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研究进展综述
洋桔梗切花生产与保鲜技术

洋桔梗龙胆科,又名草原龙胆、玲珑、丽钵花等,多年生植物,多作一、二年生栽培。
洋桔梗作为我国近年来市场份额快速上升的主栽切花作物。
近年来,洋桔梗生产量不断扩大,由此更多丰富花型的洋桔梗走进现代人们的居家生活,然而在国内洋桔梗的瓶插期仅为两周左右,作为现较受欢迎的鲜切花品种之一,如何更好的对洋桔梗进行养护,减少生产及采后过程中对切花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切花品质、延长切花寿命及观赏期,对于提高洋桔梗切花的商业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将相关技术阐述如下。
1.生产技术1.1洋桔梗切花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切花洋桔梗属一、二年生直根系草本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较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较迟。
发芽适温为20~24℃,生长适温不能低于15℃,最高不高于25℃。
温度与其开花效果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开花越早,对于生长的土质要求是较高的,适合在pH值在6-7之间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生长。
1.2传统的栽培生产流程传统的栽培生产流程为:育苗、切花生产、采收、保鲜等。
在生产幼苗中,需要注意种子播种在介质湿润的穴盘中,土壤温度20~24℃,PH值6~6.5,以Ca元素为基础的肥料可以保持幼苗的健壮。
发芽后,要保持夜间冷凉温度15~17摄氏度(12H),白天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直到移植前,可以有效避免高温或低温引起的洋桔梗莲座。
在切花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洋桔梗的生长温度,最低13摄氏度,最高23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洋桔梗在生长过程中常出现立枯病、霜霉病等病害,对此采取的措施为及时将病株拔除、摘除病叶和病花,应用药剂进行预防外,平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
在病虫害防治上,选择合适的农药。
采收的过程中,开花1.5-2朵就可以实施采收了。
以1/3花蕾开放效果最佳,可以提高品质。
1.3生产过程中洋桔梗切花的种植难点(1)育苗周期长、难度大;(2)对逆境敏感而导致莲座化休眠,生产时间变长;(3)短茎开花造成切花品质下降;(4)对水肥管理精度要求高,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死苗或者生长不良;(5)植保管理难度大;(6)土传病害多。
黑龙江省道地药材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道地药材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孙佳琳;侯晓亮;石迪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近五年中关于黑龙江省治疗糖尿病的道地药材黄芪、人参、桔梗、五味子进行整理、归纳、综述,针对不同种类的道地药材,探讨发病机制,以促进糖尿病的研究.
【总页数】2页(P156-157)
【作者】孙佳琳;侯晓亮;石迪
【作者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北芪甘草汤剂治疗糖尿病疗效研究 [J], 刘德文;刘秀波;马伟;仲伟利;湛鑫琳
2.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研究进展 [J], 黄林芳; 张翔; 陈士林
3.衰老病理机制与川产道地药材黄连的抗衰老效应研究进展 [J], 蒙雨丹; 吴诗惠; 龚晓丽; 赵军宁; 李晓鲁
4.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J], 赫智昊
5.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针灸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J], 金宏柱;李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759)通信作者:李林,E -m a i l :l i l i n 5566888@163.c o m第一作者:阿丁嘎,E -m a i l :1350381242@q q .c o m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җ李 林,刘利婷,张 楠,张鑫磊(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ʌ摘要ɔ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具有高发性㊁易反复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长期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㊂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多为单一西医或单一中医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㊂该文对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鼽;中西医治疗;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765.2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133 过敏性鼻炎(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A R ),又称变应性鼻炎㊂近年来,A R 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㊂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此病,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发病率较高[1]㊂A R 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6年来成年人患病率增加6.5%,在北方草原地区,季节性花粉诱导的A R 患病率高达32.4%[2]㊂本文对A R 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㊂1 中西医对A R 的认识1.1 西医对A R 的认识 A R 是以免疫球蛋白E (I gE )介导的鼻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过敏原包括花粉㊁霉菌㊁尘螨㊁宠物皮屑等[3-4]㊂A R 的发生可分为致敏和激发两个阶段㊂在致敏阶段,当鼻黏膜初次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下的树突状细胞伸出触角摄取过敏原并将其有效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提呈给辅助T 细胞(T h ),促使T h 分化成T h 2细胞,T h 2细胞合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 L )-4㊁I L -5㊁I L -13等,I L -4和I L -13能促进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合成免疫球蛋白,并促使免疫球蛋白转换为特异性I g E ,合成的I gE 通过高亲和力的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在此期间A R 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已具备发生变态反应的免疫环境㊂在激发阶段,当A R 患者再次与同一过敏原接触后,过敏原立即与特异性I g E 结合,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此过程包含速发相和迟发相两个过程㊂速发相一般发生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6h 内,其效应细胞主要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此过程中,过敏原桥连效应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I gE 分子,导致效应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组胺㊁白三烯㊁前列腺素㊁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介质通过和受体结合等方式导致鼻痒㊁喷嚏㊁流涕等临床症状㊂迟发相多发生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12~24h 内,其效应细胞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白三烯㊁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炎性介质引起鼻塞㊁流涕等临床症状[5]㊂1.2 中医对A R 的认识 A R 归属中医鼻鼽 范畴[6]㊂鼽,一是指人体解剖部位的名称,即面颊㊁颧骨处,二是指鼻塞不通,三是指鼻流清涕㊂如今解释鼽字,已较少用前两种含义[7]㊂ 鼻鼽 的文献记载源于西周‘礼记㊃月令“,曰: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㊂ 鼻鼽正式命名见于‘素问㊃脉解“,曰: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㊂ [8]A R 多由脏腑虚损所致,主要责之于肺㊁脾㊁肾三脏㊂由于腠理疏松,卫表不固,导致邪气乘虚而入,上犯鼻窍,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而泄,故喷而上出为嚏[9]㊂朱世强研究发现A R 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与患者的体质和经脉气血失调等情况有关,外因主要为气候变化㊁风寒之邪㊁火热之邪[10]㊂A R 的临床分型分为实证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实证可分为风寒犯肺证㊁风热袭肺证㊁肺经蕴热证㊁肝胆郁热证等,虚证可分为肺气虚证㊁脾气虚证㊁肾阳虚证㊁肾阴虚证㊁肺脾气虚证㊁肺肾两虚证㊁脾肾阳虚证等,虚实夹杂证可分为肺虚饮停证㊁脾01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虚湿热证㊁气虚血瘀证等[11]㊂2 西医治疗2.1 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多作为防治A R 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㊁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12]㊂鼻内皮质类固醇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为局部反应,包括鼻腔干燥㊁刺痛㊁鼻出血,可以通过将喷雾器稍微远离鼻中隔来预防[13]㊂2.2 抗组胺药 第1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㊁苯海拉明㊁羟嗪和酮替芬等,具有中枢镇静㊁中枢抑制作用㊂第2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丁㊁氯雷他定㊁西替利嗪㊁氮卓斯汀等,中枢镇静作用轻微或无中枢抑制作用㊂新型第2代抗组胺药大多是第2代抗组胺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或光学异构体,如左西替利嗪㊁地氯雷他定等,几乎没有中枢镇静作用[14]㊂2.3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如异丙阿托品㊁鼻用异丙托溴铵等,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从而抑制鼻黏膜黏液分泌,缓解鼻溢液,但对鼻充血㊁喷嚏㊁鼻痒等症状无效,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鼻腔干燥和鼻出血[15]㊂2.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黏液分泌,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最终改善鼻塞㊁鼻痒㊁打喷嚏和流清涕等症状[16]㊂当口服抗组胺药㊁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或联合抗组胺喷雾剂耐受不佳,或对控制A R 症状无效时,应考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17]㊂2.5 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可以结合并激活鼻黏膜中肾上腺素受体,促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充盈,从而缓解鼻黏膜肿胀㊂减充血剂的优点是起效快,但只能起到减轻鼻塞的作用,对A R 的其他症状没有影响[18]㊂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可导致鼻腔干燥和打喷嚏,长期使用也可能诱发药物性鼻炎㊂因此,减充血剂治疗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8d㊂2.6 肥大细胞稳定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可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以防止脱粒,从而抑制包括组胺在内的多种促炎性介质的释放㊂临床常用的肥大细胞稳定剂有色甘酸钠㊁曲尼司特㊁吡嘧司特钾等㊂这些药物能缓解鼻痒㊁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但对控制鼻塞效果不佳㊂虽然肥大细胞稳定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由于其起效慢和作用时间短,可能无法有效治疗鼻部症状㊂因此,肥大细胞稳定剂只能作为二线治疗药物[19]㊂2.7 过敏原免疫疗法 过敏原免疫疗法对以I g E 介导的过敏性疾病非常有效,可缓解A R 和哮喘的症状,提高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性疾病的各种症状[20]㊂过敏原免疫疗法主要包括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㊂皮下免疫疗法需要每周经皮下注射1次过敏原,并进行至少3年的维持注射,而舌下免疫疗法只需每天在舌下放置滴剂或药片,且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给药[21]㊂皮下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多在注射后30m i n 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瘙痒㊁红肿等㊂舌下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比皮下免疫疗法更安全有效,但由于舌下免疫疗法需要每天给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2]㊂除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外,皮内㊁皮外㊁淋巴㊁鼻内等免疫疗法也已被引入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㊂其中,淋巴内免疫疗法具有起效快㊁临床疗效显著㊁不良反应少㊁治疗剂量低㊁治疗时间短等优势[23-24]㊂2.8 奥马珠单抗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抗I gE 靶向生物制剂,能显著改善A R 患者的临床症状[25]㊂奥马珠单抗能与游离I g E 结合,从而抑制I gE 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减少高亲和力受体的数量㊂因此,奥马珠单抗能从源头阻断过敏反应,有效控制过敏性疾病症状[26]㊂3 中医治疗3.1 中医内治法 A R 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㊂内因主要为脏腑虚损㊁正气不足,与肺㊁脾㊁肾三脏关系密切,病位在肺,病源在脾,病根在肾;外因多为气候变化㊁风寒之邪㊁火热之邪㊂鼻鼽可分为肺气虚寒证㊁脾气虚弱证㊁肾阳亏虚证㊁肺经郁热证等证型,治疗以温肺散寒㊁益气健脾㊁温补肾阳㊁清宣肺气为主[27]㊂叶健如等[28]运用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A R 患者(温肺止流丹方药组成:诃子肉10g ,荆芥10g ,桔梗10g ,细辛3g ,甘草片6g ,党参片10g ;苍耳子散方药组成:白芷5.5g ,辛夷2.5g,苍耳子1.5g ,薄荷0.5g ),治疗7d 后,患者鼻部及眼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㊂罗齐平等[29]选取玉屏风颗粒联合天灸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A R (天灸药物配制:将延胡索㊁甘遂㊁芥子㊁细辛和麻黄按2ʒ2ʒ4ʒ2ʒ2混合并研成细末,去皮鲜姜榨汁,将药物粉末和鲜姜汁按1ʒ1调成糊状,并置于大小5c mˑ5c m 一次性穴位贴上待用㊂穴位选取:1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N o v.2023,V o l.31N o.21风门㊁肺俞㊁肾俞㊁脾俞㊁大椎㊁定喘)㊂治疗后患儿血清I L-4和I g E水平明显下降,鼻部不适症状及肺脾气虚证候得到缓解㊂潘梦晨[30]采用温补肾阳汤治疗肾阳不足型A R患者(温补肾阳汤方药组成:仙茅10g,淫羊藿10g,桂枝10g,干姜6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防己10g,桔梗6g,白芍10g,五味子10g,徐长卿10g,地龙10g,蝉蜕5g,乌梅10g,甘草片5g),通过运用补肾助阳㊁益气固表之法,使患者肾气充足㊁鼻窍通利㊁呼吸顺畅,达到治疗A R的目的㊂徐春英等[31]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A R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㊂中药治疗A R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但存在治疗周期长㊁起效缓慢㊁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㊂此外,中药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㊂3.2中医外治法(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㊁毒副作用小等优势㊂梁薇等[32]采用鼻三针透刺方法治疗A R 患者(针刺部位选取迎香穴㊁上迎香穴㊁印堂穴)㊂治疗后,患者鼻部症状得到显著改善㊂孙昭兰等[33]针对肺经蕴热型慢性鼻炎患者,采用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鼻腔炎症程度㊂李亚男[3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艾灸治疗A R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2)穴位贴敷法对于无法接受中药汤剂或恐惧针灸治疗的患者,可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㊂汤小荣等[35]针对A R患者,采用鼻敏通能量贴贴敷迎香穴㊁神阙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在改善患者鼻症状及鼻伴随症状方面效果显著㊂(3)熏鼻足浴疗法高新[36]采用鼻渊熏蒸方(药物组成:白芷5g,荆芥5g,紫苏叶5g,苍耳子3g,细辛1g,辛夷3g,陈皮5g,防风3g)治疗鼻炎患者,治疗后患者鼻腔充血及黏膜肿胀等症状得到充分缓解㊂乐嘉陵等[37]应用散寒通窍足浴方(药物组成:紫苏叶20g,艾叶20g,苍耳子10g,辛夷10g,桂枝10g,干姜10g)治疗小儿A R疗效确切㊂足部是人体经脉汇集之所,足浴法可对足底经脉进行刺激,进而推动全身阳气的运行,且药性可上行鼻窍,加速鼻内气血的流动㊂此外,相对于口服中药汤剂而言,足浴法更易让患儿接受和配合㊂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独特的优势㊂如针灸疗法及穴位贴敷法具有价格低㊁操作简便㊁安全可靠等优点㊂此外,中医外治法有利于医生进行观察,患者如有不适,可立即结束治疗,避免发生过敏及不良反应㊂4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西药治疗A R的疗效显著,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大㊂中药治疗A R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起效缓慢,且治疗周期较长㊂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A R已成为主流疗法,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A R疗效确切㊂杨莉丽等[38]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 R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㊂万兰兰等[39]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 R患者,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㊂程新慧等[40]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口服及针灸治疗A R 患者,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㊂5小结综上所述,西医治疗A R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起效较快,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㊂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指导思想,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㊁疗效持久稳定㊁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但存在治疗周期长㊁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A R的方法,使其成为突破治疗A R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G R E I N E R A N,H E L L I N G S P W,R O T I R O T I G,e ta l.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L a n c e t,2011,378(9809):2112-2122.[2]Z HA N G Y,L A NF,Z HA N GL.A d v a n c e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A l l e r g y,2021,76(11):3383-3389.[3]L I C A R IA,C A S T A G N O L IR,D EF I L I P P O M,e t a l.C u r r e n ta n de m e r g i n gb i o l o g i ct h e r a p i e sf o r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a n dc h r o n i cr h i n o s i n u s i t i s[J].E x p e r t O p i n B i o l T h e r,2020, 20(6):609-619.[4]WH E A T L E Y L M,T O G I A S A.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N E n g l JM e d,2015,372(5):456-463. [5]顾瑜蓉,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6):578-584. [6]杨清华,黄建军.鼻鼽的古文献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05,22(1):4-7.[7]严道南.古代文献关于鼻鼽病名㊁病机及辨证治疗源流的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世中联 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68-70.[8]陈旭青,周龙云,严道南,等.基于文献论鼻鼽之病机与治则[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91-1494.[9]沈露娜,吴昆旻,殷立平.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8):143-146.[10]朱世强.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26-27.[11]刘慧霞,肖志贤,吴跃,等.变应性鼻炎(鼻鼽)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21,39(3):219-223.[12]李伟梅,王玲莉,宣伟军.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1):71-75.[13]B O U S Q U E TJ ,A N T OJ M ,B A C H E R T C ,e t a l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N a tR e vD i sP r i m e r s ,2020,6(1):95.[14]吴云姣,杨花荣.抗组胺药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1,27(6):742-745.[15]陈秀香,邹泰基,张书山,等.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综述[J ].中国医药导刊,2019,21(3):148-151.[16]郭姝利,史随随,黄小玲,等.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18,36(4):112-115.[17]S M A L LP ,K E I T HPK ,K I M H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 A s t h m aC l i n I mm u n o l ,2018,14(S u p p l 2):51.[18]K L I M E K L ,S P E R L A ,B E C K E R S ,e ta l .C u r r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ls t r a t e g i e sf o r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 [J ].E x p e r t O p i n P h a r m a c o t h e r ,2019,20(1):83-89.[19]C H E N GL ,C H E NJ ,F UQ ,e t a l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o f a l l e r g y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A s t h m a I m m u n o l R e s ,2018,10(4):300-353.[20]R E I T S MAS ,S U B R AMA N I AM S ,F O K K E N S W W J ,e ta 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 r h i n i t i s a n d a l l e r -g e n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J ].A l l e r g y,2018,73(12):2306-2313.[21]S HAM J I M H ,D U R HAM S R .M e c h a n i s m so fa l l e r ge n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f o ri n h a l e da l l e rg e n sa n d p r e d i c t i v e b i o -m a r k e r s [J ].J A l l e r g y Cl i n I mm u n o l ,2017,140(6):1485-1498.[22]P F A A RO ,L O U HF ,Z H A N G Y ,e t a 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 a l l e r g e n i m m u n o t h e r a p y [J ].A l l e r g y,2018,73(12):2274-2289.[23]M E N G YF ,WA N GCS ,Z HA N G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s a n d h i g h l i g h t s i n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2019,74(12):2320-2328.[24]S E N T IG ,F R E I B U R G HA U S A U ,L A R E N A S -L I N N E -MA N N D ,e t a l .I n t r a l y m p h a t i c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u pd a te a n du n m e tn e e d s [J ].I n t A r c h A l l e r g y I mm u n o l ,2019,178(2):141-149.[25]S A C O T ,U G A L D EIC ,C A R D E T J C ,e ta l .S t r a t e gi e sf o r c h o o s i n g a b i o l o g i c f o r y o u r p a t i e n t w i t h a l l e r g y o r a s t h m a [J ].A n n A l l e r g y A s t h m a I m m u n o l ,2021,127(6):627-637.[26]Y U L ,Z HA N G H ,P A NJ ,e t a l .P e d i a t r i cu s a geo f o m a l i -z u m a b :a p r o m i s i n g o n e [J ].W o r l dA l l e r g y O r ga nJ ,2021,14(12):100614.[27]陈卓泓,吴飞虎,宋任洁,等.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4):134-137.[28]叶健如,陈文勇.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2):312-317.[29]罗齐平,刘秋燕,胡伟妮,等.玉屏风颗粒联合天灸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2021,16(7):1109-1112,1117.[30]潘梦晨.温补肾阳汤治疗肾阳不足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31]徐春英,刘静,李蕾,等.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52-853.[32]梁薇,李晓燕,李尊元,等.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7):43-46.[33]孙昭兰,张凤英,孙琳琳,等.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鼻炎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药,2022,42(3):114-118.[34]李亚男.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7):3012-3014.[35]汤小荣,李知行,旷徐,等.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3):524-530.[36]高新.中药熏蒸方治疗鼻炎8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597-1598.[37]乐嘉陵,阮玉茂.散寒通窍足浴方治疗小儿鼻鼽33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4):110-112.[38]杨莉丽,李吉磊,王盼盼,等.槐杞黄联合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0):1978-1982.[39]万兰兰,李佩忠,金新,等.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6):46-49,2.[40]程新慧,张旭戈,钱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21,37(4):27-29.(收稿日期:2022-07-19)[编辑:白晓晖]3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
2024年桔梗市场前景分析

桔梗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桔梗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需求增长、产业竞争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桔梗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桔梗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绿色环保的关注增加,花卉市场持续扩大。
桔梗作为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据调查显示,市场上对桔梗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X%-X%。
2. 需求增长2.1 城市化进程促进需求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居住空间的缩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消费者对小型植物的需求增加。
桔梗作为一种生长适应性强的花卉植物,可以在室内和室外都能养护,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2.2 桔梗药用价值推动需求增长桔梗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天然草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桔梗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得到了市场认可,进一步促使了桔梗的需求增长。
3. 产业竞争3.1 供需关系平衡桔梗市场上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市场需求基本匹配。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桔梗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一些花卉种植基地,主要包括农户和花卉种植企业。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供应商可以通过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来满足市场需求。
3.2 品牌竞争加剧随着桔梗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该市场,品牌竞争逐渐加剧。
一些知名花卉企业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包装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竞争力。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通过差异化经营和市场细分等策略来寻求突破。
4. 发展趋势4.1 科技进步驱动增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桔梗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水培技术、光合作用设备和智能化温室等的应用,提高了桔梗种植的效益和产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4.2 花卉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花卉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精品】皂角用药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一、综述1、标题和作者...................................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前言及关键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正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参考文献 (8)5、致谢及声明 (10)二、导师评阅意见表(单张) (11)三、实习总结 (12)四、平时成绩表13皂角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作者:xxx指导老师:xx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xxx中药专业xxxxxx【前言】皂角学名皂荚,我国古代很早就掌握其化学特性及药理作用,在北宋,就用皂角制成了人工洗涤剂,作为洗涤剂与洗发剂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明朝李时珍也把肥皂团的制作方法载录。
现代社会,对皂角的认识更为深刻,应用更为成熟,其成熟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
此外,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瓜尔豆胶;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理活性,并且有抗肿瘤作用。
本文主要是论述皂角的历史发展,当代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的研究进展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皂角;历史发展;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正文】1.历史发展:1.1皂角亦作“皁角”。
即皂荚。
宋孔平仲《晚兴》诗:“皁角芽已长,瑞香花欲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着等他。
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离县九里有座庙,唤做皂角林大王庙,庙前有两株皂角树,多年结成皂角,无人敢动。
”丁玲《法网》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脏布片上擦着,一些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变得干净了一点。
”1.2皂荚亦作“皁荚”。
落叶乔木,枝干上有刺,开淡黄色花,结荚果。
荚果富胰皂质,可去污垢。
胃痛证治医术专长综述及医案真实范例

医术专长综述真实范例:本人高XX,男,八十年代某医科大毕业后在三甲医院工作将近15年,三年外科,十余年内科,是业务骨干,期间爱好传统文化,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中医经典,如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子午流注、脉学等,慢慢建立了传统医学思维,知道了人是灵枢经中结构,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非简单无情的物质结构堆垒,兴趣陡然升起,为了避免干扰(当时夜班管两个病区很忙还要写大病历节假日查房等),专心学习中医,毅然从单位辞职,四处拜师学习,直到2007遇到街坊邻居,具有四代家传及科班出身的武汉名老中医高XX老师,鉴定了合同拜师学习,并做了公证已有七年,有5本跟师笔记,老师无论内外妇儿针灸都有涉及,但不管什么科病,都要提及脾胃,以不伤脾胃,秉承李东垣脾胃论思想,护持中气贯彻始终,脾胃为后天之本得胃气者生,而脾胃处于五行之中位,又有中土枢机,四方得安之说,而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重点跟师研习师传高氏调胃散加减治疗胃脘痛,取得了一些经验,组方针对胃脘痛多由受寒及情绪不畅,饮食伤胃主要因素因所致,并配合饮食、穴位按摩、形体锻炼相结合,临床症状缓解有效可达80%以上.选用都是常用药,无毒或低毒药品,规避十八反十九畏,并且平时喜欢亲自尝药近百种及多种基本药方的药力大小及走向,对用药轻重气机走向有直观体验,加上多年三甲医院工作培养的素质,良好服务态度,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仔细辨证,不至于以用药偏性过失,有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并注意胃脘痛与真心痛、胁痛、腹痛等相鉴别,跟师应诊至今,从未产生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其基本病因病机为,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和脾胃虚弱不荣则痛,常见病理变化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久入络,产生瘀血浊毒,结石,息肉等新的病理变化。
胃痛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地药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长、炮制并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因产地、生长条件、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差异,其药效、品质及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全球对传统医药的重新认识,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道地药材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炮制工艺、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炮制和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中药道地药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药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道地药材的分类与特点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独特概念,其分类与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道地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域分布,道地药材可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地区的特色药材。
如华北的黄芪、华东的浙贝母、华南的砂仁、西南的附子、西北的枸杞以及东北的人参等。
这些药材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道地药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道地药材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二是品质优良,道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境影响,其品质往往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三是具有地域性,道地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四是具有文化传承性,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揭示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2024年桔梗市场发展现状

桔梗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近年来,桔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态势。
桔梗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和装饰价值,广受消费者欢迎。
本文将探讨桔梗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潜在的商机和挑战。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桔梗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桔梗市场的规模从2010年的100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5000万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桔梗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对药用植物和绿色植物的需求的推动。
桔梗的主要应用领域桔梗在药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作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安神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增加,桔梗作为一种传统草本药材的应用也得到了扩大。
此外,桔梗还被用于食品和调味品的加工,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
在装饰领域,桔梗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其蓝紫色的花朵和丰富的枝叶赋予了它装饰植物的特性。
桔梗被广泛用于花卉插花和室内植物盆栽,成为了家庭和办公场所的装饰品之一。
桔梗市场的商机和挑战桔梗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商机。
首先,桔梗的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为种植者提供了销售的机会。
其次,桔梗的装饰价值也带动了花卉市场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桔梗不含农药的特性也为有机农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然而,桔梗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桔梗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
这对种植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
其次,桔梗市场竞争激烈,品质和价格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种植者需要不断提高桔梗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发展趋势和建议基于目前桔梗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桔梗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桔梗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将继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为了进一步拓展桔梗市场,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支持桔梗种植者的技术培训和科研创新,提高桔梗的品种和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尾 部 机 械 压迫 法 引 起 的 疼 痛 反 应 均 有显 著 抑 制 作 用 。对 感 染伤寒 的小鼠有解热作用 。
3. 4 抗 溃 疡 作 用
三 萜皂苷是桔梗的主要 活性 成分 。 桔梗皂苷种类繁 多 , 主 要有桔梗 皂苷 D、 A、 B、 D2 、 D 3、 E t , 远志苷 D、 D 2 , 桔梗 皂酸 A甲酯等 。 主要分 为 3 种类 型 : 远志酸 , 桔梗酸类 , 桔梗二酸 类。
( 1 ) : 5 2 .
目前 巳知 的氯 基 酸 有 1 6种 以上 ,其 中必 需 氯 基 酸 8种 。 我 国学 者 对 桔 梗 根 中 的 挥 发 油 成 分 进 行 分 析 , 分离 出 7 5 种 化 合物 , 鉴定了 2 1种 。 2质 量 分 析 研 究 现 状 用 HP L C 法 定 量 分 析 桔 梗 皂苷 D。结 果 难 溶 于 正 丁 醇 的 皂苷 , 重现性 良好 , 回收 率达 到 9 9 . 3 %, R . S D为 1 . 0 9 %。 用 HP L C - E L S D 法 测 定 桔 梗 皂 苷 D。结 果 桔 梗 皂 苷 D 的 进样 量在 1 . 0 1 0~1 2 . 6 2 5 微 克范 围内 , 线 性关 系 良好 , 平 均 回 收率 9 7 . 9 2 %, I L S D = 2 . 0 5 %( n = 6 ) 。 用 反 相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测 定 桔 梗 皂 苷 D 的 含 量 。结 果 : 回 归方程 为 : Y = 4 6 2 . 9 0 X+ 1 2 . 4 9 , r = 0 . 9 9 9 9 ,在 0 . 0 1 5 0~0 1 4 9 6 毫 克 范 围 内 呈 良好 的 线 性 关 系 , 加样回收率达到 1 o r ) . 9 1 %。 用I : L P - H P L C 法 测 定 不 同 采 收 期 的 桔 梗 HP L C 指 纹 图 谱 。结 果 : 秋季样 品整体相似度最高 , 以 秋 季 采 收 为佳 。 3药理 作 用研 究 现状
糖、 血脂、 改善 心血 管 系统 、 抗溃疡、 抗 肿瘤 等 多种 药理作 用 。 关键词: 桔梗; 化 学成 分 ; 质 量分析 ; 药理作 用 中 图分类 号 : S 5 6 7 .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0 4 3 2 ( 2 0 1 4 ) - 0 2 — 3 5 - 1
3 . 6抗 肿 瘤 作 用
研 究表明 , 桔梗 水提取物具有使人肺癌细 胞 A5 4 9 生长抑
制和凋亡的 作用。
3 . 7其 他
桔 梗 根 中 含 有 一 菠 菜 甾 醇 、 自 桦 脂 醇 、 a一菠 菜 甾 醇 一1 3 一 D 葡萄 糖 苷等 甾体 物 质 。
1 . 3 多 聚 糖
桔梗是 多年生 草本 植物 , 又 名铃 铛 花 、 和 尚帽 、 白药 、 土 人参 等 , 以干 燥 的 根 入 药 。 其味苦 、 辛, 性平 , 归肺经 , 有宣肺 、 祛 痰 等功 效 。 除 了药用价值 , 桔 梗 的 食 用价 值 也很 高 , 其 腌 制 成 菜 的风味 独特 , 在 多个 国家和 地区 , 桔 梗的需 求 量呈 上升 趋势 。 1化 学 成 分 研 究 现 状 桔 梗 的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为桔 梗 总 皂 苷 ,此 外 有 多 糖 、甾 醇 类、 脂仿油 、 脂叻酸 、 多种 氯 基 酸 以及 维 生 素 等 。
参 考 文 献 【 1 1谭 玲 玲 , 彭 华胜 , 胡正 海. 桔 梗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化 学 成 分研究进展 f J ] . 南方农业学报 , 2 0 1 1 , 4 2 ( 1 2 ) : 1 5 2 3 — 1 5 2 7 . f 2 】 郭 立, 张村 , 李丽, 等. 中 药 桔梗 的 研 究 进 展 [ I 】 . 中 国 中 药 志, 2 0 0 7 , 3 2 ( 3 ) : 1 8 1 - 1 8 6 . [ 3 】彭善贵 , 文 永盛 . H P L C - E L S D 法测定桔梗 冬花片 中桔 梗 皂 苷 D 的 含量 U 】 . 中国药师, 2 0 1 2 , 1 5( 1 ) : 1 3 5 . 【 4 1李喜凤, 郝哲, 刘素梅 , 等. 不同采收 期桔梗 HP L C指 纹 图谱比较研 究U 】 . 中成 药 , 2 0 1 0 , 3 2( 3 ) : 3 5 3 — 3 5 6 . [ 5 ] 李喜凤, 郝哲 , 刘素梅 , 等. 不 同采收期桔梗 H P L C指纹 图谱比较研 究U 】中成 药 , 2 0 1 0 , 3 2 ( 3 ) : 3 5 3 — 3 5 6 f 6 1 赵秀玲 桔梗 的化学成 分 、 药 理 怍用 及 资 源 开 发 的 研 究进展 f J ] 中 国调 味 品 , 2 0 1 2 , 2 ( 3 7 ) : 7 . 【 7 】 泰 阳, 侯 建平 , 孟 建国, 等. 桔 梗 的 药 理 学 研 究进 展 f J ] . 现 代 中医 药 , 2 0 0 9 : 2 9 ( 6 ) : 7 4 — 7 5 . 【 8 1孙 荏 苒 , 张满云 , 陈勤 . 桔 梗 皂 苷 胶 囊 抗 炎 止 喘 平 喘 作 用研究 U ] . 中药 药 理 与 临 床 , 2 0 1 0 , 2 6 ( 4 ) : 2 7 . 【 9 】 陈美娟, 喻斌, 江 亚兵 , 等. 桔 梗 水 提醇 沉上 清 部 分 对 链 脲 菌致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影响的研究Ⅱ 1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 0 1 0 , 2 6
1 . 2 甾 醇 类
大 鼠十 二 指 肠 注 入 桔 梗 皂 苷 , 可有效 地预防 S h a y溃 疡 的 产生 ; 对 大鼠醋 酸所致 的慢性 溃疡 , 采 用 桔梗 粗 皂 苷 灌 胃 也 有 明显 疗效 。 3 . 5 改善 心 血 管 系 统 静 脉 注 射桔 梗 皂 苷 ,可 使 降 低 血 压 、抑 制 呼 吸 并 减 慢 心 率 。大 动 脉 注 射 粗 桔 梗 皂 苷 , 能 降低血管阻 力 , 增 加血流量 ; 桔 梗 皂 苷 对 调 节 血 清 指 标 也有 显 著 作 用 。
l 农技推广 I l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 l
桔梗研 究进展 综述
于 雪杉
( 吉林 农业 大 学, 吉林 长春 梗 的化 学成 分 、 质 量分 析 、 药理 作用作 一 综述 。研 究表 明, 桔梗 中舍 有 大量 的三 萜皂苷 ; 桔梗 具有 镇咳 消 炎、 降血
桔梗的根 中含有大量的桔梗聚糖 G F 2 ~G F 9和 菊 糖 。 1 . 4 其 他
毒性研究 : 桔 梗 皂 苷 的 溶 血 指 数 可 达 1:1 0 0 0 , 因 此 不 宜 注射给 药 ; 口服桔梗 皂苷无 溶血 作用 , 但 口 服 大 剂 量 的 桔 梗 皂苷 , 会 引起 恶 心 呕 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