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及其影响

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及其影响
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及其影响

电影特效

特效电影制作流程简述 特效电影指的是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特效,顾名思义,“特殊效果”,言外之意即在电影制作中所占成分并不高,但对电影视觉表现的强烈需求是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好莱坞,特效电影的生产占据很大的比重,高票房的电影中特效制作的成分通常都很大,所以特效制作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家常便饭。特效电影包含两个种类,一是指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这种电影的特效制作必须详细规划,所需投入所需时间所需人力所需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比例最大,传统拍摄技术退居次要地位。此类电影的代表有《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贝奥武夫》等。 图1-1 电影《阿凡达》,制作模式以特效制作为主,革新了电影拍摄的方式

另外一种是指特效表现占据很高分量,但是传统拍摄技术和方式也是电影制作的重心,此类电影的代表有《金刚》、《指环王》、《变形金刚》、《黄金罗盘》、《2012》等。 图1-2 《金刚》,特技制作占据很大比重,但拍摄模式没有重大革新 在本书中,实拍电影及特效电影的区分,是以基于技术的拍摄制作模式为对象的,并不指代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等,这些东西在任何一种电影中都是共通的,技术不过是实现手法而已。

1.1.2 特效的两个种类 电影特效是一个泛泛称谓,如果从专业角度继续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和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这两者的解释如下: ??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 视觉效果代指不能依靠摄影技术完成的后期特技,基本以计算机生成图像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在拍摄现场不能得到的效果,具体包含三维图像(虚拟角色、三维场景、火焰海水烟尘等模拟等)、二维图像(数字绘景、钢丝擦除、多层合成等)。 ??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 指在拍摄现场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效果的特殊手段,被摄影机记录并成像,具体有小模型拍摄、逐格动画、背景放映合成、蓝绿幕技术、遮片绘画、特殊化妆、威亚技术、自动化机械模型、运动控制技术、爆炸、人工降雨、烟火、汽车特技等等。 在现代电影制作中,特殊效果技术和视觉效果技术联合使用密不可分,而且分界线也不是非常清晰了。比如蓝绿幕和威亚技术都需要依靠电脑软件的擦除,是联动的技术手段。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2013-05-28 | 访问次数:304 | 新闻来源:电科网 近年来,声音、画面上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带来更清晰、更具冲击力的观影感受,营造更加真实的影音再现。就画面而言,主要的手段有扩大银幕面积、增加影像分辨率和提高放映帧率等。其中,高帧率作为提高视觉感受的有效手段之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电影最根本的技术就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将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当画面的播放达到一定速度时,实现画面的运动重现。因此,电影的放映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播放的画面越多,则画面交替时的闪烁感越弱,重现的画面运动越平滑,画面也越细腻。但是在胶片电影时代,受经济成本、机械机构等因素的制约,不能采用高帧率的方式拍摄和放映电影,只能在声画质量与成本之间折中,最终确立了24FPS的电影速率。 然而,24FPS 下的画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快速摇移画面时产生的抖动、频闪等现象,带来视觉上的不适。通过提高帧率来增加画面信息量,平滑运动镜头,增强视听震撼力一直是追求电影品质的方向之一。但在胶片时代,这种昂贵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特种电影局部放映,未能大量普及。 随着电影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曾经的制约因素逐渐减弱,数字技术的发展攻破了大量记录介质、快速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使高帧率电影成为可能。加上观众对电影画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画面品质的任务更显得迫在眉睫。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赋予了高帧率电影莫大的现实意义。 1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应用实践 高帧率对于画质提升的意义并不是最近的新发现,早在胶片时代就有了通过提高帧率来获得更好的视听感受的尝试;而数字技术时代的高帧率热潮则是在2011年前后,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而悄然掀起。 对高帧率的探索可追溯至20 世纪70年代末,由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las Trumbull)开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特鲁姆布一直致力于研究提高电影的保真度,尤其是电影帧率与放映效果的关系。他将胶片以不同的播放速率放映给观众,再观察观众的表现。发现随着帧率的提高,观看者的情绪反应也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他在自己研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中,以60FPS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创造出画面清晰、运动流畅的观影感受。 但是由于胶片电影本身成本的制约,休斯坎系统大多用于与动感电影相结合的短片中,在游乐场等场所放映,未能大量推广。1983 年本计划成为第一部休斯坎电影的《头脑风暴》也因多方面原因而夭折。尽管如此,特鲁姆布等人对高品质电影的追求和探索留给了后人启发和鼓舞。 时至2011年,数字电影技术日臻成熟,高帧率再一次进入业界的视野。当年3月,詹姆斯·卡梅隆在CinemaCon展会上提出推动电影技术向高帧率方向发展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电影工业标准是在1927 年颁布的,长久以来都不曾改变,对当下的电影发展而言或许已经过时,将帧速率提高到48FPS甚至是60FPS 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为此,他展示了一些分别以24FPS、48FPS 和60FPS 拍摄和放映的素材,以证明高帧率对影像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对3D 影片质量的提升。随后,卡梅隆确定将使用60FPS的格式拍摄《阿凡达2》。 乔治·卢卡斯和彼得·杰克逊分别表示了对高帧率的兴趣。乔治·卢卡斯在迪斯尼乐园制作了一个名为《星球大

视觉特效电影中的制作技术分析

视觉特效电影中的制作技术分析 现在的电影为什么在视觉上给观众的冲击力与震撼力越来越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特技,有些影片看似平淡,其实同样使用了特技,只不过这些特技你没有听说过或根本看不出来而已。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电影作为视听门类的艺术形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令人目不暇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发现在一部电影中没有任何的特效成分。 电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摄制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电影画面。 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费用惊人或危险性大以及难于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到的一些镜头和景象。 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于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按制作顺序可以分为前期拍摄时的电影特技和后期制作时的电影特技。在传统的电影特技中更多地依赖前者,如特技摄影、缩微模型摄影、电子模型特技、合成特技(包括合成摄影和洗印合成)、物理化学效果特技、特技化妆等。而对于后者——后期制作时完成的特技则手段不多,以前主要依赖光学洗印技术来实现。在计算机介入到电影特技领域后,电影特技的后期制作能力大大增强。数字电影特技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与深入。 前期拍摄时的电影特技即特技摄影,这是最早采用的特技手法。 它的诞生纯属偶然,是早期电影大师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在巴黎的德勒剧院拍摄一个场景时意外发现的。当他在转动摄影机的摇把时,设备突然被卡住了。一分钟之后恢复了正常继续拍摄。而在放映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银幕上公共汽车变成了灵车,男人瞬间变成了女人。 这就是停格再拍(Stop Motion)技术。这样,看似一次意外的拍摄事故却催生了早期的电影特技。乔治·梅里爱也因此成为“电影特技之父”。随后,梅里爱又使用了多次曝光、慢动作、快动作、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后来又在1902年拍摄《橡皮头人》时尝试了分屏技术。 缩微模型摄影是以缩微模型为拍摄对象的特技摄影方法。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利用模型道具,将不可能实际拍摄到或没有必要耗费巨资搭建的布景、建筑物、城市景观、宇宙飞船等做成微缩模型(Miniature)。利用透视原理由摄影机拍摄,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实现艺术想象的技术革命 计算机与电影史的联姻发端于美国,好莱坞引领了电影数字化的潮流。计算机技术对于电影艺术的革命性意义得到了全世界电影人的认同。同样,中国电影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广泛的来说视觉特效电影所使用的电脑软件大致分为这几种1 平面设计(PS,AI,CD等),2影片剪辑(Premiere,Smoke,Flent,Finalcut,Edius等),3影视后期

数字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的运用分析

数字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的运用分析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特效运用技术也在稳步提高,已经在多领域中都得到了运用,影视动漫也是其中之一,使用数字特效制作的动漫影视作品,可以有效提升影片的视觉与听觉上的效果,增加影片艺术感。本文通过对数字特效的应用现状和数字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计,仅供参考。 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强,他们也愿意走进影院进行观影,这就带动了影视作品的发展,尤其是动漫影视作品,运用数字特效技术制作之后,其影片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促进了该类影片的发展。 一、数字特效的应用现状 随着现在数字特效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字特效的技术也得到极大的进步,而且由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也对数字特效作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自从国内的影片实施数字化之后,发展速度极快且产量较高,从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使用数字制作的影视作品不下千部。从实际的制作中我们发现,使用数字特效制作影视作品,既能减少制作成本的投入,同时还能改变胶片制作的单一方式,实现制作技术体系的多元化。但就我国整体的发展现状而言,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仍然与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想要有效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不仅要吸收各种国外的优秀技术,同时还应与我国的影视行业情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要与技术水平领先的国家保持密切的交流,确保能够及时了解的掌握最新的文化与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推动数字特殊技术在我国的良好发展。 二、在影视动漫制作中数字特效的运用 (一)在影片视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拍摄难度较大或无法拍摄的镜头,此时就会使用特效镜头进行拍摄,在拍摄特效镜头时会使用模型制作和特技拍摄以及光学合成等技术进行镜头合成,基本都是在拍摄或冲洗的阶段制作的,像动漫作品中人物动作的速度、上色以及景物处理等都是使用的特效镜头。影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动漫影片拍摄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影片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用这种技术制作出的三维动画角色模型,可以使拍摄的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 (二)在视频方面 以往的动漫影视作品都是按照片头和片尾等多个内容分别拍摄,之后再对所有镜头统一进行剪辑,并将其进行衔接组成完整的作品。与传统的拍摄方式有所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作者:————————————————————————————————日期: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不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立论】 正方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数字特技在各个艺术产业都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精神消费,正是借助着数字特技的大量运用,使其占据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它华丽的特效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电影艺术的发展好坏取决于观众的评价,而评判数字特技是否有利于电影艺术发展的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更好的为大众所接受。 首先从电影本身来讲。早期的电影形如舞台剧一般,是靠台面上的动作语言以及音乐等元素,通过镜头的合理排列,达到一种视频讲述故事的效果。这对演员、后期制作的要求并不高。而当电影艺术发展到了后期,镜头的华丽表现要求和真实的拍摄难度这一对矛盾考验着导演和后期编辑的创意。《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特效镜头,光是运用镜头切换和一般的普通特效是难以为我们营造出这样一个奇幻又真实的魔法世界。而电影《金刚》与之前老版的《金刚》相比较,那种恢弘的场面可见一斑。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不单对剧情的完美度有所要求,更对整个画面十分挑剔,运用大量的数字特技,正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对凸显的矛盾,为观众带来真实震撼的体验。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只有大众喜欢的才有市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观众看电影的追求是其表现效果,而电影画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效果,画面可谓是决定电影表现效果的关键一步。国外电影比国内电影更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高难度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华丽的电影特效制作得十分逼真。当观众已经分不清这是电影特效还是真实的时候,说明它的特技效果是成功的。而当观众走出影院,彼此的话题都停留在电影华丽的特效上,讨论着这个大爆炸的画面如何如何真实,那个地震效果如何如何震撼,那个小精灵如何如何可爱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得不承认,通过强大的特效运用,它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电影给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感人肺腑的剧情与对话,更多的是身临其境的与主人公共同经历的一种深深地震撼感。当观众已不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看电影,而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与主人公共同冒险的时候,我们能说数字特技不利电影的发展么? 数字特技的运用在于它能表现平常之不能表达,而它的“大量”应用体现在现在大量电影都运用到了数字特技。它与前期拍摄阶段相辅相成,就好像人的左右手,谁也不能单独做好一件事,只有二者相互搭配才能很好做好一件事。因此,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是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的。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刚才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我们承认,数字技术在电影的表现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诚如对方说的,可以表现一些寻常镜头所不能表现的。但是,当今的电影产业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内涵,导致片面追求特技而使得故事情节淡化贬值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应当是站在当下电影艺术的现状来考虑。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传达的是作者与导演的思想的结合,真正震撼人心的是其核心内涵。而我们今天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数字特技的大量加入,是否阻碍了其核心内涵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一篇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的文章,远远不如语言平实但道理深刻的作品。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如此。而电影最应当挖掘深入的,不是它的特效镜头和画面表现,而应该是这部电影作品所解释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起到启发观众思考或引起他们共鸣的作用。然而,

数字媒体之影视特效

数字媒体之影视特效 关键词:数字媒体、影视、特效、数码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感觉这个概念好大。对于学识不多的我来说,数字媒体约等于影视,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可能主要是因为本人对传媒这东西接触最多的就是影视,且我对于影视特效非常感兴趣。 说到影视特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星球大战》中的三维全息投影技术——震撼!国外影视特效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7年,凭借《星球大战》,麦克昆因获得了“最佳视觉特效”奖。《星球大战》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各样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现场感。它让我们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特效工业的开端。《星球大战》视觉特效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作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巨大。剧本筹谋时,叙事的安排,影视殊效让创作者跳出了传统的线性的思维模式,纯粹打破了时空的概念,是以一些局限于拍摄技术的画面可以被实现了,创作者铺开了手脚,充实发挥了想象力。在传统的剧本外,数字殊效还需要自己的殊效剧本。《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技术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但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数字化的进程大约滞后了十多年。2010年初,《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把中国特效行业的同行们震得目瞪口呆。置身《阿凡达》中气力梦幻的潘朵拉星球,中国导演集体选择沉默,有网友悲观的预测:中国特效电影永远不可能赶超国外特效大片。然后,国产特效电影与《阿凡达》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今中国电影特效技术的落后? 数码特效的制作成本目前还居高不下,如《泰坦尼克号》投资2.5亿美元,数码特效的开支差不多占了一半。正是这一因素,使不少业内人士将数码特效视作“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认为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国数码电影发展的瓶颈。但其实也未必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影票房滑坡,不少电影制片厂的特技车间纷纷下马,制片人为了省钱,能不用特技的尽量不用,致使国产片里的特技元素日益萎缩。另一方面我想是因为中国电影编导对高科技感兴趣的人不多,对数码特效的应用热情不足。而好莱坞却拥有创作数码电影的专才,如詹姆斯·卡麦隆以平均两年1部的速度,接连执导了《深渊》、《终结者Ⅱ》、《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四部数码大片,2010《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更是颠覆了全球影视爱好者对3D电视的看法。 庆幸的是,在中国影坛,仍然存在孜孜不倦探索数码电影的导演——张建亚。从开始尝试的《大闹天宫》到首部国产数码大片《紧急迫降》,再有后来的《极地营救》,这

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21T14:02:23.8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王颖 [导读] 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与胶片比,画面没有跳动、划痕、褪色。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自从数字电影问世以后,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经历了起步阶段、观望阶段、技术规范的制定和迅速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也经历了研发、改进、再改进、逐步完善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分辨率、对比度、光输出的提高和光路效率的逐步提高,机器结构的改变(模块化设计和体积的逐步缩小),到安全加密技术的逐步完善。数字电影的发展不仅仅有从胶片到数字的技术转换,而且包括从数字 2D到数字3D的革命性演进,这使电影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对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1、前言 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与胶片比,画面没有跳动、划痕、褪色、无闪烁或聚焦改变等现象),它以其在制作、发行、放映诸方面的强大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电影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业界的特别关注。 2、数字影院放映系统的演变概要 从1998年数字影院放映设备开始研发,数字影院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持续创新,使数字影院放映系统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就像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一样,渐渐地数字放映机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胶片放映机送进了博物馆。图1是博物馆中的胶片放映机。 自从数字电影问世以后,数字影院放映系统经历了起步期、观望期、技术规范形成期、设备技术成型知识普及期、技术改进优化期和高速发展期、技术突破和更新换代期。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放映机和影院服务器及其配套设备也经历了研发、应用、改进、创新、逐步完善和优化提高的发展演变过程。 起步期:2000年-2002年,数字影院原型机到第一台1.3K影院放映设备雏形问世,并小范围影院试用; 观望期:2003年-2005年,1.3K放映设备到第一台2K数字放映机的问世和影院应用,并得到影院业主联盟测试和使用,由于技术概念新,加之没有相应技术规范依据,数字放映处于试验性观望期; 技术规范形成期:2005年-2006年,DCI数字影院系统技术规范1.0发布,各数字影院设备厂商跟随,开发生产顺应DCI技术规范的产品; 设备技术成型知识普及期:2007年-2009年,以顺应DCI规范1.0的第一代放映机为标志的数字放映系统开始部署,数字影院技术知识逐步普及;技术改进优化和高速发展期:2009年-2012年,以顺应DCI规范1.2的第二代放映机为标志的数字放映系统大面积部署,全面胶转数转化;技术突破更新换代期:2013年-现在,以高品质影音、激光放映机和媒体一体放映机为代表的第三代数字放映系统逐步推向市场并被市场认可,高品质影厅部署和旧机光源更新成为发展趋势。 从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上看,数字影院放映机从分辨率、对比度、光输出的提高到光路效率的逐步提高,机器结构的改变,从分立式到模块化设计和体积的逐步缩小,在集成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信号处理带宽在大幅提高,增快了信号处理速度,以及支持4K、高帧率等。影院媒体服务器从分立式的到嵌入式一体机结构的变化,使之支持品质更高的影像高技术格式,且安全加密技术的逐步完善,内容管理从本地存储到集中与分布存储结构上的优化,影院放映管理,从TMS、LMS到TLMS影院片库管理系统操控方式上变化,更加方便影院日常操作和设备管理,音频处理支持方面,从支持5.1、7.1、到11.1,13.1,3D沉浸式音响,从二维环绕到三维度全方位提升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对数字放映质量的质疑和对胶片放映质量的留恋,但随着数字放映技术的改进提高,胶片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终于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走到了尽头。数字放映不仅仅是从胶片到数字的技术转换,而且是从数字2D影音到数字3D和4D影音意境扩展、从标普帧率(24帧)到高帧率、高品质影音呈现的革命性演进,这使电影技术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全面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欣赏方式。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和声音还原效果,它以其在拍摄、制作、发行、传输与放映上的强大优势,迅速地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数字影院技术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3、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从数字影院系统技术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对完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也是新技术开拓的源动力,不断提高的观众欣赏水平和影院管理水平也促进了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因此未来影院技术上会不断超越现有水平,更具吸引力的先进技术会不断涌现,其发展趋势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更高品质的画质 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得更高的空间清晰度,更高的帧速率可以获得更高的瞬时动态清晰度,高动态范围HDR和超高对比度,可以获得更高的反差和更宽的亮/暗细节色彩精度和表现力,广色域可以还原更丰满、更接近真实世界的鲜艳色彩,超高分辨率(8K)HDR用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可以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节目内容,为观众展现一更大的色彩和亮度范围,它需要从光源、数据处理、制版、放映等各环节进行提升。在特别设计的影厅环境里,用激光放映系统呈现更完美影像。 (2)更高的能效 半导体激光光源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更节能环保的全激光影院必然成为影院放映设备的主流,另外如果LED屏技术有所突破也有可能用于电影放映。 (3)体系结构的创新 目前Barco正在研发更高对比度、高动态范围的RGB激光放映机,可以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Christie为Dolby影院研发了双光引擎的激光放映机获得超高的对比度,大大改善了影像质量;另外IMAX最新研发的GT激光放映系统采用柯达专利技术设计的新型激光引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光引擎的结构,从而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和在巨幕上的表现力,同时兼具更好的光效率。这将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行放映

电影特殊效果分析(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设计》大作业 题目:选题二:《X战警-第一战》分析短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姓名:王潇 学号:0305110228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生活要求变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经受着人们的考验。过去的技术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让我们满意的视觉效果,尖端的电影技术正在发展。从电影这个音画艺术诞生开始,影视创作人员一直在积极的寻求新鲜的元素,是电影传达更多的思想和情感,或是呈现给观众不同寻常的或是匪夷所思的画面,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最震撼的效果。从历史上第一个特效镜头出现在大屏幕的一瞬间就注定了它今后在电影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起影视视觉特效的发展,不得不惊叹其惊人的成长速度,然而回顾历史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诞生以来,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就像一只催化剂迅速的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图形学CG技术的发展进入应用与普及阶段,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和三维动画,数字合成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震撼,可谓视觉盛宴。与此同时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迅猛地崛起,众多好莱坞大片为了取得绝佳的影片视觉效果以及良好的票房收入,不惜在影片特效部分投入巨资,更有甚者,影片本身就是一部特效电影。所有的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影视视觉特效的发展与进步。 电影发展到今天,影视特效已经成为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更环保,更节约,成本更低。例如,某些影片中的场景更不不可能依靠现实的布景来实现,就算可以实现也劳民伤财,耗资巨大,这时候CGI技术就现实出其强大的优势;某些电视剧的制作,因为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到将剧组四处迁徙完成拍摄,这时候,就可借助绿屏或蓝屏以及跟踪的技术,在摄影棚中完成前景的拍摄,然后利用数字合成技术,将其与背景实拍素材合成的天衣无缝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这种拍摄手段在现在的影视制作中被广泛的使用。 现代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特殊处理使影片出现特殊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其技术集中在建模与渲染和特效与合成方面。经过了大学对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我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下面让我以2011年上映的《X战警:第一战》(X-men:First Class)为具体实例,阐述我个人的理解与分析。 具体完整动态视觉效果请看附录视频。附录视频内含镜头一至镜头五,并整合了相关技术应用。 关键词: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影视特效X战警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电影史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借助于技术的革新。纵观电影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起着先导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影响合成技术、三维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三维动画、虚拟技术及全数字电影拍摄、下载、播映等新技术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匪夷所思三维惊喜和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存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范围、性质、电影的表现力,创造了人们前所未闻的视听奇观,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广度与前两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作为一种连续摄录并映现世界原貌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出现的,摄录技术,感光胶片的发明,从技术上提供了电影诞生的可能性,电影的技术性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诞生后,迅速介入艺术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一方面建立在以技术手段记录现实世界某些侧面的基础上,是摄影机运用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靠着大量大量吸收文学、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营养而成长起来。电影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它将商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如此成功。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业给电影带来一场新技术革命,为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数字技术已像潮水般涌入了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浪潮将电影制作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1.数字技术促使了新的电影样式、电影类型的出现: 其中中外灾难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类型的出现和成熟。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如此高原、奥妙,真正的令人难以想象、神秘无比。 2.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发行、剪辑手段: 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创作的数字化。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创作过程都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比如在前期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设计影片需要的场景、情节、画面等,以便

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纵观电影电视的发展进程,制作技术一直起着先导作用。电影电视的艺术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拍摄、制作和播放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当微电子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数字技术不仅彻底革新原有的电影电视以及胶片、磁带、光盘等之间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显示的作业力一式,也改变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如今,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使影视艺术处于前听未有的大变革中,影视艺术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尽管在这以前也出现过其他一些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在电影制作中地运用,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既是电影技术革命发展的趋势,也是全世界后工业革命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思维变化结果,更是现代计算机工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理论发展的必然。 一、新材料、新技术”的数字技术为电影创造了奇迹 数字技术,在创造影视艺术中的现实世界时,又在创造异乎寻常的梦幻世界”及超人”故事。一些高难度、大投人的科幻片、灾难片、动作片广泛地使用了数字技术,魔变出了虚拟现实”和朱来世界”、 斯皮尔伯格影片〈〈印第安那的琼斯和魔殿》,有一千六百多个特技镜头是在二维的平面模型上用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来形成三维空间的,其中有琼斯一落千丈,跃进激流,琼斯掉进陷阱,摸到怪石嶙峋、熔浆迸射的魔殿祭台一真是 险象环生,悬念迭出,令人毛骨谏然、胆战心惊。观众在随其经历一场噩梦而又化险为夷的同时,得到了最大视觉享受。 〈〈侏罗纪公园》是斯皮尔伯格将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重现于现代社会中的银幕上,一度还创下全球票房之最,被誉为遗传工程的神话,史前 生物的奇迹”。影片中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最大的身高20英尺,骨骼是用玻 璃纤维制作的,身体是由3000磅漆土塑成,由计算机来控制它们的活动。在制片 时电脑影像合成技术,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恐龙在银幕上具有了千姿百态、出 神人画的表演。它的放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恐龙热。在该片中斯皮尔伯格把传 统的特技手法和神奇的电脑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像变戏法式的呼唤出一亿四 千万年前的恐龙,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纪神话。〈〈侏罗纪公园》的成功使他 赢得了当代最伟大的童话大师”的殊荣。正是由于数字技术所引起的信息革命和

电影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影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ilms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6 (三周课程)学分: 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13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电影发展史》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总共两个专题《世界电影发展概况》、《美国好莱坞系统的建立》。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三个周次,分为《世界电影发展概况》、《美国好莱坞系统的建立》两个专题。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影发展史》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将讨论法、经典片段评析观摩法相结合。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电影发展史》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 段 章 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 它 小 计 1 绪论 2 PPT 视频 2 世界电影发展概况 2 PPT 视频 3 美国好莱坞系统的 建立 2 PPT 视频 合计 6 6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与《影视艺术》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旨在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曹毅梅,《新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世界电影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八)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开卷考查。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10%,平时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论数字电影发展史

论数字电影发展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数字电影发展历史聚影咖梦想提出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的GeorgeFyfe在泰晤士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首次描绘了数字电影的梦想:“家庭主妇很自然地将使用新方法来预订她所需的物品。当她给肉匠打电话的时候,她能够看到当天上午肉匠出售的哪种排骨……‘电视购物’将是大商场里新的招牌。而在影剧院里,将同步转播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其间播放的是一些其它的奇观节目。” 早期起步 1987年1月到1992年2月,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的早期起步阶段。 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用来显示影像和高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在根据数字信号 “0”“和1”开关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用于反射出影像光线逼真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其关于开发激光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的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ILA)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试验阶段

1992年5月到1997年5月,数字电影的早期传输与放映系统试验以及数字放映机的市场试验阶段。 1992年5月,美国太平洋公司启动了“电影的未来技术实验系统”项目,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电话网试验了传输高清晰度格式的故事片“Bugsy”,年底,美国AMC剧场放映系统用影片“BramStoker’sDraculla”对太平洋贝尔的“未来电影系统”进行了测试。 1994年1月,美国GLV投影放映技术公司Echelle(后来改名为硒光机器公司SiliconLightMachines)成立,致力于开发基于激光光栅扫描技术的数字放映机系统。同年7月,美国7家联合的艺术电影院开始使用太平洋贝尔公司“未来的电影技术系统”。年底,太平洋贝尔“未来的电影技术实验”项目试验了将美国全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的最后决赛实况从底特律传输到另外三个遥远的不同城市。 1995年8月,美国版权保护方面的宏视公司(Macrovision)先后在波兰、南非、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等地方进行了CineGuardSystem的录像和电影实验项目。 1997年1月,美国TI公司开始制造DLP(digitallightprocessor,使用TI 公司专门的DMD数字微镜芯片)数字电影放映机原型机,当年5月,发起基于1280X1024分辨率DMD芯片(DMD1210)的数字放映机展示活动。 1997年底到1999年6月,数字放映机和传送方式不断成熟,数字电影最终开始商业化放映。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2531362.html,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作者:李慧敏于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 摘要:很多80后的年轻人回想起童年看过的国产动画片,都应该记得西游记里有情有义的哪吒、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这些经典的荧幕形象。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外动画片像海上风暴一样涌进国内,对国内动画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儿时的经典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归根结底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分不开的。归根结底是与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一些民间艺术为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创作提供了特别充足的养分。 关键词:应用;影响;结合 作者简介: 李慧敏,1987年11月12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于杰,1985年5月25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1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下动画创作中应用。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角色是片中的核心、灵魂,动画角色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失败。所以要求我们设计师们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角色进行精确的定位,根据动画剧本里所提供的年代背景、地域特点等,全方位挖掘动画角色的内在个性,从而对角色进行深入剖析。在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动画造型的设计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一定要符合剧本中的角色外形以及性格特征。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角色创作时,一定不要只专注于它的外在形象设计,还要考虑到它的气质、性格以及身份特征。想要创作出成功的角色,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留心生活细节,综合运用形式美法则对角色进行设计。 在辉煌时期的中国动画,不乏优秀作品。《阿凡提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从片中的不难看出,创作灵感取材于中国新疆的传统文化例如,阿凡提的服装造型上参考了新疆人民的特色装扮。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角色的塑造深入民心,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总之,动画角色的创作是整个动画片的核心与灵魂。在创作中,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强调角色的地域民族风情,对观众来说,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影片达到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文章来源: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发布时间:2011-03-03 15:35:54 数字电影 是现代电影发展的基本趋势。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电影由胶片向数字演进,是继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向彩色电影发展之后的又一次根本性的巨变,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关键环节,是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信息技术是电影数字化演进的根本动力。电影数字化演进,为现代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电影数字化不仅是一场单纯的技术革新,而且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涉及电影技术、工艺、设备、政策、运营、管理、发展思路、商业模式等诸多要素。电影向全数字化演进已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全球数字电影发展态势当前,全球数字电影处于高速发展期。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放映,都在进行着从模拟向数字转变和过渡。电影的制作手段、发行方式、放映形式及其管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和过渡。传统影院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影院的建设速度愈来愈快。数字电影在技术、

设备、标准、规范、运营、管理等方面已基本成熟。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成为电影产业的核心与主流已为期不远。从2000 年开始,全球部分国家就拥有了数字银幕,但各国数字银幕数量均在100 块以内。2005 年7 月,国际数字电影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数字电影系统技术规范(V1.0)》,数字电影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5 年下半年,欧 洲数字银幕从93 块增至227 块,北美数字银幕数从104 块增至332 块;2006 年全球数字银幕增幅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253.30%。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数字银幕增长率第一次从三位数下滑到36.33%。2009 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好转以及多部3D 大片的推动,数字银幕建设有所恢复,增长率回升到85.66%。截至2009 年12 月,全球数字银幕超过1.6万块,占银幕总数的11%。其中,北美地区7736 块,北美地区以外8669 块,欧洲地区是推动数字银幕增长的主要力量。数字银幕增长最快的是3D 银幕。2009 年,全球3D 银幕数量达到9016 块,占全球数 字银幕的55.2%,总银幕数的6.1%。其中,北美地区3548 块,占全球39.4%。美国3269 块,居全球首位,平均每9.4万人拥有一块。欧洲3387 块,占全球37.6%,法国710 块,居欧洲各国之首;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的数字3D 银幕分别为449、419、351、348 块。亚太地区为1662 块,占全球3D 银幕总数的18.4%,中国900 块,居亚太地区

电影特效影视赏析

电影特效影视赏析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班级:13-2班 学号:311308070827 姓名:徐东杰 时间:2015年6月17日

电影特效赏析 影视特效的发展与动漫关系影视特效这个从前十分陌生的字眼已经真正的走进大家的生活,电影是体现它的载体,从一步步特效电影的出现都看到了它的发展。通过观看特效电影,我认识到特效电影的魅力和使用价值。通过影视特效,导演可以创造原本没有的人景物,能复原庞大的古代建筑,能让现代人和历史人物对话。还能根据风格和剧情的需要调整摄像机的视点和运行轨迹。 特效电影就是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特效即特殊效果,影视特效指在拍摄现场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效果的特殊手段,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在电影制作工程中所占的成本并不高,但对电影视觉表现的强烈需求实人们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好莱坞,特效电影所占的比重巨大,高票房的电影中特效制作的成分通常都是很大,所以特效制作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家常便饭。作为电影产业不可缺的元素之一,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专业角度继续细分,电影特效可以分为视觉效果和特殊效果。 觉效果代指不能依靠摄影技术完成的后期特技,基本以计算机生成图像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在拍摄现场不能得到的效果,具体包含三维图像(虚拟角色、三维场景、火焰海水烟尘等模拟等)和二维图像。电影中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都是现实世界所拍摄不到的场景。 特殊效果指在拍摄现场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效果的特殊手段,被摄影机记录并成像,具体有小模型拍摄、逐格动画、背景放映合成、

蓝绿幕技术、遮片绘画、特殊化妆、威亚技术、自动化机械模型、运动控制技术、爆炸、人工降雨、烟火等,很多电影中都运用了影视特效技术。 在电影制作中,特殊效果技术和视觉效果技术联合使用密不可分。 不得不提及的还有后期合成软件,经常使用的Adobe After Effects 7.0可以做各种文字特效、过渡划像、三维图层、灯光、摄像机、抒发式、内嵌三维物体的建造和渲染、网格变形、置换贴图变形、水波特效、焦散特效、粒子特效、电子倒计时器、光爆字、火苗、分行特效、高级图像颜色润饰、图像追踪、融合变形...... 电影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星球大战》。在这部电影中,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图的技术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发展的里程碑。特效电影包括两个种类,一种是一特效为主的电影,这种电影必须在所需投入所需时间、人力、技术在电影中的比重比较大,传统拍摄技术退居次要位置。另一种是特效表现占据很高分量,但是传统拍摄技术和方式也是电影制作的重心。《星球大战》中“破败不堪的累年的建筑,坑坑洼洼的飞船表面,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各样就武器的各种生物”既是对当年影视特效技术的重大突破。 《星球大战》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造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在《星球大战》中,卢卡斯首次推出了“二手未来”的概念,使人感觉更加具有真实感。在此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