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身体叙事(1)

合集下载

简述国产女性电影的成长叙事

简述国产女性电影的成长叙事

简述国产女性电影的成长叙事摘要: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电影的深入,中国女性电影也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独具韵味的色彩。

纵观中国电影史,女性电影经历了主体的消隐,自我意识的觉醒,潜意识与心理世界的探索等几个阶段,而近十年来出现的如《嘉年华》《黑处有什么》《鸡蛋与石头》《过春天》等影片,都开始共同将关注点聚焦于青春期女性的成长历程,以成长叙事的模式展现出独特的女性气质以及个体生命体验,并表达出超越以往女性电影的反抗批判内涵。

本文将从个体身体的自然成长、社会文化的规训、主体性的生成等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阶段的“女性成长电影”对于女性电影的发展与意义。

关键词:女性电影;成长叙事;身体;主体性一、引言伴随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电影的传入和影响,女性电影也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独具韵味的色彩。

从女性主体在银幕上的自觉消隐,到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国女性电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以儿童性侵犯案件为原型的《嘉年华》;以奸杀案串联起少女成长的《黑处有什么》;叛逆女儿与返乡母亲生活的《米花之味》;讲述少女纯情的“师生恋”的《我心雀跃》;惶恐的等待“青春”的《鸡蛋与石头》等等影片都将视角聚焦于青春期的女性成长过程,影片的叙事模式也暗合了巴赫金的成长小说理论对于成长叙事的定义,它们从个体成熟、社会塑造和主体性生成三个层面,展现少女从青春的懵懂与迷茫,在多维化的青春阵痛与无意识的被动压力下成长,实现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

女性成长电影不仅丰富了女性电影中的个体生命体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内涵。

二、女性电影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女性电影的概念阐述。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女性主义电影也开始登上舞台。

1970年美国学家莫里•哈斯科首次将当时好莱坞出现的一系列以女性观众作为目标群体、展现女性题材的“催泪剧”“伤感剧”命名为“女性电影”[1](75)。

而随着女性主义视角的深入,女性电影逐渐摆脱这种充满戏谑和轻视的称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类型范式。

女性身体的伦理叙事——《钟形罩》的另一种解读

女性身体的伦理叙事——《钟形罩》的另一种解读

女性身体的伦理叙事——《钟形罩》的另一种解读
张宏儿
【期刊名称】《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3
【摘要】本文旨在从女性身体伦理叙事角度对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进行阐释.从女性"书写自我"的理性溯源、女性"生命本体"的伦理抗争、女性"身体反叛"的灵肉分离三个层面来分析.指出女性书写自我身体的意义就是要建构一种新的价值规范与文化规范,颠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非理性因素强塑;女性有关身体的生命伦理叙事,应该探讨的是身体和欲望在男女性别中的权力等同.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张宏儿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活在“钟形罩”里的女人——对《钟形罩》的精神分析解读 [J], 李静
2.女性身体的伦理史书——《钟形罩》的另一种解读 [J], 张宏儿
3.《钟形罩》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J], 魏磊
4."钟形罩"里的"看"与"被看"——普拉斯小说《钟形罩》的女性文化解读 [J], 华
如梅
5.女性叙事权威的构建:《钟形罩》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田焜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色戒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_马藜

色戒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_马藜

5色#戒6的女性叙事意蕴5色#戒6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马藜摘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5色#戒6的女性叙事,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多重祭献。

因为政治和救亡,她(王佳芝)祭献了身体,又因为爱情,她祭献了生命。

这种祭献是有历史渊源的。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男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女人则是情感的,当情感与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在一个男权的社会里,女性能做的只能是多重的祭献她的身体、她的爱情、她的生命。

关键词:5色#戒6;女性;祭献;身体政治学做一个女人是艰难的,因为她不断尝试在一个敌对的社会中开路。

¹影片5色#戒6就是这样的叙事意蕴。

5色#戒6是李安继5断背山6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0后执导的首部影片。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讲述爱国女学生王佳芝使/美人计0暗杀汉奸老易,却对老易生出爱意,在暗杀关头助他逃走的故事。

影片中热血青年的爱国锄奸行动集中于一点,就是以王佳芝的身体为诱饵、陷阱,使大汉奸、特务头子易先生色迷心窍、心猿意马、无法自持时而杀之。

而王佳芝也心甘情愿为抗日行动/献身0,这对一个花样年华的弱女子而言,不啻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壮举0。

这是以政治的名义对个体身体的一次/征用0,是身体的政治化、工具化和使命化行为。

因此,可以说王佳芝就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在敌对的社会中献出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爱情乃至自己的生命,完成了男性社会中女性的多重祭献。

一为了救亡,她祭献了自己的身体当男人有了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女人,想到了女人的身体与美貌。

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刺杀汉奸,邝裕民想到了美人计的实施。

他是一个爱国青年,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一副帅气的模样,更有一腔爱国的热情,他让王佳芝对冒险的刺激有近乎变态的向往;佳芝毅然决然地投入勾引易先生这项在她或许还理解得懵懵懂懂的所谓爱国运动之中。

为了政治,为了救亡,王佳芝不得不委身给两个男人,一个不情愿,一个从不情愿到情愿。

最初王佳芝也许是因为对邝的感情才去勾引易先生的,确切地说是因为邝的理想(此时似乎也是她自己的理想),她献出了自己的身体。

被肢解的天使——论李冯电影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性别叙事

被肢解的天使——论李冯电影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性别叙事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9年第3期被肢解的天使——论李冯电影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性别叙事胡红莲(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在李冯编剧的三部电影(《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中,编导们塑造了一群“天使型”女性形象,并分别突出在“像”、“体”、“神”三个方面,即有温顺的性情、诱人的肉体、神话的精神。

这些女性形象影射了编导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对女性的理解,从而体现出男性潜在的自我怀疑和焦虑。

关键词:李冯;女性形象;性别叙事中国分类号:12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1440(2009)03珈050一03作为编剧的广西作家李冯,分别与导演张艺谋、于仁泰合作了《英雄》、《十面埋伏》和《霍元甲》。

这三部电影都因其票房跃居当年榜首而风靡一时,掀起厂新世纪初武打电影的热浪。

在这几部电影中,编导们利用电影这种融视听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各种叙事技巧蠼造出一群“天使型”“,女性形象,并分别突出在“像”、“体”、“神”三个方面,即有温顺的性情、诱人的肉体、神话的精神。

影片以男性为主导,女件的角色主要是成就奋斗中的男性,协助打拼中的男性,慰籍受难中的男性。

这些女性形象折射了编导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对女性的理解,从而体现出男性潜在的自我的反思。

像这里的“像”是取现代汉语词典巾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住’之意,指“天使型女性”作为一种电影故事的宏大叙事的抽象存在即符号化女性,而非具体实在的女性人物。

在这里,“像”包括女性的造型、女性的身份和女性的失语这三个显著特点。

《英雄》中的女性飞雪和如月造型优美,长发飘飘、宽袖长裙,又都是由固际知名荚女影屣.张曼玉和章子怡来扮演,再配以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让观众享受r视觉上的大餐。

影片分别由黑色、红色、蓝色、绿色和白色构成,在秦王与无名对话、无名与长空比武的场面中用的是黑色,而有女性的场面则多是彩色。

在无名的第一次叙述中。

编导首选红色,这是代表欲望的颜色;在秦王的叙述里则用蓝色,这是像大海一般宽广和博大的颜色;在残剑的叶忆中,他和飞雪都是绿色装扮。

规训中的突围:近年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规训中的突围:近年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规训中的突围:近年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王冰
【期刊名称】《美化生活》
【年(卷),期】2022()14
【摘要】近年来,涌现的一些优秀女性电影中的身体叙事为突破传统叙事话语的身体叙事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分析《黑处有什么》《过春天》《送我上青云》这三部电影中的身体叙事,探索影片中女性主体意识、行为等所匹配的不同叙事策
略以及其对完成辅助影片叙事的基础作用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层作用。

【总页数】3页(P0108-0110)
【作者】王冰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权力规训下的女性身体——试用福柯的身体理论解读《福尔赛世家》中的女性形象
2.身体的规训与反抗:《羞耻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3.身体美学视野下电影叙事
中的女性身体
——以电影《小姐》为例4.话语权力规训视阈下《紫颜色》中的女性身体叙事5.
遮蔽与掀露:规训中的身体
——明清以降中国女性图像变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说与电影的裂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女性身体解读

小说与电影的裂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女性身体解读

小说与电影的裂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女性身体解读陈香玉
【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3)5
【摘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女性身体成为叙事意义的集结点,蕴含了丰富的能指,承担起言说性别权力关系与身体哲学的重要使命.改编后的影片《布拉格之恋》中的女性身体完成了从文字符号到影像符号的艺术形式的复杂转换.然而,两种异质叙事媒介呈现的身体必然存在不可缝合的裂隙:小说中女性身体的处境隐喻了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位置,具有传达作者关怀弱势群体的言说功能与符号意义;电影中女性身体的深度被平面的景观身体取代了,沦为男性人物及观众观看的欲望对象.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陈香玉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1
【相关文献】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不能承受之重--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J], 廖丽霞
2.忠诚的“背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电影改编 [J], 陆亚青
3.生命在轻重之间——解读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J], 武忠玲
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文本与电影作品意义解读 [J], 孙霄
5.轻与重:在对立中走向统一——电影《布拉格之恋》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比分析 [J], 窦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身体表征

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身体表征

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身体表征作者:罗维睿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借助于“表征”理论对影片《金陵十三钗》展开分析,将分析对象聚焦在影片对“身体”的具象表达和抽象意指上。

通过身体色彩、身体姿态两方面的分析,文章深刻揭示了身体符号在影片中的表征意义。

关键词:身体;表征;秦淮女《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在残酷的侵略战争和种族屠杀背景之下,以展现女性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史诗影视作品,影片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人物深描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群体:贞洁的女学生和风尘放荡的秦淮女。

女性作为战争中最为弱势的群体,其身体往往被抽象成一种民族符号,遭受男性侵略者的蹂躏和践踏,男性侵略者将这种对女性身体的蹂躏和践踏视作宣告占领、昭示胜利的一种仪式。

因此,以侵略战争为背景的《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无不充满着具象化的身体表征,全片抓住了女性及其身体在战争中的这一特殊身份和符号,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群美艳动人又侠义血性的女性英雄形象。

1 身体色彩影片大量运用了色彩元素来传达人物身份、性格或是烘托场景和剧中幻象,呈现了两种鲜明的身体色彩,一是女学生深蓝色的学生装,一是秦淮女色彩夺目的旗袍。

深蓝色的学生装传递出了女学生们的质朴和贞洁,暗淡的深蓝色同时也传递着战乱之下的人们的恐惧和凄苦;而色彩斑斓的旗袍装则把秦淮女人们的性感妖娆,风情香艳刻画到了极致,这也是剧中在阴冷沉重的氛围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是剧中多处镜头的视觉中心,大部分是以群体色彩来呈现,即女学生们统一的“蓝”对照于秦淮女们的个性多艳,少量镜头则是以两个群体的精神领袖书娟和玉墨因矛盾冲突居于同一场景时的色彩碰撞来呈现的。

影片首先以暗淡的灰颜色开篇,营造了一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场面。

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在恐惧和惊慌中奋力奔向暂时安全的教堂,场景随即转入安静的教堂。

此时,以灰暗颜色为基调的画面下突然闪现出一群着装华丽、浓妆艳抹且举止轻佻的秦淮女人,她们的出现是影片第一抹鲜亮的色彩,她们的谈笑和不羁的行为打破了影片开场的沉重与焦灼。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对于身体的呈现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对于身体的呈现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对于身体的呈现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电影在身体呈现与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80年代的中国电影注重对于人体形态的展示,尤其是女性身体的呈现。

电影《红高粱》中,女主角年轻时的裸露镜头引起了很多争议,但这也体现了电影导演对于女性身体解放的探索和表达。

其次,80年代的中国电影强调了身体在情感和思想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电影《黄土地》中,身体的力量和疲惫成为表达农民生命困境和反抗的重要媒介;电影《战场上的母亲》则通过母亲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对于儿子的深深关爱和失落。

此外,8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强调了身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电影《红尘》中,女主角的身体成为表达社会种种压抑和抵抗的载体;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则通过身体的美和演员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的自信和豪迈。

总的来说,80年代的中国电影对于身体的呈现和表达呈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也为后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身体叙事——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广播电视编导 0801B 0826140153 魏妍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一起独特而深刻的是叫阐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张艺谋的作品虽为中国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艺术与商业组合的成功经验,但在他的主流思想中,女性意识依然遮蔽在男权话语之中,影片仍然未逃脱女性被放逐、被看的传统模式。

本文主要以张艺谋若干部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女性在电影中一直以来都是被拒绝,被囚禁,被命名,被放逐,被拯救的形象,并就女性如何走出这种“被”的角色和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如今媚俗现状做一次讨论。

关键词:张艺谋女性身体叙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影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从女性身体叙事的多个维度来思考新时期电影。

一些电影中,女性立场往往会被男性视角取而代之,甚至以传统的男性视角来随意地剪裁着女性的精神世界。

男权社会的无意识构成了电影中女性身体的叙事,女性在电影中表现为强烈的视觉感,具有相当程度的被看的内涵。

女性形象是没有自我的、主体性的、从属的、被动的,只是作为客体目标而存在。

影视作品中女性的描述对女性身体扭曲异化,把女性圣体进行随意更改,在获得美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女性身体的的一种压迫和扭曲。

女性文化与与电影关系非常紧密,女性身体作为文化叙事的手段和载体,被电影导演充分利用,一些电影中女性意识明显被隐藏在男性话语背后,女性身体成为被讲述的对象。

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影视作品更过的给人感官刺激,对女性身体进行大量、过度描述,而丧失了女性文化的尺度,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女性的利益,应该呵护女性的身体,把女性身体叙事从传统的影视叙事中脱离出来,对女性身体文化进行合理理性引导,从而避免对女性身体文化的过度描述。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除了对女性身体的描述,也应该更多的发掘女性的真实形象,体现女性的真实生活。

整个文章结构中的第二、三节基本上走对了方向,但第一节问题很大。

第一节中的1、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形象。

这个题目应该是封建制度下什么女性形象——乱伦?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而不是把“封建制度下得女性形象”作为题目来进行研究,这样你下面的内容就得调整分析角度。

同理“男权下得女性形象”也是同一毛病。

后面“浓妆艳抹”和“华丽形象”有雷同的东西。

如何才能提炼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共同特征,你再思想一下。

一、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特征分析1、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形象《菊豆》以女性及其女性欲望展示了独特的东方风情,其中古老的染坊中,菊豆和青天的乱伦,菊豆因丈夫性无能而主动投入青天怀抱,影片中菊豆身体的大量暴露虽然显现了她的生命力,是一种被压抑的人性觉醒,但其中也大量充斥着满足男性视觉之享。

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女性难以以独立、自由的形象展示女性的艺术形象。

张艺谋塑造的菊豆是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

菊豆的反抗意识很强烈, 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敢于面对面地进行抗争。

当她不能忍受杨金山的虐待时,她敢大声疾呼:“你叔可算个人?我实在受不了! ”随后,菊豆公开勾引天青,并怀上天青的孩子, 当“老东西”瘫痪后,菊豆更是公然与天青调情,并敢当面骂他:“臭瘫子,你还想欺侮我。

“还有,当菊豆发现老东西要掐死自己与天青的儿子天白时,她更是怒不可遏,对天青说:“毁了他,毁了他老不死的!”这样一个具有叛逆意识的妇女, 对封建宗法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可是,在旧社会里, 她又是多么孤单, 就连自己的情人也对她不理解, 她的反抗只能以悲剧结局。

在旧社会里, 像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又岂止发生在菊豆一人身上?可见,张艺谋在菊豆身上所渗透的那种女性冲不出封建制度的忧愤意识,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意识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之深。

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不满于代表着权力的村长的不公, 她腆着大肚子一次次踢开政府的大门,她公然向男权专制秩序和乡土礼制秩序发出挑战, 秋菊每次找村长说理都不卑不亢, 但是, 在影片最后, 当警车带走后来成为恩人的村长后, 画面上秋菊那茫然若失的定格, 却展示了农村妇女自相矛盾的软弱性格。

是她内心被情与法、情与理的矛盾强烈撕扯, 她“对无视个体生命中情感部分的法律提出了有力的质疑”。

同时她对自己的反抗也充满了质疑, 她充满矛盾的反抗和呐喊给我们的心灵强烈的震撼。

秋菊这个女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刻文化反思和历史反思。

两部电影中虽都表现了女性对传统观念束缚的反抗,但其中刻画的封建制度下的女性,难免给人一种压抑、限制、束缚、悲惨的形象。

2、男权下的女性形象众多导演围绕着男权中心意识下中国女性的形象和心理的刻画,男性具有拯救心态,银幕上基本上都是男尊女卑,在男权的影响下大多数女性只不过是男性的陪衬,被剥夺话语权。

《十面埋伏》中描述了两个捕快和一位盲妓的感情纠葛,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不惜用身体和感情做筹码,影片刚开始小妹衣服被金捕头撕扯、被侵犯,以及后面的裸露半身洗澡,她明知道金捕头在后面窥视,仍装作若无其事,无论是片中与金捕头的心甘情愿的缠绵,还是和刘捕快的勉强的激情戏,小妹的自我陶醉神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女性的角色在男权思想的遮盖下完全淹没了独立意识,成为男性叙事的陪衬和牺牲品。

女性命运的描述更深深体现了在男权思想中,女权处于从属和压迫的地位。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以颂莲为代表的女人们, 无法摆脱旧的礼仪秩序对命运的安排, 无一例外地默认了那一盏盏高挂的红灯笼在陈家宅院里的意义。

她们相互勾心斗角, 争风吃醋, 既让我们为她们作为玩物的悲惨命运而悲哀, 又为她们作为美丽女人的妩媚娇柔而心动; 既看到她们不甘沉溺于命运、勇于抗争的一面, 也看清了她们在争宠过程中的自私、妒忌和残忍的异化状态。

连颂莲这样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妇女也逐渐转变为封建男权制度的囚徒, 深刻说明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表达了张艺谋对中国女性的深刻思索, 女性能冲破这个牢笼吗? 老爷陈佐千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主脑,他掌管着这个家庭的生杀大权, 对于妻妾他严加管束, 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 而妻妾们却为着哪院掌灯而明争暗斗,在无谓的争斗中不自觉的臣服于封建礼教, 从而耗尽了生命的活力, 而结尾五姨太的出现, 又意味着新一轮争斗角逐的悲剧又将重演。

影片通过对这一种悲剧人生的表现, 在对封建家族生存的历史批判中, 显示了张艺谋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而颂莲个性的丧失,尤能体现这一点。

从影片第一个镜头颂莲直视观众说出自己出嫁当妾的无奈,到对着迎亲花轿的轻蔑一笑; 从对桀骜不驯的丫环燕儿来个下马威,到洞房花烛夜老爷被唤走的淡然置之; 从次日领教陈宅老规矩的不屑不恭(对祖宗牌位立而不拜),到受到梅珊的冷落后的拂袖而去, 颂莲还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

而后点灯受宠的虚荣,点菜捶脚的享受,使她于压迫之中渐生希望的梦幻,不自觉汇入争宠夺爱、日渐炽烈的权力斗争中。

以毒攻毒来寻求自我保护,不动声色地接受了封建男权制度的精神摧残,并变本加厉地成为这种制度的坚决维护者:她借着点灯受宠而在妻妾中提高地位,执意把饭叫到卧房里吃; 为固宠不惜铤而走险,假装怀孕骗得红灯笼常挂,真相被揭穿,又逼迫燕儿走入绝境,如此等等。

与陈宅其他几位女性的争风吃醋同出一辙,原因只在深陷封建制度樊笼的颂莲不过以一种挣扎的形式不自觉地因袭着游戏规则,这是悲剧, 自身不自觉意识的悲剧。

颂莲个性的逐渐丧失和逐步沦为封建男权制度的囚徒,不但没有冲出封建制度的禁锢, 反而成了拥护者, 这充分说明了封建宗法礼教同化力量的强大和积重难返,也显示了张艺谋对封建宗法制度冷峻而深刻的认识。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性格上的逐渐改变正是在封建男权下女性寻求权利、寻求宠幸、寻求男权庇护的一种体现。

深刻的反映了男权下的女性是何种形象。

3、浓妆艳抹的女性形象对于这类楚楚动人、风姿卓越的女人的塑造上,这类女性形象的刻画往往是以苗条的身材、淡雅的服饰以及一尘不染的超凡脱俗的姿态出现的,这样的形象都是以中国传统妇女形象为依托来进行打造,从男性审美的角度来进行女性形象设置,从她们的身体来看,可以描述出她们是一类要么默默地为男性付出的角色,要么是在男性的强权下自我矮化的角色,在《金陵十三钗》中,血腥暴力充斥着整个影片,片中日本人对女学生的强暴,女学生的死,深刻反映了女性的卑微,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场景,女性只是一种发泄工具,特别是“处女”二字更是敏感兴奋的字眼。

处女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欲望对象,妓女则升华为勇者,去替女学生接受强奸。

十三钗一个个大红的唇色,精细修剪的眉形,画得挑起的眼角,蓬松又规整的卷发,斑斓的丝绸旗袍……特别是玉墨妖娆的走姿,扭动的翘臀,吸引着男主角甚至男学生女学生的眼球,而后的更衣场景以及玉墨知道自己将一去不复返,与约翰进行最后的缠绵,用身体诠释着自己的心中感受。

梅洛·庞蒂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

”影片通过女性身体,通过被蹂躏的身体,通过冲突和战争中女性特有的身体恐惧和惊栗,去见证那段屈辱和苦难。

”4、华丽外表下的女性形象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 张艺谋将皇后的形象塑造的华丽、雍容华贵,但皇后仍摆脱不了陷身于残酷的摧残与压迫之中,在其悲剧性的一生中,一直苦苦挣扎在残酷的精神与肉体的压迫之中。

本是梁国公主, 却不幸成为一桩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20年中, 她从未在丈夫那里品尝到真正的爱情。

但身份高贵的王后也有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欲望。

在孤单寂寞中,她与继子发生了不伦之恋。

后来继子移情别恋, 而他俩的私情也被国王发现, 于是国王密谋毒害她, 逼她吃下会让她一步步接近死亡的毒药。

父子两人双重的伤害, 让这个女人决定铤而走险进行反抗, 寄希望用一场宫廷政变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像她对太子说的:“这一切都可以改变。

”但在这个戒备森严的皇宫中, 她能够改变吗?这个表面上文治武功, 仪表堂堂, 实则道貌岸然、冷酷无情的国王, 是一个彻底被王权异化的人, 他牢牢地掌控着他的王权, 是不会给她任何改变的机会的。

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入可悲境地。

在强大的封建专制王权的欺压下,她显得是那么弱小。

一切秩序都没有改变, 还搭上了自己的儿子杰王子, 她还得日复一日地吃下让她一点点死去的药水, 直到死去。

中国专制王权的力量和传统社会意识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之深,即便是王后也在所难逃, 中国女性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二、女性形象为何被如此定位1、男权的社会主导地位导致女性话语权的逐渐流失现代语言学大师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符号链组成的一个抽象体系,每一符号所包含的指意物和所指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后来一些女性主义者和语言学家们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指出,语言不是自发的,不是透明的,不是客观的;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参与建构社会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