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漫长旅程》中死亡看E·M·福斯特死亡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最漫长的旅程》中的死亡看E·M·福斯特的死亡哲学摘要: e·m·福斯特不仅是一位有造诣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也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对死亡的思考构成了e·m·福斯特的哲学基础。本文从福斯特的小说《最漫长的旅程》中的死亡情节入手,探讨小说中死亡情节的深刻哲学内涵,进而揭示福斯特的死亡哲学。在福斯特眼中,死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变数而已;死亡也是实现人的完整的最终途径,人可以通过死亡走向永恒与幸福。

关键词:e·m·福斯特死亡哲学完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e·m·福斯特(edward morgen forster,1879—1970)不仅是一位有造诣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也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福斯特所关注的问题很多,涉及自然、社会、政治、人的存在等,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其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对死亡的思考。按评论家p.n.furbank的话说,对死亡的见解构成了福斯特的“哲学基础”。福斯特曾在小说《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中说过这样的话:“死亡可以使人毁灭;可是死亡的观念却可以使人得到拯救。”福斯特看到了在死亡后面所隐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强调人们对死亡进行智性思考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福斯特哲学的基础,也是他作为一位有见地的作家的思想基础。本文仅从福斯特的小说《最漫长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1907)中的死亡情节入手,探讨小说中死亡情节的深刻哲学内涵,进而揭示福斯特的死亡哲学。

《最漫长的旅程》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福斯特在1960年为这部再版小说撰写前言时说,虽然这部小说是他的小说中最不畅销的一部,但是他却很高兴写了这本书。他写道:“在这部小说中我试着接近我头脑中的想法——或者接近头脑和心灵的交汇点,在那儿创作的冲动迸发出火花。思想和情感可能不总是保持合作,但是它们却发生了碰撞。”《最漫长的旅程》是福斯特本人的理智和情感发生碰撞的结晶,所以他自然有理由珍视它。事实上,《最漫长的旅程》之所以受到福斯特本人的青睐,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同他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一样,这部小说所关注的也是现世生活的问题,表现了主人公里基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反映了里基所经历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里基是一位剑桥的大学生,他天生跛脚,孤僻,瘦弱,在中学曾受尽了欺负。他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但是剑桥的生活却让他感到十分幸福。他享受着那里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同学间的友谊。可是一位女子艾格尼丝·佩姆布洛克的出现却打破了里基平静的生活。艾格尼丝的男友杰拉德意外死亡后,出于同情和模糊的爱,里基同艾格尼丝结了婚,并到艾格尼丝的哥哥所在的索思顿一所学校教书。结果不完美的婚姻和枯燥的现实生活却使他大失所望。这时里基得知在威特舍同姑

妈一起生活的斯蒂芬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可是艾格尼丝出于虚荣和财产方面的考虑,阻止里基承认这个弟弟。斯蒂芬是个未经开化的青年,他粗俗,健壮,意气用事,从来不把世俗放在眼里。当看到斯蒂芬同传统势力进行抗争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时,里基的心完全被征服了。他最终决定离开艾格尼丝,同斯蒂芬一起生活,并打算帮助斯蒂芬改掉身上的坏毛病。但是现实似乎总是同里基的理想过不去。斯蒂芬积习难改,违背了诺言,又一次喝得酩酊大醉。最后,里基把爬在铁轨上的斯蒂芬救了出来,可自己却失去了生命。人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最漫长的旅程》这部小说从结构上看有些松散,但是却是一部难得的蕴含着深刻哲学内涵的作品。小说中出现的死亡情节所反映的死亡哲学更是耐人寻味。

《最漫长的旅程》中有多个死亡情节,每一个情节都出现得非常突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在第二章里,福斯特提到里基父母的死亡时只是简单地说:“最终,他(里基父亲)死了。”“他(里基)倒是没有感冒,但是外出的时候他的母亲死了。她只比她的丈夫多活了十一天,他们的墓碑上记录下了这个巧合的数字。”在这里,福斯特的语气似乎非常平淡,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事一样。而且在提到他们的死亡之前除了轻描淡写的“每次过假期,他(里基)都发现他父亲更爱生气,更加虚弱。埃里奥特太太在加速衰老。”这一个句子之外,便没有其它任何令人信服的预兆了。艾

格尼丝的男友杰拉德的死亡出现在第五章。杰拉德是一个体育健将,一直以身体强健受到里基的羡慕。但是他却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因为被踢了一脚意外死去。读者对这一情节难以接受。就连艾格尼丝也认为这不可能,一开始还以为是杰拉德的恶作剧。在第二十九章,福斯特讲述了里基母亲生前同一位农夫罗伯特相爱、私奔、怀孕、生下斯蒂芬的经过。在这里,福斯特设计了罗伯特的突然死亡,使罗伯特在私奔的第十七个日子里溺水而亡。这些死亡情节看起来都过于巧合,大大出乎读者预料。但是这些巧合却恰恰反映了福斯特的一个哲学观点,那就是死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变数而已。对于福斯特来说,这些死亡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当被问及杰拉德的突然死亡时,福斯特这样说道:“它应该被忽略。”在他眼里,死亡是一种客观规律,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转变,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种状况,福斯特认为,人们不应该对死亡采取漠视和回避的态度,而应该直面死亡。

福斯特的这种观点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向死而在”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生本能”与“死本能”学说很相似。海德格尔把死亡看做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而弗洛伊德则强调生本能与死本能的相互融合,并断言死本能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本能。福斯特的死亡哲学虽然不像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死亡哲学那样影响广泛,但是其深刻性却毫不逊色。福斯特让死亡事件在小说中随时出现,实际是在提醒人们:死亡无处不在;死亡是不可预测的。他认为,世界上的任

何事物,包括死亡,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发展变化是不能把握的,“人们不可能预知未来,也用不着做刻意的准备,因为生命中充满了错误的线索和不知通向何处的路标。”

对于里基的死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威尔弗雷德·斯通(wilfred stone)从荣格理论出发,认为里基一直对母亲有一种渴望,所以,里基的死是一种“牺牲”,是一个孩子的自我释放性欲的“仪式”。而约翰·考莫(john colmer)则把里基的死看成是一种“自我牺牲”,或是“自我毁灭”。约翰·考莫认为,在斯蒂芬违背诺言又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里基的整个道德世界垮塌了。此时里基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正是在这种挫败感的支配下,他完成了“作为一个人的职责”,把斯蒂芬救了出来。当然,以上这两种看法都很有见地。但是现在我们不妨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理解里基的死亡,因为里基实际上是福斯特的人文主义理想的代言人。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里基的死确实是一种自我牺牲,但是这种牺牲却同里基的信仰和追求有着直接的关系。里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完美的状态。他出生残疾,认为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所以他力图在精神上求得完美。在剑桥的时候他同安塞尔保持友谊,因为他从安塞尔身上看到了理智和智慧,试图从他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但是单纯内心的完美毕竟不能实现人的真正的完整。里基认为像他这样具有残疾的人实际上是自然的畸形,他曾对艾格尼丝说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