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_牛金成
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标签:严复;民智;民德;民力;当代价值严复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和强化民力的主张是其思想的重要闪光点,直接来源于西方,有严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持。
“民力”是基石,“民智”是资源,“民德”是保障。
国民的道德水平、智力程度与体力现状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道路选择,这是严复思想的核心所在。
严复“三民”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座丰碑,开中国近代讨论国民性之先河,成为现当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核心。
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化大师,严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遗产。
其中,他的“三民”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样,相得益彰,始终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人敬仰和叹服。
本文试图从当代国民性塑造的角度,重新解读严复的“三民”思想,借以挖掘其深刻内涵,揭示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严复“三民”思想的理论渊源严复“民力”、“民智”与“民德”的“三民”思想,直接来源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斯宾塞与赫胥黎的社会有机体论。
斯宾塞在其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中,对三者关系及其重要性做了系统阐述和剖析。
严复指出,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濬智慧、练体力、厉德行”。
斯宾塞认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明程度与进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身体、知识与道德的综合素质:国民体力强健、智慧聪明、道德高尚,社会就进步,国家就强大;国民体弱多病、愚昧无知、道德低下,社会便退步,国家就衰弱。
斯宾塞指出:“群之变也,视民德之进退,群性与民性,群德与民德,相待为变,其例则群学之所有事也。
”群之能事,必视其民,常于二者之间,求其对待之公例”。
“一群之立于天地也,有发生,有滋长,有形制,有功能,凡皆其民性情才力所遘会,磅礴而成之。
”“天生蒸民,德不虚立,于其身有性情才力之可指,于其群则有强弱衰盛之可知”。
“凡群者皆一之积也,所以为群之德,自其一之德而已定,群者谓之拓都(Total总体——引者注),一者谓之么匿(Unit个体——引者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四)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①认为兴学育才是国家强盛的保障;②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兴学校,再废科举;③改革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④主张留学,翻译外文。
⑤提倡平等,重视女子教育。
2.《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它攻击了社会不平等现象,指出它的根源是私有财产,从而主张废除私有制,废除等级制,提出去国、去家,实行男女平等的主张,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①人本院(出生前)。
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进行胎教。
②育婴院(0-3岁)和慈幼院(3-6岁)。
婴儿断奶后进入育婴院抚养,3岁后进入慈幼院。
这时的幼儿保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③小学院(6-11岁)。
遵循“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
小学教师专用“女傅”,兼有慈母的职责。
④中学院(11-15岁)。
中学阶段德智体兼重,尤以育德为重。
课程要根据以学生的禀赋和个性设置。
⑤大学院(16-20岁)。
专以开智为主,注重实验,教师不限男女,但应选择“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担任。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主张或观点,如重视学龄前教育和胎教、主张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人)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①教育的作用就是为民众传授知识和智慧,启迪民智,使得人人都能够有意识,有能力去“伸民权”;②“开民智”是“伸民权”的基础和途径,“伸民权”是“开民智”的最终目的。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①梁启超提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而教育目的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此。
②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和新品质。
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3.论学制梁启超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他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把教育分为4个阶段,并规定每个阶段所受的教育。
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研究

确定培训层次, 使人才培养更趋合理、 科学, 了崭 引进 患, 代大乎所学非所用, 划时 所用非所学……盖学不求其 业, 新的教学内容, 重视西语与西学, 将西语与西学作为普遍 实用, 究不知所学何事也。兹建设广方言馆, 苦心经营, 立 教之本, 无非真储才以收实效”4。 - 上海广方言馆虽说是 开设的课程, J 李鸿章认为西语是中外交涉、 交往中不可缺 更是研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军事战术 , 以学习 语言、 培养应用外交人才为目的, 但学习 语言更大 的工具, 的目的在于“ 由语言以达文字而译选科学” , J在于译西 了解外面世界的捷径。“ 泰西武备之学, 皆从天算、 舆地、
要为什么服务, 即教育目的的社会倾向性问题; 另一个是 握洋务运动所需 的世界知识与近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卫道 实业教育的人才所具有的知识、 能力与素质结构, 即人才 士。 可见, 李鸿章培养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 士” 不是务
培养规格问题。 1 培养人才的社会倾向性 .
虚的单一的通儒, 而是培养务实的多样化、 实用性的封建 卫道人才。现选择李鸿章所办的几所学堂来分析其实业
实业教育专指 l 世纪下半期至 2 9 O世纪初中国在农 如何做到自强御敌呢?李鸿章的答案是学习西方先进的 业、 工业、 商业、 矿冶、 铁路等物质生产方面培养专门的应 科学技术, 培养满足国家、 洋务运动需要的新型人才。他 用性人才的教育, 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教育的一大 在《 筹议制 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指出: 中 西洋人专门仗着他 亮点, 实业教育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们的枪、 轮船的先进精锐, 炮、 所以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 为晚清军政重臣的李鸿章, 是洋务运动新教育的代表人 霸道。中国一向用的弓箭、 长矛、 小枪、 土炮敌不过他们从 物, 正如教育史家陈东原所说, 洋务运动时期“ 提倡新教育 后面装子弹的洋枪洋炮, 中国一向用的帆篷木船、 艇船、 炮 的代表人物要推李鸿章” 。李鸿章先后在上海创办了 … 划等也敌不过他们的轮机兵船 , 因而, 中国受洋人的欺压 上海同文馆(87年后改为上海广方言馆)在天津创办 制约。他指出, 16 , 只有自强才能摆脱受制于洋人, 自 要 强就 了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北洋医学 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且自强之道在于学习他人 堂, 还创办了附设在江南制造总局的操炮学堂与附设在江 超过我们的高明之处 , 在于夺取他们所依仗的优势罢了。
严复早期现代化教育思想

区数万人之众 , 一战而 翦我 最亲之 藩属 ,再 战而 陪京 戒严 , 三战而夺 我最 坚 之海 口,四战 而覆 我 海军 ” … 。中国之
弱 , 原 因 不 止 一 端 , “ 坐 国 人 之 暗 ,人 才 之 乏 为 最 其 而
想对 中国近代教育都产 生 了深刻影响 , 进 了中国教育 的现代 化进程。 推 关键词 :严复 ;教育救 国;家庭教 育;实业教育 ;女子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K 2 收 稿 日期 : 0 8—1 0 20 0—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 9 0 20 )4— 13— 3 10 4 7 (0 9 0 0 7 0
一
达过 。在 与张元济 的信 中 ,严复 曾强 调 “ 民智不 开 , 守 旧 则
维新 两 无 一 可 ” 2p ,“民 智 不 开 ,不 变 亡 ,即 变 亦 _ ( 】5 亡” [ (3 严 复是 积极 主张 变法 的 , 在谈 到政体 变革时 。 o ]5 ) 2 p9 但 他却不 同意 改 变君 主政 体 ,“ 然则 及 今而 去吾 君 臣 ,可乎 ?
20 09年 8月
洛 阳师范学院学报
Jun l fL o a gNoma iest o ra u y n r lUnv ri o y
Au ., 0 9 g 20 Vo . 8 N . I2 o 4
第2 8卷 第 4期
严 复 早期 现 代 化 教 育 思 想
杨 景 玉
救国 。 复对 于 当 时 的 旧学持 反 对 态 度 ,认 为 是 “ 用 ” 严 无 、 “ 无实 ” 之学 ,只能点缀太平 ,不能挽救危 亡 , 培养 出来 的人 才是“ 生为能言 之牛 马 ,死作 后人 之 僵石 ” 的废 物 ,只能 导 致“ 国致 祸” 亡 。…“ 弭严复大声疾 呼 , “ 要 大讲 西学” 驱夷 ,“ 之论 ,既为天之所废而不 可行 , 不容不 通知外 国事。欲通 则
严复法律教育观及其启示

主制对 救 亡 和 国 家 发 展 的 价 值 , 中 国 只 有 即 “ 以庶建 民主为治 国正 轨 ” ¨ H 才 能实 现社 ,¨ 舛
传 统 文化 和 思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
第 1 期
陈 勇 军 : 复 法 律 教 育 观 及 其 启 示 严
17 2
国民缺失 社会 责任 感 是 由于统 治者规 定 国 民只
管 种 田纳 租 , 得 过 问 公 共 事 务 , 无 法 过 问 公 不 也
才有 可z ~ 4 ~ …I - , 实现 富 国保 民 。严 复看 到 了国 民 法律 参 与 能 力 的提 高 需要 有 一 个 漫 长 的过 程 , 坚决 主张 将 国 民法 律 参 与 制 度 化 , 设 议 院 于 “ 京师 , 而令 天下 郡 县各公 举其 守宰 ” … 。
运 用法 律
思 想 ” ¨ ‘ 关 心和参 与公共 事务 。近代 中国 ,。
[ 稿 日期 ]0 0— 4—2 收 21 0 8
[ 者简 介 ] 勇 军 (9 4一) 男 , 西 抚 州人 , 都 师 范 大 学博 士 研 究生 , 州 民族 学院 副 教授 , 要 从 事 中 国 作 陈 17 , 江 首 贵 主
仰 、 强 的法 律 实 践 能 力 等 内容 , 成 了 具 有 时 较 形 代进 步意义 的法律 素质 的理想模 型 。 1 正 确 的 法 律 知 识 。法 律 知 识 是 国 民 对 国 .
2 科 学 的法律 意 识 。严 复 认 为 , 律 意识 . 法 是人们 对于法 和有关 法律现 象 的观点和 态度 的 总称 , 括 民主认 同感 、 包 社会 责任感 和权 利义务
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 ——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说起

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探析——从《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
为当务之急》说起
廖承琳;师保国
【期刊名称】《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07)001
【摘要】作为近代思想启蒙家、教育家,严复对中国教育思想史的最大页献在于他的科学教育和实证思想,这一思想也充分地体现在其文章<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中.重新学习这篇文章,从中学习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严复其人及其思想,对当前的"科教兴国"也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6页(P41-46)
【作者】廖承琳;师保国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严复科学教育思想初探 [J], 谢伟健
2.严复科学教育思想探微 [J], 牛金成
3.略论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 [J], 陈友良;林鸿生
4.论严复科学教育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J], 张怀宇
5.严复、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之比较 [J], 张爱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史 严复

严复:教育就是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严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和翻译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思想代表性著作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
毛泽东曾将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并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更有后人誉之为“西学圣人”。
从洋务运动开始,严复就是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不相信李鸿章等鼓吹兴办洋务能够救国的神话,也反对像孙中山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宣传,他的理想是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标本兼治,才能救亡图存,使中国日臻富强。
一、新学的人生起点,留学的西方经历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18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成为该校首届学生,接受了广泛而严格的近代西方自然科学教育。
在船政学堂期间,严复与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如詹天佑、邓世昌、刘步蟾等先后同学。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又是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祥地和首批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最早创立留学生教育制度,最早实施产学结合、多元教育。
1871年严复以最最优等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在中国兵船上实习5年,先后远赴新加坡、日本及我国台湾、辽东湾等地,眼界大开。
1877年严复作为我国第一批赴英留学生被公派英国留学。
严复与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当年都曾在英国留学,均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浓厚兴趣。
当时的英国正是资产阶级理论思潮非常活跃的时期,对严复震撼最大的是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三人,其中严复尤以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1879年严复回国后,先回母校船政学堂担任担任教师,不久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后担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
后又历作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徽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二、以译才启蒙思想,向西方寻找真理作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和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首先是以他的“译才”闻名于世的。
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

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严复是中国近代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思想家,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后来的学者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和演变过程,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独特性。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一无二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严复对于中国社会的现状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对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剖析,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性。
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严复对于人类的思维和理性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被充分发挥和利用。
他提倡独立思考和自由思维,反对盲从和墨守成规。
他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他对人类思维的独到见解,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严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学者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关注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以及重视人类思维和理性的重要性。
严复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