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10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10.1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10.1.1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在严重的碰撞中,安全气囊系统(SRS)检测到减速度,触发空气囊充气器;于是充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瞬间用无毒气体充满气囊,以帮助限制乘员向前运动。这就有助于保护头部和面部不与方向盘或仪表板发生碰撞,随着空气囊放气,就继续吸收冲击能量,整个过程—充气、保护、放气—整个过程在不到1秒内完成。

10.1.1.1 安全气囊引爆条件

(1)驾驶员与前排乘员侧空气囊引爆条件

在图10-1中箭头之间阴影区域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会张开。如果冲击的严重程度超过设计的临界值,大概相当于以20-23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一个固定的障碍物迎头相撞,而这个障碍物在碰撞时不移动也不变形,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会张开。如果冲击的严重程度在上述临界值以下,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可能不张开。

图10-1 碰撞区域

(2)驾驶员与前排乘员侧空气囊不张开情况

如图10-2所示,汽车如果受到侧面或者后面碰撞,或者仅为低速下面碰撞,或者翻滚,SRS空气囊就不会张开。

(a)(b)

(c)(d)

(a)侧面碰撞(b)后面碰撞(c)汽车翻滚(d)低速下面碰撞

图10-2

10.1.1.2 安全气囊系统种类

(1)机械式(M型)空气囊

M型SRS空气囊是驾驶员侧的气囊。气囊传感器、充气器和空气囊都装在空气囊总成内。在方向盘总成内左侧安装有传感器锁止释放螺栓和释放杆,用作保险装置,以防止空气囊启动。如果传感器锁止释放螺栓松动或释放杆脱出,则即使受到冲击,空气囊也不会启动。

①部件的配置和功能

机械式SRS空气囊系统有专门设计的方向盘、含传感器的气体发生器总成和气囊组件总成。

表10-1 机械式(M型)空气囊部件配置和功能

方向盘总成如图10-3所示,方向盘总成上固定有锁臂盘,该锁臂盘中央设有一个D型支柱。当发生器-传感器装入时,这个支柱必须插入发生器-传感器底部的D型孔中,以便打开发生器-传感器的锁臂,是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

图10-3 方向盘总成

②气囊组件总成

气囊组件总成如图10-4所示,包括一个装饰盖,一个折叠好的袋子和一个金属镶嵌的支架。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这个盖子沿着预设的缝裂开,但其上下部分仍然连在支架上,气袋打开时会膨胀并且在方向盘的上方展开出来。

图10-4 气囊组件总成

③充气器(发生器-传感器)总成

充气器(发生器-传感器)总成如图10-5所示,包含了传感器和产生气体的化学药品,靠它传感信号起爆产生氮气来充满气袋,它装在一个铝制的圆柱形容器中,发生器的引爆不靠电而是靠机械式触发,只要发生器-传感器安装在方向盘里,它便处于工作状态。这个发生器-传感器的设计保证十年的工作寿命,到期必须更换。

图10-5 充气器

(2)电子式(E型)安全气囊系统

E型安全气囊系统(SRS)利用传感器检测碰撞信号并送往E型安全气囊系统(SRS)ECU,该ECU利用传感器的信号并利用内部预先设置的程序不断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ECU发出点火指令引爆气囊点火剂。

①部件配置和功能

表10-2 电子式(E型)安全气囊系统部件配置和功能

图10-6 部件配置

②充气器和空气囊

a.用于驾驶员侧(在方向盘总成内)

充气器和空气囊安装于方向盘总成内,其总成不能分解。充气器包括有发火极、引发药柱、气体发生器,在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就会使空气囊充气。空气囊是用尼龙布制造的,

其内表面涂有橡胶。另外,空气囊后面又放气孔,在空气囊张开后迅速排出氮气。

图10-7 气囊总成(驾驶员侧)

b.用于前排乘客侧(安装在前排乘客侧仪表板内)

充气器包括有发火极、引发药柱、气体发生器。这些部件完全密封在一个金属容器内。空气囊是由尼龙布制造的,由充气器所产生的气体使之充气。充气器和空气囊在空气囊壳内组合成一个整体,安装在前排乘客侧仪表板内。一般乘客侧空气囊容积比驾驶员侧空气囊的容积大2至4倍。

图10-8 气囊总成(前排乘客侧)

c.工作原理

驾驶员侧与乘客侧充气器和空气囊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当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所产

生的减速力使空气囊传感器接通时,电流就流至发火极使之发热,所产生的热量点燃点火剂(发火极内)点火剂所产生的火焰瞬间扩散至引发药柱和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氮气,氮气通过滤清器冷却,冲破方向盘空气囊总成或空气囊门,膨胀至乘客舱内;空气囊张开后,随着气体从放气孔逸出而迅速瘪下来,这就使空气囊的冲击力减小,同时也保证视野开阔。

空气囊充气时,随着氮气的产生会有大的响声和烟雾,这些都是无害的也不表示失火,所见到的烟雾大部分都是滑石粉和钠化合物;滑石粉用作润滑剂以帮助空气囊平顺张开,钠化合物是化学反应的副产品。残留物大部分由无害的碳酸钠组成;但是,其中也有少量的氢氧化钠,所以,一定要尽快清洗残留物,以防可能引起轻微的皮肤过敏。

图10-9 气体发生器示意图

d.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

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安装在地板上,由中央空气囊传感器、安全传感器、诊断电路等组成;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收到来自空气囊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空气囊是否必须启动,并且诊断系统内的故障。

a 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安装位置

b丰田轿车用电控单元外观 c奔驰公司用电控电元外观

d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电路图

图10-10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丰田车系称呼)

e.注意:

a)安全传感器、发火极和空气囊传感器为串联

b)空气囊传感器和中央空气囊传感器为并联

c)发火极为并联

10.1.1.3 传感器结构

(1)中央空气囊传感器

当车辆安装有前空气囊传感器时,安装在地板上的传感器被称为“中央空气囊传感器”;当车辆没有安装前空气囊传感器时,安装在地板上的传感器被称为“空气囊传感器”。

中央空气囊传感器由应变电阻片和集成电路组成,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测量减速力,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这个信号输出是根据减速度线性变化,然后传至点火控制电路,用于判断空气囊是否启动。

图10-11 电子式中央传感器

(2)安全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是为了空气囊再不需要启动时不会造成错误启动,安全传感器结构如下图;当车辆发生正面强烈碰撞时,安全传感器的配重块克服弹簧力带动金属触点向右侧移动,在金属触点与金属片接触时使电路导通。

图10-12安全传感器

(3)安全气囊的点火控制和驱动电路

点火控制和驱动电路的计算来自中央空气囊传感器的信号;如果计算值比预定值大时,就起动发火极使空气囊张开。

(4)后备电源的设置

后备电源由后备电容器和DC-DC(直流-直流)变压器组成;如碰撞过程中电源系统失灵时,后背电容器就开始放电,给空气囊系统提供电源,当蓄电池电压降至某一预定值以下时,DC-DC(直流-直流)变压器就是一个生压变压器。

(5)诊断电路控制

这个电路用于诊断空气囊系统中是否有故障,当检测到系统有故障时,就使空气囊故障灯点亮,以警告驾驶员。

(6)存储器电路

当诊断电路检测到故障时,就将故障编码存储在这个存储电路中,便于在维修时可以检索到这个故障编码,确定故障位置以便较快地排除故障。

一般存储器电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存储的内容在电源终断时被擦除;另一种是即使电源终断存储的内容也会保留,只有用特殊的手动方式和仪器才能将存储的内容擦除。

(7)前空气囊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前空气囊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每个前翼子钣内或车粱前端的两侧,这种传感器通常为机械型;当传感器在正面碰撞过程中检测到减速力超过一预定极限值时,传感器内的触点就会接触,传送一信号至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

①前空气囊传感器的结构

前空气囊传感器由外壳、偏心转子、偏心重块、固定触点、旋转触点、电阻器等组成。这个电阻器用于诊断前空气囊传感器电路的断路和短路。

②工作原理

通常偏心转子在螺旋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正常状态,所以固定触点和旋转触点都不接触,当发生碰撞时,而作用在偏心重块上的减速度超过一预定值时,偏心重块、偏心转子和旋转触点作为一个整体向左转动,产生(如图所示)起动状态,这就使旋转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从而使前空气囊传感器接通。

图10-13 偏心质量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左图:非工作状态;由图:工作状态(8)螺旋电缆的结构

螺旋电缆的作用是从车身侧至方向盘处的电器连接。

构造

螺旋电缆由外壳、转子、电缆、补偿凸轮等组成;安装在方向盘下方,其转子随着方向盘的转动而一齐转动。电缆有4.8米长放置壳体内,使之有少许的空隙,电缆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子上,当方向盘左右转动时,电缆随着转子的转动而一同转动。通常螺旋电缆为5圈制,在维修操作时,使车辆的两前轮处于平行朝前的方向状态下将螺旋电缆和方向盘安装在转向管柱上,否则,可能造成螺旋电缆故障或其他故障

图螺旋电缆

(9)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线路连接器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线路连接器通常都为黄色,便于与其他连接器区分,专为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设计的,有特殊功能的连接器用于下图所示的位置,以保证具有高度的可靠性。通常这些连接器的采用耐用的镀金端子。

①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连接器的结构

表10-3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连接器的结构

图10-14

②端子双重锁紧机构

每个连接器都是由外壳和定位架两件组成的结构,这种设计由两个锁紧器件(定位器和推杆)使端子牢固锁紧,以防止端子脱落。

图10-15

③防止气囊启动机构

每个连接器插头都有一个短路弹簧板,当连接器脱开时,这个弹簧板就会自动连接发火极的端子,形成闭合电路。

图10-16 端子的短路机构

④电器连接检查机构

这个机构对连接器是否正确完全连接进行检查;当连接器外壳的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时,电气连接器检查机构的连接检测销与诊断端子连接。这个机构适用于检查前空气囊传感器和中央空气囊传感器总成的连接器。

图10-17 半配合检测机构

⑤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传感器与空气囊引爆的关系

a.安装两种空气囊传感器类型的空气囊引爆的关系

图10-18

b.安装三种空气囊传感器类型的空气囊引爆的关系

图10-19

10.1.2 丰田轿车安全气囊控制电路

10.2 安全气囊系统部件检修

10.2.1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修注意事项(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装备有SRS系统,包括驾驶员侧空气囊、前座乘客侧空气囊和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等;不按正确顺序进行维修操作,可能会使SRS系统中的空气囊在维修操作过程中意外引爆,从而导致严重事故。另外,由于在维修SRS系统时操作有误,可能会造成在需要空气囊张开时却不起作用。所以在维修SRS系统(包括零件拆装、检查和更换)之前,务必遵循以下的顺序进行。

(1)务必在点火开关转到LOCK的位置和拆下蓄电池负极90秒后才能开始拆装工作。

(2)不要让螺旋电缆、空气囊总成(包括驾驶员侧和前座乘客侧的空气囊总成)和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所有传感器直接暴露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和有电、气焊操作的场所。

(3)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失灵征兆难以确诊,所以诊断代码成为故障诊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当诊断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时总应首先检查诊断代码,然后断开蓄电池负极。

(4)即使发生轻微的碰撞,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空气囊没有张开,也应检查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螺旋电缆、空气囊总成(包括驾驶员侧和前座乘客侧的空气囊总成)和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所有传感器。

(5)在维修其他项目过程中,如果可能对传感器由冲击作用,则在维修前应先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拆除。

(6)不要解体螺旋电缆、驾驶员侧空气囊、前座乘客空气囊、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前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总成。

(7)在更换安全气囊控制系统零部件时,应使用新的零部件。

(8)不要使用修理过的螺旋电缆、驾驶员侧空气囊、前座乘客空气囊、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前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总成等重复使用。

(9)如果螺旋电缆、驾驶员侧空气囊、前座乘客空气囊、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前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总成曾经跌落过,或者在外壳、托架和连接器有裂纹、凹陷及其他缺陷应更换新的零部件。

(10)应使用高阻抗(至少10千欧/伏)的伏/欧表来诊断电路系统故障。

(11)在SRS系统零部件外表有说明标牌,必须遵照这些注意事项。

(12)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维修工作完成后,应检查SRS警告灯;为避免抹掉每个存储系统的存储内容,切勿使用车外备用电源。

(13)如果车辆装备有移动通讯系统,请参照车辆维修手册中的说明进行操作。

10.2.2 安全气囊系统检测(以比亚迪F3安全气囊系统为例)

2.1 SRS警告灯电路自诊断

1)将点火开关转至ACC或ON位,检查SRS警告灯是否点亮。

2)如果警告灯高亮5s左右,然后熄灭并持续5s以上,则系统正常。

3)如果警告灯保持高亮而不熄灭,表明安全气囊ECU已经探测到一种或多种故障,应按照2.2节读取故障代码并排除故障。

4)如果在点火开关接通5s后,SRS警告灯有时点亮,甚至在点火置于LOCK位后,SRS警告灯又点亮,表明SRS警告灯电路可能存在短路,应按照2.5节部分,予以

检查。

2.2 读取故障代码

2.2.1 用手持式专用诊断仪读取故障代码

1)将诊断仪连接到汽车故障诊断接口。

2)按照诊断仪上的提示读出故障代码。

2.2.2 直接在SRS警告灯上读出故障闪码

1)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

2)按照SRS警告灯的闪烁情况读取故障闪码。

3)安全气囊系统故障闪码、含义及故障区域见表1。

接整车检测接口

图9 诊断仪的连接

表1 安全气囊系统故障闪码及其含义

2.3 故障排除方法

根据表1读出的故障闪码,判断故障,并对故障进行排除,见表2(各部件的拆卸与安装见第四节)。

表2 安全气囊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各部件检查方法见2.3.2~2.3.10)

2.3.1 安全气囊ECU引脚

安全气囊ECU连接器各个引脚的位置见图10,各个引脚代号及名称见表3。

图10 安全气囊ECU连接器及安全气囊线束ECU端连接器正面视图

表3 安全气囊ECU插头引脚及名称

2.3.2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1.3节维修安全气囊的安全规则。此外,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a)从蓄电池上拆下负极搭铁线,并等待至少60s。

b)拆下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模块,存放安全气囊模块时,注意正面朝上(拆

卸方法见第四节)。

c)断开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模块连接器、安全气囊ECU连接器。如图11

所示。

图11 断开连接器

2.3.3 蓄电池电压过低或过高的检查

a)连接蓄电池负极搭铁线,接通点火开关,即转至ON位。

b)测量安全气囊线束端的PW电压。

c)正常电压:10~14V。

2.3.4 线束和连接器的检查

a)测量安全气囊线束是否导通,线阻是否保持在1Ω以下。

b)检查其他线束和连接器对应端子之间是否通路。

c)检查线束的所有导线有无断裂,有无绝缘层破裂现象。

d)检查线束连接器有无开裂现象。

2.3.5 安全气囊ECU的检查

a)用安全气囊线束连接安全气囊ECU。

b)用专用维修工具跨接线将时钟弹簧上点火器插头两个端子连接起来,见图11。

c)将蓄电池负极搭铁线连接到蓄电池上,并至少等待20s。

d)将点火开关转至ACC或ON位,并至少等待20s。

e)将点火开关转至LOCK位,清除故障闪码,并至少等待20s。

f)将点火开关转至ACC或ON位,并至少等待20s。

g)用诊断仪读出故障闪码。

2.3.6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的检查

a)将点火开关转至LOCK位。

b)从蓄电池上拆下负极搭铁线,并至少等待60s。

c)连接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见图12。

d)连接蓄电池负极搭铁线,并至少等待2s。

e)将点火开关转至ACC或ON位,并至少等待20s。

f)将点火开关转至LOCK位,清除故障闪码,并至少等待20s。

g)将点火开关转至ACC或ON位,并至少等待20s。

h)用诊断仪读出故障代码。

差分放大电路仿真02605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

二、选好元器后,将所有元器件连接绘制成仿真电路(见图 1) R3 6.8k Q 三、仿真分析 1.静态工作点分析 1)调零。信号源先不接入回路中,将输入端对地短接,用万用表测量两个输出 节点,调节三极管的射极电位,使万用表的示数相同,即调整电路使左右完 全对称。测量电路及结果如图2所示 2)静态工作点调试。零点调好以后,可以用万用表测量 Q1、Q2管各电极电位, 结果如图 3 所示,测得 I B 1 15 A , I C 1 1.089mA , U CE 5.303V 。 2.测量差模放大倍数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XFG1的“ +”端接放大电路的R1输入端,“一”端接R2输入 端,COM 端接地。调节信号频率为1kHz ,输入电压10mV 调入双踪示波器,分别 接输入输出,如图4所示,观祭波形变化,示波器观祭到的差分放大电路输入、 输出波形如图5所示 R4 6.8k Q R1 ■ 酉 2 ?R6 >510 Q <3 ------- Q1 R8 12k Q 12 V 双端输入、 100Q Key=A 丄V2 -— 12 V 11 R5 5.1k 10 双端输出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8 Q ■ 4 Q2 2N3903 R2 AAAr-| 2k Q 7 50% Rp1

4.607 V H-、4 -Q *: LR3 S : : ?6+BkQ : a ): >R4 :>G.?kn ............ R& '''' ---------- VA ---------- it::12W5::: 1 F ■! ■ I R1 .,,斗,- VA- :7W. . \ ■1 2M39G 3 :R2 : : 2K1: 2N39G3 -” R6 5100 : ::5C% :10QQ ::Key=A 丄V2「::二12W TV '' 图2差分放大器电路调零

中考电路故障分析专题

中考电路故障分析专题 1.如下左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后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且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断路,灯L变暗B、电阻R短路,灯L变亮 C.灯L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灯L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如下中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一定断路B、电阻R一定短路 C.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D、灯L可能变亮 3.如上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电压表的示数相等,则() A.灯L一定熄灭B、灯L可能变亮C、电阻R一定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4.如下左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闭合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0,则下列故障中不可能是()A.L1灯丝断了B、L2灯丝断了C、灯L1短路D、电压表接线断开 5.如下中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当电键S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6.如下右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7.如下左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灯L可能变亮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8.如下中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一会儿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阻R1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阻R1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滑动变阻器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doc 9页)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doc 9页)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线路图 (从2000年车型起) 安全气囊电气线路图如图2-2-75~图2-2-78所示。 熔丝支架: (a)微型中央电器盒: (b) 熔丝颜色: 30A-绿色 25A-白色 20A-黄色 15A-蓝色 10A-红色 7.5A-棕色 5A-米色 熔丝支架上的保险从23号位置开始,在电 路图上标有号码223,依次类推。 图2-2-75 熔丝支架、微型中央继电器盒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棕色gn=绿色bi=蓝色gr=灰色li=紫色ge=黄色D-点火开关 F138-安全气囊/带滑环的回位环螺旋弹簧 J218-仪表板内组合处理器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K75-安全气囊警报灯 N95-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31-副驾驶员一侧安全气囊触发器 N153-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1 N154-副驾驶员一侧安全带张紧触发器2 T2a-插头,2孔,黄色,左侧A柱分线器 T2e-插头,2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2ac-插头,2孔,黄色,在仪表板右后部 T5d-插头,5孔,黄色,转向开关装饰板后 T5e-插头,5孔,在方向盘内 T10aw-插头,10孔,黄色,右侧A柱分线器 T32-插头,32孔,蓝色,在组合仪表板上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正极连接(15),在仪表板线束内 -连接(58s),在仪表板线束内(开关照明)图2-2-76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

图2-2-77 前座侧面安全气囊、后座安全带张紧器 ws=白色sw=黑色ro=红色E224-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切断开关 F158-安全带张紧器开关1 J234-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T10av-插头,15孔,灰色,左侧A柱分线器 -接地点,左侧A柱下部 -接地连接2,在仪表板线束内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实验内容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主程序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7:0]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程序

module t; reg[7:0] a,b; reg clock,k;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clock=0; k=0; end always #50 clock = ~clock; always @ (posedge clock) begin a[0]={$random}%2; a[1]={$random}%2; a[2]={$random}%2; a[3]={$random}%2; a[4]={$random}%2; a[5]={$random}%2; a[6]={$random}%2; a[7]={$random}%2; b[0]={$random}%2; b[1]={$random}%2; b[2]={$random}%2; b[3]={$random}%2; b[4]={$random}%2;

b[5]={$random}%2; b[6]={$random}%2; b[7]={$random}%2; end initial begin #100000 $stop;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内容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仿真结果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差动,放大器,南昌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工作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下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

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5-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Ic1=Ic2=1/2Ie恒流源电路Ic1=Ic2=1/2Ic3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双端输出:Re=∞,Rp在中心位置时, Ad? 单端输出 △uoβRc ?? △ui Rb?rbe??β)Rp 2 Ad1? △uc11?Ad △ui2 Ad2? △uc21 ??Ad △ui2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uc1?βRcR

Ac1?Ac2????c △uiR?r?(1?β)(1R?2R)2Re bbepe 3、共模抑制比cmRR2 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AA cmRR?d或cmRR?20Logd?db? AcAc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万用表 5、实验箱 6、差动放大器集成块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2)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uRe,记入表5-1。

(完整版)电路故障分析专题.docx

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检测 学校班级姓名 确定电路故障,包含:1、确定故障的。2、确定故障的。 一、电路故障的类型: 1、电路连接错误或元件损坏 1)(用电器烧坏、灯丝断了、接线柱生锈或接触不良等) 2)(包括电源、用电器或电表短路) 2、电源、仪表使用错误或损坏 二、电路故障的分析: 如右图所示,当电路处于下列情形时,分别闭合开关S,将两灯的发 光情况、电流表及电压表的示数有、无填入下表。 电路状态灯 L 1灯L2电流表电压表 (亮或不亮)(亮或不亮)(有或无示数)(有或无示数)(1)正常工作时 (2)灯 L1短路 (3)灯 L2短路 (4)灯 L1断路 (5)灯 L2断路 小结: 1、L 1或 L 2短路时: 两灯(A 、都亮 B 、都不亮C、一盏灯亮一盏不亮) 电流表( A 、都有示数B、都无示数C、有无示数与短路位置有关) 电压表( A 、都有示数B、都无示数C、有无示数与短路位置有关) 2、 L 1或 L 2开路时: 两灯( A、都亮B、都不亮C、一盏灯亮一灯不亮); 电流表( A、都有示数B、都无示数C、有无示数与开路位置有关) 电压表( A、都有示数B、都无示数C、有无示数与开路位置有关) 3、电压表有示数时,可能是接点内,或接点外; 电压表无示数时,可能是接点内,或接点外。 (假设电路中存在故障,填“开路”或“短路”) 在不拆开原电路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用所给的器材检测该故障 位置。 选用器材检测电路图现象及结论

【中考链接】 例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 时,电灯 L 1、 L 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 a、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 b、c 两点时,两灯也不亮;接触 c、d 两点时,两灯都亮。对此,下列判断 中正确的是() A .灯 L1开路 B.灯 L2开路 C.开关 S 开路 D.灯 L2短路 题后反思: 例 2、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经过一段时间, 电流表突然无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 R2上。 (1)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强同学用一只完好的灯L 替换电路中 的电阻 R1,闭合开关 S,观察灯的亮暗情况。 若灯 L 亮,说明故障是; 若灯 L 不亮,说明故障是。 题后反思: 变式 1:(2005 年金华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24 伏特,电阻R 1 =R2= 120 欧姆,两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 0.6 安培。当闭合开关时,两只电 流表的示数均为0.2 安培。若故障由这两个电阻中的其中一个引起,则出现的 故障是() A.R2短路 B.R 2断路 C.R 1短路 D.R 1断路 变式 2:(08 年 34)某校同学为了探究金属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他们选择了蓄电池、两只电流表A1和A2(大量程均为0~ 0.6A) 、滑动变阻器R1、定值电阻R0 =30 欧、控温装置、开关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 路并进行了有关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t /℃010******** R2/欧304050609014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进行实物线路连接 ( 控温装置未画出 ) ,现在还有一条导线没有连接,在答题纸的图丙中,请你 用钢笔或签字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连上。 (2)某次实验中电流表 A1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安。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减小”或“增大”或“不变” )。 (4)实验过程中,在某一温度下,电流表A1的读数为 0.26 安,电流表 A2的读数为 0.18 安,此时金属热电阻的 阻值为欧。 (5) 若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某一个电阻发生故障造成电流表A1有示数、电流表A2无示数,则发生的故障可能有。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 2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论文 专题:裂相(分相)电路 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小格子 学号: 指导老师:徐行健

裂相(分相)电路 摘要: 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Mulitinism7,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用如下理论依据:电容、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是90度,将这种元件和与之串联的电阻当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把单相交流源分裂成两相交流电源、三相电源。同时本实验还研究了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的负载时电压、功率的变化。得到如下结论: 1.裂相后的电源接相等负载时两端的电压和负载值成正相关关系; 2.接适当的负载,裂相后的电路负载消耗的功率将远大于电源消耗的功率; 3.负载为感性时,两实验得到的曲线差别较小,反之,则较大。 关键词:分相两相三相负载功率阻性容性感性 引言 根据电路理论可知,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最容易改变交流电的相位,又因它们不消耗能量,可用作裂相电路的裂相元件。所谓裂相,就是将适当的电容、电感与三相对称负载相配接,使三相负载从单相电源获得三相对称电压。而生活和工作中一般没有三相动力电源,只有单相电源,如何利用单相电源为三相负载供电,就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正文 1.实验材料与设置装备 本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所有数据都通过在电路专用软件Multisim 7中模拟实验测得的;所有实验器材为(均为理想器材) 实验原理: (1). 将单相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的电路结构设计 把电源U1分裂成U1和U2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为RC桥式分相电压原理,可以把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电压源。 上图中输出电压U1和U2与US之比为

电路故障分析专题练习

电路故障专题 连接电路时,将连好的电路通电闭合开关,难免有时会出现用电器不工作现象。我们把出现了用电器不工作的电路称之为故障电路。结合我们常见的电路故障,我们将故障分为两类,即:断路和短路。 一、电路故障判断 例题: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电学实验,闭合开关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设只出现一处电路故障)( ) A .R 1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B .R 2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C .R 1断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D .R 2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分析:(1)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没有断路;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是断路.(2)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短路或不包含电源部分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断路或不包含电源部分短路. 二、并联电路的故障 例题: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灯L 1、L 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灯L 1短路 B .灯L 2短路 C .灯L 1断路 D .灯L 2断路 图1 图2 例题: 如图2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两只电表中一只电表示数变小,另一只电表示数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 .L 1断路 B .L 2断路 C .L 1短路 D .L 2短路 总结: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的通断不会影响其它支路中的电流变化,但干路中的电流会随着支路的增加而增大,随支路的减少而减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短路整个电路就短路。 二、电路故障检测方法 1.导线(“电流表”或“小灯泡”)检测 例题: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时,灯泡L 1、L 2都不亮,用一根导线的两端接触a 、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 、c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 、d 两点时,两灯都亮。则( ) A .灯L 1断路 B .灯L 2断路 C .灯L 2短路 D .开关S 断路 分析:闭合开关S 时,灯泡L 1、L 2都不亮,说明电路发生断路故障。用一根导线的两端接触a 、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断路故障发生在灯L 2和开关上;接触b 、c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断路故障发生在灯L 1和开关上;接触c 、d 两点时,两灯都亮,排除灯泡故障。 注意:电流表、小灯泡的检测法与导线相似,电流表检测时要防止造成电源短路。 2.电压表检测 例题: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用电压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 后,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e=3V ,Uab=0,Ubd=0,Ude=3V 。若电路故障只有一处,则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开关S 接触不良 B .小灯泡灯丝断了 C .d 、e 间出现断路 D .e 、f 间出现断路 分析:用电压表与元件并联排除故障,当电压表有示数时,说明电压表两端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是通的。Uae=3V ,说明a →f →e 之间正常,且电源电压就是3V ;Ude=3V ,说明d →c →b →a → f →e 之间通路,d →e 之间断路,灯泡可能短路也可能正常。因为题目中有电路故障只有一处,所以排除灯泡短路。 练一练: 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得ac 与bd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6V ,则故障可能是 ( ) A .L 1的灯丝断了 B .L 2的灯丝断了 C .R 的电阻丝断了 D .开关接触不良 巩固提升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后,灯L 1和L 2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 .灯L 1短路 B .灯L 1断路 C .灯L 2短路 D .灯L 2断路 2.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闭合开关 S 后,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设只出现一处电路故障)( ) A .R 1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B .R 2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C .R 1断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D .R 2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现仅将L 1和L 2两灯泡的位置对调,其它不变.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仍然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 ) A .电流表损坏了 B .灯泡L 1的灯丝断了 C .灯泡L 2的灯丝断了 D .电源接线处松脱 4.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A .小灯泡短路 B .电流表断路 C .小灯泡断路 D .电压表短路 5.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L 1、L 2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 .L 1灯丝断了 B .L 1短路 C .L 2灯丝断了 D .L 2短路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灯L 1的接线短路 B .灯L 2的接线短路 C .灯L 1的灯丝断了 D .灯L 2的灯丝断了 7.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 1短路 B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 2断路 C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 1断路 D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 2短路 8.如图是一位同学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S 时,灯L 1亮,灯L 2不亮,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L 1短路 B .灯L 2短路 C .灯L 1断路 D .灯L 2断路

电子电路实验三-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三-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一、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电路图 根据实际的实验电路,利用Multisim得到电路图如下: (1)两级放大电路 (2)两级放大电路(闭环)

(3)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2.数据处理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DQ约为2mA,UGDQ<-4V。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DQ,UGSQ,UA,US、UGDQ)。 IDQ UGSQ UA US UGDQ 2.014mA-1.28V 5.77V7.05V-6.06V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b2,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CQ约为2mA,UCEQ=2~3V。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CQ,UCEQ)。 ICQ UCEQ 2.003mA 2.958V 输入正弦信号Us,幅度为10mV,频率为10kHz,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A u1=U o1 U s 、A u= U o U s 及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Au1Au Ri Ro 0.783-152.790.75kΩ 3227.2Ω (2)两级放大电路闭环测试 在上述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合理选取电阻R的阻值,使得闭环电压放大

倍数的数值约为10。 输入正弦信号Us,幅度为100mV,频率为10kHz,测量并记录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A usf=U o/U s 输入电阻Rif和输出电阻Rof。 Ausf Rif Rof -9.94638.2Ω232.9Ω(3)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正弦信号Us,幅度为100mV,频率为10kHz,测量并记录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A usf=U o/U s 输入电阻Rif和输出电阻Rof。 Ausf Rif Rof 8.26335.0Ω3280.0Ω 3.误差分析 利用相对误差公式: 相对误差=仿真值?实测值 实测值 ×100% 得各组数据的相对误差如下表: 仿真值实测值相对误差 /% IDQ/mA 2.077 2.014 3.13 UA/V 5.994 5.770 3.88 UGDQ/V-5.994-6.060-1.09 ICQ/mA 2.018 2.0030.75 UCEQ/V 2.908 2.958-1.69 Au10.7960.783 1.66 Au-154.2-152.70.98 Ri/ kΩ90.7690.750.01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l 、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对于二极放大电路,习惯上规定第一级是从信号源到第二个晶体管BG2的基极,第二级是从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到负载,这样两极放大器的电压总增益Av 为: 2V 1V 1 i 1 O 2i 2O 1i 2O ,i 2O S 2O V A A V V V V V V V V V V A ?=?==== 式中电压均为有效值,且2i 1O V V =,由此可见,两级放大器电压总增益是单级电压增益的乘积,由结论可推广到多级放大器。 当忽略信号源内阻R S 和偏流电阻R b 的影响,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为: 1be 2 be 1C 1be 1L 11i 1O S 1O 1V r r //R 1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2be 2L 21O 2O 1i 2O 2V r R //R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1be 2be 1C 12V 1V V r R //R r r //R A A A β?β=?= 必须要注意的是A V1、A V2都是考虑了下一级输入电阻(或负载)的影响,所以第一级的输出电压即为第二级的输入电压,而不是第一级的开路输出电压,当第一级增益已计入下级输入电阻的影响后,在计算第二级增益时,就不必再考虑前级的输出阻抗,否则计算就重复了。 2、在两极放大器中β和I E 的提高,必须全面考虑,是前后级相互影响的关系。 3、对两级电路参数相同的放大器其单级通频带相同,而总的通频带将变窄。 ) dB (A log 20G 式中G G G V u o 2u o 1u uo =+= 三、实验仪器 l 、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分立元件放大电路模块 四、实验内容 1、实验电路见图4-1

初三物理《电路故障分析》试题(完整资料)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例:如图当闭合开关时,L1亮,L2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故障可能原因是() A. 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题目变式1:】如上图,当闭合开关时,L1不亮,L2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障可能原因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题目变式2:】如上图,当闭合开关时,L1不亮,L2亮。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和两表示数的情况可能是( ) A.L1短路,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B.L1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C.L2短路,两表都无示数 D.L2短路,两表都有示数 例:如图6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时,发现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 是Uad=6v, Uab=0, Ubc=0, Ucd=6V, 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灯L1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2的灯丝断了 例: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 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 A、灯L1知路; B、灯L2短路; C、灯L1开路; D、灯L2开路。 【题目变式】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 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两只电表中一只电表示数变小,另一只电表示数 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L1开路 B.L2开路 C.L1短路 D.L2短路 1、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两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发现电压表示数突然变小,电 流表示数突然变大,下列故障判断可能是() A、L1短路; B、L2灯短路; C、L1灯丝断开; D、L2灯丝断开。 2、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L1发光; B、只L2发光; C、L1,L2都发光; D、L1,L2都不发光。 3、如图所示三只灯泡的额定电压均为2。5V,当开关S断开时,三只灯泡全发光,那么当S闭合 时:() A、L1,L2不亮,L3亮; B、三灯都亮; C、L1不亮,L2,L3亮; D、三灯都不亮。 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泡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 只灯泡突然熄灭,另一只灯泡仍然发光,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 A、灯L1开路; B、灯L2开路; C、灯L1短路; D、灯L2短路。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 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 A、灯L1知路; B、灯L2短路; C、灯L1开路; D、灯L2开路。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亮,电 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则该 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 B、L2的灯丝断了; C、L1,L2的灯丝都断了; D、电流表坏了。 7、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灯泡L1和L2的位置对调,再次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彩灯显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班级:学号: 一、摘要: 运用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通过迟滞电压比较器和反向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送入比较器与一系列直流电平比较,比较器输出端会分别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从而顺序点亮或熄灭接在比较器输出端的发光管。 关键字: 模拟电路,高低电平,运算放大器,振荡,比较 二、设计任务要求: 利用运算放大器LM324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让排成一排的5个红色发光二极管(R1~R5)重复地依次点亮再依次熄灭(全灭→R1→R1R2→R1R2R3→R1R2R3R4→R1R2R3R4R5→R1R2R3R4→R1R2R3→R1R2→R1→全灭),同时让排成一排的6个绿色发光二极管(G1~G6)单光

三角波振荡电路可以采用如图2-28所示电路,这是一种常见的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图2-28中运放A1接成迟滞电压比较器,A2接成反相输入式积分器,积分器的输入电压取自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信号来自积分器的输出。假设迟滞电压比较器输出U o1初始值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下降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下降的信号又反馈至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下降至比较器的下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上升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上升的信号又反馈至迟

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上升至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此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在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U o1得到方波信号,在反向积分器的输出端U o2得到三角波信号。假设稳压管反向击穿时的稳定电压为U Z,正向导通电压为U D,由理论分析可知,该电路方波和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分别为: 式(5)中R P2为电位器R P动头2端对地电阻,R P1为电位器1端对地的电阻。 由上述各式可知,该电路输出方波的幅度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决定,三角波的输 出幅度决定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以及反馈比R1/R f,而振荡频率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无关,因此,通过调换具有不同稳压值和正向 导通电压的稳压管可以成比例地改变方波和三角波的幅度而不改变振荡频率。 电位器的滑动比R P2/R P1和积分器的积分时间常数R2C的改变只影响振荡频率而 不影响振荡幅度,而反馈比R1/R f的改变会使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同时发生变化。因此,一般用改变积分时间常数的方法进行频段的转换,用调节电位器滑动头 的位置来进行频段内的频率调节。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10月31日(周五)17:50-21:00 2、实验地点 实验楼902 3、实验目的 1. 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动态分析方法) 2.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4.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恒流源的恒流特性 6. 通过对典型差动放大器的分析,锻炼根据实际要求独立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 7. 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实际应用电路 8. 培养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仪器 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模拟实验板、三极管、电容电阻若干、连接线 5、电路原理 1. 基本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部分模拟图如下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具有平衡电位器的 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结 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 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 成。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图2-3是差动放大器的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图3.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晶体管 T 3 与电阻3E R 共同组成镜象恒流源电路 , 为差动放大器提供恒定电流E I 。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 E R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 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 力。 1、差动电路的输入输 出方式 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不同方式可以有四种连接方式,即 : (l) 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2) 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3) 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4) 单端输入 -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电路故障分析

2009年全国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电路故障分析 5.(09·天津)一本用电常识书中列出了白炽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如表l所述,造成此“灯泡不亮"故障的共同原因是电路中出现了 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1.灯泡的灯丝断了换新灯泡2.灯头内的电线断了换新线并接好3.灯头、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接触 不良 检查加固 A.短路 B.通路 C.断路 D.支路 答案:C (09·四川雅安市)10.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 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D.电灯L2短路 答案:B (09·福建莆田市)2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各元件工作正常。一段时间后,若其中一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A.另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 B.其中有一盏灯亮度不变 C.灯L2可能断路 D.灯L2可能短路 答案:C 5.(09·昆明)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检测得到 的结果是:U ab=U bc=U de=U ef=0,若故障只有一处,则 可能的原因是 A.电路a、b间短路 B.电路b、C间断路 C.电路d、e间短路或断路

D.电路e、f间断路 答案:C 18.(09·福建晋江)如图7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这时电流表和电压表 均有读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B.L1短路C.L2短路D. L2断路 答案:C 10.(09·衡阳)如图7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L。和L2都不亮, 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故障原 因可能是 A.开关接触不良 B.灯L1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12.(09·广安)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用一根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也 不亮;接触c、d_两点时,两灯都亮了。由此可以判断( ) A.开关S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1断路 6.(09·十堰)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 关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 灭,两只电表中一只电表示数变小,另一只电表示数不变。出 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L1断路 B.L2断路 C.L1短路 D.L2短路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3 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 班级:20110513 学号:2011051316 姓名:仲云龙 成绩: 日期:2014.3.31-2014.4.4

一、摘要 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波形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因而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二、设计任务 2.1 设计选题 选题七波形发生器 2.2 设计任务要求 (1)同时四通道输出,每通道输出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中的一种波形,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均为1K欧姆。 (2)四种波形的频率关系为1:1:1:3(三次谐波),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输出频率范围为8 kHz—10kHz,正弦波Ⅱ输出频率范围为24 kHz—30kHz;矩形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1V,正弦波Ⅰ、Ⅱ输出幅度为峰峰值2V。(3)频率误差不大于5%,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正弦波Ⅱ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10%,矩形波占空比在0~1范围内可调。 (4)电源只能选用+9V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

三、方案论证 1.利用555多谐振荡器6管脚产生8kHz三角波,3管脚Vpp为1V的8kHz的方波。 2.三角波通过滞回比较器和衰减网络产生8kHzVpp为1V的方波。 3.方波通过反向积分电路产生8kHzVpp为1V的三角波。 4.方波通过二阶低通滤波器产生8kHz低通正弦波。 5.方波通过带通滤波器产生中心频率为27kHz的正弦波。 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方框图 此方案可以满足本选题技术指标,分五个模块实现产生所需的波形,而且电路模块清晰,容易调试,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一、项目内容和要求 (一)、加法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反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5.0,5.0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0,1,5.0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 压波形。 C :输入信号V U i 01=,改变2i U 的幅度,测量该加法器的动态范围。 D :输入信号V U i 01=,V U i 1,2为正弦波,改变正弦波的频率,从1kHz 逐渐增加,步长为 2kHz ,测量该加法器的幅频特性。 2.2 设计一个同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1i i O U U U +=。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1,1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1,1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压 波形。 (二)、差分放大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基本运放差分放大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