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 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 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 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 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去夷洲 •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 •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正式设台湾府 • 《马关条约》日本占台湾。 • 1945年日本归还台湾 • 民国:1949年国民党播迁来台湾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才是 最佳选择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力量 将它分离出去
•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一贯的主张 ,然而有时和平是需要斗争来赢取的 。当一切和平方式都不能使某些人“ 迷途知返”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唯 一办法
• 1 995年 1月 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 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思想的深刻内涵 ,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 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 张
•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是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国 际国内局势 ,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 情况提出的
• 制作: • 资料收集: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的初步探索
1.建国初期准备武力解放
在渡江战役结束、南京解放以后,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集体领导根据当时国 内外局势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挠统一 大业的形势,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 政策。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7舰 队进驻台湾海峡、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 ,我党解放台湾计划受到干扰和阻滞。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两岸关系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解决两岸关系
的关键性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
不移捍卫中国的主权;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促进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秉持对两岸同胞的义务,为全体台湾同胞着想,努力推进两岸统一进程,营造和谐氛围,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建设繁荣发展的台湾,是大多数台湾同胞的普遍愿望,也是和平统一
的重要前提,除了一个中国原则外,还应当根据历史文化背景、当前社会
发展实际情况等,加强对台湾人民的了解,营造和谐气氛,推进共同发展,发挥台湾同胞的战略作用。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血脉相连,民族相爱,
只有贯彻一个中国原则,和平处理台湾问题,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保障台湾人民的利益,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阻碍:1.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的阻碍和干预(包括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和军事实力)。
3.两岸人民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感不强。
4.国名党的独台政策和民进党的台独政策。
5.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主要障碍:1.美国的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足(尤其人均GDP的不足)。
3.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总的解决方针: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仅要得到台湾的领土等主权,更要得到台湾同胞的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物质利益和情感需求。
(组员的观点)武力威慑,外交独立,经济制约等方法把台湾拉回谈判桌上,如果实在不行,以武促统也未尝不可。
(组长)组员的想法(王元昊):我的话不等于我偏向哪一方,而是客观的说。
对陆岛双方而言,统一本身并不是问题。
关键问题在于双方的利益。
大陆迫切须要那个岛屿目的是什么?无非 1.战略地位,须要通往外海的跳板;2.资源利益,大陆的资源相对已经匮乏,而自然环境保护尚好且海底蕴藏石油的台湾则是有相当诱惑力的。
但,台湾拒绝大陆的关键也在于此。
大陆要以台岛为基地深入外海,那么台湾势必丧失本土军事权,对于台湾上层而言这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道理很简单,军事不自主则政界必受人摆布,岛内政治家不会接受。
军事不自主私有财产即丧失保障,岛内资本家也不会接受。
大陆要分享台湾资源,势必对台移植资本与人员,这对于岛内资源行业而言无疑是割肉分羹。
尤其对东海油气资源,一旦大陆插手,岛内资源业很可能被彻底排挤。
而陆资与移民的渗入对于岛内无产者而言也无异于就业竞争。
所以,在岛内中小资本与无产阶层眼里大陆亦如洪水猛兽。
岛方所能接受的“统”法无非是‘联合国家’,即两国联邦,一中两府。
陆岛各自相安,名统而实不统。
这个条件对于大陆来说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陆方早就放过话“一国两制”即要求岛方仿港澳例,制度可留,国不能留,实际就是逼台府降格为特别行政区,对内向大陆称臣。
如何理解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如何理解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指在充分尊重台湾同胞意愿的基础上,以全面依法推进“两岸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九二共识”、推动和平发展进程为核心,统筹考虑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地区安全稳定及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因素,综合运用“一国两制”方针和“政策、渠道、机制”等多种手段,形成有利于促进两岸和谐稳定的政治安全环境,进而实现统一大业的总体方略。
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既要坚持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又要让台湾同胞实现自身发展,实现好自己、实现“台湾发展”的目标。
实施这一总体方略,要进一步增强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信心,积极推动两岸签署两岸和平发展的协议,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共同发展战略对接,进行全面友好合作,促进两岸共同投入台湾当局对全台湾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公平正义,以实现共同发展、福祉和繁荣。
此外,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还要强调双方相互尊重,拓展经济文化合作,及时回应台湾社会的合理期望,将台湾纳入主流国际社会,加强两岸民间交往。
以这些措施为支持,最终赢得台湾同胞的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

当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啦。
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
”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
”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
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
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
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
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
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
解决台湾问题的书籍

解决台湾问题的书籍台湾问题是中国长期以来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荣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写了许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书籍,以下列举几种经典的书籍。
第一本书籍是《解决台湾问题六种方案探析》,该书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蒋定之主编,集合了多位学者对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六种主要方案的探讨和评析。
这个书籍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内涵和优缺点,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多种思路和建议。
第二本书籍是《台湾问题史》,这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详细介绍台湾问题历史的书籍,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台湾问题史纲要、清代、日治时期、国共内战时期和新时期,逐步梳理了台湾问题的源头和历史走向。
这本书籍适合那些想要了解台湾问题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的读者。
第三本书籍是《如何理解和处理两岸关系》,该书由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撰写,是一本解析两岸关系的重要著作。
该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强调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阅读这本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精神和建构。
第四本书籍是《一个中国的台海和平发展模式》,该书由成都出版集团出版,是一部全方位阐述如何实现两岸和平的著作。
通过对台湾问题的本质和特点进行解析,提出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为主导的共赢发展的思路。
本书对于探索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提高两岸民间交流及合作具有参考价值。
以上四本书籍是解决台湾问题领域的优秀著作,分别由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撰写。
在了解和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这些著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台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合理、更有效的化解方式。
解决台湾问题不仅仅需要政府和决策者的努力,更需要广大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台海局势紧张影响区域和平稳定

台海局势紧张影响区域和平稳定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演变和地区冲突的不断升级,台海局势愈发紧张,给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台海局势紧张对区域和平稳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台海局势紧张的原因及影响台海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利益纠纷。
台海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政治因素: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台湾问题成为中国内外矛盾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台湾方面一些势力不断挑衅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加剧了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
2. 军事因素:两岸军事对峙、军演不断升级,军事力量的存在加剧了台海地区的紧张气氛。
军备竞赛、武装冲突的风险极大,给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威胁。
3.地缘政治因素:一些国家将台湾问题视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不断向台湾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加剧了台海局势的紧张。
台海局势紧张对区域和平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 经济影响:台海局势的紧张导致两岸经济交流受限,投资和贸易受到阻碍,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2. 社会影响:紧张的台海局势给两岸民众带来了担忧和不安,甚至引发两岸人民的矛盾和对立。
3. 地区安全影响:台海局势紧张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恶化,有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巨大威胁。
二、缓解台海局势紧张的对策为了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各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政治对话:两岸关系的改善是缓解台海局势紧张的重要前提,双方应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分歧,寻求和平统一的解决方案。
2. 互利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交流,增进彼此的互利共赢。
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岸发展,也能够为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3. 国际调停:国际社会应主动发挥调解的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纠纷。
国际社会可以发挥积极和中立的角色,通过多边对话促进台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4. 加强军事互信:两岸军队应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加互信,防止误判和军事冲突的发生。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的理解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的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指在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坚持和平方式,同时在一个国家的基础上,实行两种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方针。
它是中国政府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首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强调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坚持和平统一台湾的立场,始终主张通过和谈对话解决两岸关系,秉持着“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原则。
这一方针的内涵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两岸关系和解和国家统一,并让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参与下共同分享发展红利。
其次,一国两制是这一方针的核心要素。
一国两制是指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台湾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基本不变。
这就意味着台湾可以保留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继续保持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的实质是台湾在国家统一后继续保持自身的发展模式,但同时要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的主权。
这种安排既满足了台湾同胞对自身现有制度的担忧,也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
另外,一国两制还强调交流合作。
和平统一的核心是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强化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开展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这样做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繁荣,也为台湾同胞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政府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
它倡导和平解决两岸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实质,并促进两岸人民的福祉和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
这一方针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也有利于台湾同胞的长远发展。
我们应该支持和倡导这一方针,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两岸和平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城规2班N3090810220黄霞摘要: 2010年以来,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
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积极促成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各领域、各界别往来更加热络,大交流局面已经形成。
两岸关系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共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深化合作的过程。
新形势下,两岸交流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应当扩大基层民众的交流,从而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化解和消除部分台湾同胞存在的疑虑,在日益密切的交流交往中,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感,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相互扶持的命运共同体。
保持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势头,逐步破解政治难题,需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双方良性互动,妥善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和平发展,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统一,大陆,交流合作前言: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
两岸关系发展是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应当扩大基层民众的交流,从而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化解和消除部分台湾同胞存在的疑虑,在日益密切的交流交往中,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正文:两岸对辛亥革命历史的共同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两岸中国人应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增进共信,共谋发展。
周铁农在题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演讲中,建议两岸以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为交流平台,增进两岸互信,推进祖国统一。
他认为,孙中山思想最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有二项:一是民族平等和国家统一思想;二是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
他表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带给后人深刻的现代启示,即:台湾与大陆是一家,辛亥革命的历史,就是海峡两岸同胞为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统一而共同奋斗的历史,是联系两岸同胞之间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
辛亥革命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精神激励。
他建议,两岸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交流平台,增进互信,推进统一。
当前两岸都在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积极筹备。
在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念地都准备在明年开展纪念活动;而在台湾,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纪念筹备活动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组织和团体表示愿意到大陆来参加有关的纪念活动。
近两年来两岸和平发展,为台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减少了投资者时间、金钱、精力方面的负担,去除了投资障碍,加大了投资者的信心,让台湾受到全球投资人的瞩目。
首场“投资台湾招商说明大会”在台北市举行,马英九、台当局“行政院长”吴敦义亲临致词。
吴敦义指出,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肯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希望大家能参与、掌握后ECFA时代台湾的庞大商机,开启台湾黄金十年的新荣景。
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岸乡亲往来越来越密切,希望今两地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开创美好前景,在中华民族复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11月1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在南京金陵饭店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副主席张昭雄一行。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罗志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一同参加会见。
他说,多年来,宋主席和亲民党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利益,为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年多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两岸同胞越来越感受到交流合作、互惠双赢的好处,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凡是对两岸交流合作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的事,我们都将全力去做,认真做好,努力开创苏台交流合作新局面,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在日本横滨举行,今年会议的主题是Change and Action(改变与行动)。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三度代表台湾参加非正式领袖会议,除代表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外,也意味着台湾参与APEC的深化,这是国际乐于见到的两岸局面。
连荣誉主席三度出使APEC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是象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连战前二次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APEC场合会面,今年两位再次在APEC 场合会面,表示两岸已经在APEC场合建立稳定的互动模式,未来两岸可依此模式,推动在其它国际场合的互动与合作。
其次是大幅拓展台湾的活动空间。
连荣誉主席在APEC场合除固定举行的“胡连会”之外,亦与其它经济体领袖当面交换意见,而台湾代表团也与多个经济体代表团在APEC场合举行双边会议,大幅拓展了台湾的活动空间。
第三是拓展两岸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
两岸同为国际经济社会的重要成员,在面临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大趋势时,双方应该优势互补,以因应全球经济局势快速变迁的多重挑战。
连主席三次代表台湾出席APEC,可以为两岸在国际经贸场域建立合作桥梁,让双方能携手合作,拓展两岸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
两岸关系自从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展现和平、合谐与合作的局面,将台海地区转变成现在的和平广场。
尤其是两岸恢复海协、海基两会制度性的协商管道之后,截至目前为止,双方一共举行5次会谈,签署14项协议与发表陆资赴台一项共同声明,解决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问题。
现在两岸海空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食品安全、金融、邮政、司法互助、陆资来台、农产品检验检疫、渔船船员劳务合标准计量检验认证、ECFA、智慧财产权保护等合作协议,都已经相继实施。
台湾企业与人民,不论在日常生活或企业经营方面,都已经感受到14项协议所带来的实质效益。
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局面,不但为两岸人民创造福祉,也符合国际的期待与利益。
当前两岸关系在海协、海基两会制度性协商管道的运作下,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道,连战三度率团出席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为两岸在国际场域开创宽广的合作空间。
期待两岸在这些基础之上,进一步携手合作,开展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两岸关系,共同为两岸人民谋福,同时也一起善尽国际经济成员的责任,提升所有地球村成员的福祉,这才是两岸人民之福,也才是世界人民之福。
以和平方式代替战争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黄埔论坛”上,两岸及海外黄埔同学、亲友相聚南京,当年的黄埔校友已是耄耋老人,对“台独”的批判毫不留情,并提出“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
“看到‘台独’势力,我毅然决然选择退休。
”美东黄埔陆军官校同学会前任理事长张学海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也好,台湾也好,都是中国的,不允许任何人对国土进行分割……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在未来,一定能够完成和平统一、共建灿烂中华的大愿望。
”“有人说大陆没有管治台湾60年,两岸怎么统一?”澳大利亚黄埔军校联谊会会长陈蔚东向在座发问。
“我们要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并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
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他说。
旅美黄埔校友会会长高文俊现场即兴作诗:“黄埔精英志兴中,论坛鸿儒心一同,和平崛起放异彩,龙腾虎跃冠群雄。
空前创举在南京,爱深责切唯老奂,勇者无权天际远,知无不言吐心声。
两岸兄弟亲又亲,国共合作创双赢,存异求同建基业,炎黄子孙俱万能。
天下黄埔是本家,神州美名举世跨,亲爱精诚齐奋勉,和平统一大中华!"两岸统一的原则就是:“同属中国、相互承认、平等协商”。
同属中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同属中国,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相互承认是指:两岸都承认同属中国的前提下,作为中国内部的两个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相互承认其合法性。
平等协商是指:两岸因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彼此的分歧。
两岸统一实际上是从松散到紧密、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曲折、风险、反复,也充满了智慧、决心、毅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两岸统一大业一定成功。
然而统一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不应是双输的过程、也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同振兴中华民族。
再松散的统一也要比事实上的分裂好,民族利益要高于政权利益、党派利益、权贵利益,如果两岸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现在妨碍两岸和平的障碍:从台湾方面来讲就是“台独”,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在台湾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加上美国或日本的一些右翼暗中支持台独分子,给其撑腰壮胆打气,台独分子对祖国的妖魔化的教化喧嚷,也迷惑了不少的台湾民众,这就是为什么陈水扁打台独牌,能够以微弱多数上台的原因之一。
陈水扁当局为了迎合台独分子的口味,千方百计阻挠在野党等与大陆之间进行交流,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设置重重的障碍;台独分子不惜以毁灭或延缓台湾经济的方式,阻止实现“三通”,阻碍台胞建立两岸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台独分子在文化上大肆进行去中国化的宣传教育,企图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的渊源,建立纯粹的台独文化理念;更疯狂的是台独分子企图通过与外国势力的勾结,通过购买各种先进武器,梦想以武力来实现其台独的理念。
从大陆方面来讲就是“老大”思维,大陆越是能平等对待台湾,台湾的“台独”势力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老大”思维实际上是在帮“台独”势力忙。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寻找两岸的共同点。
目前的共同点:一是绝大多数两岸同胞都认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并非一定要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这是两岸共同的心声,和平统一的方式一直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加强两岸人员的交往,逐渐将大陆与台湾一家亲的观念深入两岸人民的心中。
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连宋大陆行,使在野党获得了绝大多数民意的支持,支持率已经超过民进党就是证明。
二是共同发展经济,造福两岸民众,在经济互相加强联系,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以此获得双赢,这是两岸共同的愿望,通过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两岸的经济上融合,只要大陆经济一直以高增长率或实现跨跃式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台湾自然会回归祖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岸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祖国繁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