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渔。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李政道教授也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对返乡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学习十分有帮助。可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却常常遇到:学生提问,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励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经过研究,我发现其实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如何引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提问机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平时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

1、加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2、引导观察,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3、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

二、创设环境,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心理安全感,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一)、首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由于有心里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会讥笑吗?我的问题如果连老师都答不出来,出了老师的“洋相”,让老师下不了“台”,老师会批评我吗?我的问题会不会打乱老师的思路遭到老师的责怪?这些心理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最终学生也无疑可问了。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得人格。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不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坚决反对斥责、讥讽学生,决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从而打消学生的惧怕和隔阂心理。

3、尊重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沙锅问到底,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对学生的意见暂缓批评,特别是不要对学生那些奇异的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敢问、主动问。

4、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状态的倾向。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出格”、甚至“出错”的质疑行为,然后加以引导,使之纳入“正题”。

5、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和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也许学生的“童言无忌” 和“异想天开”,就是学生跨出的第一步,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保护,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敢于“异想天开”、敢于产生疑问,也就是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了。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对学习质疑感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建立自信心的前提。平时教师应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博,因势利导地增加学生的提问空间,采取丰富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找,激发起学生乐问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会“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渔。”如果说环境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问的勇气,并不等于就能提出问题了。那么正确的提问方法则是真正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取知识的关键。如何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总结有以下方法:

(一)、在课题中寻找问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对于我们教语文的教师来讲,“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再对课题进行推敲,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结构。课一开始就能设下悬念,可以吸引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书,使他们的脑子积极、主动地围绕课题转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在课堂中寻找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扣题质疑,学生有了读的兴趣,这时让他们带着题疑反复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这一方面使他们在读中解疑,另一方面也为产生新的疑问而奠定基础。等到学生确实读到位了,由题产生的疑问解决了,教师再为他们提供新的质疑契机,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再去质疑,或从文中关键内容上设疑,或从语言运用上设疑,或从课文疑难点上设疑,或从人物、事物的特点上设疑。

(三)、在课堂结尾寻找问题。

学生通过课中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疏理、归纳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尾的质疑为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可以以文章留给读者的空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四)、对书中的插图进行提问。

现在的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插图,在观察中思考,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也应该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五)、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提问质量。

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则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显“山”露“水”。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是学生“提问题”的基础。

“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的恰当,对旧知的复习,新课的引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问,二是学生问,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看到好多优秀的教案都是通过“提问题”作为线索设计的。当学生习惯于这种问题式教学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提问题”的意识,他也就习惯于“提问题‘了。老师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去教,学生也就会逐渐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形成了“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2、组织引导学生钻研课本,有利于提出问题。

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问这一单元、这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3、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自己认为有问题的事和物。

四、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面要广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多种多样的新知识,其中的许多疑问,教师当然是他们的解答人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博览群书,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了解广泛的人文、社会新闻信息,包括政治时事、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教师只有和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才有可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是孩子们积极思维的表现,结合语文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但是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一贯的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我们要做孩子的知音,充分认识孩子良好提问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孩子开辟良好的提问空间,让提问伴随孩子迅速成长。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力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只有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有创新精神的人。

四年级五班席丽娜

110619引言 人的生命价值问题的提出

110619引言人的生命价值问题的提出 0导论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1查找生命价值是人之为人的全然确证 0.1.2研究生命价值是摆脱“哲学迷失”的有益尝试 0.1.3重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要求 0.1.4研究生命价值是为正在展开的生命教育进行范导的需要 0.2差不多语境 0.2.1中国传统“性命之学”对生命价值的关怀 0.2.3港台生命教育视域中的生命价值论 0.2.4内地学者对生命价值的渐次靠近 0.3研究目标 0.3.1研究的态度:置于以实践为基础的宽敞平台上 0.3.2研究的思路:从追根溯源到出谋划策 0.3.3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什么原因,如何办 导论人的生命价值研究咨询题的提出 我有时试着想像自己摆脱自身,负手立于太空的某一角落,惊奇地凝视那个蓝色星球的芸芸人一辈子,看那冷色的、意味深长的运动着的美,看那生和死川流不息合而分、分而合,运动、升腾、变迁不居,看那一个个伟大的生命的兴奋人心的价值求索激起绚丽的浪花。 ——拙作:《瞬时与永恒——生命深思录》,第页 一、咨询题的提出 生命如此令人惊诧!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星球,松涛低吟,柳丝婆娑,虫鸣蛙鼓,隼冲兔走,带露牡丹鲜艳欲滴,含愁丁香惹人垂怜,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微生物、所有的动物各依其序而又驰突奔竞,万千生灵应节而舞,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大化运行中如此和谐,整个生命世界明晰而漂亮,流畅和丰富,那勃勃的生气多么令人欣喜。所有的生命都在呐喊,所有的生命都在唱歌!生命,让人不由不去关注和研究,并从这种关注和研究中获得和谐的心境和充盈的生命。 人的生命价值的内涵外延,也许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千百年来,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然而,这正是最吸引人的地点。我深信:一切科学的、哲学的、信仰的东西,都由同一个共同的源泉培育的——那确实是关于未知事物的向往和向自心的返回。我不是上帝,也不相信宗教意义上的灵魂不朽和人格化的上帝,我也许无法准确讲出人的生命价值到底是什么,但我相信生命价值的不朽和精神生命的永恒。关于横倒斜歪在通向生命价值求索之途上的障碍物,我通过科学真理和生活体会的总和来清理;而关于远在前方的生命价值之鹄的,我通过哲学的深思、审美的愉悦、灵性的震颤、信仰的笃定来触摸,试图通向一个明晰而和谐的思想世界。在我们之前,一代代哲人鱼贯而来,送给我们思想的种子;我也试图摸索着去打开又一扇对生命价值的查找之门,踏上幽暗魅惑的林间小径,高擎我生命中全部的真善美凝聚而成的“阿拉丁神灯”,做世人查找生命幸福的导游。 (一)查找生命价值是人之为人的全然确证 我们都生存于时空之中,生命是我们最贵重的行李,每日里我们与生命须臾不离,是不是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知之甚深呢?事实上与通常想像的情形恰恰相反,尽管生命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可能是我们发觉和认识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求索可能是人类最久长的征程。千百年来,任何“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真正的“人”都在苦苦叩咨询自身的、本族的以及类的生命价值。 何为生命价值?生命价值何在?生命价值几许?能不能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我的生命进展的机会安在?当一个人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孤独无助、飘忽不定时,该如何样找到回家的路?面对如此或深刻或激越或平常或寒素的追咨询,我们或能拍案而起,或能划然长啸,或能拈花微笑,但更多时候我们只会黯然伤神,哑口无语,不置一词。

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起

从“有价值的问题”到高效课堂的思考 【内容概要】 提出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实践证明并非学生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问题趋于简单化,有些关于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趋于形式化,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鉴于此,笔者就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及让有价值的问题主宰课堂三个方面,结合实践谈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的理念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得到展现。前不久,笔者在一次片级评优课中,就曾两次听到这样的声音。该教师执教《螳螂捕蝉》。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读课文之后,相继提出了“少年为什么不当着大臣的面劝国王?”“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好处?”“少年为什么跟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听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不禁有些叹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课文的重点提出问题,从一定角度讲,这几个问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时隔不久,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市级评优课的听课活动,并再一次听了该教师执教的《螳螂捕蝉》。教学中,教师同样设计了让学生“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又同样提出了上述的三个问题。听到这里,笔者不禁哑然:

如此的相同是巧合吗?暂且不论课的优劣,就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情不自禁地萌生了许多思考。 思考一:怎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笔者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如在整体感悟《九寨沟》一文时,我也让学生提出“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原以为学生会提出一些我意料中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等“有价值的问题”,可结果学生提出的诸如什么叫“五彩池”?什么叫“村寨”等问题让我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仔细想来,也不奇怪。中年级学生阅读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站起来质疑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如果此时我加以否定,则必然抹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言下之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非教师所想象的那样,笔者以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非常想知道的问题”,这就是“有价值的问题”——哪怕是正对一个简单的词、一句含义浅显的话,毕竟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有差别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就必须认同学生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思考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关键是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要降低要求,教给学生问的方法。(1)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课文是通过语言文

有价值的问题和问题的价值

以语文为例:浅说有价值的问题和问题的价值 四川周林和 (四川省剑阁县汉阳小学 628305) 【摘要】《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研究》是我校申报的201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课题。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习惯性地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而教师自己往往也不明白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为此,我们开始了对有价值的问题和问题的价值评价之探究。 【关键词】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价值,solo理论,价值评价 一、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教学价值论告诉我们:教学价值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正是这种人为性决定了教学是一种价值负载的活动。 教学中的“问题”则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或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或文本中的关键、重要之点。 教学的本质在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能够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心灵震撼的问题、升发人的智慧的问题、有普遍教学意义的问题、生成新问题的问题等。 二、怎样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 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提出问题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我们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评价是属于“质”的评价,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方式总是要经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从由少到多的“量”的积累,到实现“质”的飞跃。按照哲学观点,这种”飞跃”和”质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方式的每一次“飞跃”“质变”就对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能力所呈现的递进层次,制定相应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所学知识量的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我们要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就要运用SOLO分类理论来建构评价量表。SOLO分类理论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Biggs)提出的一种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主要能考察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它把思维状态分为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拓展抽象结构层次(Extended Abstract),为我们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标》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 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与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 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经过研究,我发现其实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如何引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 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必须指向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有意义的学习不是简单地看书学习,不是简单地依据课本知识问问答答,而是能够积极地联 系现实生活去思考问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引发出新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就越活跃,学习的兴趣就越浓 厚。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探究式学习”就是通过真实的问题探究来自主建构知识,它既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 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必须以问题为载体,但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意义的 问题。现在组织开展问题探究已成为化学课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但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提 问太多,另一方面许多问题太简单,缺乏灵活性、探究性,不足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活 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不在多,关键要有意义。教师要深思熟虑设计、精选问题,使学生 有时间深思熟虑开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意义的问题,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 目标,具有达成目标的针对性;必须适切学生已有基础和认知水平,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初步 解决;必须指向重点和难点,着重在重点知识与方法和学生学习难点上组织问题探究,对简 单的知识、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由学生看书自学,或由教师直接依据教材分析解读, 以留有较多的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进行思考和交流;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实际。在教 学中联系现实生活,不仅结合学习内容适当拓展,更主要的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设计联系 社会生活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探究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理悬念和 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达到深入思考的境界。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就不需要探究, 更不需要合作探究。 2、灵活应用多种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选用相应的活动方式。哪些问题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哪些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应该在备课是有所策划。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由学 生自主选择问题探究的活动方式。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是独立看书思考、同桌议论、 还是前后交流、小组讨论,更多的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使教学过程更加适 合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倡导学习的选择性,这不仅指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 内容,也包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应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 需要,主动与他人进行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可以有多种形式, 同桌议一议、前后问一问、向老师咨询请教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很好方式。小组讨论未必是 合作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见解,就谈不上合作学习。教师组

提出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提出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现在一提到课改,大家都知道要重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这是很好的。但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的确是一个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它也是科学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科学课程的起点。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不仅决定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决定它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看,“提出问题”又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只会研究课本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将来面对复杂的现象,可能就摸不到解决问题的门径了。那么怎样面对科学课中的提问呢? 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校教育,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且不说不可能让学生离开教学计划来“自由”,即使可以,有的学生要“自由”地向东,有的学生却偏要向西,教师也就无所适从,课也难上下去了。有没有又能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习,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办法呢?有的。通过摸索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多练,多鼓励,多宽容,多引导。我们要认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一种训练,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敢提出问题和会提出问题,不是由学生来决定学习的内容。由于进入新课程时间不长,学生不会甚至不敢提出问题是不奇怪的,正因为他们不会或不敢才要训练。原来提出研究问题的权利一直被教师“把持”着,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把这个重任甩给他们呢!

其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种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了事,而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实践。人的活动总是带有某种趋向性的,这种趋向的驱动力就是价值判断,提出和选择研究问题也是这样。提出和选择研究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对这个问题价值的肯定。既然是价值判断,就存在判断的原则和标准,这就是作为科学课重要教学目标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其他内隐性知识一样,也不能靠灌输,只能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提出和选择研究的问题,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但是应该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会让他们积累感性知识,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打好基础。 再次,为学生搭好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小学生价值判断感性知识的积累应该是有阶段性的,不可能靠几次训练来达到目的。第一步要解决“敢说”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长期以来,学什么和怎样学总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一时还不敢说,当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可以自由发言的环境。但这个过程应该尽量缩短,尽快地转移到帮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上来。帮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办法,还是只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说说提出和确定将这些问题拿来研究的意义。对提出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判断,有多方面的内涵。美国科学家费曼提出科学有三方面的价值:使用价值、思辩价值和精神价值。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当然不能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作过高的要求,但应该要求他们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渔。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李政道教授也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对返乡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学习十分有帮助。可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却常常遇到:学生提问,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励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经过研究,我发现其实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如何引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提问机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平时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 1、加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2、引导观察,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3、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 二、创设环境,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心理安全感,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怎样根据课文提问题

怎样根据课文提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的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引导学生问起来的呢?我想,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课堂中哪些地方值得问,应该怎样问?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授前提问。 学生可根据课题和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为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包括读文、圈生字读、画自然段……因此根据课文独立提问是有条件做到的。那么怎样提问呢?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其实这和做任何事情是一个道理:不能急于求成,慢慢来。 最开始的阶段,我是让学生随便提问,学生的问题天马行空,很多都是不着边际、无价值的。但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打开了学生的嘴,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如果有幸其中的某人忽然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便会立刻让老师把自己提的问题记到黑板上。这时,学生们高兴得就像是中了头彩一样。 当全班同学对于提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道:“想不想提出好问题,让老师把你提的问题记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都带着你提的问题学习课文?”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一呼百应地同意。于是教师便教给学生一些较为基本的提问方法,比如:可以用“谁”“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语言作为思考的引线来组织提问的语言。有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后,学生们的提问明显地有了改善,不少同学能提出较为有价值的问题了。 如果仅以此为满足,那么学生是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我又在想: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有了,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才能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提高问题的准确性?普及提问的层面?于是我就在梳理学生的问题上着手进行改进。帮助学生分析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什么样的问题太简单,不用提?比如:我在教授第五册语文《找骆驼》这一篇课文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谁找骆驼?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围绕着找骆驼发生了哪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上这些问题无疑是受了我前期方法指导的影响,学生们能够把全文的问题较为准确地提出来。但也出现了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找骆驼干什么?这个商人是干什么的?……教师一反往常对无意义问题的淡化处理,而是将这些无用题也列入黑板之上,我们也来现场剖剖“麻雀”。通过分析,同学们大概

小学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王小刘德华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十分重要。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好提问的梯度性;鼓励提问的多元性;重视提问的评价性,从而有效指导课堂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问题有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手让学生提问。但是,从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过深就是过浅,不能有效指导课堂阅读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把握提问的梯度性 在学生阅读文本、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多样性与不确定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握好提问的坡度。这样的提问既不会使学生觉得问题高不可攀,又可以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体会到提问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读完课文,教师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并通过探究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学生提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进行启发:要想知道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要从具体的事谈起,你能把这个问题再细化一些

吗?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这位学生经过思考以后,把问题改为: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从这些事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如此一来,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探究价值。 由上述课例可以看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针对问题过大,不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引导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梯度,从而使学生在梯度问题的引领下,探究的方向更明确。 二、鼓励提问的多元性 阅读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受不同,因此,提问时的角度、深度与广度也各有不同。要想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的目的。这种多元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尽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心中存在的疑惑。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的提问热情被激发,纷纷提出了以下问题:(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拜师?(2)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3)老子是怎样教孔子的?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极具多元性的提问中,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提出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语文问题。 由此可见,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提问的要求不可限制得过多或过死,只有尊重学生提问的多元性,才能使学生敢于

110619引言 人的生命价值问题的提出

人的生命价值研究 0导论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1追寻生命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确证 0.1.2研究生命价值是摆脱“哲学迷失”的有益尝试 0.1.3重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要求 0.1.4研究生命价值是为正在展开的生命教育进行X导的需要 0.2基本语境 0.2.1中国传统“性命之学”对生命价值的关切 0.2.3港台生命教育视域中的生命价值论 0.2.4内地学者对生命价值的渐次逼近 0.3研究目标 0.3.1研究的态度:置于以实践为基础的宽阔平台上 0.3.2研究的思路:从追根溯源到出谋划策 0.3.3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导论人的生命价值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有时试着想像自己摆脱自身,负手立于太空的某一角落,惊奇地凝视这个蓝色星球的芸芸人生,看那冷色的、意味深长的运动着的美,看那生和死川流不息合而分、分而合,运动、升腾、变迁不居,看那一个个伟大的生命的激动人心的价值求索激起绚丽的浪花。 ——拙作:《瞬间与永恒——生命沉思录》,第页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如此令人惊诧!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星球,松涛低吟,柳丝婆娑,虫鸣蛙鼓,隼冲兔走,带露牡丹娇艳欲滴,含愁丁香惹人垂怜,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微生物、所有的动物各依其序而又驰突奔竞,万千生灵应节而舞,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大化运行中如此和谐,整个生命世界明晰而美丽,流畅和丰富,那勃勃的生机多么令人欣喜。所有的生命都在呐喊,所有的生命都在歌唱!生命,让人不由不去关注和研究,并从这种关注和研究中获得和谐的心境和充盈的生命。 人的生命价值的内涵外延,也许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千百年来,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然而,这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深信:一切科学的、哲学的、信仰的东西,都由同一个共同的源泉哺育的——那就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憧憬和向自心的返回。我不是上帝,也不相信XX意义上的灵魂不朽和人格化的上帝,我也许无法准确说出人的生命价值到底是什么,但我相信生命价值的不朽和精神生命的永恒。对于横倒斜歪在通向生命价值求索之途上的障碍物,我通过科学真理和生活经验的总和来清理;而对于远在前方的生命价值之鹄的,我通过哲学的沉思、审美的愉悦、灵性的震颤、信仰的笃定来触摸,试图通向一个明晰而和谐的思想世界。在我们之前,一代代哲人鱼贯而来,送给我们思想的种子;我也试图摸索着去打开又一扇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之门,踏上幽暗魅惑的林间小径,高擎我生命中全部的真善美凝聚而成的“阿拉丁神灯”,做世人寻找生命幸福的导游。 (一)追寻生命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确证 我们都生存于时空之中,生命是我们最贵重的行李,每日里我们与生命须臾不离,是不是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知之甚深呢?事实上与通常想像的情况恰恰相反,虽然生命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可能是我们发现和认识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对人的生命

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起

---------------------------------------------------------------最新资料推荐------------------------------------------------------ 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起 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起从有价值的问题到高效课堂的思考【内容概要】提出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但实践证明并非学生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问题趋于简单化,有些关于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趋于形式化,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鉴于此,笔者就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及让有价值的问题主宰课堂三个方面,结合实践谈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的理念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得到展现。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片级评优课中,就曾两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该教师执教《螳螂捕蝉》。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读课文之后,相继提出了少年为什么不当着大臣的面劝国王?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好处?少年为什么跟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听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不禁有些叹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课文的重点提出问题,从一定角度讲,这几个问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时隔不久,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市级评优课的听课活动,并再一次听了该教师执教的《螳螂捕蝉》。 1 / 12

教学中,教师同样设计了让学生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 学生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又同样提出了上述的三个问题。 听到这里,笔者不禁哑然: 1 如此的相同是巧合吗?暂且不论课的优劣,就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情不自禁地萌生了许多思考。 思考一: 怎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笔者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如在整体感悟《九寨沟》一文时,我也让学生提出提出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原以为学生会提出一些我意料中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等有价值的问题,可结果学生提出的诸如什么叫五彩池?什么叫村寨等问题让我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仔细想来,也不奇怪。 中年级学生阅读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站起来质疑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如果此时我加以否定,则必然抹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言下之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非教师所想象的那样,笔者以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爱因斯坦说的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面对一年级孩子课堂上不乏提问的热情,可提出的问题经常会天马行空让我们很多老师觉得困惑。如: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孩子不假思索的提出这样的问题“梅花鹿比大象小几岁?”“小鹿和大象一共几岁?”面对这样一些没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否合理?在讨论中争辩和反思,如何提出让自己的问题有价值。也有老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先从会提出问题入手?”老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关注和通过示范的形式进行引导,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问题等。还有的老师通过经常问:你还能提出更好的问题吗?来对孩子进行鼓励。 如:小猪有42只,小狗比小猪多3只,小猫比小狗少4只, 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先示范学生模仿好呢? 我们认为当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示范但有孩子能提出问题时我们都应该鼓励和表扬。比如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狗比小猪多几只?”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先肯定,保护孩子的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再跟孩子一起分析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用 45-42=3(只)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①我们可以问,45哪儿来的呀?42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孩子列出得出45、42的算式。②可以换一种形式如连线,为条件找问题。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从而就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条件可以提加法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标准是什么?有疑而问,应该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个根本。有老师坦率的说:“我们不应该怕学生提错问题。”是的,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来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在这里周老师认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用“对”与“错”来划分。我想只有合理或不合理。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的不合理之处并且进行修正,成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李老师就有价值问题的标准作出如此解读:有价值的问题标准,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能说完整话:条件+相应的数学问题。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方式: 准备一个卡片,上面画着一个小问号:每次呈现已知条件之后……“看谁心里有这样的一个小“?”号,快把你的疑问提出来吧……” 我们让孩子如何训练他的说呢?计算题说方法;解决问题说思路 在图文结合的问题中,先引导孩子查找相关的信息,很重要。周老师总结出:经历看图-说图-提问题的思维过程,积累一种提问题过程的经验。比如: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目前课堂提问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敢提问,有的学生找不到问题, 有的学生不善于提问,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提问呢?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格的问题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疑。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庞杂。上完一节课像是喝了一杯温吞水,不爽不利的。 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学生是无法一下子做到抓住课文中心来提问的。所以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出教师所提的问题,使学生逐步知晓“提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踊跃提问,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其质量高下不在于提问的多少,而在于提问的质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鼓励质疑,养成质疑习惯 由于一直以来的教育习惯,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质疑的习惯,也没有向老师请教的意识,更谈不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要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读书、自觉质疑的习惯。如在学习《诚实的孩子》一课时,一位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汇报时提出来。结果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于是老师请一个没举手的学生站起来,对他说:“你没有举手,说明你已经读懂了课文,老师有几个不懂的地方想请教你,行吗?”那个学生回答不出来。这位老师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得到十个问题的答案更有意义,读书要动脑,要细心,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老师又让学生第二次找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相信长期坚持这样,就能逐步促使学生养成自觉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首先,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注意保护学生提问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情绪。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细小、琐碎或偏离主题时,我们应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则及时表扬。同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用语言、眼神、手势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并记分鼓励,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三、创设良好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主要是学生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

关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首个要素,问题的质量常常会直接影响科学 探究过程的深入开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详细阐述“提出有价值问题”的 内涵和引领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价值问题、事实性提问、矛盾性提问、探究性提问、自省式学习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是物理实验学习的灵魂。纵观近几年江苏省各市中考 探究性试题,从形式到内容较以往有了很大突破。除了继续关注实验方法的设计 和应用外,还将提出问题、猜想、评估等探究要素作为单独考查的技能要求呈现 在试题中,意在强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均衡性和完整性,并检测平时课堂 教学过程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提出问题环节,自江 苏省统一物理考试首次提出“有价值问题”以来,对“如何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探讨 就一直萦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之中。下面,笔者就将对“有价值问题”的认识、实 际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深入理解课标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现状 1、对照课程标准,正确认识“有价值问题”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界定为三个方面。首先,能从日常 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包括 发现相关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发现某物理现象区别于其他物理现象的特点、发 现在其他场合下和以往事件中没有出现过的物理现象等。这一过程本质是一种问 题意识的体现,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怀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第二,能书面或 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 确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并能熟练的将提问技能应用到生 活实践中去,这是实施提问行为的关键环节。第三,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 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要能在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 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 理的假设有效进行下去。 不难看出,问题是为实践服务的,问题的价值取向是能够促进科学探究过程 的高效开展。因此,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1、难度恰当。太难或 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2、能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将直接影响到探 究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3.能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特别在课堂教学的过成中,这 样的问题将能极大地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4.有充分的创造空间。有探究价值的 问题能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了解掌握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锻炼思维能力,最终成为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个体。 2、初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层次 对初中物理的学习而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维,发现新的事物与原有知识经验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内化成问题,并合理组织、用清晰明确的 语言或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可进行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从问题产生的机制来看,初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层次是存在 差异的。举个事例:生活中,书包的背带都做得很宽。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提出问 题呢?最低层次是“事实性提问”。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

提更有价值的问题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提出更有价 值的问题? 长白县十二道沟镇中学提华 有价值的问题是指不但能够体现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探究行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问题。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保持学习语文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从课题上启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对于我们教语文的教师来讲,“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再对课题进行推敲,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结构。课一开始就能设下悬念,可以吸引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书,使他们的脑子积极、主动地围绕课题转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如:学生接触《竹影》这一课题后,教师以启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

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情境,不但使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本文到底讲的是什么?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而且为下一步教学找到了突破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扣题质疑要抓重点。 二、在熟读文本中引导学生寻找关键性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扣题质疑,学生有了读的兴趣,这时让他们带着题疑反复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这一方面使他们在读中解疑,另一方面也为产生新的疑问而奠定基础。等到学生确实读到位了,由题产生的疑问解决了,教师再为他们提供新的质疑契机,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再去质疑,或从文中关键内容上设疑,或从语言运用上设疑,或从课文疑难点上设疑,或从人物、事物的特点上设疑。例如:在执教《竹影》时,课堂显得“井然有序”,是那么的平静。于是我启发学生:“针对课文的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些问题的提出,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找准了一个出口,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三、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通过课中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疏理、归纳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尾的质疑为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可以以文章留给读者的空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总之,学生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则是学生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 【摘要】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李政道教授也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问 中国分类号:G623.2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学生提问,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之初就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励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教师做恰当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的恰当,对旧知的复习,新课的引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智慧的启

迪,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问,二是学生问,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看到好多优秀的教案都是通过“提问题”作为线索设计的。当学生习惯于这种问题式教学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提问题”的意识,他也就习惯于“提问题‘了。老师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去教,学生也就会逐渐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形成了“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1】。 二、打破权威,使学生敢于提问 怀疑是提问的基础。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自己认为有问题的事和物。教师应抛开师道尊严的外套,树立“善解人意,乐于交流”新形象,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敢于向教师提问了。教师应当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在对待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可对老师提出质疑或批判否定,这对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是大大有意。 三、抓住课堂各个环节,使学生急于提问 1、在课题中寻找问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对于我们教语文的教师来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