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化学药物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指导原则

15化学药物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指导原则
15化学药物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指导原则

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H】G C L3-1化学药物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OO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首篇 (4)

1、封面标题 (4)

2、目录 (4)

3、 研究报告摘要 (4)

4、伦理学相关资料 (4)

5、试验研究人员 (4)

6、缩略语 (4)

(二)、报告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5)

1. 基本内容 (5)

2、I期临床试验 (15)

3、II/III期临床试验的报告格式 (18)

4.生物利用度比较试验的报告格式 (21)

(三)、附件 (23)

(四)样表 (24)

三、名词解释 (27)

四、参考文献 (29)

五、起草说明 (30)

六、著者 (34)

一、概述

临床研究报告是对药物临床研究过程、结果的总结,是评估拟上市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

制定《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向药品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或/临床研究者提供合理思路以便于其能够整理出内容完整、表述明确、结构良好、易于评价的临床研究报告。临床研究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其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对试验实施过程的描述应条理分明;应该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方法,以便在必要时评价机构能够重现对关键数据和结果的分析。以上关注和要求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一致的理念。

本指导原则包括了以下的临床研究: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II期/III期临床试验、生物利用度比较试验。关于这几类临床研究的具体技术要求,请参阅相关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阐述。

内容决定格式,格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所承载的内容服务。本指导原则只对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原则框架,列出了报告中应涵盖的基本点,不可能做到完全细化。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因此某些情况下,对格式和内容需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一)、首篇(首篇中各标题下的内容均应分页单列)

1、封面标题

包括受试药物通用名、药品注册申请人(盖章)、研究类型、研究编号、研究开始日期、研究完成日期、主要研究者(签名)、研究单位(盖章)、统计学报告也应有统计学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申报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2、目录

列出整个临床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

3、 研究报告摘要(附样表)

对所完成的研究的摘要介绍,应以重要的数据体现结果,而不能仅以文字和P值来叙述。如需要,应附有完成的各期临床试验一览表。

4、伦理学相关资料

须申明完成的临床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的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须申明本临床研究及其修订申请均经伦理委员会(IEC或IRB)审核批准,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件,提供对受试者的研究介绍信息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样本。

5、试验研究人员

列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在研究中的职位及其简历(列于附件中),包括主要研究者及参加人员、统计学分析的负责人、临床研究报告的撰写人。

6、缩略语

临床研究报告中所用的缩略语的全称。

(二)、报告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1.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为各类临床研究报告的格式中所包含的主要项目的原则性说明。

1.1 引言

介绍受试药物研发的背景、依据及合理性,所针对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目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说明本研究实施的合法依据及申报人和临床研究单位间的合作情况。

1.2 试验目的

本临床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

1.3 试验管理

对试验进行的管理结构、流程和符合GCP的情况进行描述,如试验参加人员的培训,监查/稽查情况,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统计/数据管理情况,研究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

1.4 试验设计

1.4.1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试验的总体设计(如平行设计、交叉设计等)和方案的描述应清晰、简洁,必要时采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实际进行中方案修改的情况和任何方案以外的信息来源也应详细叙述。包括下列方面:治疗方法(药物、剂量和具体用法)、受试研究对象及样本量、设盲方法和

程度(非盲、单盲、双盲等)、对照类型及研究设计(平行、交叉)、分组方法(随机、分层等)、试验时间及顺序(包括随机化前到治疗结束时间、治疗中断时间、单盲或双盲治疗时间、随机化的时间,应尽量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以直观表示时间安排情况)、数据稽查及安全性问题或特殊情况的处理预案、中期分析情况。

1.4.2 试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的考虑

应阐明所设对照的确定依据及合理性。

如果研究中不设对照组,应说明原因;如未采用随机化分组,则应详细解释和说明用以有效克服系统选择性偏倚的其他技术措施。对试验设计中涉及的药物的清洗期、给药间隔时间的合理性的考虑应进行说明。

1.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确定合理可行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入选标准,说明适应症范围及确定依据,选择公认的诊断标准,注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病史特征、体格检查的评分值、各项实验室检验的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可能的预后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种族等。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论证。从安全性和试验管理便利性考虑的排除标准应进行说明,并注意排除标准对整个研究的通用性及安全有效评价方面的影响。事先确定的剔除标准的理由应有所说明。

1.4.4 试验过程

详细描述试验用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过程及其相关事宜。

列出试验用药的名称、剂型、规格、来源、批号(如采用多个批

号,对各受试者采用的药物批号应登记)、效期及保存条件,对特殊情况的对照药品应进行说明和评价。对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包括剂量确定依据、给药途径、方式,剂量和给药时间安排)应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和操作,说明随机号码的生成方法,应在附件中提供随机号码和分组表(多中心的研究应按中心分别列出)。

描述盲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何标注瓶签、破盲标签、编盲表和应急信件,双模拟技术)、紧急破盲的条件(如严重的不良事件、泄密等)、保证受试药和对照药无法区别所采取的措施、数据稽查或期中分析时如何确保盲法的继续、无法设盲或可以不设盲的合理理由并说明如何控制偏倚。

描述除试验药品外的其他药品使用、禁用、记录情况及其规定和步骤,并评价其对受试药物的结果观察的影响,阐明如何区分和判断其与受试药物对观察指标的不同效应。描述保证受试者良好依从性的措施(如药品计数,日记卡、血尿等体液标本药物浓度测定、医学事件监测等)。

1.4.5 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

包括具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检查项目,测定时间安排,检测方法,负责人员,流程图,注意事项,各种指标的定义及其检测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说明不良事件数据的获得方法,不良事件的判断标准及其处理等。

如采用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指标是非常规、非标准的特殊指标,应

当对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说明。

判断疗效的主要终点指标应清晰阐述,并提供相应的确定依据(如出版物、研究指导原则等),如使用替代指标应提供相应依据。

测定药物浓度时,详细说明生物样本的采样时间和服药时间之间的相隔时间,服药及采取标本时,饮食、合并用药、吸烟、饮酒和喝咖啡的可能影响。样本处理和测量方法应进行方法学确证,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1.4.6 数据质量保证

对保证指标测量的数据达到准确可靠的质量控制过程进行简要阐述,包括监查/稽查的情况、数据录入的一致性、数值范围和逻辑检查、盲态审核的过程等。必要时,须提供质量控制的有关文件,如数据一致性检查、数值范围和逻辑检查的原始记录、盲态审核时的原始记录、研究者与监查员间交流的疑问记录等。

1.4.7统计处理方案及样本量确定

应明确列出统计分析集(按意向性分析原则确定的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性数据集)的定义、试验的类型如优效性、等效性或非劣效性、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定义、各种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国内外所公认的方法和软件)、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等。

重点阐述如何分析、比较和统计检验以及离群值和缺失值的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以及协变量分析(包括多中心研究时,中心间效应的处理)。应当说明要检验的假设和待估计的处理效应、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统计

模型。处理效应的估计应同时给出可信区间,并说明计算方法。假设检验应明确说明所采用的是单侧还是双侧,如果采用单侧检验,应说明理由。

对各种主要和次要指标的定义应清晰明确,分析时对某些有数据病例的剔除应解释原因并加以详细说明。对研究中任何统计方案的修订须进行说明。

提供样本含量的具体计算方法、计算过程以及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统计量的估计值及其来源依据。

1.4.8 试验进行中的修改

试验方案不宜更改,对进行中的研究进行的任何修改(如治疗组改变,入选标准改变,给药剂量改变,样本量改变等)均应说明并应有伦理委员会批件,对更改的时间、理由、更改过程及有无备案进行详细阐述并论证其对整个研究结果评价的影响。

1.4.9期中分析

说明有无期中分析,如进行期中分析,应按照所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并说明α消耗函数的计算方法。

1.5 结果

1.5.1研究对象

1.5.1.1 受试者的入选

参加试验的所有受试者人数可以图表方式加以描述,包括筛选人数、随机化人数、完成试验人数及未完成试验人数(退出、剔除、中止、脱落)。对未入选、未完成试验的原因(如失访,不良事件,依

从性差等)、及退出后是否继续随访、退出时是否破盲等进行分析说明。还应描述受试者的人口学信息,同时合用其他药物情况等。

1.5.1.2 试验方案的偏离

所有关于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受试者管理、受试者评估和研究过程的偏离均应阐述。报告中应按中心列出以下分类并进行总结分析:

z不符合入选标准但进入试验研究的受试者

z符合剔除标准但未剔除的受试者

z接受错误的治疗方案或治疗剂量的受试者

z同时服用禁用的其他药物的受试者。

1.5.2 有效性评价

1.5.2.1 效应分析数据集

对参加效应分析的受试者应进行明确的定义,如所有用过试验药物的受试者或所有按试验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或某特定依从性的所有受试者。

一般应进行全分析集的分析。对使用过受试药物但未归入效应分析数据集的受试者的情况应加以详细说明。

1.5.2.2人口学和其他基线数据

以主要人口学指标和基线特征数据进行试验组间的可比性分析,一般包括按意向性治疗原则确定的全分析集的分析,和符合方案集的分析或以依从性、合并症、基线特征等分类进行的分析。多中心的研究,应比较各中心间的可比性。分析时应包括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人

口学指标和目标疾病入选指标、病程、严重度、临床特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重要预后指标、合并疾病及治疗、既往病史、其他的试验影响因素(如体重、抗体水平等)及相关指标(如吸烟、饮酒、特殊饮食和月经状况等)。

1.5.2.3 依从性

对每个受试者依从性测量的总结及分析。描述保证和记录依从性的方法/指标,如用药的计数、日记卡、血、尿等体液标本的药物浓度测定。

1.5.2.4 效应的分析

以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药代动力学参数等比较处理组间差异,必要时对每个受试者进行利益/风险评估。根据试验设计中规定的方案进行FAS分析和PP分析。方案中分类指标和数值指标均应进行分析,新设定的分类指标还应说明其定义依据,如有可能,还应说明效应产生的时间过程。

多中心研究的各分中心应提供分中心描述性分析结果(分中心小结),样本量较少时,可以不进行假设检验。分中心小结一般由该分中心的主要研究者撰写,首页需有该单位的盖章及撰写人的签名。内容应包括该中心受试者的入选情况,试验方案的偏离、人口学等基线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的统计描述,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分中心主要研究者对该临床试验的评论等。

1.5.2.5 有效性小结

通过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的分析,简要小结受试药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

1.5.3 安全性评价

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受试者用药/暴露(exposure)的程度,指试验药物的剂量、使用时程,使用的受试者人数。第二、以合理的方式对常见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变进行归类,以合适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的可能因素(如时间依赖性、剂量或浓度、人口学特征等)。第三、严重的不良事件和其他重要的不良事件(指需要采取临床处理,如停药、减少剂量和其他治疗手段的不良事件)。通常通过分析因不良事件而退出研究的受试者来确定。所有不良事件应明确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以图表的方式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对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地描述。受试药和对照药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应报告。

1.5.3.1用药/暴露的程度

用药/暴露时间以药物使用时间的平均数或中位数来表示,可以采用某特定时程有多少受试者数来表示,同时应按年龄、性别、疾病等列出各亚组的数目。

用药/暴露剂量以中位数或平均数来表示,可以表示成每日平均剂量下有多少受试者数。可以将用药/暴露剂量和用药/暴露时间结合起来表示,如用药/暴露至少一个月,某剂量组有多少受试者,同时应按年龄、性别、疾病等列出各亚组的数目。可能时尚应将发生不良

事件或实验室检查异常时的药物浓度同时提供。

1.5.3.2 不良事件分析

对受试药和对照药的所有不良事件均应进行分析,并以列图表方式直观表示,所列图表应显示不良事件的发生频度、严重程度和各系统情况以及与用药的因果关系。

分析时比较受试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好结合事件的严重度及因果判断分类进行,需要时,尚应分析其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基线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严重不良事件和主要研究者认为需要报告的重要不良事件应单列开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附病例报告。附件中提供每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不良事件的受试者的病例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编号、人口学特征、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严重度、处理措施、结局)和因果关系判断等。

1.5.3.3 与安全性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根据专业判断,在排除无意义的与安全性无关的异常外,对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应加以分析说明,提供相应的异常项目一览表、受试组和对照组分析统计表,对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与受试药物的关系进行讨论。

1.5.3.4 安全性小结

对受试药的总体安全性进行小结,重点关注导致给药剂量调整的或需给予其他治疗的或导致停药的或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阐述安全性问题对受试药临床广泛应用的可能意义。

1.5.4 讨论和结论

通过以上部分的图表说明、论证和分析,对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并权衡受试药的利益风险。不要简单地重复结果,也不要引出新的结果。结论应清晰明确,对其意义和可能的问题应加以评述,阐明对个体患者或针对人群治疗时所获的利益和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1. 5. 5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列于附件中,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对整个临床试验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的简单描述。包括:临床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设计、随机化、盲法及盲态审核过程、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定义、统计分析集的规定、以及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等内容。2.对统计模型进行准确而完整地描述。包括选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注明统计软件全名及版本)、统计描述的内容、对检验水准的规定、以及进行假设检验和建立可信区间的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如果统计分析过程中进行了数据转化,应同时提供选择数据转换的基本原理以及以转换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治疗反应评估的解释。3.各组病例入选时的基线特征描述及统计检验结果。4.效应的分析包括各组病例的各类观察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复合指标、全局评价指标和替代指标)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结果。应给出每个观察时间点的统计描述结果。列出假设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P值。例如,两个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中应包括每个样本的例数、均值和标准差、最小、最大值、两样本比较的t值和P

值。用方差分析进行主要指标有效性分析时,至少应包括各中心的均值和标准差,考虑各种治疗、各中心和基线值因素的协方差分析表。对于交叉设计资料的分析,应包括治疗顺序资料、治疗顺序中的患者数、每个阶段开始时的基线值、洗脱期及洗脱期长度、每个阶段中的脱落情况,以及用于分析治疗、阶段、治疗与阶段的交互作用方差分析表。5.各组病例安全性评价,主要以统计描述为主,包括用药情况(用药持续时间、剂量、药物浓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在试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改变及其与试验用药品的关系。以上结果应尽可能采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统计分析结论应用精确的统计学术语予以阐述。所有统计计算程序应以文件形式保存以便核查。

1.6 参考文献

以温哥华格式(Vancouver style)列出研究报告的有关参考文献,其主要文献的复印件列于附件中。

2、I期临床试验

2.1 耐受性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设计

z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z对试验设计的考虑

z数据质量保证

z统计处理方案

z试验进行中的修改

6)受试者选择(入选标准、年龄、性别、民族、体重、体格

检查、排除标准、例数)

7)受试药物(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

存条件)

8)给药途径(包括给药途径的确定依据,要和不要两种意见)

9)剂量设置(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剂量分组)及确定

依据

10)试验过程/试验步骤

11)观察指标(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观察表

12)试验结果及分析(受试者一般状况及分析,各剂量组间可

比性分析、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

13)结论

14)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15)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6)附件(1、2、3、4、5、6、7、8、9、10、11、12、13)

2.2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报告格式(参见相关指导原则)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设计

z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z对试验设计的考虑

z数据质量保证

z统计处理方案

z试验进行中的修改

6)受试者选择(入选标准、年龄、性别、民族、体重、身体状况和体格检查、排除标准、例数)

7)受试药物(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条件)

8)给药途径及确定依据

9)剂量设置及确定依据

10)试验方法

11)对受试者的要求

12)生物样本采集(样本名称、采集时间、处置方法)

13)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方法(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及选择依据;仪器设备、分析条件、所用对照品如被测药物、代谢物、内标物的纯度)及确证(最低定量限、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

回收率、标准曲线等)

14)样本稳定性考察及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

15)研究数据(20%受试者的样品色谱图及随行质控样品色谱图、各种生物样本实测数据、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及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

16)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

17)其他

18)结果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不良反应观察)

19)结论

20)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21)主要参考文献

22)附件(1、2、3、4、5、6、7、8、9、10、11、12、13)

3、II/III期临床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包括组长单位及主要人员、参加单位及主要人员)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设计

z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z对试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的考虑

z数据质量保证

z统计处理方案

z试验进行中的修改和期中分析 6)适应症范围及确定依据

7)受试者选择

z诊断标准及确定依据

z入选标准

z排除标准

z剔除标准

z样本量及确定依据

8)分组方法

9)受试药物

z名称

z剂型

z来源

z批号

z规格

z有效期

z保存条件

10)对照药物

z名称

z剂型

z来源

z批号

z规格

z有效期

z保存条件

11)给药方案及确定依据

12)试验步骤

13)主要和次要观察指标与观察时间

z症状与体征

z实验室检查

z特殊检查

14)安全性观察指标

15)疗效评定标准

16)试验结果

z实际病例数及分配、脱落及剔除病例数及分析

z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受试者的处理、试验方案的偏离)及可比性分析

z依从性分析

z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及分析

z疗效分析

z安全性分析

17)试验结论

18)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19)各参加单位的临床分中心小结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 2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 3.H 2O H 2O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NH 2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药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药物化学作业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镇静催眠作用属于超短时效的药物是( E ) A.巴比妥B.苯巴比妥C.异戊巴比妥 D.环己巴比妥E.硫喷妥钠 3. 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发现其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其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成为三环类抗组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B.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C.2位引入供电基,有利于优势构象的形成 D.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为受体拮抗剂 E.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 4. 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C )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5.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C ) A.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6. 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一个基团( A ) A.巯基B.酯基C.甲基D.呋喃环E.丝氨酸

7. 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分类可分成( D ) A.水杨酸类、苯胺类、芳酸类B.芳酸类、水杨酸类、吡唑酮类C.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芳酸类D.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 8.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D )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9. 环磷酰胺的作用位点是( C ) A. 干扰DNA的合成B.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 C. 直接作用于DNA D.均不是 10.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B )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1. 有关阿莫西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临床使用左旋体B.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不易产生耐药性D.容易引起聚合反应E.不能口服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13. 关于雌激素的结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3-羰基 B. A环芳香化 C. 13-角甲基 D. 17-β-羟基 14. 一老年人口服维生素D后,效果并不明显,医生建议其使用相类似的药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第三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20题) 1.下列对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B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凡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D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以任何形式相互替换,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E 在药物结构中可以通过基团的倒转、极性相似、范德华半径相似等进行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找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 2.下列对前药原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B 前药原理可以缩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C前药原理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前药原理可以消除药物的苦味; E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3.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卤素原子、硫醚键等,可使药物的 A 脂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4.药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羧基、脂氨基等,可使药物的 A 水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5.一般来说,酸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6.一般来说,碱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7.药物的基本结构是指 A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 B 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C 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D 具有相同理化性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E 具有相同化学组成药物的化学结构; 8.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烃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B 可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 C 可以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 D 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中的空间位阻; E 可以增加位阻从而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9.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羟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增加药物的水溶性; B 可以增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 C 取代在脂肪链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D取代在芳环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E可以改变药物生物活性; 10.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羧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化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药物化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哪一个属于全身麻醉药中的静脉麻醉药 ( D ) A .氟烷 B .盐酸氯胺酮 C .乙醚 D .盐酸利多卡因 E .盐酸布比卡因 2.非甾类抗炎药按结构类型可分为 ( C ) A .水杨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B .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吡唑酮类 C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D .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其他类 E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3.下列各点中哪一点符合头孢氨苄的性质 ( D ) A .易溶于水 B .在干燥状态下对紫外线稳定 C .不能口服 D .与茚三酮溶液呈颜色反应 E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很弱 4.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C ) A .头孢氨苄 B .头孢克洛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噻肟 E .头孢噻吩 5.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E )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 .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 .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 .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 H 2O N H H O NH O S O OH H NH 2

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C ) 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7.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B ) A.大环内酯类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D.四环素类 E.氯霉素类 8.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D ) A.氨苄西林B.氨曲南 C.克拉维酸钾D.阿齐霉素 E.阿莫西林 9.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C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四环素类抗生素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氯霉素类抗生素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B )A.氨苄西林B.氯霉素 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 E.阿米卡星 12.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 ) A.舒巴坦B.氨曲南 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 E.亚胺培南 13.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A ) A.百浪多息B.可溶性百浪多息 C.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D.对氨基苯磺酰胺 E.苯磺酰胺 14.复方新诺明是由( C ) A.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组成B.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组成C.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D.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药物化学药物结构式

1.地西泮 2.苯妥因钠 3.普罗加比 4.盐酸氯丙嗪 5.氟奋乃静 6.氯普噻吨 7.舒必利 8.吗啡 9.哌替啶 10.咖啡因 11.硫酸阿托品11.麻黄碱 12.苯海拉明 13.马来酸氯苯那敏 14.阿斯咪唑 15.普鲁卡因 16.利多卡因 17.硝苯地平 18.利血平 19.卡托普利20.奎尼丁 21.普萘洛尔 22.美托洛尔 23.(双)氢氯噻嗪 24.甲苯磺丁脲 25.雷尼替丁 26.奥美拉唑 27.昂丹司琼 28.甲氧普胺 29.阿司匹林 30.贝诺酯 31.对乙酰氨基酚 32.吲哚美辛 33.环磷酰胺 34. 5-氟尿嘧啶 35. 紫杉醇 36. 顺铂 37. 青霉素钾 38. 苯唑西林 39.氨苄西林 40. 苯唑西林 42. 头孢氨苄 43. 磺胺嘧啶 44. 甲氧苄啶 45. 诺氟沙星(氟哌酸) 46. 利福平 47.异烟肼 48. 硝酸益康唑 49. 三氮唑核苷 50. 奎宁 51. 青蒿素 52.红霉素 53.链霉素 54.四环素 55.氯霉素 56雄甾烷-3-酮 57. 雌激素 雄激素 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 维生素C 吡罗昔康:第一个临床使用的1,2苯并 噻嗪类解热镇痛药 氯氮平:第一个上市的非经典抗精神病 药 哌替啶:苯基哌啶类的第一个合成镇痛 药 洛伐他汀:第一个投放市场的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氯沙坦: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苯唑西林:第一个耐酸耐酶青霉素,口服、注射均可 克拉维酸: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奇霉素: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大环内酯抗生素 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齐多夫定: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症状治疗的药物 沙奎那韦:第一个批准上市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 金霉素: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 碘苷: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 阿昔洛韦:第一个上市的开环鸟苷类似物广谱抗病毒药 氨苄霉素:第一个使用的广谱口服抗生素 酮康唑: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 帕瑞昔布: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 抑制剂 药物化学各类药物分类总结 镇静催眠药7 p; P c6 Z% S# m,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硫喷妥钠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2 K$ 氨基甲酸酯类:甲丙氨酯5 o/ @$ {7 其他类:水合氯醛 抗癫痫药, b) F3 w% k7 `) Q 巴比妥类、 苯并二氮卓类:地西泮. w9 a+ G, L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j/ Z3 `; ^6 H0 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e0 h*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磺酰胺类 抗精神失常药/ {; i' J1 m) Y# N0 吩噻嗪类:氯丙嗪8 K) m+ U9 y% G9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二苯并氮卓类:氯氮平) \3 j: b6 p* k* 噻吨类:氯普噻吨 抗抑郁药" |! ~/ k, Y; v* J1 s6 Y1 P7 E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盐酸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典型抗抑郁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非甾类抗炎药(了解)# ~; ?3 x1 @' f } 水杨酸类:贝诺酯阿司匹林与对乙 酰氨基酚成酯形成的前药,特别适 合于儿童 吡唑酮类 芳基烷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钠、布洛芬、萘普生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灭酸类 1,2-苯并噻嗪类:美洛昔康 其他类 镇痛药Z$ C ~( x3 B0 V3 i 天然生物碱:盐酸吗啡 半合成镇痛药:磷酸可待因 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美沙酮 内源性多肽 胆碱受体激动剂9 v6 Z' [9 {1 U5 a8 S M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 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 胆碱受体拮抗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M胆碱受体拮抗剂+ X K; F2 E' r$ z 茄科生物碱:对中枢作用:东莨菪 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全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 阿托品、氯琥珀胆碱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D$ |+ B0 k, ]3 t8 苯乙胺类:肾上腺素、多巴胺、克 仑特罗、特布他林 苯异丙胺类:麻黄碱、甲氧明 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 作用。临床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支 气管哮喘及心搏骤停的抢救。 盐酸多巴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抗休克药。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 α受体。主要升压,静滴用于休克, 口服用于消化道出血。2 k% E* s/ M"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 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慢性肺 气肿及低血压等。& s9 L+ T3 Y, D& y 盐酸麻黄碱: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盐酸甲氧明:激动α受体,用于外伤和 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急救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α受体阻断剂:盐酸哌唑嗪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降血脂药- C: o A( g6 ~" U! g$ F 分类(掌握)' c! o3 E1 Y* L4 U 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 烟酸类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 伐他丁 其他 抗心绞痛药7 b3 H; f' m+ ^. G! Q6 |6 ` 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酯 钙拮抗剂: a.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索地平 b.苯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左旋体室上 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右旋体治疗心 绞痛 c.苯噻氮卓类:地尔硫卓 d.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桂利嗪,直 接扩张血管平滑肌 β受体阻断剂I) Q$ {- S% [: R5 O& h. K% h: 抗高血压药% k8 l9 c" P8 u# A3 M ⑴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4 ?" q. H/ [; a.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胍乙啶2 ^2 h( N7 c2 c7 Q b.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 甲基多巴; [( X. L% l% Q2 ] c.直接扩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 d.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9 ?) y4 e P9 e.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⑵作用于RAS系统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c.肾素抑制剂:肽类。 ⑶作用于离子通道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4 K6 钾通道开放剂 抗心律失常药- ^+ S6 D e( W" Y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 [" T1 A' Y! {" ⅠA类:适度阻滞心肌细胞钠通道 奎尼丁; D' S: t# ]: G) d" X8 q

药物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1

第一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本章提示: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因此药物的药效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疏水性、酸碱性、药物的解离度等有关;与药物结构的立体构型、空间构型、电子云密度等有关。此外还与药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强弱有关。 第一节影响药物药效的因素和药效团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组织结合,以及在作用部位产生作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影响药物产生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1.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对于静脉注射给药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存在药物被吸收的问题。而对于其它途径给药时都有经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的问题。进入血液后的药物,随着血液流经各器官或组织,使药物分布于器官或组织之间,这需要药物穿透细胞膜等生物膜,最后到达作用部位。而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药效。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主要的影响。此外药物随血液流经肝脏时会产生代谢,改变药物的结构和疗效,流经肾脏时产生排泄,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数量。这些也与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的化学反应性有一定的联系。 2.药物与受体的作用。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和生化的变化,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该结构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药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如化学的方式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不可逆复合物,或以物理的方式,通过离子键、氢键、离子偶极、范德华力和疏水性等结合形成可逆的复合物。 这二个影响因素都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是药物结构-药效关系(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药物的作用方式来讲,又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药物的药效作用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而与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如全身麻醉药,尽管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有多种,但其麻醉作用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类药物称为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另一类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该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影响,因此化学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药效,这类药物称为结构特异性药物。而大多数药物属于结构特异性药物。 结构特异性药物中,能被受体所识别和结合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又称为药效团。这样受体必须首先要识别所趋近的分子是否具有结合所需的性质,然后与其结合。药效团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类似物,它们具有某种基本结构;另一类则可能是一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分子,但可以与同一受体以相同的机理键合,产生同样的药理作用。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实际上是与药物结构中药效团的结合,这与药物结构上官能团的静电性、疏水性及基团的大小有关。 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在药物作用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吸收、转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药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药学基础 1、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 E.变态反应 2、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B.LD50与ED50的比值 3、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速度 4、抢救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选用 A.肾上腺素 5、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B.头孢他定 6、革兰阳性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A.红霉素 7、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是 C.红霉素 8、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是 B.磺胺嘧啶 9、适用于治疗绿脓杆菌的药物是 D.羧苄西林 10、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 B.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使乙酰胆碱水解减少 11、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选用 D.新斯的明 12、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 A.扩瞳,升高眼内压,视远物清晰 13、几无锥体外系反应的抗精神病药是 B.氯氮平 14、吗啡镇痛作用的机制是 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15、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 A.苯妥英钠 16、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可选用 阿托品 17、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用 D.氢氯噻嗪 18、《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0g”系指称取 D.1.995~2.005g 19、《中国药典》规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需检查的特殊杂质为 A.对氨基苯甲酸 20、除另有规定外,色谱系统定量分析分离度应 C.大于1.5 21、能采用旋光法测定的药物应具有 C.手性碳原子 22、下列药物中,加氨制硝酸银能产生银镜反应的为

C.异烟肼 23、下列药物中,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为 E.庆大霉素 24、醋酸地塞米松加碱性酒石酸铜,产生橙红色沉淀是基于分子结构中 B.C17 α-醇酮基 25、将不同强度的酸碱调节到同一强度水平的效应称为 D.均化效应 26、无对照品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可选用 A.吸收系数法 27、红外光谱特征区的波段范围 A.4000~1250 cm-1 28、准确度一般用 B.回收率表示 29、《中国药典》规定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采用 B.高效液相色谱法 30、用于定量 D.色谱峰高或峰面积 31、用于衡量柱效 B.色谱峰宽 32、头孢菌素族药物的鉴别反应为 A.羟肟酸铁呈色反应 B.药物组分衍生物的紫外吸收 C.麦芽酚反应 D.重氮-偶合反应 E.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荧光 33、盐酸吗啡可采用的鉴别方法为 D.甲醛-硫酸试液(Marquis)反应 34、葡萄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是 C.单糖,具旋光性 35、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特征为 D.21个C原子,A环具有△4-3-酮基,C17具有甲基酮基 36、雌二醇的结构特征为 E.21个C原子,A环具有△4-3-酮基,C18具有α-醇酮基 37、能使碘试液褪色的药物为 E.司可巴比妥钠 38、铈量法选用指示剂 E.邻二氮菲亚铁 39、碘量法选用指示剂 D.淀粉溶液 40、荧光激发光源常用 A.汞灯 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本科)药学、药物制剂 (专科)药物制剂技术 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药学系 药学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2) 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草酸钙结晶体 (5) 实验三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7) 实验四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9) 实验五根的显微构造 (11) 实验六单子叶植物地上茎和地下茎观察 (13) 实验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14) 实验八大黄、甘草、人参的鉴定 (16)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 2.掌握撕取表皮的制片方法。 3.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生物显微镜。 2.用具: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吸水纸、擦镜纸、棉布块。 3.材料:洋葱鳞茎的磷叶或大葱磷叶。 4.试液:蒸馏水、稀碘液、10%硝酸钾溶液。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机械部分次部分是显微镜的骨架,是安装光学部分的基座。 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装臵等。 (1)基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臵平稳。 (2)基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为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分。直筒显微镜的镜臂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上端臵目镜,下端与物镜转化器相连。 (5)物镜转换器连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子有3-4个安装物镜的螺旋孔。当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臵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6)载物台放臵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或机械移动器,既可固定玻片标本,也可以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 (7)调焦装臵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物像。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1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为粗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mm左右。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0.1mm。 (8)聚光器调节螺旋镜柱一侧,旋转它时可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德鄂强弱。 2.光学部分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聚光器 (1)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物镜转化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标本第一次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结构式)

异戊巴比妥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 ,3H ,5H )嘧啶三酮 地西泮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N N O Cl 124 5 7 唑吡坦 Zolpidem N N O N 1 3 6 苯妥英钠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N H N O ONa 1 5 卡马西平 酰胺咪嗪 N O NH 2 卤加比 Progabide OH F N Cl NH 2 O 盐酸氯丙嗪 N ,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盐酸盐 . HCl N S Cl N 25 10 氟哌啶醇 氯氮平 N N N N H Cl 盐酸丙咪嗪 N ,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 ,f]氮杂卓-5-丙胺 盐酸盐 N N HCl 氟西汀 O H N F F F HCl * 吗啡 Morphine 17-甲基-4, 5a-环氧-7, 8-二脱氢 吗啡喃 -3, 6a-二醇盐酸盐 三水合物

O OH N HO 13 4 5 67 8 9101112 1314 1516 17. HCl . 3H 2O 盐酸哌替啶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N O O . HCl 盐酸美沙酮 N O . HCl 喷他佐辛 N HO H 咖啡因 Caffeine 1,3,7-三甲基-3,7-二氢-1H - 嘌呤 -2,6-二酮一 水合物 N N N N O O . H 2O 137 吡拉西坦 2-(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胺 NH 2N O O 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 O O H 2N N +(CH 3)3 Cl -CH 3 毛果芸香碱 N N O H 3C CH 3 O 溴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Bromide N +(CH 3)3 Br - O N O H 3C CH 3 多奈哌齐 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ate . H 2SO 4 . H 2O N O OH O CH 3 2 溴丙胺太林 Br - O O O N H 3C CH 3CH 3 CH 3 CH 3 + 哌仑西平

药物化学基础-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张乾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信息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班级 13护理印数 80(份)出卷人张乾 班级姓名得分 . 一、单项选择题(2′×20=40′) 1. 下列药物中属于静脉全麻药的是(A ) A. 羟丁酸钠 B 麻醉乙醚C. 氟烷 D. 盐酸利多卡因 2.盐酸普鲁卡因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溶液发生重氮化反应呈猩红色,是 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 B ) A. 苯环 B. 芳香第一氨基 C. 伯胺基 D. 酯基 3. 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不符的是( C ) A. 为解热镇痛药 B. 微带醋酸味 C. 易溶于水 D. 遇湿、酸、碱均易水解失效 4. 下列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D ) A. 安乃近 B. 布洛芬 C. 阿司匹林 D. 对乙酰氨基酚 5. 黄嘌呤类生物碱的共有反应是( D ) A. 铜吡啶反应 B. 维他立反应 C . 硫色素反应D. 紫脲酸铵反应 6. 分子中具有有机硫,经硫酸加热破坏,可生成硫化氢气体的药物是(C) A. 甘露醇 B. 依他尼酸 C. 尼可刹米 D. 氢氯噻嗪 7. 盐酸雷尼替丁属于下列哪类H1受体拮抗剂( B ) A. 咪唑类 B. 呋喃类 C. 噻唑类 D . 哌啶类 8.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H1受体拮抗剂是( A ) A. 马来酸氯苯那敏 B. 盐酸氯苯那敏 C. 溴苯那敏 D . 尼非拉敏 9. 下列叙述中与苯海拉明不符合的是( A ) A. 属于丙胺类抗组胺药 B. 对光稳定,但有分解产物二苯甲醇存在时,则易被光氧化变色 C. 酸性水溶液中,其醚键易水解生成二苯甲醇和二甲氨基乙醇 D . 为氨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 10.与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无关的是( A )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 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 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 粒更细小? 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 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 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 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馏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1、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 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答:将NaHCO3加入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C容易氧化,致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金属离子可加速这一反应过程,同时P 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通入CO2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同时加入NaHCO3控制这些因素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还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2、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系统、输液容器、胶塞与涤纶薄膜、净化系统与灌封、管道系统、原辅料、澄明度检查装量和检查人员的视觉能力、判断能力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大输液的澄明度。3、如何保证葡萄糖输液热源与色泽合格?答:配制前注意原辅料的质量、浓配、加热、加酸、加注射剂用碳吸附以及包装用输液瓶、橡皮塞、涤纶薄膜的处理等,都是消除注射液中小白点,提高澄明度、除去热源、霉菌等的有效措施;过滤除碳,要防止漏碳;制备中要严防污染;灭菌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时溶液变黄,故应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PH值要控制好。 4、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h值的调节,注射剂的器具清洁,原辅料的洁净度,药液的均匀度,配制环境要清

药物化学选择题练习(有答案)

药物化学选择题练习 以下哪个药物的光学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没有差别(E )。 A.布洛芬 B.马来酸氯苯那敏 C.异丙肾上腺素 D.氢溴酸山莨菪碱 E.磷酸氯喹 下列叙述中哪条是不正确的(A )。 A.脂溶性越大的药物,生物活性越大 B.完全离子化的化合物在胃肠道难以吸收 C.羟基与受体以氢键相结合,当其酰化成酯后活性多降低 D.化合物与受体间相互结合时的构象称为药效构象 E.旋光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 下列叙述中有哪些是不正确的(E )。 A.磺酸基的引入使药物的水溶性增加,导致生物活性减弱 B.在苯环上引入羟基有利于和受体的结合,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增强 C.在脂肪链上引入羟基常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D.季铵类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没有中枢作用 E.酰胺类药物和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活性降低 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的关系(E )。 A.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B.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C.增加解离度,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E.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C )。 A.基本结构相同的药物,其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 B.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会使药物具有最佳的活性 C.增加药物的解离度会使药物的活性下降 D.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其作用时间长短的因素之一 E.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 可使药物的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B )。 A.硫原子 B.羟基 C.酯基 D.脂环 E.卤素 影响药效的立体因素不包括(D )。 A.几何异构 B.对映异构 C.官能团间的空间距离 D.互变异构 E.构象异构 药物的亲脂性与生物活性的关系(C )。 A.增强亲脂性,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B.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试卷及答案 药物化学模拟试题及解答(一)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扑热息痛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萘普生 e.芬布芬 2.盐酸普鲁卡因可与nano2液反应后,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猩红染料,其依据为() a.因为生成nacl b.第三胺的氧化 c.酯基水解 d.因有芳伯胺基 e.苯环上的亚硝化 3.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a.氨基醚 b.乙二胺 c.哌嗪 d.丙胺 e.三环类 4.咖啡因化学结构的母核是() a.喹啉 b.喹诺啉 c.喋呤 d.黄嘌呤 e.异喹啉 5.用氟原子置换尿嘧啶5位上的氢原子,其设计思想是() a.生物电子等排置换 b.起生物烷化剂作用 c.立体位阻增大 d.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进入肿瘤细胞 e.供电子效应 6.土霉素结构中不稳定的部位为() 位一conh2 位烯醇一oh 位一oh 位一oh 位酚一oh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中枢兴奋 b.抗癫痫 c.降血脂 d.抗病毒 e.消炎镇痛 8.在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甾体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哪个位置上具有双键可使抗炎作用增加,副作用减少()位位位位位 9.睾丸素在17α位增加一个甲基,其设计的主要考虑是() a.可以口服 b.雄激素作用增强 c.雄激素作用降低 d.蛋白同化作用增强 e.增强脂溶性,有利吸收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甲氧苄啶 c.利多卡因 d.氯霉素 e.哌替啶 11.化学结构为n—c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阿托品 d.泮库溴铵 e.氯唑沙宗 12.盐酸克仑特罗用于() a.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 b.循环功能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c.支气管哮喘性心搏骤停 d.抗心律不齐 e.抗高血压 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化学结构为() 84.新伐他汀主要用于治疗() a.高甘油三酯血症 b.高胆固醇血症 c.高磷脂血症 d.心绞痛 e.心律不齐 15.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中,这类药物的必要基团是下列哪点() 位氮原子无取代位有氨基位上有羧基和4位是羰基 位氟原子取代位无取代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杂环化合物 环数名称别名及其他信息结构式衍生物 单环 三元环 吖丙啶C2H5N 环氧乙烷C2H4O环氧丙烷环硫乙烷C2H4S 四元环吖丁啶C3H7N 恶丁烷C3H6O 噻丁环C3H6S 五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呋喃 含氧五元杂环化合物, 又称氧(杂)茂。 四氢呋喃 呋喃甲醛吡咯 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又称氮(杂)茂。 还原成 二氢和 四氢吡咯噻吩 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四氢噻吩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吡唑 1,2-二氮唑; 邻二氮杂茂。 咪唑 1,3-二氮杂环戊二烯; 1,3-二氮唑,间二氮茂。 恶唑 含有一个氧和一个氮杂原子 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环中的氧 和氮原子分别占1,3两位,

又称氮代呋喃 异恶唑氧和氮原子分别占1,2位,则称为异恶唑 噻唑噻唑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 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3H3NS。唑字由外文字尾azole译音而来,意为含氮的五元杂环,除吡咯外都称为某唑。硫和氮占1,3两位的称为噻唑。 异噻唑硫和氮占1,2两位的,称为异噻唑。 六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吡啶 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 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 故又称氮苯。 六氢吡啶 烟酸 烟酸胺 异烟肼吡喃 含有一个氧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 噻喃C5H6S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哒嗪 1、2位含两个氮杂原子的六元 杂环化合物, 又称邻二氮苯。 嘧啶 1、3两位的称为嘧啶,由2个 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 碳形成,是一种二嗪。

吡嗪占1、4两位的称为吡嗪 哌嗪对二氮己环 七元环及 以上 杂??指环庚三烯正离子 稠环 五元及六元稠杂环 吲哚 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 物。 苯并咪唑间(二)氮茚。 咔唑9H-咔唑。 喹啉吡啶与苯并联的化合物。 异喹啉 蝶啶 吡嗪和嘧啶并联而成的二杂环 化合物 7H-嘌呤

药物化学试题及详细内容标准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扑热息痛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萘普生 e.芬布芬 2.盐酸普鲁卡因可与nano2液反应后,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猩红染料,其依据为() a.因为生成nacl b.第三胺的氧化 c.酯基水解 d.因有芳伯胺基 e.苯环上的亚硝化 3.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a.氨基醚 b.乙二胺 c.哌嗪 d.丙胺 e.三环类 4.咖啡因化学结构的母核是() a.喹啉 b.喹诺啉 c.喋呤

e.异喹啉 5.用氟原子置换尿嘧啶5位上的氢原子,其设计思想是() a.生物电子等排置换 b.起生物烷化剂作用 c.立体位阻增大 d.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进入肿瘤细胞 e.供电子效应 6.土霉素结构中不稳定的部位为() a.2位一conh2 b.3位烯醇一oh c.5位一oh d.6位一oh e.10位酚一oh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中枢兴奋 b.抗癫痫 c.降血脂 d.抗病毒 e.消炎镇痛 8.在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甾体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哪个位置上具有双键可使抗炎作用增加,副作用减少() a.5位

c.11位 d.1位 e.15位 9.睾丸素在17α位增加一个甲基,其设计的主要考虑是() a.可以口服 b.雄激素作用增强 c.雄激素作用降低 d.蛋白同化作用增强 e.增强脂溶性,有利吸收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甲氧苄啶 c.利多卡因 d.氯霉素 e.哌替啶 11.化学结构为n—c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阿托品 d.泮库溴铵 e.氯唑沙宗 12.盐酸克仑特罗用于() a.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

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年级药物化学试卷 使用班级:13护理份数:得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2′×20=40′) 1. 硝苯地平的性质与下列哪条不符( D ) A. 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B. 几乎不溶于水 C . 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溶液显橙红色 D.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2. 下列叙述内容与盐酸左旋咪唑特点不符的是( C ) A. 广谱驱肠虫药 B. 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具有左旋性 C. 其为抗血吸虫药 D.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性质反应 3.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是( B ) A. 利福平 B. 磺胺嘧啶 C. 异烟肼 D. 硝酸异康唑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 ) A. 抑制黏肽转肽酶的活性,组织细胞壁的合成 B. 干扰核酸的复制转录 C.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 .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5. 与抗凝血作用有关的维生素是( D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D3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3 6. 下列药物中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是( C ) A. 黄体酮 B. 醋酸甲地孕酮 C. 醋酸地塞米松 D. 炔诺酮 7. 下列关于硝酸异山梨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B. 可被氧化变色应遮光保存 C. 在酸碱性溶液中硝酸酯易水解 D . 具有右旋光性 8. 下列维生素可用于抗佝偻病的是( A )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C 9. 吡喹酮属于( A ) A. 抗疟药 B 抗真菌药 C. 抗血吸虫病药 D . 抗阿米巴病和滴虫病药

10. 磺胺嘧啶N1上杂环取代基为( B ) A. 异噁唑 B. 嘧啶 C. 呋喃 D. 咪唑 11.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是( C ) A. 环磷酰胺 B. 塞替派 C. 氟尿嘧啶 D . 氮甲 12. 下列不属于甾体药物基本母核的是( D ) A. 孕甾烷 B. 雌甾烷 C. 雄甾烷 D . 肾上腺甾烷 13.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D ) A. 阿莫西林 B. 阿奇霉素 C. 庆大霉素 D . 氯霉素 14. 阿苯达唑灼烧后,产生气体,可使醋酸铅试纸呈黑色,这是因为其结构中( C ) A. 含杂环 B. 有丙基 C. 含丙硫基 D. 含苯环 15. 制备维生素C 注射液时,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措施的是( B ) A. 通入二氧化碳 B. 高温灭菌 C. 加焦亚硫酸钠 D 调节PH 值为6.0 16. 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抗生素是( A ) A . 氨基苷类 B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C 四环素类抗生素 D. 氯霉素类抗生素 17. 异烟肼常制成粉针剂。临用前配制是因为容易被( A ) A. 水解 B. 风化 C. 氧化 D. 还原 18. 下列药物不属于抗肿瘤抗生素的是( A ) A . 长春地辛 B 表柔比星 C 柔红霉素 D. 博莱霉素 19. 胡萝卜素是哪种维生素原( B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E 20. 临床发现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是( B ) A. 吡哌酸 B. 奈啶酸 C. 诺氟沙星 D . 氧氟沙星 二. 多项选择题(3′×4=12′) 21. 心血管系统药物根据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ABCD ) A. 抗高血压药 B. 降血脂药 C. 抗心绞痛药 D . 治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22. 下列药物属于合成类抗结核病药的是(ABD )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D. 盐酸乙胺丁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