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疼痛疗效评估规范与程序

2疼痛疗效评估规范与程序

疼痛疗效评估规范与程序

1、将疼痛评分纳入病例专科检查项目。

2、教会患者及家属疼痛评价方法。

3、评估时间:入院时首次评估,疼痛评分≤6分患者每日评估2次连续评估3天,改为每日评估一次;疼痛评分>6分患者每日评估2次,连续3天评分≤6分者,改为每日评估一次;出现爆发性疼痛立即评估,给药半小时后再评估。

4、评估人员:每日8:00由病房医师评估,17:00由病房医师评估。

5、评估要求:入院时评估当时疼痛的强度;每日2次的评估,为过去12小时平均疼痛强度;每日1次的评估,为过去24小时平均疼痛强度。

6、记录方法:

⑴疼痛强度采用数字评分法,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项目栏内。

⑵长期药物镇痛记录为:3/D,“3”表示过去12小时或24小时平均疼痛评分。

⑶首次药物镇痛和爆发性疼痛药物镇痛记录为:73/D,“7”表示用药前的疼痛评分,“3”表示用药后半小时的疼痛评分。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A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 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于昏迷病人和其他无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病人,则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见附件) 1、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 施;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制定疼痛治疗 方案时考虑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3、根据规定记录疼痛筛查和评估结果、疼痛治疗方案和患 者对治疗的反应。 4、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向医院疼痛治疗小组提出 会诊要求。 5、医生及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介绍,使病 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在病历中记录对患者的教育内容。 6、医生及护士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 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我院推荐使用的疼痛评分工具:

1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2 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3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一根10cm 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从“0”到“10”表示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根据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 0 2 4 6 8 10 不痛 微痛 有些痛 很痛 疼痛剧烈 疼痛难很愉快的笑脸 微微笑的脸 有些不舒服 更多些不舒服 想哭 流眼泪大哭

疼痛管理制度

呼吸内科癌性疼痛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对于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在门诊部和医务部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 度的方法执行。 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科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科执业注册医生。 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 ”来 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 (如4 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见附图)。对昏迷等 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 科)会诊。 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 在病史中。 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 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 仰等情况。 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

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 中。 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患者至门诊部就诊时,预检护士和值班医生应尽快进行疼痛筛 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 (2)患者入院8 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 进行疼痛评估。 (3)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 分》3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 (4)对疼痛评估评分》5分的患者,护士q4h评估疼痛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5分。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护士应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分钟,口服用药后1 小时),并记录结果。 2.建立以首诊医生和病区医生为基础的疼痛处理模式: (1)对于护士报告的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或门急诊报告疼痛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 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结果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护士报告后,病房医生原则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A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A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 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于昏迷病人和其他无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病人,则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见附件)1、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 施;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制定疼痛治疗 方案时考虑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3、根据规定记录疼痛筛查和评估结果、疼痛治疗方案和患 者对治疗的反应。 4、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向医院疼痛治疗小组提出 会诊要求。 5、医生及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介绍,使病 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在病历中记录对患者的教育内容。 6、医生及护士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 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我院推荐使用的疼痛评分工具:

1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2 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3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一根10cm 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从“0”到“10”表示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根据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 0 2 4 6 8 10 不痛 微痛 有些痛 很痛 疼痛剧烈 疼痛难忍 很愉快的笑脸 微微笑的脸 有些不舒 服 更多些不舒想哭 流眼泪大哭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疼痛评估

什么是疼痛?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的概念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 因此,世卫组织(WHO)将疼痛列为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外的第五大体征。相较于前四项体征,疼痛非常特别:现今依然没有客观的生物学仪器检测疼痛,描述疼痛的程度。 疼痛测量的窘境,并不是科学不够发达造成的。事实上,疼痛是一种主观化的体验,因此很难有客观的工具衡量疼痛水平。比如,西方世界人均消耗镇痛药数量很高,而东方人对镇痛药的使用则不足他们的1/6。除了经济及医疗因素,东方人的忍耐精神与此大有干系。 远古人类对疼痛知之甚少,故也没有关于疼痛测量的可靠史料记载。随着19世纪科学家对疼痛机理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疼痛是复杂的,想要测量疼痛,不仅要靠疼痛时身体的生理反应,还得依赖痛者的心理感受,记录其对疼痛的语言描述。 一般说来,疼痛会让人们表现出一些行为和举止的改变,因此记录这些变化能反映一定程度的疼痛。在疼痛时,人的表情可能极其惊恐或不断地呻吟,为了减轻疼痛,人可能产生自发的保护性反应,如踮脚走路、抚摸疼痛部位,或者将疼痛部位固定保持一种姿势。 但诸如上述的记录并不够客观,人们希望能够量化疼痛。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麦尔扎克(Ronald Melzack)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971年他和另外一名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种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评价方法,被称为麦-吉痛觉调查表(MPQ)。MPQ能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还能记录疼痛治疗后病人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调查表内项目繁多,光描绘疼痛的形容词就有78个。MPQ在众多疼痛实验研究中大放光彩。其方法实用可靠且有效。但这种方法也有诸多不便。由于调查项目繁多,表中词类比较抽象,有时病人难以理解准确意涵。何况为了弄清楚疼痛的方方面面,没有病人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 简便易行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应运而生。参与测试者无须填写繁杂的调查表,只需看着一把“痛尺”,然后说出0-10之间的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的主要道具“痛尺”是一把长约10厘米的游动标尺。尺的一面标有10个刻度,从0至10。0分表示没有疼痛,10分则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在测量疼痛时,测试人员向病人说明这把尺的含义,然后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再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如果分数在3分以下,那么恭喜你,疼痛并不严重,不太会影响你的睡眠;但如果你的分数在7分以上就很不幸了,你现在肯定疼痛难忍,极需要医生给你用些镇痛药物。 VAS法现今已成为疼痛测量的最常用方法。它让疼痛者说出自己所认为的疼痛程度,并非完全的客观指标评价。目前,VAS法主要被用于外科手术后评价患者手术切口的疼痛程度。如果你曾做过手术,相信对此并不陌生。对疼痛进行测量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它应该始于治疗开始之前,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之中,并持续于治疗之后。然而,疼痛的测量又是一项复杂工作,因为疼痛是主观感觉,由多因素造成及影响的,如躯体的、精神的、环境的、认知的和行为的等等。所以有必要从多方面对疼痛进行评估和测量,包括疼痛的严重程度,治疗疼痛的缓解,患者的精神痛苦、患者对疼痛的感受程度等。目前对疼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讨论稿) 1、所有患者入院时给予疼痛评估,每班评估一次,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2、记录要求:无疼痛0分者,记录在体温单底栏;有疼痛者,需在病情护理记 录单上记录疼痛部位、性质、相关因素、措施、程度(评分结果);疼痛评分大 于等于5分,每4h评估记录,直至小于4分。评估方法默认为数字法,如使用其他方法需注明。 3、疼痛评分大于等于4分,通知医生处理并记录;疼痛评分大于等于7分,通知医生按急诊处理 4、根据镇疼方式不同,消化道给药1h再评估记录,非消化道给药30分再评估记录,其中静脉给药15分再评估。 5、使用PCA患者管理符合要求:使用PCA患者至少q4h正确评估一次并规范记录;患者及家属知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嗜睡、呼唤不醒等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PCA可控按钮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由患者自控;护士能说出PCA勺主 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胸闷、嗜睡、呼吸困难、呼唤不醒) 6正确选择评估工具:一般患者选择数字评分法(NRS;3岁以上儿童选用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即脸谱法(FPS;重症患者(如昏迷、气管插管无法语言交流等)选择行为疼痛量表(BPS或非言语疼痛评估表(CPOT 1)数字法(NRS):数字0代表不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 代表中度痛(睡眠受影响),7-10代表严重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轻度中度重度 2)面部表情评分法也称脸谱法(FPS):从左到右6张脸谱,最左边的脸表示无痛, 0 12 3 4 5 依次表示越来越痛,直至最右边的脸表示极度疼痛。

3)行为疼痛量表 (BPS)

疼痛评估记录表

疼痛评估记录表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日期时间部位疼痛 评分 持续 时间 睡眠 影响 处理措施签名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_________ □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 □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冷敷/牵引/热敷/患肢抬高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 1、根据患者的评估制度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门诊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疼痛评估,全面把握患者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要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2、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工作是疼痛医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执行评估工作的应是我科注册的执业医师或经医院科室授权的其他岗位技术人员。 3、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考虑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5、门诊接诊(预约)时根据规定记录疼痛筛查和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并制定疼痛治疗方案,疼痛治疗后24h内由相同疼痛医师电话随访再评估。 6、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向医院相关学科提出会诊要求。 7、疼痛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介绍,使病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记录对患者的教育内容。 8、疼痛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推荐使用的疼痛评分工具 1、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 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 2、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3、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一根10cm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从“0”到“10”表示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根据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 0246810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很愉快的笑脸微微笑的脸有些不舒服更多些不舒服想哭流眼泪大哭

疼痛管理制度95616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 疼痛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骨科门诊患者。 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院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院执业注册医生。 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来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如4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见附图)。对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会诊。 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在病史中。 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9.临床医生、护士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采用恰当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 (1) 0-10分数字评分法; (2)视觉模拟评分法; (3)脸谱法; (4)疼痛描述法。 2.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上。 (2)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由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损伤,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关于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疼痛的护理评估与记录规范。 一、疼痛评估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 行评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 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疼痛初筛治疗、教育再评估 相应检查心理辅导 三、疼痛处理与记录 (一)疼痛处理 1、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护理人员对 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为止。 2、对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观察和评估记录,分娩时正常宫缩按照医疗常规 处理。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3、护士对评估发现1-6分(轻度--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诉

主管或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护士立即告诉医生,并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理。 (二)疼痛记录 1、无痛(0分):每天评1次。 2、轻度疼痛(1-3分):每天评1次。 3、中度疼痛(4-6分):每天评2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评1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三)疼痛书写要求 1、疼痛评估后将分数绘制在电子体温单上疼痛栏内。 2、疼痛评分在0-6分内的不用记录护理记录单,疼痛评分≥7分和 使用麻醉止痛剂的需书写护理记录单。 3、护理记录要求: 每班记录1次,记录疼痛评分、部位、时间、疼痛性质、治疗和 护理措施。 60分钟内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使用麻醉止痛剂观察药物副反应。

疼痛评估量表(通用)

市人民医院疼痛评估量表 住院号姓名床号性别年龄岁科室:

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 0———1———2———3———4———5———6———7———8———9———10 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 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疼痛性质□刀割痛□酸胀痛□闷胀痛□撕扯痛□压榨痛□牵拉痛□烧灼痛□针刺痛□电击痛□切割痛□暴裂痛□绞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瘙痒□口干□眩晕□麻木□抑郁□焦虑□抑郁□发热□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病诊断: 简要病史: 简要查体: 斜线阴影标示疼痛部位 三 阶 梯 止 痛 用 药 非甾体 (1.1)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1.2)双氯芬酸钠:英太青(1.3)适洛特缓释胶囊:萘普生 (1.4)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芬必得(1.5)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1.6)氨基比林:去痛片 (1.7)吲哚美辛控释:消炎痛(1.8)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9)帕瑞昔布:特耐弱阿片(2.1)盐酸曲马多:奇曼丁(2.2)氨氛待因(2.3)可待因双克因强痛定强阿片(3.1)盐酸哌替啶:杜冷丁(3.2)氨酚羟考酮:泰勒宁(3.3)地佐辛丁丙诺啡(3.4)吗啡控释片:奥施康定美施康定(3.5)吗啡缓释片:美菲康(3.6)芬太尼舒芬太尼 WHO疼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第一阶梯:非甾类抗炎药+辅助止痛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三阶梯原则给药 用药个体化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 第二阶梯:弱阿片+非甾类+辅助止痛药 第三阶梯:阿片类±非甾类+辅助止痛药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BPI

附件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患者姓名:病案号:诊断: 评估时间:评估医师: 1.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疼痛经历(如轻微头痛、扭伤后痛、牙痛)。除这些常见的疼痛外,现在您是否还感到有别的类型的疼痛? ⑴是⑵否 2.请您在下图中标出您的疼痛部位,并在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X”标出。 3.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剧烈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4.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轻微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5.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的平均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6.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您目前的疼痛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7.您希望接受何种药物或治疗控制您的疼痛? 8.在过去的24小时内,由于药物或治疗的作用,您的疼痛缓解了多少?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百分数,以表示疼痛缓解的程度。 (无缓解)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完全缓解) 9.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疼痛对您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2)对情绪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3)对行走能力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4)对日常工作的影响(包括外出工作和家务劳动)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5)对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10(完全影响) (6)对睡眠的影响

疼痛评估制度

解放军第三医院骨科疼痛评估制度 一、病人评估 所有患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该记录其病史和体格检查及支持已选择治疗方案的最终评估。 病史 ◎疼痛史应该包括重点是当前主拆的症状和时间的一般病史。 ◎现病史应该包括原发生、性质、强度、分布、持续时间、发展过程、疼痛的感觉和情感成分等信息及加重和缓解因素细节。 ◎记录其它症状(例如,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医生应该复习以前的诊断检查、治疗效果及当前的治疗措施信息。 ◎除了现病史外,病史还应该包括: 1)可用信息的回顾, 2)治疗用药史,, 3)手术史, 4)包含使用或滥用物质史的社会史, 5)家庭史, 6)过敏史,

7)包含使用或滥用的当前用药史, 8)系统回顾。 ◎疼痛的原因、影响(例如,身体活动的限制,职业行为的改变和社会心理功能失调)和记录和评估先前治疗的影响。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该包括一上适当的直接神经和肌肉关节功能评估,其它系统的评估同说明。 社会心理评估:社会心理评估应该包括社会心理症状的表现(例如,焦虑,压抑和愤怒),精神失调,个性特征,状态和处理机制。 ◎评估应该由慢性疼痛对病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组成。 ◎评估疼痛的影响、治疗态度、睡眠情况、行为改变及人际关系。 ◎应该注意有关家庭、职业、法律及康复相关问题。 ◎病人的期望,其它重要关系人,雇主,律师和其它有关部门也应该考虑。 介入诊断手术:恰当的介入诊断手术应该是基于病人临床情况评估的一部分。 ◎介入诊断手术的选择(例如,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内侧支阻滞,小关节阻滞,骶髂关节阻滞和刺激性椎间盘造影)应该基于病人的具体病史和体格检查及预期的治

医院患者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患者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和出院前评估)。 (3)疼痛科患者的评估应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情况、生命体征、现病史、既往史等)、疼痛专科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加重或缓解因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他器官系统的风险评估。 (4)普通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应在1小时内完成;手术前评估和麻醉评估应在患者手术前24小时完成,手术后72小时内应每天对患者进行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应在患者出院前24 小时内完成。 (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住院患者初次评估应体现在住院首次病历中,其他评估应以病程小结的形式专门记录病历中。 (6)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 (7)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患者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患者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实施介入手术前,需要由主管医生及主治以上医生组成治疗小组,评估患者重要器目功能,以及手术的风险效益比,并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记录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做记录,随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3)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其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疼痛评估表

疼痛评分评级表 |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制度

题目:疼痛管理制度文件号:LC-30 生效日期:2012年8月1日版本号:1.1 修改日期:2012年7月1日页码:1/4 ————————————————————————————— 一、总则 1.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急诊患者和门诊患者。对于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在门诊部、急诊部和医务部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的方法执行。 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院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院执业注册医生。 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来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如4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见附图)。对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会诊。 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在病史中。 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患者至急诊部就诊时,预检护士和值班医生应尽快进行疼痛筛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 (2)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进行疼痛评估,并记

(完整word版)疼痛评估记录单.doc

NRS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 疼痛评估单 无痛最痛0 1-2 3-4 5-6 7-8 9-10 WONG---BAKER 应用疼痛评估表:() NRS () WONG---BAKER 初次评估: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吸烟史用药史入院方式门 /急 疼痛麻醉恢 处理措施睡不 评分复情况 日时疼痛眠良签 期间部位 未已 冰心理影反 备注动态 静抬高 用药 名恢恢 敷护理响应 息患肢 复复 ABCD药名剂量 1、动态:A外出检查B伤口换药C功能锻炼D改变体位 2、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A不影响睡眠B间断睡眠,醒后体力可恢复 C间断入眠,醒后体力不能恢复D不能入眠或从睡眠中痛醒3、疼痛部位: A 手术部位 B 受伤部位 C 头部 D 胸部 E 腹部 F 四肢 G 背部 H 其它 (注明部位 ) 4、疼痛常用药物:A高乌甲素B盐酸布桂秦C氨酚曲马多D杜冷丁E止痛泵 F其它(注明药物名称) 5、吸烟史; A 长期吸烟B偶尔吸烟C不吸烟 6、用药史;A长期服用安眠类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等B长期服用止痛类药物C无任何用药史 7、不良反应:A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B嗜睡C便秘D抑制呼吸

疼痛麻醉恢 处理措施睡不 评分复情况 日时疼痛眠良签 期间部位静未已 冰心理影反 备注 动态恢抬高 用药 名 息 恢 敷护理响应复 患肢 复 ABCD药名剂量 1、入院新患者在入院后8 小时内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后每日评估一次(每日14:00 ),将评估的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2、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 5 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 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启用疼痛护理评估单。 3、疼痛评分≥ 5 分时,通知医生,给予干预措施。如通知医生,未给予干预措施,护士q4h 评估疼痛,直至疼痛评分<5 分。 4、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 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 1 小时;护士应再次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反应及是否有疼痛治疗相 关并发症并在疼痛记录单上记录。 5、疼痛控制目标:疼痛强度评分≤ 5 分; 24 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 3 次; 24 小时内需要解 救药的次数≤ 3 次。

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 1.目的 疼痛是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其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重大的影响,很多是可以控制的。建立疼痛处置管理制度目的是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使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2.适用范围 该制度适用于全院医护人员和来院就诊的所有患者。 3.政策:患者享有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方法的信息和控制疼痛的权利,医护人员必须对所有门诊、急诊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进行疼痛筛查、评估与治疗。 4.流程 4.1 疼痛处理原则: 4.1.1充分认识病人拥有适当的疼痛评估及处理的权利。 4.1.2关于疼痛治疗的计划及其相关的活动都能让病人有适当的了解。 4.1.3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给予个别化的处理。 4.1.4在进行有创检查及手术前,告知病人有疼痛并讨论疼痛的预防治疗。 4.1.5根据病人不同的个性、种族、文化提供适当的疼痛教育。

4.1.6与病人共同合作达到疼痛缓解的目标。 4.1.7提供病人在出院之后,在家中也能得到适当的疼痛处理。 4.1.8监测病人疼痛处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得到有效的处理。 4.2本院病人相关疼痛的权利: 4.2.1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方法的信息; 4.2.2医护人员要对疼痛进行预防和控制; 4.2.3对疼痛主诉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 4.2.4本院有专业团队对于病人困难处置的疼痛提供会诊与适当处置;其疼痛评估与处理步骤如(附件1)所示。 4.2.5本院医护团队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 4.3本院病人相关疼痛的义务: 4.3.1与医疗人员共同讨论疼痛处理计划。 4.3.2当疼痛发生时,主动告知相关的医疗人员。 4.3.3协助医疗人员评估疼痛的严重度。 4.3.4当疼痛无法缓解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 4.3.5对疼痛治疗的药物有所疑虑时,能够主动告知相关的医疗人员。 4.4 疼痛的筛查: 4.4.1所有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患者均需得到疼痛的筛查。 4.4.2疼痛的筛查由该患者的接诊医师在门诊、急诊电子病历中记录。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NRS

页脚内容 费县中医医院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NRS (2018年2月试行) 科室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入院日期 分值 分 一、入院时评估: 吸烟史:□有 □无 饮酒史:□有 □无 胃病史:□有 □无 心血管疾病史:□有 □无 肝肾疾病史:□有 □无 疼痛史:□有 □无 持续时间 手术史:□有 □无 使用止痛药物:□有 □无 止痛药名称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药物过敏史:□有 □无 日 期 时 间 部 位 类 型 性 质 疼痛分值 持续时间 患者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 非 药 物 治 疗 心理疏导 卧床休息 分散注意力 体位摆放 冷 敷 热 敷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其 他

注:1.本表适用于病人疼痛评估及护理效果评价,遵医嘱或护嘱,在进行疼痛治疗或护理前后填写,但不适用于昏迷、麻醉未清醒者 2.请在相应的栏目中打“√”或填写对应的代码符号 3.疼痛对患者的影响:a.影响睡眠b.翻转不安、无法入睡c.食欲低下d.生活能力低下e、 4.疼痛性质:a.钝痛(酸、胀、闷痛)b.锐痛(刺痛、切割样痛、绞痛、烧灼样痛、撕裂样痛、爆裂样痛)c.其他(跳痛、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5.疼痛类型:a.持续性b.阵发性c.间隙性 d.进行性加重e 6.药品名称:a.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b.非阿片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等)c.其他辅助类(激素、解痉类)d.镇痛泵 7.治疗途径用缩写表示:a.PO口服 b.IM肌注 c.静滴 d.IV静推e其他 8.评估频率;中度及以下1次/天,中度以上2次/天,剧痛或观察用药情况者,应根据疼痛变化随时评估。 9.效果评价:①完全缓解;疼痛完全缓解②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疼痛有些减轻, 但仍感到明显疼痛,睡眠及生活仍受干扰④无效:疼痛没有减轻。 页脚内容

疼痛评估表

疼痛评分评级表?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

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 1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 1. 目的 规范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的管理,确保患者的疼痛能得到及时的评估及处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 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 定义 疼痛:是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已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4. 内容 4.1 疼痛管理职责 4.1.1 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筛查、评估并记录,按要求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1.2 医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镇痛方案,减轻患者疼痛问题,按要求联系麻醉科医师协助处理。 文件名称 疼痛管理制度 版本号 2016-10-A 文件编号 QFE/JCI-M-2016- 045 总页数 共2页 制定部门 医务科 生效日期

4.1.3 疼痛科医师:患者如出现疼痛评分≥7分且临床专科医生处理无效时,疼痛科主任可参与协助处理。 4.1.4 麻醉医师:主要负责术后急性疼痛患者的评估、处理。 4.2 疼痛管理内容: 4.2.1 筛查: 4.2.1.1 门急诊患者:由护士进行疼痛筛查并记录在门诊病历筛查栏内。 4.2.1.2 住院患者:由责任/值班护士筛查,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内容包括疼痛评分、疼痛部位、性质、频率、处理方法等。 4.2.2 评估及治疗: 4.2.2.1 疼痛评分4~6分: 4.2.2.1.1 报告:护士及时报告医师。 4.2.2.1.2 评估: 4.2.2.1.2.1 医师需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4.2.2.1.2.2 评估内容: 4.2.2.1.2.2.1 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治疗史等。 4.2.2.1.2.2.2 必要的体格检查。 4.2.2.1.3 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