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

2

3

4

5

6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但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二)、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4.前列腺穿刺活检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CT)检查

(2)磁共振(MRI/MRS)扫描

(3)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

(三)、前列腺癌分期: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Gleason分值为1~5,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

原发肿瘤(T)

临床病理(p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价pT2 局限于前列腺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pT2a 肿瘤限于单叶的1/2

T1 不能被扪及和影像发现的临床隐匿肿瘤pT2b 肿瘤超过单叶的1/2但限于该单叶

T1a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 pT2c 肿瘤侵犯两叶

T1b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 pT3 突破前列腺

T1c 穿刺活检发现的肿瘤(如由于PSA升高)pT3a 突破前列腺

T2 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pT3b 侵犯精囊

T2a 肿瘤限于单叶的1/2(≤1/2)pT4 侵犯膀胱和直肠

1

T2b 肿瘤超过单叶的1/2但限于该单叶(1/2-1)

T2c 肿瘤侵犯两叶

T3 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

T3a 肿瘤侵犯包膜外(单侧或双侧)

T3b 肿瘤侵犯精囊

T4 肿瘤固定或侵犯除精囊外的其它临近组织结构,如

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或盆壁

区域淋巴结(N)

临床病理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PNx 无区域淋巴结取材标本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p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2

M0 无远处转移

M1

M1a 有区域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转移

M1b 骨转移

M1c 其它器官组织转移

【治疗】

(一)、主动监测:主动监测是指前主动监测列腺癌的进程,在出现肿瘤进展或临床症状明显时给予治疗。

(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简称根治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术式有传统的开放性经会阴、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近年发展的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

(三)、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

(四)、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雄激素去除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②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上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两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其他策略包括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等。

3

手术去势、药物去势或雌激素这三种治疗方式的患者肿瘤相关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基本相同。

二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早期症状: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二)、膀胱癌的分期: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 Ta, 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几率要高得多。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三)、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2. 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3. CT检查

(四)、、尿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尿标本的采集一般是通过自然排尿,也可以通过膀胱冲洗,这样能得到更多的癌细胞,利于提高诊断率。

(五)、膀胱镜检查和活检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明确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以及周围膀胱粘膜的异常情况,同时可以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同时结合病理分期。

膀胱癌2002 TNM 分期

【治疗】

(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治疗: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经尿道激光手术。

(二)术后辅助治疗: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24小时内完成表柔比星、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等膀胱灌注化疗。2、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及维持膀胱灌注化疗: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后,建议继续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4~8周。

(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

2、保留膀胱治疗,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

(四)、尿流改道术:尿流改道术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目前有多种方法可选,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可控尿流改道、膀胱重建等。不可控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乙状结肠膀胱术;横结肠膀胱术。可控尿流改道包括:尿粪合流术,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输尿管结肠、结肠直肠吻合术;尿粪分流术,如直肠膀胱术,直肠膀胱、结肠腹壁造口术。膀胱重建或原位新膀胱。

三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目前,既往经典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出现率已经不到15%,这些患者诊断时往往为晚期。

(二)、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作为对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肝肾功能以及预后判定的评价指标,确诊则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影像学主要有超声、CT等检查。

(三)、肾癌的TNM分期

分期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7cm

T1a 肿瘤最大径≤4cm

T1b 4cm<肿瘤最大径≤7cm

T2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7cm

T2a 7cm<肿瘤最大径≤10cm

T2b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10cm

T3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除同侧肾上腺外的肾周围组织,但未超过肾周围筋膜

T3a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侵及肾静脉分支的肾段静脉(含肌层的静脉)或侵犯肾周围脂肪和/或肾窦脂肪(肾盂旁脂肪),但是未超过肾周围筋膜

T3b 肿瘤侵及横膈膜下的下腔静脉

T3c 肿瘤侵及横膈膜上的下腔静脉或侵及下腔静脉壁

T4 肿瘤侵透肾周筋膜,包括侵及邻近肿瘤的同侧肾上腺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一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治疗】

(一)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根治性肾切除手术;2、保留肾单位手术;3、腹腔镜手术。

(二)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1、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肾静脉或和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

(三)内科治疗即细胞因子治疗和化疗:主要用药有1、IL-2;2、IFN-α;3、化疗用于治疗肾细胞癌的化疗药物主要有吉西他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顺铂。

(四)放疗:对骨转移、局部瘤床复发、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姑息放疗可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四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部分病人没有典型表现,部分有表现的病人有疼痛、血尿等表现。

(二)、影像学诊断方法:1.B超;2.尿路平片(KUB);3.静脉尿路造影(IVU);4. CT扫描5.逆行肾盂造影(RGP);6.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治疗】

(一)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有SWL、输尿管肾镜碎石术、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溶石治疗和药物治疗。

(二)排石治疗。

12

五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治指南

1、膀胱输尿管反流

【诊断】

(一)、尿路感染为最常见临床症状,5岁以下的小儿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要考虑VUR发生的可能性。患儿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发热。

(二)、尿常规和细菌培养,尿常规可判断患者有无尿路感染,细菌培养+药敏有助于选择抗生素进行合理的治疗。

(三)、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VCUG是确诊VUR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标准技术。

【治疗】

(一)、VUR治疗原则为预防尿路感染,防止肾功能持续损害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观察等待对于<1岁的患儿,可观察等待。

(三)、药物治疗

13

2023年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23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根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就是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响,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与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就是无菌的, 如尿中有细菌消灭, 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就是有病症的, 也可以就是无病症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 , 临床依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 (WBCs), 通常表示感染与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与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与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与单纯上尿路感染) -简洁 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 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 路感染的诊断 1 . 病症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病症与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苦痛与肋脊角压痛, 假设女性患者同时存 在尿痛与尿频, 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 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试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与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尿液的干化学检查与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 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尿液中细菌数 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响, 阳 性反响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 尿路 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病症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60%~1 00%, 特异性 49%-1 00%。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 南》 最新资料推荐:《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精粹之二: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单纯尿路感染是指在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且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这种感染通常可以通过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治愈,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获得诊断。 对于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以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进行短程疗法。大多数患者经过单剂疗法

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同时,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对于绝经后女性,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也可以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于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对于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 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对于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应首先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 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药物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1.左氧氟沙星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半合成广谱青考霉 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 2.对于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 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简化版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简化版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一、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二、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细菌尿定义 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 53 尿细菌数>10CFU/mL,尿中白细胞计数>10/mm。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 应答。三、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四、诊断:通过症状、体检和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对女性患者和无法配合的男性患者,推荐通过导尿法获取中段尿标本。 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规定的尿路感染诊断的病原学标准为: 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103CFU/mL;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104CFU/mL; 女性中段尿培养≥105CFU/mL、男性中段尿培养或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导尿标本≥104CFU/mL。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为基础来制定我们的诊断标准: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新鲜尿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某400)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 数视野见到细菌。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目录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二、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三、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四、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五、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治指南 六、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 七、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八、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九、癌诊断治疗指南 十、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十一、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十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十三、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十四、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十五、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指南十六、鞘膜积液诊断治疗指南 十七、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

以上是2016年泌尿外科诊疗指南的目录。 其中,每一章都详细介绍了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中,介绍了该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总之,这份指南为泌尿外科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前列腺癌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当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可能会出现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当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二、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是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

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其他诊断方法包括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及计算机断层(CT)检查、磁共振(MRI/MRS)扫描、全身核 素骨显像检查(ECT)等影像学检查。 三、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 系统。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Gleason分值为1~5,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 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前列腺癌分期 包括原发肿瘤(T)和区域淋巴结(N)两部分,其中T分期 包括Tx原发肿瘤不能评价、T0无原发肿瘤证据、T1不能被 扪及和影像发现的临床隐匿肿瘤、T1a偶发肿瘤体积小于所切 除组织体积的5%、T1b偶发肿瘤体积大于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T1c穿刺活检发现的肿瘤(如由于PSA升高)、T2局限 于前列腺内的肿瘤、T2a肿瘤限于单叶的1/2(≤1/2)、T2b肿瘤超过单叶的1/2但限于该单叶(1/2-1)、T2c肿瘤侵犯两叶、T3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T3a肿瘤侵犯包膜外(单侧或双侧)、T3b肿瘤侵犯精囊、T4肿瘤固定或侵犯除精囊外的其 他临近组织结构,如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或盆壁。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试行〕 膀胱癌 一、疾病相关情况 膀胱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中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绝大多数膀胱肿瘤患者的首发病症为无痛性血尿,血尿程度与肿瘤大小、数目、恶性程度等不完全一致;肿瘤合并坏死、尿路感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病症;假设肿瘤转移或局部浸润可引起相应病症。 膀胱镜检查对诊断膀胱癌具有决定性意义,可通过活检组织证实肿瘤性质,并了解膀胱肿瘤大小、数目、分布等。彩超及CT有助于进一步评估临床分期等。膀胱癌的治疗复杂,应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局部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病情稳定,制定了膀胱灌注化疗方案,需进展门诊膀胱灌注治疗及定期随访观察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 经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疑心膀胱癌,医院条件无

法进一步确诊者; 2. 无痛性血尿病症明显疑心膀胱癌,医院条件无法进一步确诊者 3. 尿脱落细胞、FISH试验疑心膀胱癌,医院条件无法进一步确诊者 4. 病理活检确诊为膀胱癌,医院无相关设备和条件进一步明确病理分期与分级者。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病情稳定,需继续康复治疗者; 2. 膀胱癌根治术后病情稳定,需继续康复治疗者。 3. 晚期膀胱癌无法进展外科手术治疗,需继续支持治疗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 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而医院无相关设备和条件者; 2. 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或保存膀胱治疗者; 3. 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行尿流改道者; 4. 膀胱癌出血导致膀胱填塞需行急诊手术处理者; 5.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后发生梗阻、尿漏、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者; 6. 膀胱癌术后疑心远处转移者。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高小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果宏峰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那彦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牛远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乔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王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Work harder tomorrow, and life will be better!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1 简介 (1) 2 结石患者分类 (1) 3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 4 诊断 (2) 4.1 影像学诊断 (2)

4.2 实验室检查 (3) 5 治疗 (5) 5.1 缓解疼痛 (5) 5.2 取石 (6) 5.2.1 术前评估 (6) 5.2.2 治疗方法选择 (6) 5.2.3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7) 5.2.4 肾结石取石的基本原则 (9) 5.3 钙结石的预防措施………………………………… 10 5.4 钙结石的药物治疗 (11) 5.5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6 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7 感染性结石的药物治疗 (13) 6 总结 (13) 1.简介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一生患结石的风险在5—10%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率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任何类型结石都有可能复发;而且在临床上复发性结石多见;是治疗和预防的重点.. 2.结石患者分类 基于结石的化学组成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结石患者分为不同类型见表1.. 表1:结石患者分类 描述缩写 感染性结石 INF 非钙结石尿酸/尿酸钠/尿UR 胱氨酸结石 CY 发结石患者;无残余结石S0 初发结石患者;有残余结石 Sres 钙结石复发结石患者;病情轻度;无残余结石 Sm-0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07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编辑委员会主编那彦群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编孙则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编辑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高居忠北京西山医院 贺大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黄翼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米振国山西省肿瘤医院 那彦群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宋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孙则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建业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晓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行环广东省人民医院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秘书宋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录 Ⅰ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制定原则和方法Ⅱ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Ⅲ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Ⅴ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Ⅵ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Ⅶ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Ⅷ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 Ⅸ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泌尿外科专业从无到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泌尿外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近年,随着现代泌尿外科的进步,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应用,给广大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但随之也带来了困惑和操作技术的不统一、不规范。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不断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或指南。 以那彦群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以两个规范为工作目标,在规范学会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原则。最近他们组织全国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制定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过度活动症和肾癌诊断治疗指南,这些指南的出版发行一定会对中国泌尿外科学术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并不断制定出其他疾病指南,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 吴阶平 2006年3月1日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引用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引用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是经过多位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一份权威临床指南, 旨在为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引,促进临床诊疗质量的提升。该指南包含了泌 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1.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该 指南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PSA筛查、组织学诊断、临床分 期和治疗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和生活质量。该指南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病史收集、尿液检查、肿瘤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和切除术、辅助化疗和放疗等方面的内容。 3.肾脏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肾脏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状,影响生活 和工作。针对肾脏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该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指导,包括尿液分析、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内窥镜下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药物治疗和饮食禁忌等方 面的内容。 4.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影响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常见疾病,与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有关。该指南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病史采集、身体检查、 血液和荷尔蒙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药物治疗、早泄治疗、体外勃起装置 等治疗方法的介绍。 5.泌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泌尿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感染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该指南对泌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包括病史采集、尿液检查、尿培养、药物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是泌尿外科临床诊疗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有 助于指导医务人员开展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升临床诊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 质量。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制定原则和方法》2011年相关规定,结合科内实际工作,经全科讨论,特制订本诊疗指南。 目录 1、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2) 2、膀胱癌诊疗指南.. (12) 3、肾细胞癌诊疗指南 (19) 4、输尿管结石诊疗指南 (24) 5、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疗指南 (27) 6、膀胱过度活动症诊疗指南 (37) 7、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 (42) 8、睾丸肿瘤诊疗指南 (50) 9、阴茎癌诊疗指南 (60) 10、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 (60)

11、前列腺炎诊疗指南 (54) 12、压力性尿失禁诊疗指南 (88) 13、尿石症诊疗指南 (93) 14、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106) 15、精索静脉曲张诊疗指南 (111) 16、鞘膜积液诊疗指南 (116) 17、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 (121) 18、肾上腺疾病诊疗指南 (131) 19、急性尿储留诊疗指南 (152) 20、泌尿系损伤诊疗指南 (162)

1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但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二)、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4.前列腺穿刺活检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一) 2007 一、背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年新发病率约为100~400/10万人。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的深入,结石的代谢危险因素越来越为泌尿外科工作者所重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v,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腹腔镜取石术(1aparoscope lithotomy)的陆续出现,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此外,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并无统一的规范,各地不同医院之间对于结石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的选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编纂了这本指南,希望以此对于规范国内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减少结石的复发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我们将指南引用的文献资料按其科学可信性分为不同等级的证据和不同级别的“推荐”。证据级别(LE)和“推荐”等级(GR)的标准见表Ⅶ-1、表Ⅶ-2。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在治疗方法和诊断技术上差异较大,我们强调要选择对患者来说最合适、损伤最小、并发症风险最小的诊疗方法,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方法是不能用的,如果某一治疗方法不推荐使用,我们将会特别说明。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治疗 (一) 肾绞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50mg,肌肉注射。消炎痛为25mg,口服,或者消炎痛栓剂100mg,肛塞。 (2)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吗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强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和曲马朵(100mg,肌肉注射)等。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李贵忠 (3)解痉药:①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和654-2,20mg,肌肉注射;②黄体酮③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④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此外,针灸刺激肾俞、京门、三阴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痉止痛的效果。 2.外科治疗当疼痛不能被药物缓解或结石直径大于6mm时,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其中包括: (1)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将ESWL作急症处置的措施,通过碎石不但能控制肾绞痛,而且还可以迅速解除梗阻。 (2)输尿管内放置支架,还可以配合ESWL治疗。 (3)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4)经皮肾造瘘引流术,特别适用于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肾绞痛病例。 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合并感染,有无双侧梗阻或孤立肾梗阻造成

的少尿,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积极的外科治疗,以尽快解除梗阻。 (二) 排石治疗 临床上绝大多数尿路结石可以通过微创的治疗方法将结石粉碎并排出体外,只有少数比较小的尿路结石可以选择药物排石。 1.排石治疗的适应证 (1)结石直径小于0.6cm。 (2)结石表面光滑。 (3)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 (4)结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停留于局部少于2周。 (5)特殊成分的结石,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推荐采用排石疗法。 (6)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及ESWL术后的辅助治疗。 2.排石方法包括一般方法、中医中药、溶石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 (1)每日饮水2000~3000Inl,昼夜均匀。 (2)双氯芬酸钠栓剂肛塞:推荐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推荐级别A) (3)口服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使输尿管下段平滑肌松弛,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推荐级别B) (4)中医中药:常用的成药有尿石通等;常用的方剂如八正散、三金排石汤和四逆散等。针灸疗法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包括体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常用穴位有肾俞、中腕、京门、三阴交和足三里等。 (5)溶石疗法:推荐应用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口服别瞟呤醇,根据血、尿的尿酸值调整药量;口服构橼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维持尿液pH值在6.5~6.8。胱氨酸结石:口服枸橼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维持尿液pH值在7.0以上。治疗无效者,应用青霉胺,注意药物副作用。 (6)适度运动:根据结石部位的不同选择体位排石。 (三) 肾结石的治疗 1.治疗选择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输尿管软镜、腹腔镜取石术以及开放手术等。具体的患者应该根据结石在肾脏内的具体位置,选择损伤相对

泌尿外科指南-尿道肿瘤治疗术

尿道肿瘤治疗术 一、女性尿道癌治疗术 (―)经尿道肿瘤电切术 【适应证】 肿瘤小、基底部较小、表浅、髙分化、低分期尿道癌。 【禁忌证】 1.较大肿瘤。 2.有严重出血性疾病。 3.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或营养状况很差,难以耐受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取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用尿道膀胱镜检查全尿道和膀胱。 3.用电切镜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尿道黏膜。 4.留置尿管。 【注意事项】, 1.切除深度要足够。 2.术后患者易出现尿道狭窄,近尿道括约肌肿瘤电切后有尿失禁的可能。 (二)尿道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1.前尿道癌0期、A期、B期。 2.肿瘤小,基底部较小,周围组织无浸润者。 3.肿瘤位于尿道前端部。 【禁忌证】 1.肿瘤大,基底宽,肿瘤位于前尿道偏后者。 2.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手术难以切除局部肿瘤。 3.有严重出血性疾病。 4.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或营养状况很差,难以耐受手术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备皮。 2.患者取截石位,可选择硬膜外麻醉。 3.常规消毒会阴部,铺巾。

4.距离肿瘤外缘2cm,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 5.充分止血,将尿道切缘与会阴黏膜缝合。 6.留置尿管。 【注意事项】 1.前尿道及周围组织被彻底切除过多,残留尿道与周围组织不易缝合。 2.术前应估计为彻底切除肿瘤,剩余尿道有可能很短,应有做尿道全切除的准备,同时重建尿流改道。 (三)前盆腔脏器切除术 【适应证】 1.前尿道癌C期。 2.前尿道癌尿道部分切除术后复发者。 3.女性全尿道癌。 【禁忌证】 1.前尿道癌或全尿道癌有远处转移者。 2.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手术难以切除肿瘤。 3.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或全身状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4.有严重出血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备皮,配血800~1200ml。 2.术前做肠道准备。术前3d口服抗生素,进少渣半流饮食,每晚灌肠1次。术前1d禁食,并从静脉补充营养,手术前晚行清洁灌肠。 3.术前做阴道准备。 4.术前留置导尿管。 5.患者取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6.常规消毒、铺巾。 7.取腹部正中切口,由耻骨联合上缘至脐上方。 8.进人腹腔,探査腹腔、盆腔有无肿瘤转移。 9.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 10.切除膀胱、子宫和附件。 11.取外阴缘切口,与腹部切口配合,切除外阴、阴道前壁、阴道侧壁。 12.阴道后壁翻向前方,形成阴道前壁。 13.缝合外阴皮肤切口,并将阴道下端与皮肤创缘缝合,留置盆腔橡胶引流管自阴道前方皮肤切口引出。 14.行回肠膀胱术。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 目录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0 二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3

三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6 四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9 五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治指南9六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12 七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14八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15 九阴茎癌诊断治疗指南18 十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0 十一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21 十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22十三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23十四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4 十五精索静脉曲X诊断和治疗指南25十六鞘膜积液诊断治疗指南26

十七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27 十八肾上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8 十九急性尿潴留诊断治疗指南32 二十泌尿系损伤诊断治疗指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但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二〕、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4.前列腺穿刺活检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CT〕检查 〔2〕磁共振〔MRI/MRS〕扫描 〔3〕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 〔三〕、前列腺癌分期: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Gleason分值为1~5,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 原发肿瘤〔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