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9-2020年《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9-2020年《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9-2020年《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培养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劳动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性学习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与技术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的教学要求

1.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4.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采用弹性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三、教材分析要求:

第一单元家政——烹饪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的能力。

第二单元小木工

1、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发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2、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3、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思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三、四年级的劳技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纸工的剪、折、刻、划、贴等一系列技能,已经非常熟悉,也能够完全的看懂一些纸工的符号。对于陶艺知识、缝纫知识也掌握了不少。本学期,在三、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经行了知识的拓展,如烹饪知识、金工知识、木工知识,本学期对于学生在金工、木工上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这两个领域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学期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只要用心的教,用心的学,相信在本学期的劳技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在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在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会有提高。

五、提高质量措施

(一).教师: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课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3、不断加强学科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自身文化素质。

4、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技技能。

5、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6、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二).学生:

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尊敬老师的辛勤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劳技操作任务。

3、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维准确,大胆发言,不懂的知识和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好上课所必须的材料,课后,把上课的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懂得知识的回归生活。

5、积极参加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动脑、动口和创造能力;

6、建立学习型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加强研究,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活泼、主动、向上的学习新风尚;

9、开展“天才”教育活动和对“学困生”的帮助活动,使优秀学生更优秀,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尽快赶上;

10、建立学习奖励制度,表彰奖励优秀学生.

(1)、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制作的作品,评价平时成绩。

(2)、期末进行书面考查,得出期末成绩,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综合,各占50%。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作为学生的学期劳动成绩。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日期教学计划备注

2 9.5-9.9 劳技教学前沿

3 9.12---9.16 家政—烹饪我家的新厨房

4 9.19-9.23 用电饭锅煮饭

5 9.26--9.30 用电饭锅煮蛋糕

6 10.3---10.

7 国庆

7 10.10---10.14 当好小小采购员

8 10.17--10.21 凉菜黄瓜片

9 10.24--10.28 西红柿炒蛋

10 10.31---11.4 咸菜豆腐汤

11 11.7-11.11 技术初步学生锯

12 11.141.18 木蜻蜓

13 11.211.25 刮鳞器

14 11.28-12.2 加垫笔筒

15 12.5—12.9 有脚笔筒

16 12.12-12.16 梯形笔筒

17 12.19--12.23 礼品盒

18 12.26-12.30 凳子

19 1.3—1.6 考试评估

第一单元家政烹饪

第一课时我家的新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和照片。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网络学习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六、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电脑显示“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电脑显示

第三教时做什锦菜

教学准备:

1、原料:芹菜、藕、胡萝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调料;盐、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厨房用品:菜刀、灯板

4、教师课前制作好一盘什锦菜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请同学品尝。

提问:好吃吗?你知道这菜名吗?

出示课题:学做什锦菜

二、看看学学

1、介绍做什锦菜的原料、调料。(同时出示,帮助学生认识)

2、介绍制作方法。

3、将有关的蔬菜出示。

4、让学生说说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状?(学生说教师提示并操作)

5、把这些蔬菜分别放在开水里烫一遍,捞出沥干。

6、在炒菜锅里倒入适量的食油,烧热,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会。

7、加入适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等。

8、让学生说说制作的过程。

三、学生做做试试。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品

同学间相互评品,得奖小组谈体会。

五、课外延伸

第四教时学做家常菜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烹调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调原料,及洗涤炊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让大家向父母讨教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 1 教学设计 1

Recycle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复习1—3单元所学会话,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熟练运用这些句子; 2、会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含义。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复习1-3单元所学会话,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熟练运用这些句子。学会新单词Moral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celery等。会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前三个单元中四会句子的综合运用及两个时间副词的读音。 教学准备 1、P38图片挂图以及单词卡:Moral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celery; 2、与Read and write 和Let’s chant部分相配套教学录音带。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1、Warm-up (热身) (1)唱一唱

教师播放Unit 1 Let’s sing部分歌曲,引导复习句型“Who’s your …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及回答。还可把歌词做替换,使歌曲更加富有交际性。 (2)口语练习 让学生根据情况回答问题(以下可参考):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 What classe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1)唱一唱 教师播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学生跟唱,引出Willow School。 (2)Look and Say (看图说话) 教师出示Willow School的图片,向学生介绍:Look! This is Willow School. Do you want to visit it? OK. Let’s walk through it. (3)教师出示P38右上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人物。 提示:Who is English / math / art teacher?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新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Unit one What’s he like? Lesson 1 一.教学内容Main scene 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04976916.html,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 old ,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 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表演Main scene 和let’s 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 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他人外貌与性格特征。 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四.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Let’s look and say the names.(教师出示本单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 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 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第一单元 Unit1 What’s he like?(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Main scene 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 old,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 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表演Main scene 和let’s 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人物。 四.教学难点 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五.课前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六、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Let’s look and say the names.(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2.Let’s listen and sing”Who’s your teacher?” Step2. Presentation 1.学习Main scene (1).出示Main scene中的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Who?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学生看图片想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Dialogue1: Who:Wu Yifan,Amy,Oliver and a teacher.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e teacher introduces classmates to each other. Dialogue2:Who:a girl,Oliver,Zoom and Zip (3).教师引导学生蒋讨论的结果展示交流。 (4).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对话内容。 (5).教师领读对话,学生模仿,齐读练习,生生对话,小组表演。 2.学习let’s try let’s talk (1)listen and tick.听录音,完成探究学习第一题。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 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个探究实验

【经典教案】pep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完整版

教学计划 一、内容分析:本学期使用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英语(第五册)》 (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5),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 内容安排 单元题目话题 Unit 1 My new teachers Appearance ; character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 Subjects ; weekend activities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food ? Recycle 1 Unit 4 What can you do ? Housework Unit 5 My new room ? Room ; furniture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Nature things Recycle 2 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主要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包括教师、课程、 食物、家务劳动、居室家具和自然景物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呢感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说、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 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 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 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 注意词汇的呈现方式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材内容 备注 1 8.31—9.6 Unit 1 国庆节 元 旦 2 9.7—9.13 3 9.14—9.20 4 9.21—9.27 Unit 2 5 9.28—10.4 6 10.5—10.11 Unit 3 7 10.12—10.18 8 10.19—10.25 9 10.26—11.1 Recycle 1 10 11.2—11.8 Unit 4 11 11.9—11.15 12 11.16—11.22 Unit 5 13 11.23—11.29 14 11.30—12.6 Unit 6 15 12.7—12.13 16 12.14—12.20 Recycle 2 17 12.21—12.27 18 12.28—2004.1.3 总复习 19 1.4—1.10 20 1.11—1.17 21 1.18—1.24 Unit 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young, heavy, old , funny, kind ; 2、能掌握句型:Who?s your …? What?s he /she like? 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开心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开心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Unit One Come with me ! Teaching objectives: 1.Enable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the new language structures of these units. 2.Go over Student’s Book 4 3. Enable to describe and ask about possessions. 4. Enable to ask about needs. 5. Develop the four basic skills of the pupils. Teaching key points: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s of these unit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Develop the pupils’ oral level. Teaching aids: Some pictures、a tape recorder and so on.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 The vocabulary of Unit One Teaching aims: Master the new words. Teaching key points: Enable to read and write the new words correctly and fluentl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Remember these words.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nd some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 一、Organization. 1、The whole class sing some English songs. 2、Check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lass. 二、Presentation. 1、By showing some pictures, the teacher lead out the new words“farmer”、“factory worker”、“aunt”、“uncle”、“cousin”、“calendar”、“dictionary”、“diary”one by one. 2、Lead them to read this word for several times. 3、Help them to see this word’s meaning. 4、Let them practice reading and writing these words. 三、Drill. 1、Lead them to read these words for several times. 2、Let them read after the tape. 3、Let them practice reading these words alone. 四、Consolidation.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1 My new teachers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描述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的语言,其中难点在于A、B部分Read and write 中对话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学生用书在A、B部分Let's talk 活动中做了铺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复利用已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型活动感知新的语言点,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另外,本单元A、B部分Let's try 的听力练习在教学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这是本学期新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一部分是Let's talk 中新句型的教学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完成这项听力练习自然引出新一轮的对话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二、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 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l)播放Let’s start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all. He’s strong, too.”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 习 strong, tall, short,thin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Hello, every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Hi,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Ss:We’re in Grade 5.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个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教科子第2~3页。 实验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小尺、钟表、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3、请同学们注意: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4、观察记录纸上的记录,思考以下的问题: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温度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论写出来。 实验结论: 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温度高,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温度低。

第二个实验 实验名称: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1~14页。 实验目的: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实验过程: 1、调查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放上一些好吃的,可以吸引小动物过来(别忘记洒上石灰) 学生在调查时,必须要遵守以下几点: (1)不要伤害小动物 (2)不要随意惊动小动物 (3)要想办法留下小动物活动后的痕迹 (4)要注意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调查结束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6)不要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实验小结:昼夜的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第三个实验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7页 实验目的:知道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 1、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上面的三幅图:车灯、森林里的阳光、傍晚里的彩霞,你怎样解释这些光的现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光的行进路线来考虑。 2、提问:如果有物体把光挡住,光还能照过去吗?你认为光是怎样行进的?(直线传播) 3、用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小纸板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美版)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2.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3.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外研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外研版小学英语book 5全册教案 Module 1 Unit 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 教学重点: ice cream ran-run met-meet back from China last Sunday 教学难点: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 No,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 I dropped my ice cream. 教学工具:radio and word pictures 教学程序: 1、热身复习 教师欢迎学生暑假后回到学校,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暑假生活。教师问Where did you go during your summer vacation? What did you see there? What did you eat? 这样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渐重新习惯用英语会话,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2、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introduce the text in Chinese. The teacher should say sth about the text background. 3、课文教学 (1)学习新词 教师出示above ice cream finish ran-run met-meet back from China

last Sunday的图片及拼写卡片,问学生What is this in English?并分别领读这些单词。 教师将图片帖在黑板上,再分别出示与之相匹配的单词及词组卡片,要求学生将这些卡片帖到对应的图片下方。 (2) SB活动1 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教师提问Did Amy come back yesterday ? Who dropped the ice cream. ? 放第一遍录音,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让1-2个小组来汇报结果。 听录音跟读。放第二遍录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英语的程度自由选择是否参考句子及图片。要求学生跟读每一句话,并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SB活动2 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对话中的Lingling,Amy和Sam(如果有配套的动画片,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前先看一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境语言,加深印象)。告诉学生这里就是伦敦。Lingling,Amy和Sam现在London。请学生将对话演出来,表演时可以离开座位自由对话。最后请自愿者在全班面前表演。 4、任务完成 SB活动3。 5、课后作业 (1)听读SB活动2中的对话。

新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Unit 1 教学目标 1. 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 he is.”,“No, he isn’t.” 3. 能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听力、对话、表演、写作、连线、填空等任务。 4. 能读懂“Story time”部分的趣味故事。 5. 能听懂、会唱歌曲“Who’s your teacher?”。 6. 复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语感。 7.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8. 培养学生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提高学生在与人相处是准确判断他人性格特征的意识和能力。 9.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努力学习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1. 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 he is.”,“No, he isn’t.” 3. 能准确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他人的性格和体貌特征。 教学难点 1. 单词“sometimes”的准确运用。 2. 掌握描述他人性格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3.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Ask and answer 第二课时:A. Let’s try A. Let’s talk 第三课时:B. Let’s learn B. Match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try B. Let’s talk 第五课时:A. Let’s spell B. Let’s wrap it up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 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 1 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 知识。 2 修改模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