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刘锐

学号:0952010036

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是我国词坛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谈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词拥有磅礴的气势、读起来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河山为最大愿望,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在两宋词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而言,辛词都可说是空前绝后。他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极为深远。

二、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辛弃疾堪称宋词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辛弃疾的研究热情经久不息。对辛弃疾的研究,既有对辛弃疾人格、思想的全面把握,也有对辛词细节处的分析,而且,研究者还不断地将现代的思想、理论引入到辛弃疾的研究领域,大大扩宽了研究视野。

一、关于辛词艺术特征的研究

这类文章或是从整体上,或是从农村词、田园词、婉约词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出发,对辛弃疾词作的独特艺术特征加以分析研究。李建国的《论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提出辛弃疾为豪放派的真正代表,认为应该加强对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的研究。张玉璞与刘加夫合着的《英雄感怆,大声镗鞳——论稼轩词的崇高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从美学意义上,对辛词加以剖析,认为辛弃疾的审美追求是对传统的本色词派的一次反动。陈学祖、曾晓峰的《稼轩词典故之符号学阐释》(《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则运用符号学的理论研究辛词中的典故。程自信的《浅论辛弃疾的婉约词》(《江淮论坛》1998年第6期),注意到辛弃疾虽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观全部现存辛词,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车永强、蓝小瑶的《从词的艺术特征看辛弃疾的“词界革新”》(《海南师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一文,认为辛弃疾的“词界革新”虽然对于拓宽词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

的表现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是辛弃疾对词的发展之“过”。

二、关于辛词艺术手法的研究

辛词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具备独特的艺术手法。

窦玉玺的《论辛词起句的造思》(《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指出辛弃疾在词的起调上,往往运用适应表达细腻感情的“造思”方式,使用的篇幅多,变化手法更是无以伦比,此为辛词起调上的一个特点。祁光禄《略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青海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指出“以文为词”不仅关涉艺术表现的手法问题,而且也表征着词创作的艺术风格。邹铃声的《辛词写物手法探微》(《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认为稼轩词富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文章从辛词的写物手法这一侧面入手,探求辛词的独特过人之处,并阐释其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

三、对辛词的文化观照

赵维江连续撰文,从文化角度对辛弃疾的词进行考察。他在《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历史文化背景看稼轩词的爱国精神》(《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一文中,从传统文化出发,对稼轩词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四、对辛词的比较研究

赵佳聪的《〈稼轩词〉与〈东山词〉比较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将贺铸的《东山词》与辛弃疾的《稼轩词》对照研究。邓红梅的《辛弃疾与陶渊明》(《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注意到辛弃疾中年以后,其词渐渐好称陶渊明,达16首之多,并对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进行了探讨。

五、对辛弃疾诗、文的研究

对辛弃疾的研究,一直集中在词这一方面,对辛弃疾诗文的研究则较为薄弱。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辛更儒的《〈美芹十论〉的确切作年再考》(《浙江学刊》1997年第2期),考证辛弃疾的《美芹十论》的确切写作年代。巩本栋的《作诗尤爱邵尧夫——论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将视线投向较少为人注目的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试图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和心灵世界。

文学史上向来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由于苏辛二人都是豪放派的最主要代表,但他们的词风又不尽相同,所以对苏辛二人词风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辛弃疾隐居上饶二十年,并在这二十年中创造了无数优秀词作,因此人们对上饶二十年生活对辛弃疾词作的影响也格外关注。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一生以抗金报过、收复河山为最大愿望,他的很多词作都刻画了一种英雄形象,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因此人们对辛弃疾词的英雄形象和爱国思想的研究也乐此不疲。

三、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仔细研究辛弃疾词的内容,结合作者人生理想、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辛弃疾词中英雄情结形成的原因。另一部分是,通过研究辛弃疾词中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他的词中的英雄人物之间的对比来分析他如何抒发自己的英雄情节。以《破阵子》《鹧鸪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八声甘州》等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