作用,保护电缆免受侵蚀。

此外,金属护套或屏蔽还能有效地将电缆内部的电荷引导到地下。

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电缆内部的电荷会产生静电,如果这些电荷不能及时导出,可能会引起电缆的局部放电,损坏电缆的绝缘层。

金属护套或屏蔽可以作为接地导体,与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将电荷引导到地下,防止电荷积累导致局部放电。

另外,金属护套或屏蔽还能提高电缆的屏蔽效果。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电缆内部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这个电磁场可能会对周围的电缆或设备产生干扰。

金属护套或屏蔽可以起到屏蔽电磁场的作用,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提高电缆的传输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接地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接地电阻,以确保金属护套或屏蔽能够有效地引导电荷到地下。

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接地效果符合要求。

总之,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在电力输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保护电缆的绝缘层,防止干扰和侵蚀,还能有效地将电荷引导到地下,提高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因此,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是电力电缆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皱纹铝护套的应用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皱纹铝护套的应用

为了提高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各项性能指标的稳定性,防止电缆绝缘层被外界潮气及水分的侵入,以保证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使电缆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电缆应包覆金属护套。

金属护套的作用主要有三个:(1)防水作用。

防止XLPE绝缘接触到水分后产生水树枝,作为电缆的径向防水层;(2)能承受零序短路电流,热稳定性好;(3)对绝缘线芯起保护作用,避免外力对绝缘线芯产生的破坏。

2 金属护套的种类及铝护套的应用2.1 金属护套主要的种类及其比较金属护套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以及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导电性能。

通常使用的金属护套材料有铅、铝等,而大截面的XLPE绝缘电缆,为了减少护套的损耗而采用不锈钢作为电缆的金属护套。

铝作为护套材料,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铝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约占地壳重量的7.58% ,来源可靠且价格低廉;(2)铅的密度较高约为11.34 g/cm³,而铝的密度较低约为2.70 g/cm³,只有铅密度的1/4,这可以使电缆的重量大大减轻,有利于电缆的制造、运输和安装;(3)铝的机械强度高,结构稳定,蠕变小,疲劳强度高。

因此,电缆护套材料较多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

2.2 铝护套被覆的方式铝护套的被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压铝机上挤制而成的无缝铝护套,另一种是由冷轧铝板卷包后用氩弧焊接机焊接而成的纵包焊接皱纹铝护套,两者的比较如下:(1)挤制成型的铝护套。

压铝机是一种精密设备,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生产工序、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且能耗和功耗很高,不是一般的电缆厂所能承受的,因而生产的铝套电缆成本较高。

在挤铝时必须选用可塑性好、纯度较高的铝锭来减小挤制的压力。

所用铝纯度应不低于99.6%。

铝的熔点较高(658°C),因此通常把圆柱形的铝锭先预热到450°C 左右,然后将其一端冲击加热到530°C,再装入工作筒进行铝护套的挤制。

为了使铝锭的表面光滑和清洁,并保证它与压铝机工作筒有良好的配合,铝锭在使用前需进行专门的表面切削精加工。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1 绝缘厚度的测量1.1 测量装置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10倍的投影仪,两种装置读数均至0.01mm。

当测量绝缘厚度小于0.05mm时,则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为估计读数。

1.2 试样制备从绝缘上去除所有护层,抽出导体和隔离层(若有的话)。

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绝缘,内外半导电层若与绝缘粘连在一起,则不必去掉。

每一试件由一绝缘薄片组成。

应用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着与导体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绝缘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1.3 测量步骤将试件置于测量装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

a)当试件内侧为圆形时,应按图1径向测量6点。

如是扇形绝缘线芯,则按图2测量6点。

b)当绝缘是从绞合导体上截取时,应按图3和图4径向测量6点。

c)当试件外表面凹凸不平时,应按图5测量6点。

d)当绝缘内外均有不可去除的屏蔽层时,屏蔽层厚度应从测量值中减去。

当不透明绝缘内外均有不可除去的屏蔽层时,应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

e)无护套扁平软线应按图6测量。

两导体之间最短距离的一半作为绝缘线芯的绝缘厚度。

在任何情况下。

第一次测量应在绝缘的最薄处进行。

如果绝缘试件包括压印标记凹痕,则该处绝缘厚度不应用来计算平均厚度。

但在任何情况下,压印标记凹痕处的绝缘厚度应符合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

若规定的绝缘厚度为0.5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两位(以mm计);若规定的绝缘厚度小于0.5mm时。

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三位,第三位为估计数。

1.4 测量结果及计算每个试样的平均厚度为试片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护套厚度的测量2.1 测量装置与1.1条相同。

2.2 试样制备去除护套内外所有元件(若有的话),用一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垂直于电缆轴线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护套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护套HDPE,高密度聚乙烯。

同MDPE(中密度聚乙烯)、LD/LLD(低密度/线性低密度)相比,HDPE材料分子链结构规整,分子链具有更少的支链结构,且支链更短,分子链排列整齐,分子链间距离小,分子链间作用力大。

HDPE的这些近程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以下基本性能:材料密度较高,结晶性好,结晶度大,分子层间作用力大。

宏观表现为材料密度高,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优于LLD/LD/MD,材料硬度高,耐磨损性能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好。

但由于其熔体流动性、材料柔韧性略差,对材料的加工有更高的要求。

作为护套材料的黑色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选用护套材料专用高密度聚乙烯基础树脂,添加优质碳黑色母及其他相关的加工助剂,混炼造粒而成。

优质的碳黑色母含量、碳黑颗粒度、分散度等因素,对光缆耐紫外线辐射老化、耐热老化等长期性能影响巨大。

BJCCS采用的电缆专用HDPE护套材料,其基础树脂的选择,碳黑含量、碳黑粒径和分散度等,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光缆的物理机械性能,适应敷设条件、环境老化,保证运行可靠性和长期使用寿命,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分类聚氯乙烯(PVC)系列电缆料分为:一、热塑性聚氯乙烯弹性体塑料二、聚氯乙烯低烟低卤阻燃电缆料三、聚氯乙烯丁晴复合料四、聚氯乙烯防白蚁电缆料五、聚氯乙烯防鼠电缆料六、汽车用聚氯乙烯密封条粒料七、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八、聚氯乙烯复合弹性体透明料(PVC仿硅橡胶料)电缆料狭义上指PVC绝缘或护套料按耐温等级分有60度、75度、80度、90度、105度;按性能分有耐油型、耐寒型、柔软型、阻燃型、防霉型等等1、PE是聚乙烯料,有:交联聚乙烯:一般用做绝缘,在电缆型号种用YJ表示,如YJV;非交联聚乙烯:一般用作外护套,用Y表示,如YJY。

2、屏蔽很广泛,有:导体屏蔽料:用在高压交联电缆的导体与绝缘之间;绝缘屏蔽料:用在高压交联电缆的交联料与铜带屏蔽之间;铜带屏蔽:厚度为0.1~0.15mm左右的带状屏蔽,由纯铜加工而成。

可用在电力电缆的“绝缘屏蔽”之外,也可用于屏蔽控制电缆中,如KVVP2,其中P2表示铜带屏蔽;铜丝屏蔽:直径为0.3mm及以下的细铜丝,不是纯铜,一般用在需要屏蔽的电缆中,如KVVP,其中P表示铜丝屏蔽;目前铜带屏蔽有被铜丝屏蔽取代的趋势。

钢带和钢丝一般叫铠装,不叫屏蔽。

3、硅烷:一般为硅烷交联料,用做绝缘;4、PVC:有多种形式:PVC混合料:用作绝缘或外护套,如VV,前一个V表示聚氯乙烯绝缘,后一个V表示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护套有70度、70度阻燃、90度、90度阻燃;PVC混合料还可用作隔离套,用于高压交联电缆的铜带和钢带之间;PVC带:厚度为0.3mm左右的带状物,一般用于铜带和钢带之间,有成缆作用,也有隔离作用。

另外电缆料还有PP填充绳、无纺布、膜等。

聚氯乙烯(PVC)简介聚氯乙烯(PVC)是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1998年世界PVC树脂生产能力约为2980万吨,产量大约为2350万吨,次于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5680万吨,产量4370万吨),与聚丙烯树脂(生产能力2994万吨,产量2550万吨)相差不多。

PVC是由液态的氯乙烯单体(VCM)经悬浮、乳液、本体或溶液法工艺聚合而成,其中悬浮工艺在世界PVC生产装置中大约占90%的比例。

在世界PVC总产量中均聚物也占大约90%的比例。

PVC 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制造强度和硬度很大的硬质制品如管材和管件、门窗和包装片材,也可以加入增塑剂制造非常柔软的制品如薄膜、片材、电线电缆、地板、合成革、涂层和其它消费性产品。

硬质制品目前占PVC总消费量的65~70%,今后PVC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主要是在硬质制品应用领域。

目前PVC在建筑领域中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2.国内生产状况1998年我国PVC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分别为160万吨和317万吨。

在世界上产量仅次于美国(639万吨)、日本(263万吨)居第三位。

2000年前后,计划新建和扩建PVC能力至少为88万吨/年,估计此期间大量没有竞争能力的电石法小厂将闲置,所以总产能有可能达220万吨/年水平,其中乙烯法将达134.6万吨/年,从目前占31%上升到61%。

报道的项目有万县市6万吨/年本体法PVC装置,天津渤海公司同韩国乐喜公司、美国西方化学公司合资的10万吨/年PVC装置,(其中引进的8万吨/年乙烯法VCM装置于1997年建成、投产),上海天原化工厂同伊滕忠商事、旭硝子公司合资的24万吨/年VCM和20万吨/年PVC装置,泰国正大集团在宁波的12万吨/年PVC装置,辽河集团与乐喜金星公司合资的8万吨/年PVC装置,上海氯碱化学公司已使VCM产能增大到30万吨/年,计划到40万吨/年,这意味PVC产能将由目前的22万吨/年增加到36万吨/年,北京化工二厂将增加PVC 能力7.6万吨/年,齐鲁公司将增加PVC能力10万吨/年,广州化工厂8万吨/年乙烯法VCM/PVC项目已通过评审。

3.生产工艺简述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

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一直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的PVC树脂(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都是出自悬浮法生产装置。

美国悬浮法均聚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7年占84%,1996年为90%。

PVC树脂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年来主要是针对已经基本定型的工艺技术进行一些改进。

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PVC树脂工艺技术的专利集中在改进防结焦涂层、改进引发剂体系、改进乳化剂以及减少残留单体含量等方面。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先进的悬浮法、本体法和生产糊树脂的乳液法、微悬浮法等在内的工艺齐全的PVC树脂生产装置。

但是, 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生产装置规模普遍较小,国外先进国家悬浮法装置生产规模一般在10~20万吨/年,在我国70余生产厂只有3套装置达到这样的规模;目前国外乙烯氧氯化法路线生产的PVC树脂已占90%以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电石乙炔法路线,我国采用乙烯路线的PVC树脂仅占PVC树脂总能力的1/3。

3.1悬浮聚合悬浮聚合通过不断进行搅拌使单体液滴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聚合反应在单体小液滴中进行。

通常悬浮聚合反应为间歇聚合。

近年来各公司对PVC树脂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的配方、聚合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改进,开发出各具特点的工艺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 公司)技术、日本信越公司技术、欧洲EVC公司技术, 这三大公司的技术在1990年以来世界新增的PVC树脂生产能力中各占大约21%的比例。

3.2乳液聚合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单体中。

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乳液法生产的PVC树脂的粒径为0.1—0.2mm,悬浮法为20―200mm。

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

干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 常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

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

一般来说乳液聚合PVC树脂的价格高于悬浮聚合的树脂,然而需要以液体形式配料的用户使用这种树脂,如糊树脂。

在美国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树脂产品都是糊树脂(又叫分散型树脂),少量用于乳胶。

在欧洲,各种乳液工艺也用于生产通用树脂,尤其是压延和挤出用树脂。

3.3本体聚合本体法生产工艺在无水、无分散剂,只加入引发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不需要后处理设备,投资小、节能、成本低。

用本体法PVC树脂生产的制品透明度高、电绝缘性好、易加工,用来加工悬浮法树脂的设备均可用于加工本体法树脂。

PVC本体工艺在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

但是,尽管从理论上说悬浮和本体聚合反应工艺生产的树脂可以用于相同的领域,实际上加工厂一般只使用其中之一,因为悬浮和本体树脂不能混合,即使少量混合也会因静电效应导致聚合物粉末的流动性降低,而悬浮聚合树脂更易得到的,因此大多数加工厂放弃了本体树脂,近年来本体工艺出现了止步不前或衰退的状态。

3.4溶液聚合在溶液聚合中,单体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如n-丁烷或环己烷)中引发聚合,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沉淀下来。

溶液聚合反应专门用于生产特种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通常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

这种溶液聚合反应生产的共聚物纯净、均匀,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4.国内需求量和年均增长率我国1998年聚氯乙烯产量为160万吨,净进口量约157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17万吨。

考虑到进口产品中有相当部分不属于一般贸易方式(如1998年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保税仓库等方式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9.7%),但由于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进口的树脂并未能全部复出口,粗估国内的需求大约为248万吨。

15年来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满足率和满足率分别为80.6%和87.5%,高于其它通用树脂。

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9.8%,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3%)的0.95倍,低于其它通用树脂。

然而,从1983-1998年我国聚氯乙烯树脂需求增长趋势看,90年代的需求增长率明显高于80年代,90年代国内需求满足率明显低于80年代。

5.国内价格变化下表和图列出近年来我国PVC的价格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其它通用树脂基本相同,1995年第二季度通用牌号价格达每吨1万元左右,1998年2季度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明显下跌,最低降至5500元左右,1999年3季度后少有回升。

1999年4季度价格大体相当于1996年3季到1997年1季度的水平,距历史上的高价位尚远。

表1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价格变化时间元/吨时间元/吨922季4300 962季7200923季4250 963季7100924季4400 964季6800931季4600 971季6700932季5800 972季7600933季7000 973季7500934季7000 974季7400941季6800 981季7400942季7050 982季6600943季7500 983季5600944季7600 984季5500951季8700 991季5600952季9900 992季5600953季8600 993季6500954季7100 994季6900961季69006.应用状况PVC树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工成制品,悬浮聚合的PVC树脂可以挤出成型、压延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粉末成型或压塑成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