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

Abstract: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el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has changed from positive method to humanistic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al curriculum evaluationw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ncorporating the two methods with different modesestablishing prehensiblemultidimensional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and developing a -structured model of curriculum method with action research as the basic strategy of developmental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evaluation;positive method;humanistic method;action research

课程评价方法是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方法的革命性变革会直接导致课程评价质的变化和跳跃性发展。

本文对课程评价方法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对过去的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现实特点从“方法整体与对象特性的适宜性”[1](14) 的角度出发对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课程评价方法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从方法的角度看课程评价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课程评价时期课程评价初创与发展时期课程评价的反思与重建时期。在这三个不同时期中课程评价方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课程评价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漫长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从最初的经验性考试到受科学化运动推动的教育测验运动的发展。其手段和方法已经从最初的模糊逐步走向清晰从朴素的追求公正走向追求客观和科学它本身又成为教育追求科学化运动中的重要力量。第二个时期是指20世纪30—70年代中期它既是课程评价的初创与发展时期也是现代课程评价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一段时间在课程评价方法上仍是客观的实证主义方法占优势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的课程评价的批判和重建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批判传统课程评价重建课程评价理论为标志的课程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方法上主观主义评价、人文化评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们更加重视教育自有的人性特征强调评价方法上的人文特点并以评价的有效性为最高追求。

课程评价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课程评价方法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模糊到精确再到对追求有效性的变革。课程评价方法的变革体现了课程评价的实践追求这种实践追求又造就了各个时期课程评价方法的独特的发展特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个时期的课程评价方法虽然有占主流地位的发展特征但并不是说只存在着某种方法或某类方法。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逐渐形成了

两类不同的课程评价方法:以“硬”评价为标志的客观主义评价方法和以“软”评价为标志的主观主义评价方法。这两类不同方法的出现造成了两类课程评价方法的分野。

在课程评价发展的早期由于课程评价方法秉承教育测量的传统以数量化为特征的教育测验仍是当时课程评价中的主要工具。随着课程评价的发展课程评价方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课程评价方法中量化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动摇出现了与原来的评价传统相对的评价方法并形成了硬评价与软评价、客观主义评价与主观主义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硬评价、客观主义评价、定量评价为一个阵营与软评价、主观主义评价、定性评价组成的另一方对垒。前者认为后者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都很低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和公正容易导致主观臆断和人云亦云结果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后者认为前者过于注重量化因素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常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其结论的有效性常常值得怀疑。两个阵营的争论焦点集中在能否量化和是否有效两个问题上。

上述课程评价方法的两个阵营实际上是与教育研究方法的范式密切相关的。瑞典教育家胡森就认为教育研究存在两种范式“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2]从两种范式出发形成了两类不同的课程评价方法

在评价实践中它们的偏好、兴趣以及现实表现必须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两类不同的课程评价方法在现实中的分野而两类评价方法分野的形成都有自己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

实证化课程评价方法有一个独特的发展过程在19世纪末期以前主要是在人们的不断摸索和尝试中缓慢地发展着。如产生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改造的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考试形式和方法在16世纪就逐渐传到了西方国家最初人们并没有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18世纪才有很少的学校采用类似的方法。实证化课程评价方法真正得以迅速发展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这段时间里在此期间实证化方法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发展除了社会需要之外科学主义思潮的强大影响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促使实证化课程评价方法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现代西方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把科学推向极端的科学主义思潮这种思潮表现出对科学极端的偏爱。而与其相关的几代实证主义的共同特点如强调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经验证实原则、奉行价值中立、重视还原论等思想对于课程评价方法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测验运动期间和泰勒初创课程评价之初实证主义中的数量化和科学化倾向的影响非常明显进入课程评价的发展时期以后实证主义的这些基本原则仍对实证化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