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控制系统图

项目部控制系统图

公 司 成 本 管 理 系 统 图(项目部分)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人工控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对自动控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下面对人工操作与自动控制作一个对比与分析。 图1-1所示是一个液体贮槽,在生产中常 用来作为一般的中间容器或成品罐。从前一个 工序出来的物料连续不断地流入槽中,而槽中 的液体又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或包装。当流 入量Q i(或流出量Q0) 波动,严重时会溢出或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简单办法,是以贮槽液位为操作指标,以改 变出口阀门开度为控制手段,如图1-1所示。 当液位上升时,将出口阀门开度开大,液位上 则关小出口阀门,液位下降越多,阀门关得越 小。为了使液位上升和下降都有足够的余地,选择玻璃管液位计指示值中间的某一点为正常工作时的液位高度,通过改变出口阀门开度而使液位保持在这一高度上,这样就不会出贮槽中液位过高而溢出槽外,或使贮槽内液位抽空而发生事故的现象。归纳起来,操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检测用眼睛观察玻璃管液位计(测量元件)中液位的高低。 ②运算、命令大脑根据眼睛所看到的液位高度,与要求的液位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然后根据操作经验,经思考、决策后发出命令。 ③执行根据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手去改变阀门开度,以改变出口流量Q0,从而使液位保持在所需要高度上。 眼、脑、手三个器官,分别担负了检测、运算/决策和执行三个任务,来完成测量偏差、操纵阀门以纠正偏差的全过程。 若采用一套自动控制装置来取代上述人工操作,就称为液位自动控制。自动 下面结合图1-2的例子介绍几个常 用术语。 ①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 简称对象,如图1-2中的液体贮槽。 ②被控变量对象内要求保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第3章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3798277.html,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习题3-1】: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图,其中T m =0.2,K =5,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1 )对比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2)解得:3)进而解得:4)超调量:5)调节时间:6)峰值时间:7)上升时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3798277.html,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习题3-2】: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图,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试确定系统参数K 1、的值。)闭环传递函数:2)从曲线中可以直接获得:3))计算系统的参数: )比较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式: 阶跃响应的输出通常用h(t)表示,代替c(t) ()()() lim lim t s c c t sC s →∞ →∞==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3798277.html,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习题3-3】: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图,要求系统的阻尼比ζ=0.6,试确定K t 的值,并计算动态性能指标:t p 、t s 和σp 的值。1)闭环传递函数: 2)比较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式:3)解得: 4 )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3798277.html,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习题3-4】: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图,要求系统的超调量σp =16.3%,峰值时间t p =1 秒,求K 与τ。 1)根据超调量和峰值时间的定义,有: 2)计算系统的特征参数:3)闭环传递函数: 4)比较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5)解得: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绘制及原则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绘制及原则 电气控制系统图:就是将许多电器元件按一定的要求连接而成并用一定的图形表达出来,用于表达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等设计意图,方便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的图纸。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各种图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画法,采用统一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标准画法来绘制。) 绘制电气原理图时应遵循的原则: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1 KM2文字符号区别。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

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_ 90 °,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下图为参考样板) <1>图纸上方的1、2、3、4 ....... 1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 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 <2>图区编号下方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控制理论》试题库(2012级)

第二章:梅森公式 1、试绘制下面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并用梅逊增益公式求传递函数C (s )/R (s )和E (s )/R (s )。 2、某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 画出图(a )的对应的信号流图,计算闭环传递函数()s Φ; (2) 确定图(b )传函()G s ,使得(a )与(b )中从()R s 到()Y s 的闭环传递函数一致; (3) 令1p =,试确定系统的类型,并计算与之对应的稳态误差系数。 () a () b 3、用梅逊公式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4.试绘制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C(s) (s ) R (s 图 系统方框图 )

第三章:二阶性能,劳斯判据,稳态误差。 1、下图为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图,试选择参数K1和Kt ,使系统的1,6==ξωn 。 2、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如果要求闭环系统稳定,a 值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如果要求闭环系 统的极点全部位于s =-1垂线之左,a 值的取值范围又是多少? 3、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用劳思判据确定参数b 的取值范围,以保证系统稳定。 4、 典型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注: 2 1ξ ωβπ--=n r t ,2 1ξ ωπ-= n p t ,%100%2 1?=--ξπξ σe ,n s t ξω5 .3= ) 2.5 2 2 图1 控制系统 s )

5、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20()(2 ++= s s s K s G a ξ (1)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开环增益K ,阻尼比ξ)的范围。 (2)取ξ=2,并保证系统极点全部位于1-=s 的左边,确定此时的开环增益K . 6、两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a)、(b)所示,若要求在4秒内系统的稳态误差不超过6,应选用哪 种系统(已知 24 1 2)(t t t r += ) 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1.0(50 )(++= s s s s G 试求输入分别为r (t )=2t 和r (t )=2+2t +t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8、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 15.0()(2++++= s s s s s K s G 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K 值范围,并求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K p 、K v 、K a 。 9、 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1) 试求出其闭环传递函数。 2) 要使系统满足:2,707.0==n ωξ,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 和β。 3) 求此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4) 若r (t )=2t ,求系统由r (t )产生的稳态误差e ss (∞)。 (注: 2 1ξ ωβπ--= n r t ,2 1ξ ωπ-= n p t ,%100%2 1?=--ξπξ σe ,n s t ξω5 .3= )

ZY-电气控制系统图.doc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A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B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 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q 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负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 q 图号是指当某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按功能多册装订时,每册的编号,一般用数字表示。 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不同图号的图纸上,而当每个图号仅有

控制系统仿真实训试题

一、某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 试用SIMULINK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且该系统中K=1保存路径为:E :\lsfz ; (2) 利用所建立的SIMULINK 仿真模型求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及开环传递函数; (3) 求该系统当K=1和K=2时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p t 、超调量o o σ 、调节时间s t 和稳态 值)(∞h ,分析系统性能,指出增益K 对系统的影响; (4) 画出该系统的根轨迹,判断使系统稳定的K 的变化范围,求系统临界稳定时根轨迹增益。 (5) 画出系统的BODE 图,求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二、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 (1)试用MATLAB 命令(编写m 文件),求出系统的开环和闭环传函; (2)画出该系统的根轨迹,判断使系统稳定的K 的变化范围,求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增益及根值。 (3) 在K 值的稳定范围内绘制三组不同K 值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同一坐标中),比较其峰值时间p t 、超调量o o σ 、调节时间s t 和稳态值)(∞h ,指出增益K 对系统的影响; (4)画出系统的BODE 图,求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三、已知某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 (1)当K=1和K=2时,试用时域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用根轨迹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的范围 (3) 当K=1.5时,画出系统的BODE 图,求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 (4) 当K=1.5时,试用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四、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 )1 ( 1 5.1 ) ( + + - = s s s G , (1)求出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使用Z-N第一法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Kp、Ti、T d,求出PID控制后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与PID校正前进行对比。 五、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 1 ) ( + + = s s s s G , (1)求出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使用Z-N第二法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Kp、Ti、T d,并求出PID控制后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与PID校正前进行对比。

自动控制练习题

题1-1 根据题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所示。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题1-3图为谷物湿度控制系统示意图。在谷物磨粉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出粉最多的湿度,因此磨粉之前要给谷物加水以得到给定的湿度。图中,谷物用传送装置按一定流量通过加水点,加水量由自动阀门控制。加水过程中,谷物流量、加水前谷物湿度以及水压都是对谷物湿度控制的扰动作用。为了提高控制精度,系统中采用了谷物湿度的顺馈控制,试画出系统方块图。 解系统中,传送装置是被控对象;输出谷物湿度是被控量;希望的

谷物湿度是给定量。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2-1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2 32 )()(2++=s s s R s C ,且初始条件为1)0(-=c ,0)0(=c ,试求系统在输入)(1)(t t r =作用下的输出)(t c 。 解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 (3)(2 2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 (1) 考虑初始条件,对式(1)进行拉氏变换,得 s s C s sC s s C s 2)(23)(3)(2=++++ (2) 22 141) 23(23)(22++ +-=++-+-=s s s s s s s s s C ∴ t t e e t c 2241)(--+-= 2-2 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t t e e t c --+-=221)(,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 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 )偏差;给定量 (B )给定量;偏差 (C )给定量;扰动 (D )扰动;给定量 ( )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 )稳定性 (B )动态特性 (C )稳态特性 (D )精确度 ( )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2 )()(5)(dt t r d t 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dc t dr t t c t r t dt dt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os 5c t r t t ω=+,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ττd r dt t dr t r t c t ?∞-++=)(5)(6 )(3)(,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A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A 一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C (s )/R (s )。 二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 025103234=++++s s s s 试用劳思稳定判据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三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5)(11.0(100)(++=s s s G 试求输入分别为r (t )=2t 和 r (t )=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5.0)(12.0()(++=s s s K s G 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确定分离点坐标d ): 五、 1 、绘制下列函数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 ) 110)(1(200)(2++= s s s s G 2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六 、已知线性离散系统的输出z z z z z z C 5.05.112)(2323+-++=,计算系统前4个采样时刻c (0),c (T ),c (2T )和c (3T )的响应。 七 、已知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为使系统不产生自振,试利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继电特性参数a ,b 的数值。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为a X X a X b X N ≥??? ??-= ,14)(2 π。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A 答案 一 223311321)1)(1()()(H G H G H G G G G s R s C +++= 二 系统不稳定。 三 ∞ , ∞ 四 五 1

] 40[-]60[-] 80[-861.0261 1.2ω dB 0dB L )(ω 2 ) 1100/)(1/()1/001.0(100)(11+++=s s s s G ωω 六 c (0)=1 c (T )=3.5 c (2T )=5.75 c (3T )=6.875 七 b a π 38>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B 一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C (s )/R (s )。 二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2.0)(1()15.0() (2++++=s s s s s K s G 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K 值范围。 三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5)(11.0(50)(++=s s s s G 试求输入分别为 r (t )=2t 和 r (t )=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 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 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自动控制复习题大全(精华版)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1: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下图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2: 两级RC滤波网络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采用结构图等效变换法化简结构图。步骤一: 向左移出相加点,向右移出分支点 步骤二 :化简两个内部回路,合并反馈支路

步骤三 : 反馈回路化简 例3:系统结构图如下,求传递函数 [解]:结构图等效变换如下: 例4: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3 5 2 3 3 6 1 2 2 8 7 1 1 1 s X s G s C s G s G s C s X s X s X s G s X s G s X s C s G s G s G s R s G s X 解 :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利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或梅逊增益公式可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8 43217432154363243211)()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例1: 设题1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k1,k2和a 。 解: 由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有 ??? ??=-===∞333 .03)34(1.03)(o o p t h σ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2 2 21221211 2) (1) ()(n n n s s K K as s K K K a s s K a s s K s ωξωω++=++=?++ +=Φ 由 ??? ??===-=--333 .01.01212 ξξπσξωπe t o o n p 联立求解得 ???==28.3333 .0n ωξ => ? ??====22211082 1n n a K ξωω 另外 3lim 1)(lim )(21 22100 ==++=? Φ=∞→→K K as s K K s s s h s s 例2: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3.16=p M ,峰值时间1=p t (秒)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Φ; (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σ,p t 确定系统参数K 及 τ ; (4)计算等速输入t t r 5.1)(=(度/秒)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 )110(10) 1(101) 1(10 )(++= ++ +=ττs s K s s s s s K s G (2) 2 2 22210)110(10)(1)()(n n n s s K s s K s G s G s ωξωωτ++=+++=+=Φ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

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 第一章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Uc增高,炉温就上升,Uc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f。U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u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r。此时,Ue=Ur-Uf=0,故U1=U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c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

一、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风能到机械能和由机械能到电能两个能量转换过程的装置,风轮系统实现了从风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则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它们的运行方式重点实现以下控制目标: 1. 控制系统保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高质量地将不断变化的风能转化为频率、电压恒定的交流电送入电网。 2. 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状态监控显示及故障处理,完成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管理和控制。 3. 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机组的功率优化控制,定桨距恒速机组主要进行软切入、软切出及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进行最佳尖速比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大于开机风速并且转速达到并网转速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能软切入自动并网,保证电流冲击小于额定电流。对于恒速恒频的风机,当风速在4-7 m/s之间,切入小发电机组(小于300KW)并网运行,当风速在7-30 m/s之间,切人大发电机组(大于500KW)并网运行。 主要完成下列自动控制功能: 1)大风情况下,当风速达到停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应叶尖限速、脱网、抱液压机械闸停机,而且在脱网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90°。停机后待风速降低到大风开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可自动并入电网运行。 2)为了避免小风时发生频繁开、停机现象,在并网后10min内不能按风速自动停机。同样,在小风自动脱网停机后,5min内不能软切并网。 3)当风速小于停机风速时,为了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长期逆功率运行,造成电网损耗,应自动脱网,使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自由转动的待风状态。 4)当风速大于开机风速,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机构始终能自动跟风,跟风精度范围 ±15°。 5)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机械闸在并网运行、开机和待风状态下,应该松开机械闸,其余状态下(大风停机、断电和故障等)均应抱闸。 6)风力发电机组的叶尖闸除非在脱网瞬间、超速和断电时释放,起平稳刹车作用。其余时间(运行期间、正常和故障停机期间)均处于归位状态。 7)在大风停机和超速停机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除了应该脱网、抱闸和甩叶尖闸停机外,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 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o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自动控制练习题.docx

题1-1根据题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将a, b与c, 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画出系统方框图。 电动机 负载 解(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b C;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所示。 测速发电机 图解1-1速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关门开黄 开门 开关 门 放大器 伺服 电动机 放大器电动机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 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 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 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 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 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实际位置 题1-3图为谷物湿度控制系统示意图。在谷物磨粉的生产过程中,有 一个出粉最多的湿度,因此磨粉之前要给谷物加水以得到给定的湿度。图 中,谷物用传送装置按一定流量通过加水点,加水量由自动阀门控制。加 水过程中,谷物流量、加水前谷物湿度以及水压都是对谷物湿度控制的扰 动作用。为了提高控制精度,系统中采用了谷物湿度的顺馈控制,试画出 系统方块图。 梓2水源 ----------------- ?------ :-------------- 输人谷物输出谷宙 [调节器

解系统中,传送装置是被控对象;输出谷物湿度是被控量;希望的谷物湿度是给定量。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2-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C(S)= 22,且初始条件为 R(S) S2+3S +2 C(O) —1,C(O)=O,试求系统在输入r(t) =1(t)作用下的输出c(t)。 解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 2c(t) dc(t) 2 3 2c(t)-2r(t) dt2dt (1) 考虑初始条件,对式(1)进行拉氏变换,得 S2C(S) S 3S C(S) 3 2C(s)=- S (2) 2 s 3s-2 1 4 2 C(S) 2 S(S2+3S +2) S s + 1 s + 2 c(t) =1 -4e^t2e』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三章

第三章 例3-1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已知传递函数 )12.0/(10)(+=s s G 。 今欲采用加负反馈的办法,将过渡过程时间t s 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确定参数K h 和K 0的数值。 解 首先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φ(s ),并整理为标准式,然后与指标、参数的条件 对照。 一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t s 与其时间常数成正比。根据要求,总传递函数应为 ) 110/2.0(10 )(+= s s φ 即 H H K s K s G K s G K s R s C 1012.010)(1)()()(00++=+= )()11012.0(101100s s K K K H H φ=+++= 比较系数得 ??? ??=+=+10 10110101100 H H K K K 解之得 9.0=H K 、100=K 解毕。 例3-10 某系统在输入信号r (t )=(1+t )1(t )作用下,测得输出响应为: t e t t c 109.0)9.0()(--+= (t ≥0) 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s φ。 解 因为 22111)(s s s s s R +=+= )10()1(10109.09.01)]([)(22 ++=+-+= =s s s s s s t c L s C 故系统传递函数为

1 1.01 )()()(+== s s R s C s φ 解毕。 例3-3 设控制系统如图3-2所示。 试分析参数b 的取值对系统阶跃响应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 由图得闭环传递函数为 1 )()(++= s bK T K s φ 系统是一阶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 (3)(2.2)(69.0bK T t bK T t bK T t s r d +=+=+= 因此,b 的取值大将会使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都加长。解毕。 例 3-12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34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首先明显看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为3,故此系统的增益不是1, 而是3。系统模型为 22 223)(n n n s s s ω ξωωφ++= 然后由响应的%p M 、p t 及相应公式,即可换算出ξ、n ω。 %333 3 4)()()(%=-=∞∞-=c c t c M p p 1.0=p t (s ) 1+Ts K bs 4 3 0 0.1 t 图3-34 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 响应 h (t )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当建立了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将其与方块图结合起来,进一步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数学结构,从而产生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一、结构图的概念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由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若干方框组成,按照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 联系,将各方框连接起来,并标明信号传递方向的一种图形。在结构图中,方框的一端为 相应环节的输入信号,另一端为输出信号,信号传递方向用箭头表示,方框中的函数关系 即为相应环节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能简单明了地表达系统的组成、各环节的功能和信号的流向,它既是一种描述系统各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15uF 16V A关系的图形,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结构的图解表示,更是求取复 杂系统传递函数的有效工具。 二、结构图的组成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一般由四种基本单元组成 1.伯号线 通常也称为结构图的四要素 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其中,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即 拉氏变换)标记在直线夯,如图2.21(a)所示。故,信号线标志系统的变量。 2.引出点 引出点又称为分支点或测量点,它把信号分两路或多路输出,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 位置,如图2.21〔b)所示。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3.比较点

比较点又称为综合点或相加点,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比较)的运算。 “十”表示相加,“一”表示相减,“十”号可省略不写,如图2.21(c)所示。注意:进行相加减 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物理量纲。 4.方框 方框表示元件TAJA156M016RNJ或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函数,如图2.21(d)所示。且有 方框中写上元件或环节的传递 2.4.3 结构图的绘制 绘制结构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1)分别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拉氏变换方程,在有些情况下,可先列写微分方程,再在零韧始条件下钽电容进行拉氏变换; (2)用构成结构图的基本要素表征每个方程,即画出相应的结构单元; (3)按照各元件的信号流向,将各结构单元首尾相连,并闭合图形.即可得到系统的结构图。cjmc%ddz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集(高起专)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作业集 层次:高起专 授课教师:王军平 时间:2014年3月31日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六章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 1.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本章难点 分析系统的控制原理。 题型-分析及问答题 1、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2、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3、下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4、下图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1P 、2P 并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0E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元件和测量反馈元件。输入轴由手轮操纵;输出轴则由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后带动,电动机采用电枢控制的方式工作。 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5、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考试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第二章:主要是化简系统结构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用化简,也可以用梅逊公式来求 一、(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请写出系统在输入r(t)和扰动n(t)同时作用下的输出C(s)的表达式。 G4 H1G3 G1 G 2 N(s)C(s) R(s) - -+ + + 二 、(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求传递函数 )()(s R s C ,) () (s N s C 。 三、(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C(s)/R(s)。 G1 G2 R(s) - + + C(s) - + 四、(共15分)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X(s)的表达式

G4(s)G6(s) G5(s)G1(s) G2(s) N(s) C(s) R(s) -- G3(s) X(s) 五、(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C(s)/R(s)和C(s)/D(s)。 G1 G2 R(s) - + + C(s) -+ D(s) G3G4 六、(共15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 () (s R s C 。 七、(15分)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求题图所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 ) () (s R s C

一、(共15分)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欲保证阻尼比ξ=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ss e =0.25,试确定系统参数K 、τ。 二、(共10分)设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K 2K 和a 。 三、(共15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求系统在输入r(t)=t 和扰动信号d(t)=1(t)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和稳态输出)(∞C 2/(1+0.1s) R(s) - C(s) 4/s(s+2) E(s) D(s) 四、(共1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4)(625) K G s s s s s = ++++ 试确定引起闭环系统等幅振荡时的K 值和相应的振荡频率ω 五、(15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 1()(23++++=s s s s K s G α 若系统以2rad/s 频率持续振荡,试确定相应的K 和α值 第三章:主要包括稳、准、快3个方面 稳定性有2题,绝对稳定性判断,主要是用劳斯判据,特别是临界稳定中出现全零行问题。 相对稳定性判断,主要是稳定度问题,就是要求所有极点均在s=-a 垂线左测问题,就是将s=w-a 代入D(s)=0中,再判断稳定 快速性主要是要记住二阶系统在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公式以及指标求取的公式。 准确性主要是稳态误差的公式以及动态误差级数两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