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月历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稳定地提高农民的收益。
下面是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的一些主要内容。
水稻的土壤要求比较严格。
水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要选择耕地东南及其西南方向,以便充分利用光照。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所以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
最理想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在2-3%以上。
有条件的农民可以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施加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水稻的良种选择非常关键。
良种是高产水稻的基础,也是保证水稻品质的关键。
农民在选择良种时,可以考虑一些优良品种,如优质杂交稻和保护品种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强抗病虫害的特点。
要购买正规渠道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品质。
水稻的适期播种和疏苗是栽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播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4月中旬到5月初是最佳的播种时间。
在疏苗过程中,要将种子均匀撒在地里,并进行适当的疏苗,保证每亩地的苗子数量在2000-2500株之间,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的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
在灌溉管理方面,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水量进行合理的灌溉,以保证水稻生长的需要。
在施肥管理方面,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实施积累肥、底肥、追肥等措施。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可以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等,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是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稳定地提高农民的收益。
通过合理的土壤要求、良种选择、适期播种和疏苗、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品质和数量,人们不断尝试各种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栽培模式,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同时保证产品安全、健康。
一、优选土地选择适宜的土壤是水稻无公害栽培的第一步。
在土地选择时,要考虑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养分。
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应该PH值在5.5~6.5之间,同时土层厚度应该大于30厘米,不可有高风险灾害。
二、选用无公害种子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选择高质量的无公害种子。
种子应该经过检测,不含有害物质,不受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无品种杂交现象,具有良好的种子萌发率和良好的抗病性能。
三、化肥使用无公害栽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化肥的正确使用。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和用量。
施肥时要避免施过量,适量施肥按时追肥,可以大幅减少化肥的用量。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水稻无公害栽培的一种有效方式。
采用生物防治可有效代替部分或全部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选取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生长适应的微生物,然后将微生物种植在田间,可以大幅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
五、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栽培中,通过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病虫害,防治时坚持使用生态友好型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规定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防止产品农药残留的风险。
总之,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套高效的栽培模式,可以大幅减少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保障水稻品质和数量,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因此,这些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水稻生产中。
以上的方法只是无公害栽培的基本方案,对具体的生产过程还要重新调整和计划,以期取得更佳的生产效果。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指的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以保证生产的水稻产品安全、无公害的一种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其优点和推广前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严重病虫害的地块进行种植。
2. 种植适宜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3. 合理施肥。
利用有机肥、绿肥等天然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4. 生物控制害虫。
采用益生菌、干扰素、昆虫性激素等天然微生物制剂或者植物提取物等方法控制病虫害。
5. 合理管理水田。
采用适宜的水肥管理技术,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二、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方法1. 地力准备。
选择肥沃、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好的水田进行水稻生产。
进行充分运水和田间平整,提前开沟或做好防渍工作。
2. 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水稻种子,适时进行种子处理,助长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害能力。
3. 种植方式。
采用密植栽培方式,提高水稻产量。
适当选择或者设计符合当地水稻生长特点的栽培模式。
5. 病虫害防控。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农药等绿色防治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
6. 水稻管理。
合理管理水稻生长期间的灌溉、排水、除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
7. 收获和加工。
采取相应的收获技术和加工技术,保证水稻产品的无公害质量。
1. 保护环境。
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保护健康。
无公害水稻产品不含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健康无害。
3. 提高产品品质。
生长环境优足,无公害水稻产品品质优良,口感好。
4. 保障农民收入。
无公害水稻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价格相对较高,农民收入有保障。
5. 有利于推广绿色农业。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是指在无污染环境下,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在生产高品质水稻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下面是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一、土地选择和准备1.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夯实、排水良好的地块。
2.田块在建立之前,必须进行石头、树木、碎石、根系、秸秆等杂物的清理工作,最好进行机械除草和深翻耕作。
在翻耕前及时进行化肥撒施,把肥料早一步打入土壤中,以增加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
3.按照水稻栽培的需求,作田块整理工作,调整田块高度,使土壤向中央收拢,避免出现低洼,利于排水,同时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整个田面分布均匀。
二、耕作管理1.良好的地力是优质水稻栽培的关键。
在实现有机物质稳定的同时,进行常规的耕作管理。
保证稻田土壤水分、肥力促进生长发育,保持株体健康、快速生长。
2.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水稻对有机肥和化学肥的利用和吸收进行稳定管理,善用循环施肥和覆盖肥料进行持续肥料供应。
同时,还要加强农艺技术,促进水稻生长。
3.同时,要注意排水,保证稻田的水稳定达到稳定的湿度,如没有稳定水位,可以通过机械加固水箱等方式来维持水位,提高水稻产量。
三、防治病虫害1.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内涵要求农户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不使用农药,而是依靠物理锄草、拔草、施肥等管理方法来防治。
2.对于有害虫危害成为威胁水稻品质的情况,适量使用无污染环境和生态友好的农用药剂。
善用天敌和物理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四、水稻采后处理1.田间管理不仅是田间管理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收获过程中避免或减少人工以及畜禽粪便污染。
安全保鲜、安全储存、安全加工,保证产品无污染、优质、安全、健康。
2.在脱粒、分选时,要注意减少人工损伤。
对于被污染的作物,要加强精选工作,可通过人工、气流整粒、排序、配合仪等先进技术手段,筛选出合格的成品。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最小限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保证水稻生产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性。
以下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在水稻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中,选择合适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适合生长的土壤是肥沃、排水良好、湿润而不涝的土壤,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选择这样的土地,并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合理施肥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关键。
在施肥上要注意遵循科学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确定合适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可以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注重平衡氮、磷、钾的比例,避免过度施肥和施肥浪费。
水稻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中还要注意合理管理水分。
水稻是水生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要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管理灌溉水,保证水稻在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同时要注意合理排水,避免因积水而导致水稻病虫害的滋生。
第四,做好杂草的管理也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杂草是水稻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定期除草,采用物理除草或选择性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以减少对水稻的影响。
第五,要注意水稻的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生长期间,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要采用有机农药或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第六,水稻的收获和储存也要注意无公害的要求。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机械化的收割方法,避免污染水稻。
收获后要及时将水稻储存起来,避免湿气和虫害的侵害,并保持水稻的品质和口感。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保证水稻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性,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和相关部门在种植水稻时要加强对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农药使用等措施,使水稻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和质量。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土壤管理:1. 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2. 微生物调理剂:合理使用微生物调理剂,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壤肥力。
二、水管理:1. 合理灌溉: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保证水分供应的适度。
2. 水田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及时清理杂草、水草和水生生物,防止害虫滋生。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并防治水稻的常见病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等。
2. 害虫防治: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和红蜘蛛、稻飞虱等害虫的综合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
四、田间管理: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
2. 良种育种:采用良种选育和繁育的方法,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
3.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控制水稻的密度,合理安排行距和株距,提高光能利用率。
4. 防止倒伏:通过增施氮肥、掌握灌水时间和采用支撑技术等手段,预防水稻的倒伏。
五、收割和储存:1. 利用机械化收割:采用机械化收割的方法,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收割效率。
2. 干燥和储存:在收割后及时进行水稻的干燥和储存,避免因质量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栽培技术也能够提高农民的科学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旱育稀植优质高产无害化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优质高产无害化栽培技术1 选择优质品种宜选用省级以上审定并在本地示范成功综合性状表现好的中晚熟杂交品种,如II优602、II优明86,协优084、两优培九、粤优938、川香优2号,国稻一号、D优527、丰优香占等。
2 适期播种育苗2.1 时间安排为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与水稻抽穗扬花期相遇产生热害,宜将播种推迟到5月10~15日。
2.2 种子处理推广免浸种催芽干籽播种技术,即先将种子置清水中预浸30min,捞出晾去水头,按每1~1.5kg种子5g多菌灵或50ml美洲星稍加水后拌种,或最好用药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1000ml包3~5kg种子,稍晾后即可播种。
2.3 苗床管理每30m2施优质土杂肥200kg、三元复合肥2kg,整细整平,浇足底墒水,将1~1.5kg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播,再覆1~1.5cm细土盖种,最后盖湿草苫或稻草保湿防雨冲。
出苗后及时揭去草苫;3叶期每30m2用5~6g多效唑喷施化控;整苗少浇水,栽前3~5d结合浇水,每30m2施尿素1kg作送嫁肥。
3 适时合理密植苗龄30~35d为宜,于6月中旬移栽。
行株距27cmXl3cm,栽22.5~25.5万穴/hm2,每穴1~2棵带蘖谷粒苗。
4 配方平衡施肥以单产10500kg/hm2目标产量计,在考虑土壤自身供肥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水稻需肥特点设计如下施肥方案:4.1 基肥施土杂肥45t/hm2、二铵180kg/hm2、尿素195~225kg/hm2,硫酸钾195~210kg/hm2加硫酸锌22.5~15kg/hm2,翻犁整地。
4.2 追肥栽后5~7d活棵后追施尿素120~150kg/hm2作分蘖肥,拔节孕穗中后期施45~75kg/hm2尿素和75~90kg/hm2硫酸钾作粒肥。
5 科学管理水层坚持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烤田(一般平均每穴追10~12苗,总数达270~300万/hm2时即应烤田至田面出现鸡爪纹),薄水拔节孕穗,深水抽穗扬花,湿润灌浆,收5~7d断水的灌溉原则。
无公害红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无公害红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作者:何伟民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4期何伟民(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红米水稻无公害化栽培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在栽培上要抓好基地选择,健身栽培,相关技术环节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进行操作。
关键词:红米水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红米富含铁、硒等微量元素,在民间被称为“补血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
近几年来,丽水市红米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600hm2。
目前本地红米每1kg在20元左右,最高卖到30元/kg,是普通白米的5~6倍,走俏国内外市场,极具开发前途。
现将无公害红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基地选择基地应选3km内水源、土壤、空气等生产环境无重金属污染、剧毒农药残留、工业污染的区域。
注重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物理性状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生产。
2 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生态条件,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控制土传病虫的侵染源,降低病虫基数。
前茬要求配置绿肥或经济作物,实行用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3 种子处理3.1 晒种浸种前将种子翻晒1~2天,以增进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同时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杀除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3.2 浸种种子先用清水浸10~12h,再用25%的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种12~13h,进行种子消毒,然后捞出洗净用清水继续浸种,直至吸足水分,捞起滤干进行催芽。
3.3 催芽催芽的尺度是达到种子破胸露白,胚根、胚芽长均不超过2mm。
催芽的基本技术是“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催芽要做到“快、齐、匀、壮”。
4 适时播种播种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前后茬时间衔接来确定。
海拔高度在400m以下地区,在5月底6月初播种为宜;400~800m地区在4月20日左右播种为宜;800m以上地区在4月5日左右播种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重庆市不同生态区水稻栽培农事月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农业节气
小寒-大寒 立春-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大署 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
水
稻
生
育
时
期
渝西 地区 海拔<400 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成熟 再生稻发苗 拔节 抽穗灌浆 成熟收获
海拔>4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渝中、渝东北地区 海拔<4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成熟 再生稻发苗 拔节 抽穗灌浆 成熟收获
海拔400-8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海拔800-12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渝东南地区 海拔<4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海拔400-8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海拔800-1200米
播种
育苗 移栽及分蘖 拔节 孕 穗 抽穗扬花 灌浆结实 成熟收获
农
事
管
理
要
点
1)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良种。 2)购买无公害农药、肥料。 3)再生稻适宜区开始播种 1)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苗床。 2)选择旱育秧、旱育抛秧或旱育机插秧方式。 3)注意保温育秧、气温高时及时揭膜降温、炼苗。 4)注意防治烂种、秧苗立枯病、青枯病、苗瘟等病害。 1)冬水田耕整 2)适时适龄早栽、早插、早抛(手插秧、抛秧4-5叶,机插秧3.5-4.5叶移栽) 2)栽足基本苗,杂交稻亩栽1.1~1.5万窝,每窝插2粒谷秧苗。 3)施足底肥,及早追施分蘖肥,防治稻田杂草、叶瘟等。 1)两季田耕整,秸秆还田,施足底肥,抢时栽秧,合理密植。 2)及时追施分蘖肥(氮肥):手插及抛秧在栽后7~10天追施,机插秧栽后15天左右追施 3)及时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虫、稻秆潜蝇、稻蝗等。 1)浅湿灌溉、够苗晒田 2)及时追施拔节孕穗肥 (氮肥+钾肥)。 3)防治稻飞虱、稻赤斑黑沫蝉、纹枯病等 4)注意蓄水防旱。 1) 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赤斑黑沫蝉、穗颈瘟、稻秆潜蝇、二代二化螟等 2)及时施用再生稻促芽肥 1) 及时收、晒头季稻。 2)再生稻合理留桩,留桩高度33~40厘米。 3)稻草覆盖保 湿。 4)施用再生稻发苗肥:头季稻收后5~7天施用。 5)及时防治稻飞虱等。 1)收晒头季水稻
2)防治再生稻病
虫。
3)始穗期喷施“九
二0”促穗。
1)及时收晒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