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福建警察学院思政部刘妙玉

【教情分析】

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本章内容多,理论性强,学好本章内容对后面几章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其重要内容,加深理解,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因此在充分发挥有限时间的课堂讲授作用外,还要发挥课堂外延伸作用,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引伸方式,加深对相关原理的理解,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员情况分析:对于我们学院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很多方面与本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的科学性以及和专业课程的联系,把理论和方法结合,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将原理转换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很多都从事公安一线工作,工作中需要的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学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法对他们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应用: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贯彻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精神,将党中央的最新要求和精神实质贯彻于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展开课堂内和课外结合,通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十八大报告,联系教学内容加以把握;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客观评价公安工作的成效基础上利用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入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通过例举、比较、讨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强实践教育的作用,再以此指导分析案件,由此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案例、视频、分析讨论以加强本部分的教学,同时还要做到和兼顾到本章节和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课时安排】8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做为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要求,在未来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将来工作原则结合讲授,对提高本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很大帮助

【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难点:列宁的物质范畴;社会的物质性

【授课对象】公安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

【课后作业】分为三类

①一类为思考题:布置的思考题目的在于覆盖课本知识点,按照书本安排的章节,以此作为对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这类思考题每单元结束,以打印页方式给学习委员。(见每节课后布置)

②第二类是,每次上课结束布置的查阅与阅读作业,在于配合课堂教学补充。

③第三类属于对学生要求的,要求在每天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这部分在每单元上课时会对一些发生的时事情况进行一些提问,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天天关心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养成为今后报考公务员做准备的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也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且也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交流。

【参考书目】

1、原著选读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要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注:以上图书在图书馆书库中有专门开辟的针对政治理论课的原著选读的读书角。

2、《通俗哲学》韩树英(针对理科同学借助理解的读物,版本不限)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高校出版社(主要针对理解相关内容)

4、《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版本不限)

5、《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版本不限)

6、《现代哲学故事》文聘元(2005年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7、《时间简史》霍金(版本不限)

8、《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版)

【课后总结】(见教学过程后面)

【教学过程设计】(共8学时)

第一学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①绪论部分结束后,为了更好开展第一章教学,布置第一章的预习任务;

②要求学生查阅案件材料——利用网络查询杜培武案、浙江叔侄强奸致死冤案、佘祥林、赵作海、聂树斌案。了解案件过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如何避免?

③阅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

④布置学生学习相关章节的原著内容。

本章导入:绪论部分了解了本书的结构以及课程的要求,第一章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础部分,学好它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掌握了本章内容,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本质。本章的内容,对于我们公安专业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其中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和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等等,这些原理对公安工作的方法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例子:(幻灯图片显示)息烽集中营美丽的烈士张路萍照片(为革命献出生生命);农村老太太到寺庙烧香图片(为保家庭平安),十八大召开图片(大家认真学习有关精神)。

由此引入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概念解释清楚。(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并采用提问式与学生交流,将这个内容与中学知识衔接。(结合中学学过的内容相联系的概念提醒学生们,即世界观与人生观、自然观、社会历史观的联系,这个内容可以采用幻灯片、提问学生和板书方式结合)

(大约5分钟)

2、哲学基本问题:

引入语: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思考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人的想法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就是以哲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因此,当把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和思考的这些问题,总结和概括起来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问题,或者表述为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或者表述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者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掌握内容:①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②哲学基本问题与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

(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本部分讲授时要结合课本简单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概念,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讲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也可采用提问方式和黑板板书方式。

(大约10分钟)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导入语: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哲学部分的基础内容的物质观,是本次课的重点,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很深入的掌握和理解。为此,本内容的掌握是从物质范畴开

始的。

物质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概括说:我们说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本思路是正确的,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本来面貌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把物质归结为可感知的形态,或者归结为某种物质层次,有其自身的缺陷,这种物质观必将被新的物质观代替。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恩格斯所做的表述。(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列宁的物质范畴表述。(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点出:列宁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特别是电子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打破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原子不变的观点,唯物主义遇到了唯心主义空前的责难:“原子非物质化可”“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为此列宁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把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明确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确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的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15分钟)

前面讲解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那么与物质对应的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又如何看呢?(过渡到下一内容)

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狼孩、猪孩的例子,说明人的意识形成、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整体。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用多媒体图片简单介绍大脑作为思维器官的特点,以及大脑各个区域的分工。简单介绍巴普洛夫的反射理论如何研究大脑对外界反映的。指出现代脑科学进一步揭示了大脑是如何进行思维活动的。(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列宁:“感觉是客观世界,即自身的主观映象”。(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思考:①为什么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个对象的反映会有很大的差别,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呢?在网络上,我们发现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时,大家的观点为什么会大相径庭呢?

②为什么十八大召开前后人们会很关注呢?为什么十八大后我们要掀起学习十八精神的高潮呢?(多媒体显示)

(15分钟)

第一节课结束

课后小结:这个内容相对来讲和中学部分的联系较为紧密,有的内容结合中学知识进行提问阐述,效果还是不错的。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方式不同于中学的地方要突出知识点的理论性,以及在后面部分对此内容的方法论意义掌握。

第二课时教案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四)根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

联系上节课内容:请学生回答上节课思考题。问题①总结引导: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下,不同的主体由于所处的地位,所受教育,所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一个对象的反映往往不同,甚至会有歪曲的反映,简言之,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会发生偏差甚至错误,所以认识有时会带上主观色彩偏离了客观性。

这也正好回答了网络上各种话题的讨论答案会大相径庭,因为不同主体在不同的地位看问题自然不一样。

十八大召开前夕大家为啥会关注呢?②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新的领导集体更换,大家期待有新的举措,所以不同的人由于自己从事职业地位不同,也会很关注,如平民百姓会关注新的领导集体对社会民生问题如何改善等等。十八召开后,有新的会议精神出来,要求全党上下学习,是为了让大家掌握十八大的新精神,贯彻好十八大的新精神。

前一节课主要讲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以及意识和物质间的联系,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节课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经受了科学实践发展的不断检验

科学证明过程。(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概括说,这些科学成果都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在于它的客观性。自然界是物质的,宇宙天体是物质的,生命现象也是物质的,生命不是上帝的“杰作”,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社会的实践,社会实践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3、马克思主义在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中坚持基本原则:

哲学论证。(多媒体幻灯片显示)(15分钟)

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4、物质的存在形式

前面回答世界的物质性,那么物质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后面进一步要回答的问题。(本部分内容的时间和空间相对不好理解,讲授时要注意节奏)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例子:用图片方式在多媒体幻灯片显示——汶川地震的废墟——福州改革前后城市照片对比——人们不同状态的照片

通过图片说明运动

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

②运动和静止:

③运动的实质和内容是矛盾。(内容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2)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

例子:公安工作中经常要确定时间和空间关系,如案犯作案的时间,作案的地点。①某个职员被杀案例②杀人后调低空调案例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要理解的是哲学上的时间、空间,以及它们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①时间空间的特点:

②时间空间的客观性——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物质的不可分离(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③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知识引伸:在此布置课后查阅资料和思考的问题: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无限性和宇宙大爆炸假说之间的联系。,查阅宇宙大爆炸理论

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是客观的,这是绝对的;

时间空间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性和可变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知识拓展】——本部分内容不好理解,在此推荐霍金的《时间简史》,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从上面我们知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揭示: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共同的本质和本原是物质,都统一于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15分钟)

(四)根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它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方法。

视频:①浙江叔侄冤案、②佘祥林、③赵作海案件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原则,也是公安工的原则。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看到,分析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解决问题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错误?如何避免?(允许学生稍微讨论或者议论)

又如:另一起案子——湖南女教师黄静案。2003年10月黄静的意外死亡到结案,经历了3年时间,前后做了五次尸检六个报告。为什么会造成这样情况?为什么被提出质疑?这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起案子与2008年发生在哈尔滨的警察与学生死亡案件的处理比较,可以看出哈尔滨警方在处理案件上的依法,程序、周到处理。(哈尔滨案件视频)

举例目的不是在否定公安人员的工作,指出这是在大量的成功案例下出现的冤假错案,对社会的影响不好,我们要如何克服,要尽量做得到准确百分百的办好案。

2、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中要克服从主观主义。(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主观主义的表现:先入为主、照顾人情面子、证据不足,调查不充分,证据客观性没有进一步论证、单方面供述。

公安机关的一些冤假错案发生和实际工作中偏离客观性原则有关,这类案子往往在调查中多从主观臆想出发,从而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如近年来发生的“佘祥林”案和“聂树彬”案都很值得公安机关总结的。

2008年发生在哈尔滨的学生被警察殴打致死案件,最后整个案件的处理双方没有异议,就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两节课小结:前面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以及物质的存在方式等做了探讨,并且指出学习这个部分的内容要同我们实际工作结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布置课后作业:①上网络查询——宇宙大爆炸学说,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

②阅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15分钟)

第二节课完

本节课后小结:本部分内容较多,有的与中学内容交叉,因此讲授中节奏要把握好,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在掌握知识方法上,没有太大问题,有难度的是在时间空间部分的理解,建议学生们查找相关书籍阅读。而一切从实际出发部分是要重点借助例子加深印象的。

第三学时教案

教学内容: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要阐述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必须阐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探讨人类社会的本质。那么我们谈社会就一定要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与实践的关系又如何理解呢?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各类实践的图片——农民耕作、工人在工厂的生产劳动、科学家从事研究、教师上课……

②展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图片,教师的暑期考察图片——指出这个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多媒体图片显示)

1、实践的本质:

以前的思想家关于实践解释。(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图片加上讲授,)

(大约要20分钟)

下一内容导入:掌握了实践、实践的特点、形式,我们要进一步掌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要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阐述较多,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边引导学生阅读,边做讲解,边阐述。有的内容需要通俗化些,以便学生们更好理解。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科学揭示

①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③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以上大约25分钟)

第三学时结束

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相对于从理论来说,学生们会觉得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解中要尽可能的通俗方式来讲授,通过讲授强化理论部分对社会的物质性表述,要让学生明确掌握。

第四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新课导入:前面阐述了世界的物质性,那么人类的认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不是消极被动的?做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也做出了回答。认为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视频:神舟十号飞天视频)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性

3、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4、在规律面前的正确态度(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借助例子阐述,本部分对学生来说属于比较好理解的内容

(二)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认识世界)

2、意识能动作用具有创造性(认识世界)(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节、控制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本部分借助一些例子阐述,相对内容比较好理解。

例如①如汶川地震中深埋地下100多个小时的幸存者被救出的情景

②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③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所以医学上的暗示疗法就是属

总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我们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对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5分钟)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视频:神舟十号升空。太空飞行就是科学家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1、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借助以上例子加以阐述。

2、正确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或工具。一般来说,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

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越是先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越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10分钟)

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引入: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能动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社会规律面前人是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有作为应如何作为呢?

1)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即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2)主体选择是以尊重社会历史趋向为前提的。

社会历史趋向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主体只能符合社会历史趋向地做出选择。

3)尊重社会历史趋向必须充分发挥主体选择的能动性。

社会历史趋向规定的发展存在着主体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例如: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民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选择:这100多年的探索代价也是很大的;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分析过程。

(20分钟)本节课课后小结:这节内容上就是要有唯物辩证的态度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客观规律性来谈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例子理解,学生们掌握的较好的一个内容。我们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小结:物质世界和实践这节的内容,主要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且要把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克服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并且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和运用于实际,很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坚持世界物质性,在对待意识上,用既唯物又辩证的观点看待意识的能动性。为此我们联系公安工作,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同公安实践工作中坚持客观性原则是一致的。

思考题:

1、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3、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可知论、不可知论。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意义?

5、理解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6、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7、实践、实践的形式、实践的特点?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9、规律极其特点。

10、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如何实现意识的能动作用?

11、理解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性。

布置第二节的预习任务

第五学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提问:请学生回忆第一节内容;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提一些小问题请学生们回答。

新课导入:上一节讲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问题,解决了世界本质是什么,论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在这节里要阐明的是物质世界是怎么样的状态,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要集中讨论和论述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的范畴构成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不同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都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展开。因此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用黑板板书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体系结构)

引入例子:①生物链的关系。②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以此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③2012年11月,十八大的召开,举国上下都很关注这一会议的精神。④工业化和环境污染

点出自然界、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

2、联系的特点:(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十八大:“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多媒体视频显示胡锦涛发言片段剪辑,幻灯片显示文字)

①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美丽中国。

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努力发展自己。(10分钟)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例如①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我们对建立经济特区的认识:

(关于自贸区知识延伸)

②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关于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的阐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指出了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10分钟)

引伸思考问题:网络技术做为新生事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网络环境下,你认为公检法如何面对网络高度关注的案例——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做出公正的判决?

导入: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进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参阅课本。提醒学生:以上三方面的阐述,在后面内容过程中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接触到。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借助生活中最通俗例子理解矛盾及其属性。如夫妻、敌我、同化异化等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结合书本表述举例:家庭夫妻关系事物的好坏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举例理解:①如犯罪分子与刑事侦查人员的较量②如战争和和平的关系两者相互交替

(15分钟)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三种情况(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根据矛盾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区分,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些矛盾区分我们称之为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

根据这点我们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对现实意义重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3、解决矛盾的方法的特殊性,多样性:(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4、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两者关系:(多媒体幻灯片显示内容)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为此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把共性和个性密切结合起来。

在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总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寻求发展的道路,取得一个个胜利。胡锦涛同志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十八大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做了很好的阐述:对于我们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②就是掌握共性和个性辩证法原理指导实际工作。对公安工作的指导。

(10分钟)

第五节完

思考题:结合十八学习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来谈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小结:这部分内容在唯物辩证法中很重要,在讲课过程中要加强对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加强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实质的掌握,通过问题的强化,以便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和肯定及其相互转化

1、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教学过程】

安排提问学生上一次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本节内容的关系。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导入:前面讲了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明事物由于其自身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发展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种向对立面的转化,表现

为两种基本状态,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质变和量变的不断交替使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状态。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都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还有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度

①质:

质和事物直接统一。

认识事物首先要定性研究就是要掌握事物的质。(多媒体片幻灯显示内容)

②量:

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还是事物本身。

认识事物量是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事物量的认识,又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体现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多媒体片幻灯显示内容)

③度:

度与关节点或临界点

度的范畴要求我们掌握适度原则:如掌握好火候胸中有数。再如刑法规定了一个正当防卫的“度”。(多媒体片幻灯显示内容)

2、量变和质变

量变:

量变形式的复杂性:

一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事物的变化。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上的变化引起的事物的变化例子:谷堆,体育比赛(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质变:

质变形式的复杂性:

一种是爆发式飞跃:地震

另一种形式是非爆发式飞跃:观念的变化(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荀子《劝学篇》阐明了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的。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①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胡长青成克杰王怀忠田凤山等成为大贪官不是一夜形成的。

③改革开放中国的变化:从日常人民生活变化角度举例。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总之,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即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坚持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的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它是坚持辩证发展观,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的科学武器。

所以从党的十二大开始直到十八大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探索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质的飞跃。

第二,在实践上,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处理好远大目标和平时努力的关系。

(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25分钟)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和肯定及其相互转化

公安工作中经常针对案情分析、讨论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原来的破案思路,那是不是说原来的思路毫无用处了?或者说原来的思路被完全否定了,对后面就没有用处了,这种否定和我们这里学习的否定是一样的吗?有什么联系呢?

1、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

肯定的方面

否定发方面

黑格尔:规定性就是被视为肯定的否定。(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辩证的否定观:内容(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第一,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批判地继承,第二,对外国思想文化应该有选择地吸收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求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观点。(多媒体片幻灯显示)(10分钟)

2、否定之否定规律:(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的意义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有迎战困难的思想准备。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多媒体片幻灯显示)

( 10分钟)

(第六节课结束)

思考题:1、结合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的科学性。

2、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谈谈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曲折?

本节课课后小结:关于质变和量变学生们在理解上掌握上比较快,在掌握过程中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前进性曲折性原理掌握上有点困难,因此借助例子加以阐述。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小结:本节课内容阐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和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掌握了本部分内容对掌握整个辩证法体现有实际意义。这个部分相对第一节内容还是容易理解的,学生们借助于例子掌握的比较好。

思考题:

1、理解掌握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理解发展及其实质,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2、理解掌握矛盾、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3、为什么说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4、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5、理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

6、阐述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如何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的长期目标和当前目标的关系。

7、阐述辩证否定观内容及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第七节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同一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教学过程】

提问方式检查前面布置的杜培武案的查阅情况。

新课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讲授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三个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内容,还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同一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唯物辩证法即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前面讲授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这里我们拟一拟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多媒体幻灯片显示)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引入杜培武案。从这个案例,我们提出的问题:

①对这个凶杀案现场的结果上我们找到真正的原因?

②我们发现抢劫的必然性是抢物或者钱,在两者没有发现丢失的情况是否就改变案件性质的定罪?

③在这个案件里面有没有被忽视的偶然性?

④这个案件还有哪些可能性?

⑤形式上的多样性是不是就一定做到客观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内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

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A.17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 D.20世纪初期 E.20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著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A.4月12日 B.5月12日 C.5月21日 D.12月5日 E.6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基础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A.地方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 为保证病人有适当的活动空间 A. 0.6m B. 0.7m C. 0.8m 3. 关于病室温度错误的说法是( A. 室温过高干扰呼吸功能 D.室温过低缺之动力 E. 室温过低容易受凉 4. 关于病室湿度错误的说法是(E ) A. 湿度过低对气管切开病人不利 C. 湿度过高可抑制出汗 D. 5. 病室湿度过高,病人不适的表现是( A. 口干舌燥 B.气闷 C.咽痛 6. 病室湿度过低,可表现为(A ) A. 口干舌燥,咽痛,烦渴 B. C.血压增高,头晕,面色苍白 D. 7. 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 A.14 ?15 C 15%^ 25% B. 10?17 E.15?16 C 60%?70% 8. 通风的目的哪项是错误的( A.增家病人的舒适感 B. D. 增加汗液蒸发及热的散失 B. 湿度过高加重病人肾脏的负担 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 E.应保持病室湿度在 30%~40%之间 B ) D. 烦渴 E.肌肉紧张 憋气,闷热,难受 食欲不振,疲倦,头晕 E. D ) °C 30%?40%C.20?22 多汗,发热,面色潮红 C 40%~50% D. 18~22 C 50%~60 ° E )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C.减少室内细菌含量 E.避免噪音刺激 B ) ?噪音对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 D .处于120dB 以下环境中可造成永久性失聪 绪论 【习题】 一、 填空题 1.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 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的)学科。 2.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时(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满足病人心理社会的需求);(满足病人的治疗需 要);认识自身的价值。 3. 基础护理学的进行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名词解释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 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 三、 简答题 简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四、 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树立热爱生命,关爱,为病人服务的信念; 在学习基础护理学 时与前期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相关技术联系,从而理解基础护理技术的概念、 原理、真正做 到知起然又知起所以然;在学习过程中,要刻苦练习护理技术,切实掌握基本要点和程序。由于熟练的技 能技巧来源于手、脑并用,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才能达到准确、规范。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实 践锻炼;同时要注培养思考、评判性思维和总结能力。边学边作边观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体 验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的行为规范,达到提高基本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环境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是(B ) B. 诱发恶性肿瘤 C.急、慢性中毒 D.诱发呼吸道疾病 E.诱发眼结膜疾病 ,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E ) D.0.9m E.1m C ) B. 室温过高不利于体热的散发 C. 室温过高有利于消化 A.中暑者,室温应保持在 4 C B.儿科病室,冬季室温应保持在 22?24C C. 产休室应保暖.不能开窗,以防 产妇受凉 D.气管切开者,室内湿度应保持在 30% E.医院白天噪音的强度维持在 50~60dB 之间 1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规定的噪音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噪音强度是( D ) A. 5~15dB B. 15 ~25dB C.25~35dB D.35?45dB E. 45~55dB 11 ?以下关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噪音的危害程度与音量、频率有关 B C. 只有噪音到达120dB 时才能对人产生干扰 E.常时间处于80dB 以下的噪音环境可导致耳鸣、血 压升高等 12 .关于户外日光照射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E ) A.可使照射部位血循环增加 B. 可使照射部位温度升高 C. 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D. 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E .红外线可抑制细菌、病毒活力 13 .为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儿科护士服适宜采用以下哪种颜色( A ) A.粉色 B. 深绿色 C. 蓝色 D. 黄色 E. 灰色 14 ?铺备用床(被套式)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第一章

2019年度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同步解读 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 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 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 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 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 学 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 但是, 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无论是地 球运动、还是地球圈层结构, 图表教学都应贯穿其中。而教材中无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 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 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 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 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 是本节课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 层主要特点” 。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 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是本节课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核心素养聚焦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地理读图的 技巧。而,初中时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学生脑海中依然根深蒂固,缺乏勇于读图思考、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所以, 本节课我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进一步提升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为了 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 我将更着眼于课本, 力求参透课本中出现的每个图、表、活动跟案例,紧扣课文每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二次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书可参, 有理可依,减少高一地理学习的盲目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考点同步解读核心素养聚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 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同步解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高中阶段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景响主要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核心素养聚焦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仍然难以理解本课知识,对于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其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会配合使用图示辅助学生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学会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同步解读 核心素养聚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 (投影)天体系统的级别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八颗行星的位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 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什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 很好,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doc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近代护理学的形成是从何时开始的() A 18世纪中叶 B 18世纪末期 C 19世纪初期 D 19世纪中叶 2 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54年,法国B.1860年,美国C.1856年,英国D.1860年,英国 3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使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 A 1% B 2% C 2.2% D 3.2% 4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 A人人享有健康 B 人人享有公费医疗C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人人享有更好的营养 5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里的一门() A 从事病人生活护理的科学B从事于医疗的辅助科学C有关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D 独立学科 6 护士需要帮助人群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以下哪一项不确切() A 减轻痛苦 B 维持健康 C 保护人类 D 促进健康 7符合现代护理学观点的是() A 护士是医生的助手 B 护理目标是满足病人生理需要 C 护理的对象是人、家庭和社区 D 护理的任务是防治疾病 8护理学的目标是() A 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 B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C 使病人适应社会状态D增进人类健康9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首先明确() A 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 护理学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C 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的发展方向 D 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应用 10护士小张,本周负责全病区病人的生活护理() A 个案护理 B 功能制护理 C 整体护理 D 责任制护理 11下列哪项不是整体护理观念的含义() A 护理要以人为中心护理过程 B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C护理服务对象是指向患病的个体D 护理过程体现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的关心 12一患者以“急性阑尾炎”腹痛入院,护士应给予满足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 尊重需要 13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某一护理措施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护士充当的角色是() A 护理者 B 管理者C科学研究者 D 教育者 14 王某,女,30岁,乳腺癌刚入院,常哭泣,焦虑。以下哪项是首选的护理措施() A 注射镇静剂缓解症状 B 通知主治医生前来诊治 C 通知家属允许探视,避免焦虑 D让患者倾诉其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安慰、疏导 15 下列哪一项不是基础护理的内容() A 生活护理 B 生命体征测量 C 重症临护 D 无菌操作技术 16 护士与一糖尿病的病人及家属共同研究和讨论病人出院后的饮食安排问题,此时其最主要的角色是() A 治疗者 B 管理者 C 照顾者 D 教育者 17 护士素质培养的核心是() A 职业道德 B 专业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18 指出护理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

护理_学基础教(学)案第一章-绪论

教案首页 教师 __________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专业名称护理授课序次丄授课类型理论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基本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进步息息相关。从护理容及形式来看,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家庭护理、护理、医院护理、近代护理和现代护理。 (一)人类早期护理 自有人类就有生老病死,也就有了原始医护照顾的萌芽。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谋求生存,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逐步形成了原始的“自我保护”式医疗照顾。 (二)中世纪的护理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战争频繁,疾病流行,形成对医院和护士的迫切需求,这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逐渐由“家庭式”转向了“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形成了性,民族性及军队性的护理社团。 (三)文艺复兴的护理 公元1400 —1600年,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医学也迅猛发展。 文艺复兴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开始接受部分工作训练,以专门照 顾伤病员,类似的组织相继成立,护理开始走向独立职业之旅。 (四)现代护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自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护理科学不断发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护理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容是医嘱和各项护理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 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在长期对疾病护理的实践 中逐步积累形成了一套较规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 2.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节段 此期护理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护士不在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 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的全方位的连续、系 统的整体护理,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和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课程摆脱了医学教育课程的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多媒体课件 30分钟 提问 1.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什么?(护理专业) 2. 护理的对象是谁? (人) 3. 世界上最神圣的东 西是什么? (生命) 护士是人类健康所 系,性命相托的使者, 讨论 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基 本条件才能做一名合 格的护士呢? 总结评价 1. 具有高尚的护理道 德 2. 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 知识与相关知识 3. 具有熟练的护理技 术 讲授新课 介绍 现代护理的三个发展阶

《基础护理学》试卷(第一章 绪论)

《基础护理学》试卷(第一章绪论)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护理 2.护理学 二、判断题 1.护理学是医学领域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南丁格尔奖作为护士的最高荣誉,每年举行一次授奖仪式。3.学习护理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解护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护理形式,从而加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 4.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上不合作的病人应给予严肃批评。 5.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开塞维慈。 二、填空题 1.护理学的发展,从护理内容及形式来看,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 2.护理工作方法的基本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现代医学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 A.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 Engel) B.美国的莉迪亚?海尔 C.巴甫洛夫 D.汉斯?席尔 E.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 A.1854年,法国D.1860年,美国C.1856年,英国D.1860年,英国E.1828年,日本 3.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实质上就是指: ( ) A.护士B.护理C.护理病人 D.护理教育E.护理思想 4.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里的一门:( ) A.从事病人生活护理的科学 B.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 C.有关诊疗技术应用的科学 D.以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

E.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5.病人“急性胆囊炎”腹痛入院,护士应给予的满足是:( ) A.生理B.安全C.爱与归肩D.尊重E.自我实现 四、多选题 南丁格尔对护理的贡献有:( )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B.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 C撰写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护理论著 D.提出了培养护士的要求 E.出了功能制护理的工作方法 五、问答题 说出现代护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护理特点。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1.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同步解读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一节课,同时也是高中地理的开篇的第课。本节课上得好坏与否,在短期影响方面,学习内容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接下来的行星地球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而在长期影响方面,学习兴趣上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具有启下、打基础的作用,是整个高中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课。 本节课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这3个框题,内容是联系紧密的。根据根课标要求,本节课的主要仼务是解决两个问题:第是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坏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是运用地球、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来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 核心素养聚焦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高一新生,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深入探究的渴望,而本节课存在大量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大部分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过宇宙、地球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刚刚从初中踏入高中,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高中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没有系统的理解与融会贯通,在分析图表资料这一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地理,基本上还保留着初中的直观学习思维与模式,学生的惯性思维将影响到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考点同步解读 核心素养聚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

内科护理学学习指导 完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重点难点] 一、内科护理学的定义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 二、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内容 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每个系统或每类疾病的各章第一节均为概述,简要地复习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简述该组疾病的共同特点,该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并对该组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进行阐述。第二节为患有该组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列出该系统或该类疾病病人带有共性的常见症状体征,并按护理程序对其中数个症状体征的护理进行阐述。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大致包括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和保健。教材中各种疾病的护理部分按护理程序的格式编写,分为完整、简略两种形式。 (二)学习方法 学生在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三)目标

内科护理学的培养总目标:毕业时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三、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内科护理学的发展。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丰富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 四、内科护理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 现代护理观: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的视野正在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的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扩展,着眼于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五、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护士人角色作用有护理者、协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和研究者。[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内科护理学、护理程序、价-效医学。 二、单选题 1.下列有关护理程序的作用哪项欠妥?() A、有利于护士增强专业知识 B、有利于促进护士之间的沟通 C、有利于护理质量的评价 D、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E、有利于节省工作时间 2.现代研究表明,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比例占:() A、50% B、40% C、30% D、20% E、10% 三、多选题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中国护理学发展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护理工作方式 护士素质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一、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 护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护理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远古时代)、家庭护理(古代)、宗教护理(中世纪)、医院护理(中世纪末)、近代护理(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20世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现代护理是在南丁格尔创建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发展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出现于现代护理发展的初期,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以消除病灶为基本目标。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这一时期护理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 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初期的必然产物,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其致命弱点是只关心病人局部的病症,以协助医生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灶为目的,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因而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研究领域十分局限,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社会科学中许多有影响的理论和学说相续被提出和确立,如系统论、认得基本需要层次论等,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神、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健康观,为护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与此同时,“护理程序”的提出使护理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60年代后,相续出现了一些护理理论,提供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由此,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开始注重人的整体护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强化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护士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护理学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及自身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急性传染病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则多是与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同时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医疗护理服务重点局限在医院的现状已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对护理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成为必然。 特点: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并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1第1—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1.由于绝大部分初中学校七、八年级都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的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 四、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 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利用晚自习认真预习教材,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0分钟课堂上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练习册。 (2)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 找资源,有效补充使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让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 五、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1.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 教学目的: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 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 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自然气候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环 境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 2、地形地质的影响: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 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1)空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 大气污染: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 大气中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5月21日世界无烟日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 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 第二节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1)医学专业化、2)安全舒适性、3)管理统一性 医院环境的分类(※) (1)物理环境 (2)社会环境 ?医疗服务环境: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 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 ?医院管理环境:属软环境。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1)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2)温度: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3)湿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1.海水的温度: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深层海水温度由水面向水深1000米处递减,而1000米以下保持在低温状态 2.海水的盐度: (1)分布规律:“马鞍型”曲线(由南北半球的副 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 度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②地表径流的注入:地表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 ③洋流:暖流有增盐作用;寒流有减盐作用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分析原因)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表层海水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3.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暖流(会分辨) [读图思考]P57

4.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 (1)太平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2)大西洋海区:三圈环流形式 (3)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方 向流动,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案例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2.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形成世界的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2)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3)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4)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3.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1)积极影响:顺风顺水(顺洋流)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 (2)消极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海雾;洋流携带的冰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