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湖畔派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2.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3..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4.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深化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主题,代表作是外套狂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则使这一主题又有新发展.5.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小说具有对话性.6.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7.象征主义: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20世纪在欧美广泛流行,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8.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尔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动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心灵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对其他现在主义流派产生了影响.其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斯特林堡.9.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度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具有以下特征: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梦幻记录法”,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魔魂现实主义都有影响.代表作家布勒东、阿拉贡.10.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里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以后被现代主义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在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代表:乔伊斯尤利西斯.11.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先出现在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其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倡导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去面对荒诞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12.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波及欧美的反传统戏剧流派,是寻在主义哲学在戏剧领域中的表现,由马丁.艾思林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13.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以表面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代表作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万有引力之虹.14.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拉丁美洲60年代取得辉煌成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基本主题都来自现实生活,但被作家改变了本来面目而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作家又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但他们在小说中变现实为魔幻却有不失其真.深刻的寓意,非凡的艺术造诣,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使它做到了高雅和大众化的结合.代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在美国,是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唯一共同之处就是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抱背道而驰的态度.基本特征: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影响;艺术上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俗甚至粗鄙.虽然有大量不健康因素,但通过他们的眼光可以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理解,粗犷自然的风格在当代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影响.代表:凯鲁亚克在路上金斯堡嚎叫.16.约克纳塔法世系:福克纳的很多小说都设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17.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18.忏悔贵族:“忏悔贵族”的共性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活意义,愤愤不平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的残酷无情,苦苦思考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原因,寻找贵族出路,寻求接近人民的图景,具有道德感情的纯洁性.这些人物无不打上俄国社会发展印记,同时也包含了作家本人思想探索过程.19.梅塘集团: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因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而得名.一八七九年夏,自然主义流派作家阿莱克西、赛拉尔、爱尼克、雨依斯曼和莫伯桑,某夜聚会于左拉的梅塘别墅,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次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六人中当时最默默无闻的莫伯桑却因其羊脂球而受到一致称赞.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20.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诗意:伍尔夫诗化小说的一种解读

诗意:伍尔夫诗化小说的一种解读

诗意:伍尔夫诗化小说的一种解读张耀龙【摘要】Virginia Woolf makes a new breakthrough with her poetic temperament in her novels.The poetic temperament is the core element in her life-long creation,and makes her a unique writer of novel with poetic techniques.Therefore,her works are poetically beautiful and favorable to the readers.%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诗人的气质在小说创作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诗意是贯穿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的核心,她是一位用诗的手法来描写小说的独特的作家。

因此,她的作品中蕴含着诗意的美感,使读者更加喜欢她的作品。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伍尔夫;诗化小说论;解读【作者】张耀龙【作者单位】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是重要的意识流理论家、意识流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之一,她在实验和完善意识流技巧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公认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从理论上探索小说形式的革新,从全新的角度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提出了富于独创性的小说理论,开了现代新小说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西方文学的创作,在她的作品中到处洋溢着诗意。

诗意是贯穿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的核心,她是一位用诗的手法来描写小说的独特的作家。

文学语言中形象的运用

文学语言中形象的运用

文学语言中形象的运用发表时间:2012-07-17T10:43:28.2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黄卫[导读] 以形传神,以具体表现抽象,借以揭示一刹那之间的经验感受,这是意象派诗歌运用意象的要旨。

黄卫(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四川凉山 615000 )什么是现代西方文学中的形象(image ,亦译“意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一首小诗《地铁车站》(Ina Station of the Metro),看看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如何运用形象或意象的:(1)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在谈到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时庞德说:有一天他走出地铁车厢,在幽暗的地铁车站里他“突然间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小孩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诗人搜尽枯肠,寻找能确切抒发象他的突发情感一样可爱的文字。

他先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后来又写了一首十五行的诗,均不满意,最后写了上述这首诗仅存二行的“意象诗”。

在这首诗里,作者并不求助于对许多美丽脸庞的详尽表达或细节描绘,而是展示一幅画面,用一片片花瓣的美丽形象来暗示、来启引一个个美丽的脸庞,来唤一种美感。

花瓣或许是因为带着春雨的湿润,或者是因为凝着朝露的晶,显得湿漉漉、水汪汪的,愈发衬托出那些面孔的清新俊逸、娟秀妩媚。

一首好诗要避免用抽象或一般化的方式直陈其事,而要用含蓄婉约的方式去暗示启发,用新颖生动的形象去唤起联想、引发感受—— —这恰恰是“意象派宣言”所阐明的一条重原则。

在因陈袭旧的气氛中它无疑为当时的诗坛新辟了条蹊径。

庞德为“意象 ”所下的定义是:意象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表现一瞬间的复杂的经验和感受。

外国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 [ ]A.英雄史诗B.文人史诗C.民族史诗D.悲剧史诗2.最有名的骑士抒情诗是 [ ]A.牧歌B.夜歌C.破晓歌D.怨歌3.龙沙属于 [ ]A.七星诗社B.贡哥拉诗派C.大学才子派D.玄学派4.“英国诗歌之父”是 [ ]A.莎士比亚B.乔叟C.斯宾塞D.勃朗宁夫人5.弥尔顿的诗剧《力士参孙》取材于 [ ]A.《圣经·旧约》 B.《圣经·新约》C.英国民间传说D.莎士比亚十四行诗6.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 [ ]A.笛卡尔B.拉辛C.布瓦洛D.黎希留7.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开创了 [ ]A.写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8.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列佛游记》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9.法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 ]A.夏多布里昂B.雨果C.斯达尔夫人D.大仲马10.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的形象是( )开创的。

[ ]A.果戈里B.普希金C.莱蒙托夫D.托尔斯泰11.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是 [ ]A.《前夜》 B.《当代英雄》C.《叶甫盖尼·奥涅金》 D.《奥勃洛摩夫》12.被称为“美国的华尔特·司各特”的作家是 [ ]A.华盛顿·欧文B.马克·吐温C.詹姆斯·库柏D.爱伦·坡13.高尔基早期创作中刻画了不少感人的流浪汉形象,其目的在于 [ ]A.批判小市民B.揭露俄国资本主义罪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C.塑造正面理想人物D.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14.现代主义的主要标志是 [ ]A.社会主义现实主义B.反传统和非理性C.有所创新的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抒情和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15.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长诗是 [ ]A.《罗摩衍那》B.《摩诃婆罗多》C.《云使》D.《时令之环》16.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中最具讽刺特色的作品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列佛游记》C.《汤姆·琼斯》 D.《克莱丽莎》17.《罪与罚》的男主人公是 [ ]A.拉斯科尔尼科夫B.索尼娅C.梅什金D.马尔美拉陀夫18.英国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玛丽·巴顿》的作者是 [ ]A.萨克雷B.盖斯凯尔夫人C.狄更斯D.爱米莉·勃朗特19.“美是生活”这个美学观的出处是 [ ]A.《谁之罪》B.《怎么办》C.《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D.《艺术的概念》20.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指的是 [ ]A.威廉·豪威尔斯B.亨利·詹姆斯C.弗兰克·诺里斯D.马克·吐温21.苏联作家华西里耶夫描写卫国战争的小说是 [ ]A.《热的雪》 B.《青年近卫军》C.《活到黎明》 D.《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2.罗曼·罗兰英雄传记中描写音乐家的是 [ ]A.《贝多芬传》 B.《米开朗琪罗传》C.《托尔斯泰传》 D.《丹东》23.布莱希特最著名的戏剧理论观点是 [ ]A.美丑对照原则B.冰山原则C.陌生化效果D.典型化原则24.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 ]A.报杀父之仇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D.雪夺妻之恨25.17 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 [ ]A.情场上的悲欢离合B.官场上的升迁起落C.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26.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 [ ]A.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B.用理智克服情欲的正面人物C.有坚定意志和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革命者D.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27.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 [ ]A.英国宪章派文学B.德国工人革命诗歌C.巴黎公社文学D.苏联文学28.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内容上的突出价值是 [ ]A.歌颂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B.歌颂了古代英雄的勇武和智慧C.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崩溃D.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生29.萨特的剧本《禁闭》中的一句名言是 [ ]A.自由选择自己的路B.沉沦就是解放C.人间缺少同情D.他人就是地狱30.《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的是 [ ]A.幕府时代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B.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C.镰仓时期武士生活的各个方面D.江户时代町人生活的各个方面31.著名哲理诗人海亚姆曾传世 400 余首“柔巴依”,“柔巴依”的意思是 [ ]A.八行诗B.十四行诗C.四行诗D.六八体诗32.薄伽丘在其《十日谈》中主要运用的是 [ ]A.单线结构B.框形结构C.倒叙结构D.双线结构33.18 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成就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34.司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是 [ ]A.历史小说B.侦探小说C.音乐小说D.幻想小说35.美国文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且最具唯美倾向的作家是 [ ]A.华盛顿·欧文B.库柏C.爱伦·坡D.爱默生36.《国际歌》的作者是 [ ]A.维尔特B.狄盖特C.米雪尔D.鲍狄埃37.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集中表现人的归属主题的作品是 [ ]A.《毛猿》 B.《榆树下的欲望》C.《琼斯皇》 D.《天边外》38.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B.约瑟夫·海勒C.塞缪尔·贝克特D.杰克·凯鲁阿克39.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是 [ ]A.《第二十二条军规》 B.《老人与海》C.《一九一九》 D.《了不起的盖茨比》40.哲理长诗《物性论》的作者是 [ ]A.西塞罗B.卢克莱修C.维吉尔D.贺拉斯41.以维尔特为代表的德国工人诗歌属于 [ ]A.无产阶级文学B.资产阶级文学C.小市民文学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42.高尔基晚年创作中被称为“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的作品是 [ ]A.《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B.《母亲》C.《夏天》 D.《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43.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刻画的“迷惘的一代”的青年形象是 [ ]A.哈利B.亨利C.杰克·巴恩斯D.桑提亚哥44.高尔基早期创作中刻画了不少感人的流浪汉形象,其目的在于 [ ]A.批判小市民B.揭露俄国资本主义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C.塑造正面理想人物D.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45.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 ]A.《吠陀》 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 D.《舞论》46.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A.《吉檀伽利》 B.《新月集》 C.《沉船》 D.《戈拉》二、填空题:1.希腊神话的内容包括和。

西方文学的概念范围界定

西方文学的概念范围界定

西方文学的概念范围界定西方文学是指自古希腊与罗马时期开始的欧洲文学传统,涵盖了从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到现代欧洲文学的广泛范围。

它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多元的文学形式。

西方文学的概念范围涵盖了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各种主题和流派。

本文将就西方文学的历史演变、文学流派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西方文学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这两个文明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古希腊文学以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代表,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和故事情节。

罗马文学则承接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这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了基督教文学和骑士文学等。

基督教文学以《圣经》为主要文本,以宗教思想为核心,如但丁的《神曲》就是一部融合了宗教、哲学和文学的巨著。

骑士文学则以英勇、荣誉和骑士精神为主题,如克雷孟汀的《圆桌骑士传说》。

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在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与启发。

主题多元化,包括了爱情、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也见证了许多文学形式的诞生和发展,如诗歌、小说和散文等。

18世纪是西方文学的启蒙时期,以理性和人文主义思想为特点。

启蒙时期的作品强调人的自由、理性和科学,如伏尔泰的作品。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扩展到了包括女性、奴隶、工人阶级等在内的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小说《理智和情感》。

19世纪是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们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强调感情和自然的美。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如拜伦的诗集《唐璜传》、霍桑的小说《红字》等。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摘要:中国传统的“诗性文化”产生于“亚细亚的古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未经彻底分化的“早熟”状态,其主要特征为:(一)在所有的艺术产品中,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

(二)在所有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

(三)“礼乐文化”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有着艺术的特征。

(四)“世俗文化”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

(五)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征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

上述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传统文化,而且对当今中国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习性,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的特征。

说到中华民族,人们常用“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概念加以概括,然而这些习而不察、用而不知、语焉未详的概念背后究竟有多少根据呢?对于它们的理解是否有助于我们的文化反思呢?笔者在《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中曾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做过一番简单的比较,认为由于“古典的古代”与“亚细亚的古代”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使得西方人在进入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分裂得比较彻底,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将感性和理性分裂的比较彻底;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保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原始情感,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更多地保持了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的原初状态。

表现在文化结构上,西方人以相互对立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方面有体育,在理性方面有科学;而中国古代既没有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也没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似的科学精神。

相反的,在中国的文化结构中,艺术和技术则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艺术还是技术,都既非单纯的感性,也非纯粹的理性,而是将二者统一在一起的。

这不仅符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而且也为“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课题的研究廓清了一些障碍(详见拙作《多为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第五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英美文学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

英美文学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

英国1. 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 乔叟Mediaeval Realism (Narrative Poetry)2.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莎士比亚T udor Lyric Poetry3. John Donne, 1572-1631约翰·多恩Metaphysical Poetry•4. John Milton, 1608-1674 约翰·米尔顿Epic in English•5. Daniel Defoe, 1661-1731 丹尼尔·笛福Rise of English Realism•6. Oliver Goldsmith, 1728-1774 奥利弗·哥德史密斯Sentimentalism•7.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华兹华斯Romanism in English Poetry•8.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狄更斯Victorian Critical Realism•9. Thomas Hardy, 1840-1948 托马斯·哈代Critical / Pessimistic Realism•10. E.S. Eliot, 1888-1965 艾略特Naturalism•11. Oscar Wilde 1854-1900 王尔德Aesthetic Movement & Decadents•12. James Joyce, 1882-1941 詹姆斯·乔伊斯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13.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 毛姆Continuity of Critical Realism•14. D.H. Lawrence 1885-1930 劳伦斯Psychological Penetration•15. George Orwell, 1903-1950 乔治·奥威尔Social Satire1、Unit 2 William Shakespeare知识点:英国文学史简介、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特征、人文主义的定义、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写作特点,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选读《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难点:《哈姆雷特》主题及哈姆雷特的个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式、人文精神在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中的体现2、Unit 3 Francis Bacon知识点:培根的文学地位及其散文风格,《论说文集》的特点、培根的格言名句重点:选读《论婚姻和单身》及《论读书》难点:培根散文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及理念;人文精神在培根的箴言中的体现3、Unit 4 17th-century British Poets知识点: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复辟时期社会背景、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特点、弥尔顿诗歌作品的文学特征重点:选读《失乐园》第一部难点:《失乐园》的文学特点、《失乐园》的修辞手法分析、“撒旦”形象分析、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传统在《失乐园》中的体现4. Unit6 Romantic Poets(I)& Unit8 Romantic Poets(II)知识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浪漫主义诗歌特征及代表诗人、彭斯的诗歌风格、华兹华斯的诗歌特点、雪莱的诗歌成就、济慈的主要诗作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重点整理〔2021—2021 〕名词解释1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开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以社会学理论为根底,旨在说明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开展的社会原因。

同时,它要求批评家具有自觉的社会历史意识,在批评中,不仅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而且关注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其评判尺度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著名的作品有丹纳的?艺术哲学?、杜勃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2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具有重主观感受、重直觉印象的特征,并表现出对客观性的疑心和对释义的对抗。

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力,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值得肯定的是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品格,但也存在夸张主观性、排斥理性的局限性。

著名作品有李健吾的?咀华集?3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心理批评的一种,其理论根底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注重人的社会性,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构造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等。

受到这一批评方法影响的作家有乔伊斯、艾略特、赫尔曼·黑塞。

作品纷纷深入到人物隐蔽的性心理和无意识系统,强调人的本能欲望,突出灵与肉的冲突,描写变态性欲,揭露人性的丑恶等等,这在客观上促使了文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关注。

著名作品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4 文体批评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大约产生于20 世纪初。

文体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体学批评与狭义文体学有关,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体进展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其根本特征有:以语言分析为本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摘要]乔伊斯小说中的语言呈现着明显的诗化倾向,而且这种特色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过程。

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小说内在的统一与和谐。

[关键词]乔伊斯;小说语言;诗化倾向无论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还是现代意识强烈的作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在其呈现上呕心沥血。

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用语言可以实现一切。

作为“现代文学开拓者”的爱尔兰都柏林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一位善于求新的现代派小说大师,为了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他总是喜欢借用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法。

本文主要阐述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

乔伊斯的小说语言体现着明显的仿诗效果,而且这种特色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过程。

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 1914年)压轴篇的《死者》(The Dead)中,作者采用了诗歌般的,具有优美旋律的语言来描绘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 It had begun to snow again. …snow was general all over Ireland. It was falling on every part of the dark central plain, on the treeless hills, falling softly upon the Bog of Allen and, farther westward, softly falling into the dark mutinous Shannon waves. It was falling, too, upon every part of the lonely churchyard on the hill where Michael Furey lay buried. It lay thickly drifted on the crooked crosses and headstones, on the spears of the little gate, on the barren thorns.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of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又开始下雪了……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

它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轻轻地落进艾伦沼泽;再往西,又轻轻落在香农河黑沉沉的、奔腾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那片安葬着迈克尔?富里的孤独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块泥土上。

它纷纷飘落,厚厚地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的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落在荒芜的荆棘丛中。

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微微地,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谁会说这不是一曲美妙的诗呢,尤其是“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一句,已被人们当成了诗句在一直互相传诵着。

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年)也大量采用了抒情诗的笔法。

在小说的最后两章,作者的语言风格不断升华,优美典雅、富于形象,越来越显示出诗化的倾向。

当斯蒂芬做出上大学深造的决定以后,心情十分激动,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的美妙的音乐。

这音乐忽高忽低,犹如夜间在林中空地上升腾跳跃的篝火的火苗。

在“He heard confused music within him …then the music seemed to recede, to recede, to recede …”一句中,作者故意重复使用to recede,以求韵律之美(抑抑扬格),并且将音乐比作黄昏时寂静的天空中的一颗流星,给读者一种诗的意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Her bosom was as a bird, soft and slight, slight and soft …”和“hither and thither, hither and thither”。

再如,当斯蒂芬在海潮刚退去的浅滩上涉水时,作者描写斯蒂芬头顶上悠悠飘动的白云和脚下缓缓流淌的海草,使用的全是诗的语言:“There was a long rivulet in the strand and, as he waded slowly up its course, he wondered at the endless drift ofsea-weed. Emerald and black and russet and olive, it moved beneath the current, swaying and turning. The water of the rivulet was dark with endless drift and mirrored the high-drifting clouds. The clouds were drifting above him silently and silently the sea-tangle was drifting below him …”(“沙滩上有一条很长的小河,他慢慢趟着河水前进,河水里漂着无尽无休的水草使他颇为惊诧。

宝蓝色、黑色、褐色和橄榄色的海草一直不停地在河水下面移动着,来回摇晃,不停歇地打着圈。

小河里的水充满着各种水草的颜色,显得很深,且清晰地照出了天空中飘过的云彩。

云彩一声不响地在他头顶上飘过,那墨角藻也一声不响地从他肢下漂走……”)天上水中交相辉映,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对每一个词都经过了提炼,增一词或减一词都会破坏整段文字的完美。

其中的“dark”一词不禁使人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古诗名句中的“绿”字。

随着意识流小说的崛起,人们惊奇地发现其叙述语言与其说接近散文,不如说更接近诗歌。

在五花八门的意识流技巧中,内心独白的诗化倾向尤其明显。

句子结构简单,词汇颠倒错置,注重音韵与节奏的艺术效果,强调形象的暗示作用以及讲究语言的抒情性而忽略它的逻辑性。

这些原本诗人的专利,成为了意识流小说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段。

事实上,他们在叙述形式上的仿诗现象几乎在每一部意识流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他们在小说中的一段段生动的内心独白就像是一首首自由的无韵诗,不但其内容包涵了诗的意蕴,而且艺术形式与效果也均与诗歌相仿。

意识流小说创作的诗化倾向,不但增添了小说的美感,而且更近于表达人物意识活动紧密相连的各种意象。

同时与意识流小说侧重表现当代人,尤其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这一点相符。

乔伊斯是西方现代文学意识流小说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他耗费7年心血而成的经典力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代表了20世纪西方意识流创作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意识流小说的成熟。

在《尤利西斯》中,叙述语言的诗化更趋明显,作者往往凭借诗歌的修辞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人物的意识流更加富于诗的意蕴,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力和启示力。

如果我们将第三章“Proteus”《普洛蒂尤斯》中斯蒂芬在森迪蒙特沙滩踯躅徘徊时的内心独白,按照诗歌格式排列,它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首无可挑剔的自由诗:“无论如何你正在走过去,不错,我正在走,每次一步,有限的时间穿过有限的空间,五步,六步,绝对没错,那是必然的听觉反应。

难道我正沿着森迪蒙特沙滩走向永恒?咔嚓,节奏开始了。

”(“You are walking through it howsomever. I am, a stride at a time. Every short space of time through very short time of space. Five, six: the macheinander, Exactly: and that is the ineluctable modality of the audible. Open your eyes. Am I walking into eternity along Sandymount strand? Crush, Crack, Crik Crick.”)在此,作者采用了诗歌的语言中常见的创作手法,如头韵法、声喻法、半谐音以及各种拟声等,表现了斯蒂芬跌宕起伏的心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乔伊斯对语言精心安排,有意将不同性质的词汇交错配置,使语言具有了很强的诗意。

再看同章的另一处:“Vehement breath of waters amid sea snakes, rearing horses, rocks. In cups of rocks it slops: flop, slap: bounded in barrels. And spent, its speech ceases. It flows purling, widely flowing, floating foam pool, flower unfurling.”(“波涛在海蛇、腾立的马群和岩石之间剧烈地喘着气。

它在岩石凹陷处迸溅着:唏哩哗啦,就像是桶里翻腾的酒。

随后精力耗尽,不再喧嚣。

随后精力耗尽,不再喧嚣。

它潺潺涓涓、荡荡漾漾,波纹展向四周,冒着泡沫,有如花蕾绽瓣。

”)此处语言的语序、文句结构、词汇的语音、语调以及音韵和节奏等都具有明显的诗歌特征。

特别是音韵,作者在末句连续使用了五个头韵, 使海水潺潺涓涓、荡荡漾漾的情景跃然纸上,不但成功地呈现了斯蒂芬面对大海时复杂的情绪,而且也使读者有宛如身临其境之感。

叙述语言上的诗化倾向在乔伊斯的最后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芬尼根的苏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采用了一种“梦语”的形式,通过对英语词汇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无数新的词汇,并利用这些词汇的特殊音质和音韵来渲染人物的梦幻意识。

诗歌中常见的头韵、拟声、谐音、和音及联觉等修辞手段在《芬尼根的苏醒》中比比皆是,使作品产生了极强的音乐性和仿诗效果。

难怪乔伊斯对友人说:“天知道我小说写的是什么,但它却悦耳动听。

”在《芬尼根的苏醒》中,乔伊斯还经常模仿著名诗人的诗句,并将其转换成趣味盎然的小说语言,从而产生出强烈的讽刺效果。

以下便是一组极为典型的例子:1.“plunders to night of you,blunders what’s left of you,flash as flash can!”“Cannon to right of them,Cannon to left of them,Cannon in front of them,V olley’d and thunder’d.Someone had blunder’d.”(Tennyson;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2.“A king off duty and a jaw for ever!”“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Keats; “Endymion”)3.“Mades of ashens when you flirt spoil the lad but spare his shirt!”“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Give, oh give me back my heart!”(Byron;“Maid of Athens”)显然,乔伊斯在此巧妙地转换了经典文学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句,其目的不在于模仿,而在于讽刺,并使他的转换引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反衬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