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桔梗的药用价值

桔梗的药用价值
选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药理作用】桔梗煎剂以1 g/kg给麻醉狗灌胃,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皂甙粗品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及镇咳祛痰、扩张血管、降压、抗溃疡作用;桔梗甲醇提取物及粗皂甙灌服,可增强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桔梗皮也有祛痰作用.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桔梗9g,鲜龙葵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324例,结果临床治愈228例,显效43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1%.2.治疗急性腰扭伤桔梗15g,研细末,用黄酒冲服,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治疗8例,轻者复药3次,重者服药3次,均获痊愈.(1~2条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
二、繁殖方式
(一)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2年。生产中一般采用直播。桔梗种子细小,千粒重1.5g,发芽率85%,在温度18~25℃、湿度足够的情况下,播后10~15天出苗。冬播或春播:冬播于11月份~次年1月份,春播于3~4月份。以冬播为好,一般采用撒播。播时将种子用潮细沙土拌匀(比例为1盆土拌0.3kg种子)撒于畦面上,用扫帚轻扫一遍,以不见种子为度,稍作震压。翌年春,出苗早齐。春播,要使出苗整齐,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或播后盖草保湿(处理方法:将种子置于30℃温水中浸泡,浸泡8小时捞出,用湿布包上,放在25~30℃的地方,上用湿麻片盖好,进行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滤一次。约5天时间,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同冬播,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5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2.5kg。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

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中药多糖的提取效率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中药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应用前景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多糖与维持生命活性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类物质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1].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植物多糖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多糖提取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1 溶剂萃取法1.1 水提法多数植物材料选用热水浸提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提取植物多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游离态多糖的提取,成本低,且干扰物质少或易除去(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也可根据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醇沉法对多糖分离),但时间长,效率低.[2]李光[3]等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4-6]优化铁皮石斛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温度10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17.2,提取率达到51.08%.付学鹏[7]等优化了蒲公英多糖的提取条件,确立了料水比1∶30,80℃保温3 h,提取2次为最佳条件.孙元琳[8]研究了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料水比1∶10.赵永红[9]等通过正交试验在保证枸杞色素、枸杞低聚糖得率的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枸杞粗多糖,其最佳提取方案,即浸提温度为90℃,溶媒量为50倍,浸提次数为1次,浸提时间为2h,测得其得率为0.94%。

桔梗多糖的含量测定

桔梗多糖的含量测定
排脓之 功 效 。用于 咳 嗽痰 多 、 闷不 畅 、 痛 、 哑 、 胸 咽 音 肺 痈 吐脓 、 疡 脓 成 不 溃 等症 … 。桔 梗 根 中含 有 大 疮
量 由果 糖 组成 的桔 梗 聚糖 , 外 , 此 桔梗 中还 含 有 大量
的菊糖 』 。现代 药 理学 研究 发 现桔 梗 多糖 具 有 很好
称取 0 1 . g蒽 酮 , 加入 5 m 浓 硫 酸搅 拌 溶解 , 0l 放 置 暗处 , 此试 剂需 临用新 配 。
23 12 蒽酮硫酸法测总糖的标准曲线制作 ...
称取 15 0 ℃干燥 至 恒重 的葡 萄糖 1m , 10 l 0 g于 0 m 容量瓶 中溶解并定 容至刻度 , 即得 到浓度为 0 1 / .mgml
式 中 : 为 称 取 多 糖 的质 量 ( g , w m ) C为 精 制 桔 梗 多糖 贮 备液 中葡 萄糖质 量浓 度 ( / 1 , mgm ) D为多糖 的稀 释倍 数 。测得 f .17 =132 。
2 3 桔梗 多糖 含量 测定 .
2 3 1 总糖 的含量 测定 .. 2 3 1 I 蒽酮 试剂 的配制 . ..
0 1 o L的 N 2 3 定 至浅 黄色 , .m l / aS O 滴 加入 0 5 的淀 .% 粉 指示剂 , 续滴 至黄 色 消失 。记 录消耗 的 N : , aSO 体
测定 3次 , 按下式 计算 总糖含 量 ( 并 以葡 萄糖 计 ) 总 :
积。 以空 白与样 品所 耗 硫 代硫 酸 钠 溶液 毫 升 数 之差 为纵坐标 , 萄糖 毫 克数 为横坐 标作线 性 回归 。得到 葡
器 厂 ) 分析 天平 A 14 ( 特 勒 一托利 多仪 器上 海 , R 10 梅 有 限公 司 ) S Z—D( ) 环水 式 真 空 泵 ( 义 市 ,H Ⅲ 循 巩

桔梗花

桔梗花

• (二)育苗移栽:生长期1年。 • 1.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过早, 由于桔梗苗小影响苗的质量,过晚苗大影响移栽,一般亩用 种量10~12kg。具体方法:选择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 在低洼田块,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土地要精耕细作, 施足底肥,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以利干旱时喷 灌水用,而后将桔梗种子拌好细土均匀的撒播,上面稍作震 压,覆盖杂草,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 待出齐苗后,选择雨天除去覆盖物,以利幼苗生长。 • 2.移栽:生长期1年。于当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 进行,选择1年生直条桔梗苗,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栽 植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20cm开深25cm的沟,然 后将桔梗苗呈75O角斜插沟内,按株距6~8cm,覆土压实, 覆土应略高于苗头3cm为度。
• 药方选录 • 1、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 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 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 2.治痰漱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 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 济众方》 • 3.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 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 4.治牙疳臭烂:桔梗、等分.烧研敷 之.(《卫生易简方》)
• 【理化鉴别】 • 粉末或切片遇α-萘酚-浓硫酸试液显紫堇色 (菊糖反应). • 【含量测定】 • 取本品粗粉约4g, 精密称定, 置索氏提取器 中, 加甲醇25ml, 浸泡15小时后, 再加甲醇25ml, 加热回流6小时, 放置过夜, 滤过, 滤液置水浴上 浓缩至15~2Oml, 放冷, 加乙醚50ml, 振摇摇, 放置至澄明, 弃去上清液, 沉淀分次加甲醇 (2Oml、10ml、5ml)加热使溶解, 放冷, 滤过, 合并甲醇液, 置水浴上浓缩至15~20ml, 放冷, 加乙醚50ml, 振摇, 同上法处理, 合并甲醇液, 置 已恒重的蒸发皿中, 于水浴上蒸发至干, 在105C 干燥至恒重, 计算, 即得.本品含总皂苷不得少于 6.0%.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

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

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

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

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

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

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

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

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桔梗汤用药临证分析

桔梗汤用药临证分析

•中医中药.桔梗汤用药临证分析高向军本文主要针对桔梗汤在用药剂量上的变化,与经典原文剂量相反且用量比例较前增加,主要加大桔梗用量,以桔梗汤加减为主治疗肺部相关疾病,在临床上效果明显。

1病历摘要患者1,女,45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2个月”就诊。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痰少,色白,不易咳,质黏,时伴胸闷、气,,咳嗽烘热汗出,夜间明显,无明显口干、口---,大。

就诊本省院:,咽后壁有增部X明显。

中:痰热。

分:患者咳嗽2个月,病程较长,,加期前-咳烘热汗出,咳-为痰,痰少不易咳,以-,久病致瘀,o 舌红,-为痰热。

治:,化痰热。

方药:桔梗汤加减。

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0g,桔梗30g,甘草10g,紫苑10g,10g,百部15g,百合15g,半夏10g,陈皮10g,当归10g,杏仁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咳嗽、咳痰较前好转-但仍觉短气,故上方加黄4 10g。

三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无咳嗽、咳痰。

患者2,男,68岁,主因“肺癌术2年”就诊。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痰多,黄,易咳,、、短,干、咽干、部痰适,暗,微黄,数,大便2~3日1次,干,可。

中医辨证:痰热血分析:患者系肺癌术后,咳嗽、咳痰较久,痰久郁而化火,痰热郁蒸,痰多、黄,痰阻气道、气短,,灼,干、干,因热,故痰,为内脏与外界连接要塞,痰适,暗,微黄,数为痰热血治法:热化痰,行气活血。

方药:桔梗汤合苇茎汤加减。

处方:桔梗30g,甘10g,鱼腥草30g,芦根30g,生慧米18g,浙贝母30g,桃仁10g,冬瓜仁30g,元胡30g,生地10g,沙参10g,麦冬10g,杏仁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症状较前缓解,痰量明显减少,仍觉咽部有痰不适,故上方加桔梗60g,甘草20g,半夏10g,厚朴10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

2讨论典释义:桔梗汤在v寒论》,病并治法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者,可与甘汤;差者,与桔梗汤。

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李外;耿中玉;刘萍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9(18)9
【摘要】目的研究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两味药共同煎煮时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制备桔梗单煎液、丹参单煎液、丹参和桔梗混煎液、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4个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建立色谱图并比较其差异,测定样品中丹参素钠的含量.结果丹参和桔梗混煎液的色谱峰数目明显多于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丹参素钠的含量前者为0.20%,后者为0.11%.结论丹参与桔梗配伍后,共同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等同于单味药材煎煮后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李外;耿中玉;刘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6
【相关文献】
1.红花与甘草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J], 黄浩;姜海霞;周琳;姜标
2.丹参与丹皮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研究进展 [J], 张燕丽;孟凡佳;左冬

3.人参与藜芦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HPLC-ESI-MS与ESI-MS研究 [J], 张旭;宋凤瑞;王隶书;刘志强;刘淑莹
4.大黄与人参配伍后浸出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J], 张晓冉; 李欣悦; 于水; 王诗雯; 刁全平
5.苦参与蛇床子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J], 艾芸;刘建利;刘竹兰;房敏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地药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长、炮制并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因产地、生长条件、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差异,其药效、品质及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全球对传统医药的重新认识,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道地药材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炮制工艺、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炮制和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中药道地药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药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道地药材的分类与特点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独特概念,其分类与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道地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域分布,道地药材可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地区的特色药材。

如华北的黄芪、华东的浙贝母、华南的砂仁、西南的附子、西北的枸杞以及东北的人参等。

这些药材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道地药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道地药材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二是品质优良,道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境影响,其品质往往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三是具有地域性,道地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四是具有文化传承性,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揭示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研究进展舒 娈 高山林(中国药科大学生物技术教研室 南京 210038)

摘 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桔梗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以及栽培育种技术等方面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关键词 桔梗,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栽培育种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A.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我国最早的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系常用中药。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痰,胸满肋痛,痢疾腹痛等症。桔梗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还是一种食品,其根可制成美味的菜肴,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日、韩、朝等东亚国家,桔梗都被用作常用蔬菜之一。桔梗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桔梗中还含有大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压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因此桔梗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食品。近年来,日本学者将桔梗的提取物用于化妆品和浴液中。经研究,桔梗等植物的提取物可抑制粘多糖的降解,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抗衰老化妆品的研制。同时报导用酸液电解作用制备香味及色素物质用于化妆品生产。此外,桔梗浸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杀虫杀菌剂。因此,桔梗除药用外,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查阅了自七十年代起这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桔梗各方面的文献报导,共计60篇。其中化学方面27篇,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14篇,栽培与育种方面19篇,文章中引用了20篇,基本概括了桔梗最新研究进展。1 化学成分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叶,由日本学者最早进行。主要含有五环三萜的多糖甙,其他尚含有多聚糖、甾体及其糖甙、脂肪油、脂肪酸等。(1)皂甙 桔梗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甙,是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桔梗皂甙的种类非常之多,较早期的报道便已分离鉴定出16种单体[1],包括桔梗皂甙D

(platycodinD)、桔梗皂甙A(platycodinA)

、桔梗皂

甙B、桔梗皂甙D2、远志甙D(polygalacinD)、远志甙D2、桔梗皂甙D3、桔梗皂酸A甲酯(methylplaty2

conateA)等等。其中的甙元有桔梗皂甙元(platy2codigenin)、远志酸(polygalacicacid)[2]、及桔梗酸

(platycogenicacid)等。所带糖基包括L2阿拉伯糖、

D2木糖、D2葡萄糖、L2鼠李糖和D2芹糖。此外,文献报道的其他皂甙种类尚有许多,如桔梗皂甙C[3]等等。近年来我国学者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仪对桔梗中皂甙类成分进行了跟踪分析鉴定[4]。通过对单体化合物各级激发产生碎片峰进行纵向分析及不同单体的横向对比分析,寻找桔梗皂甙类的结构规律,

从而鉴定已知结构的皂甙成分,并为未知结构的成分提供信息。(2)甾体 桔梗根中含α2菠菜甾醇及其葡萄糖甙

,

△72豆甾烯醇和β2谷甾醇,以及白桦脂醇等。

(3)多聚糖 桔梗根中含有大量由果糖组成的桔梗

聚糖,已鉴定结构的有桔梗聚糖GF2~GF9。此外,

桔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菊糖。(4)脂肪油、脂肪酸 桔梗根中含油0.92%,且不饱

和化合物含量较高。脂肪中亚油酸、软脂酸的含量较大,亚油酸含量达63.24%,软脂酸为29.51%。此外还含有亚麻酸和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等。(5)维生素 桔梗根中维生素含量丰富。例如,每百

克中含有胡萝卜素8.80mg,维生素B

138mg,

尼克

酸0.3mg,维生素C12.67mg。(6)氨基酸 桔梗根中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包

括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44%,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5.01%,其中包括一种γ2氨基丁酸,

4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0卷第2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在人脑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7)无机元素 对桔梗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含有17种以上无机元素,包括Cu、Zn、Ni、Mn、Cr、Sr、Fe、V等8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Cu、Zn、Mn含量均较高。除上述七类化学物质,桔梗根中尚含有菊粉、挥发油、多炔等化合物。其中的多炔类化合物被韩国学者作为桔梗植物分类的重要标准。我国学者首次采用气相色谱2质谱2计算机联用分析仪对桔梗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分离出75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1种,有44.495%为不饱和化合物[7]。日本学者用反相HPLC检测了桔梗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分子量菊粉的变化。发现生长早期可检测到大量低分子量菊粉,而开花及以后时则可检测到大量大分子量菊粉。我国学者也采用RP2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中桔梗皂甙D的含量,选择以C18柱为色谱分析柱,乙腈2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在2.0~32.0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6]。韩国学者对3年生及24年生桔梗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TIC)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年生桔梗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3年生桔梗。也有人采用反相HPLC对24年生及3年生桔梗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些成分只存在于24年生桔梗中。有许多学者也对桔梗的种子、花、及茎叶等主要器官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分别对桔梗茎、叶、花、果根中的总糖、可溶性糖及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根中总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糖及皂甙含量均以花中为最高,且药理效果也最强,因此建议考虑作为新药源[8]。此外花中还含有飞燕草素2二咖啡酰芦丁醇糖甙。根据化学和光谱数据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R,3R)2黄杉素7202α2L2吡喃鼠李糖基2(1→6)2β2D2吡喃葡萄糖甙,和32甲基212丁醇1202β2D2吡喃葡萄糖2(1→2)2β2D2吡喃葡萄糖甙。同时还分离出4种已知的黄酮化合物[9]。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桔梗的鉴别采用薄层层析法,这也是目前桔梗化学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但许多报导所采用的具体条件并不相同。纤维素板、硅胶G板、H板都有使用,展开条件及显色条件也不尽相同。较多被采用的方法为:硅胶H板,以氯仿2甲醇2水(65∶35∶10)下层为展开剂,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烤,可见光下观察。桔梗中皂甙含量的测定大多采用总甙称重法,

药典中规定药材总甙含量不得低于6%。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提取精制总皂甙:首先甲醇回流提取,滤液浓缩,然后用丙酮沉淀,上清液浓缩至干,加水溶解,再以乙醚萃取,水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最后正丁醇层回收至干,残留物甲醇溶解后倾入乙醚中,沉淀干燥即得。除称重法外,尚有一些其他方法。有人根据皂甙的溶血作用,设计以桔梗皂甙的溶血指数作为皂甙含量的测定指标[10]。韩国学者采用反相HPLC分离桔梗皂甙D,流动相为CH3CN2H2O(30∶70),并以该法测得韩国国内桔梗根中的皂甙D含量为0.05%~0.09%。日本学者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桔梗皂甙D[3]。另有人认为桔梗HPLC的标准品不易得到,因此设计出一种测定总皂甙含量的薄层扫描法[11]。我国学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痰咳净喷雾剂中桔梗总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波长为259.5nm[12]。桔梗中糖类化合物测定采用了比色法,以砷钼酸试剂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740nm[13]。2 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桔梗具有抗炎、祛痰、镇咳、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胆碱、促进胆酸分泌、抗过敏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日本学者利用桔梗组培愈伤组织或分化根为原料制成了菊粉型肿瘤抑制剂。实验发现接种艾氏腹水癌细胞的ICR2SLC小鼠服用该抑制剂后可得到保护,小鼠口服12.5mg/kg/day

该剂可延长寿命142.5%,癌细胞抑制率达28%。桔梗提取物能够促进肠促胰酶肽的分泌,可用于治疗胰腺炎。韩国学者将桔梗等24种常用蔬菜的70%酒精提取物加到含有丝裂霉素C的培养基中,发现桔梗等的提取物具有抗丝裂霉素C诱变的保护功能。桔梗还具有降低烟草毒性,控制人体血液酒精含量提高等作用。因此可制成烟草添加剂,以及酒精吸收抑制剂。桔梗口服一般无毒副反应。但桔梗能导致局部组织兴奋,接触性皮炎及溶血作用,并且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14]。临床上有服用桔梗片致低血压反应报告,致休克一例。还

5桔梗研究进展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有复方桔梗片中毒一例,过服桔梗致肠梗阻一例的报告。桔梗很早就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记载有三物百散、桔梗汤等方剂,均以桔梗为主药。根据中药处方,我国学者研制了信宁止咳糖浆,复方桔梗片,桔梗百咳饮,化痰丸等桔梗制剂,疗效确切显著。近来又进行了可待因桔梗片镇咳作用的临床评价,痰咳净喷雾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2],仲景桔梗汤的药理研究等。桔梗除用于止咳祛痰的作用,还被用于治疗咽喉疾病,急性腰扭伤等,桔梗苍耳煎可以有效地治疗鼻渊,而以桔梗为主开发出的常春茶具有益气养颜、活血化瘀、理气运脾之功效,是保健和抗衰老的佳品。3 栽培与育种桔梗全国分布极广,南北各省区均有出产,野生资源丰富。其花多为紫蓝色,也有呈白色,被认为是桔梗的一个变种,即P.grandiflorumA.DC.var.albumHort.,俗名白花桔梗,药理实验证明与紫花桔梗具同等功效,两者总皂甙的薄层色谱经比较也完全一致[15]。郑毅男等对白花桔梗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远志酸、桔梗皂甙元、及桔梗皂甙D。由于近年来桔梗越来越多的药用及经济价值被发现,用量大增,野生桔梗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地均开始进行桔梗的人工栽培研究。桔梗喜温和凉爽的气候,适宜栽培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好的沙质土壤。栽培相对较易,种子繁殖,二年后即可作为药材。刘占生总结了提高桔梗产量的四个要素,分别为(一)深翻细耙选好地;(二)抓住春季搞条播;(三)重施基肥、巧追肥;(四)精心管理适时挖[16]。桔梗栽培过程中,病虫害较多,主要有桔梗根线虫病、桔梗紫纹羽与桔梗炭疽病等几种,应及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防治,防治方法许多文献均有报导。其栽培方法得到不断改进,获得了许多的高产栽培技术。桔梗采收多在秋季,有人对桔梗的最佳采收期做了研究。通过对栽培二年生桔梗根不同发育期总甙含量测定及产量两方面综合考虑,其营养生长中后期应为最佳采收期,北方为7月上旬,南方为5月下旬[17]。赵耕先等研究了影响皂甙含量的有关因素,测定比较了桔梗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和植物不同部位的皂甙含量。结果表明根外皮、须根、茎叶均含有大量皂甙,建议加工时可不去外皮和须根,充分利用地上部位。并得出采收以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