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联集团在零售业的发展状态

北京华联集团在零售业的发展状态
北京华联集团在零售业的发展状态

北京华联集团在零售业的发展状态

市场营销20100512046 刘全华

1.企业发展概况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之一。北京华联集团现拥有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态,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连锁零售网络,拥有中国一流的商业管理资源、商品资源、品牌资源和人才资源。北京华联旗下主要有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

2.产业环境(波特五力模型)

潜在的新进入者:我国超市行业的进入门槛偏低。注册一个零售企业,最多花30多万元,而且禁止性的要求并不多。开设新门店的启动成本也较低。但是尽管进入门槛低,但是已经在为的超市企业具有的组织资本、组织经验方面的优势,使得许多拟进入的企业对于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在位企业低成本的信号的考虑,不会轻易地进入,所以这种低进入壁垒的结果更多的是在为企业规模的扩张。如沃尔玛、家乐福、苏果等大型超市是苏果的最主要的竞争者。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华联超市所面临的购买者都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尽管人数很多,但是不具有组织性,他们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不议价。但他们可以通过转移到竞争对手的价格更低廉的商品上去。

替代品的威胁:零售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大部分的技术含量都不高,被模仿的可能性较大,使其面临较大的替代性威胁。可替代的一般是周边的小店,网店。但是周边小店的种类有限,竞争力偏弱。近年来,网购的兴起也对零售行业发起了冲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网上去购买产品,而我国的零售网络购物却存在很多不足。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一般在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讨价还价中,零售企业具有更加强大的能力。集中采购可以提高超市的议价能力。另外华联超市的一些产品自主生产,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供应商的议价。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目前,我国的零售也中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已经成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组织类型,跨地区、跨经营范围的立体化竞争。中国这个市场上不但有非常优秀的本土零售企业(如苏果超市、好又多超市等),还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国外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易初莲花等等。

3.所选公司具体竞争对手的战略

华联所面临的同行业间的竞争——以沃尔玛为例

“天天平价”成本领先战略的经营。在进货成本控制方面,沃尔玛采取了以下做法来降低成本:一是采取中央采购制,尽量实行统一进货;二是买断进货,并固定时间结算;三是和供应商采取合作态度。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沃尔玛建立了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运用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和经营的所有商品,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送到数据中心。

“满意服务”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标准。在所有沃尔玛店内都悬挂着这样一条标语:1.顾客永远是对的;2.顾客如果有错误,请参见第一条。沃尔玛不仅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时还提供细致盛情的服务。

4.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

寻找战略合作者,共同开发国内市场。北京华联集团与P&G、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高露洁、强生等国际知名日化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组建合作团队,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搭建国内商品供应平台。与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餐饮服务品牌结成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国内市场。与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管理、经营购物中心,开创中国零售业与商业地产合作新模式。与亚洲著名百货商店新光三越合作,共同开发中国高级流行百货市场。与英国NEXT 等品牌合作,引进优质商品资源,全面提高商品竞争力。

较早在中西部地区布局。鉴于中西部地区市场零售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空白点较多,竞争相对较弱,因此,北京华联在涉足大型综合超市业务领域之初即确定了“中西部发展战略”,即把中西部地区作为投资重点。在中外零售企业加速西部地区扩张,争夺网点资源之前进入中西部地区,获得了先行进入优势。

进行国际化经营尝试。2005 年底,北京华联集团从新加坡知名地产商嘉德置地手中购得新加坡西友百货。这是中国零售企业第一次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国际化扩张,同时也是国内零售企业第一次进入新加坡市场。

在自营商品方面,华联综超一方面将通过自行组织周密的调查,确保商品定位准确,另一方面,采购和运营管理部门还将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整产品构成,最大限度顾客需求。商品采购采取“全国联采-地区统采-门店直采”模式。针对采购成本的风险,华联综超大力推进“全国联采-地区统采-门店直采”的三级采购体系建设,尽量降低采购成本,为全面低价的销售定位创造条件。另外,选择一些销售量大的生活必需品如纸类用品、洗涤用品等直接对生产商下单,采用自有商业品牌,由生产商直供,减少中间环节,使商品成本更低。5.竞争力评价

北京华联集团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战略伙伴的资金、管理能力共同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这是新形势下中国零售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带有创新色彩的战略举措。借助一定的外力,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在资金、技术和经营上的一些不足,但这种影响对企业绩效产生实质性的作用需要较长时间的酝酿、磨合,而且仍需

以华联集团自身及时的业务调整和管理提升为前提。国际化尝试更多带有“锦上添花”的意义,而要摆脱当前增长疲软、绩效滑坡的局面,还要靠自身的努力。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零售业演变与业态的创新与发展

零售业演变与业态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零售业的演变与趋势发展 一、零售与零售业 零售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最终环节,包括将不同地方生产的商品直接提供到消费者手中(或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活动或步骤。因此,任何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都要执行零售的职能。无论这家企业是通过商店、邮寄、电话、商业电视节目、互联网、上门推销还是自动售货机进行销售,都会涉及零售问题。 零售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 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是任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从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另一种是美国商务部的定义:认为零售贸易业包括了所有把较少数量商品销售给普通公众的实体。他们不改变商品的最初形式,由此产生的服务也仅限于商品的销售。零售贸易业板块不仅包括了店铺零售商而且包括了无店铺零售商。 二、零售业的演变 自19世纪中期以来,零售业所经历的四次重大变革,却都是在西方国家掀起,被称为零售业的四次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无店铺销售。经过这四次革命,现代零售业的经营定位有了新的内容,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百货商店: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 与传统的小型店铺相比,百货商店有四点创新: 第一,商店规模大。 第二,商品明码标价。 第三,改变管理方式。 第四,经营品种多,服务质量好。 (二)连锁商店: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连锁商店之所以被称为零售业的又一场革命,其主要原因为: 第一,改变了零售业的经营方式。 第二,实现了规模效益。

(三)超级市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超级市场的出现,其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向顾客提供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可能。 第二,更具活力和适应性的规模经济性 (四)无店铺销售:零售业的第四次革命 促使无店铺销售方式的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 第三,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 第四,相关服务的发展。 三、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一)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新趋势 1、美国零售业发展新趋势 美国零售业发展变化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零售业的连锁化和郊区化。 第二,现代零售业的网络电子化。 第三,电子网络零售业的专业化。 2、德国零售业发展新趋势 德国零售业发展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零售市场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 第二,平价超市发展最快。 第三,大型现购自运商场麦德龙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和发展加快。 3、法国零售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加大对东亚地区的投资力度。 第二,商品种类集约化程度提高,食品、鲜活商品比重加大,零售店郊区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二)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 1、竞争的加剧,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途径 2、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3、电子信息产品的大量采用,将进一步推进零售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

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

超市发展史

第二部分: 培训课程:超市发展史 培训目的:了解超市发展历史及趋势 培训对象:课级训练学员、超市员工 授课人;部门课长 培训内容: 超级市场的发展 一、超市的起源 超市的鼻祖是桑德斯(Clavence Saunders),1919年他在美国孟菲斯市开了一家自助商店(self-sernvice),取名叫“滚地小猪”(Piggy Wiggly)。这个名字是他看见一头莽撞的小猪穿过篱笆逃跑时偶然萌发的。桑德斯原是一个店员,一天,他在一家餐馆用餐,但当他和那些等待的人站在一起时,他突然闪现出“自助”这个念头,而后来把它运用到杂货店中。 自助商店的入口处装有回转栏,只进不出,店中央是弯弯区区的通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食品杂货,顾客可随意挑选,在出口处有一个结帐柜台,顾客在那里排队付款。这种自助购物的方式方便了顾客,同时又节省了商店的人事费用,售价比别处便宜,颇受顾客青睐。因此,“Piggy-Wiggly”的生意日益兴隆,以后陆续在美国各地开设了近3000家分店,桑德斯很快成了身价百万的美国连锁店大亨。 这种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大批量的进货,对农场主和制造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其主要用在“干货部门”,因为1905年美国实施了商标法,从而使大量具有商标的小包装商品替代了散装商品,这就为开架售货提供了条件。 二、现代超市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超市是具有几十年经营食品经验的美国人迈克尔·卡兰(或卡伦)在1930年8月(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洲长岛的牙买加开设的金·库仑(King Kullen)食品商场(也译作卡兰国王店)。现代超市的英文名称是supermarket,最早起用这个名称的并不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 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

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4-12-4 中国时尚品牌网<广告>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状况及特点 我国连锁经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发展连锁经营提升为带有方向性的流通体制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建立了连锁零售企业统计(半年报)。从已有的统计资料看,连锁经营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生命力强劲,发展潜力很大。 (一)连锁零售企业逐年递增,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连锁零售企业经过初期开创,中期酝酿之后,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不仅表现在连锁法人企业(集团)的逐年增加,更突出表现在连锁门店和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上。 2004年6月末,我国拥有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法人企业(集团)比2003年末增长了6.7%,而连锁门店的个数则比2003年末增长了20.2%,比2002年末增长52.8%。由此而形成的营业面积也分别比2003年末和2002年末增长了长25.8%和56.1%。连锁零售企业实现的销售额,2004 年仅在上半年就已达到了2490.5亿元,分别相当于2003年和2002年的72.5%和93.7%(详见下表)。 指标计 量 2004 2003年 2002年 单 位上半年 零售法人企 业个 124 03 11343 #连锁零售法人企 业个 1032 967 门店总 数个 46966

39089 30746 营业面积万平方 米 2705.7 2150.2 1733.0 从业人数万 人 93.9 79.2 63.3 批零贸易企业销售额亿 元 25791.2 48613.2 40090.3 #连锁企业销售额亿 元 2490.5 3434.4 2658.3 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亿 元 6071.2 10638.9 8498.4 #连锁企业零售额亿 元 2050.9 2890.3 2209.0 总体上看,自正式建立连锁零售企业统计的近三年来,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和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速分别高达23.6%和30%,十分惊人,表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 连锁零售企业不仅在整体规模上扩大,而且单体规模也在增大。其中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超过100个的由2002年的55家、2003年的73家增至2004年6月末的92家。这些企业2004年上半年销售额,已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的近1/2。 2003年超过百亿元的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由2002年的2家增加到6家,销售额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25.4%;10亿元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有63家,虽然只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个数的6.5%,但其销售额却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70.5%。 (二)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个零售市场中的份额稳步增长,在特大城市尤为明显 200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达2050.9亿元,同比增长25.8%,其增幅超过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达3倍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5.2%、2003年6.3%增至2004年上半年的8.1%。北京、上海等地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已占到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 (三)连锁零售企业涵盖了现阶段的各种商业业态。但在构成上,

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1)

目录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二、传统零售业的理论及概念和现状分析 (2) 1.传统零售业的概念 (2) 2.传统零售业发展现状 (3) 三、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现状分析 (4) 1.电子商务概念 (4) 2.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4) 四、传统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4) 1、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4) 2、传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5) 五、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6) 六、电子商务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创新点 (7) 七、案例 (7) 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摘要: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发展状况,分析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子商务;传统零售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对于各种商品来说,零售业是实现它们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还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担负着促进其发展,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之处。面临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零售业将如何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承载着来自线上电子商务的压力,其当前的商业模式必定会受到市场上更多的压制和挑战,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传统零售企业需要对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新的构建、调整甚至是重组,使之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传统零售业的理论及概念和现状分析 1.传统零售业的概念 关于零售业,就是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人民作为生活消费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大体分为实体零售业与非实体零售业,其中实体零售业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零售业。 简单来说,传统零售业就是指地点和时间固定不变的店铺式的零售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步入新常态忌颠覆性破坏 电商对于传统零售而言属颠覆性创新,在用户获取、产品选择、售后等方面与传统线下零售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因为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巨大便利性,使得电商行业在发展之初迅速获得用户亲睐。 而如今,电商发展到如此规模,和传统零售行业的分庭抗礼,意味着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两方应该由敌对状态变为互相配合。电商行业需要零售行业优质商品的配合,各补所长,而传统零售行业需要借助电商平台改革其自身经营模式,将传统零售与电商融为一体,互利共赢。 平心而论,主流电商模式从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方面创新,赢得用户青睐,从而对传统零售形成冲击。传统零售由于此前习惯坐享渠道可观收益,在电商化方面缺乏动力,但传统零售仍然掌握大半零售份额,尤其在特殊品类中仍具有高话语权,传统电商优势犹存。 二、步入新常态宜商业模式创新 如前文所言,电商和传统零售如今应该是通力合作关系,也自然意味着要摒弃以往主流电商一味抢占传统电商市场的商业模式,在现阶段应该有新的电商常态来促进二者的融合。 1、新模式要突破电商的持续低价战 电商的低价对用户是极具吸引力的,而传统零售企业却碍于线下运营成本以及品牌商的价格体系等问题,面对价格战多束手无策。严格意义上说,如今电商已经获得了产品的定价权,厂商定价首要参考电商价格体系。 但这造成的后果是电商一味做大,在此变革时期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新常态之下,电商若要与零售行业和平共处,首先要打破自己的持续低价战。 那么问题就来了,低价是电商的杀手锏,如何让出?唯品会的特卖模式值得行业借鉴:特卖仍是低价,但属于限时抢购,特卖之后产品下架,价格恢复正常,也即通过动态的销售模式来缓解常态低价对零售行业的冲击。 如此,特卖模式也可视为厂商产品营销的一部分,通过特卖获得大量初始用户,而随后价格体系的回复又不影响其传统渠道的销量。二者可和平相处。 2、新模式要打破传统渠道的商品垄断

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首先通过对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的分析,指出现代物流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如物流管理理念发展滞后、物流运营水平低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专业物流人才匮乏和物流运行模式落后等,然后对国内零售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现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零售业正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力量,将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了3 0 % ,可见零售业对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贡献突出。然而,零售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活动的支持,物流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已经上升到战略层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通过提高配送效率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时代已悄悄来临。 一、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国零售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㈠。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我国连锁百强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已经超过10000 平方米。 ㈡,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连锁零售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GIS(电子地图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W M S ( 仓库管理系统) 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国际先进技术被相继引入 ㈢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我国物流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二、物流给零售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 现代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在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地位已越来越重要,成为继生产、销售之后,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第三利润源泉 (二) 物流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 物流是生产过程的基本保证。其次, 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再次, 物流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连锁零售企业超越对手,形成成本领先、快速反应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二、国内零售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效率低 我国零售业物流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有:物流活动现代化程度低,大量操作依然靠人工完成,能处理的货物数量相当有限;物流设备的使用不合理,配送车辆的货物装载不当、空载率高,配送路线选择不合理;物流环节多、流程不合理,导致运输、储存时间过长,工具周转速度慢。物流效率低下的直接后果是物流成本的提高。 (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物流效率的提高、运营成本的降低有着巨大的作用。据报道,我国零售行业的IT总体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国际零售巨头基本占到2%以上。我国流通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总资产平均不到2%,而国外大企业的平均水平为8%-10%。另外,物流信息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现在零售企业已经广泛使用的POS机来说,这种设施及相关设备系统能生成大量数据,但企业真正应用的还不到30%,其他先进设备的普及率和利用率就更低了国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8628357.html,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柯莹祁康睿 来源:《商情》2015年第36期 【摘要】零售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最具生气的行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100多年来零售业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的零售业处于一个迫切需要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本文阐述了中国零售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我国与国外零售业的差距以及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未来发展 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从小到大,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商品极大丰富,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零售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和民生的贡献度提高。 (一)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零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二)新型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 近十余年来,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连锁经营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交易规模呈跳跃式扩张。 (三)开放规模稳步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商业零售领域累计使用外资583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697家。一批著名的国外零售商已在我国落地生根,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丹尼斯等。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城乡与区域市场协调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实施了“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多项惠民工程,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民消费和增收,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日本零售业的发展与创新

日本零售业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零售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对整体零售业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日本零售新业态主要包括综合性超市、便利店、药店等。本文以19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壮大,被誉为日本流通业界“旗手”的综合性超市为例,对日本零售业业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探讨了零售新业态产生的原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在经营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内容,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零售业业态;综合性超市;创新 综合性超市是指经营商品结构齐全(包括衣、食、住等各类商品),以敞开式售货形式为主,大规模性经营的零售业态,也称为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或综合量贩商店。超市(super-market)本源于美国,美国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百货商店或直销商店经营的主要是非食品商品。而日本的超市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将食品超市和服装等日常用品超市结合起来,形成了综合性超市的业态形式。而且日本的综合性超市大多是连锁性的经营方式,其中全国性范围连锁经营的综合性超市主要有大荣、华堂、西友等,地域范围连锁的综合超市包括平和堂、富士等。 1日本综合性超市的生成与发展 1.1生成期 日本综合性超市是在美国超市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3年东京青山区的“纪的国屋”在日本首次推行了敞开式的自选售货方式,其后小仓市的丸和食品中心在继承了“纪的国屋”敞开式售货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商品的快速循环,实施了低价经营的营销措施,推出了大批量贩卖、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1955年以当时大阪的セルフハトヤ(意为“自选小屋”)为首,日本服装行业也开始推行敞开式的自选售货方式。 正如1956年日本《经济白皮书》的命名为《脱离战后期》一样,当时日本社会各界充满着已经摆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完全依附美国的状况,从此要重新恢复自我的锐气。日本食品超市与服装超市界里年轻的经销商们也不例外,他们在日本整体经济上升的大环境中积极扩大各自的经营范围,将由美国食品业主导的超市模式和快速成长起来的直销店(非食品店)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名为SSDDS(self-service,discount,department store)的新业态,这种新业态成为日本综合性超市发展的前身。 日本综合性超市发展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大荣超市的创始人中内功。中内功于1957年创建大荣超市,起初超市主要经营的是医药品、化妆品、日用杂货、点心类和罐头食品等,1959年开始经营服装,1960年又开发了生鲜食品以及家电产品市场,由此大荣超市的经营商品齐全、低价位,而且是敞开式的自选售货方式的经营特点初步形成,并且这些特点逐步被市场认可,进而发展并固化为日本综合性超市业态的五大特点,即:一是敞开式售货方式;二是经营品种齐全;三是低价位、薄利多销;四是连锁经营;五是部门管理。1958年开业的大荣超市的三宫店、1961年西武超市(现西友)的高田马场店均为这种经营方式的典型代表,也正因为如此中内功被社会公认为日本综合性超市的奠基人。 1.2发展期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综合性超市也实现了一个飞跃性的跨越。

中国奢侈品市场渠道建立决策

中国奢侈品市场渠道建立决策 一、研究中国分销渠道的必要性 近年来,奢侈品消费者在中国发展迅猛,消费者高涨的购物热情带动中国奢侈品市场迅速扩张。中国已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随着欧美传统奢侈品市场的逐渐饱和,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将目光聚集在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吸引了众多奢侈品企业入驻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奢侈品品牌首先进入中国市场,价格不菲的奢侈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富裕的消费者更加青睐国外的品牌,国际性的连锁超市、商场以及零售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一切都为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众多的奢侈品品牌,像路易·威登、古驰、佛莱格默在10年前就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的漫漫长路。 如今,世界将近90%的奢侈品已经入驻中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都可以看见国际奢侈品品牌的身影。进入2010年后,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开店的狂潮更是愈演愈烈。2010年4月28日,在中国世博会开幕前夕,路易威登在上海同日开设了2家旗舰店,这种“同日同城双店齐开”的局面在路易威登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两家整体店面面积分别达1736平方米和1475平方米,全球范围的奢侈品行业中,这样的举动也仅此一次。除了路易威登“双店齐开”的大手笔外,同月,卡地亚在上海香港广场、上海能爵商贸有限公司以及恒隆广场的3家店同时开业,这也是卡地亚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场面。进入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高端商业气氛的扩展,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开店狂潮。有人说这是经济危机以来奢侈品品牌进行市场转移的手段;也有人说,这是奢侈品品牌在世博会前抢占中国市场树立品牌形象;但更深层次的这是国际奢侈品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热爱,也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奢侈品品牌的渴望以及中国奢侈品市场长期积聚消费潜力的爆发。 从地域扩张来看,奢侈品品牌从早期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扎堆开店”,到现在已然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一线城市开店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从中国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小城市发展。奢侈品门店的扩张步伐紧随其后,众多奢侈品品牌纷纷抢滩登陆中国二、三线城市,一场没有硝烟的“中国地域扩张战”正在打响。虽然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扩张热情高涨,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分销策略,对主要国际奢侈品企业的中国市场分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理解其成功之道的基础上,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提供借鉴意义。 二、中国市场分销方式的选择 对于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品牌,在进行市场渠道建立决策时,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有选择分销的方式、经销商的选择以及零售店铺的选择,包括在中国设立店铺的城市、店铺的数量以及店铺的选址等问题。 对于一个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可以有直接分销和间接分销两种选择。(一)直接分销 直接分销是进入中国市场最直接的分销方式,奢侈品企业通过自己的直营店销售产品。这种分销方式有着至少三个优势:

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 特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零售业研究报告--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北京营业部张景东 内容提要: 我国零售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地位迅速提高。 我国零售业发展极不均衡,其中一些大企业正在形成规模优势,但与国外着名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冲击。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各地区、各公司之间差距较大,整体表现落后于市场。 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大商股份、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王府井、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华联综超、武汉中百。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因此在一些人的传统思维中,零售业应该处于工业的从属地位。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当市场达到供大于求的阶段时,零售业的地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零售业迅速占据了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并具备了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作用。零售企业拥有三种宝贵的市场资源:客源(顾客)、商品(存货)和空间(货架),我们可以统称为通道资源,它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因此零售业可以通过采购渠道的整合控制市场命脉,决定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零售业的另一重要优势是掌控大量现金流,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因为零售业具有如此渗透力,它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在2002年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占到10%的比例,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在我国,零售业在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迅速提高。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开放的深入,零售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微利行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从企业经营形态上看,目前国内的零售业态大致可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零售业的定义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零售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认为,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零售业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 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是任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定义在近三十年的营销学的文献中非常普遍。 另一种是美国商务部的定义:零售贸易业包括所有把较少数量商品销售给普通公众的实体。他们不改变商品的形式,由此产生的服务也仅限于商品的销售。零售贸易板块不仅包括了店铺零售商而且包括了无店铺零售商。 零售业发展现状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仍然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 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截至2015年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迄今没有好转迹象。 百货业继续成为重灾区。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百货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双双下滑,新世界百货利润同比下降86.6%。 超市业态抗跌能力普遍要好于百货店,大润发、永辉超市、武汉中百、步步高、华润万家等上市零售企业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虽然增长极为有限,但销售业绩大都有所增长,华润万家、永辉超市、步步高等少数企业仍获得两位数以上增长。 便利店业态是2015年逆市增长超过20%最靓丽的实体零售板块。各个业态分化的业绩表现也决定实体店铺的拓展在2015年仍呈现出“关多开少、大慢小快”的局面。 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等)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门店,相比2014年上半年关闭的158家门店虽有降低,但专家认为这并不说明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有所好转,其原因,一是上述数据的全面性有待考证,二是零售企业的线下店铺在2014年大面积关闭的较大基数上,来年必然有因节奏调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择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0 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零售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零售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制定正确的营销对策,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营销对策零售业态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零售业,也把我国的零售业推向风口浪尖。根据WTO 协议,中国从今年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使我国零售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探索我国零售企业在成功入世后的发展对策已成为零售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进入90 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 年的8300 亿元增加到2003 年的45842 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 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2003 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5000 多家,经营网点100000 多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2003 年增长52%。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 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 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 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椐有关机构预测,随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零售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二、国外零售商的经营优势分析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家乐福、沃尔玛的到来已经大大缩短了中国零售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别,外国零售商们的合法“国民待遇”也将使他们成为中国商业名副其实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剖析一下外商零售企业的“狼性”,从中认识我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1、人才为本与其它行业一样,零售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世界居霸主地位的美国,零售业素来重视吸引和招募各行的精英。2000 年当GE 的CEO 杰克.韦尔奇刚一宣布他的继任人选时,落选的动力系统CEO 鲍勃.纳戴利就被慧眼独具的Home Depot 董事会重金聘用,接替了20 年来一直由合伙创业人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担任的CEO 要职。鲍勃.纳戴利并没有零售业的经验,Home Depot 董事会看中的无疑是举世公认的GE 管理经验。纳戴利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从企业文化到管理体制的改革,业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反观中国,国内商家的战略大计迄今或掌握在由政府任命代表国有股的总经理手中,或由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所控制。很多人都在谈“人才不是挖来的,而是自己培养

最新整理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oc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如今,零售业逐渐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产业。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等强劲的竞争势头,我国零售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 力,不仅令自己原有的旧机制得到了改善,且零售业规模的逐步提升使 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零售业;历史;发展;现状;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自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针对零售业做了较大调整,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成为了跨国零售业扩张的重点目标。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跨国零售集团抢滩我国零售市场,他们凭借各种优势迅速提高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在经济水平提高和外来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零售业有了迅速发展:以超级市场、连锁店、专业店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迅速崛起。虽然大型百货商店仍然占主体地位,但新兴的零售业态远远快于传统商业业态,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新兴零售业态发展更加迅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零售业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运用上迅速发展,为零售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物流现代化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然而,任何地方的商品生产都不可能只局限于满足一地的需要。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跨国零售企业也就运应而生。跨国零售企业瓜分了我国一部分市场,但也为我国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在我国加入WTO后,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同时,外国也对我国开放市场。这就为我国零售企业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据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外国零售商凭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进入我国零售市场,不但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而且加快了我国零售业与国际接轨,引入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为我国消费市场开拓出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引导我国的生产在市场需求下健康发展。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的加快,推动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2004-2006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分别为5599.98亿元、7405.2亿元和87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29.2%和18.1%。2006年,我国零售业百强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4%。 并且,为了促进我国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流通业的快速发展,适应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程度的提高和建立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需要,建立公平、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