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分层作业(下编)参考答案分析

初三语文分层作业(下编)参考答案分析
初三语文分层作业(下编)参考答案分析

初三语文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下编现代文

一苏州园林

基础题

1.xuān xiè zhǎo hè lín xún 镂蔷峦嶂

2.① A C ②B ③C

3.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5.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提高题

1.(1)示例:文中说到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具体鲜明地突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2)【甲】文以几个园里藤萝的奇特造型和开花风韵生动展示了苏州园林栽种花木“着眼画意”的特征;【乙】文描写幽径这株古藤萝,表现其生机无限又不事张扬的特点。【丙】文描写紫藤萝瀑布的盎然生机,表现其无穷的活力。(3)①此句重在绘形,以“无棚”、“无架”、“攀附”表现古藤萝需求甚少,又用夸张写出古藤萝“直上青云之概”,突出了它的积极向上,让人感到生机无限。②此句中的“挑逗”是贬词褒用,以拟人的手法将藤萝花的活泼、淘气、可爱的形态与神态写活了。

2.(1)跋涉

(2)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3)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

人们赋予面最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4)C

(5)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2段末。这段文字阐述了距今1000年前面条在欧洲出现的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是阐述面条的历史,与第2段的内容相同。此外,这段文字中“又抻秘地出

现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的“又”“另一端”是相对于第2段中说明的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来说的,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也照应了第3段韵首句“面条横跨亚欧”。

3.略。

拓展题

1. “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引起北京各界热烈反响,并引发多地效仿。

2. (1)①影响上海地区空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本地的污染排放。

②本地排放源多样,其中流动源和工业生产是上海本地生成PM2.5的主力。(2)流动源工业生产它使人们清楚上海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这样治霾(治污工作)就会“对症下药”,提高成效。为上海出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供了依据。

二贤人的礼物

基础题

1.⑴相形见绌⑵引以为荣⑶含糊其辞⑷不足为奇

2.欧?亨利;美国

3.黛拉与吉姆夫妇生活贫困但深爱着彼此。圣诞节时黛拉卖掉自己美丽的长发为丈夫买回了白金表链,而吉姆却将祖传金表卖掉为妻子买回了漂亮发梳。虽然礼物成了无用之物,他们都很惊喜感动和满足。

4.⑴肖像描写,表现出黛拉心理的紧张。

⑵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表现了吉姆对黛拉卖发的惊诧。

5.议论,结束全文,深化主题——相濡以沫的爱情正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6.A

7.⑴形容时间过得飞快。黛拉一心为了给丈夫买礼物而到处搜寻,因此浑然不觉时间流逝。

⑵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黛拉从巨大的幸福惊醒,猛然想起自己给吉姆的礼物还没

给他看过的急切。

⑶用比喻的手法极言黛拉头发的色泽美,丰润。

提高题

(1)没有找到水

(2)①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

②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

(3)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

(4)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

(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5)略

2.略

拓展题

1. (1)集体完成;“道具”大多可自制;种类繁多(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益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

2.(1)C

(2)略。

三风筝

基础题

1.《野草》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狂人日记》

2.wù sè yì shù chā huáng 恍模虐诀仃

3. √√×

4. (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动作神态,我的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

5. 从内容上看,反映了“我”无奈、沉重、悲哀的心情。从结构上看,由回忆转入现实,首尾呼应。

提高题

1.(1)我粗暴地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

(2)不能;“扔”“踩”这两个词语不足以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或“用‘掷、踏’更能表现‘我’的盛怒和蛮横”)

(3)表现了小兄弟对我“破获”他做风筝“秘密”后的惶恐、畏惧的心情。(4)绝望;傲然;我的冷漠。

(5)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意对即可)

2. (1)回忆风筝

(2)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兄长发现并毁坏风筝给弟弟带来的伤害。

(3)和谐、愉悦的兄弟关系。长幼秩序严明,服从与被服从,教导与被教导的兄弟关系。

(4)快乐的、轻松的。表现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温馨、愉悦之情。

抑郁的、悲哀的。表现鲁迅深刻的反省精神,以及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3.(1)酣

(2)温柔而又充满爱意的。

(3)

的慈爱浪漫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这位父亲坚硬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柔软的心。

(5)C

拓展题

1. (1)C (2)B

2. ①茶有药用价值;②茶作为可口的饮品;③茶能助人感悟人生

四故乡

基础题

1. huì索愕鄙嗤瑟 shé惘 zīsuī展(辗) 酬

2.① B② A ③ D

3.(1)环境描写(2)肖像描写(3)肖像描写(4)动作描写

4.B

5.D

6.鲁迅周树人豫才“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辛亥革命后十年

7.

提高题

1. 不整齐,零零落落;颓败,破落和无生气;沉寂、荒凉;悲凉。

2.

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眼前的闰土变化太大,让我感到陌生,看到闰土饱经生活磨难,贫穷困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3)表现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动着嘴唇”表现他很兴奋,有很多话要说,但长期的苦难和彼此身份的差异又使他感到无话可说,所以没有作声。

(4)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经有了感情上的隔膜,这使“我”感到很悲哀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以及封建的等级观念

4. (1)因为“我”的愿望是天下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这愿望太美好,难以实现,而且“我”因此意识到自身和闰土的某种相似的虚弱无力,所以便害怕起来。

(2)“偶像”A:指的是闰土所崇拜的神佛;“偶像”B:指的是“我”手制的希望。都能给人暂时的安慰,却又有些虚幻缥缈。

(3)“辛苦辗转”的意思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尖刻、泼辣、放肆、自私自利。

(4)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

5.(1)幽优

(2)第一处:第②段,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理解:母亲在听弟弟抱怨,母亲的笑包含着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第二处:第(13)段,母亲一直在淡淡地笑

理解:母亲看广场放风筝,母亲在我和弟弟照顾陪伴下舒心与满足。

第三处:第(22)段,母亲笑,然后离开。

理解:母女俩分开,母亲用笑来让我放心,表现她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坚强。(3)原句中加逗号以示停顿,强调了“到老”这一时间,加强了“我”会永远照顾母亲的肯定语气,强烈表达“我”对在父亲离世后的母亲那深深的依恋。

(4)第⑤段: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

(5)C

(6)选(1)示例:结构上以父亲离世引起。首尾呼应。内容上写出了7天团聚的短暂、伤感而温暖,是一家人用心一起度过的值得珍惜的一周。我对父亲在不知不觉中离去充满伤感,并因此感悟到时光易逝,亲情可贵。

选(2)示例:第⑥段“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了充满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这个细节描写,以母亲的幻觉极其生动地刻画出母亲思念父亲的情感之深。开门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清晰,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失去亲人后的孤独感。

拓展题

1.电视剧、缩写版成为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方式,而阅读原著的学生比例偏低,这点农村学生表现尤为显著。

2.(1)②从最早的石材,到装满毛发的皮球,最终成为充气皮球。

③从最初的六个鞠室,六个守门员,到后来减少到两个球门;比赛人数从32人到最后22人。(2)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五孔已己

基础题

1. ⑴chàn⑵tuí⑶yǎo⑷chuò⑸shì⑹zhàn

⑺kǎn⑻hēng

2.⑴A ⑵A ⑶A ⑷B

3.⑴踱⑵排⑶罩⑷摸⑸笼

4.D

5. ⑴√⑵√⑶×⑷√

6.鲁迅周树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

7.⑴肖像描写。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

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⑵动作描写。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⑶肖像描写与语言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8.环境描写。不仅写出晚秋的凉意,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为下文写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

9.不矛盾。说“大约”是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孔乙己是否死了,所以只能猜测;说“的确”,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况来看他只有死路一条了。两词连用,准确表达出了孔乙己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从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提高题

1. ⑴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有个解释说明部分。

⑵酒店格局的不同短衣帮穿长衫的站,坐;外,里鲜明对比贫富悬殊和社会地位差异大。

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 ⑴中秋过后咸亨酒店孔乙己孔乙己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

⑵语言、动作、肖像不敢面对现实,麻木、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病残的凄苦

⑶揭露世态炎凉,批判人们的麻木,突出孔乙己只能供人们取笑的悲惨命运。

⑷嘲弄;社会世态炎凉,人们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⑸掌柜的认钱不认人,表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还不如十九文钱。

3. ⑴孔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①老汪教书郁闷。②老汪乱走排忧。

⑶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

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

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⑷C

⑸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4.略

拓展题

1项目名称:戏曲知识讲座、戏曲脸谱介绍、戏曲行当介绍、

经典唱段赏析、戏曲“模仿秀”比赛、戏曲名家介绍……

主要环节:张贴海报广为宣传请主讲者(主持人)与学生互动现场表演……

设计理由:继承传统文化,了解戏曲知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戏曲的快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⑴春节⑶重阳节

2、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3、看法示例:

传统节日是我国的非物质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过“物质的节”,更要过“精神的节”。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这种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六敬业与乐业

基础题

1. 骈赦骛蜩佝偻聒

2.(1)《论语》(2)《庄子》(3)《礼记》(4)《论语》

3.A

4.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为什么要“敬”业;如何才能做到敬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1)解释什么是“敬”;怎样做才是“敬”

(2)当大总统;拉黄包车;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引用论证;引用曾文正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或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4)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热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提高题

1.(1)满怀崇敬蔑视仇恨爱憎分明

(2)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而造谣污蔑,嫁祸共产党。

2.(1)生死场祖父和我

(2)②①③

(3)对比论证

(4)一条河流;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一轮明月

3.(1)人人必须尽责任。

(2)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①未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将不尽责任和尽责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4.(1)用王明教条式的读书和照抄照搬书本给革命造成损失的事例,论证了不善于读书的危害(或“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2)从两方面写:一是他读马列的书,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二是他学习前人的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

(3)示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行军打仗头头是道,但却不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长平一战,他率领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自己也命丧沙场。

5.(1)C

(2)突出写字潦草出格将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论证要把字写端正的重要性。(3)不能。第④节分析字写得潦草的根本原因是态度不端正,首先要端正写字的态度,然后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在此基础上再写第⑥节的勤写苦练,④⑤⑥三节是层进关系;且第④节承接第③节,④—⑥节内容照应了第⑦节“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

(4)⑥该事例主要表现虞世南勤学苦练书法,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能有力论证第⑥节“要写好一手字,还得勤写苦练”这一分论点(中心句)。(5)青年人(青年人)要把字写端正

6.略

拓展题

1.(1)婚宴庆典葬礼开张等(任选一个)

(2)字数相等句法一致词义相关平仄相对词性相同(任选三个)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2. (1)汪涛 9(1)班(2分)

(2)拟标题:(义云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表(2分)

(3)选择类别与申报理由相一致(1分)“实践目的、自身条件”理由阐述6分。示例:我选A。

申报理由:我申请展馆讲解,它既可巩固知识,又能锻炼口才;同时结交有此兴趣的朋友。我做事细心,待人耐心,普通话标准,曾获得学校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相信能胜任展馆的讲解工作。

七差不多先生传

基础题

1.xiàng lì pù dài

2.明白道歉指死亡幸免

3.①把糖买错;②把省份搞错;③记账不分十、千;。④搭火车迟到;⑤请牛医生治病;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

4.上题中④⑤

5.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6.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7.“何必太认真”

提高题

1.⑴A.座无虚席;B.鸦雀无声

⑵大海忽而温和平静,忽而又似万马奔腾

⑶倒叙;一把小提琴(或:"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

⑷父亲以七美元买琴买琴圆了"我"的梦;"我"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重点突出(或:中心突出,突出主题)。

⑸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但又生活拮据的家庭。

父亲表情很难过,是因为经济拮据的现实不能让他满足女儿的心愿,但他又希望能够满足,这表现出他的矛盾心情。

⑹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⑺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⑻第一次出现引起下文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呼应开头。

⑼当年"我"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以七美元的价格买到这把琴,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⑽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2.略

拓展题

1.

通知

初一年级组将在六月一日举办班级歌唱比赛,请所有参加比赛的同学和工作

人员在5月31日下午三点半到学校大礼堂参加彩排,希望大家准时参加。

海陆中学初一年级组

2015年5月29日

2. ⑴反对汉字继续简化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二,支持者则不足两成;

⑵喜欢繁体字的人数超过一半,但喜欢简化字的人数也有三成。

八清塘荷韵

基础题

1.因为荷叶有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无法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惊人的扩散蔓延速度。

2. “季荷”荷花红色浓、花瓣繁多、迎风弄姿、异常逗人,使荷塘呈现西湖景象,填补了作者未见西湖莲花的缺憾。

3. C E

4. 不好。①内容上: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荷叶满塘的狂喜和对荷坚忍不拔精神的赞美作铺垫

5. 前三段写了种荷花的过程,通过砸莲子、每天观望、几年等待来表现作者对荷韵的渴望和喜爱,为下文正面描写荷韵做铺垫。

6. 翘首盼望的乐趣、奇迹发生的乐趣,感受生命的力量的乐趣、静静欣赏荷韵之优美的乐趣,体味妙境之乐趣,天伦之乐,生的希望等

提高题

1. (1)B

⑵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无从谈起。

原文用反问句,强调了(那些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的人生是毫无意义与价值的。

⑶D

⑷对比突出了绝大多数的人见识短浅,缺少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证明思考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⑸A

淘师湾作业答案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网络信息检索4-4 1.半人马座比邻星 2.茉莉花 3.mào dié八九十岁的意思。 4.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网络信息检索4-5 1.搜索引擎最早是yayoo,后来发展壮大,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和在图书馆里面进行图书查找的工作差不多 2.如果可以直接下载,那么右键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如果不行那么可以选中链接之后采用下载软件下载。 3.例如:优化查找的速度、扩大资料的范围等。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信息的评价5-5 CDBC ACD 信息的编程加工6-1 DADDC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7-1 CACCB 信息的编码8-1 CACDD 文本信息加工9-1 BAACC 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10-1 BDDBBC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11-1 BBDBC

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13-1 ABCBC 图像信息加工14-1 CDBDB 作品的规划与准备15-1 CDDD 中期评价12-1 一、选择题 DADAB DABBA BDCBD CACCB BABB 二、填空题答案: 1、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2、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3、先对邮件进行杀毒,然后再打开邮件 4 、答案:(1)B6;=SUM(B2:B5)或=B2+B3+B4+B5; (2)=B5/C5; (3)=B5/B6; (4) 饼图三综述题、答案: (1)要点1:应该找到银行相关部门询问。要点2:不能打取款机上的电话。要点3:电话很有可能是骗子的电话,骗子骗到卡号及密码后,会将卡内的钱取走。 (2)要点1: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要点2:应该去到相关银行部门询问工作人员办理。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中编综述 练习题(答案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 苏联 D 美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4、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B民族资本C私人资本D官僚资本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 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C工商业 D农业 9、191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市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外国势力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 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5、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农民阶级的方案 C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E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教学模板——下编综述

教学内容: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1949~1952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

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的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创造性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得到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主要有( ) ①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②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③自然灾害严重④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2.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D. 叶剑英 3.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

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的“五反”运动。 A.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年年年年6、到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年年年 D. 1952年7、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朱德 B. 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8、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 )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 A.外国侵略者 B.地主阶级C.资本家 D. 国民党官员9、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

中国近现代史书面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 暂缺 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暂缺 第一章 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下编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编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79-80页)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81页的三个新情况) (二)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革命影响。 A、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革命的新道路,在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展了天翻地覆的人民大革命,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领导力量,使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A、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日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争取光明的前途奠定了基础。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C、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它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最终赢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二、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85-89页总结性的段落) (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二)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91页) (二)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91-93页)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94-95页最后两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100页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怀疑的原因)。 (二)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1-102页) (三)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就使革命取得一个个胜利。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109页)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和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一样(课本103页))

中编综述题库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 B、中国现代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 B、1917年10 月 C、1917年11月 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 B、中国华北地区 C、南京 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 B、发行内债 C、商业投机 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 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 C、属于革命力量 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 B、高利贷资本剥削 C、地租剥削 D、苛捐杂税 1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 1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3.()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 15.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 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是值得颂扬 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 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17.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A 5.D 6.B 7.C 8.A 9.C 10.A 11.A 12.D 13.D 14.A 15.A 一、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ACD 4. AC 5.ABCDE 6.AC 7.ABCD 8.ABCDE 9.ABCD 10.CE 11.ABC 12.ABC 13.ABC 14.AB 15.AB 16.BC 17.AB 三、简要回答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最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者为后者创造条件,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也是前者的保障。 四、论述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西方列强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势力勾结,成为西方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最新编辑(正式版)路巡考试题及答案(1)综述教程文件

四川成自泸公司2015年路巡管理岗位业务测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处。(每空1分,共15分) 1.高速公路路巡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高速公路路产设施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3.路产管护设施设备包括巡逻车、无线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器材等路产管护专用设备及用具。 4.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设置标志、广告牌,必须报经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有偿设置。 5.在弯道路段时白天事故预警区的设置:警戒区上游预警标志位置为400米,预警区限速为80 km/h,警戒区上游100M处预警限速为40km/h。 6.公司《清排障管理办法》明确高速公里清排障服务包括:拖车作业、吊车作业、散落货物清理转运作业。 7.公路管理机构对批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应签发《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8.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或者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设施损毁、灭失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

9.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10.如遇危化品车辆泄露,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押运人员采取必要警示措施,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所谓公路路产,就是(C )的总称。 A公路及其附属设施B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其附属设施 C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D公路路面、路基及边沟 2.违反《公路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同意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C ) 以下的罚款。 A 10000元 B 20000元 C 30000元 D 50000元 3.造成高速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 B ),并接受其现场调查。 A 高速公路交警部门 B 高速公路路政部门 C 当地政府 D 地方公路路政部门 4.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这是行政处罚的

专业技术人员常用文体写作教程作业(单选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常用文体写作教程作业(单选题及答案) 1、(B)原则是科研选题的前提。(单选) A.创新 B.价值 C.科学 D.可行P200 2、(C )的特点是技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强。(单选) A.综合性科学期刊 B.学术性科学期刊 C.技术性科学期刊 D.检索性科学期刊P213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需要(A )。(单选) A.多阅读文献资料,多阅读各类图书,多看别人的论文 B.不断进行写作实践 C.反复修改 D.切实选好论文题目P233 4、“凡金属受热体积就膨胀”的结论是依据对金、银、铜、铁等金属受热体积膨胀,而未遇到矛盾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这属于(C )。(单选)A.完全归纳推理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科学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P227 5、“计划三要素”不包括(D )。(单选)A.具体任务B.步骤安排C.措施要求D.分配工作P6 6、“计划三要素”中,指采取什么方法实现计划目标的是( C)。(单选)A.具体任务 B.步骤安排 C.措施要求 D.分配工作P6 7、“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章。”因此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需要( C)。(单选) P234A.多阅读文献资料,多阅读各类图书,多看别人的论文 B.不断进行写作实践 C.反复修改 D.切实选好论文题目 8、《××大学关于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属于( A)。(单选)A.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B.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C.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D.反映社会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P31 9、《现代隧道技术》属于(C )。(单选) P213 A.综合性科学期刊 B.学术性科学期刊 C.技术性科学期刊 D.检索性科学期刊 10、按学科分类及体系排列来查找文献属于何种检索途径(C )。(单选) P232 A.著者途径 B.序号途径 C.分类途径 D.主题途径 11、按照科技论文语言简明的要求,做法不正确的是(C )。(单选) P256 A.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反复强调 B.意思复杂的单句改用复句 C.多用介词结构和文言虚词 D.复句的意思很简单则改为单句 12、按照科技论文语言简明的要求,做法不正确的是(C )。(单选)A.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反复强调B.意思复杂的单句改用复句C.多用介词结构和文言虚词D.复句的意思很简单则 P256 13、按证明信的内容划分包括(D )。(单选) A.组织证明信 B.个人证明信 C.邮寄证明信 D.婚姻状况证明P71 14、比较适合于典型经验调查或社会基本情况调查的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结构是 (A)。(单选) A.横向式结构 B.纵向式结构 C.纵横结合式结构 D.乱序结构P35 15、标明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和具体时间的是(D)。(单选) A.前言 B.主体 C.结尾 D.落款P7 16、标题为《对××××的探讨》表示(B)。(单选) A.常用于理论性和创造性较多的论文 B.作者提出的是一种有价值但不太肯定性的结论,有讨论之意 C.作者是对把握不太大的课题的看法 D.都不对P247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 一、填空(30分) 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6、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流行;文字异形。 17、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8、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19、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0、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 B.封建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上编综述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 ) A.儒家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 C.佛学思想 D.君权、夫权与父权相统一的思想 2.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时间是( B ) A.15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B.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D.18 至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A)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C) A.《望厦条约》 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近代以来,中国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根本原因是(A C )A.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B.一是社会制度的落后 C.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D.二是文化思想的落后 2.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D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B.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 C.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3.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变化( B C ) A.中国完全变成了外国的殖民地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中国仍然延续着传统封建社会的形态4.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BC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5.中国封建历史上出现的“盛世”有( ABC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雍乾盛世” D.“开元之治”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D.公有制的确立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A.林彪 B.陈毅 C.贺龙 D.彭德怀 3.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 B.1949年10月1日至1957年 C.1949年1月1日至1956年 D.1949年1月1日至1957年 4.新中国第一部法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纯洁干部队伍展开了() A.整风运动 B. 民主改革运动 C. “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6.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 A.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 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9.新中国与苏联确立同盟关系的条约是()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友好条约》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述习题

中编综述习题 一、单项选择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 A.交通业 B.金融业 C.农业 D.工业 4.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 A.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 1.近代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1921—1949年,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是指 A.小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B.农民阶级的方案 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D.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4.两个中国之命运是指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B.社会主义的中国 C.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D.资本主义的中国5.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中国 三、简答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2、官僚资本为什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五、论述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中编综述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2.C;3.B;4.B; 二、多项选择 1. BCD;2.BCD;3.ACD;4.AC;5.ABCD 三、简答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第一,西方资本主义被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霸主;第二,苏联成为一流强国,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第三,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2、官僚资本为什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充当西方列强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 五、论述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