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2 1 疗效标准 .
参 照《 痛风 证疗效 评定标 准》 和相关文
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物或适 当使 用糖皮 质激 素治疗 , 一 但 系列的毒副作用使治疗 难 以延续 … 。笔 者从 20 0 9年 1月 开
始 , 用 中 药 内 服 并 外 敷 治 疗 痛 风 关 节 炎 , 效 满 意 , 告 运 疗 报
《中国老年保健 医学》 杂志 2 1 0 0年第 8卷 第 4期
・
药掏与临床 ・
中药 内服 外敷 治 疗 痛 风性 关 节 炎 3 O例
甘 文魁
作者 单位 : 西南宁市 邕宁 区中医院 骨科 广 5 0 0 3 20
【 关键词 】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药 内服外敷
痛风性关节炎是 由于 嘌呤代谢 紊乱或 尿酸 排 出减 少 , 使 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结 晶、 沉积所致 , 严重者关节 畸形 及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 为反复 发作 的关 节 疼痛 , 累及 的关 节 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见 , 一般下肢多于上肢 , 小关节多 于大关
风 、 、 三气 杂 合 , 袭 肌 表 经 络 , 阻 气 血 而 成 。 寒 湿 侵 痹 内服 方 中 , 术 、 柏 、 膝 、 苡 仁 为 四妙 丸 , 用 清 热 苍 黄 牛 薏 功 利 湿 , 柏 寒 以胜 热 , 以 燥 湿 , 善 祛下 焦之 湿 热 ; 术 燥 湿 黄 苦 且 苍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 风湿病分册 [ .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
线示关节非对称性 肿胀 ; X线 片不伴 骨质 浸润 的骨皮 质穿 ⑩ 凿样透亮 缺 损 ; 关 节 炎 症 发 作 期 间, 节 液 微 生 物 培 养 ⑩ 关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发布时间:2022-02-09T01:47:17.2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罗仁华[导读]罗仁华(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兴文644400)医学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出现了紊乱状况,其血尿酸(UA)持续升高,导致其机体组织发生了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
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单关节发作,之后慢慢发展至多关节,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自述会出现强烈、明显的疼痛感受,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甚至可能诱发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一、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技术,多年以来中医里面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及报道屡见不鲜,且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毫针刺法、刺血法、火针刺法还是电针刺法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一)毫针治疗在毫针治疗中,可以清热、利湿以及通络为治疗原则,可在患者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为明显的脉络(阿是穴)及足三里、阴陵泉、筑宾、内庭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上进行针刺。
将毫针消毒之后,在阿是穴处进行围刺,对其他的穴位进行直刺,针刺的过程中要实行小幅度的捻转提插之法,刺入后要将毫针置留半个小时,然后每隔10分钟就要加强一次手法。
而除了上述这种常规的针刺操作外,有学者认为还可以利用辨证分型论治法来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比如:①针对湿热痹型患者,可选取大椎、曲池、合谷、行间、解溪等穴位,运用毫针泻法对穴位进行直刺,针感直达患处为最佳;②针对骨痹型患者,可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太白等穴位,背俞穴行捻转补法,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法。
(二)梅花针治疗以梅花针搭配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样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皮肤肿胀或者疼痛最为明显处进行回旋艾灸,要让患者自述有热感渗透,然后再在其每个出现了红肿的关节皮肤处用梅花针进行重度叩刺,以皮肤出血为最佳。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肿胀关节处的内压,从而使得关节周围的炎性渗出物顺利向外排出,渗出物排除干净后,方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内的血液循环,从操作医生的角度来说,此法方便简单,易于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痛风病是一种疾病,也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以下是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症表现为多个趾指关节的突然红肿疼痛,疼痛逐渐加剧,如虎咬般剧烈,白天轻微,夜间严重,反复发作。
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
2)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男性,可能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摄入高嘌呤食品、饮酒或受风寒等诱发。
3)初期可能只有单个关节受累,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随后,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关节腔可能会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周围关节和耳廓、耳轮、趾骨和指骨之间可能会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和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间白细胞总数可能会增加。
5)必要时进行肾B超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XXX(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病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躁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出现身体疲劳、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等症状,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同病不同治:真武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同病不同治:真武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患者:赵某
性别:男
年龄:28岁
初诊时间:2016年4月19日
主诉: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1天。
2天前吹空调冷风后出现周身困重,昨右膝关节突然疼痛,不能伸直,局部无红热,关节略肿胀,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稍紧数。
体略胖,查风湿四项:血沉6.00 mm/h;尿酸/尿酸酶法(UA) 633.2umol/L ;生化CRP 29.65 mg/L,浮髌试验:阴性。
既往史:1年前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史,现无心悸胸闷肢肿等症。
诊断:
西医: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膝痹(阳虚,风寒湿痹阻)。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熟附子15g 白术30g 茯苓45g 白芍45g 麻黄20g 细辛20g 生姜45g(切)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水1200ml,大火煮开,再煮30分钟,余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另予针灸3次。
复诊:第二日针灸时诉关节屈伸转利,夜间服了中药后略微出汗,睡眠不稳,只睡了3小时左右。
第三日复诊:右膝痛消,屈伸转利,睡眠正常,诉口苦,口略渴,思水,大便日3-4次,苔较前腻。
病机:湿欲化热
给予:二分之一量柴胡(30g)加龙骨牡蛎汤(颗粒剂),7天剂量。
4月23日随访,关节正常,药只服了一次,略有心慌感,嘱饭后
服用,平时要“管住嘴,多喝水,迈开腿”。
广东省魏文著医生临床整理提供。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石膏、 忍冬藤各 3 g知母 、 0, 黄柏 、 苍术 、 连 、 黄 黄芩 、 芍 、 赤 元胡 、
大黄 、 山栀 各 2g 研 细 末 , 醋 调 和 均 匀 , 成 清 热 通 痹 膏 , 0, 用 制 配
治宜补脾益 肾, 活血通络 , 利湿泄浊 , 以参苓 自术 散合 肾气 丸加 活血散寒之品 ; 风性 肾病期 辨证 宜分 阴阳 , 痛 阴虚者宜 归芍地
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 为 9 .5 。 12 %
4 其 他 治 疗
黄汤合参苓 白术散 , 虚者用 保元 汤加减 , 阴两虚者 用黄 芪 气 气
地黄汤加 减 , 同时佐 以活血温 阳、 通络 止痛 之品 。滕 英华 _将 2 J 本病分成 两个 活 血。方用 当归拈 痛散 或 白虎 加桂 枝 汤化 裁。 痰瘀互结 型 , 治宜化痰逐瘀 , 健脾 利湿 , 四妙丸合防 己黄芪汤化
节, 治疗以祛邪为主 , 重在清热解 毒、 通便 利湿、 化瘀 通络 , 少佐 健脾和 胃, 用四妙合 五味 消毒饮 加减 ; 方 问歇 期 以脾 虚湿 困为 主, 治宜健运脾 胃、 淡渗 利湿为 主 , 三仁汤合 升 阳益 胃汤加 减 ;
慢 性 关节 炎期 多 为 脾 肾 亏 虚 , 血 、 浊 闭 阻 经 络 , 固 不 化 , 瘀 湿 凝
2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亦有外敷结合 中药 内服者 , 如孙东云等 LJ 】 采用内服方药大
黄( 后下 )g 茜 草 3 g 泽 兰 3g 赤 芍 3g 金 银花 3 g土 茯苓 6, 0, 0, 0, 0, 3g山慈菇 1g川 牛膝 1g 陈皮 9 , 子 1g 甘草 6 , o, 2, 5, g栀 2, g 并用 云 南 白药适 量 , 酒精 调匀 , 敷病 变关 节处 ( 外 酒精 过 敏者禁 用此 法 )6至 1h 药 1 , , 0换 次 5日为 1 个疗程 。结果 :4 临床治愈 2例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大关节,尤其是足骨、踝关节和膝关节,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发热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最近,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组成、配方、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体会。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是由中医药加工研制而成,主要由白花蛇舌草、地龙、瓜蒌、香薷等草本植物经过加工研制而成。
这些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
在临床应用中,四妙散合藤类药物通常以散剂或丸剂的形式给予患者。
患者可口服或外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使用方式。
在口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在外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可以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或者采用贴敷的方式。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经常与其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它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红肿和局部发热,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使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遵医嘱,并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使更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受益。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汗浊凝涩 , 以作 痛。夜则痛 甚 , 所 行于 阴也。 ( 格致 余论 ・ ”《 痛风论》 痛风 的内因在于脾 肾亏损 、 ) 运化 降浊 功能失常 而致
湿热内聚。外湿夹杂风寒热邪更易诱发痛风发作 。临床上可 见不少患者是久居潮湿 环境或涉入 高蛋 白饮食 , 多有湿 热 内 聚的病理基础 , 不慎为风寒 湿热外邪 侵袭而发 病。沿海地 区
细。湿阻血瘀临床表现为关 节局部疼痛 、 反复发作 , 关节肿大 僵硬变形 , 关节破溃可 见 白色 晶体 , 围皮色紫暗 , 周 关节屈伸
不利 , 皮下结节 , 下肢浮肿、 时轻时重 、 腰酸乏力 , 舌质紫 暗, 脉 细涩 。治病求本是 中医学治病 的主导思想 。对痛风的总治则
滞 留体 内 , 反成隐患。可见 , 只有 肾之 阴 阳平衡 肾气 的蒸化 、 开阖和推动作用发挥正常 , 升清 降浊功能才得 以有效调摄 , 废
・4 ・ 3
痛 风 性关 节 炎 中医治 的 临床 体 会 疗
张 富 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 中西医结合医院 ,50 0 100 )
【 摘要 】 关于痛风性关节炎 , 以脾运失调, 是 内生湿热为其病因 , 肾蒸无力 , 湿浊排泄不畅 为其病机 , 、 、 、 风 寒 湿 热外邪诱
述痹证之因为“ 饮食居处 , 为其病本 ” 即是此意 。 12 不沿衣 钵 , . 阐述 肾蒸 无力 、 浊 排泄 不 畅为 病理 基 础 湿 肾主水 , 肾脏在津液代谢 过程 中起着 重要作用 。津液代谢 之 的每一个环节都 是在 肾阴和 肾阳的协调作 用下进行 的 , 各脏 腑官窍代谢后产 生的浊液 , 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 肾, 在肾气蒸
运化降浊功能失常而致湿 热内聚 。外湿 夹发寒热 邪 , 血得 热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痛风:大辛,大热的药物去化解阴寒的凝结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痛风:大辛,大热的药物去化解阴寒的凝结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痛风的话题.痛风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我们代谢下来的核酸会成为嘌呤,嘌呤变成尿酸排出体外;不正常情况下出现代谢紊乱就会导致尿酸过多,或者排出减少,形成髙尿酸血症。
这种血的尿酸浓度过髙,尿酸就会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甚至是肾脏周围,引起身体的由异物导致的炎症反应,这种反应就叫痛风。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痛风的那?找到了徐文兵老师讲解痛风的视频和资料,一起分享给大家!痛风的中期阶段:尿酸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痛风的晚期:关节畸形,肾结石第一:痛风患者的早期症状:尿酸突然增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髙尿酸血症期,血里面的尿酸突然增高,这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症状。
第二阶段就是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髙,突然某一天就会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
首发部位一般都是大脚趾,大脚趾是中医讲的足太阴脾经的起点,大脚趾表面会出现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碰,也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稍微有风吹草动或稍有触碰,立马就疼得钻心。
但是这种疼痛会在几天或几周之内自动消失,“来去如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自限性”。
疼完之后呢,关节炎的症状没了,表面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事实上我分析由尿酸导致的这种结晶体并没有消失,它还会伺机“犯上作乱”,关节会变得僵硬肿胀、屈伸不利。
【350集徐文兵视频全集005】徐文兵老师讲解痛风更多请见【350集徐文兵视频完整版】第二:痛风的中期阶段:尿酸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痛风的晚期:关节畸形,肾结石!到了痛风中期阶段,由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发展到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逐渐波及手指、脚趾、手腕、脚踝、膝关节,甚至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功能障碍,人体的尿酸会不断结晶,不断沉积,慢慢会形成结石样“痛风石”,这时候,肾脏功能也会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
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疼
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较以往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近年来,
中医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手段多样,发现了许多
种有益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在减轻症状、消除病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范畴,《张氏医通》指出“痛风”
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弱即为肝,汗
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
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外台秘要》谓其“热毒气从脏
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
从内而生,攻于手足也。”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在此基础上,
现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刘再朋[1]等认为病机主要是
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马立人[2]认为瘀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盖国中[3]提
出湿毒内伏血分是本病关键;曲怀汝[4]认为痛风乃血分伏毒引发,其病机为
脾肾双亏;李安民[5]认为关键是正虚。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得出,痛风性关
节炎病机特点为寒湿或湿热痹阻,筋脉不通。
2治疗概况
2.1内治法 现代中医学者对本病的认识,归其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
运或禀赋不足,肾升清降浊失司,湿热内生,或寒湿痹阻筋脉所致。对于痛风性
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内治与外治方法。治疗包括辨证论治、分期治疗、
专方专药等。
2.1.1辨证论治辨证治疗一般采用汤药剂型,能兼顾单个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异
性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病症诊断
疗效标准》将其证候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这种
分类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1)刘再鹏[6]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瘀热阻滞、
2
脾气虚弱、肝肾亏虚四型,自拟痛风定痛方加减,药用金钱草、海金水、土茯苓、
汉防己、车前子、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瘀热阻
滞,皮肤暗紫刺痛加怀牛膝、泽兰;痰浊阻滞者加化痰散结药,如山慈菇、胆南
星、僵蚕、苍术之类;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2)黄秀珍
[7]等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久痹正虚三型,以土茯苓、车前子、
萆、黄精、丹参、地龙为基本方,湿热蕴结加黄柏、苍术等;痰瘀痹阻加当归、
川芎、红花等;久痹正虚者加桑寄生、枸杞、杜仲等。(3)侯丽萍[8]主张固
护脾肾,将痛风分型论治:湿热阻络用四妙汤化裁;寒热错杂型用四物汤加减;
气阴两虚用生脉饮加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肝肾两虚用熟地、鹿角胶、龟板
胶、黄芪、千年健、天麻、全蝎、独活、追地风。(4)陈国定[9]分血热型选
用清热凉血消骨汤;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消骨汤;肝郁乘脾用舒肝解郁消骨汤;张
作君按风湿型、寒湿型、血虚型辨证治疗。(5)张惠臣[10]等将痛风分为两
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用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用白虎加桂枝
汤,湿盛选用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甚加毛冬藤、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用生地、
玄参等。寒湿型用乌头汤及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用真武汤,关节痛甚或关节肿胀,痛风结节溃破者加三七、
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2.1.2分期治疗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1)许书亮[11]认为急性
期以湿热相搏、瘀浊阻滞为主,方用三妙散加蜂房、萆与赤芍等;慢性期以脾肾
两虚,瘀浊互结为主,药用党参、黄精、山慈菇、土鳖虫等。(2)宋绍亮[12]
急性期以五味消毒饮加减;慢性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减。(3)曹祥永[13]认为
本病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痛风肾期四期。急性期治宜清热解
毒、利湿消肿,选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治宜健脾化湿,常用三仁
汤合参苓白术散之类加减;慢性关节炎期治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方选独活寄
生汤合四妙散加减;痛风肾期辨证应分清阴阳,肝肾阴虚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气
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应用保元汤加减。
2.1.3专病专药
辨证专方主治法或随证加减用药法针对痛风性关节炎不同疾病阶段的共同
3
病理实质及其表现出的典型症候群,确立专方,或在专方基础上根据次证加减用
药。(1)盖国忠自拟方药用土茯苓、山慈菇、益智仁、秦皮、槐角组成;(2)
刘再朋[6]应用清利湿热药物,如金钱草、海金砂、土茯苓、防己、车前子、
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生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治疗。(3)尹莲[14]
统计得出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篇临床报道中,治疗约1500例急
性痛风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血尿酸恢复正常或明显减低,复发率均降低。
(4)何泽民将80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镇痛
息风汤,对照组40例先服芬必得,待疼痛症状控制后停用,另服用别嘌呤醇,
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综合疗效、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1年内复发情况,
结论为镇痛息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
2.2外治法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结合、火针疗法、梅花针配合放血、穴
位注射等治疗。
(1)何焕平[15]自拟痛风散,方药:山慈菇、甘草、血竭、白花蛇舌草、三
棱、莪术、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钻、小钻各适量,共制成散剂,与凡士林制成
20%膏剂,与夜间睡眠时外敷患处,另取药散适量水煎浸洗患处,每日2次,共
治疗43例,总有效率为95.35%。(2)张海江[16]等采用局部刺络放血疗法,
迅速排放高黏度、高压力、含有大量尿酸盐的血液,降低血管张力,改善毛细血
管阻力,减少局部炎性刺激以达到治疗,总有效率100%。(3)董建萍[17等
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选用合谷、八邪、足三里、阳陵泉、昆仑、
照海、阿是穴等穴位局部注射,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4)文绍敦[18]应用
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到90%左右。
2.3内外合治法
(1)尹莹[19]等采用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0例,结果明显优
于单纯西药或电针治疗组,且差异有显著性。临床应用针刀治疗也取得了较好效
果。(2)洪国章[20]用四妙汤加味内服,四黄散(黄芩、板蓝根、栀子、生
大黄研粉,野菊花露拌蜂蜜调敷)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例,疗效满意。(3)
叶伟洪[21]用自消风饮(当归、牛膝、防风、防己、泽泻、钩藤、络石藤、赤
4
芍、木瓜、桑叶、甘草)配合外洗中药(马钱子、红花、乳香、王不留行、大黄、
海桐皮、葱须、艾叶)治疗1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4)李兆文[22]
用刺血疗法同时口服痛风灵片,刺血选穴:太溪、血海、双侧曲池、阳溪、太冲、
丘墟、商丘、阳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交替治疗,疗效满意。
3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
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该病分型分期的标准不够统
一,缺少判断的客观指标,同时对于该病的基础研究远远不够,目前大多停留在
疗效观察的宏观阶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治疗多为单方单药,但对于作用机制的
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明确。随着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
的不断发展,对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中医药在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