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批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批评艺术

发表时间:2019-05-09T11:51:20.8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作者:马建忠

[导读] 批评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寓批评于身教中,寓批评于关爱中,寓批评于尊重中,寓批评于激励中,批评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马建忠(广河县兰家小学甘肃广河 731300)

摘要:批评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寓批评于身教中,寓批评于关爱中,寓批评于尊重中,寓批评于激励中,批评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批评;表扬;教育;诚然接受;改正错误;尺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108-01

批评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对教师来说,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学生信心倍增,而恰当的批评它是一剂良药,可以涤荡学生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认为批评就是“挑毛病、找错儿”,倘若教师以这种观点批评教育学生,不但起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以至酿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尺度。

一、寓批评于身教中

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风向标。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他们的言行往往折射着教师的形象。比如,下面的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班级卫生是最头痛的一件事,教室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废纸、食品袋等。多次的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无奈之下,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德育分制,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但不久之后又“旧病复发”。直到有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便自己弯下腰捡起了废纸,旁边一位女同学马上就跟我一起捡了。受这次启发,以后我经常主动去捡班里的垃圾。渐渐的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了,那些有乱丢垃圾习惯的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渐渐的改掉了这一坏习惯。可见,教师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二、寓批评于关爱中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比如看到学生在楼道里玩篮球,教师张口训斥,学生一般难以接受。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说:“楼道里场地小,玩球很危险,不但容易伤到别人,同时也会容易伤到自己,还会给同学们行走带来不便。”这样,被批评的同学会认为教师完全是为自己和同学的安全考虑,自然会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

三、寓批评于尊重中

处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才能起到批评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尤其不宜在大庭广众的课堂上指名道姓批评学生,让学生尴尬和难堪。批评中更不能咒骂、讽刺、挖苦学生,不拿学生非原则性的个性习惯做文章,不宜过早下结论,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采取平等、商讨的态度,多用启示语,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倘若教师在批评中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寓批评于激励中

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有伤自尊心、令人泄气的批评则会让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批评一定要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总而言之,批评应该是善意的,而不是恶意的;批评应该是维护人的尊严,而不是辱没人格;是爱而不是恨。只有这样,教师的批评才能让学生虚心接受并乐意改过,批评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