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研究综述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摘要:口前我国的生态护岸建设依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和开展自我探索,将生态理念融入河岸修复工程,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缺乏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作为支撑,还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生态护岸技术。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研究进展1人工生态护岸结构类型石笼护岸:乂叫净水石笼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是将中小直径的自然石头装入方形或圆柱形经防锈处理的铁丝笼,其实质为充填满块石的规则矩形钢丝笼单元体。
石笼护岸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为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较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动植物可生长栖息其中,适用于风浪冲刷稍大,且对物种多样性要求不高的区域。
缺点是石笼编织工艺复杂,施工需大型设备及大量石材;局部护岸破损若不及时补修会造成内部石材滑落,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1.2三维土工网垫护岸:网垫型生态护岸材料是利用强度较高、柔韧性较好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网垫包含双向拉升平面网及非拉升网,网垫内有大量空隙,可填充土壤,为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载体。
植物发育后,表层土壤和网垫在植物根系作用下紧密结合,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三维土工网垫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后期养护成本低。
但不适宜岸坡陡、流速快、植物难生长的河段。
13 ±工格栅石垫:王越报道了釆用土工格栅石垫开展河道生态护岸,主要是基于石缝间本地植被可以生长,釆用卵石铺垫坡面,再利用土工格栅加筋固定,既保护了岸坡,也减少了对当地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干扰;其次,土工格栅石垫属于多孔岸坡结构,保证了陆地与河道的水汽连续性;此外,土工格栅石垫比起钢丝网石垫,延长了护岸结构的耐久性。
1・4介质筛护岸:介质筛生态护岸是根据筛分原理,在对河堤进行护岸处理时, 山内及外地向河布设粒径逐渐放大的天然石块护岸介质。
这种结构不仅有效保护岸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发育创造了条件,介质筛护岸是自然河床形式的延伸,与其他人工护岸形式相比,更趋向于自然,节约投资。
探究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

探究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在河道治理和水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杂乱,疏通河道和建立护岸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护岸多以混凝土和钢筋筑起了一道防护网,这类传统护岸的建立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的。
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的号召,建立生态护岸成为了问题的解决方式。
本文从探究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的角度出发,旨在为两岸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岸;保护生态在人类的发展史当中。
人类都是以牺牲环境和索取资源作为发展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的认识逐渐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已经扰乱了自然系统。
河流的生态也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污染了河流,河流的自愈能力也在下降。
传统护岸面对此类状况变得毫无作用,为了恢复河水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护两岸的环境,从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出发,通过保障两岸和河水的质量,从而使河道资源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一、有关生态护岸的概述(一)生态护岸的定义在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未提出前,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护岸担任治理河道的重任。
生态护岸和传统护岸二者无论是从结构、功能以及设计理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过去洪涝灾害严重,河道泥沙的堆积容易造成河水泛滥,对周围的农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这时传统护岸就基于固土防滑、防洪排涝的理念设计出来的。
相比生态护岸的绿色植被,传统护岸略显单调。
用水泥、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设计出的传统护岸用来防洪、灌溉的效果甚好。
而用绿色植物建设成的生态护岸则维持了河道生态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在观赏程度上要远远高于传统护岸。
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护岸设计理念都是基于当时河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建构,以保障河道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及两岸居民[2]。
生态护岸的提出解决了城市景观的问题,同时也推进了两岸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水利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河道治理工作已成为环境工程的一部分,在对河道整治过程中更注重生态建设,生态理念已贯穿于河道治理的整个过程。
本文主要是对生态护岸的原则、作用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掌握生态护岸。
关键词:生态护岸;河道治理;应用前言护岸是保护江(河)岸、海岸等岸边不被水流冲刷,保证汛期行洪岸边稳定,保护城市建筑、道路、码头安全的工程措施,护岸布置应减少对河势的影响。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指的是充分利用植物或者和其余的工程材料的有机结合,在河道岸坡上建立具备生态功能的防护体系,满足岸坡的抗冲蚀、抗滑动以及尽快恢复生态,以实现保持河岸稳固、改善坡面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化、提高河流自我净化功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等目标。
下文将对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1、生态护岸的概述1.1 生态护岸的基本原则①规划设计原则第一,稳定性、安全性原则。
护岸起着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河床淤积、防洪泄洪等作用,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护岸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是规划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原则。
第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
岸坡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独立生态系统,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的作用。
在充分考虑护岸的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性和生态性,维护河道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诸多地区河流众多,河岸结构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都有差异,为此护岸营造要根椐具体河流、河段的不同情况,如承担的作用、河岸现状、沿河群众种植习惯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案。
②选择植物的原则第一,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
乡土树种能较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体现地方特色,同时适当选用适生性好,功能特性显著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满足物种多样化的建设要求。
论述河道生态护岸的功效与技术

论述河道生态护岸的功效与技术摘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在河道的护岸领域,亦是更加提倡生态护岸,本文根据当前的生态护岸的技术与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给更多同仁以参考。
关键词:生态护岸;功效;技术0前言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
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代表着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当前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国外对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日本在10年前就提出“亲水”的概念,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进行整治,其主要采用植物堤岸、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
欧洲许多国家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非常注意沿岸的景观与生态系统,尽最大可能地参照采用天然状态下的河海岸形式,避免以建筑物的形式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荷兰提出“给河流提供更多的空间”的口号,他们认为河岸堤防是河流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形成从河道水流到陆地的一种转换,反之亦然,绝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
2生态护岸的功能生态护岸根据不同的特质,其护岸的功能效应可概况为一下四大种:2.1防洪效应河流本身就是水的通道,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河流、湖泊大量发生萎缩,水面积不断缩小,防洪问题显得更加地突出。
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更加高级的护岸形式,首先同样要具备抵御洪水的能力。
生态护岸的植被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文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
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坡面植被大量地向堤中渗透储存,削弱洪峰,起到了延滞径流的作用。
而当枯水季节到来时,储存在大堤中的水反渗入河流中,对调节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生态护岸中大量采用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其在水土保持方面又有很好的效果,使护岸的抗冲性能大大加强。
2.2生态效应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当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堤岸防护时,河道大量地被衬砌化、硬质化,这固然对防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混凝土护坡将水、土体及其他生物隔离开来,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8-26T11:34:00.8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作者:张恩继[导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主义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生态护岸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张恩继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近年来,随着环保主义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生态护岸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相较于传统护岸工程,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保护河滩免受河流冲击,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并修复河道沿岸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论述生态护岸的相关研究,并阐述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最后就生态护岸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态护岸;水利工程;研究;应用中国图书分类号:TV871.1;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Zhang Enji( Land Surveyi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Xi’an 710075,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re and more ecological revetments appea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vetment project, ecological revetment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beach from the impact of the river, but also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river.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and elaborate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s prospected.Key words: Ecological revetmen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Research,application 引言在天然河岸附近,生长着茂盛的水草、树木,出没着各种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浅滩还有鱼类游动,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因此,人们在江河沿岸耕作土地、捕鱼狩猎、繁衍生息,并兴建起城市、村庄。
浅析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
其中,河道和水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不决问题。
为了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生态护岸的概念及特点生态护岸,是指在满足防止岸滩侵蚀、保护岸滩整体稳定、保持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植物、岩头、人工合成材料等自然材料构筑的综合护岸。
生态护岸的特点是能够保护水域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以达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1、防护水质污染生态护岸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水体污染。
在深化河道和整治沿岸溢油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护岸选择高效、低成本的生态护岸,将能够极大地消除水质污染。
2、保持水域稳定生态护岸的設置可以改善地质环境,使水域保持稳定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河床搬移和地质变化,对于航道的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促进航道生态环境生态护岸中的植被及水草生长,具有吸附泥沙、稳定河岸、保护河床等功能,可大大改善水域的环境,恢复水域的生态功能,保护水体生物生存环境。
4、提高护岸效率相对于传统砖混泥土岸墙,生态护岸采用当地资源建造,花费较低,护岸寿命较长,而且立体、柔性、水润草茵,增强了抗冲能力,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维护费用。
三、必须注意的问题在生态护岸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航道整治工程通常需要大量的土方开挖和深化,这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
例如,挖掘形成的河岸强度会降低,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加强防护。
此外,施工及运输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在配套整治的同时加以改善。
四、结论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对于恢复水域生态功能、保证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可从性价比、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综合考虑,明确了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这表明生态护岸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论述河道生态护岸的功效与技术

论述河道生态护岸的功效与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的治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而河道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新型的河道防护和生态建设方式,不仅可以保护河道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河道生态护岸的功效1.保护河道环境。
河道生态护岸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河岸,防止河岸损坏和侵蚀。
同时,在护岸内部设有生态植被,能够保护滨水植物,改善水质和河道生态环境。
2.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河道生态护岸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生态公益,营造绿色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自然和谐、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
3.减缓自然灾害影响。
护岸能够分散水流能量,防止洪水冲刷河岸,减轻河流淤积,减少洪水和地质灾害对周边土地的影响。
4.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河道生态护岸的建设设计体现了美学和艺术效果,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内涵。
二、河道生态护岸的技术1.筑坝、栽植青苗。
通过河道护坝建设,形成河滩,沿岸栽植苗木,增加水体携氧和生物质量,减少水中污染物、臭氧、霉菌等,形成生态环境。
2.石质护岸。
石质护岸建设的目的是使堤防坚固、有韧性,以抵御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石块之间的空隙是河床、河滩生物能够滋生的地方,达到生态护岸的效果。
3.木栅护岸。
这种护岸是用木板拼接成栅栏或挡板,解决了河岸边贤沙土冲刷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栽植,增加生态环境。
4.芦草护岸。
这种护岸是用芦草种植,芦草能增强土质的稳定性,能够滤除水中杂质,起到了生态护岸的效果。
总之,河道生态护岸的建设,可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灾害影响,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美观性及文化内涵。
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尽快采取合适的方案进行建设。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第41卷第2期2020年4月水 道 港 口JournalofWaterwayandHarborVol.41 No.2Apr.2020收稿日期:2019-04-19;修回日期:2019-09-0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4200);广东省水利创新科技项目(2017-1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TKS170203)作者简介:王一航(1996-),男,河北高碑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水动力及泥沙研究。
Biography:WANGYi hang(1996-),male,masterstudent. 通讯作者:张金凤(1978-),女,教授,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水动力及泥沙研究。
E mail:jfzhang@tju.edu.cn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王一航1,张金凤1,2,张 娜1,3,张庆河1(1.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2.天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综合模拟与城乡抗震韧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3.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摘 要:生态护岸是一种将植物引入其中的环境友好型护岸形式。
和传统的工程护岸相比,生态护岸在维持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维护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文章从生态护岸的含义和理论出发,首先介绍其特点和优势,再对已有的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及工程应用进行总结,最后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态护岸;植物;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U61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43(2020)02-0210-08水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而在水陆相接的过渡地带———岸坡,在调节气候、涵养生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岸坡常常受到洪水、波浪、风暴潮等灾害的破坏,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加强对岸坡的防护[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护岸研究综述
【摘要】从生态护岸的必要性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生态堤岸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对城市生态堤岸规划和设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态;护岸;人文
1 绪论
目前,城市河流形态单一,“直线化”、“平面化”严重,面临着河流水环境质量恶劣,河流生态系统损坏严重,河流断流,河道萎缩,河道景观缺乏等诸多严重问题。
只有从生态的角度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问题。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河道修复,建设生态河堤也必将成为城市河道整治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发展的趋势所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的研究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早在20 世纪30 年代起,西方国家把河流治理重点放在污水处理和河流水质保护上。
1938 年德国的Seifert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指出治理工程应在实现传统河流治理的各种功能(比如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的基础上,达到接近自然的目的。
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开始有意识的着手对遭受破坏的河流自然环境重新进行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意识逐渐在世界范围广为传播。
20 世纪50 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了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
Schlueter认为近自然治理的目标首先要满足人类对河流利用的要求,同时要维护或创造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连锁型干垒挡土块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嵌式植生挡土块作为一种新型护岸材料是对它的引进和创新,目前已开始在我国水利工程中有了应用。
20世纪70 年代美国就开始投资5 亿美元恢复入湖河道Kissimmee河,而同时,法国、英国、瑞士、芬兰等欧洲国家也大规模开展河道生态修复与功能重建工程。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开展了河道的生态整治工程的实践,如美国已在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和凯斯密河,实施了生态恢复工程及密苏里河的
自然化工程等。
日本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提倡凡有条件的河段应尽可能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河堤,并将其命名为“生态河堤”。
为挽救城市河流的生态,堤坝不再用水泥板修造,而是改用天然石块铺陈,还给草木自然生长的空间。
2.2国内的研究
我国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兴起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应用推广热潮。
在河道护岸过程中,传统的硬质堤岸常产生破坏生态的后果。
例如,成都市府南河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此城市河流改造项目是以城市河流治理开始进行综合性整治项目,在截污、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在生态护岸的研究上作了许多尝试,例如,成都府南河望江公园自然型护岸工程,黑龙江省富锦市松花江堤防工程,水位多变情况下中山岐江公园的亲水生态护岸工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上海市在普陀的横港河、松江新城的张家浜、青浦赵巷的老崧塘等进行了生态护岸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试行)规定,在保证河道行洪泄洪功能的同时,应因地制宜,采用自然生态型护岸。
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若必须采用非自然型护岸,在进行河道生态整治设计时,应同时采取生态措施,为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创造条件。
对于已经裁弯取直和硬化底、岸的河道应考虑采取措施,逐步进行生态恢复。
岸线除紧邻建筑和防洪需要外,应尽量保持或修复其自然生态属性。
根据《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试行)第十五条,建设自然生态型护岸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生态护岸型式和结构应积极借鉴成功的传统治河方法和经验,在满足行洪和水土保持要求的条件下,适当采用抛石、蛇笼、石笼、填梢沉梢等传统工程措施,结合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方法进行建设;
(2)材料的选用应根据该地区的气象、气候和立地条件,选择具发达根系的植物种类,进行护坡固土;优先应用水力喷草、土工材料绿化网、绿化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新技术和新材料。
(3)对于非自然生态型护岸,可以采用整体复式断面,进行垂直绿化。
在有条件的河段,设置人工河湾、建设滨水公园等。
在宁波市河道治理中采用了自然生态工法,使河道整治融入生态理念。
首先从设计入手,河道设计是否满足生态要求,应是一个水工设计人员所应该考虑的;其次懂得如何灵活应用自然生态工法,这对整个城市和乡村河道断面设计将起着重要作用。
如,化工区排水河道断面,采用蜂巢格网工法,即以钢丝复合材料
编织成笼形,内装石渣或卵石等,作为边坡、挡墙,两岸搭配植草、植栽,并在软土地基上不做任何地基处理情况下建造自然生态型高挡墙获得成功。
另外,在宁波市各级河道整治中应用最广的是河岸绿化和环境护岸工法,目前,所有的河道两岸均采用不同风格的河道绿化方案,部分河道还进行了专门绿化景观设计,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生态护岸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如:
①格笼挡土墙(crib retaining wall)
将木块制成的条块排成井字形,内部填满块砾石,利用格笼内部块砾石的重量,抵抗土压作用力量的一种挡土墙。
内部填充的块砾石透水性良好,坡面渗水涌水或滨水地区使用效果显著。
建议每层高度3m以下,总高度不得超过6m。
②砌石墙
在坡面上切出宽0.5~1.0M的水平阶段,于离外缘0.1~0.2M处砌块石,斜率为1:0.3~0.5,高度0.5~1.0M,背后填充混合肥料的砂土,并栽植苗木的工法称的。
地表只铺贴草皮而有崩塌危险或岩石露出形成凹凸不平的地方,适用本法。
③板状栅(plate hurdle works)
为防止崩坍土砂后坡面流失,利用松木桩加松木隔栅进行固岸,通常设置在坡脚,耐久性良好。
④格网工法(boxes & mattress)
以钢丝复合材料编织成笼形,内装块石或不溶于水等,作为边坡、档墙或软基安全防护的应用。
搭配植草、植栽,适用性较广、安全性较好。
⑤亲水护岸工法(amenity embankment)
河川、湖沼、海岸等的护岸不只着眼于治水、利水机能,同时具有亲水性的休闲空间而设置阶梯状缓坡。
⑥柳枝条法(wicker works)
将萌芽力强的柳树类枝条,切成30~100cm埋入土中,由其萌芽恢复植生的方法。
3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将与
河流和谐共处趋势。
人们在与河流相处的过程中,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河道的修复工作,生态河堤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2)融合其他学科,以流域为单位考虑大范围河道整治工作;
(3)人文因素考虑得更多,“以人为本”的理念更为突出;
(4)水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突显当地风土人情;
(5)借鉴城市建设史和城市水利发展史上先进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为河道生态和景观建设服务。
生态护岸是生态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绝大多数护岸是传统的“三面光”护岸或非生态护岸,虽然满足防洪、排涝等要求,但与“生态河流,景观河流,人文河流”的理念想去甚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态护岸必将取代传统护岸,成为人们喜见乐闻的护岸形式。
参考文献:
[1]蒋屏.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高甲荣,1999,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野溪)治理工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1(1):80-85。
[3]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