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机械制图课件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精品】机械制图之三视图(20210309174821)

机械制图之三视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方法; 2.学会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的尺寸; 3.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正等轴测图。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及尺寸的标注。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章基础知识点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掌握尺 寸的标注,并能区分出各种图形及其材质。通过一系列的类高考练习题进行训练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一.基础知识点回顾 1、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3、三视图的基本规律: (1)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及 物体的长和高,左右和上下。 (2)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右和前后。 (3)左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上下和前后。 (4)主视图、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左视图高平 齐;俯视图、左视图宽相等。无论是画图还好是补 全视图三个视图的相对位置是确定不变的。如右图 所示 4、画图步骤: (1)、确定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根据所画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一定的比例,如果题目有要求根据题意来选比例) (2)、布置视图位置( a、确定主视图,选择表现形态结构最多,虚线尽量少的面为主视图。b、主视图在左上角、俯视图在左下角、左视图在右上角。注意:考虑到尺 寸布置的需要,可适当加大各视图之间的距离) (3)、在图纸上用铅笔画出坐标系及45°斜线和各视图的其他基准线。 (4)、画底稿(用稍硬的铅笔(2H铅笔)。)

机械制图组合体复习题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阅卷 得 分 阅卷 得 分 阅卷 得 分 2013年春机械制图期末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适用于12秋机加、电气、数控专业班级)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 、 两种基本形式。 2、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 、 、 、合理。 3、组合体中相邻形体表面的连接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位。 4、读图的基本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切是指两个基本体的表面邻接时,两表面___________。 6、相交是指两种基本体的表面相交必产生_____________。 7、组合体的尺寸分为 、 、 三类。 8、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 ,是标注尺寸的重要依据。 二、选择(共10分,每题2分) 1、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主视图着手,对照其他视图初步分析该物体由哪些基本体和 通过什么形式所形成的分析方法为读图方法的( )。 A 、形体分析法 B 、线面分析法 C 、以上都不对 2、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 ) 3、选择正确的俯视图。 ( ) 4、选择正确的俯视图。 ( ) 5、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 三、作图题(74分) 1、根据已知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或视图中所缺的图线。(共14分) (!) (2) (3) 2、根据所给的立体图画三视图。(尺寸在图中截取,共6分) 3、根据所给的轴测图完成第三视图(5分) 4、补画下列几何体的第三面视图。(6分) 7、补画下列几何体的第三面视图。(6分) 8、组合体进行尺寸标注,数值在图中量取,并取整数。(12分) 9、根据所给的立体图画三视图。(尺寸在图中截取,共10分) 10、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的正等轴测图(尺寸直接由图中量取)(15分) 试卷编号 JXZT-FX1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doc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 Flash 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 分钟 3、讲解新课38 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 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读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旧课2、明确视图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3、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1分钟 提问:画组合体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老师总结: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画图过程空间物体平面三视图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画) 导入提问:当根据已经画出的视图,想空间形体的形状时,应用 新课什么方法呢?老师引出: 2分钟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读图过程平面图形空间物体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想) 板书课题: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应用于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例(3 分钟 ) 讲述 提问:形体分析法是什么? 新课学生回答:在画图和读图时,假想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基本形体的思考方法。 38 分钟设问:读图时,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个基本形 体呢? 结论: ①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 为几个部分 ②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后 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③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④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教学方法 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记住基本 要领,以便作图 中正确应用。 结合前面所学 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由熟悉的概念 入手,引出问 题,得出结论, 使学生易接受, 易掌握。 口述结论。

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

组合体

组合体表面的交线 课题立体表面的交线课型理论 教学 目的 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 重点 难点 截交线的画法和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实物图画投影/幻灯/电视/电影其它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立体表面交线分截交线和相贯线两种。截交线是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求法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实际上,无论立体表面的性质如何,无论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形状如何,求交线的作图问题总是通过求交线上点的投影来解决的,而这些点又都位于立体表面上,因此,立体表面取点是解决立体表面交线问题的基础. 1.立体表面取点 1)如何在表面上取点 已知棱锥表面上点Ⅰ和点Ⅱ的V投影,求另外两投影。 这是在平面立体上取点的问题。要想在平面立体上取点,首先我们应判断出要取的点位于平面立体的哪个面上,然后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取点。 Ⅰ点的正面投影位于棱面SAB和棱面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所以Ⅰ点肯定在这两个面中的一个上,到底在SAB面还是在SAC面上呢?要根据1的可见性,因为Ⅰ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一定位于可见棱面SAB上,确定出Ⅰ点所在棱面后,就可用面上取点的方法可作出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为了在SAB面上取点Ⅰ,可先在SAB上作一条过点Ⅰ的辅助直线SD,求出辅助线SD 的水平投影sd和侧面投影,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一定在SD的同面投影上,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就可求出点的另外两个投影来。 注意:求出点的投影后,还要判别点的可见性。如何判断立体表面上的点是否可见呢?要根据点所在表面的对应投影是否可见。在本题中,因为1点所在棱面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可见,所以1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可见。 下面再求Ⅱ点,Ⅱ点正面投影位于平面SBC和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因为2点的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它一定在正面投影不可见的棱面上。SBC棱面的正面投影是可见的,而SAC面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可断定Ⅱ点在SAC棱面上,因为SAC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所以Ⅱ点的侧面投影可直接求出。根据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求出水平投影即可。水平投影是可见的。 2)如何在圆柱面上取点 已知圆柱面上点A的正面投影,并知其可见,求另外两投影。 因为整个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在圆周上,所以圆柱面上所有点的水平投影都一定在圆周上。A点的水平投影当然也在圆周上。因此A点的水平投影可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直接求出。由于A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A点一定在前半个圆柱面上,它的水平投影一定在前半个圆周上。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即可得水平投影。这种利用表面有积聚性的投影来取点的方法,称为积聚性法。 有了点的两面投影后,第三个投影就好求了。侧面投影与正面投影高平齐,侧面投影

机械制图三视图

课题名称:机械制图三视图 ◆三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下图 一、 三视 图的 形成 1、 三投 影面 体系三投影面体系由三 个互相垂直的投影 面组成,V面称为正 立投影面; H面称为水平投影面;W 面称为侧立投影面。三 个投影面把空间分成八 个部分,称为八个分角。 顺序如上图。我国标准 是将物体放在第一分角 内进行投影,称为第一角画法。

三 个投 影面 的交 线 OX、 OY、OZ 称为 投影 轴(简称X轴、Y轴、Z轴)。三根投影轴互相垂直交于一点O,称为原点。以 原点为基准,沿X轴方向度量长度尺寸和确定左右位置;沿Y轴方向测量宽度尺 寸和确定前后位置;沿Z轴方向度量高度尺寸和确定上下位置。 2、三视图的形成和名称 如上 图所 示,把 物体 正放, 就是 把物 体上 的主 要表面或对称平面置于平行于投影面的位置。物体的位置一经放定,作各个视图 时就不许再变动。然后将组成此物体的各几何要素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就可 在三个投影面上画出三个视图。 由前向后投射在正面(V)上所得的视图叫主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水平面(H)面上所得的视图叫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侧面(W)上所得的视图叫左视图。把这三个视图按正确的投影关系配置的视图,常称为三面视图或三视图。

3、投影面的展开 为了把三面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必须把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 面展开摊平成一个平面。其方法如下图所示,正面(V )保持不动,水平面(H )绕X 轴向下旋转900 与正面(V )成一平面,侧面(W )绕Z 轴向右旋转900 ,也与正面(V )成一平面,展开后三个投影面就在同一图纸平面上。 投影面摊平后,Y 轴被分为两处,分别用Y H (H 面上)和Y W (W 面上)表示。 理论上投影面是无限大的,且为了便于标注尺寸等原因,在工程图样上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线和投影轴,各投影面和视图的名称也不需要标注,由其位置关系来识别。 二、物体与三视图的关系 每个视图表示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和两个方向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 主视图——表示从物体前方向后看的形状和长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反映宽度尺寸以及前后的位置关系) 俯视图——表示从物体上方向下俯视的形状和长度、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反映高度尺寸以及上下的位置关系) 左视图——表示从物体的左方向右看的形状和宽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前后、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反映长度尺寸以及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三视图间关系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主; 俯视 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机械制图第6篇组合体

第6章 组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如图6-1a 所示的支座,可看成由圆筒、底板、肋板、耳板和凸台组合而成,如图6-1b 所示。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a ) b ) 图6-1 支座的形体分析 a )直观图 b )分解图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如图6-2a 所示。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如图6-2b 所示。图6-2c 所示的组合体则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a ) b ) c ) 图6-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a )叠加式组合体 b )切割式组合体 c )综合式组合体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如图6-3所示。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图6-4、图6-5、图6-6所示。 图6-3 两表面平齐的画法 图 图6-5平面与曲面相交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如图6-7所示。 不画分界线 相交处画线 圆筒 底板 肋板 耳板 凸台

三视图及机械制图基础

第二节三视图及机械制图基础专题(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制图》要求学生了解技术语言在生产中的意义,能够识读基本的机械图样。其中"三视图"是重点内容,是机械制图和识图的基础,只有较好地掌握三视图,才能为机械加工图样的识读做好知识的准备,同时三视图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十分重用的作用,为此,应将三视图作重点讲解与训练。为提高画三视图的速度,增加徒手画直线的训练,增加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绘制三视图,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视图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学生的认识比较零碎,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特别是对物体的三视图投影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对三视图的位置关系要求还没掌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对三视图的绘制原理理解透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技术语言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类型。 (2)理解正投影,掌握三视图的绘制知识及简单物体的草图绘制。 2.能力目标: (1)初步养成使用技术语言的意识。 (2)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并根据图形识读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意识。 (2)养成学生用技术语言代替文字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习惯。(3)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制图的规范性要求

2、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3、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1、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应用 2、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的理解 导入 人影的变化:人影比人的实际身高长、比实际身高短、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了,为什么?怎么投影使人和他的影子一样高?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正投影? 2、三视图名称?三个视图分别通过哪几个方向投影得到的? 任务一:徒手画草图: 教师讲授、示范:徒手画直线要领: 1、运笔过程中,小手指轻抵纸面,视线略超前些不要盯着笔尖,要用眼睛的余光瞄向运笔的前方和笔尖运行的终点。 2、水平线:自左向右画。 3、铅垂线:自上向下画。 4、画斜线:顺手原则。若与水平线相近,自左向右画,若与铅垂线相近,自上向下画。 5、画长线:可分段画,但切忌一小段一小段画出。 学生课堂操练(3min):徒手画水平线、铅垂线、斜线、长线,教师巡视、指导。

机械制图 第6章 组合体

第6章组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如图6-1a所示的支座,可看成由圆筒、底板、肋板、耳板和凸台组合而成,如图6-1b所示。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a) b) 图6-1 支座的形体分析 a)直观图 b)分解图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如图6-2a 所示。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如图6-2b所示。图6-2c所示的组合体则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a) b) c) 图6-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a)叠加式组合体 b)切割式组合体 c)综合式组合体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 圆筒 底板 肋板 耳板 凸台

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如图6-3所示。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图6-4、图6-5、图 6-6所示。 图6-3 两表面平齐的画法 图6-4 平面与平面相交 图6-5平面与曲面相交 图6-6 曲面与曲面相交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视图中的相切处不应画线,如图6-7所示。 图6-7 两表面相切的画法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首先要运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按照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形体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逐步地进行作图。下面结合实例,介绍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2.1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相切处不画线 画出交线 不画分界线 相交处画线

机械制图之组合体三视图

模块三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形体分析及投影图的画法。 熟悉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形体的投影图。 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掌握基本立体被特殊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掌握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任务十二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任务目标: 熟悉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形体的投影图。 相关知识: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法、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体所组成的类似机器零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它是一个整体,并非积木式拼凑起来的。 画、看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这此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并分析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像出其形状。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做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 图3—1a所示的连杆,可分为图3—1b所示的几个基本几何体,画出的视图如图3—1c所示。 a bc 图3—1 形体分析和视图

任务实施: 一、理论问答 1.组合体的定义。 2.组合体分析方法是什么? 二、实际绘图(无) 三、任务评价

任务十三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任务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各种表面连接方式的画图方法。 相关知识: 组合体的形状有简有繁,千差万别;但就其组合方式来说,不外乎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基本组合方式 一、叠加 叠加式组合体是由基本几何体叠加而成。按照形体表面接触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相接、相切、相贯三种。 1、相接 两形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接。相接的两种形式: 1)不平齐——当组合体上两基本形体的表面不平齐时,在有关的视图中应该有线隔开。如图3—2所示的支座(一)。 2)平齐——当组合体上两基本形体的某两个表面平齐时,中间不应该有线隔开。如图3—2所示的支座(二)。 (a) (b) (c) 图3—2 支座(一) (1)形体分析支座可以看成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底板”和一个一端呈半圆形的“座体”所组成。如图3—2b所示,座体底面放在底板顶面上,两形体的结合处为平面,如 图3—2a所示。 (2)视图分析两个形体按它们的相对位置,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投影对应关系画在一起,就组成了图3—2c所示的三视图。 2、相切——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应该画线。 图3—4为套筒的轴测图和三视图。

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

第四章组合体 一、本章重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组合体表面间的过渡关系,平齐,不平齐,相切,相交; 组合体的画法; 如何看组合体。 二、本章难点: 看组合体视图; 由组合体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本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根据轴测图,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并由组合体的两个视图画出组合体的第三视图,能够正确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四、本章内容: §4—1 组合体及其形体分析 前面所讲的三面投影,在机械制图中,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称之为视图。三面投影为三视图,正面投影——主视图;水平投影——俯视图;侧面投影——左视图。如下图。 三视图中,主视图反映机件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机件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机件的高和宽。因此,得到三视图的投影特征:主视俯视长对正;主视左视高平齐;俯视左视宽相等。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主视图在中间,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靠近

主视图的是后面,远离主视图的是前面。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 2.切割 二、组合体的各种形成方式 1.叠加 (1 (2)相切:两个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线。 (3 三、形体分析 将组合体假想的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可将复杂的的问题简单化。 § 4—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一、标注组合体视图尺寸的几点要求 标注尺寸要完整,并且不能遗漏或重复。 尺寸数字要标注正确无错误,注法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

尺寸布置整齐清晰,便于读图。 二、组合体尺寸的种类 1.定形尺寸: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形状大小的尺寸。 2.尺寸基准和定位尺寸 (1)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起点。 (2)定位尺寸: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尺寸。 3.总体尺寸: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三、尺寸的清晰布置 1.为了使图面清晰,应将尺寸标注在图形外面,与两个视图有关的尺寸注在两视图之间。2.尺寸应标在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上。 3.同心圆柱的尺寸,最好标注在非圆的视图上。 4.尽量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或尺寸线相交。互相平行的尺寸应按大小排列,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 5.内形尺寸与外形尺寸最好分别标在视图的两侧。 四、尺寸标注要合理 1.结构上的主要尺寸必须直接标出 2.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3.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 4.应考虑测量方便 § 4—3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一、以叠加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形体分析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Flash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分钟 3、讲解新课38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复习旧课1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讲述新课 38分钟提问:读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明确视图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3、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提问:画组合体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老师总结: 形体分析法(叠加类) 画图过程空间物体平面三视图 (已知) 线面分析法(切割类) (画) 提问:当根据已经画出的视图,想空间形体的形状时,应用 什么方法呢? 老师引出: 形体分析法(叠加类) 读图过程平面图形空间物体 (已知) 线面分析法(切割类) (想) 板书课题: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应用于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例(3分钟) 提问:形体分析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画图和读图时,假想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 若干基本形体的思考方法。 设问:读图时,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个基本形 体呢? 结论: ①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 为几个部分 ②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后 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③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④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请学生回答,让 学生记住基本 要领,以便作图 中正确应用。 结合前面所学 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由熟悉的概念 入手,引出问 题,得出结论, 使学生易接受, 易掌握。 口述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