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 文献综述

物流信息化 文献综述
物流信息化 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

(论文)题目×× 商业连锁 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分析

作者所在系别经济管理系

作者所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2011 年10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说明1 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 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

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

的依据材料之一。

2 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

内完成 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 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 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 语言通顺

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 须注出全称。

4 学生撰写文献综述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 土建类专

业文献篇数可酌减 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

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 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字数在2000

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毕业设计 论文 文献综述

×× 商业连锁 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分析一、

前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物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下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 物流信息化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并引起了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连锁经营企业也逐渐提高了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并付之实践

加以投入 连锁企业信息化呈现出一种良好的上升势头。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

商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 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小批量、高频率的特征。在这种情况

下 要求物流信息不断更新 且速度越来越快。连锁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 才能

够对顾客服务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未来

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

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二、主体

一 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1.物流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信

息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

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具体地说,物流

信息化是一个整合性物流管理平台,它将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的信号、数据、消息、

情况等通过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地

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系统的智能采集和分析处理,并配合决策支持技术,对企业物流系

统中涉及的各个流通环节及部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从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和决

策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进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

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与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

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 2

.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龙头的信息化发展, 为企业管理现代

化、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

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是连锁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3.ECR介绍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即高效消费者响应 是美国食品行业为实现从

制造、批发到零售的整个商品供应系统的效率革新,而共同发起创造的一种以提高消费

者价值为宗旨,进而获取食品流通更益的相互紧密合作经营战略。ECR是零售商和制造

商在相互协作的前提下,以提升消费者价值和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为目标 以先进的供

应链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的运作体系为保障,快速、低成本地响应消费者需求。

二 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理论及发展介绍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的所有权势理论认为 “在零售业与跨国经营中具体体现零售企业技术优势 几乎全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管理 决策者可以随时了解到商品的销售情沉和库存情况 动态的商品销售信息为决策者们提出了可靠的信息决策支持。”

陈敏在《我国零售行业物流信息化研究》中谈到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 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 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系统。特别是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从二十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 Physical Distribution 阶段 到80年代的“物流 Logistics 阶段 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美国一直将物流信息化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

刘红丽在《XX连锁零售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写到专家系统的推广使美国物流管理实现了智能化 提高了整体效果。为了保障效率和效果 一方面通过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Point of Sale POS 、条形码、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网络技术等收集、传递信息 另一方面利用专家系统使物流战略决策实现最优化 从而共同实现商品附加值。欧洲物流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地获取 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 使库存量实现极小化。信息交换应用EDI系统 产品跟踪应用了射频标识技术 信息处理广泛应用了互联网和物流服务方提供的软件。目前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 以满足客户越来越苛刻的物流需求。在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即高效消费者响应的研究方面 Harri s et al认为ECR是将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从传统的推式系统转变为由消费者驱动的拉式系统髓 ECR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的运作应以消费者为导向。

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在《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运用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或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把连锁经营与电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子商务两种相互独立的业态组合在一起,使连锁企业成为以信息连锁为灵魂,以实体店面连锁为骨架,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内容的全方位的网络,为企业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科学辅助决策,提高配送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任美莲指出物流信息化就是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

息的实时共享 现代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过程也就是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为适

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物流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物流

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

统等。

田原、柳炳祥在《提升零售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一文中也指出 “信息技术是打

造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利用信息技术 使企业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

决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重点、方向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使

企业拥有充分驾驭信息的能力 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涂宇胜在《零售业发展ECR的有效路径分析》中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洗牌

我国零售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日益明显 各零售商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积累了越

来越多管理的问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零售业的平均利润率正在下降 顾客对产品

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忠诚度都在降低。ECR能很好地适应消费者主导的市场格局并且覆

盖了商流物流管理的各个层面 因此作为先进的零售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霍红,霍岩在《零售业ECR 战略及分类管理的分析研究》中谈到ECR 与传统的

管理体系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关注消费者需求, 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与ISO 国际标

准精髓于一体,强调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联手合作关系, ECR 将传统的针锋相对的谈判

对于导入一个利益联合体, 将厂商对价格的高度注意力引向对消费者动态的研究上,

及时改进产品与服务, 双双获取高效益的回报。显而易见, ECR 是需要供应商和零售

商共同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推广应用ECR的直接目标,是追

求高效益的增长速度,而非低质量的高速度。三、总结

从现阶段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具体问题主

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软件开发

能力弱、供应链整体协作意识差等方面。但从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不难看出 连锁

企业已经认识到ECR在企业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企业积极探索先进物流技术

的开发与应用 积极推进ECR的不断深入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由于物流活动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出现了现代物流活动与信息技术

及业务相互融合的趋势。信息经济条件下,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与定位,提

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提高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企业对各方面信息的响应速度 要合理地确定信息化融合的方向及比重

,正确选择信息

化融合的组织与运作方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来选择自己的软件开发商 建立起竞争

合作型产业组织,这将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成长。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参考文献

[1] 涂宇胜.零售业发展ECR的有效路径分析. 科技信息,2008(09)

[2] 霍红,霍岩.零售业ECR 战略及分类管理的分析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2(5)

[3]田原 柳炳祥.提升零售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 商业研究

,2008(07)

[4] 朱鼎勋, 沐林英, 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 物流科技, 2008(05)

[5] 任美莲. 浅谈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科技资讯,2008,(27)

[6]赵崎.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策略.中外物流,2007(01)

[7]陈旭升,陈春明.基于信息技术的ECR 管理模式研究.商业研究,2006(07)

[8]黎小林 高效顾客响应(ECR)的应用对零售商价值链的影响及其实施问题研究FA]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5

[9]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1—50

[10]米志强,邓子云.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11] 刘红丽. XX连锁零售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6

[12] 陈敏.我国零售行业物流信息化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9.

[13]HAAG 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4]Si.ShubinHelo Petri,Sun Shudong,WangNing.A component-based equipm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 2010(3)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毕业设计 论文 文献综述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专业教研室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802023.html,

中小型物流信息化建设.doc

中小型物流信息化建设- 网? ??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使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百事通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借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是时代的选择,并决定其竞争的结果。 2、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电子商务给物流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物流消费选择和机会,等同于给中小型物流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使中小型物流企业具备了更好把握物流市场和物流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3、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电子商务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电子商务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籍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线上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 4、电子商务改变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电子商务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之上,以快捷、方便的商业交换为手段,从而使消费者的个性化、特殊化需要完全通过网络展示在生产厂商面前。为了取悦顾客,突出服务设计风格,现代物流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纷纷介入到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物流服务当中来。?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2、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是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不仅是普通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的载体,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有形物品、服务、人员、地点、组织和构思等大量信息。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中小型物流企业快捷、高效地获取这些信息,使其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 3、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对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得技术或市场垄断地位去实现产品物质属性的差异化,但是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实现产品社会属性的差异化。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独特的物流品牌形象,为物流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心理感受。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全面、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实现技术和手段,将是当代中小型物流企业最好的选择。新晨?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与策略 1、要加大对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新思路,努力创新现代管理与营销的新方法,是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发展思路。? 2、实现过程要体现“渐进性”。中小型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金、需要等实际情况,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身规律,科学地制定企业管理信息化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稳步实施。? 3、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充足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各级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3)区域、城市

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物流信息化建设内容 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标准化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需要大量权威的政务信息,管理服务是物流相关管理部门的政府职责,这两项功能应由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则完全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和运行。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是基础信息的采集,还有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问题。 在新的框架里面,“十一五”期间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放在基础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方面,现在我们整个物流信息化还存在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基础信息的采集。我们的大量信息还是要依赖手工录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后期的整个传输和应用,而这是信息化的基础。如何解决物流信息的采集问题是起点,接下来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第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可能采取的一个方案是将RFID用在物流装备上,而我们的商品可能还是以条形码为主。这样的方案作为我们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框架,通过进行动态跟踪识别,间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将RFID技术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第三,平台式信息交换共享的体系。建立公共平台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在呼吁信息整合。但是,大家有时把公共信息平台理解成为一个有形的机构,一个集中信息储存管理的机构,或者是集中管理的数据库。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和不全面的。我理解它是一个体系,有很多层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所以,平台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阶段物流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振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扶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全国范围内有普遍影响的有两家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锦程物流网侧重于外贸物流和空中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遍布全国,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物通网则致力于建设国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服务涵盖了铁路,空运,公路,水运,搬家,快递等各种物流方式,40余万名注册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在物流行业有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央视网也新近开通了物流频道,可以预见,今后将由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这个行业。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 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球信息化趋势仍然在继续之中,全球主要国家都将迈向信息社会设为主要目标之一,信息化仍然是新世纪全球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过去一、二十年间,但除了极少数最贫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进展,并且许多国家已经将信息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一些发达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北欧各国,爱尔兰,美国,日本或者韩国,新加坡甚至印度在信息化促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践证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积极参与信息化的进程,表现为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若干部信息化法律,将现有法律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全球信息化形势。同时,各国政府制定了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这些规划逐步推进,分步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战略规划的施行,基本上反映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态。

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大致情况,将在第二部分围绕各国的信息化规划来介绍各国的信息化进展情况。 国外信息化立法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除了综合性法律法规外,还出台了专门针对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知识产权、隐私权、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下表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 就全球信息化立法基本情况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覆盖信息化方方面面的法律。这些法律体系,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和信息市场秩序的维持起到非常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已经从早期的信息基础设施,比如《电信法》这类法律,延伸到电子交易中去。近些年来,法律逐渐覆盖到公共治理方面,比如,美国等国家已经通过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来促进和保障电子政务的推行,同时,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互联网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供物流”)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的专业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也是中国AAAA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从2003年开始,宝供物流连续5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起步于1997年。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从7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公司业务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动是重要基石。可以说,宝供物流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之路。高起点起步 早在信息化建设起步前,宝供物流已建立了包括广州、、、、成都等分公司在内的全国性物流网络。那时,总部业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跟踪客户的订单执行情况。以宝供物流当时最大的客户宝洁为例,宝供物流分公司在完成货物发运后要制作并向总部业务部传真发货汇总表,货物到达后要制作并传真签收汇总表,总部业务部专人在专门文件夹里记录宝洁每张订单的接、发、到、签信息,遇到客户电话询问货物是否到达,则先在文件夹里查找有没有签收信息,查不到就打电话给到货分公司查询。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1997年,宝供物流正式决定在业内首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奠定了公司信息化起飞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起点的选取宝洁订单管理流程为业务分析模板。 宝洁是当时宝供物流的第一大客户,其订单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因此,宝供物流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决定以宝洁的订单管理流程为样板,并逐步将其推广给后来的客户。 第二,深入实际调研,使系统分析保持前瞻性。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IT项目组深入到分公司本部和配送车队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时配送公司在运输管理时使用的流水号将来可能会有用,就要求软件公司在开发时加入这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段。后来业务部借助系统的这一功能成功推广了单号管理系统,保障了公司通过系统对客户所有单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第三,系统功能考虑外部客户需求。 一方面,规划系统查询功能时提出了包括28种组合查询的网上综合查询需求,可以使用户任意组合查询某客户在任意时间段、从某起始地到某个终点的订单结果,还可选择是否残损、是否超期到达等字段来查询运作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业务和市场部门都没有提出系统为外部客户所用,但IT项目组特别要求在查询权限管理上增加按客户身份登陆查询该客户所有物流业务的需求。这项功能后来成为宝供物流向客户推荐该系统的一大卖点。 第四,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系统测试推广细致入微。 系统从立项到正式推广,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测试阶段工作严格细致,保证了系统正式实施后基本上没有漏洞;在系统应用培训阶段,充分发挥系统网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电子商务物流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 业 工 业 工 程 学 生 姓 名 顾 燕 班 级 B 工业061班 学 号 0610130119 指 导 教 师 詹 月 林 完 成 日 期 201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来源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 以及高度竞争造成的高度个性化与迅速改变的客户需求,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方面,面临着来自市场层面持续不断的压力。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分地依赖对外采购产品与服务,导致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持续加强,供应商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已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如何全面地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便成为企业运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盐城新岛散热器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100万元,是内燃机散热器的专业制造企业。公司年产内燃机散热器10万台,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制作汽车铜质散热器、摩托车散热器、车用暖风空调等产品。公司同时生产四轮拖拉机制动器总成。 二、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及现有研究 1.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 (1)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大,供应链管理的运用逐步升温,发达国家的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更是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压价。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对于供应商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远不及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 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操作风险方面和信用风险方面等问题[5]。综合来看,现代仓储必须做到五化即:规划的标准化,国家应该出台物流规划标准,避免规划的随意和短视。货类的标准化,实现货类的标准化是实现大物流畅通的一个核心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政府如果能够牵头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也是促进信息流交互的好办法。设备的标准化, 2

国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美国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据统计,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1985年,美国中小学平均每12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1995年为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2000年6月为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1995年,约有1亿美国人拥有电脑(约占美国总人数的3/1),其中17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60%。1994、1996、2000年,美国中小学学校入网率分别为35%、65%。自1994年以来,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数目增加了1倍多,联网教室数目增加了8倍,1994年全国有35%的学校上了因特网,到1997年则达到78%,有些地区超过了84%。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英国 英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以政府规划、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从教育内部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委负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教育协会、大学、中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从教育外部看,有国家工业部、就业部(原属教育就业部)、人力服务中心、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在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就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使用开始了投人。近二十年来,全英较大规模的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项目就达十三个之多。项目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累计投资近三亿英镑。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修订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仅浏览一下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部分投资项目,便可见一斑(见表二)。

国外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DOC 7)

国外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一.前言 咨询行业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业务。许多著名的咨询公司受到了客户的重视与信赖,在企业信息化重大决策项目上,咨询公司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某些咨询公司对市场发展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许多软件厂商的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制造业企业的企业信息化选型方向。 对于国内的读者,要学习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要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离不开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要了解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离不开市场上第三方的研究报告。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都需要免不了要与国外的咨询公司来打交道。 许多读者对市场上流行的一些由国外咨询公司所发布的不同的统计结果和众多的新名词,往往感到困惑不解。因此,有必要增进对这些咨询公司的了解,对它们所发布的报告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简述和说明。 面向全球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如CAX、PLM、SCM、CRM、ERP、可视化、网络、甚至硬件等),有以下咨询公司(按字母排序)活跃在以上的研究领域之中:Aberdeen,AMR Research,CADCAMNET,CIMdata,Collaborative Strategies,Collaborative Visions,Cyon/EAR,Daratech,DH Brown,Financial Analysts,Forrester,Gartner Group,Giga,IDC,Meta,Techni等。 每个公司的业务X围与研究特点不尽相同,各自有所侧重。其中,Aberdeen、AMR、CIMdata、Gartner Group、D.H. Brown、Daratech是比较主要的或者是权威的咨询与评估公司,它们经常提出一些重要的IT概念,试图主导着诸如PLM市场这样重要的领域的研究方向;IDC是著名的数据发布和评论公司;CADCAMNET(属于CAD/CAM Publishing)是著名的网络媒体;等等。这些咨询公司有规律地发表行业和技术的评估报告以及一些总结性的数据与图表,甚至出版图书专著。下面分别予以简要介绍。 二.咨询公司简介 Aberdeen Aberdeen公司的咨询业务覆盖了软件和硬件市场,研究X围比较大,是在企业信息化咨询领域的主要咨询公司之一。Aberdeen对电子商务和协同产品商务(CPC)有一定的研究,在数年前曾经是CPC概念的发起者和热情推动者。但是由于CPC这个概念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相当大的不现实性,因此一直难以在业界推广普及。现在Aberdeen已经基本上转到认同和宣传PLM的立场上来了。Aberdeen经常发布的材料有:“Aberdeen Perspectives”、“Aberdeen InSights”等。 AMR Research

快递业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

本份文档包含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Transport, Logistics, and Fulfillment Options Laurel J. Delaney Air Transport Shipping by air used to be an emergency strategy, used only when a customer needed a product immediately, but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air delivery services such as Federal Express, DHL, UPS, and Airborne Express, it is now easy and economical to move your product around the world, even overnight. You’ll generally pay a higher price per kilo than you will for ocean shipment, but in some expense categories you’ll actually rack up some savings. For example, packing costs tend to run less for air transport. One major consideration is the weight of your cargo. Are you exporting feathers? If so, air transport would be cheaper, provided you don’t use cartons that take up a lot of space. Tr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be transported via ocean. If exporting highly perishable items is your business, you’ll want to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carriers that offer affordable worldwide express shipments of chilled, frozen, and fresh foods, such as seafood, meats, and produce. You will see more and more demand for this service as the market for organic, fresh, and convenience foods expands. I suggest you call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internat ional marketing office for additional help. It usually has directories, workbooks, and guides to assist exporters of highly perishable products. 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represents 240 airlines worldwide. When these members reach agreement on a fixed rate, they file a tariff with th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Tariffs define the r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air cargo deliveries for a given carrier or conference. Only when an exporter is charged by a shipper a cost that is beyond the maximum amount specified in the tariff (unless it is under a service contract) will she need to notify a regulatory agency to complain.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equipment used in air transport: 1. Air cargo containers: These types of containers are loaded by hand or forklift. They come in more than a dozen different styles and sizes. 2. Air cargo pallets made of wood or plastic (corrugated plastic is used but not recommended) with netting: These are also loaded by hand or forklift. Which type of equipment you use depends on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the cargo you are shipping.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best way to ship your cargo, always discuss your situation with your transportation company. And don’t forget to find out the distance from your customer’s door to the closest seaport or airport. If one delivery destination is closer than the other, you’ll save your customer time but not necessarily money in the case of shipping to the nearest airport, because air cargo can be expensive. The top two considerations when choosing air vs. sea freight are transit time and the cargo itself. It usually takes a product a couple of days to arrive by air, whereas sea freight takes anywhere from twelve to fourteen days. The cargo itself, whether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U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硏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以及我国加入WT0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U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釆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o “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年左右,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 James Stock, Lisa Ellram 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 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 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 James Stock, 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 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而这些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称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