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资本主义的扩张-德国统一

20资本主义的扩张-德国统一

课题:第七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德国统一编写人:徐云审核人: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美、俄、德、意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完成统一,其相同的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革命和民族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D、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2、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延伸

C、把奥地利排除德意志

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3、下列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俾斯麦是统一运动的领导人

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实现统一的主因

C、奥地利被排除德意志

D、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关键性的战役是萨多瓦战役

4、德意志采用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方,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较低

B、具有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

C、资产阶级不需要国家统一

D、只有奥地利实力最为强大

5、普法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表现在()

A、促成意大利建立

B、德国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

C、引发了巴黎公社革命

D、德奥同盟的形成

6、(02天津)与德意志统一相比,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不同之处是()

A. 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全国

B. 通过战争完成统一大

C.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D. 结束了异族压迫局面

7、推动德意志、意大利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A.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铁血政策”的力量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强大的军事力量

二、非选择题

(2007江苏卷历史)大国掘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②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4分)

③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

④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4分)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人教统编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包括:“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三目内容。 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拉丁美洲是最早被殖民的地区之一,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此时西方国家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主要采取掠夺资源的方式,这一方式限制了拉丁美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对亚洲的殖民首先是采用股份制公司的方式,直接掠夺,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制公司。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殖民扩张的手段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印度、中国等国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第三目“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处于商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非洲的掠夺,是以暴力为主要特征,表现在黑奴贸易。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之后,为了把非洲大陆变成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有和殖民奴役。第三个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并争夺未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要地,开始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别地图、阅读史料,了解西方列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文本阅读,认识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双重作用,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课堂学习,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感受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国情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等奖教案】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二课时 美国南北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与性质,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研究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林肯一生致力于争取民主和种族平等的事迹,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获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和作用,以及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难点: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习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林肯纪念堂是美国首都华盛顿最有气派的建筑物之一。纪念堂56级台阶代表了林肯一生走过的56年,进入纪念堂就可以看见一尊林肯的座像高高在上,有人要抬头才能瞻仰这位伟人的威容。马克思曾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华盛顿曾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林肯又为什么会与华盛顿齐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1、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知识,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阅读。 2、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问题 (1)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焦点问题是什么? (2)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标志、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如何?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了“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不追求面面俱到,尽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四步探究”教学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研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联系现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受教学时间限制,在个别问题探讨上没有充分地展开讨论。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资本主义产生 一.资本主义建立 (一)资本主义萌芽前提 1.生产力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劳动中积累了生产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促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冶炼、纺织、陶瓷、印刷等生产部门都有较大发展。航海技术也快速进步,14世纪欧洲人也开始用指南针。西欧一些国家出现轮耕制和休耕田种植牧草制度,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加。 2.社会分工发展: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分工扩大,手工业分成更多专业部门。14世纪末,巴黎就有350种行业。15世纪时,德国法兰克福有170多种行业。 3.商品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商品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纺织业、丝织业、采矿业、冶铁业、造船业等部门中,产生了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二)资本主义萌芽途径:1.封建行会瓦解: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行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条件优越的作坊主,通过种种办法突破行会限制,自行添置工具,增加帮工学徒,延长劳动时间,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更多产品。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大作坊主转化为资本家;破产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2.小商品经济分化:商人本来是手工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媒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变成手工业产品包买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还给手工业者发放高利贷。手工业者不能偿还债务,只能把作坊及生产资料用来抵债。破产手工业者给商人加工产品,领取工资。包买商转化为产业资本家,小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3.小农经济破产:自然经济瓦解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实物地租过渡到货币地租,封建地主为了用货币购买奢侈品,要求农民缴纳货币地租,促使封建农业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农民既受封建地主剥削,又受商人和高利贷主盘削。多数农民纷纷破产,部分农民上升为富农。地主富农转化为农业资本家,破产农民转化成农业工人。 (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新型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小生产者,强迫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的历史过程。 2.原始积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经济条件:(1)大量存在既有人身自由又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里大量积累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的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最初在小生产者分化基础上产生,

(完整版)历史必修知识点默写(十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必修知识点默写(十二)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了世界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状态,世界日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以为中心的开始出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革命”)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速西欧__________________ 的解体,促进发展。(“价格革命”) 3?列举“海上马车夫”荷兰兴起和在美洲、亚洲、非洲的扩张,列举英国的崛起和在北美、印度的扩张 (1)海上马车夫一一荷兰(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荷兰濒临__________ , __________ 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______________ 活动,来 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_____________ ,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很快建立 (2) “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___________________ 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17世纪初, 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不久,英 国爆发了革命, ______________ 开始掌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_ 为代表的资本主义 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 _______ 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物理保障。 4?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主要途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臭名昭著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进 一步拓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造成发展缓慢、贫 穷落后。 5?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条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①殖民掠夺为英国提供了资金,扩大了。②提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空轴线 时政联系 以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谈反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考点一美国内战 1.时间:1861---1865年。 2.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部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或:南方奴隶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4.北方领导人:林肯。 5.经过: 爆发:1861,南方组成“南部同盟”,挑起内战。 失利: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 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6.胜利原因:人心所向有利于北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士兵作战勇敢;北方在经济、军事、政治多方面都占优势。 7.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8.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巧记法】领土扩张东向西,奴隶问题矛盾激;林肯平叛维统一,扫除障碍美崛起。

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内因: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掌权的是幕府将军,天皇大权旁落。) ②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日本国内的矛盾。 2.开始:1868年,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 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整理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 原因: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 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过程:①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 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③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③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据点;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 2.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②革命或改革运动 三、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发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厂制度的兴起。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期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

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

特别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理解背诵版 1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14-17 经济:行会出现,手工作坊兴起,新航路开辟。 政治:教会权力控制社会,民族国家形成 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工场手工业时期 17\18 经济: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西欧殖民扩张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洲教会权力较大 文化:启蒙运动 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60s--1840s 蒸汽时代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政治:美国法国、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代议制逐步完善,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70s--1945电气时代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一战,凡华体系,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45--今 经济: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经济,完善社会保障,重视科教,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 评价世界近代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标准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定型的时期。评价此时期重要的经济事件、现象、政策要始终遵循生产力标准,即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圈地运动, 要认识到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消灭了自耕农,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不能仅看到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土地,到处流浪,处境悲惨。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法国大革命土地政策、美国历史上的“ 西进运动” 。法国大革命中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但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角度看,不利于法国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 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 ① 三个前提:一是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三是资本主义生产系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② “ 四个条件”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a. 科技条件b. 市场条件c. 资本条件d. 自由劳动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① 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 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发展成为新 贵族; 另一方面, 农民失去土地, 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 形成并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 ② 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 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 ③ 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促进西部的开发。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D 6C 7B 8A 9D 10A 11B 12D 13C 14C 15D 16B 17B 18B 19C 20D 21D 22B 23B 24C 25C 26D 27B 28C 29C 30A 31D 32C 33A 34D 35C 36A 37C 38D 39B 40C 41D 42A 43D 44A 45B 46B 47A 48D 49D 50A 51B 52A 53C 54D 55D 56B 57C 58A 59A 60B 61C 62A 63A 64D 65A 66D 67D 68B 69C 70C 71D 72B 73A 74D 75C 76D 77B 78A 79B 80D 81B 82D 83A 84C 84B 86B 87A 88D 89B 90A 91C 92D 93A 94C 95B 96D 97B 98A 99C 10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CD 5BCD 6ABC 7ACD 8ABCD 9BCD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CD 16ABCD 17ABC 18ABCD 19A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D 24BCD 25ABCD 26ABCDE 27ABCE 28ABC 29BDE 30ABDE 31BCD 32ABCD 33ABCDE 34ABCE 35ABCDE36AB37ABC38ABCDE39ABDE 40AD 41CD 42BD 43AB 44BC 45CD 46ABCD 47ABD 48ABCD 49ABC 50BCD 51ABCD 52ABCD 53ABCD 54ACD 55ABCD 56BCD 57ABC 58BCD 59ABCD 60ABC 61BCD 62ABC 63BCD 64ABCD 65ABCD 66ABC 67BCD 68ABCD 69ABCD 70AC 71AD 72BCD 73ABCD 74ABCD 75ABD 76ACD 77AB 78ABD 79ABCD 80ACD 81ACD 82ABCD 83ABCD 84AC 85ABC 86ABCD 87ABC 88ACD 89ABC 90AB 91ABCD 92ABC 93ABC 94ABD 95BCD 三、辨析题 1.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3.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4.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这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产生、形成和发展以至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阶段时间特征原因 一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20世纪初 (1912-1919中华民国初 期) 短暂春天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1927-1936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较快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1937-1945 (抗日战争) 日趋萎缩 ○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1946-1949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 A 、知识导航 1.掌握德国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3.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及意义。 4.把握俄国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5.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6.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B 、知识解读 一、德国统一 1、背景:(统一前的德国) 2.德国统一 (1)和平统一尝试

(2)武力实现统一: ①领导权的争夺:长期以来,奥地利和普鲁士一直在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日耳曼人,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日耳曼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奥地利转到普鲁士手中。 ②统一过程: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③统一完成:187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统一的影响: 二、美国南北战争 1.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独立时的领土:美国取得独立的时候,领土只包括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 (2)美国韵领土扩张: ①美国独立后的政权是由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联合建立的,他们都热衷于扩张领土。

②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手段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2.美国南北战争 (1)爆发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后,南方与北方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但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造成了南北矛盾 经济 南部植棉业的发展,南方种植园主把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又从英国买回廉价的工业品。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黑人奴隶猛增 南北不同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南北矛盾。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一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1 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2)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19世纪中期,发源于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废奴主义者建立废奴组织,出版鼓吹废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组织奴隶逃亡。 (3)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4)战争经过: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中国,这三个基本条件形成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从明朝中后期就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牢固性,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具体的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近代机器工业的正常道路。换句话说,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首先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起步,而是由一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然后,一部分商人、买办、官僚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相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官营企业的国家资本而言,他们被称为私营资本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那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存在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形式。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占比重较大,本国资本占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占比重很大,又呈畸形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占比重很小,实力薄弱。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单选题 1.著名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在诗中将林肯比喻为率领美国这艘船破浪前进 的船长。下列属于林肯的历史贡献的是()。 A. 使国家获得了独立 B. 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 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2.日本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历史史实是 ①废奴运动 ②大化改新 ③明治维新 ④闭关锁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历史情境:1863年1月18日,美国南部一叛乱州的几个奴隶在报名参加北方军队。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人权宣言》的颁布 C. 《宅地法》的颁布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4.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 变。这种“转变”得益于()。 A. 农奴制的废除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两个五年计划的推行 5.据相关史料提供的数据: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1863年一年内共 有386处领地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分析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农民对“解放”的失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农奴制改革的失败 B. 部分农奴贪得无厌 C. 沙皇专制深得民心 D.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6.19世纪中期,在德克萨斯州,两个陌生人见面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 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后面的往往是开枪。这说明()。 A. 社会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 B. 美国社会不稳定 C. 奴隶制变成美国向往的制度 D. 种族问题严重 7.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最主要是因为他()。 A. 维护统一,解放了黑奴 B. 主张平等,消除了种族歧视 C. 凭借实力,当选为总统 D. 鼓励扩张,促进了西部开发 8.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它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什么历史现象?()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否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了,三大发明是东方人传入西方的。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即使没有三大发明资本主义依然会在西方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 三大发明在西方的传播是对资本主义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不是根本的产生原因 就是有你三大发明也过年没你三大发明也过年就是这个意思。三大发明是科技上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场而不能根本的左右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文明原创地为啥过去这魔久了依然还是封建国家呢?为什么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呢?所以说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火药击败了冷兵器的骑士阶级,破坏了封建领主的城堡,没有骑士阶级和城堡的庇护封建领主当然会垮台。 指南针在航海学的利用使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于是海外资本开始迅速增加,跨洋商业活动发展迅速。殖民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入欧洲,资产阶级商人们地位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迅速。封建领主更趋于没落和破产。 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出版业,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打破了教会的独裁统治,使人文主义新思想得到传播和普及。并提高了科技的进步,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三大发明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推进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这是一种科技手段而不是根本,希望你能搞清楚。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姓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2、最早开始的国家: 3、最早开始的行业: 4、开始标志:年,英国纺织工发明了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与上题相区别,本题考点是推动工业 革命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改良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注意是改良,不是发明) 6、几个重要的发明: (1)(一位英国工人)发明蒸汽机车。 (2)美国人发明了“克莱蒙特”号蒸汽机轮船。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19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标志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8、影响:(1)使人类生活中心由向着的方向转变,进程加快。 (2)产生了和两大对立的阶级。 (2012江苏扬州)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 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 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

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 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分析19世纪初欧洲大陆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时,存在几种不同观点,你赞成哪一种呢?()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D.哥伦布的航海事业 资本主义制度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1、三角贸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 (1)最先开始的国家: (2)主要国: (3)路线:→→→ (4)影响:对非洲: 对欧洲: 2、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 (1)1600年(世纪),英国成立 (2)掠夺方式:;; (3)英国殖民头目:

3、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拉丁美洲人民战胜了和的殖民者,其中领导者获得称号。 (2)印度人民在的领导下勇敢斗争,虽失败,但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年) (2012江苏南京)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在此过程中,英国打败的竞争对手有() ①西班牙②美国③荷兰④法国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0广西南宁)如果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反抗殖民统治 B.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摧毁了殖民统治 D.赢得了国家的解放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三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9课从倒幕运 动到明治维新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点是( ) ①改革前都面临内外危机②农民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③都提倡“文明开化” ④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世纪后半期,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取消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教育体系。但与此同时,日本也留存了浓厚的专制思想,如对天皇个人的神化思想等。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戊戌变法 D、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重在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A、俄国的农奴制 B、美国内战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中,曾涉及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②明治维新③倒幕运动④洋务运动⑤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1853年时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园家,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