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090118

参考文献

[1]Thomas L. Floyd. 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2002

[2]Sergio Franco. Design With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McGraw-Hill

Company. 2002

[3]Allan R. Hambley. Electronic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2000

[4]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康华光主编,陈大钦副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杨素行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蔡惟铮主编,王立欣副主编. 基础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蔡惟铮主编,杨春玲副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郑家龙等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上册).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王小海等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下册).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杨拴科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 第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王成华等主编. 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17]孙肖子,张企民编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8](日)长谷川彰著. 何希才译. 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9]张凤言编著. 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性能模拟电路和电流模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5

[20]Ramon Pallas-Areny, John G.. Webster 著,张伦译. 传感器和信号调节.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4

[21](日)远坂俊昭著,何希才译. 锁相环(PLL)电路设计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2]华成英主编. 帮你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王淑娟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考研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4]蔡惟铮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5]于双和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辅助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蔡惟铮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辅助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7]杨拴科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马积勋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考研指导与典型题解析. 第2版.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9]谢自美主编.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0]陈大钦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1]Multisim 7 User Guide. 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y Ltd. 2003

[32]李良荣,罗伟雄.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基于Multisim 7&Ultiboard 200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4

[33]蒋卓勤,邓玉元主编. Multisim2001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400 [34]熊伟,侯传教,梁青,孟涛编著. Multisim7 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5]刘贵栋主编. 电子电路的Multisim仿真实践.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信息工程系目录第一章常用半导体 器件第一讲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二讲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讲双极型晶 体管三极管第四讲场效应管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五讲放大电路 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原理第六讲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p ^p 方法第七讲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八讲共集放大电路和共 基放大电路第九讲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第十讲多级放大电路第十一 讲习题课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十二讲频率响应概念、 RC电路频率响应及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第十三讲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 应以及增益带宽积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第十四讲功率放大电路概述和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第十五讲改进型OCL电路第五章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第十六讲集成电路概述、电流电路和有负载放大电路第十七讲差动放大电 路第十八讲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第十九讲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第二十讲深度负反馈放 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第二十一讲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第七章信号的 运算和处理电路第二十二讲运算电路概述和基本运算电路第二十三讲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第二十四讲有滤波电路第八章波形发生与信号转换 电路第二十五讲振荡电路概述和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二十六讲电压比较 器第二十七讲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第二十八讲利用集成运放实现信号的 转换第九章直流电第二十九讲直流电的概述及单相整流电路第 三十讲滤波电路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第三十一讲串联型稳压电路第三十二 讲总复习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重点讲述半导 体器件的结构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意义,工作状态或工作区的分析^p ^p 。 首先介绍构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其后介绍二极 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电路模型和主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然后介绍两种三极管

multisim在模拟电子中的应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Multisim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缺乏清晰的认识。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感性理解模拟电路知识,将抽象变具体,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Multisim进行电路的仿真分析与计算,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灵活,从而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贯穿教材中模拟电路的每个单元,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分析。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简单介绍了Multisim技术的发展、软件特点及功能;第三章简单介绍了Multisim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第四章按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本顺序对各章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仿真和分析;最后一章是对毕业设计的总结。 关键词:Multisim;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分析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in Multisim Abstract: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a basic course of the maj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urse largely affects studying effects of other courses.Now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 not satisfy the quality we wanted.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o that the learners can master the skills.Multisim simulation is introduced.Multisim is a tool that helps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tails, comprehend the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est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The practice shows that applying Multisim in circui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akes teaching more intuitive and more flexible.The students would better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s get improved. In this paper,Multisim simulation tool is used in each unit of analog circuit of the course, it carries ou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in difficult parts.The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arget,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the main methods adopted.Chapter 2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Multisim.Chapter 3 simply introduces Multisim applying in teaching.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executed according to sequence of the book title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chapter 4.The last part is conclusion of the design. Keywords:Multisim;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Simulation analysis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第1章 直流电路 一、填 空 题 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 1.4.2 1-n ,)1(--n b ; 1.4.3 不变; 1.4.4 21W ,负载; 1.4.5 Ω1.65A ,  ; 1.4.6 1A 3A ,  ; 1.4.7 3 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 1.4.9 Ω4.0,A 5.12; 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 1.4.11 3A ; 1.4.12 3A ; 1.4.13 Ω2; 1.4.14 15V ,Ω5.4; 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 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 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填 空 题 2.4.1 短路,开路; 2.4.2 零输入响应; 2.4.3 短路,开路; 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 2.4.5 越慢;

2.4.6 换路瞬间; 2.4.7 三角波; 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 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 2.4.11 B ; 2.4.12 D ; 2.4.13 B ;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一、填 空 题 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 3.4.3 容性, A 44; 3.4.4 10V ,2V 3.4.5 相同; 3.4.6 V 30,20V ; 3.4.7 A 44,W 7744; 3.4.8 A 5; 3.4.9 减小、不变、提高; 3.4.10 F 7.87μ; 3.4.11 20kVA ,12kvar -; 3.4.12 不变、增加、减少; 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 ,阻抗,电流; 3.4.15 1rad/s ,4; 3.4.16 Ω10; 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模电课设

目录 1 概述 (1) 2 温度检测显示的基本模块设计 (1) 2.1 结构框图设计 (1) 2.2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2) 2.3 C K 的变换 (3) 2.4 温度显示电路的设计 (4) 3 电路原理图各参数的设定 (5) 4 整体电路图设计 (6) 5 温度电测显示器的仿真 (6) 6 温度检测与显示器的制作与调试 (9) 6.1 焊接电路板实物的技巧 (9) 6.2 调试与检查 (9) 7 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1 概述 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煅烧、蒸馏、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温度控制失误就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产品质量、产品产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温度的检测的意义就越来越大。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以使得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使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对生产环境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保证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够顺利、安全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温度在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汽车工业等部分中,都是最基本的检测参数之一。特别是化学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一般温度检测点占全部检测点的50%以上,可见温度检测的重要性所在 温湿度监测除用于机房监测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如生物制药、无菌室、洁净厂房、电信银行、图书馆、档案馆、文物馆、智能楼宇等各行各业需要温湿监测的场所和领域。 目前,温湿度传感器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温湿度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2 温度检测显示的基本模块设计 2.1 结构框图设计 制作温度检测显示器,首先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取被测量对象的温度,将温度转换为电压表示。然而上述表示的为绝对温度与电压的转换关系,因此还需将绝对温度与电压的关系转换为摄氏度与电压的关系,这样就完成电压与摄氏度之间的直接转换关系。之后将电压放大,即可直接用电压表读出被测对象的温度值。此外将放大后的电压接至一电压比较器,比较器输出端接报警设备,如指示灯。在设置比较电压(即比较温度)后,由比较器输出端的电压决定指示灯的状态,进而起到报警的作用。基本原理如图 1.1所示: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淑娟第三章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淑娟第三章答案【篇一:模拟电子书后习题答案第2章】 】填空: 1.本征半导体是和种载流子的浓度。 2.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而少数载流子 的浓度则与有很大关系。 3.漂移电流是作用下形成的。 4.二极管的最主要特征是和。 5.稳压管是利用了二极管的特征,而制造的特殊二极管。它工作 在。描述稳压管的主要参数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和。 6.某稳压管具有正的电压温度系数,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稳压管的 稳压值将。 1. 完全纯净的半导体,自由电子,空穴,相等。 2. 杂质浓度,温度。 3. 少数载流子,(内)电场力。 4. 5. iemin),最大管耗(pzmax 6. 【2-2】 解: 【2-3】电路如图2.10.2所示,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电压u为220v市电,l1、l2 和 l3为3个灯泡,请分析哪个灯泡最亮。 1 2 3 图2.10.2 题2-3电路图 [解] 根据题意,电压u为220v交流市电,故该电路的分析应该从 正半周和负半周两个 方面进行。在正半周,d2导通,l2被短路,d1和d3截止,l1和l3 各分得电压110v;在负半周,d1和d3导通,l1和l3被短路,l2 上承受220v电压;故l2灯最亮。 【2-4】在图2.10.3电路中,u1和u2分别为大小合适的电源, u10、u20。二极管d1和d2的正向导通电压为ud,耐压为无穷大,

且u1?u2?ud。请画出该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并写出a点的 电压表达式。 ui uo 2 [解] d2二极管正向导通,当u1变化;当 c++ui (a) 6v5kwr ud id 图2.10.4 题2-5电路图 1.静态分析 静态,是指ui =0,这时ui 视作短路,c 对直流视作开路,其等效 电路如图1.4.2(a)所示。不妨设ud=0.6v 则 id? 6v?ud(6?0.6)v ??1.08ma r5kw 对于静态分析,也可以根据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用图解法求解。 2.动态分析 对于交流信号,直流电源和电容c视作短路;二极管因工作在静态 工作点附近很小的范 1?i 围内,故可用动态电阻rd等效,且?d,由此可得等效电路如图 1.4.2(b)所示。 rd?ud 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 id?is(eu/u?1) (1.4.1) 由于二极管两端电压ud?ut=26 mv,故式1.4.1可简化为: id?iseu/u i1did ??d rddudut d t d t rd?

1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090118

1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090118 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应用广泛,涉 及到众多领域。模拟电子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专注于模拟信号 的处理与传输。对于学习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的人来说,参考文献是 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将介绍几本经典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书籍,为读者提供学习与研究的指导。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者:张三) 该书是模拟电子技术的经典教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本科课程 教学。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与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习题,有助于读者巩固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此外,该书还对常用的模拟电子器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放 大器、滤波器等等。读者可以通过该书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模拟电子技 术的基础知识。 二、《模拟电子技术设计导论》(作者:李四) 该书主要面向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应用领域,通过实例来介绍模拟 电子技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书中首先阐述了模拟电子技术设计 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如需求分析、电路设计、电路测试等。然后,针 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详细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在放大器设计、滤波器 设计、模拟电源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 三、《模拟电子技术设计与仿真》(作者:王五)

该书是一本结合了模拟电子技术设计与仿真的参考书籍。在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设计与仿真。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理论上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仿真实验来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模拟电子技术实例精讲》(作者:赵六) 该书着重介绍了一些经典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例,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读者掌握模拟电子技术设计过程中常见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该书还展示了一系列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如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通过实例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五、《模拟电子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钱七) 该书不同于前面介绍的基础教材和设计参考书,它着眼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书中介绍了一些前沿的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和应用,如高频电路设计、射频电路设计、混频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书适合已经掌握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读者作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的参考。 以上是几本经典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书籍的简要介绍,每本书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或参考书,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模拟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读者

(完整word版)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五版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运算放大器 2.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2。1。1答;通常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单元组成,输入级由差分式放大电路组成,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性能.中间级由一级或多级放大电路组成,主要是可以提高电压增益。输出级电压增益为1,可以为负载提供一定的功率。 2.1.2答: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曲线由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组成,线性区的直线的斜率即Vvo很大,直线几乎成垂直直线.非线性区由两条水平线组成,此时的Vo达到极值,等于V+或者V-。理想情况下输出电压+Vom=V+,-Vom=V-。 2.1.3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约为10^6欧姆,输出电阻r约为100欧姆,开环电压增益Avo约为10^6欧姆。 2.2 理想运算放大器 2.2。1答:将集成运放的参数理想化的条件是:1.输入电阻很高,接近无穷大。2。输出电阻很小,接近零. 3.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很大。 2.2。2答:近似电路的运放和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参考书P27。 2。3 基本线性运放电路 2.3。1答:1.同相放大电路中,输出通过负反馈的作用,是使Vn自动的跟从Vp,使Vp≈Vn,或Vid=Vp-Vn≈0的现象称为虚短。 2。由于同相和反相两输入端之间出现虚短现象,而运放的输入电阻的阻值又很高,因而流经两输入端之间Ip=In≈0,这种现象称为虚断。 3.输入电压Vi通过R1作用于运放的反相端,R2跨接在运放的输出端和反相端之间,同相端接地。由虚短的概念可知,Vn≈Vp=0,因而反相输入端的电位接近于地电位,称为虚地。 虚短和虚地概念的不同:虚短是由于负反馈的作用而使Vp≈Vn,但是这两个值不一定趋向于零,而虚地Vp,Vn接近是零. 2.3.2答:由于净输入电压Vid=Vi—Vf=Vp—Vm,由于是正相端输入,所以Vo为正值,Vo等于R1和R2的电压之和,所以有了负反馈电阻后,Vn增大了,Vp不变,所以Vid变小了,Vo变小了,电压增益Av=Vo/Vi变小了。由上述电路的负反馈作用,可知Vp≈Vn,也即虚短。由于虚地是由于一端接地,而且存在负反馈,所以才有Vp≈Vn=0。 2.3。3答:同相放大电路:1。存在虚短和虚断现象。 2。增益Av=Vo/Vi=1+R2/R1,电压增益总是大于1,至少等于1. 3。输入电阻接近无穷大,出电阻接近于零. 反相放大电路:1.存在虚地现象。 2。电压增益Av=Vo/Vi=—R2/R1,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3。输入电阻Ri=Vi /I1=R1.输出电压趋向无穷大。 电路的不同:1.参考P28和P32的两个图。 2。根据上述各自的特征即可得出它们的区别。 2。3。4 参考书本图下面的分析和上述的特点区别。 2.3。5 答:电路的电压增益约为1,在电路中常作为阻抗变化器或缓冲器。 2.4 同相输入和反反相输入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 2。4。1各个图参考P34-P41,各个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参考图下的分析。 2。4.2 成炜:最后一道题不会做,你们房间把它算下吧。谢了!(*^__^*) 嘻嘻…… 第三章二极管 3。2。1答:空间电荷区是由施主离子,受主离子构成的。因为在这个区域内,多数载流子已扩散到对方并复合掉了,或者说耗尽了,因此有称耗尽区.扩散使空间电荷区加宽,电场加强,对多数载流子扩散的阻力增大,但使少数载流子的漂移增强;而漂移使空间电荷区变窄,电场减弱,又使扩散容易进行,故空间电荷区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1 1.2课程设计的作用1 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1 2。1设计任务: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1 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1 2.3 Multisim软件界面介绍2 3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型的建立4 4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理论分析及计算5 5仿真结果分析6 6设计总结和体会7 7参考文献8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其电路工作原理。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学会对其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利用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对其进行交流分析,记录图形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使用Multisim软件实现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从而进一步巩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使用Multisim软件等的相关专业知识。本文先对设计和仿真电路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对其进行频率响应的测试,然后得出结论. 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2。1设计任务: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图,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使用Multisim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要求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和仿真方法,写出实际实现过程,得出结论 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

1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090118

参考文献 [1]Thomas L. Floyd. 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2002 [2]Sergio Franco. Design With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McGraw-Hill Company. 2002 [3]Allan R. Hambley. Electronic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2000 [4]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康华光主编,陈大钦副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杨素行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蔡惟铮主编,王立欣副主编. 基础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蔡惟铮主编,杨春玲副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郑家龙等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上册).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王小海等主编.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下册).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杨拴科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 第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王成华等主编. 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17]孙肖子,张企民编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8](日)长谷川彰著. 何希才译. 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9]张凤言编著. 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性能模拟电路和电流模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5 [20]Ramon Pallas-Areny, John G.. Webster 著,张伦译. 传感器和信号调节.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4 [21](日)远坂俊昭著,何希才译. 锁相环(PLL)电路设计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2]华成英主编. 帮你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王淑娟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考研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4]蔡惟铮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5]于双和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辅助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蔡惟铮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辅助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7]杨拴科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马积勋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考研指导与典型题解析. 第2版.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9]谢自美主编.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0]陈大钦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1]Multisim 7 User Guide. 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y Ltd. 2003 [32]李良荣,罗伟雄.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基于Multisim 7&Ultiboard 200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4 [33]蒋卓勤,邓玉元主编. Multisim2001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转换器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 波函数转换器 专业班级:电信本 学生姓名: 学号:46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01/05

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KHz~20kHz且连续可调; 2、正弦波幅值为±2V; 3、方波幅值为2V; 4、三角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5、分别用三个发光二极管显示三种波形输出; 6、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12V)。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设计要求产生三种不同的波形分别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可以通过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通过滞回比较器可以转换成方波,方波通过一个积分电路可以转换成三角波,只要调节三角波的占空比就可以得到锯齿波。各个芯片的电源可用直流电源提供。 方案一 1、直流电源部分 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流电源 2、波形产生部分

方案一: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 电路。在LC 振荡电路中,当f=f 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 方案二 1、 直流电源部分同上 2、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转换电路 正、反积分时间常数可调的积分电路 滞回比较器 LC 正弦波振荡 电路

方案论证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特别是方案一所采取的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N1与N2之间耦合紧密,振幅大;当C 采用可变电容时,可以获得调节范围较宽的振荡频率,最高频率可达几十兆赫兹。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感,对高频信号具有较大的电抗,输出电压波形中常含有高次谐波。因此,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常用在对波形要求不高的设备之中,如高频加热器、接受机的本机振荡电路等。另外由于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必要时还应采用共基电路。因此对于器材的选择及焊接的要求提高了。 相反,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低,一般在1MHz 以下,它是以RC 串并联网络为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以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放大环节,具有振荡频率稳定,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电压失真小等优点,因此获得相当广泛的应用。另外对于器材的要求也不高,都是写常见的的集成块、电容、电位器等。在布局方面,简单,清晰! 综合对比两种方案,我选择第二种方案。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直流电源 (1)、整流电路 设变压器副边电压U2=wt U sin 22, U 2为其有效值。 则: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sin 21 20 )(wt wtd U U AV O ⎰ =π π29.0U ≈ 输出电流的平均值 I O(AV)=0.9U 2/R L 脉动系数 S=) (1AV O M O U U = 2/3=0.67 二极管的选择

电子密码锁论文的参考文献

电子密码锁论文的参考文献 电子密码锁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王孝俭、邓胜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唐亚楠.数字电子技术同步辅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2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伍时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一种电子密码锁的实现》,杨茂涛主编,福建电脑2004 [3]《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二版),王硫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555时基电路原理、设计与应用》,叶桂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5]《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新型电子密码锁的设计》,李明喜主编,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 [7]《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谢自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3 [1]周润景张丽娜丁莉.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第二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9.12 [2]李朝清.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三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12 [3]周兴华.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12 [4]张文利.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接口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7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路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许琦.基于FPGA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J].科技信息,2006 [3].李连华.基于FPGA的电子密码锁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 [4].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电子类毕设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袁任光,张伟武.电动机控制电路选用与258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夙.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王鸿钰.步进电机控制入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张友德.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王秀和.永磁电机[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孙笑辉,韩曾晋.减少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的方法[J].电气传 动,2001(1):8-11. [7]冯江华,陈高华,黄松涛.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1999 (6):29-33. [8]江一朱凌,申仲涛.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 报,2003(1):10-13. [9]韩利虎. 浅谈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J]. 内蒙古石油化工,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07(11):109. [10]张巍. 浅谈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J]. 安防科技,2006(3): 25. [11]房玉明,杭柏林.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6 33464-64. [12] 乔璐.,景林,韩英桃.一种实用的步进电动机驱动器设计[J].微特电机,2005 (10):29-31. [13] 康晶.采用反馈控制的步进电机高低压驱动电路[J].电力电子技 术,2003,37(1):61-62,65. [14] Isao Takahashi,Toshihiko Noguchi.A new responese and high-efficiency control strategy of an motor[J].IEEE Trans on Ind Appl,1986,22(5):820-827. [15]Depenbrock M.Direct self-control(DSC) of inverterfed machine[J].IEEE Trans on P E,1998,3(4):420-42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参考文献 [1]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康华光主编 .陈大钦副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沈尚贤主编(电子技术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3]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北方交通大学 ,冯民昌主编 :[模拟集成电路系统 ](第 2 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5 汪惠 ].王志华编着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6]吴运昌编着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7]沙占友.李学芝.邱凯编着(新型数字电压表原理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8]王汝君.钱秀珍编 :[模拟集成电子电路(上)(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3 [9]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 ,陈大钦主编 .杨华副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0]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电路),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 [1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组编 ,杨素行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2]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童诗白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13]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14]华成英主编(电子技术)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6 [15]V. Walsh: Analogue eletronics with Op Amps:a source book of practical, Camp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993 [16]Jacob Millman and Arvin Grabel .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摘要

第一章 1.多子的浓度约等于所掺杂的杂质原子的浓度,他受温度的影响小,少子是本征激发形成的,尽 管浓度低,但是对温度非常敏感,这将影响半导体的性能。 2.PN结导通时的压降上只有零点几伏,因而应在它所在的回路上串联一个电阻,以限制回路电 流,防止PN结因为正向电流过大而烧毁。 3.在电子电路中,如果A1>(5-10)A2,则可称为A1远远大于A2。 4.高掺杂,耗尽层窄,低电压即可击穿,称为齐纳击穿。 5.低掺杂,耗尽层宽,高电压才能击穿,称为雪崩击穿。 6.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最大整流电流If,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r,反向电流Ir,最高工作频率Fm。 7.二极管外加微变电流时,等效成为一个动态电阻 8.稳压管在反向击穿时,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端电压不变,表现出稳压特性,广泛应用于稳压电 源和限幅电路中。 9.在稳压电路中,一般要串联一个电阻来限流,从未保证稳压管正常工作。 10.稳压管的主要参数:稳定电压Uz;稳定电流Iz;额定功耗Pzm;动态电阻Rz;温度系数α 11.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取决于所用的材料,开启电压比普通的二极管要大。 12.双极型晶体管(BIT)又称为晶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13.基区薄且掺杂浓度低,发射区掺杂浓度高,集电区面积大。 14.放大是对模拟信号最基本的处理,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表现为小的基极电流可以控制大的集电极 电流。 15.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系数和交流放大系数基本相等,放大倍数太小起不到放大作用,太大则不稳 定。 16.晶体管的三个状态:截止区、饱和区、放大区,Ube小于开启电压且集电极反偏时。饱和区, 此时发射极正偏,集电极也正偏,也就是说Uce小于Ube,Ic不仅与Ib有关,还与Uce有关,随着Uce的增大,Ic会增大。当Uce大于Ube时,也就是集电极反偏时,Ic的大小几乎与Uce 无关,只与Ib的大小有关,表现为线性放大的状态。 17.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共射放大倍数β、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反向击穿电压、级间反向电流Iceo, 越小越稳定。 18.场效应管(FET)利用输入电压来控制输出电流,只有多数载流子导电,属于单极性器件。 19.ebc对应于sgd(源、栅、漏)结型N沟道的箭头朝里,P沟道的箭头朝外。 20.对于结型N沟道,在Ugd

学位论文—模拟电子技术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2级电气3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同组组员 提交日期 2014年03月 07日

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程设计评阅表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230088063 同组队员专业班级12电气3班 题目名称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一、学生自我总结

二、指导教师评定

目录 目录 一、设计目的 (5)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5) 三、设计内容 (5) 3.1.内容简介 (5) 3.2.电路原理 (6) 3.3参数确定 (7) 3.4具体仿真电路 (7) 3.5仿真结果与分析 (8) 3.5.1设计要求 (8) 3.5.2.技术指标 (8) 3.5.3功能仿真及仿真图 (8) 3.5.4. 测试电压 (9) 3.5.5.频率失真图 (9) 3.5.6.输出波形图 (10) 3.5.7频响特性 (10)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4) 五、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一、设计目的 1.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电路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仿真-PCB板制作-调试安装)。 2.能合理、灵活地应用分立元件或标准集成电路芯片实现规定的电路。 3.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 4.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熟悉EAD工具的使用,比如EWB(现在为Multisim系列)(仿真分析)及Protel(原理图和PCB版图的制作)等。 5.培养书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设计要求: 1.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电路及器件型号,计算电路组件参数; 2.在EWB中进行电路仿真,测量与调整电路参数,是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3.测试性能指标,调整修改组件参数值,使其满足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将修改后的组件参数值标在设计原理图上。 4.上述各项完成后,在Protel软件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其PCB版图。 5.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2.设计指标: 1.选择电路形式及晶体管; 2.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电路组件参数; 3.电路性能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整;性能指标测试及电路参数修改; 4.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测试; 5.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及输出电阻计算。 注:3-5步骤在multisim中完成。 三、设计内容 3.1.内容简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