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_消费者行为习题说课材料

第三章___消费者行为习题说课材料
第三章___消费者行为习题说课材料

第三章___消费者行

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概要

1.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目的并不在于指导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购买哪种商品,而是为了从理论上对消费者行为加以概括,从而为研究市场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2.基数效用理论假定,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主观满足程度,可以用统一的效用单位来精确地衡量,消费者在各种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异,这为研究消费者行为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而序数效用理论则假定,消费满足程度的高低,仅仅表现为消费者偏好的强弱,不需要也不能够用效用单位精确地衡量。由于序数效用理论放松了假定,但仍然能够获得与基数效用一致的结论,故而是理论上的进步。

3.基数效用理论依据的公理性假设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来源于对日常经验的归纳,不能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证明。而序数效用理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假定各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在持续地以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过程中,被替代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这一点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仅仅消费一种商品,而是同时消费几种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也是对经验的归纳,是公理性假设,不能被逻辑推理所证明。

4.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购买的商品数量能使主观满足程度达到最大的状态。无论是基数效用理论,还是序数效用理论,都能推导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MU Y=P X/P Y。撇开基数和序数意义上的区别,两种理论对消费者行为的描述殊途同归。

基本概念

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预算线基数效用序数效用

选择题

1.在MRS递增的情况下,均衡点是消费者只购买其中一种商品,这一判断是()

A.错误

B.正确

C.需依据商品性质而定

D.假设与结论没有关系

2.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 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A.停止购买

B.增加X,减少Y

C.增加Y, 减少X

D.同时增购X,Y

3.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 商品x

C. 商品x和商品y D。货币

4. 若消费者甲的MRS

XY 大于消费者乙的MRS

XY

,那么甲应该()。

A.用X换乙的Y B、用Y换乙的X C、或放弃X或放弃Y D、无法判断

5.对于一条向上倾斜的无差异曲线,我们知道()

A.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B.消费者偏好有了改变;

C. X或Y的价格有了改变;

D.对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发生。

6. 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7.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8.假设消费者预算方程是P

1X

1

+P

2

X

2

=M。如果政府决定征U单位的总额税、对商

品1征T单位的数量税和对商品2补贴S,新的预算线公式是()。

A.(P

1+T)X

1

+(P

2

-S)X

2

=M-U B.(P

1

-T)X

1

+(P

2

+S)X

2

=M-U C.(P

1

-

T)X

1+(P

2

+S)X

2

=M+U D.(P

1

+T)X

1

+(P

2

-S)X

2

=M+U

9.若MRS=0,则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平行于纵轴的直线

C.直角线

D.单元弹性为零的曲线

10.若需求函数为Q=400-2P,当价格为150美元时的消费者剩余是()

A.2500单位

B.5000单位

C.7500单位

D.17500单位

11.当两种商品X、Y的效用函数为XY时,下列哪一个效用函数代表了相同的偏好序()。

A.U(X,Y)=(X-5)(Y-5);

B.U(X,Y)=(X+5)(Y+5)

C.U(X,Y)=(X/5)(Y/5)

D.U(X,Y)=(X-5)(Y+5)

12.已知效用函数为U=log

a X+log

a

Y,预算约束为P

X

X+P

Y

Y=M。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

A.P

X Y=P

Y

X B.P

X

X=P

Y

/Y C.P

X

/X=P

Y

Y D.P

X

X=P

Y

Y

13.消费者行为的“均衡状态”可表述为:()

A.在该状态下,价格既定,消费者为了达到更高的满足水平需要更多的收入;

B.消费者实际上总是处于该状态下;

C.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收入,会希望调整到这种状态;

D.在该状态下,消费者不愿意拥有更多的任何商品。

1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反映这样的事实:()

A.在某些购买量下,消费者从购买中所获利益超过生产者从销售中所得到的利益;

B.对消费者来讲,许多商品的购买非常便宜,如果必要的话,为得到这些商品,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远远大于他们实际支付的价格;

C.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或者他们必须支付的该商品价格下降时,总效用增加;

D.当需求价格弹性缺乏时,较少的货币支出可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商品。

15.对于效用函数U(x,y)=(x+y)/5来说,无差异曲线()

A.是一条直线

B.其边际替代率递减

C.切线斜率为正

D.上面的说法均不正确16.如果消费者消费的X、Y商品的价格之比是1.25,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是2,为达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

A.增加购买X和减少购买Y;B.增加购买Y和减少购买X;C.同时增加购买X 和Y;D.同时减少购买X和Y;

17.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18.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这表示两种商品是()

A.以固定比例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判断题

1.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2.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3.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4.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6.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

7.如果在新的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8.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相应下降。()

9.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10.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他总是把他的一半收入花费在X 商品上。()

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 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2、求最佳需求,maxU=X

1+(X

2

-1)3/3

S.T 4X

1+4X

2

=8

(1) 如果效用函数变为U=3X

1+(X

2

-1)3,而预算约束不变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2)如果效用函数不变,而预算约束变为2X

1+2X

2

=4, 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3、某人的收入为10000元,全部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各自的价格分别为50、20元),其效用函数为u=xy2。假设个人收入税率为10%,商品X的消费税率为20%。为实现效用极大化,该人对商品x、y的需求量应分别为多少?

4、所有收入用于购买x,y的一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收入为100,y的价格为10,当x的价格由2上升至8时,其补偿收入(为维持效用水平不变所需的最小收入)是多少?

5、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上?

6、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2lnx+(1-α)lny;消费者的收入为M;

x,y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X ,P

Y

;求对于X、Y两商品的需求。

7、某人的效用函数依赖于全年不劳动的闲暇天数X,和对商品Y的消费量,购买Y的支出全部来源于其劳动天数L所得的工资。假设日工资为100元,商品Y的价格为50元,问该人若想实现效用最大化(U=X2Y3),则他每年应安排多少个劳动日?

8、消费X ,Y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 X3Y2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 X = 2 ,P Y = 1 ,消费者收入为 M = 20 ,求其对 X ,Y 的需求量。9、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P=a-bQ,a,b>0,并假定每单位商品征收t 单位的销售税,使得他支付的价格提高到P(1+t)。证明,他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将总是超过政府因征税提高的收益。

问答题

1、什么是总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原因。

3、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达到这个条件就能实现消费者均衡?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5、何谓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递减?

6、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区别和联系。

7、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述:“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似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请给出解释。

8、如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9、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最大的效用?为什么?

10、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政府实行票证配给制度,请问这种制度实行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11、你先拥有了一只鞋,当你获得与之相配的另一只鞋时,这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一只鞋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55元,全部用于购买食品(F)和衣服(C),食品和衣服的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已知两类商品对张某的边际效用值如表所示,试求张某购买食品和衣服各多少?

更有效。

答案

选择题

1.B.在MRS递增的条件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所能替代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多,这时消费者就会倾向于购买一种商品,而不是选择多种商品组合.

2.C.MU

X /P

X

Y

/P

Y

,这意味着花一元钱购买X商品所能得到的边际效用,要小于花

一元钱购买Y商品所能得到的边际效用,故而消费者应减少对X商品的消费,增加Y商品的消费.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品来说不属于(D) A.需求者 B.购买者 C.使用者 D.交换者 2.(B)是一种最终消费,同时也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A.生产消费 B.个人消费 C.物质消费 D.政府消费 3.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把(A)定义为“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A.消费者行为 B.消费者心理 C.消费者需求 D.消费者能力 4.(B)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集中表现,是消费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A.消费者群体 B.消费者购买行为 C.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D.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5.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我国消费心理目前的发展趋势?(A) A.呈现个体化消费观念 B.需求层次升级 C.个性化消费心理活跃 D.投资理财意识形成 二.填空题 1.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消费者行为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一般心理规律、心理变化趋势。 3.研究消费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

4.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方法是凹槽型、发散性的链式思维。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诸多方面,请列举三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三.判断题 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 2.心理认知和个性心理。(╳) 改正: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如何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对产品怎样命名、包装、定价、调价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属于研究消费心理活动中的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 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采访法、实验法。(╳) 改正:有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 四.概念题 1.消费 答: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行为,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大类。 2.消费心理 答:指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在购买、使用及消费商品或劳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3.个性心理 答: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五.简答题

第3章-消费者行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偏好 边际量总效用效用函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预算线补偿预算线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 期望效用不确定性 收入---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效用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 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二、选择题 1.假如孙悟空偏好猕猴桃甚于蟠桃,这是因为( )。 A.猕猴桃的价格最低 B.猕猴桃紧俏 C.猕猴桃有多种用途 D.对于孙悟空而言,猕猴桃的效用更大 2.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 A.正常物品B.低档物品C.吉芬物品D.必需品 3.以y表示纵轴,以X表示横轴,预算线以它与横轴的交点为定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B.商品y的价格下降 C.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同时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4.图3.1的无差异曲线违背了偏好假设的( )。 A.完备性B.可传递性 C.边际替代率递减D.以上全是 5.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可能( )。 A.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以上都不对 6.假定消费者的商品束仅包括商品X和商品y,如果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以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 A.向右上方平移B.向左下方平移 C.不变动D.转动 7.从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出发,可以得出的有( )。 A.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B.无差异曲线右上方的点有更高的满足程度 C.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个市场篮子的效用一定都相等 D.以上选项都正确 8.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为( )。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 9.某人无法分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差别,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 A.完全替代品B.完全互补品 C.非必需品D.仅凭以上条件无法得出结论 10.需求量和价格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无法判定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与偏好 所谓“偏好”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那么,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将要购买什么和不购买什么,其最终的选择将是由他的个人偏好决定的。 为了这—分析目的,现代经济学家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是以一种理性的、可 为了确保这一假设,经济学家又对偏好做出了一些假定,通常把它们称为消费者偏好公理或理性公理。 公理一:完备性。即消费者能够按照其偏好而对所有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序。 公理二:传递性。设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X、Y和Z,如果他对X的偏好胜于Y,对Y的偏好胜于Z,那么,他对X的偏好必定胜于Z;或者,如果他对X和Y的偏好无差异,对Y和Z的偏好也无差异那么,他对X和Z的偏好也必定无差异。 公理三:“不饱和性”公理。即消费者对数量多的商品组合(例如5个苹果和4个梨)的偏好永远强于对数量少的商品组合(例如4个苹果4个梨) 经济学家既用效用这个概 1.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所谓欲望是指人们对物品缺乏的心理感受和求得满足的主观愿望。满足它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商品的可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如何衡量商品效用的大小呢?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为可以用某种效用单位来计量效用的基数效用论;另一种是认为效用不能计量,只能从不同效用的大小序列中进行比较分析的序数效用论。 2. 效用如何度量,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基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词(1,2,3,……)来表示。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所得到满足的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以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第二种是序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虽然两种理论对效用 3.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理论都接受边际学派的—条基本定律,并认为这条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即在进行商品购买的选择时,人们通常把他们的收入分配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品。这种多样化的一个原因是,当他们消费越来越多的任何一种商品时,他们从这种商品的新增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必定从某一点开始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gial utility)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 5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一个论述是错误的 A. 当总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等于0 B.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凸性 C. 如果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00(,),,U X Y X Y αβαβ=<<,则对该消 费者而言,商品X 和商品Y 是完全互补关系 D. 对于消费者而言黄金很贵,水很便宜是因为水的边际效用较黄金的边际 效用更小。 2. 如果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min{bY aX U =,则对该消费者而言( ) A. 商品X 和Y 可以完全替代; B. 商品X 和Y 可以完全互补; C.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 D. 消费者要保持效用不变,则减少一个单位的X 就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Y 。 3. 以下有关边际替代率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C. 如果X 商品和Y 商品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则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1 D. 无差异曲线如果凹向原点,则意味者边际替代率是递增的 4. 以下关于消费者预算线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总是与边际替代率相等 C. 如果消费者意愿接受的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率恰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 格之比,则意味着对于消费者而言,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 的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D. 以上论述都不对 5.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形成的切点被称为消费者均衡点。以下对消费者均衡点 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消费者在均衡点上达到总效用最大化; B. 均衡点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C. 均衡点意味着消费者用最后一单位货币去消费两种商品所产生的效用相 等;

《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复习题(1)

第1章 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什么【P5】 2.什么是人口统计特征?给出属于人口统计特征的三个例子【P4】. 3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4市场细分的定义是什么【p4】 5.什么是角色理论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的【P5】 6.“交易”在这一章里是什么含义P4 7.商人为什么有必要了解他们产品的频繁使用者P7 8.数据库营销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使用这一技术的例子 P9-P10 9.流行文化是什么这个概念与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有何关系P13 10.这一章中提到“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11.描述消费者与一个产品之间的两类关系。 12.“全球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P11 13.C2C与C2B电子商务之间有什么区别P12 14.为什么信息经济学观点认为广告很重要 15.定义社会营销并举出这种方法的实例.P18 16.定义消费者成瘾并举出两个例子.P19 17请举出被消费者的例子.P20 18耗损’’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P20 19定义“反消费’’并举出两个例子.P21 20.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主义范式在消费者研究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23-24 第2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p41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有---膨化食品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P46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P40 5 绝对限与差别限有什么区别49 6 潜意识知觉有作用吗为什么说有作用为什么说没有作用P39P51 7 “消费者实践一种‘心理经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52 8 描述两个导致刺激适应的因素的例子。P51 9 定义“图示”并举例说明这个概念与营销的关系。54例 10列出三个广告中的符号学元素并举例说明这三个元素。p55-56 P56 12什么是定位战略营销者可以用来为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哪些P97P98 第3章 1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有何区别P72 2举例说明营销中的“晕轮效应”。 3营销者如何运用重复来提高消费者了解更多品牌的可能性 4为什么在产品广告中用流行歌曲作背景音乐不一定是好主意 5经典条件与非经典条件有何不同P24 6不同类型的强化是如何促进学习的频繁营销战略是如何与条件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P71 7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P71P80 8请定义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 9什么是外部记忆力为什么它对营销者很重要 10举例事件记忆的例子。 11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七位 12列出三种记忆方式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一同工作的。 P84 13为什么说联想记忆如同蜘蛛网P86 14一个人愿意使用与图示有关的ATM机的可能性如何 P89 15为什么先锋品牌比后进品牌有记忆优势P89 16如何消费者熟悉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广告可能使用强化或退化回忆为什么P89 17学习新信息使我们更容易忘记已学习过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再认与回忆 P92P89 18定义怀旧并且说明为什么这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策略。P91 19命名两类基本的记忆测量方法并说明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84 P83 20列出测量广告记忆的三个问题。P93 第4章 1说明是动机这个概念与消费者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 P108 2描述三类动机冲突并结合现实中的营销活动举例说明每一种冲突。P109-110 3解释需求和需要之间的区别。P108需要 P110类型 4说明是认知失调P109 5说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每个层次的名称并针对每个

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

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 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4、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 )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 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C )。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8、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B )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 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10、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D )。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 1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12、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ABDE )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A 职业 B 家庭收入C相关群体D居住区域E教育 13、现代动机理论包括(ACD ) A需要层次理论B驱力理论C双因素理论D显性需要理论E精神分析说 14、知觉风险类型包括(ABCDE ) A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C经济风险 D 社会风险E心理风险 15、态度的功能包括(ABCD )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 A( 自尊的需要 B、他人实现的需要 C、自我表达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 A ) A( 刺激的泛化 B( 刺激的辨别 C( 刺激的强化 D( 刺激的重复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 (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 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 B专业性 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 B爱与归属需求 ,自尊需求 ,自我防御需求 ,卷入度不包括(C ) ,情境性卷入度 ,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 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 B ) A意识 B下意识 C潜意识 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 B问询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ABD ) A激励作用 B决定行为的方向 C决定购买行为 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 B动机的复杂性 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 D动机的可导性 判断题 1 本能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与动力( Y ) 2 动因是促使消费者认识需求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 Y ) 第三章 1.注意的的特点不包括( B )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6.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C 7.C 8.B 9.D 10.A 11.B 12.C 13.D 14.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E 3.CE 4.ACE 5.BDE 6.BCDE 7.AD 8.ADE 四、判断题: 1.√ 2.ⅹ 3.√ 4.ⅹ 5.√ 6.ⅹ 7.√ 8.ⅹ 9.ⅹ 10.ⅹ 五、问答题: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参见教材P29 2.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 上图表明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 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参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1.解释概念 (1)主动型问题:主动型问题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 (2)被动型问题:被动型问题是消费者尚未意识到或需要在别人提 醒之后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 (3)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4)一般性问题认知一般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品牌来缩小。(5)选择性问题认知选择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通常只有某个特定品牌才能予以解决。 (6)及时性信息搜集及时性信息搜集是指不针对特定购买需要或购买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活动。 (7)意识域:意识域是消费者知悉或意识到且有可能作为被选品的

品牌。 (8)激活域:激活域是由备选品中予以进一步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9)惰性域:惰性域是由消费者了解但不关心的产品或是品牌组成。 (10)排除域:排除域是由消费者不喜欢和不予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2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彼此有何区别?(p35) 3分别列举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的例子各一个。(p32—35) (1)扩展型决策的例子:以购买个人计算机为例,如果购买者对计算 机本身以及计算机市场的情况均不熟悉,那么他就需要从各种方面搜集信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牌号的计算机,各种牌号计算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应从哪些方面评价计算机的好坏、优劣等等。也许他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决定选择何种规格、何种品牌和带有什么样装置的计算机。

(2)有限型决策的例子:到20世纪50年代,消费者对速溶咖啡及其 选择标准已经了然于胸,当遇到新的和不熟悉的牌子时,他可能会做些简单的了解,如检查一下标签的信息等,然后做出购买决定。将速溶咖啡买回家后,如果没发生什么异常,消费者一般很少再作出进一步评价。如果品质特别的好或是特别的不好,消费者可能会偶尔向他人提及,或在下一轮购买中根据自身体验决定是否仍然选择该品牌。 (3)名义型决策的例子:你发现家里的中华牙膏快用完了,于是决定 下次进商店是买一支,而根本没有考虑用别的牌子代替它。在商店里,你浏览货架寻找中华牙膏时,看到之后不假思索地拿起一支,对其他牌子的牙膏则视而不见。 4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如果你是一位抽烟者,平时抽的是“红塔山”,现在抽完了,到楼下的小卖部想购买一包“红塔山”。不巧的是这个牌子在该小卖部脱销了。你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你愿意跑两百或是三百米到另一家商店把该牌子的香烟买回来,还是随便拿一包和“红塔山”接近的香烟呢?如果是前者,属于忠诚型购买,如果是后者则属于习惯型购买。 17影响激活域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消费者家庭规模、意识域所含品牌数量、消费者对不同品牌使用于不同场合的认识水平。 18影响外部信息搜集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高孟立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课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消耗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称为( C ) P.3 A.生产性消费 B.组织性消费 C.生活性消费 D.个体性消费 2.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经营思想的是( A ) P.5 A.计然 B.范蠡 C.白圭 D.子贡 3.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的学者是( B ) P.6 A.亚里士多德 B.色诺芬 C.亚当·斯密 D.西斯蒙第 4.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沿革中发展阶段的时期是( C ) P.8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30-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进入21世纪以后 5.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是( D ) P.14 A.投射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包括( ABDE ) P.4-5 A.多样性 B.复杂性 C.关联性 D.规律性 E.可诱导性 2.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 ABCE ) P.6-9 A.萌芽阶段 B.应用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长阶段 E.广泛应用阶段 3.消费者行为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ABCDE) P.9 A.心理学 B.经济学 C.人类学 D.市场营销学 E.社会心理学 4.消费者行为学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了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有( ABCDE ) P.11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E.投射法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 简答题 一、为什么钻石用处较少价格贵,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水却较之便宜,请边际用效用 论解释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远远大于钻石,人们从水的消费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大于钻石,但是,根据基数效用理论,水的价格并不是由水的总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最后1单位水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由于水资源是相对充裕的,人们从最后1单位水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非常小,人们只愿意支付很低的价格。相反,钻石是很稀缺的,钻石对人们的边际效用很高,人们愿意支付昂贵的价格,这说明,人们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不取决于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二、用基数效用理论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基数效用论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有两个理论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条件(MU/P = λ) 首先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认为,效用可以用1,2,3...等具体数字来衡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一种产品消费的连续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例如:价格p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第一个效用最高,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高,即P就高,随着对该物品的购买,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MU降低,而愿意付的最高价格P也是降低的,她们的比值λ不变,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价格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下降的。你说的价格升高那是市场价格,而以上推导时的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消费着花费10元消费第一个物品时可以得到10的效用,消费第2个物品可以得到9的效用,随着效用的降低,消费会逐渐不愿意接受花费同等的钱用于购买越来越少的效用,所以他愿意接受的商品价格会降低,比如说他愿意花8元来购买第3个商品.)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放倾斜 其次,在只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MU/P = λ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试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

一、选择 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的消费需求?(ACD) A、需求意识不明确 B、购买欲望不强烈 C、购买能力不足 D、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 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ACD) A、综合性 B、宏观性 C、应用性 D、发展性 3、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A) A、斯科特 B、卢因 C、科特勒 D、法约尔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ABCD) A、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B、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 C、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D、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 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 A、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心理学科分会 B、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一书 C、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D、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 二、判断 1、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是形成潜在消费需求的原因之一。(√) 2、消费者心理是其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其心理的表现。(√) 3、市场营销既是适应消费者心理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消费者心理加以引导哦,促成其行为实现的过程。(√) 三、填空 1、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一般来说,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3、消费者行为学以(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为研究对象。 4、《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特点有(综合性)、(微观性)、(发展性)和(应用性)。 5、1901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斯科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 四、名词解释。 1、现实消费者是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2、潜在消费者是指当前尚未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但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有可能转变为现实消费者的人。 3、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相关产品或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4、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过程,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五、问答题 1、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心理是一种纯粹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见的;消费者行为是一种外部表现,是可见的。从发生时间上看,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消费者心理支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行为发生的基础,而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消费者购买行为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③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④社会环境与消费者行为⑤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 3、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企业行销活动的市场基础与决策依据 ②正确引导消费需求 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4、研究消费者行为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询问法 (1)当面访谈 优点:①有利于提高被访者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③可根据被访者的具体心态和现场情景,判断访谈所获资料的真实性 缺点:①对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访谈技巧要求较高②与被访者的接触比较困难,调研成本高,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展开调研③对访问人员的工作管理和访谈进程不易控制 (2)电话访谈 优点:①获取相关信息资料速度快,调研成本低②覆盖面广③被访对象可能愿意回答一些不便面谈的问题缺点:①受电话设施和话费的限制,无法深入了解情况或者询问复杂的问题②难以判断访谈材料的真实性 (3)邮寄问卷 优点:①调研的范围广,成本低②研究对象有充分时间填写问卷③有利于某些敏感性问题的调研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1、与消费者行为有关的概念 消费:指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以及劳动力的消耗过程.据性质可分为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消费品: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就是消费品 消费者(Consumer)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据消费属性和特点可分为个体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 2、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 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内涵:1/2、消费者行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结果。3、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4、消费者行为涉及交换作用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的意义5)消费者行为决定市场营销的成败 1)消费者行为学有助于制定公共政策 2)消费者行为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 3)消费者行为决定每个人的经济健康状况 4)消费者行为学影响个人准则 * 3、消费者导向型组织与特点 消费者(客户)导向:是将企业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在服务和取悦有利可图的客户上的战略承诺。 四大特征:1、共享愿景和价值观 2、跨职能整合 3、全系统范围内同步训练 4、基于消费者的考核指标 第二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 1、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 需求认知→信息搜寻→购买前方案评估→购买→消费→消费后评价→处置 2、冲动性购买:由产品展示或销售点促销而引发的非计划性的、心血来潮的购买行动。 冲动性购买的特征5)不计后果 1)暂时性失控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2)客观评估程度低、受情绪支配 3)突发的、自然产生的并急切渴望付诸行动 4)通过立即行动才能解决的冲突或挣扎 * 3、消费者决策类型:按照购买介入程度不同而进行划分 1)扩展型决策:对某类产品及其品牌不熟悉,更没有限定所购买产品的品牌 2)有限型决策:对某产品及其品牌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特定品牌偏好 3)名义型决策:经过信息搜集,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某个偏爱的产品或品牌(发生在对购买介入程度很低的情况下) 另: 1、初次购买 2、重复购买(品牌忠诚购买与习惯性购买) 3、冲动性购买 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个性 1、意识的概念:一般说,意识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发生时的觉醒状态及对心理活动的维持、调控和监督功能等。 意识是指个体神经系统对自身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的感觉与认识。 自我概念四个组成部分:真实自我、理想自我、自我形象、镜中自我 意识的水平:意识的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段时期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 个体意识水平包括:1、无意识水平 2、前意识水平 3、潜意识水平 4、边意识 5、半意识 2、感情的概念:指个体在一定刺激下所产生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 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表现在消费行为中,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种商品时,消费者对某种特征有着格外清晰的感觉,从而掩盖了其对该商品其他品质或特征的感觉情绪感情的类型:、根据情绪情感的性质/ 状态/ 社会内容划分

习题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曲為vi/mf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A )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 ?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 ?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 2 ?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B A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 X的价格为10, 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 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C )。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 .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 ?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4?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D )。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5 .若X的价格变化,X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 A ?正常品或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6 ?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包含( C )。 A ?少数几条无差异曲线 C ?无数的无差异曲线 7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 )。 A ?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B )。 A ?消费者的收入 C ?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9 ?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的原因是( C )。 A .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C .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样的比率下降 10. 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 .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C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11. 预算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 .商品X的价格上升了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X 是(C )。 B .低档品 D .必需品 B ?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B ?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B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B .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B )。 B .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B )。 B .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D )。 12 ?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结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A ?需求曲线 B ?价格一消费曲线 7个单位X 和3个单位

消费者行为学第一二三章.答案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 一名词 1广义消费者:是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p1) 2消费者心理: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 又称消费者心理。(P2) 3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对商品,服务等消 费对象加以选择、评价、购买和使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P2) 二单选 1以消费者个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称其为(A)(p1) A消费者行为学B消费者心理学 C消费者研究学D消费者学 2消费者行为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大约在(D)(P7) A20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三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ABCDE)(P3) A心理活动基础B购买行为C群体心理与行为 D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E心理与市场营销 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行者上具有(ABCD)特点(P5) A综合性B经济性C发展性D应用性E拓展性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ACD)(P10) A角度趋于多元化B范围趋于广泛化 C参数趋于多样化D方法趋于定量化 四简答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3-5) 2如何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5-7) 五论述 简述学习消费者行为学的现实意义(P12-14) 第二章消费者购买决策与消费者行为 一名词 1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P17)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为了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p23) 二单选 1习惯型行为决策成为(B)(P25) A有限型决策B名义型决策C扩展型决策D经济型决策 2(C)是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求,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商品所具有的一组特性或者属性。(P38) A需求确认B信息需求C评价标准D购买后评价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业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姓名:莫静 班级:金融131 学号:5405813025 一、简述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效用的三个特征。 (1)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2)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偏好不同决定对同一商品效用的不同评价 (3)一种商品的效用之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它的斜率是负数。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如果向右上方倾斜,将不符合关于偏好的第三个假定。 3.简述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 (1)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能力等 (2)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 (3)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 (4)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5)民族宗教地理文化的影响 二、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解: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他们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递减的,消费者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λ=P MU 。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2.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判斷正澳题 …_____ I.我忆用横轴衰示蚱暮条的數量,用煤轴件毂汉蚩包的散址。而R,如果炸暑条的价格是D.6C美元,而汉堡也的价格是2 40美元,那么.预算妁束蜒的斛率是0.25 (而轻是负的儿 ______ 2.预算約束壊是贏涓费者提供了恤样禱足程度的一组商晶俎合。 ______ 3-无誉界曲线輪摄在慄持橋足程度不变时第费着用一称畅趕交換労-种物品的3KW. ______ 4.当在一个用毎条轴表示一种物品■的图上作團时,无雀异曲勰通常是向右下方倾鋼(负的)的直线。 …_ £如果曲种物品是完全替优品*与这两杵物品相关的无差异曲织在最优时相交° _ 氐无誥异闊蛾倾向于凸向原点”囲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掘換出去的第品塞*他衍就JB意用大号的世冲物品来换另一艸鞫品-_ ...T在消费者的最优点.草果与植子的边际替优攀那于播子愉格与萃果愉桔的比率. ______ 8-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站越用薄,无差异齟鞍肚凸向购羅 _…3如果种物品的盘幡下降,替优效应总会引起儀?品的需珈量堆加l W.如果一郵物品的WTff,而且,这榊渦是正常■釦收ASft?引罐诔物屈需球量淹仇1L如睪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而見,这肿?品矗低档■品,枚人效应引起谨物品需求fit减少口1Z收人效应用价桔变雨时那起的消费憾动便消费耆沿着一豪底定的无盖异曲线向新边际替代率的点楼动来Wft. ______ 11利率上升总会引理储蓄■塔加口 . _____ 14.吉芬物品是极瑞的低档输品。 _ ____ 15.可以用清费者选择理论证期劳动供给曲绘臨定向右上方lift.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可U1承担的清费组合的限制娥称为 九无羞异曲线。 b*边际荐代率。 汶预算的束域口 d+消费限制。 2.以下娜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别起的替优效应屉小? 7-11便利店的汽袖和快克便利店的汽油* b右解鞋和左卿曜卩 t可口可乐和百事呵乐Q i百成議睥相和库尔斯攏坤輛* 工完全■忧品的无差异曲线垦 直媒* h as^m.^o t凸向原点4 血 e-不俘在g 4.假设消费老必硕在消费三明治和比萨饼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我们用橫轴表示比萨饼数矢用纵轴裘示三明治数量"而曰.如果比萨讲的愉虽是W美元*而=明治的fft格足 盲羌元,那么,加算约束践的斛率是 也5 b.10 心2 d. 0 5 氐以下哪一那关于无差异曲缆标雜特征的说機鳧不正确的片 x无券异曲蛛向右下方帳斜° K无差异曲绘不相互交更。 克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俯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tttto d.无差H曲耀向外突出。 7-消费普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哥是 氏在预算妁束缆不变时消掛者达對最禽无差舁曲戟的■-点“ K消费靑达到锻商无崔异曲线的-点“ c.聘条駅岗无差异曲裁的相交点。 d.预算妁束録与无差异曲统相交之点。5.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氐权衡取舍 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边际无差异率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