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结构和药效

药物化学结构和药效
药物化学结构和药效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或根据作用方式,宏观上将药物分为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前者的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主要受理化性质影响。大多数药物属于后一类型,其活性与化学结构相互关联,并与物定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决定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二:

(1)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应有的药效。

(2)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依赖于药物的特定化学结构,但也受代谢和转运的影响。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结构和结构改造

作用相似的药物结构也多相似。在构效关系研究中,对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剖析其化学结构中的相同部分,称为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可变部分的多少和可变性的大小各不相同,有其结构的专属性。基本结构的确定却有助于结构改造和新药设计。

第二节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理化性质影响非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起主导作用。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取决于其与受体结合能力,也取决于其能否到达作用部位的性质。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必须通过生物膜转运,其通过能力有赖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分子结构。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影响较大的性质,既有物理的,又有化学的。

一、溶解度、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亲水性或疏脂性)。通过脂质的生物膜转运,需有一定的脂溶性(又称亲脂性或疏水性)。

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相对大小一般以脂水分配系数表示。即化合物在非水相中的平衡浓度Co和水相中的中性形式平衡浓度Cw之比值:P=Co/Cw

因P值效大,常用lgP。非水相目前广泛采用溶剂性能近似生物膜、不吸收紫外光、可形成氢键及化学性质稳定的正辛醇。

分子结构的改变将对脂水分配系数发生显著影响。卤原子增大4~20倍,—CH2—增大2~4倍。以O代-CH2-,下降为1/5~1/20。羟基下降为1/5~1/150。脂氨基下降为1/2~1/100。

引入下列基团至脂烃化合物(R),其lgP的递降顺序大致为:

C6H5 > CH3 > Cl > R > -COOCH3 > -N(CH3)2 > OCH3 > COCH3 > NO2 > OH > NH2 > COOH > CONH2

引入下列基团至芳烃化合物(Ar),其lgP的递降顺序大致为:

C6H5 > C4H9 >> I > Cl > Ar > OCH3> NO2 ≥ COOH > COCH3> CHO > OH > NHCO CH3> NH2 > CONH2 > SO2NH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需较大的脂水分配系数。全身麻醉药和镇静催眠药的活性与lgP值有关。但脂水分配系数也有一定限度,即化合物也需有一定的水溶度,才能显示最好效用。

二、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部分解离,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分子型)同时存在。药物常以分子型通过生物膜,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离子型,再起作用。因此药物需有适宜的解离度。离子型不易通过细胞膜,其原因是(1)水是极化分子,与离子间产生静电引力,进行水合,离子的水合作用使体积增大,并更易溶于水,难以通过脂质的细胞膜,(2)细胞膜是由带电荷的大分子层所组成(如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氨基酸可解离为羧基负离子和铵基正离子),能排斥或吸附离子,将阻碍离子的运行。

弱酸或弱碱类药物在体液中解离后,离子与未解离分子的比率由解离指数pKa

和介质的pH决定。

酸类:pKa=pH + lg[RCOOH]/[RCOO-]

碱类:pKa=pH + lg[RN+H3]/[RNH2]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第三节电子密度分布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酶的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电子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药物分子的电子如相反地适合酶蛋白分子的电荷分布,则有利于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药物多在体液内解离成离子而起作用。由于药物离受体尚有一定距离时首先依靠电荷间的相互吸引而靠近,再经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结合。

机体蛋白质的等电点多在7以下,在生理情况下,多以阴离子的型式存在,与外界阳离子的引力强,与阴离子的作用较弱,因而具有强烈药理作用的药物大多是碱性物质或其盐类。微生物碱即显示强的药理作用或毒性;而苯甲酸等虽剂量较大,毒性也较低。

多数药物分子中,常有一个原子和多个电负性原子或基团相连,使其电子密度降低较多,带有较强部分正电荷,在分子中形成一个正电中心。能与受体的负电区域相互吸引,形成牢固的复合物,而产生药理效应。

在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中,从整体分子结构分析,可以认定显效结构、潜效结构、代谢易变部分和载体部分等等。一些特定基团的转换使整体分子结构发生变异,可影响与受体或酶的结合,于是发生激动剂变为拮抗剂,代谢物变为抗代谢物等。基团的改变又可改变理化性质,影响转运代谢,使生物活性也有改变。

一、烃基引入:引入烃基可增大脂溶性还因位阻增加稳定性。

二、卤素的作用

卤素的引入多增大脂溶性。但氟原子有些例外,引入芳香族化合物中,增大脂溶性;引入脂肪族化合物中,却降低脂溶性。

三、羟基和巯基的影响

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或可形成氢键,使水溶性增加,生物活性也随之改变。取代在脂肪链上羟基,常使活性和毒性下降;取代在芳环上时,有利于和受体的碱性基团结合,则使活性和毒性均增高。当羟基酰化成酯或烃化成醚,其α活性多降低。巯基形成氢键的能力较羟基低,引入巯基时,对水溶性的影响小,脂溶性较相应的醇高,比醇易于吸收。巯基易被氧化形成二硫键,二硫键也易被还原成巯基。巯基化合物又易与双键,主要与,α,β-不饱和酮加成。也易与金属离子生成硫醇盐,并可与一些酶的吡啶环生成复合物,因此对代谢的影响显著。

四、醚基和硫基的影响

醚中氧的孤电子对能吸引质子,有亲水性,烃基则有亲脂性,故醚类化合物能定向排列于脂水两相之间,易于通过生物膜。

氧和亚甲基为电子等排体,互相替换对生物活性影响不大。但氧的负电性如影响了分子近旁的正电性,则会对活性有一定影响。

硫醚易被氧化成亚砜和砜。砜为对称结构,使分子极性减小,脂溶性增大。亚砜则为较稳定的棱锥形结构,形成新的手性中心,可拆分对映异构体,硫氧键又使极性增大,一般使水溶性增大。

五、磺酸、羧酸和酯的影响

磺酸的水溶性和电离度很大,仅有磺酸基的化合物无生物活性。为了增加水溶性,有时引入磺酸基。

羧酸的水溶性和解离度较磺酸低。羧基成盐可增加水溶性,生物活性一般下降。但解离度小的羧基与受体的一定碱性基团结合,能增强生物活性。

一些氨基酸可主动转运通过生物膜,可利用氨基酸为载体,将一些活性结构部分和氨基酸拼合,形成转运规律近似于氨基酸的药物,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羧酸成酯,不能解离,脂溶性增大,易被吸收。酸基是电负性基团,易与受体的正电部分结合,其生物活性也较强。

六、酰胺的影响

肽为酰胺结构,酰胺能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易与受体结合,常显示结构特异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多肽类的胰岛素、加压素等显示独特的生物活性。

酰胺和酯存在共轭,其立体形状均近似于平面结构,并为电负性基团,彼此是电子等排体。以酰胺代替酯,生物活性一般无大改变。

七、胺类的影响

胺具碱性,易与核酸或蛋白质的酸性基团发生作用。在生理环境下胺还易于形成铵离子,可与受体的负电部位静电相互作用。氮原子又参与氢键形成,易与多种受体部位结合。因此胺类可显示多种生物活性。一般伯胺的活性较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季铵易电离成稳定的铵离子,作用较强。但水溶性大,不易通过生物膜和血脑屏障,以致口服吸收不良,也无中枢作用。

第四节键合特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可认为是药物和受体分子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缔合)和化学反应(成键)所引起。一般要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结合、电荷转移复合物、静电相互作用(离子偶极之间、偶极偶极之间和离子键)和共价键等形式。范德华力是在分子充分接近时产生,一个苯环与受体平面区结合可产生相当于一个氢键的力。

一、氢键形成对药效的影响

具有孤对电子的O、N、S、F、Cl等原子可和与C、N、O、F等共价结合的H形成氢键,键能约为共价键的十分之一,其键能由静电引力、诱导极化引力和离域能(电子云均化)三部分组成。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之和,易于形成氢键。

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可增加溶解度。若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

二、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对药效的影响

电荷转移复合物(charge transfer complex,CTC)或称电荷迁移络合物,是一种分子键化合物。CTC的形成在药物配伍中可助溶,增加水溶性,也可增加稳定性。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原化合物不同,称为电荷转移光谱。形成CTC可使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偏移。

三、金属螯合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金属离子络合物由金属离子(有不完全价电子层)和配位体(供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形成。含二个以上配基(供电基)的配位体,通称螯合剂(chelating agents)。有些能和不溶性离子络合而提高水溶度的水溶性螯合剂,称为多价螯合剂(Sequestering agents)。螯合物(chelate)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体和一个金属离子,通过价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价键)相连接而组成的环状化合物。配

位体的配基一般含有O、N或S原子。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的稳定性顺序为:Fe3+,Hg2+ > Cu2+,Al3+ > Ni2+,Pb2+ > Co2+,Zn2+ > Fe2+,Cd2+ > Mn2+,Mg2+ > Ca2+。

螯合时通常形成4、5、6元环,只有含S的4元环稳定,含O和N的环多为5

或6元环,而以5元环较稳定。

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有一定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可用硬软酸碱(HSAB)原理来解释和估计螯合物的稳定性。供电子的配基为碱,受电子的金属离子为酸。酸碱结合强度按其强度因素(Intrinsic strength)SA、SB和软硬度(Softness)σA、σB而定,以下式表示:

lgK=SASB +σ>AσB

软硬度指电子流动性(或极化性),高者称为软酸或软碱,低者称为硬酸或硬碱。电子流动性相仿的酸碱结合成键,电子分布均匀而稳定。为此硬-硬和软-软结合均较稳定。电子分布不匀的软-硬结合较不稳定。

金属螯合作用主要应用于:(1)金属中毒的解毒;(2)灭菌消毒;(3)新药设计;(4)某些疾病的治疗。金属离子对生物体存在特殊生物效应,应用时应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生命必需的一些金属离子如过量即成为毒物。硬酸(如Ca2+、Fe3+、Mg2+等)和硬碱(如H2O、MH3、CO32-、 Cl-等)结合时,一般无毒性或毒性小。软酸(如Pb2+、Pd2+、Hg2+等)和软碱(如CN-、CO、NO 等)结合时,则毒性大。许多酶蛋白的活性中心的巯基为软碱,易与属于软酸的重金属离子形成牢固的络合物,因而发生中毒。具有三异羟肟酸结构的多价(或称多齿)螯合剂去铁胺 (Deferoxamine)可治疗铁中毒,能满足Fe3+的六个配位数,生成1:1螯合物(I),既稳定(稳定常数lgK=30.7)又溶于水,易从肾排出。也可治疗放射性元素钚中毒。EDTA也是常用多价螯合物,主要用于铅中毒,为软酸硬碱络合。二疏基丙醇(BAL,III)可作为金、汞、锑、砷等到化合物中毒的解毒剂,为软酸软碱结合的典型螯合剂。

第五节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生物活性物质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部位有专一的亲和力,亲和力来自相互间结构上的互补性。结构特异性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中有两点是重要的,即电性的互补性和立体结构的互补性。二种互补性均要求药物分子中的各基团和原子的空间排列与受体相互适合。互补性可随药物-受体复合物的形成而增高。生物大分子对药物分子立体选择性的识别和在一定情况下受体发生变构,以适合与药物分子结合,往往起主导作用。药物分子的特定原子间距离,手性中心以及取代基空间排列的改变,均能对互补性和复合物的形成起重要影响。

一、原子间距离对药效的影响:受体多为蛋白质的一个部位,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肽键间具有很规则的空间排列:(1)a-螺旋的两个连续的螺圈间的距离为5.38×10-10m;(2)当蛋白质的肽链伸展到最长时,相邻两个肽键的距离约为3.61×10-10m 。

有些药物的两个特定原子间的距离,恰好与这两个距离相近,或为其倍数。这种特定的原子间距离,使其电子密度分布可适合于蛋白质部分的受体,形成复合物而产生药效。

二、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一)几何异构:分子中存在刚性结构部分,如双键使分子内部分自由旋转受到限制而产生顺(或Z)反(或E)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中的官能团或与受体互补的药效基团(pharmcophore)的排列相差较大,

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都有较大差别。顺反异构体的理化性质互不相同,吸收、分布、排泄也有不同,也是药效差异的一个因素。

(二)对映异构:除旋光性外,理化性质均同,其生物活性的差别更能反映受体对药物的立体选择性。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药物,将有更高的立体特异性。由于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和酶,血浆和组织中的蛋白,对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均有立体选择性地优先通过和结合的情况,导致药效上的差别。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代谢酶对药物的立体选择性可导致代谢差异。代谢酶多为光学活性大分子,和d,l手性药物分子结合,形成新的非对映异构体,产生理化性质上的新差别,导致代谢速率的差异和药效毒性的差异。

(三)构象异构:分子内各原子和基团的空间排列因单键旋转而发生动态立体异构现象,为构象异构。柔性分子,构象变化处于快速动态平衡状态,有多种异构体。自由能低的构象,由于稳定,出现几率高,为优势构象。只有能为受体识别并与受体结构互补的构象,才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称为药效构象。和受体结合的药物构象,有时为能量最低的优势构象,有时需由优势构象转变为药效构象再与受体结合。但这一转变的能障一般不高。

(四)立体异构体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几何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各异,易于分离,均单独择优使用。构象异构体除刚性结构可分离外,研究的目的主要为了探讨构效关系和了解受体的立体化学特征。对映异构体由于理化性质相同,需用特定的方法拆分,旋光体的成本要比外消旋体高。需经药效、毒性、副作用和成本诸方面综合评价,根据优缺点决定取舍。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第三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20题) 1.下列对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B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凡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D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以任何形式相互替换,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E 在药物结构中可以通过基团的倒转、极性相似、范德华半径相似等进行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找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 2.下列对前药原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B 前药原理可以缩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C前药原理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前药原理可以消除药物的苦味; E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3.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卤素原子、硫醚键等,可使药物的 A 脂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4.药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羧基、脂氨基等,可使药物的 A 水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5.一般来说,酸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6.一般来说,碱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7.药物的基本结构是指 A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 B 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C 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D 具有相同理化性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E 具有相同化学组成药物的化学结构; 8.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烃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B 可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 C 可以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 D 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中的空间位阻; E 可以增加位阻从而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9.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羟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增加药物的水溶性; B 可以增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 C 取代在脂肪链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D取代在芳环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E可以改变药物生物活性; 10.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羧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化学》经典作业最新版本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绪论、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由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学科所形成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 2.先导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明确的化学结构并可望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化合物。 3.脂水分配系数:即分配系数,是药物在生物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水相中物质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4.受体:使体内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识别活性物质,生成复合物产生生物效应。 5.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一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原子、基团或片断的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6.药效团:某种特征化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识别生成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能力。 8.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生物转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 9.第Ⅰ相生物转化:是指药物代谢中的官能团反应,包括药物分子的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 10. 第Ⅱ相生物转化:又称轭合反应,指药物经第Ⅰ相生物转化产生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除体外的轭合物。 11. 前药:是指生物活性的原药与某种化学基团、片断或分子经共价键形成暂时的键合后的新化学实体,本身无活性,到达体内经代谢,裂解掉暂时的运转基团,生成原药,发挥生物活性。 12. 内在活性:是表明药物受体复合物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的能力,激动剂

药物化学药物结构式

1.地西泮 2.苯妥因钠 3.普罗加比 4.盐酸氯丙嗪 5.氟奋乃静 6.氯普噻吨 7.舒必利 8.吗啡 9.哌替啶 10.咖啡因 11.硫酸阿托品11.麻黄碱 12.苯海拉明 13.马来酸氯苯那敏 14.阿斯咪唑 15.普鲁卡因 16.利多卡因 17.硝苯地平 18.利血平 19.卡托普利20.奎尼丁 21.普萘洛尔 22.美托洛尔 23.(双)氢氯噻嗪 24.甲苯磺丁脲 25.雷尼替丁 26.奥美拉唑 27.昂丹司琼 28.甲氧普胺 29.阿司匹林 30.贝诺酯 31.对乙酰氨基酚 32.吲哚美辛 33.环磷酰胺 34. 5-氟尿嘧啶 35. 紫杉醇 36. 顺铂 37. 青霉素钾 38. 苯唑西林 39.氨苄西林 40. 苯唑西林 42. 头孢氨苄 43. 磺胺嘧啶 44. 甲氧苄啶 45. 诺氟沙星(氟哌酸) 46. 利福平 47.异烟肼 48. 硝酸益康唑 49. 三氮唑核苷 50. 奎宁 51. 青蒿素 52.红霉素 53.链霉素 54.四环素 55.氯霉素 56雄甾烷-3-酮 57. 雌激素 雄激素 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 维生素C 吡罗昔康:第一个临床使用的1,2苯并 噻嗪类解热镇痛药 氯氮平:第一个上市的非经典抗精神病 药 哌替啶:苯基哌啶类的第一个合成镇痛 药 洛伐他汀:第一个投放市场的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氯沙坦: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苯唑西林:第一个耐酸耐酶青霉素,口服、注射均可 克拉维酸: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奇霉素: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大环内酯抗生素 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齐多夫定: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症状治疗的药物 沙奎那韦:第一个批准上市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 金霉素: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 碘苷: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 阿昔洛韦:第一个上市的开环鸟苷类似物广谱抗病毒药 氨苄霉素:第一个使用的广谱口服抗生素 酮康唑: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 帕瑞昔布: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 抑制剂 药物化学各类药物分类总结 镇静催眠药7 p; P c6 Z% S# m,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硫喷妥钠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2 K$ 氨基甲酸酯类:甲丙氨酯5 o/ @$ {7 其他类:水合氯醛 抗癫痫药, b) F3 w% k7 `) Q 巴比妥类、 苯并二氮卓类:地西泮. w9 a+ G, L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j/ Z3 `; ^6 H0 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e0 h*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磺酰胺类 抗精神失常药/ {; i' J1 m) Y# N0 吩噻嗪类:氯丙嗪8 K) m+ U9 y% G9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二苯并氮卓类:氯氮平) \3 j: b6 p* k* 噻吨类:氯普噻吨 抗抑郁药" |! ~/ k, Y; v* J1 s6 Y1 P7 E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盐酸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典型抗抑郁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非甾类抗炎药(了解)# ~; ?3 x1 @' f } 水杨酸类:贝诺酯阿司匹林与对乙 酰氨基酚成酯形成的前药,特别适 合于儿童 吡唑酮类 芳基烷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钠、布洛芬、萘普生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灭酸类 1,2-苯并噻嗪类:美洛昔康 其他类 镇痛药Z$ C ~( x3 B0 V3 i 天然生物碱:盐酸吗啡 半合成镇痛药:磷酸可待因 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美沙酮 内源性多肽 胆碱受体激动剂9 v6 Z' [9 {1 U5 a8 S M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 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 胆碱受体拮抗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M胆碱受体拮抗剂+ X K; F2 E' r$ z 茄科生物碱:对中枢作用:东莨菪 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全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 阿托品、氯琥珀胆碱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D$ |+ B0 k, ]3 t8 苯乙胺类:肾上腺素、多巴胺、克 仑特罗、特布他林 苯异丙胺类:麻黄碱、甲氧明 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 作用。临床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支 气管哮喘及心搏骤停的抢救。 盐酸多巴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抗休克药。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 α受体。主要升压,静滴用于休克, 口服用于消化道出血。2 k% E* s/ M"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 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慢性肺 气肿及低血压等。& s9 L+ T3 Y, D& y 盐酸麻黄碱: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盐酸甲氧明:激动α受体,用于外伤和 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急救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α受体阻断剂:盐酸哌唑嗪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降血脂药- C: o A( g6 ~" U! g$ F 分类(掌握)' c! o3 E1 Y* L4 U 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 烟酸类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 伐他丁 其他 抗心绞痛药7 b3 H; f' m+ ^. G! Q6 |6 ` 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酯 钙拮抗剂: a.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索地平 b.苯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左旋体室上 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右旋体治疗心 绞痛 c.苯噻氮卓类:地尔硫卓 d.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桂利嗪,直 接扩张血管平滑肌 β受体阻断剂I) Q$ {- S% [: R5 O& h. K% h: 抗高血压药% k8 l9 c" P8 u# A3 M ⑴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4 ?" q. H/ [; a.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胍乙啶2 ^2 h( N7 c2 c7 Q b.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 甲基多巴; [( X. L% l% Q2 ] c.直接扩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 d.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9 ?) y4 e P9 e.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⑵作用于RAS系统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c.肾素抑制剂:肽类。 ⑶作用于离子通道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4 K6 钾通道开放剂 抗心律失常药- ^+ S6 D e( W" Y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 [" T1 A' Y! {" ⅠA类:适度阻滞心肌细胞钠通道 奎尼丁; D' S: t# ]: G) d" X8 q

医学生药物化学结构快速记忆

镇静催眠: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有三氮结构)苯巴比妥(只有一个苯环,有三个酮); 硫喷妥钠:麻醉剂(有-SNa) 苯妥英钠:抗心律失常(两个苯环,还有一个Na); 卡马西平:抗癫痫;普洛加胺:抗焦虑(有F,Cl); 氯丙嗪:抗精神病(有Cl,有S) 氯氮平:抗精神病(类似卡马西平,有Cl,中间的环C变成N); 氟西汀:抗抑郁症(有三个F); 丙咪嗪:抗抑郁症(类似卡马西平,中间的环没有双键); 吗啡:镇痛药(五个环); 哌替啶:又叫度冷丁,镇痛药(一个苯环); 美沙酮:镇痛药(两个苯环像眼睛); 左旋多巴:抗精神病(一个苯环,环上有邻酚羟基); 氯贝胆碱:激动M受体(胆碱类,有Cl); 溴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类似胆碱,有Br); 阿托品:M受体拮抗剂(有托品酸); 山莨菪碱:抗胆碱药(与阿托品相似,6位上有OH); 东莨菪碱:抗胆碱药(与阿托品相似作用于中枢); 泮库溴铵:肌松药(有Br,有很多环); 肾上腺素:支气管哮喘(一个苯环,环上有邻酚羟基,NH连有CH3); 麻黄碱:支气管哮喘(类似肾上腺素,苯环上没有酚羟基); 可乐定:抗高血压药(一个苯环,环上有两个Cl) 沙丁胺醇:支气管哮喘(一个苯环,有三个OH) 氯苯那敏:抗祖安(有Cl) 氯雷他定:镇静药(类似卡马西平,有Cl) 普鲁卡因:麻醉剂(一个苯环,环上有脂基,区别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麻醉剂(一个苯环,环上没有脂基,区别于普鲁卡因) 普萘洛尔:心律失常药(有萘环,区别萘普生) 硝苯地平:降压药(消去苯基,十分对称) 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有N=-)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有两个I) 氯沙坦:抗高血压(有Cl,一个环上有四个N) 洛伐他汀:降血脂 奥美拉唑:抗溃疡药(中间有S=O) 多潘立酮:抗酸剂 扑热息痛:解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 羟布宗:抗炎药(两个苯都连着N,同时有N-N) 双氯芬酸钠:抗炎药(两个Cl,还有Na) 布洛芬:抗炎(一个苯环) 萘普生:抗炎(有萘环,有脂基) 环磷酰胺:抗肿瘤(有磷环) 白消安:抗癌药(十分对称结构) 顺铂:抗癌药(十分对称,有Pt)

药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药学基础 1、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 E.变态反应 2、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B.LD50与ED50的比值 3、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速度 4、抢救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选用 A.肾上腺素 5、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B.头孢他定 6、革兰阳性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A.红霉素 7、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是 C.红霉素 8、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是 B.磺胺嘧啶 9、适用于治疗绿脓杆菌的药物是 D.羧苄西林 10、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 B.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使乙酰胆碱水解减少 11、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选用 D.新斯的明 12、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 A.扩瞳,升高眼内压,视远物清晰 13、几无锥体外系反应的抗精神病药是 B.氯氮平 14、吗啡镇痛作用的机制是 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15、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 A.苯妥英钠 16、强心苷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可选用 阿托品 17、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用 D.氢氯噻嗪 18、《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0g”系指称取 D.1.995~2.005g 19、《中国药典》规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需检查的特殊杂质为 A.对氨基苯甲酸 20、除另有规定外,色谱系统定量分析分离度应 C.大于1.5 21、能采用旋光法测定的药物应具有 C.手性碳原子 22、下列药物中,加氨制硝酸银能产生银镜反应的为

C.异烟肼 23、下列药物中,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为 E.庆大霉素 24、醋酸地塞米松加碱性酒石酸铜,产生橙红色沉淀是基于分子结构中 B.C17 α-醇酮基 25、将不同强度的酸碱调节到同一强度水平的效应称为 D.均化效应 26、无对照品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可选用 A.吸收系数法 27、红外光谱特征区的波段范围 A.4000~1250 cm-1 28、准确度一般用 B.回收率表示 29、《中国药典》规定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采用 B.高效液相色谱法 30、用于定量 D.色谱峰高或峰面积 31、用于衡量柱效 B.色谱峰宽 32、头孢菌素族药物的鉴别反应为 A.羟肟酸铁呈色反应 B.药物组分衍生物的紫外吸收 C.麦芽酚反应 D.重氮-偶合反应 E.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荧光 33、盐酸吗啡可采用的鉴别方法为 D.甲醛-硫酸试液(Marquis)反应 34、葡萄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是 C.单糖,具旋光性 35、醋酸地塞米松的结构特征为 D.21个C原子,A环具有△4-3-酮基,C17具有甲基酮基 36、雌二醇的结构特征为 E.21个C原子,A环具有△4-3-酮基,C18具有α-醇酮基 37、能使碘试液褪色的药物为 E.司可巴比妥钠 38、铈量法选用指示剂 E.邻二氮菲亚铁 39、碘量法选用指示剂 D.淀粉溶液 40、荧光激发光源常用 A.汞灯 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药物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1

第一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本章提示: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因此药物的药效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疏水性、酸碱性、药物的解离度等有关;与药物结构的立体构型、空间构型、电子云密度等有关。此外还与药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强弱有关。 第一节影响药物药效的因素和药效团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组织结合,以及在作用部位产生作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影响药物产生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1.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对于静脉注射给药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存在药物被吸收的问题。而对于其它途径给药时都有经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的问题。进入血液后的药物,随着血液流经各器官或组织,使药物分布于器官或组织之间,这需要药物穿透细胞膜等生物膜,最后到达作用部位。而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药效。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主要的影响。此外药物随血液流经肝脏时会产生代谢,改变药物的结构和疗效,流经肾脏时产生排泄,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数量。这些也与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的化学反应性有一定的联系。 2.药物与受体的作用。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和生化的变化,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该结构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药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如化学的方式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不可逆复合物,或以物理的方式,通过离子键、氢键、离子偶极、范德华力和疏水性等结合形成可逆的复合物。 这二个影响因素都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是药物结构-药效关系(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药物的作用方式来讲,又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药物的药效作用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而与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如全身麻醉药,尽管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有多种,但其麻醉作用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类药物称为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另一类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该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影响,因此化学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药效,这类药物称为结构特异性药物。而大多数药物属于结构特异性药物。 结构特异性药物中,能被受体所识别和结合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又称为药效团。这样受体必须首先要识别所趋近的分子是否具有结合所需的性质,然后与其结合。药效团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类似物,它们具有某种基本结构;另一类则可能是一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分子,但可以与同一受体以相同的机理键合,产生同样的药理作用。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实际上是与药物结构中药效团的结合,这与药物结构上官能团的静电性、疏水性及基团的大小有关。 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在药物作用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吸收、转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结构式)

异戊巴比妥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 ,3H ,5H )嘧啶三酮 地西泮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N N O Cl 124 5 7 唑吡坦 Zolpidem N N O N 1 3 6 苯妥英钠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N H N O ONa 1 5 卡马西平 酰胺咪嗪 N O NH 2 卤加比 Progabide OH F N Cl NH 2 O 盐酸氯丙嗪 N ,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盐酸盐 . HCl N S Cl N 25 10 氟哌啶醇 氯氮平 N N N N H Cl 盐酸丙咪嗪 N ,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 ,f]氮杂卓-5-丙胺 盐酸盐 N N HCl 氟西汀 O H N F F F HCl * 吗啡 Morphine 17-甲基-4, 5a-环氧-7, 8-二脱氢 吗啡喃 -3, 6a-二醇盐酸盐 三水合物

O OH N HO 13 4 5 67 8 9101112 1314 1516 17. HCl . 3H 2O 盐酸哌替啶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N O O . HCl 盐酸美沙酮 N O . HCl 喷他佐辛 N HO H 咖啡因 Caffeine 1,3,7-三甲基-3,7-二氢-1H - 嘌呤 -2,6-二酮一 水合物 N N N N O O . H 2O 137 吡拉西坦 2-(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胺 NH 2N O O 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 O O H 2N N +(CH 3)3 Cl -CH 3 毛果芸香碱 N N O H 3C CH 3 O 溴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Bromide N +(CH 3)3 Br - O N O H 3C CH 3 多奈哌齐 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ate . H 2SO 4 . H 2O N O OH O CH 3 2 溴丙胺太林 Br - O O O N H 3C CH 3CH 3 CH 3 CH 3 + 哌仑西平

药物化学基础-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张乾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信息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班级 13护理印数 80(份)出卷人张乾 班级姓名得分 . 一、单项选择题(2′×20=40′) 1. 下列药物中属于静脉全麻药的是(A ) A. 羟丁酸钠 B 麻醉乙醚C. 氟烷 D. 盐酸利多卡因 2.盐酸普鲁卡因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溶液发生重氮化反应呈猩红色,是 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 B ) A. 苯环 B. 芳香第一氨基 C. 伯胺基 D. 酯基 3. 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不符的是( C ) A. 为解热镇痛药 B. 微带醋酸味 C. 易溶于水 D. 遇湿、酸、碱均易水解失效 4. 下列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D ) A. 安乃近 B. 布洛芬 C. 阿司匹林 D. 对乙酰氨基酚 5. 黄嘌呤类生物碱的共有反应是( D ) A. 铜吡啶反应 B. 维他立反应 C . 硫色素反应D. 紫脲酸铵反应 6. 分子中具有有机硫,经硫酸加热破坏,可生成硫化氢气体的药物是(C) A. 甘露醇 B. 依他尼酸 C. 尼可刹米 D. 氢氯噻嗪 7. 盐酸雷尼替丁属于下列哪类H1受体拮抗剂( B ) A. 咪唑类 B. 呋喃类 C. 噻唑类 D . 哌啶类 8.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H1受体拮抗剂是( A ) A. 马来酸氯苯那敏 B. 盐酸氯苯那敏 C. 溴苯那敏 D . 尼非拉敏 9. 下列叙述中与苯海拉明不符合的是( A ) A. 属于丙胺类抗组胺药 B. 对光稳定,但有分解产物二苯甲醇存在时,则易被光氧化变色 C. 酸性水溶液中,其醚键易水解生成二苯甲醇和二甲氨基乙醇 D . 为氨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 10.与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无关的是( A )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杂环化合物 环数名称别名及其他信息结构式衍生物 单环 三元环 吖丙啶C2H5N 环氧乙烷C2H4O环氧丙烷环硫乙烷C2H4S 四元环吖丁啶C3H7N 恶丁烷C3H6O 噻丁环C3H6S 五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呋喃 含氧五元杂环化合物, 又称氧(杂)茂。 四氢呋喃 呋喃甲醛吡咯 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又称氮(杂)茂。 还原成 二氢和 四氢吡咯噻吩 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四氢噻吩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吡唑 1,2-二氮唑; 邻二氮杂茂。 咪唑 1,3-二氮杂环戊二烯; 1,3-二氮唑,间二氮茂。 恶唑 含有一个氧和一个氮杂原子 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环中的氧 和氮原子分别占1,3两位,

又称氮代呋喃 异恶唑氧和氮原子分别占1,2位,则称为异恶唑 噻唑噻唑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 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3H3NS。唑字由外文字尾azole译音而来,意为含氮的五元杂环,除吡咯外都称为某唑。硫和氮占1,3两位的称为噻唑。 异噻唑硫和氮占1,2两位的,称为异噻唑。 六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吡啶 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 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 故又称氮苯。 六氢吡啶 烟酸 烟酸胺 异烟肼吡喃 含有一个氧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 噻喃C5H6S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哒嗪 1、2位含两个氮杂原子的六元 杂环化合物, 又称邻二氮苯。 嘧啶 1、3两位的称为嘧啶,由2个 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 碳形成,是一种二嗪。

吡嗪占1、4两位的称为吡嗪 哌嗪对二氮己环 七元环及 以上 杂??指环庚三烯正离子 稠环 五元及六元稠杂环 吲哚 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 物。 苯并咪唑间(二)氮茚。 咔唑9H-咔唑。 喹啉吡啶与苯并联的化合物。 异喹啉 蝶啶 吡嗪和嘧啶并联而成的二杂环 化合物 7H-嘌呤

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年级药物化学试卷 使用班级:13护理份数:得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2′×20=40′) 1. 硝苯地平的性质与下列哪条不符( D ) A. 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B. 几乎不溶于水 C . 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溶液显橙红色 D.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2. 下列叙述内容与盐酸左旋咪唑特点不符的是( C ) A. 广谱驱肠虫药 B. 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具有左旋性 C. 其为抗血吸虫药 D.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性质反应 3.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是( B ) A. 利福平 B. 磺胺嘧啶 C. 异烟肼 D. 硝酸异康唑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 ) A. 抑制黏肽转肽酶的活性,组织细胞壁的合成 B. 干扰核酸的复制转录 C.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 .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5. 与抗凝血作用有关的维生素是( D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D3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3 6. 下列药物中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是( C ) A. 黄体酮 B. 醋酸甲地孕酮 C. 醋酸地塞米松 D. 炔诺酮 7. 下列关于硝酸异山梨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B. 可被氧化变色应遮光保存 C. 在酸碱性溶液中硝酸酯易水解 D . 具有右旋光性 8. 下列维生素可用于抗佝偻病的是( A )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C 9. 吡喹酮属于( A ) A. 抗疟药 B 抗真菌药 C. 抗血吸虫病药 D . 抗阿米巴病和滴虫病药

10. 磺胺嘧啶N1上杂环取代基为( B ) A. 异噁唑 B. 嘧啶 C. 呋喃 D. 咪唑 11.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是( C ) A. 环磷酰胺 B. 塞替派 C. 氟尿嘧啶 D . 氮甲 12. 下列不属于甾体药物基本母核的是( D ) A. 孕甾烷 B. 雌甾烷 C. 雄甾烷 D . 肾上腺甾烷 13.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D ) A. 阿莫西林 B. 阿奇霉素 C. 庆大霉素 D . 氯霉素 14. 阿苯达唑灼烧后,产生气体,可使醋酸铅试纸呈黑色,这是因为其结构中( C ) A. 含杂环 B. 有丙基 C. 含丙硫基 D. 含苯环 15. 制备维生素C 注射液时,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措施的是( B ) A. 通入二氧化碳 B. 高温灭菌 C. 加焦亚硫酸钠 D 调节PH 值为6.0 16. 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抗生素是( A ) A . 氨基苷类 B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C 四环素类抗生素 D. 氯霉素类抗生素 17. 异烟肼常制成粉针剂。临用前配制是因为容易被( A ) A. 水解 B. 风化 C. 氧化 D. 还原 18. 下列药物不属于抗肿瘤抗生素的是( A ) A . 长春地辛 B 表柔比星 C 柔红霉素 D. 博莱霉素 19. 胡萝卜素是哪种维生素原( B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E 20. 临床发现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是( B ) A. 吡哌酸 B. 奈啶酸 C. 诺氟沙星 D . 氧氟沙星 二. 多项选择题(3′×4=12′) 21. 心血管系统药物根据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ABCD ) A. 抗高血压药 B. 降血脂药 C. 抗心绞痛药 D . 治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22. 下列药物属于合成类抗结核病药的是(ABD )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D. 盐酸乙胺丁醇

药物化学结构式

药物化学结构式

地西泮 N N N O N Cl O O N CH 3 佐匹克隆 F OH C Cl N NH 2 O 普罗加比 氟哌啶醇 盐酸纳洛酮 盐酸美沙酮 奥沙西泮 苯妥英钠 盐酸氯丙嗪 N N CH 3O N H N O N H N O C 6H 5 C 6 H N 2CH 2CH 2N(CH 3)2 HCl N HO Cl CH 2CH 2CH 2C O CH 3O CONHCH 2NH 2 N 2H 5 N O HO O CHCH 2CH HO HCl C C 2CHN(CH 3)2 CH 2CH 3O CH 3 HCl

舒必利 盐酸哌替啶 艾司唑仑 卡马西平 氯氮平 吗啡 枸橼酸芬太尼 喷他佐辛 咖啡因 N N N N Cl N 2 N H N Cl N N CH 3 N C 6H 5COOC 2H 5 3 N C 6H CH 2CH 3 O N 2CH HO C CH 2COOH CH 2COOH COOH N CH 3CH 3 HO CH 2CH C CH 3 CH 3N N N N O O H 2O CH 3 CH 3 3

盐酸甲氯酚酯 CH N CH 3 CH 3 2CH CH 3 O C O 2 Cl 氯贝胆碱 NH NH CH 3CH CH 石杉碱甲 A 氢溴酸山莨菪碱 C OH CH 2CH 2N HCl 盐酸苯海索 肾上腺素 吡拉西坦 溴新斯的明 溴丙胺太林 N O CH 2CONH 2 2COCH 2CH 2N(CH 3)2 O HCl CO N O CH CH N CH 3 CH 3 CH 3 Br N CH 3 C O CH CH OH H 2SO 4H 2O H N CH 3 O C CH CH H HO HBr Br O COOCH 2CH N CH(CH 3)2 CH(CH 3)2 3 N OCOCH 3 N CH 3COO CH 3 CH 3 2 Br HO HO C CH 2NHCH 3 OH H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

第二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本章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主线,重点介绍药物产生药效的决定因素、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的开发途径及方法。 第一节药物化学结构的改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长期以来所探讨的问题。由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量子有机化学和受体学说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药物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在药物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中,把具有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和原子团称为电子等排体,在生物领域里表现为生物电子等排,已被广泛用于药物结构的优化研究中。所以把凡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利用药物基本结构的可变部分,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理论称为药物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中常见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分为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和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一)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1.一价原子和基团如F、Cl、OH、-NH2、-CH3等都有7个外层电子。 2.二价原子和基团如O、S、—NH—、—CH2—等都有6个外层电子。 3.三价原子和基团如—CH=、—N=等都有5个外层电子。 4.四价基团如=C=、=N+=、=P+=等都有四个外层电子。 这些电子等排体常以等价交换形式相互替换。如普鲁卡因(3-1)酯键上的氧以NH取代,替换成普鲁卡因胺(3-2),二者都有局部麻醉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在作用的强弱和稳定性方面有差别。

(3-2)(3-1)O NHCH 2CH 2N(C 2H 5)2O C H 2N CH 2CH 2N(C 2H 5)2O C H 2N (二)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常见可相互替代的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如 —CH =、—S —、—O —、—NH —、—CH 2— 在药物结构中可以通过基团的倒转、极性相似基团的替换、范德华半径相似原子的替换、开链成环和分子相近似等进行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找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如甲氰咪胍(3-3)为H 2受体拮抗剂,自应用于临床以来,能有效地抑制胃液分泌,治疗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但有报道,有些病人长期使用甲氰脒胍后,有致癌和精神混乱迹象。应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对甲氰咪胍结构进行改造,以呋喃环替代咪唑环,并在5位引入二甲胺基甲基,补偿甲氰咪胍分子中咪唑环所具有的碱性,同时,考虑到侧链取代基的碱性过强,因而以硝基亚甲基取代氰基亚氨基,以协调整个分子的脂溶性和电性效应等因素,由此得到的雷尼替丁(3-4)。该药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更好,且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是新型的H 2受体拮抗剂。 O N N H C NHCH 3N C N CH 3C NHCH 3NCH 2H 3C H 3C (3-3)NO 2(3-4)CH 2SCH 2CH 2NH CH 2SCH 2CH 2NH 二、前药原理 保持药物的基本结构,仅在结构中的官能团作一些修改,以克服药物的缺点,这称为药物结构修饰。结构修饰后的衍生物常失去原药的生物活性,给药后,可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作用(多为水解)又转化为原药,使药效更好的发挥。这种无活性的衍生物称为前药,采用这种方法来改造药物的结构以获得更好药效的理论称为前药原理。 利用前药原理对药物进行结构的修饰,可以提高或改善药物的性质: 1.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药物被机体吸收必须具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若药物的脂溶性差,脂水分配系数小,则应制成脂溶性大

药物化学课后练习

举出几种临床常用的全身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麻醉乙醚、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非吸入性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海索比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羰丁酸钠、丙泮尼地。 为什么说lidocaine的化学性质比procaine稳定 因为利多卡因是芳香胺的酰胺化合物,酰胺键比酯键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其的酰胺基的邻位有两个甲基,空间位阻较大,使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易发生水解,体内酶解速率也较慢。因为较普鲁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毒性大。 按化学结构分类,局麻药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主要代表药物 五类。①芳酸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徒托卡因、二甲卡因②酰胺类: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罗哌卡因③氨基酮类:达克罗宁、法力卡因④氨基醚类:奎尼卡因、普莫卡因⑤氨基甲酸酯类:地哌冬、庚卡因。 试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化学稳定性和构效关系。 ①1,4-苯二氮卓-2-酮是此类药物的基本结构②环A上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较大,在7位引入强吸电子取代基时,活性明显增强且随取代基吸电子性的增强而增强,NO2>Br>CF3>Cl③环B为七元亚胺-内酰胺结构,是产生药理作用的必要结构④5位苯环上的取代基是产生药效的重要结构因素之一,5位苯环的2’位引入体积小的吸电子基团如Cl、F等可增强活性⑤1,2位的酰胺键和4,5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开环,是这类药物不稳定、作用时间短的原因。 服用氯丙嗪后为什么要减少户外活动。 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后,有一些病人在日光强烈照射下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如氯丙嗪遇光会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进一步发生各种氧化反应,自由基与体内一些蛋白质作用时,发生过敏反应,故一些病人在服用药物后在日光照射下皮肤会产生红疹,称为光毒化过敏反应。对吩噻嗪类进行结构改造,衍生出哪些类型的扛精神病药物,并列举代表药物 ①噻吨类,将吩噻嗪环上的氮原子换成碳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氯普噻吨、替沃噻吨、氨砜噻吨。②二苯并杂卓类,对噻嗪环进行结构改造,将六元环扩为二氮卓环。氯氮平、氯噻平。 按化学结构分类具有抗精神失常作用的药物有哪些结构类型 三环类抗精神失常药包括吩噻嗪类、噻吨类、二苯并杂卓类。丁酰苯胺类。苯酰胺类。 写出丁酰胺苯类的基本结构通式并详述其构效关系 ①丁酰苯基为必须的基本骨架,酮基若被还原或被硫酮基、烯基、苯氧基取代,活性下降②侧链末端连一碱性叔胺是具有抗精神病作用的基本结构,该碱性叔胺常结合于六元杂环中,且环的4位上还有其它取代基③苯环的对位一般均有氟取代④侧链羰基与碱基之间以三个碳原子最好,延长、缩短三碳原子侧链,或引入支链,都会引起活性下降 写出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各列举一种药物 ①水杨酸类,阿司匹林②酰化苯胺,对乙酰氨基酚③吡唑酮类,5-吡唑啉酮④芳基烷酸类,分为芳基乙酸和芳基丙酸,吲哚美辛和双氯芳酸钠⑤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与花生四烯有关,通过抑制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中可能含有什么杂质?说明杂质来源及检查方法 未反应的或因贮存不当水解的游离水杨酸,可采用与三价铁盐产生紫堇色来检查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有时会引起胃肠道出血,为什么 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均有胃肠道副作用,在大剂量口服时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这与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有力羧基有关。阿司匹林化学名2-乙酰苯甲酸,是以水杨酸为原料在酸催下经乙酸酐酰化制的,可能含杂质。

药化基础结构

药化基础结构 五元杂环口诀: 五元单子氮氧硫,吡咯呋喃和噻吩。 五元双子都叫唑,氧噁硫噻氮咪唑。 二氮比邻间咪唑,三个四个差不多。 解释:五元杂环含双健中只有一个原子的,含氮的叫吡咯,含氧叫呋喃,含硫叫噻吩;五元杂环中有两个原子的都叫什么唑,其中氮是固定原子,含有氮氧的叫噁唑,含有氮硫的叫噻唑,含有双氮其中氮和氮相邻的叫吡唑,相间位置的叫咪唑;含有三个氮个四个氮的叫三氮唑和四氮唑。 六元杂环口诀: 双健单子氧和氮,吡喃吡啶对着看。 不含双健氧和氮,加氢哌啶多记现。 氮氧相对氢不少,吗啉抗毒记得牢。 双子含氮又少氢,对氧对硫噁噻嗪。 氮氮相间称嘧啶,对头相望叫吡嗪。 尿有双酮是基础,胸腺荷包要分清。 解释:六元杂环含双健的,只有一个氧原子的叫吡喃,只有一个氮原子的叫吡啶;饱和六元环中含有氮原子的叫哌啶,含有氧原子的叫四氢吡喃;氧和氮对位饱和环的叫吗啉,吗啉呱主要是抗病毒用的;六元环中含有氮又不饱和,其中对位是氧叫噁嗪,对位是硫叫噻嗪;六元环不饱和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对位叫吡嗪;尿嘧啶中含有两个碳氮双健(叫酮),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要一起记。 稠合杂环口诀: 六五含氮叫吲哚,主要消炎和退热。 六六含氮喹啉底,氮跑对角称为异。 六六双氮都在底,萘啶喹啉好好比。 硫氮对中三个苯,精神失常吩噻嗪。 七环氮氮相差二,加苯称卓抗失眠。 甾体复杂应好记,雌雄孕甾曾比记。 解释:六元环加五元环含有一个氮,氮在五元环底部,叫吲哚,吲哚美新辛主要是作用是消炎解热;两个苯环相连,一个氮原子在苯环最下边,叫做喹啉,如果氮原子在斜下角,叫做异喹啉;两个苯相连,两个氮原子分别在两个苯环最下角,叫做萘啶;三个苯环相连,其中中间那个苯环被氧氮取代,氧氮又是对位,叫做吩噻嗪,精神失常药的主体结构;七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氮,两个氮的位置相差两个碳,加上一个苯环,叫做苯并二氮卓,主要是镇静催眠药的主体;甾体结构比较复杂,只要记着雌雄孕甾的取代一个比一个多就行了。

药物化学结构式

地西泮 N N N O N Cl O O N N CH 3 佐匹克隆 普罗加比 氟哌啶醇 盐酸纳洛酮 盐酸美沙酮 奥沙西泮 苯妥英钠 盐酸氯丙嗪 舒必利 盐酸哌替啶 艾司唑仑 卡马西平 氯氮平 吗啡 枸橼酸芬太尼 喷他佐辛 H C 6H C 6H 2N CH 2CH 2CH 2N(CH 3)2HCl CH 3 N 2CH 2CH CH 32NH 2 N 2H 5CH HCl N 2H 5CH 3N C 6H CH 2CH 3O 2CH HO C CH 2COOH CH 2COOH COOH C C CH 2CHN(CH 3)2 CH 2CH 3O CH 3HCl CH 2CH C CH 3CH 3

咖啡因 盐酸甲氯酚酯 CH 3N CH 3CH 3 CH 2CH CH 3O C O NH 2Cl 氯贝胆碱 NH 2 石杉碱甲 A 氢溴酸山莨菪碱 OH CH 2 2HCl 盐酸苯海索 肾上腺素 吡拉西坦 溴新斯的明 溴丙胺太林 盐酸麻黄碱 毛果芸香碱 硫酸阿托品 沙丁胺醇 N H 2O 3 CH CH 3N CH 2CONH 222CH 2N(CH 3)2HCl N CH CH N 3CH 3 Br N 3C CH OH H 2SO 4H 2O N 3 C HBr Br N 3)23)2 3 2 Br 2NHCH 3

盐酸苯海拉明 氯雷他啶 盐酸利多卡因 盐酸达克罗宁 盐酸拉贝洛尔 盐酸普鲁卡因 马来酸氯苯那敏 H CH 2OH NH CH CH O CH 2 盐酸普萘洛尔 CH CH 2OH NH CH C CH 3 2CH 2C O O CH 3 盐酸艾司洛尔 硝苯地平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2CH 2 CH 2 CH 3 O HCl 2CH 23CH 3CH 2CH 2OCH 2COOH 2HCl N COOC 2H 5OCH 2CH 2N(C 2H 5)2HCl HCl 3C CH 22H 5C 2H 5 H CH 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