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土壤侵蚀量等

广东各地土壤侵蚀量等
广东各地土壤侵蚀量等

资料来源:2006年广东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

广州重要资料行业集团公司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规划项目方案计划技术需求书

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 查项目技术需求书 一、项目概况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以下简称《土十条》),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提出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要求“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以下简称《省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韶关市及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完成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开展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环境排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2017〕13号,以下简称《市工作方案》)要求“开展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开展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环境排查”等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土十条》、《省实施方案》和《市工作方案》要求,本项目拟结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等《转发环境保护部等5部委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粤环〔2017〕10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等5厅委《关于印<广东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4号)以及市级关于详查工作部署,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二、项目目的

为全面落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土壤风险管控,查找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影响人居环境的污染区域,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不断提升土壤环境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三、项目开展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 (三)《转发环境保护部等5部委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粤环〔2017〕10号) (四)《关于印<广东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4号) (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2017〕13号) (六)《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环办土壤〔2017〕67号) (七)《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八)《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土壤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 富铝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富铝土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即分布在全省各地。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最主要的代表植物科属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林木层次复杂, 有很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代表植物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也有攀缘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 复杂;红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等,林木层次简单,藤 本和附生 植物很少;黄壤 分布区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 及热带山地湿生常绿林,在生境 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植物生长繁茂。 二.变性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 壤,又称膨转土。广东的变性土类型主要是简湿润 变性土。变性土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 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雷州半岛地区,变性土主 要用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糖蔗 或作为牧场。 三.初育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 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广东的初育土类型为紫色土和火山灰土。广东的初育土类型包括紫色土和火山灰土。初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2593183.html,/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 一、绪论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 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3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实践,我国土壤分类的基础不断扩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但土壤分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各有关学科的进步,就没有土壤分类的发展;没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就没有后一阶段的前进。我国今天土壤分类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土壤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70年代前后,是国际上土壤分类大发展的时代,而我们却停滞了10年。虽然,纵向来看,我们的土壤分类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横向来看,却跟不上土壤分类的前进步伐,主要是在土壤分类定量化方面。这不仅影响了国际交流,也限制了土壤分类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形势下,我们和全国17个大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博采众长,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土壤分类定量化的道路,经历2年的预研究和3年主要土纲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和三稿草案),这里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在土壤分类研究长河中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进展,但毕竟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 (二)土壤分类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都有本身认识论的基础。建国40年来,我们基本上沿用与诊断分类不同的地理发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在介绍土壤系统分类以前有必要就本系统所依据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加以阐述。 I.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第一条承包范围及工程内容 乙方需配合工程进度,按照甲方要求的到场时间,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土壤氡浓度检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土壤氡浓度检测范围为场区内建筑物及地库; 2、乙方应依据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基础 平面图,在满足规范和竣工备案验收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制定检测方案并开展检测工作; 3、在氡浓度检测完成后,需根据竣工验收要求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 报告;若乙方提供检测报告的时间不能满足竣工备案要求,乙方需再次免费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报告,以满足竣工备案要求,并负责赔偿甲方的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4、施工用电和用水费用自行负担,自行挂表接驳。 5、甲方整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如下 (1)一期0006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9444平米,地下面积69400平米,开工时间2019.3.1,竣工备案2021.5.15。 (2)二期0009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6889平米,地下面积64678平米,开工时间2019.7.1,竣工备案2021.5.15。 第二条检测技术要求 1、一般原则:土壤中氡浓度测量的关键是如何采集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氡气的浓度一般大于数百Bq/m3,这样高的氡浓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收集法、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方法进行测量。 2、测试仪器性能指标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 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m3。

3、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4、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 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 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5、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宜为20~40mm,孔的深度宜为600~800mm。 6、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避免大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正式现场取样测试前,应通过一系列不同抽气次数的实验,确定最佳抽气次数。 7、所采集土壤间隙中的空气样品,宜采用静电扩散法、电离室法或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测定现场土壤氡浓度。 8、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 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 后进行。 9、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 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10、地表土壤氡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氡浓度测试结果等。 第三条检测成果要求 按照竣工备案验收要求提供氡浓度检测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土壤描述; 2、测点布置说明及测点分布图; 3、测量仪器、方法介绍; 4、测量过程描述; 5、测定结果及分析; 6、分析结论;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说明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 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大致水平分布在北纬22度以南地区的低山、丘陵、缓坡台地和阶梯上、垂直分布在450m以下,原生植被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树种繁多,树冠茂密,林内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开花现象。 基本特征:砖红壤颜色类似烧红的红砖而得名。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B层的强酸性铁铝土。雷州半岛的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色呈暗红色。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达60%以上,肥力较差,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砖红壤表层由于生物积累作用强,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厘米以上。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团聚体不稳固。 广东地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因人为因素,自然植被破坏较甚,水土流失亦较严重。所以更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能更好保护自然又造福人类。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东涌社区未建房户统建工程,本工程位于大鹏新区东涌社区大围村南侧。由一个地下室及5栋塔楼组成,本工程用地面积:13303.24㎡ 二、编制依据 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 2.2《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 30日深建字[2003]52号) 三、检测 1、检测方法及要求 1.1 土壤中氡浓度宜采用静电扩散法规定,所用仪器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立方米。 1.2取样测试时间宜选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进行; 1.3现场检测取点应选取没有充水或者潮湿度不大的正常土壤氡浓度的;

1.4在每个测试点,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为200mm,孔的深度为600~800mm。当把打孔钢钎拔出时,应迅速将取样器插入孔中,并将取样器顶端地表部分用土密封压实,以防止抽气空气进入孔中; 1.5测量时,必须清扫采样点地面,去除腐殖质、杂草及石块,把取样器扣在平整后的地面上,并用泥土对取样器周围进行密封,防止漏气,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并开始计时(t); 1.6测量应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进行。 2、检测数量和依据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和《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30日深建字[2003]52号)相关以下几条确定检测数量: 第2.1.5条,当工程处于非地质构造断裂带时,检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测点应按网格布置,测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m; 2、检测点必须覆盖工程基础范围,基础范围内的测点不应少于10个; 3、基础范围以外的测点不得少于5个,各测点离基础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4、氡浓度检测数量: 用地面积:13303.24÷(10×10)=133.03点 顾取点共计:134点

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模板】

*** 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

目录 ........................................................................................................................................................ ?前言 ....................................................................................................................................................... II 1适用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工作目的与原则 (3) 5工作程序 (4) 6工作方法 (5) 7工作内容 (6) 8档案管理 (18) 附1 环境监理工作相关文件示例 (19) 附2 环境监理方案编制大纲 (26) 附3 环境监理要点 (27) 附4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编制大纲 (3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防控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参照国内外环境监理的相关经验,结合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目的与原则、程序、方法、内容、档案管理和监理要点等。

《广东省污染地块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附件3 广东省污染地块修复后土壤再利用 技术指南 The guidelines for the reuse of remediated soil of contaminated sites, Guangdong 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引言 ........................................................................................................................ I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要求 (3) 5工作程序 (4) 6再利用方式确认 (6) 7调查与资料统计 (6) 8环境可接受性评估 (7) 9风险管控技术要点 (9) 附录 A (14) I

引言 为规范污染地块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过程,防止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污染周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等有关法律和通知的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指南规定了污染地块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II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xx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 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xx的分布与面积: 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 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 7.49%、7.45%、4.44%、2.04%、1.79%、0.94%、0.91%。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4.5%。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赤红壤的基本特征: 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大致水平分布在北纬22度以南地区的低山、丘陵、缓坡台地和阶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中国土壤分类研究综述 摘要:作者通过阅读有关研究“土壤分类”的文献资料,抽取其中适于“综述”的部分章节,整理形成这篇文章。本文整体上先介绍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大致情况,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土壤分类的研究历史及土壤的具体类别。最后,又把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展示出来,说明我国科学家所研究的土壤分类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关键字: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特征,主要成果 1前言 土壤者,一切植物所资以生长之基础,而间接地与我人以营养之食物者也。苟大地之上,石质暴露,而无土壤,则地成不毛,生机灭绝,此世界将复不能存在矣[1]。 分类是致力于发现、表征、命名、归类对象,以便理解它的形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分类的目的是鉴别和认识,以及建立一个分类对象的有序体系。分类是所有科学的基本需要,并且必须随知识的增加周期性更新{11}。 土壤分类组织了关于土壤知识,提供科学家之间交流的语言,并为土壤使用者提供技术转移的工具。土壤分类的发展是伴随着土壤科学一起前进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土壤学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植物和动物分类的成功促进了土壤分类的发展。但与植物和动物类相比,土壤分类面临更多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难题。因为土壤不像植物和动物个体那样易于区别,而是一个连续体,所以常会更多地依分类者观点去分割它[12]。 2土壤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2.1 世界土壤分类现状 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此分类法为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此外还有联合国图例单元(FAO-1960-1980)、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3](1883)。 2.2中国土壤分类历史 2.2.1 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 2.2.2 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Marbut土壤分类影

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肖莉1,温贤有2,张国权1,岑冠军1 (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中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采用快速高效的办法进行现状分析和预警预报,本文综合应用数据库、统计软件SAS9.0、计算机网络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方法,设计了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分析、预警预报、制图制表等功能,系统的建立为广东省土地使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有助于提高相关部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决策水平。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4-0243-03 Design of 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Guangdong XIAO Li1,WEN Xian-you2,ZHANG Guo-quan1,CEN Guan-jun1 (1.College of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40,China; 2.Farm Produce Quality Monitoring Testing Center of Zhongshan,Zhongshan52840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forecasting future pollution.With application of database,statistical software SAS9.0,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s for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a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was set up.The system provided such functions as data query,pretreatment,early warning,spatial analysis and mapping.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is useful for monitoring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using the soil reasonable,and provides an advanced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level for fathering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Key words:soil;heavy metal pollution;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由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据广州市地质勘查部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初步调查显示,广州市的农业地质不容乐观,耕地土壤质量有所恶化趋势。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珠江河口周边约1万m2范围内,土壤高氟异常区5263km2,高镉异常区逾6000km2,受人为污染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异常高,Cd、Hg、As、Cu、Pb、Ni、Cr铬等7种元素污染面积达5500km2,其中仅汞污染便达1257km2,污染深度达40cm[1];此外,在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郊区农业土壤中,表层土壤除As元素之外,Cu、Pb、Zn、Cr、Cd、Hg元素的平均含量都已超过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2];珠三角洲地区7个叶菜品种中硝酸盐含量均在1200mg/kg以上,100%超标;经对蔬菜、水果、大米抽样分析测试,对照食品卫生标准,发现这些元素均不同程度超标,说明重金属污染已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3]。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利用高新测试手段建立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对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质量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数据的更新、查询、统计分析和制图制表等工作;通过该系统将建立准确、一致的信息来源,揭示广东省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在统计软件SAS9.0平台上实现广东省 收稿日期:2010-01-27 作者简介:肖莉(1976-),女,硕士,讲师,E-mail:scauxl@tom. com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243

土壤氡浓度测量

引言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程类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尝试,是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过程。 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根据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本着“真题真做,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二、设计内容 1、详细了解氡浓度的变化特性及测量意义。 2、熟悉氡浓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重点掌握野外土壤氡浓度的测量方法。 4、应用FD-3017对南华大学校园内土壤的氡浓度进行测量和 分析 5、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三、具体要求 1、要求学习态度认真,及时出勤参与课程设计。 2、要求严格听从开课教师的安排,按质按量的完成设计任务。 3、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 作规范进行实验。不按规范要求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将追 究赔偿责任,并考虑课程作不及格处理。

4、要求得到测量区域的土壤氡浓度分布图。 正文 氡(222Rn)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氡的半衰期为3.823d ,氡衰变主要产生218Po (RaA) 、214Pb (RaB) 、214Bi ( RaC) 和214Po ( RaC ) 四种短寿命氡子体。210Pb 及其以后的子体单靠氡的衰变在空气中不会达到可察觉的放射性浓度,一般不予考虑。对广大居民而言,室内氡的照射是他们所受到天然辐射最主要的来源。关于环境氡(222Rn)的辐射照射,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他们不仅进行了全国性的氡水平调查,绘出了全国氡潜势图,而且制定了室内氡监测与防治的政策【1】。我国分别于2000年和2005 年召开了“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力争早日绘制出我国氡水平分布的潜势图。2001年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2001【2】,其中氡是5 项控制指标之一。 地基土壤中的氡是室内(特别是毗邻地面的建筑物室内) 氡的主要源项之一【3】。室内空气中的氡56 %来自住房下的土壤,21 %来自建材,20 %来自室外空气,2 %来自供水, 1%来自燃气【4】。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土壤氡的测量与研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房屋地基土壤中氡的积累、迁移与析出特性,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内氡污染的基础。建立土壤氡浓度的可靠测量方法,为执行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室内氡污染强制性控制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室内氡污染源项评价水平及效率提供技术支持,为改善人们的居室

土壤氡浓度作业指导书

土 壤 氡 浓 度 作 业 指 导 书 广西XXXXXXXXXXX公司 资质证书号:XXXXXXXXX 广西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实验室 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 土壤氡浓度作业指导书第1 页 共 2 页 第 版 第 次修订颁布日期: 1、 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土壤中氡浓度对民用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调查。 3、 依据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年版)、《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4、 职责 (1)组织领导:检测室负责本检测工作前期摸底勘察工作,根

据工程现场的规模和实际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决定检测负责人。 (2)分工实施:检测人员负责建筑工程现场的资料收集、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工作对接等。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测前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清理。 (3)报告编写:综合技术及负责现场检测人员对检测报告编写。 5、 工作流程 5.1 接受委托与任务安排 在接到委托后,根据情况,由业务室安排检测技术负责人、现场检测记录人员。 5.2 检测前的准备 (1)检测前的工作准备:由公司安排专业的检测人员负责检测、记录及制定土壤中氡浓度检测方案。 (2)检测前需要准备的工具:环境氡测量仪(检查是否有电)、钢卷尺、大铁锤、安全帽等。 (3)检测前需准备的相关表格:现场检测记录表、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 5.3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土壤氡浓度的测定方法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年版)文件检测细则规定方法测定。测定值记录于《土壤中氡浓度检验记录表》,并要求见证人以及见证单位在《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上签字及盖章。 5.4 编发报告 5.4.1报告编写原侧 编写报告应持客观 、公正、实事求是的原侧。 5.4.2 报告内容 土壤氡浓度的检测报告按多页形式检测报告格式编号并进行编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1)检测项目的所在的城市地质概况及工程进度、项目的土壤概况(在施工图纸总说明查找); 广西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实验室 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 土壤氡浓度作业指导书第2 页 共 2 页 第 版 第 次修订

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

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

目录 目录 ........................................................................................................................................................ ?前言 ....................................................................................................................................................... II 1适用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工作目的与原则 (3) 5工作程序 (4) 6工作方法 (5) 7工作内容 (6) 8档案管理 (18) 附1 环境监理工作相关文件示例 (19) 附2 环境监理方案编制大纲 (26) 附3 环境监理要点 (27) 附4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编制大纲 (31)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防控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参照国内外环境监理的相关经验,结合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目的与原则、程序、方法、内容、档案管理和监理要点等。

土壤氡检测方法(单体)

精心整理北京奔驰配套零部件排序中心 及分拣中心东区项目 土壤氡浓度

北京奔驰配套零部件排序中心及分拣中心东区项目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方案一) 一、北京天衡诚信环境评价中心介绍: 北京天衡诚信环境评价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3年3月6日通过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取得了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5项指标参数检测资格,2003年11月3日取得了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19项指标参数 4人,工程师2 (一)执行标准: 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工程备案要求,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应执行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 (二)布点依据: 标准规定: 1、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建筑场地的土壤中氡浓度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2、土壤中氡浓度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基基础占地范围相同; 3、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4、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时—18:00时之间,现场取样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上时后进行; 5、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场地土壤中氡浓度算术平均值低于10000Bq/m3时,该工程可不采取防氡措施; 63 7 GB50108 土壤氡浓度测试总计376个检测点,检测费为¥50元/点,总计检测费用为18800.00元。 五、检测程序: 1、在每个检测点,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宜为(2~4)㎝,孔的深度宜为(60~80)㎝; 2、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时之间,现场取样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后进行。 北京天衡诚信环境评价中心 2015年11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