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 教案+学案+测练 人教版必修2(付,133页)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 教案+学案+测练  人教版必修2(付,133页)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 教案+学案+测练  人教版必修2(付,133页)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A 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

B.所有化学变化的能量都可以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

C.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D.化学变化一定会引起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体系内物质种类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2CO 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22Ba OH 8H O ? 晶体与4NH C1晶体的反应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 为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 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N 到M

B.N 上有气体放出

C.M 为正极,N 为负极

D.M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4、—定条件下反应2AB(g)

A 2(g)+

B 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 2,同时消耗2n mol 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 、A 2、B 2共存

C.AB 的消耗速率等于A 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 2(g)

2Z(g),其中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 -1、0.3mol·L -1、0.2mol·L -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c (Z)=0.5mol·L -1

B.c (Y 2)=0.5mol·L -1

C.c (X 2)=0.2mol·L -1

D.c (Y 2)=0.6mol·L -1

6、4mol A 和4mol B 两种气体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C 和D 两种气体。方程式为:2A+B=2C+D 。前15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5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为( ) A.3.2 mol

B.2.2 mol

C.1.8 mol

D.2.8 mol

7、有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是“正极→导线→负极” B.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过程中OH -向正极做定向移动 D.总反应:22Li 2H 2Li H ++↑++=

8、某潜航器使用新型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电路中有2 mol 电子转移时,镁电极的质量减轻24 g

B .工作过程中溶液的pH 会增大

C .电池工作时,负极上有H 2生成

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H 2O 2+2e -

+2H +

=2H 2O

9、一定条件下,已知可逆反应()()()2A g B g 3C g +=,下列四项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选项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A 2mol L min v ?= ()()

B 2mol/L min v ?= B ()()A 2mol/L min v ?= ()()

C 2mol/L min v ?= C ()()A 1mol/L min v ?= ()()B 2mol/L min v ?= D

()()A 1mol/L min v ?=

()()C 1.5mol/L min v ?=

A.A

B.B

C.C

D.D

10、0℃时,将0.1mol N 2O 4置于1L 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 2O 4(g)2NO 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

到反应限度的是( )

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 2的消耗速率与N 2O 4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11、通常人们把断裂1mol 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 H —

C F —

H F —

F F —

键能/(1kJ mol -?)

414

489

565

155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42CH +4F ==4CF +4HF 每消耗4

1molCH 的热效应( ) A.放热1940kJ B.吸热1940kJ C.放热485kJ D.吸热485kJ

12、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23222Fe Ni O +3H O Fe OH 2Ni OH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Fe 2OH -2e =Fe OH +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

D.电池充电过程中,OH -向阴极迁移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 反应的是( ) ① 液态水汽化

②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 浓硫酸稀释

④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 水煤气的制取反应

⑥ 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A.①⑥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⑤⑥

14、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极是负极

B.电子由b 通过灯泡流向a

C.该电池总反应是2222H O 2H O +=

D.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它可以使用不同的电解质,如酸式、碱式、熔融碳酸盐、固体电解质等。回答以下问题。

1.通人氧气的一极为___________极,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若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2.若将氢气改为CH 4,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此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OH -的浓度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已知N2H4燃烧产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气体。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铁的质量相等,铁块的形状一样,盐酸均过量),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

实验编号盐酸浓度(mol·L-1) 铁的状态温度/°C

1 2.00 块状20

2 2.00 粉末20

3 1.00 块状20

4 2.00 块状40

请回答:

(1)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500 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氢气为标准,则上述实验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研究铁的状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实验编号,下同);实验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研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则曲线c、d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设计了下列一组实验:所用铁块的形状、质量均相同,所用酸的体积相同,其浓度如下,你认为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

A.18.4 mol·L-1硫酸

B.5.0 mol·L-1硝酸

C.3.0 mol·L-1盐酸

D.2.0 mol·L-1硫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因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热量的变化,而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故B错误;

C、因化学反应中不仅质量守恒而且能量守恒也守恒,故C正确;

D、因核变化虽然产生了新物质,但不是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C项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M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则M为原电池的负极,石墨为正极,负极M被氧化,正极上生成氢气,则电流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即从N到M,A 项正确;N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B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为原电池的负极,N为正极,C项错误M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0.1mol·L -1 X 2与0.3mol·L -1 Y 2完全转化可生成0.2mol·L -1

Z,这表明平衡时Z 的浓度应小于0.4mol·L -1

;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0.2mol·L -1

Z 全部分解转化生成0.1mol·L -1

X 2和0.3mol·L -1

Y 2,这表明平衡时X 2的浓度应小于0.2mol·L -1

,Y 2的浓度应小于0.6mol·L -1。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B 0.12mol/L s 20.06()mo (/s)l L v =?÷=?,设15 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有v (B)=

0.06 mol/(L ?s)=4mol-mol

2L 15s

x ?,解得 2.2x =,答案选B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放电时电子流向为“负极→导线→正极”,故A 项错误;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 为电解质,锂作负极,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 项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 -向负极移动,故C 项错误;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即总反应为222Li 2H O 2LiOH H ↑+=+,故D 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Mg 为负极,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Mg-2e =Mg 2+

,有2 mol 电子转移时,镁电极的质量减轻24 g ,故A 正 确;电池总反应式为Mg+H 2O 2+2H +

= Mg 2+

+2H 2O,消耗氢 离子,溶液中的c (H +)会减小,故B 正确;电池工作时,H + 向正极移动,正极反应式为H 202+2H ++2e - = 2H 2O,没有 氢气生成,故C 错误、D 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即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只有D 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是定值,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⑧烧瓶的体积不变,且气体总质量不变,密度是定值,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一定平衡,故选B 。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为1mol 414kJ mol 4-??+1mol 155kJ mol 2276kJ 4-??=,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热董为1mol 489kJ mol 4-??+1mol 565kJ mol 4216kJ 4-??=,故每消耗41molCH 放出热量为4216kJ 2276kJ 1940kJ -=.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总反应()()23222Fe Ni O 3H O Fe OH +2Ni OH ++=可知产物有氢氧化物,则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放电时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做负极,故A 正确。放电时铁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在碱性电解质中生成氢氧化亚铁,电极反应为()2Fe 2OH -2e Fe OH --+=,故B 正确。充电可以看做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2Fe OH 2e Fe 2OH --++=,因此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会升高,故C 正确。电池充电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D 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①液态水汽化,即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是物理变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错误;②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 末,属于分解反应,需要吸热,为吸热反应,正

确;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过程,错误;④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会放出大量的热,为放热反应,错误;⑤制取水煤气的反应是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⑥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属于吸热反应的有②⑤⑥,故选D.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2H 通入a 极,2H 失去电子生成H +,所以a 极为负极,A 正确;电子在外电路中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a 通过灯泡流向b ,B 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222H O 2H O +=,C 正确;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 正确。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正,H 2-2e -=2H +,

O 2+4e -+2H 2O=4OH -

; 2.CH 4+10OH --8e -=CO 3+7H 2O,减少; 3.N 2H 4+4OH --4e -=4H 2O+N;

解析: (1)燃料电池中通入氧化剂的一极为正极,故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2H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2H -2e 2H -+=;2O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正极反应式为22O 4e 2H O 4OH --++=。

(2)若将氢气改为4CH ,4CH 中-4价C 元素被氧化为+4价,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负

极反应式为243

2CH 10OH -8e CO 7H O ---++=;总反应式为24232CH 2O 2OH CO 3H O --

+++=,反应消耗OH -,一段时间后溶液()

OH c -

减小。(3)肼()24N H -空气碱性燃料电池,总反

应式为24222N H O N 2H O +=+,负极上24N H 失电子,氢氧根离子参与反应,生成水和氮气,负极反应式为2422N H 4OH -4e 4H O N --↑++=。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1.收集500 mL 氢气所需的时间(答案合理给分);2.1;2;1;4; 3.1;3; 4.D 解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B 卷)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速率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有mol·L -1

·s -1

或mol·L -1

·min -1

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2M N

B.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3、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2

234Na 3CO 2Na CO C 放电充电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碳酸钠固体储存于碳

纳米管中)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 TEGDME 是一种有机溶剂) A.充电时,Na +从阳极向阴极移动 B.可以用乙醇代替 TEGDME 做有机溶剂

C.放电时,当转移1 mol 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3 g

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233CO 4Na 4e 2Na CO C +-++=+

4、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2mol氮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kJ能量

C.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放出632kJ能量

D.上述过程描述的是2mol的N2与2mol O2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5、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碳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体积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Ⅰ

碱性锌锰电池Ⅱ

铅-硫酸蓄电池

图Ⅲ

原电池

图Ⅳ

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

7、如图是一种以液态肼(N 2H 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在700~900℃时,O 2-

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内的O 2-

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B.电池总反应为N 2H 4+2O 2=2NO+2H 2O

C.当甲电极上消耗1mol N 2H 4时,乙电极上有1mol O 2被氧化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8、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 投入盛有50 mL -10.5mol L ?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 与反应时间t 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 论错误的是( )

A.O →a 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b →c 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 =c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t c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

H c +降低

9、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b 极的电极反应为22HCHO H O-4e CO 4H -+++=

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D.当电路中转移4210mol -?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 为3.0 mg

10、180℃时将0.5 mol 2H 和1 mol 2CO 通入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 成甲醇蒸气(3CH OH )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

322CO H CH OH 4O 2++

B.在0 ~3 min 内用2H 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0.1 -11mol L min -??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 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 ~ 10 min 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1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H 2O 分解为H 2与O 2时放出热量

B .生成1 mol H 2O 时吸收热量245kJ

C .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12、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①②③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⑦

13、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 、Cu 片插入浓3HNO 中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t 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0~1t 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2H 2e H +-↑+=

C.1t 时刻,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Al 进一步反应

D.1t 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14、硝酸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为NH 3→NO→NO 2→HNO 3。

其中一个重要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速率v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v (NH 3)=0.010mol·L -1

·s -1

B.v (O 2)=0.0010mol·L -1·s -1

C.v (NO)=0.0010mol·L -1

·s -1

D.v (H 2O)=0.045mol·L -1

·s -1

15、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

此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H 3的消耗速率等于NO 的生成速率 B.NH 3的消耗速率等于NO 的消耗速率 C.NH 3的浓度和NO 的浓度都不发生改变

D.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改变

16、如图所示,杠杆A 、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 端高

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 端低B 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低B 端高;为导体时,A 端高B 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高B 端低;为导体时,A 端低B 端高

17、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

池反应为()()()()()()22

Zn s +2NiOOH s +H O l ZnO s +2Ni OH s ???→←???放电

充电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2Ni OH s +OH aq -e =NiOOH s +H O 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Zn s +2OH aq -2e =ZnO s +H O l

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18、化学反应22A +B =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B .1mol A A —键和1mol B B —键断裂能放出kJ x 的能量

C .2mol A B —键断裂需要吸收kJ y 的能量

D .2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21mol A 和21mol B 的总能量

19、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Cd+2NiO OH +2H O ()()222Ni OH +Cd OH ,已知()2Ni OH 和()2Cd OH 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1.正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负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

2.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

__________(“填A 或B”)流向用电器。内电路中,2-3CO 向电极__________(“填A 或B”)

移动,电极A 上CO 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3. 将两铂片插入KOH 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______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如果消耗甲烷160g,假设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用N A 表示),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L 。 20、I.在2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发生反应:()()()22g 2NO g NO O 2g +,体系中n(NO)

随时间的变化 如表:

(1)如图所示,表示2NO 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2)800 ℃,反应达到平衡时,NO 的转化率是 。 (3)用2O 表示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Ⅱ.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24CO N ONH H )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4322COONH s 2NH g CO NH g +,

(1)下列不能说明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232v NH =v CO 耗生

B.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C.容器中2CO 与3NH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

E.气体中形成6个N —H 键的同时有2个C=O 键断裂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填序号)。 A.及时分离出2CO 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少量 ()24COO N NH H s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如图所示,上述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

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 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 正确;

B.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故B 正确;

C.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不是质量变化,故C 错误;

D. 反应速率单位是导出单位,浓度单位常用mol/L,时间单位常用s 、min,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 ?L ?1

?s ?1

和mol/(L ?min),故D 正确。 故选:C.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中M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 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 为反应物,M 为生成物。在相等的时间内N 和M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2: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

M,故A 错误;t 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 错误;t 3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 错误;t 1时,N 的物质的量为6mol,M 的物质的量为3mol,N 的浓度是M 的浓度的2倍,故D 正确。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Na 从阳极向阴极移动,故A 正确;钠与乙醇会发生反应,不能用乙醇代替 TEGDME 做有机溶剂,故B 错误;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Na-e Na =,转移1 mol 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3 g ,故C 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32C 2Na CO -4e 3CO 4Na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233CO 4Na 4e 2Na CO C +-+++=,故D 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用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来判断,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2mol N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释放946kJ能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中1mol N≡N和1mol O=O断裂,描述的是1mol的N2与1mol O2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在干电池中MnO2作氧化剂,错误;B项,在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H2SO4的浓度不断减小,错误;C项,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Cu2+的浓度减小,错误;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该燃料电池中,负极(电极甲)上N2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2H4+2O2--4e-=N2+2H2O,正极(电极乙)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电池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A

正确;电池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负极上反应生成氮气,则电池总反应为

N2H4+O2=N2+2H2O,B错误;由电池总反应可知,当电极甲上有1 mol N2H4被消耗时,电极乙上有1 mol O2被还原,C错误;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电极甲移向电极乙,D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高中化学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 1.地位和功能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HCl 、HBr 、HI 均是强酸 C.BF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 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 4CH 和4CCl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4NaHSO 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单质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B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NaHSO4和NaHCO3两种晶体溶于水时,被破坏的作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1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一化学必修2 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B.CO2C.NaCl D.CH4 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H2O、F- B NH3、NH4+、NH2- C H3O+、NH4+、NH2- D HCl、F2、H2S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 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 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A、B、C、D、E的顺序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与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D与C可形成D2C、D2C2两种离子化合物。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 B_____ C_____D_____E______。(2)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微粒的化学式 (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 (2)2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3)3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_ (4)4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5)5核10电子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内容 T -----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各类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均生成CO2 ①; ②; ③; ④o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学反应与元索化合价的变化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失去电子,化合价0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笠壬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①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 5—10分钟);⑤家庭作业; ⑥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 离子键 1、 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I A 族、第四A 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 离子化合物 1、 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 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Z P * ;C I' * M?- ' S' Na 、Cl 、Mg 、S 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注意: 1. 离子须标明电荷; 2.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 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 不能把“T ”写成“====”; 5. 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C1 ■ + * C1 : - C1 : C1 : 用电子式表示 C 2的形成过程: -- -- … --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N 理 QC1:—N AB 型(如 NaCl ): ■ ■ L V- -I J 1 AB2 型(如 MgCb ): :[:ch Mg 2+[:C1:J A 2 B 型(如 Na 2。): NaQ0QN —N 叭恋]2-皤 A 族、第n A 族中的金属与第w (价电子)的式子。如: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