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的量化调参

抽油机井的量化调参
抽油机井的量化调参

抽油机井泵况综合分析方法

抽油机井泵况综合分析方法 摘要:给出了目前的泵况分析方法。由于单一的方法在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对趋势发展的预见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需要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对泵况进行综合分析。介绍了抽油机井泵况分析的各种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针对于不同泵况类型的适用性及综合运用的效果。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况分析方法;组合运用;准确定性 1常用的抽油机井泵况分析方法 1.1 电流分析法 抽油机运行电流能够反映抽油机上下冲程的载荷变化,是分析抽油机井泵况的最简易最直观的技术手段。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有突然性的,也有趋势性的。 (1)杆柱断脱。是指抽油杆、活塞或扶正器短接发生断脱,电流变化特征为上下电流均大幅度下降,断脱位置越浅电流下降幅度越大。 (2)管柱断脱。是指油管、泵发生断脱,电流变化特征为上电流明显下降,下电流有所下降或不变(下电流下降幅度与惯性载荷关系密切),断脱位置越浅电流下降幅度越小。 (3)油管漏失。是指油管发生刺漏或磨漏,漏点越大、漏点越深则上电流下降越明显,下电流下降或不变(下电流下降幅度与惯性载荷关系密切)。 (4)凡尔漏失。是指凡尔球出现座不严或凡尔座有麻点、刺漏等现象。游动凡尔漏失:一般是上电流下降,下电流有所下降或不变;固定凡尔漏失:一般是下电流下降,降幅一般不大,上电流通常也会下降。 (5)杆柱下行困难。是指杆柱下行遇到明显的阻力导致下行速度变慢,一般特征是下电流明显高于上电流。 (6)结蜡影响。杆管发生结蜡后载荷增大导致上下电流明显上升,产量下降。 1.2 产量分析法 每口井在泵况正常的情况下(假设抽汲参数不变)都会有一个稳定的产量范围(个别低产液的间歇出油井除外)。抽油机井泵况出现异常后,势必要在产量上有所体现。通过定期进行量油并计算泵效来分析泵况是否正常的方法就是产量分析法。产量出现超范围波动就应及时核实泵况,目前产量每10d计量一次,因此通过产量的变化发现泵况问题的及时性不如电流法。另外,产量的异常波动提

抽油机井憋压操作规程

抽油机井憋压操作规程 1、危害因素和风险提示 (1)没有检查井口生产状况,是否具备憋压条件,易造成油气泄漏事故。 (2)停机时,没有验电、没有切断电源,配电箱等电气设备漏电,易发生触电事故。 (3)开关井口回油阀门时没有侧身,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4)憋压值超过压力表的量程,易造成物体打击、人身伤害事故。 2. 操作前的准备和检查要求 (1)按规定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选择合适200毫米活动扳手一把,450毫米管钳一把,合适量程校检合格压力表一块(压力表量程1/3—2/3之间符合工作压力),时钟、笔、纸、尺、破布、十六开米格纸、绝缘手套、验电笔。 3. 操作程序 (1)抽油机井憋压前,用验电笔确认抽油机、配电箱无漏电现象。如漏电,停止作业,报告值班干部。 (2)憋压前检查井口阀门、盘根无渗漏。 (3)检查调整刹车,达到完好。 3.抽油机井开、关机憋压操作 (1)上好压力表(量程一般选用4.0Mpa),缓慢打开阀门录取油压,在抽油机正常运行过程中缓慢关闭回油阀门进行开机憋压,此时开始记录时间和对应的压力值,压力上升要根据机泵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5—2.5MPa。 (2)当开机憋压压力达到一定值后(1.5—2.5MPa),按抽油机配电箱停止按扭,停抽油机,刹牢刹车,拉开电源开关,进行关机憋压,再重新记录时间和对应压力变化值。按抽油机配电箱停止按扭、拉开电源开关时戴绝缘手套且侧身,防止触电、弧光伤人。 (3)清理回收工、用具,清理场地。 (4)憋完压后,倒好井口流程,检查流程正确、采油树各部位无渗漏用。 (5)松开刹车、合上电源开关,按抽油机配电箱启动按扭,启动抽油机。按抽油机配电箱启动按扭、合上电源开关时戴绝缘手套且侧身,防止触电、弧光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7-26T15:58:28.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李静崔伟平佟丽丽 [导读] 摘要: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尤其针对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变化频繁的特点,采用边际成本、盈亏平衡原理以及石油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得出:抽油机参数调大油井,在不同油价、不同投入产出比下有效期内累计增油经济开采界限;参数调小井,在不同油价下有效期内累计降油经济开采界限;以及改捞油井,在不同油价下的临界经济产量。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第二油矿716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尤其针对抽油机井参数调整变化频繁的特点,采用边际成本、盈亏平衡原理以及石油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得出:抽油机参数调大油井,在不同油价、不同投入产出比下有效期内累计增油经济开采界限;参数调小井,在不同油价下有效期内累计降油经济开采界限;以及改捞油井,在不同油价下的临界经济产量。通过相应的调参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的目的,为油田经济开采提供了有效依据。关键词:抽油机井;参数调整;效率 引言 原油开采过程中,当沉没度超过合理沉没度时,油井产量不再增加,造成系统效率下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对抽油机井及时作出参数调整,保持油井合理的沉没度对提高产液量及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因素分析 1.1地面系统影响 抽油机系统效率是一项综合性计算指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地面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皮带、减速箱、四连杆、平衡度、冲程、冲次、井口油压、套压、盘根等。电机设备性能维护及电机负载率的合理匹配是保证抽油机正常工作的根本;作为抽油机传动部分的皮带传动松紧度、减速箱润滑效果和四连杆机构润滑点的保养是保障最大能量传递减少电机耗能的重要环节;抽油机平衡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机的能耗,抽油机不平衡不仅会增加电机内耗也会降低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系统效率;冲程、冲次是影响抽油过程的重要参数,根据产液能力选择合理范围,最大限度改善抽油机运行工况,可以延长检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按流程量取油压、套压,是反映生产情况的最直接的数据,如果压力过高直接会造成泵的漏失和降低举升,从而影响系统效率;盘根盒的作用主要是对光杆的密封,在保证不漏油的前提下合理的松紧度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 1.2井下系统影响 井下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管、杆(直径、长度)、沉没度、摩阻、抽油泵、结蜡、地层供液等因素。抽油管、杆在功率上的损失,主要是之间的摩擦阻力对管杆造成的偏磨,是影响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沉没度要根据油井的产量和动液面来确定,沉没度过大,会增加抽油机的负荷,加大能耗;抽油泵是整个机采系统井下部分的核心,降低泵挂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等,强化对于开发过程中油层供液能力及地质因素差异的研究,降低泵效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做好防蜡和清蜡工作,保证机采井生产能力,保证系统效率。 2经济界限值在抽油机井参数调整中的应用 2.1调整的计算方法 油田生产中抽油机井参数调整,主要包括冲程、冲速和泵径3个项目,调整冲程和冲速2个项目,主要影响参数调整工作量费用和调整后耗电费用;而调整泵径主要影响作业费用和耗电费用。参数调整工作量费用和换泵作业费用按关联交易价格计算;计算耗电费用主要考虑电动机消耗功率的变化导致耗电量的变化带来的费用,为了预测项目经费,选择调整前测量电动机耗电和计算调整后电动机功率折算耗电的办法,预算耗电增长或降低费用。其中,计算电动机功率应用功率和曲柄扭矩关系公式: 式中: 其中,曲柄轴等值扭矩为 式中:Mmax为曲柄轴最大扭矩,N·m;k为不同方法确定的比例系数,简谐模型k=0.707;回归分析结果k=0.54;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并考虑到不平衡等因素,取k=0.6[6]。其中,计算曲柄轴最大扭矩利用前苏联拉玛扎诺夫的经验公式: 式中: 根据以上公式可知电动机功率为 其中,悬点的最大和最小载荷为(忽略惯性和摩擦载荷): 式中: 应用测量电动机单根电缆耗电计算电动机功率为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方法

抽油机井参数调整方法 摘要:给出了抽油机井调整参数方法及调参依据,坚持采用长冲程、慢冲次、合理泵径效果较好。当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压力,可以上调参数;当地层压力低于原始压力甚至低于饱和压力,可以下调参数。抽油系统效率随流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于正常抽油机井,注意保持适当的流压值,可使抽油机高效运行。依据流压与泵效,流压与系统效率的关系,确定合理流压范围为3-6 MPa,满足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抽油机井;调参方法;合理流压 合理调整工作参数是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能力,使动液面和流压保持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并使消耗的能量最小,做到高产低耗[1,2]。抽油机井的抽汲参数不完全是合理的,对动液面低,示功图气体影响或供液不足的井,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量化调整参数。 1 调整参数依据 合理调整工作参数,应该具备和油井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生产压差、合理流压及调参预测方法。 (1)合理生产压差。由于受措施效果、流体性质、油层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抽油泵对生产压差的适应性是不同的。通常认为合理的生产压差应控制为2.5-6.5 MPa。但有些井虽然流压低、生产压差大,但示功图分析正常,而流压接近合理,示功图分析却出现气体影响或供液不足的现象,见表1。由表1可知,B、C、D 口井的流压对比,C井最低,但C井示功图正常,另外,B、D 井流压比C井高,但抽油泵出现了气体影响或供液不足的现象。C井的静压接近于原始地层压力水平,供液能力较为充足,原油不会从地层状况下分离出来,抽油泵没有气体影响情况。所以,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特别是低于饱和压力)的井时,可以通过调小参数,提高地层压力,保持油井的生产能力。统计调小参数的11口井,日产液量由518 t上升到535 t,静压由10.08 MPa上升到10.71 MPa,流压由3.84 MPa 上升到4.07 MPa,抽油机井泵效由39.4%上升到43.4%,这些井的压力比原始地层压力(11.9 MPa)低1.08 MPa,饱和压力为10.5 MPa。调参前,总压差为-1.62 MPa,地饱压差为-0.22 MPa,生产压差为6.2 MPa,由于地饱压差为负值,在井底必然出现脱气现象或者脱气比较严重,使抽油泵工作较为困难,所以在调参后,产量、压力、泵效普遍上升,效果较好。 表1 抽油机井数据对比 井号时间原始地层压力 (MPa)合理流压 (MPa)实测静压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 学习目的: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是采油技术人员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特征,一看就可直接定性的示功图。把这些具有典型图形特征的例子作为生产现场初步判断抽油机井泵况的参考依据,也是综合分析实测示功图的第一步。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分析者能以此为参考,对具有典型特征的示功图做出准确的定性判断。 一、准备工作 1、准备具有典型特征的示功图若干; 2、纸,笔,尺,计算器。 二、操作步骤 1、把给定的示功图逐一过一遍,按所理解的先初步给示功图定性定类。 第一类:图形较大,除去某一个角外就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示功图——即抽油泵是在工作的示功图; 第二类是图形上下幅度很小,两侧较尖的示功图——即抽油泵基本不工作的示功图; 第三类示功图:特征不明显的示功图——即最难直接定性的示功图。 2、按定类详细分析判断。 三、实测示功图分析解释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先从图形受单一因素影响的典型示功图着手。所谓典型示功图:就是指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示功图的基本特征。然后把典型示功图与实测示功图对比分析,以阐明分析方法和各类图形的特征。最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用对比相面法把实测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形状进行对比,看图形变化,分析泵的工作状况。 1、泵工作正常时的示功图 所谓泵的工作正常,指的是泵工作参数选用合理,使泵的生产能力与油层供油能力基本相适应。其图形特点:接近理论示功图,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类井其泵效一般在60%以上。

图中虚线是人为根据油井抽汲参数绘制的理论负载线,上边一条为最大理论负载线,下边一条为最小理论负载线。现场常常把增载线和减载线省略了。 2、惯性载荷影响的示功图 在惯性载荷的作用下,示功图不仅扭转了一个角度,而且冲程损失减少了,有利于提高泵效。示功图基本上与理论示功图形状相符。影响的原因是:由于下泵深度大,光杆负荷大,抽汲速度快等原因在抽油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惯性载荷。在上冲程时,因惯性力向下,悬点载荷受惯性影响很大,下死点A上升到A′,AA′即是惯性力的影响增加的悬点载荷,直到B′点才增载完毕;在下冲程时因惯性力向上使悬点载荷减小,下死点由C降低到C′,直到D′才卸载完毕。这样一来使整个示功图较理论示功图沿顺时针方向偏转一个角度,活塞冲程由S活增大到S′活,实际上,惯性载荷的存在将增加最大载荷和减少最小载荷,从而使抽油杆受力条件变坏,容易引起抽油杆折断现象。 整改措施: 1、减小泵挂深度,以减轻光杆负荷。 2、降低抽油机的抽汲参数,减小惯性力。 3、振动载荷影响的示功图 分析理论示功图可知,液柱载荷是周期性作用在活塞上。当上冲程变化结束后,液体由静止到运动,液柱的载荷突然作用于抽油杆下端,于是引起抽油杆柱的振动。在下冲程,由于抽油杆柱突然卸载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振动载荷的影响是由抽油机抽汲参数过快,使抽油杆柱突然发生载荷变化而引起的振动,而使载荷线发生波动。 整改措施: 降低抽油机的抽汲参数,减小惯性力。 4、泵受气体影响的示功图

抽油机井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与分析步骤

二、抽油机井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与分析步骤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故障,采油工人在巡回检查中必须及时发现,分析判断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故障并及时观察效果,总结经验,以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一)抽油井故障的判断 1.利用示功图 示功图是目前检查深井泵工作状态的有效方法。根据对示功图的分析可判断砂、蜡、气等对深井泵的影响,能判断泵漏失、油管漏失、抽油杆的断脱、活塞与工作筒的配合状况,以及活塞被卡等故障。应用示功图时还必须结合平时油井管理中积累的资料(如油井产量、动液面、砂面、含砂情况,抽油机运转中电流的变化及井下设备 的工作期限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试泵法 这种方法是往油管中打入液体,根据泵压变化来判断抽油泵故障。试泵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把活塞放在工作筒内试泵,若泵压下降或没有压力,则说明泵的吸入 部分和排出部分均漏失。另一种方法是把活塞拔出工作筒,打液试泵,如果没有压力或压力升不起来,则说明泵的吸入部分漏失严重。 3.井口呼吸观察法 这种方法是把井口回压闸门、连通闸门都关上,打开放空闸门,用手堵住放空闸门出口,也可以在放空处蒙张薄纸片,这样凭手的感觉或纸片的活动情况,也就是观察抽油泵上、下"呼吸"情况来判断泵的故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油井不出油且上行时出气,下行时吸气,说明固定阀严重漏失或进油部分堵塞。 (2)油井不出油,且上行时稍出气,随后又出现吸气现象,说明主要是游动阀漏失。 (3)上行程时出气大,下行程时出气小,这种现象说明抽油泵工作正常,只是油 管内液面低,油液还未抽到井口。 4.井口憋压法 憋压法是通过抽憋和停憋两种情况来分析和判断抽油泵的工作状况、油管漏失等。该方法是目前油田现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抽油机运行中关闭回压闸门和连通闸门,然后在井口观察油管 压力变化情况(最高憋到2.5MPa) ,从压力上升情况可以分析判断井下故障,称为抽 憋(应注意压力超过2.5MPa时必须立即打开回压闸门);当抽憋压力达到2.5MPa时停抽,再憋10~15min,观察压力的下降情况称为停憋,若压力不变或略有下降,说明没有 漏失;若压力下降明显,说明有漏失,压力下降越快,说明漏失越严重。 (1)上冲程时压力上升较快,下冲程时压力不变或略有上升,说明泵的工作状况 良好。 (2)上冲程时压力上升较快,下冲程时压力下降,经抽油数分钟后,压力变化范 围不变。这种情况说明游动阀始终关闭打不开,说明泵内不进油。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固定阀严重漏失或完全失效; ②泵的进油部分堵塞; ③气体影响大,造成气锁; ④液面很低,泵不进油。 具体为哪一种原因,还需要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动液面资料、套

抽油机典型示功图

抽油机示功图是将抽油机井光杆悬点载荷变化所作的功简化成直观封闭的几何图形,是光杆悬点载荷在动态生产过程中的直观反映,是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分析方法。通过示功图的正确分析评价,可诊断抽油机井是否正常生产。本文将通过典型示功图示例阐述,结合现场实际,对井下生产情况进行解释分析,应用地面示功图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油田开发现场分析诊断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1、泵正常工作 图像分析:供液充足、泵的沉没度大、泵阀基本不漏 失,泵效高,游动阀尔和固定阀尔能够及时开、闭,柱塞 能够迅速加载和卸载。 管理措施:此类井供液充足,沉没度大,仍有生产潜 力可挖,可以将机抽参数调整到最大,以求得最大产量, 发挥井筒应有的产能水平。 2、振动影响 图形分析:泵深超过800m时抽油杆会发生有规律的振动,一 般不会影响泵效,振动引起悬点载荷叠加在正常工作产生的曲 线上,由于抽油杆柱的振动为阻尼振动,所以出现逐渐减弱 的波浪线。 管理措施:一般不考虑振动影响,如果冲次加大后,振动幅度 变大,就导致功图失真,上下死点有小尾巴出现,泵效低,这 时需要对油井进行综合评估,减小冲次建立合理制度。 3、供液不足 图形分析:供液不足为油田常见工况,当泵充满系数小于0.6 时,可以认为深井泵的工作制度不合理,泵的排出能力大于油 层的供液能力,造成沉没度太小,液体充满不了泵筒。 管理措施;主要进行油层改造,改善供液条件,机抽参数,对于 泵挂较深井可采取长冲程,小泵径、慢冲次,泵挂相对较浅的 井,在井况及抽油设备允许情况下,加深泵挂深度,以求得最 大泵效。 4、泵工作正常,油稠时的情况。 图像分析:油稠,使摩擦等附加阻力变大,造成上负荷线 偏高,下负荷线偏低,同时,油稠可能使得凡尔开关比6B63 常时滞后,凡尔和凡尔座配合不严密,造成较大漏失。 管理措施:对于稠油井,主要对进泵液体降粘,定期地向 油田区块注入降粘剂,采取环空加热措施,并采用反馈抽 稠泵机抽。

抽油机井生产参数调整技术应用与节能潜力论文

抽油机井生产参数调整技术应用与节能潜力摘要:在保持合理供采关系的情况下,分析常规抽油机的特点、使用现状及负载特性,探索其节能潜力,降低油井故障率、检泵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生产参数调整、降低悬点载荷、提高泵效、平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常规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常规抽油机;参数调整;节能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in the relationship for to keep,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ntional pumping unit, current situation and loa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nergy, reduce the oil well pump failure rate, detection rate,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cost and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from the production parameters adjustment, reduce the load, improve the horsehead pump efficiency, balance way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ystem ef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pumping uni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nventional pumping unit; parameters to adjust;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理调整抽油机井生产参数,控制故障率有效降低油井检泵率;统计某队常规抽油机井生产参数及节能特点,精确调整生产参数。

抽油机井憋压判断及分析

抽油机井憋压判断及分析 【摘要】:措施是根本,管理是保障。憋压是抽油机机井日常管理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最基本操作,小措施制定偏差或操作不当,直接影响实施效果,使得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生产潜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油井憋压就好比“中医大夫给人把脉”一样,要想做到手到病除,就必须严把操作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细心记录,认真分析,就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油井管理助一臂之力。本文通过对油井憋压数据的变化情况,结合液面、功图,对油井出液情况及泵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油井稳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油井憋压油井管理资料分析措施 一、前言 井口憋压是油井上一种现场检验油井出油情况的方法,我们现场用的较多,是每天必须做的一项小措施,每天对油井至少憋压1-2次,主要判断油井的出液情况和泵是否工作正常,但是油井出液不好或不出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憋压必须是有目的的,也必须按操作步骤严格执行,以免造成事故。 1、井口憋压:主要用来检验抽油泵各阀的工作状况,是通过在抽油机运转和停抽状况下,通过关回压阀门憋压的方式,各测一条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来判断泵的工作情况及油井的出液情况。 二、憋压的原理、目的 1、憋压的目的:1)、验证油管、泵是否漏失、出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手段。 2)、憋压后产生的瞬时卸压,可将油管中或管线中的软蜡带走,使之不易沉积在管壁上。 3、油井憋压的理论依据 当深井泵的工作状况完好,阀不漏失时,每当一个冲程结束,泵将压进管腔内一定量液体,压力上升,液体压缩;同时,抽油杆将发生弹性伸长;柱塞与衬

套间隙漏失速度随着柱塞上下压差的增大也将有所增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管腔内由气的体积比较小,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主要表现为液体压缩的增压关系与抽油杆弹性伸长的增容不得缓压及间隙漏失缓压关系的结果。 三、憋压操作及注意事项 1、憋压操作步骤: 1)、关压力表阀门,更换量程合适的压力表,打开压力表阀门,记录初始压力表读数。 2)、关闭回压闸门开始憋压。 3)、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值,当压力升到一定值时,停抽10min,观察记录压力降随时间的变化值。 4)、打开回压闸门泄压,换回原来的压力表,恢复正常生产。 5)、将井号、憋压时间、压力数据等内容填入有关资料,并画出憋压曲线,根据压力判断泵、管漏失情况、出液情况。 2、注意事项 1)、憋压时压力值不超过压力表量程2/3 ; 2)、压力上升值不低于1MPa; 3)、读压力值时,眼睛、指针、刻度成一条垂直于表盘的直线; 4)、憋压时井口不能有渗漏,憋压时人站在阀门侧面。 5)、憋压时,所用的压力表必须经标定合格; 四、憋压资料分析 1、上冲程时油压增高而下冲程时油压稍稳定或略有下降,说明泵工作正常。 图1:油井正常生产 2、憋压时,压力始终是初始油压值,说明抽油杆断脱或油井严重供液不足,

抽油机井抽汲参数变化影响分析及认识

抽油机井抽汲参数变化影响分析及认识 摘要:分析了抽汲参数对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抽油杆受力、泵效及系统效率、能耗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长冲程低冲次参数调整技术的应用与认识。应用表明,调整抽汲参数应坚持长冲程、低冲次原则,可改善抽油杆受力状况,减少抽油杆断裂几率。高冲次对提高深井泵的泵效有一定优点,但对抽油设备的损坏、抽油杆受力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参数变化悬点载荷抽油杆柱泵效系统效率 Abstract: The swabbing rod load parameters on the pumping head of an ass, sucker rod power, pump efficiency and system efficiency, energy consumption implications and long-stroke low-stroke techn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parameter adjustment. The application, adjust the parameters of the swabbing should adhere to the long stroke, low red sub-principle, can be improved sucker rod force status, reduce the chance of sucker rod fracture. High red deep well pump efficiency advantages, but the damage to pumping equipment, sucker rod by the force of circumstances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Keywords: parameter change, suspension point load of sucker rod ,pump efficiency, system efficiency 抽油机井长冲程、低冲次,一直是机泵杆优化设计以及参数调整的原则,但实际生产中有部分抽油机井在低冲程、高冲次状态下生产。为此,对抽油机井长冲程、低冲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合理调整抽汲参数对油田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抽汲参数变化对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的影响 1.1抽油机悬点载荷受力分析 抽油机在不同抽汲参数下工作时,悬点所承受的载荷也不一样。所受的载荷大体上由静载荷、动载荷、摩擦载荷组成。 (1)静载荷。包括抽油杆自重、柱塞上部液柱形成的静液载荷。 (2)动载荷。包括抽油杆柱和油管内的流体做不等速运动而产生的抽油杆和液柱的动载荷,即惯性载荷。 (3)摩擦载荷。包括光杆和密封盒的摩擦力、抽油杆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液体在杆管环形空间的流动阻力、液体通过泵阀盒柱塞内孔的局部水阻力、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半干摩擦阻力。 1.2抽汲参数对抽油机井悬点载荷的影响

对抽油机井漏失的诊断及漏失部位的确认

对抽油机井漏失的诊断及漏失部位的确认 【摘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机械采油成为采油生产主要开采方式。抽油机井能否正常生产,直接关系到产量指标的完成。由于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发生一些故障,在日常检查中必须及时发现,分析判明原因,其中,漏失造成抽油机井检泵逐年上升,影响正常生产。本文通过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漏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示功图、沉没度、产液量、含水、电流、压力等多项生产数据对漏失部位进行综合诊断,同时提出针对漏失问题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抽油机井;漏失;诊断;部位;预防 1.抽油泵工作过程 抽油泵正常生产时,上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上游动凡尔在油管内液柱作用下而关闭,并排出活塞冲程一段液体。与此同时,泵筒内压力下降,在环形空间的液柱压力作用下,固定凡尔打开,井内液体进入泵内,占据活塞所让出的空间;下冲程,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泵筒液柱受压缩,压力增加,当此压力等于环空液柱压力时,固定凡尔靠自重而关闭。活塞继续下行,泵内压力升高,当泵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泵内液柱即顶开游动凡尔,并将载荷转移到油管内。 2.抽油泵漏失的诊断 在现场抽油机井漏失的诊断方法主要应用示功图法、憋压诊断法和电流分析判断法。主要根据功图、产量、含水、沉没度、电流等生产数据。 漏失问题的诊断方法: 2.1示功图法 示功图是目前检查抽油泵工作状况的有效方法。根据对示功图的分析,可以判断砂、蜡、气等对抽油泵的影响和泵漏失、油管漏失、抽油杆断脱、活塞与工作筒的配合状况,以及活塞被卡等故障。但对受自喷因素影响或中上部油管漏失井,诊断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如中31-斜P35井因含有自喷因素而导致示功图形状呈扁平状,用示功图法分析将会与漏失原因混同;中32-P28井上部油管漏失,但测得的功图为正常图。可见,示功图法很难正确诊断抽油机井井下的实际情况。还必须结合在平时油井管理中积累的资料,如单井产量、动液面、压力及电流的变化。 2.2憋压诊断法 对于在用地面示功图法解释之后的抽油机井,为了进一步核实是否漏失,常用的方法是憋压诊断法。这种方法用来检验有油泵的游动凡尔的工作状况,如凡尔座或凡尔球粘附砂、蜡而造成轻微的不严或被卡。憋压诊断法是通过在开关井的条件下通过记录、观察井口压力变化来诊断泵况的方法。憋压诊断方法应同时测得憋压曲线,憋压曲线就是起机关井和停机关井的不同条件下,各测一条油压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憋泵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是仍旧存在着局限性。在憋泵操作中,对于泵径70mm以下的抽油机井,一般最高压力可以憋到4Mpa,但对于泵径70mm和70mm 以上的井,最高压力应该控制在3Mpa,防止脱节器被憋脱,对于自喷能力较强和泵筒严重漏失的井难以判断。 2.3电流分析判断法

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摘要】抽油机是机械采油的主要设备之一,加强对抽油机的维护保养,避免抽油机发生故障,提高抽油机系统的效率,开采出更多的油流,满足油田生产的技术要求。对抽油机常见的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恢复抽油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P键词】抽油机;故障;判断;处理措施 引言 综合分析抽油机的运行状况,通过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变化,判断抽油机系统的故障,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抽油机系统安全运行,达到预期的采油生产效率。提高对抽油机故障的判断与处理的能力,加强对抽油机系统的维护,使其更好地为采油生产服务。 一、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 抽油机采油生产过程中,利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三角皮带的传动,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的输人轴,经过减速处理后,输出为曲柄齿的低速圆周运动。如何经过曲柄连杆结构的处理,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行,引起抽油机驴头的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动力,带动井下的抽油泵活塞运行,将井内的液体开采到地面上来。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抽油机的维护保养,会导致抽油机系统故障频发,影响到抽油机的安全运行。通过观察抽油机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抽油机的故障问题,采用科学的故障诊断方式,确定抽油机系统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最佳的处理措施,解除故障状态,保证抽油机系统安全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的抽油效率。 加强对抽油机系统的循环检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紧固各部位的螺栓,保证动力的正常传递,促使抽油机系统各个部件安全运行。结合抽油杆传递动力的作用,判断抽油杆是否存在偏磨的情况,通过示功图等测试资料,判断抽油杆的弯曲变形及断脱的故障,采取修井作业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抽油杆的故障问题。 通过油井的动态分析,油井生产压力的变动等情况,分析井下抽油泵的运行状况,及时解决抽油泵的故障,如抽油泵漏失、泵充不满、气体影响等,采取最优化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抽油泵的泵效,满足采油生产的需要。对抽油泵发生卡钻的情况进行处理,通过修井检泵作业的方式,恢复抽油泵的正常运行状态,保证抽油泵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更高的泵效。 二、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抽油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状态,为了判断抽油机的故障,采取最佳的故障判断方法,确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及应用

2011年第03期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及应用 孙 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414 摘 要:利用示功图对井下生产状况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全面了解油井的情况(井下设备、管理措施、目前产量、液面、油气比以及以往的生产情况等),才能对泵的工作状况和故障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可诊断抽油机井是否正常生产,并提出了地面示功图的发展方向,为油田开发现场分析诊断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关键词:抽油机 示功图 应用 发展 一、典型示功图分析 典型示功图是指某一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虽然实际情况下有多种因素影响示功图的形状,但总有其主要因素。所以,示功图的形状也就反映着主要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 (1)正常功图。动载荷和摩擦载荷不大,充满良好,漏失较小的正常功图,较接近于理论静载荷示功图。见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2)气体影响。由于在下冲程结束前,泵的余隙内残存一定数量的溶解气和压缩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固定阀打开滞后,加载变缓。余隙越大,残余的气量越多,泵口压力越低,则固定阀打开滞后的越多,则线越长。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游动阀滞后打开,卸载变缓。泵的余隙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示功图卸载线的上凸抛物线越明显,见图2。 (3)泵充不满。当沉没度过小,供液不足,使液体不能充满泵筒时示功图特征是,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当柱塞接触到液面时才迅速卸载。所以,卸载线较气体影响的卸载线(左凸形抛物线)陡而直。有时,因柱塞撞击液面(液击)在抽油泵上会造成很高的冲击应力,使卸载线出现波浪。快速抽吸时往往因液击发生较大的冲击载荷使图形变形严重。见图3。 (4)泵漏失。泵漏失主要包括排出部分漏失,吸入部分漏失和排出和吸入同时漏失。排出部分漏失:上冲程时,泵内压力降低,柱塞两端产生压差,使柱塞上面的液体经排出部分不严密(游 动阀及柱塞间隙),漏失到柱塞下部的泵筒内,漏失速度随柱塞下面压力减小而增大。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失液体对柱塞的“顶脱”作用很大,上冲程的载荷远低于最大载荷,固定阀始终是关闭的,泵的排量为零,见图4。吸入部分漏失: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阀漏失使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延缓卸载过程。下冲程后半冲程中因速度减小,当小于漏失速度时,泵内压力降低使游动凡尔提前关闭,悬点提前加载。当固定凡尔漏失严重时,游动凡尔一直不能打开,悬点不能卸载,功图在下载荷线以上,接近上载荷线漏失图,见图5。吸入和排出部分同时漏失:吸入部分和排出部分同时漏失的示功图是分别漏失图形的叠加,在上下载荷线之间,近似于椭圆形。 图5 图6 图7 图8 (5)带喷井。在抽吸过程中,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同时打开状态,液柱载荷基本上不能作用于悬点。示功图的位置和载荷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喷势的强弱以及抽吸液体的粘度。见图6。 (6)抽油杆柱断脱。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柱重量,只是由于摩擦力,才使上下载荷线不重合。图形的位置取决于断脱点的深浅。见图7。抽油杆断脱位置比较深的示功图可能类似于带喷井的示功图,但带喷井的泵效高、产量高,而断脱井泵效和产量较低,甚至为零。抽油杆柱断脱的位置可根据公式(1)计算:L=hf d /((1-ρL /ρr )q r ),(1) 式中:L—自井口算起的断脱点深度,m;f d —测示功图所用动力仪的力比,N/mm;h—示功图中线至基线的距离,mm;q r —每米 抽油杆在空气中的自重,N/m。

抽油机井憋压

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长 庆 油 田 分 公 司 第 一 采 油 厂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Oil Production Plant NO.1

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抽油机井憋压 授课对象:新增员工 授课时间:2007年9月2日 任课老师:郑淑红 课时:45分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掌握抽油机井口工艺流程;掌握抽油机井憋压安全操作规程;会分析憋压资料并提出下步措施。 内容提要 一、引言 二、准备工作 三、操作步骤 四、示范练习 五、相关知识 六、小结

一、引言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是“六小措施”中的其中一项工作,也是采油工判断抽油机井(泵)生产状况的一项比较简单的技能操作。目前,我们所能掌握的判断抽油井井泵况的方法还有示功图分析、动液面分析及油井单量分析。这些资料的获取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且都有较长的周期性,而本节所学的憋压,简单易学,可以每天进行。通过学习使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初步判断油井出液是否正常,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油井的动态,并及时采取下步措施。另外,憋压后液体的快速流动,能够把井筒内软蜡带出井筒。 二、准备工作 1、抽油机井1口,井口装置符合憋压要求,油套压仪表齐全好用。 2、穿戴好劳保用品。 3、准备工具 三、操作步骤 1、携带好准备的仪表、工具用具等到抽油机井口现场,检查井口生产状况,确认具备憋压条件,更换准备的压力表;

2、在米格纸上画出憋压坐标,确定比例,纵坐标为憋压值,横坐标为憋压时间,标注井号和憋压日期。 3、关闭回压闸门,记录原始压力,并记录压力随时间变化值,当压力上升到 1.5Mpa或更高时,(注意:憋压值不超过压力表量程的1/3---2/3,采油树各部件不渗、不漏。)记录压力终点值及憋压时间,停抽10分钟,观察压力下降趋势,记录停井时间,观察并记录压力及压力下降值。 4、缓慢开回压闸门卸压。 5、待压力平稳后,再关回压闸门,记录压力随时间变化值。 6、画憋压曲线,横坐标为憋压时间,纵坐标为压力,并注明井号和憋压日期。

抽油机示功图实例

抽油机示功图实例 1、泵正常工作 图像分析:供液充足、泵的沉没度大、泵阀基本不漏 失~泵效高~游动阀尔和固定阀尔能够及时开、闭~柱塞 能够迅速加载和卸载。 管理措施:此类井供液充足~沉没度大~仍有生产潜 力可挖~可以将机抽参数调整到最大~以求得最大产量~ 发挥井筒应有的产能水平。 2、振动影响 图形分析:泵深超过800m时抽油杆会发生有规律的振动~一般不会影响泵效~振动引起悬点载荷叠加在正常工作产生的曲线上~由于抽油杆柱的振动为阻尼振动~所以出现逐渐减弱的波浪线。

管理措施:一般不考虑振动影响~如果冲次加大后~振动幅度变大~就导致功图失真~上下死点有小尾巴出现~泵效低~这时需要对油井进行综合评估~减小冲次建立合理制度。 3、供液不足 图形分析:供液不足为油田常见工况~当泵充满系数小于0.6时~可以认为深井泵的工作制度不合理~泵的排出能力大于油层的供液能力~造成沉没度太小~液体充满不了泵筒。管理措施;主要进行油层改造~改善供液条件~机抽参数~对于泵挂较深井可采取长冲程~小泵径、慢冲次~泵挂相对较浅的井~在井况及抽油设备允许情况下~加深泵挂深度~以求得最大泵效。 4、泵工作正常~油稠时的情况。 图像分析:油稠~使摩擦等附加阻力变大~造成上负荷线 偏高~下负荷线偏低~同时~油稠可能使得凡尔开关比6B63 常时滞后~凡尔和凡尔座配合不严密~造成较大漏失。 管理措施:对于稠油井~主要对进泵液体降粘~定期地向 油田区块注入降粘剂~采取环空加热措施~并采用反馈抽

稠泵机抽。 5、油井出砂 图形分析:油层出砂~细小的砂粒将随着油流进入泵 内~造成活塞在工作筒内遇阻~使活塞在整个行程中 增加了一个附加阻力~上冲程时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 增加~下冲程时~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减少~并且由 于砂子具有流动性~使其分布在泵筒内各处多少不同~ 致使光杆负荷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变化~严 重时会造成固定凡尔~活塞卡死~造成油井停产。 管理措施:对出砂油井~一方面应保持油井平稳生产~ 减少停井次数和时间~放套气也应平稳运行~另一方 面采取油层防砂~加筛管~砂锚~对油井经常洗井等措施~延长抽油设备的使用寿命。 6、气体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