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3.7

第一章保护区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及管辖范围

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大港区的东南部,东邻渤海,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上古林贝壳堤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17°11'—117°37',北纬38°36'—38°57'。该自然保护区包括北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独流减河下游、官港湖、李二湾和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44,240公顷,约占大港区国土面积的39.7%。(见全区位置图)

1.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

大港区是滨海新区的一部分,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全区面积1,113.83平方公里,目前在大港区内已有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个,包括北大港水库和官港湖,面积为18,540公顷。但是由于大港区是海退成陆而形成的,除了已建成的区级保护区外,区域内尚分布着众多的天然、人工湿地和滩涂。由于该地区水资源缺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区域内湿地系统面临着退化的威胁,一些坑塘、洼淀出现大面积干枯,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

以景观生态学的观点,面积大的保护区保护效果更好,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本规划的设计根据以上原则,在原区级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大湿地保护区面积,基本覆盖了大港区现存的大面积湿地系统,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形成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由于北大港湿地是中晚期全新世以来海陆变迁的产物,是海退成陆过程的遗迹,它真实地记录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因此在整个区域内,体现出的突出特征是湿地面积大,自然环境良好,物种丰富,在我国东部沿海乃至太平洋西岸实属罕见,它同时是许多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迁徙、栖息、繁衍的基地。同时湿地还具有泄洪、滞洪、抵御旱涝、调节气候、容纳空气飘尘的作用,对研究海陆变迁的过程及湿地生态学,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

1.3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

1.3.1保护区类型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共分为三个类别九种类型。不同类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重点各有侧重。国家标准GB/T1452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的分类型如表1所示。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其中北大港水库、官港湖属于泻湖湿地系统;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属于人工湿地系统;独流减河、李二湾属于河流湿地系统;沿海滩涂属于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表1 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

1.3.2主要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珍稀濒危物种等。北大港湿地是东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驿站,属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每年都有大批水鸟经此地迁徙、繁衍。具不完全统计,在本地区共记录到鸟类达140余种之多,分属12目26科。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6种,即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大鸨、遗鸥。属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7种,包括海鸬鹚、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白额雁、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红隼、红脚隼、白腹鹞、白尾鹞、鹊鹞、雀鹰、普通蔫、大焉、短耳鹗等。

1.4自然条件

1.4.1土壤

保护区地势低洼平坦,多静水沉积,由于过去河流泛滥和长期引水,沉积了不同质地的土壤。地形较高的地方为轻壤土和沙壤土,而洼地多为重壤土和中壤土。由于各河流连续和交替进行的冲积作用,土壤层次也较复杂,土层厚度一般在0.3—0.6米左右。保护区主要有潮土和盐土两大类。潮土一般分布面积较大。

1.4.2地貌

保护区为海积、湖积平原。由于沧海变桑田,形成有平原地貌和海岸地貌。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5.08—3.88米(黄海高程)之间。

1.4.3气候

保护区气候与所在地大港区气候一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少雪寒冷。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为211天,适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芦苇等温带植物生长。

1.5自然资源概况

1.5.1矿产品资源

大港油田坐落在保护区附近,其中北大港水库库区及独流减河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陕西进京的储气库就在独流减河的大张驼地区。沿大港区中塘镇万家码头村到港城生活区及板桥、官港形成地热带,良好的地热资源为冬季生活取暖和热带水产品的养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5.2淡水资源

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有三条一级河道,八条二级河道及30多个洼淀,可蓄水容积为6.06亿立方米。有大、中型三座水库即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设计蓄水总量为5.5亿立方米,这些河道水库、洼淀蓄存的淡水资源对大港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1.5.3贝壳堤

上古林贝壳堤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贝壳的成份为“粗沙型”沉积层较厚,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学术价值,必须加以重点保护,禁

止采挖。北大港水库及独流减河也有散稀的小段贝壳堤。

1.6社会经济概况

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辖5街3镇。即胜利街、迎宾街、海滨街、古林街、港西街;太平镇、中塘镇、小王庄镇。2000年底全区总人口3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7万人,农业人口10.20万人。2000年大港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99.5亿元,其中区属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自然保护区7个不同的区域内共有7个部门,现有人口12749人,主要以农、林、渔为主,2000年总产值436万元。人口中的多数是中建六局一公司和华北油建公司八处职工,以建筑业和加工业为主,集中居住在官港森林公园西侧。

1.7保护区历史沿革及土地权属

1.7.1历史沿革

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绝大部分是海积、湖积低平原,其成陆是在浅海环境中由于海积而逐渐形成后,随着海退又接受了泻湖的沉积,因此境内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的泻湖、碟形洼地和港淀。大港区泻湖的代表为北大港水库和官港湖,地面高程绝大部分在3.88米(黄海高程)以下。全区有泻湖及洼淀改造成的大、中型水库3座。

北大港水库:

位于大港区中心地带,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建于1974年,库区占地面积16,400公顷,设计库容5.0亿立方米。北大港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西部的马厂减河和东北部的独流减河。它是天津市的备用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天津地区的调节水库。

官港湖:

官港湖地处大港区东北角,是古渤海退海遗留地,境内地势平坦,东西长约5.4公里,总面积2,140公顷,天然湖面556公顷,陆地面积1,584公顷,1989年更新开挖后,设计蓄水量680万立方米。1988年天津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官港森林

沙井子水库:

位于大港区西南部,在青静黄排水渠以北,红旗路以南,联盟村以西。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80公顷,库容0.2亿立方米,主堤长12.2公里,该库历史上是河道形成的洼地。建库的主要作用为蓄水、灌溉和水产养殖。

钱圈水库:

位于大港区西北部,在马厂减河以南,北大港农场以北,钱圈村东,马圈引河以西,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867公顷,围堤长12公里,设计库容0.2707亿立方米。该水库历史上是自然洼淀,与大港水库在地理形成上基本一致。

李二湾:

在大港区东南部,与上古林乡马棚口一、二村接壤,南依北排河,北靠子牙新河,是天津市的泄洪河道,是自然形成的洼地。占地面积5,834公顷。

独流减河下游:

穿过万家码头大桥进入北大港,由南北围堤控制。南围堤起自马厂减河北堤北台村,北围堤起自西青区东台子村北,向东经万家码头、大港发电厂、工农兵防潮闸入海,减河堤内可蓄水0.6亿立方米。

1998年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环科院对大港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北大港水库、官港湖、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和独流减河进行了科学考察,并于1998年10月31日对建立区级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基本符合建立保护区的条件。建议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尽快建立保护区。1999年区政府津港政发[1999]92号文批准建立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年来,保护区各部门设施不断完备,开展了生态保护工作,制定有力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资源保护水平逐年提高,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经专家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将大港区沿海滩涂湿地及李二湾划入保护范围内,并将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1.7.2土地及资源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44,240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6,835公顷,集体土地7,405公顷,根据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人民政府的决定,保护区原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不变,实行双重领导,自然保护工作由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保护区土地权属无

北大港水库属天津市水利局管理;钱圈水库及独流减河大港段由大港区水务局管理;沙井子水库属港西街管辖;李二湾归太平镇政府管辖;官港湖由官港绿化基地管理处管理;沿海滩涂归大港水产局管理。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2.1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1.1指导思想

以天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国家环保局《关于编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为依据,以科学考察为基础,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目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国际湿地保护发展水平相衔接,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合理确定不同时期的规划目标。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逐步建成设施先进、齐全、功能多样、管理一流,具有世界水平的环境、生态、科研、科普、教学基地。

2.1.2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从湿地资源保护入手,促进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突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特点的原则。根据主要保护对象价值的典型性,满足相应功能的需求,完善功能区划目标和措施。

(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抓住湿地自然资源,突出重点规划方案。把握全局,从而使管理保护与科研工作上规模、上档次,争创一流水平。

(4)坚持因地制宜、逐步实施的原则。搞好10年规划,充分考虑资源、资金、环境、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注重发挥保护区与地方部门的优势,充分利用综合性技术手段,注重效益、合理安排。

(5)坚持依法建区,科学管理的原则。注重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促进规划的实施。

(6)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7)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合理开发促保护的原则。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区内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和教育活动,适度发展旅游业。

2.2总体规划目标

2.2.1总体目标

大港区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既有已建立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壳堤的核心区,又有以大中型水库为代表的古泻湖湿地。因此,古泻湖湿地的保护,对开展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尽快建立保护区机构,用5—10年左右时间建成天津北大港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环境、科研、教学基地。建立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队伍,使保护区成为中国北方湿地研究中心和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

2.2.2近期目标

在2005年以前,初步建成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市级)保护管理体系,并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以基础科研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科研体系。使保护区生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数量得到扩大,维护其生物多样性。

2.2.3远期目标

2006—2010年,保护区建设日臻完善,申报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重点转移到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使保护区的保护、科研、宣传、旅游和生产示范等多种功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具有湿地特色的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基本建成我国北方湿地研究中心,建成滨海湿生植物园。

2.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3)《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纲要》

(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5)国家环境保护局文件,[1996]507号文《关于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6)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规划 1998年12月

(7)天津市环境保护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

(8)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9)大港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2.4功能区的划分

按照自然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功能区划分应坚持以保护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为主,并根据本保护区分片不连续,且有的部分已经开发的现状,基本能满足开展科学研究,科学试验,进行适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布局合理,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结合本工业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和保护对象的分布状况,采取自然划分区划法,按功能区要求划分为3个核心区、5个缓冲区和1个试验区。为了对野生珍稀物种更好的保护,将实验区官港森林公园又划分不同的使用功能。保护区总面积44,24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227公顷,缓冲区面积24,873公顷;实验区面积2,140公顷。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56.2%,4.8%。功能区划分见附图二,功能区区域划分详见表2

表2 功能区区域划分一览表

第三章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

3.1资源保护原则

3.1.1严格按照保护区功能划分进行保护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和珍稀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同时也是保护区内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区域。由于本保护区的核心区较大,且成几片,因此在核心区内应严格禁止人为干扰,禁止打猎、旅游等一切开发活动,除必要的生态监测和科考外,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进入核心区。

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在本区域内,一般掌握的原则是可以进行一些科研活动,但不得破坏其生物群落及生境,可以进行教学实习、考察和采集标本,但是应禁止捕猎等活动,一般旅游活动也应尽量避免。

实验区,它所起的作用较缓冲区更为宽松,在本区内可以对植物进行引种、栽培,但需要防止外来种对原有动植物种群的影响,可以开展适度的开发利用,以增加保护区经济收入,促进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

3.1.2对资源保护的管理原则

(1)本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含的生物物种。尤其是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是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对这些物种资源和生物群落采取适当人为措施,促进种群的繁衍扩大和生物群落的更新演替,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避免保护区内土地资源遭受侵占和破坏,以利于吸引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增加生物多样性,培育良好的生境。

(3)对实验区、缓冲区内天然植被和人工树木实施有效管理,完成保护区树木种植计划,提高森林覆盖率,营造良好的人工生态环境。

3.2保护措施和保护方式

3.2.1保护措施

3.2.1.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为加强统一管理,对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有效的保护,需制定完善的地方法规,对保护区实施统一的管理。

(2)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网络,印制、发放宣传品,向保护区附近中小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爱鸟护鸟的自觉性。充分发动群众,使保护区职工及周围群众都加入到自然保护中来,提高公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

(3)建立管理档案制度。档案是一切管理、科研、交流的重要凭证,是保护区真实记录,应着重做好动物、植物、种群档案的建立。候鸟迁徙时间、种类、数量及主要栖息地区的记录,科研工作及成果归档,科学考察和国际交流的记录。

3.2.1.2实行分区管理,重点保护

核心区北大港水库、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实行绝对保护。供科研教学研究。不得进行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及鸟类栖息的活动,进入核心保护区必须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准进入。

缓冲区,可划定重点区域进行保护,禁止大量人为活动,在缓冲区边缘地带可开展水鸟的人工繁殖和培育实验。

实验区,可根据现有的条件划定不同的使用功能,对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与核心区一样实行严格的保护。对其它地区,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多种经营。

开展有利于湿地保护、资源保护等项目,禁止破坏湿地、干扰鸟类栖息地、污染环境、破坏自然景观的开发项目。湿地资源的利用必须以保护为主,不得扩大利用范围和开发强度。

3.2.1.3森林、芦苇病虫害防治及防火

北大港水库及独流减河地区是历史上蝗虫重灾区,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引进繁殖益鸟,保护昆虫天敌。对突发性大规模的森林、芦苇病虫害,当危及保护对象生存时,可考虑人工防治,尽量避免或减少化学防治的强度。

加强森林和芦苇的防火,严格禁止带火种进入保护区,建立森林、芦苇防火眺望制度,发现火灾及时报警。芦苇地烧荒能破坏湿地微生物,污染大气环境,要严格禁止。

3.2.2保护方式

(1)划界立标桩,将保护的面积和界线落实到实地,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设永久性的界桩、区碑以示区别。在保护区出入的交通要道和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段,设立醒目的宣传警示牌。

(2)在国家珍稀和濒危保护动物频繁栖息地,在重点保护的鸟禽保护区域,设立警示牌,禁止游人入内,严禁打猎和捡拾鸟蛋。

(3)对水库大堤林台和其它闲置的土地进行绿化,种植林果树木,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地,同时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建立自然保护队伍,规范管理,设立监视、预警系统,做到防范于未然。

3.3资源保护工程设施建设

设立界桩、区碑及警示牌,建立保护管理站,建观鸟塔(台),种植适宜的林果树木。

北大港水库:

建立资源保护管理站1个;增设界牌、警示牌、宣传牌,建观鸟塔(台)1座,水库大堤林台和防波堤绿化。建立鸟类急救中心。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官港森林公园:

划定鸟禽保护区,设立警示牌,建资源管理站一个,种植适宜的林果树木,建设北方湿生植物园。

钱圈水库:

建眺望塔一座,增设界桩、警示牌、宣传牌,环水库大堤绿化。

沙井子水库:

建观鸟台,设立界桩、区碑、警示牌,水库大堤绿化。

李二湾水库及滩涂湿地:

没立界桩、区碑。

独流减河:

建观鸟塔,设立界桩,建资源保护管理站一个。

第四章科学研究规划

4.1科研的目的、内容与范围

4.1.1科研的目的

自然保护区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科学研究,为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1.2科研内容

通过对保护区自然条件、动植物种类、数量的调查,以及对气候、动物习性、候鸟迁徙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的系统观测、考察,获取基础资料,为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对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动、植物物种名录和资源档案。

研究北大港湿地在东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候鸟在此停歇的种类和数量的比较,预测该地区生境优劣的变化。

对湿地水环境进行检测和监督管理,为防治水污染提供依据。

通过对湿地系统内各种生物食性和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的分析,研究该系统内食物链(网)的结构,以及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通过对湿地的研究,摸清芦苇湿地在调节小区区域气候,容纳空气飘尘,防止二次扬尘污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4.1.3科研的范围

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开展应包括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学以及水文、气象、环保、野生动物数量、种类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监测、观测。

4.2科研的选题与计划安排

突出湿地特点,科研为保护服务,以查清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线,基础科研与专题科研相结合,合理安排和选择科研课题。

(1)基础研究课题:地质、地貌、土壤和水资源水质调查;动物分布规律性

调查研究;植物分布规律调查研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详细调查;保护区自养能力的研究。

(2)专题科研课题:珍稀动物种类、数量、迁徙时间与生活习性观察研究;湿地湿生动物、植物的调查研究;湿地食物链(网)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珍稀濒危物种濒危原因、保护措施、保护技术研究;濒危物种人工增殖研究;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资源的管理与恢复、保护研究。

(3)建立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行政管理数据、生物资源数据、图件、统计数据、自然、气象、地理信息等)与国际联网交流信息。

4.3科研的组织形式和管理

4.3.1科研的组织形式

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领导、指挥和对外协调,负责湿地科研项目的管理。

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课题攻关组开展科研工作,保护区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可将保护区作为科研和教学基地。每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4.3.2科研管理

(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凡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科研、教学、考察等活动,必须经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同意,获得的成果与保护区共享。

(2)加强科研的领导。保护区确定一名领导负责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审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科研设备、仪器和专用工具的管理,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并加快科研成果向市场化、商品化转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提高自养能力。

4.3.3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在北大港水库建设北方湿地研究中心,该中心同时可作为天津市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建立专家工作室、实验室、标本制作室、标本陈列室、切片室及专家、科研人员用房,购置显微镜,放大镜,切片设备,标本采集设备等。

第五章宣传教育规划

5.1宣传教育的对象、内容与方式

5.1.1宣传教育的对象

对内主要为保护区内居民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职工.。

对外主要为进区参观、旅游、考察、生产作业的团体及个人。包括京、津、冀等周边城市区域,以及国外旅游团体等。

对社会主要是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师生和保护区附近的公众。

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提高保护区附近机关、团体、企业领导层的生态保护意识。

5.1.2宣传教育的内容

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管理条例、湿地公约和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宣传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公众参与保护的自觉性。

5.1.3宣传方式

利用广播电台、闭路电视、图片、网络等宣传手段对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向保护区附近的机关单位、学校发放宣传品。对进入保护区参观、旅游者发放湿地保护小知识等宣传品。组织中小学生态保护夏令营活动。对保护区内的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2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保护区各部门购置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音像设备,广播器材,微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宣传展牌等。

第六章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6.1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与规划

6.1.1资源开发的目的

通过对保护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养保护。

6.1.2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保护区生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因此,资源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开发项目必须有利于湿地保护,不得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栖息地,实施保护型开发,使得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的范围和强度。

6.2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评价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极为丰富,有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芦苇、野生动植物及大量的闲置的土地资源。在核心区北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及实验区官港湖可以投放鱼苗、虾苗、蟹苗,进行天然养殖,特别是北大港水库历史上是天津市的淡水鱼生产基地。

芦苇的开发利用:钱圈水库是有名的“铁杆苇”产地,芦苇制品远销日本,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野生动物的人工繁殖:沙井子水库对绿头鸭和大雁进行人工孵化和养殖初步获得成功,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扩大规模和品种上下功夫,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官港森林公园建设湿生植物园,利用大面积的闲置土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林木,也可开发培育苗圃,人工养育草皮,即可绿化环境又可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宜的林果树种,对各水库大堤进行绿化。

6.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国际公认的生态旅游应符合下列三项条件:

1、是以自然景观,自然生物和自然社会为基本对象的旅游。

2、是将自然保护贯穿于整个活动中的旅游。

3、是对当地人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帮助的旅游。

保护区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场所,特别是官港森林公园基本设施初具规模,已开展森林迷宫、跑马场、射击馆、森林渡假村等多种游乐项目。还可以组织开展生态一日游,生态夏令营等项目,为宣传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服务。使游人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学到科普知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游活动需有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确定旅游路线、项目、游人数量,防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旅游与保护相协调。

6.4多种经营与产业发展

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不同区域适度开展多种经营,例如发展淡水养殖业、种植业、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和培育、芦苇产品的加工、经济林栽培、苗木、花卉、草皮培育业。

官港绿化基地在官港湖开展淡水养鱼、虾、蟹等多种养殖。在闲置的土地种植冬枣、苹果、梨、桃、葡萄等经济林。建立大港区林果基地。

北大港水库投放鱼苗、虾,进行天然养殖,在水库大堤林台上种植适宜的优质经济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绿化美化环境。

钱圈水库主要发展淡水养殖和芦苇制品的加工,该地以芦苇为原料加工的苇帘,历史上曾出口日本。

沙井子水库主要发展淡水养殖。

李二湾主要发展淡水和海水养殖业。

6.5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经营活动在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各自的主管部门组织发展。多种经营活动,要坚持突出保护区特色,以自力更生为主。也可适当进行联营、联办、

股份制、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机制。各部门开展的经营项目,范围、强度、规模等必须报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经论证批准后方可实施,做到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合理开发,分片实施。

第七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范围包括:资源保护工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办公、生活设施,道路及通讯设施,生态旅游设施。

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互补充。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具备基本的湿地保护、科研、宣传、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等条件。要充分体现保护区综合的整体功能,发挥各片的地域特点。但避免相互重复建设,做到科研、生产、保护设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分布详见保护区总体规划图(附图三)。

7.2办公和生活设施

保护区内各部门的办公和生活设施水平不一,有的已新建办公楼,有的原办公平房年久失修,应加以维修。

新建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办公用房。

北大港水库:

办公用平房装修,职工宿舍维修,文体设施建设。

官港森林公园:

新建管理站用房。

钱圈水库:

新建管理站用房。

沙井子水库:

新建办公用房和职工休闲室,招待所,食堂。

李二湾:

办公用房、宿舍、食堂建设。

独流减河渔苇管理所:

办公用房建设。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city 探讨与研究 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对天津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如何编制好这个规划,使之真正成为今后天津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紧紧围绕天津未来的城市定位,把规划的着力点放在为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天津长远的发展目标作好服务这个问题上。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十大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适应天津新的变化和要求,对城市定位进行调整天津现在的城市定位是: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的城市定位应该体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目标,是对“现代化港口城市”目标的提升。将“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升为“国际港口大都市”,有利于天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分工,增强辐射能力,提高天津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符合天津的实际发展需要。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对本区域发展起着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中心城市。我国北方地区也需要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从城市职能看,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规划看,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天津都具备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从城市空间 资源上看,天津有更为广阔的土地资源和港口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城市和流通、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建议将原定位中“重要”两个字删除,把“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作为天津城市定位的内容之一。 天津未来的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天津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海、湿地、平原等地形地貌兼备(尤其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大都市,具备建设生态城市的良好条件。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都市,天津应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目标接轨,把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作为目标追求。天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海河、海洋孕育和发展了天津文化,构成了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显著特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创造天津特色文化的源泉和根基。 这样考虑的城市定位,符合国家对天津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有利于我们自身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天津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有利于天津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但这只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从定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提法是否正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尹海林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

天津市总体规划分析

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城市性质: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 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城市主导产业:目前天津市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第二、三产业“3 +2”的5大板块: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装置型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汽车、造船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20年)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 年--2020 年) 一、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

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津港资料定稿

目录 天津港总体情况介绍………………(一)天津港数据统计……………………(二)天津港码头泊位数据统计…………(三)天津港新建港区介绍………………(四)

天津港总体情况介绍(一) (2013.1.25) 一、港区介绍 (一)吹填造陆情况 天津辖区海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3公里。目前,天津港共有一港六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临港工业、北塘)。规划形成北疆港区、东疆港区、南疆港区、大沽口港区、高沙岭港区、大港港区、海河港区和北塘港区八个港区,并将独流减河北岸规划为预留发展区。另外,原“一港九区”规划中的汉沽港区(中心渔港)虽然没有列入最近发布的天津港总体规划,但其已计划编制单独的规划报备市交港局,报滨海新区政府批复。目前,中心渔港已全部完成1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吹填造陆。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属北塘港区)规划面积28.11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造陆20平方公里;东疆港区规划面积31.9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部造陆;大沽口港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造陆约75平方公里;高沙岭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造陆26平方公里;大港港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162平方公里陆域,38平方公里水域,目前已完成造陆约65平方公里,其中38平方公里已获国家海洋功能规划批复。

规划新增港区陆域面积440平方公里(不含南疆),已完成吹填造陆235平方公里。 (二)港区规划 根据新修订的《天津港总体规划(2011~2030)》,“十二五”期间,天津港以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石油运输为主,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等功能,促进临港产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能力充分、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绿色环保、港城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和物流枢纽,具备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通信信息、旅游客运、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保税加工、航运服务等功能。本次规划利用港口自然岸线56.8公里,可形成码头岸线约183公里。 天津港划分为北疆港区、东疆港区、南疆港区、大沽口港区、高沙岭港区、大港港区、海河港区和北塘港区八个港区,并将独流减河北岸规划为预留发展区。北疆、东疆、南疆港区是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主要服务于腹地物资中转运输;大沽口、高沙岭、大港港区服务于临港工业发展,兼顾发展腹地物资中转运输功能。独流减河北岸预留发展区是天津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储备资源,以服务腹地物资运输为主,预留集装箱运输功能。天津港港口水域布置规划如图所示。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 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 搜索我来说两句 【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 2010 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几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 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 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目、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目。 绿化建设 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 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 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合理调整天津港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实施“一港多区”布局,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天津中心渔港区等港区。重点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接卸码头、北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除此之外,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机场:到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 铁路: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高速铁路天津段、黄万铁路、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汉周铁路联络线),改扩建地方铁路。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津政发[2006]79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04 【实施日期】2006.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津政发(2006)7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62号,以下简称《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做好《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总体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重视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强调城

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突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天津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天津城市长远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天津城市长远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天津城市定位是:“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今后15年,天津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11个新城和一批中心镇将颇具规模,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生态城市将相继建成,必将有力地促进天津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京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强调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这是国务院根据两市的性质和特点,对两个城市的定位进行的科学分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强天津与北京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对于提升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振兴环渤海地区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战略任务。天津地处环渤海湾的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赋予了滨海新区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规划未来修编圈定四大重点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理念王月 新报讯【记者王月】从本市昨天召开的规划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本市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事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陆续编制完成。目前,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通过建设部组织召开的部际联席会的审查,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可望于近期批复。 在本次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中,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跳出天津看天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此次修编圈定四大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即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分析天津在东北亚、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确定未来天津的城市定位;2、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即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地位,发挥滨海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3、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即立足环渤海区域协调,以天津港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与北京共同构筑区域一体的双核心交通枢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4、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即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科学划定各类发展和保护区域,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据悉,在本市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中,更加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交通、环境建设、城市安全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合理安排和预留各项设施用地,充分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确定规划指标,有力地推动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新的道路定线、快速路、地铁及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的实施;更加突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和调整了社区卫生服务、体育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用地指标;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更加具体,如五大道地区和14个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控规编制都有新的变化,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目前规划修编方案已基本完成。

天津港东疆二岛总体规划

港东疆二岛总体规划(2012-2030年) 日期:2013-11-15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为了落实国家、市各级规划及政策要求,充分利用市港口资源和优势,开展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港(集团)积极推动东疆二岛的规划研究工作,并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港东疆二岛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以科学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方法为支撑,对东疆二岛的发展定位、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作出展望和安排,经过专家审查已形成阶段性成果,现将总体规划(公众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区位与规划围 区位:东疆二岛位于港东部,西侧紧邻东疆一岛,北部与滨海旅游区隔河相望,南临港主航道,距滨海新区核心区20公里、中心城区60公里、60公里、180公里。 规划围:北至永定新河口南治导线,南至港主航道北治导线,西至东疆一岛,东至渤海湾海域,总面积42.45平方公里。 二、发展定位与规模

发展定位:东疆港区的功能拓展区,与东疆一岛共同形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 发展职能: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枢纽,北方自由贸易与金融创新平台,创新型海洋经济示基地,国际化滨海休闲宜居新城。 人口规模:规划区可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可容纳居住人口18万人。 经济规模:规划实施后,东疆二岛地区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600万标箱。 用地规模:总用地规模约42平方公里。 三、产业选择

东疆二岛作为东疆一岛的功能拓展区,主要将承接并拓展东疆一岛产业,并积极拓展自由贸易港区相关产业发展,具体产业发展方向: 港口物流产业,如仓储物流、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国际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 加工制造产业,如货物拼装换装、海洋经济相关产品研发与制造等; 国际贸易产业,如国际采购、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期货保税交割、国际商贸展示等; 综合服务产业,如船舶注册、海事仲裁、国际居住、健康医疗、休闲旅游、教育研发等。 四、空间布局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

附件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 (2015~2020年) 一、线网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380公里。预测2020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36%,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40%。 二、本期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2015~2020年,建设M3线二期(南延)、M7线一期、M8线一期、M10线一期、M11线一期、Z2线一期、Z4线一期和B1线一期等8个项目,总长约228.1公里。到2020年,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M3线二期(南延)工程自高新区至天津南站,线路长 3.9公里,设站3座,投资17.04亿元,已配合天津南站建成。 M7线一期工程自芦北路至普济河道站,线路长26.9公里,设站24座,投资257.0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8线一期工程自资阳路至淇水道站,线路长20公里,设站18座,投资200.5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10线一期工程自梨园头至南淀站,线路长24公里,设站

23座,投资232.0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M11线一期工程自晋宁道至七经路站,线路长25.4公里,设站25座,投资236.0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B1线一期工程自欣嘉园车辆段至新城四站,线路长31.3公里,设站22座,投资264.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Z2线一期工程自金钟河大街至北塘站,线路长52.8公里,设站15座,投资299.75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Z4线一期工程自汉蔡路至中部新城站,线路长43.7公里,设站20座,投资286.9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 M7、M8、B1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M10、M11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Z2线采用A型车8辆编组,Z4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 项目总投资为1794.3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717.73亿元,由天津市区两级及滨海新区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四)实施保障 本期建设规划项目由天津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M3、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组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以下简称《规划》, 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 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 1) 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 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 2) 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区域性综合交通 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 华北、东北、西北、华东) 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 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 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 承担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 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 各类传媒业发达, 商贸兴旺, 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 3) 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 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 4) 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 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建立生态型城市, 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 提供良好的人

居环境,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 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 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 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 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 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 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 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天津市城市扩展分析

天津市城市扩展分析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天津市市内6区、环城4区的中心城区以及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对天津市城市扩展的质心转移进行分析,通过城市质心坐标位置的变化研究得出城市发展的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展过程中城市质心处于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但是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天津市双中心型城市发展的特点,将天津市城市质心分为中心城区城市质心与滨海新区城市质心2个城市质心进行研究,两者之间的距离一直处于不断拉近的趋势,表明城市发展一直存在由于沿海和内陆的共同发展而带动城市腹地发展的趋势. Key words:urban expansion; centroid transfer model; RS; GIS; Tianjin 关于城市扩展,我国从50 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城市形态分类、演变阶段、城市扩展方式及速度、城市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扩展预测和模拟等.近年来,随着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测绘和数据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空间数据信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管理、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所获得的数据的分辨率、精确度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处理和管理手段日益先进.目前城市扩展主要是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配合卫星定位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来进行研究.近期已有很多研究是应用遥感数据进行城市扩展研究的. 遥感图像具有多时相、高分辨率和信息丰富的特点,用多时相遥感图像研究城市扩展是当今遥感技术应用的热点之一.王茜,张增祥等以Landsat MSS/TM /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制图和数据提取的分析手段,对南京城市扩展进行了遥感研究.通过引入城市扩展强度、重心坐标、紧凑度、弹性系数等指标,研究了南京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形态特征以及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应用回归分析,筛选了能够解释城市扩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王茜,张增祥等,200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采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目前,它在城镇扩展中主要是用于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处理以及输出专题成果等.利用GIS对城市扩展变化进行分析,能够为进一步开展城市扩展时空格局、景观变化模拟与预测城市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刘盛和、吴传钧等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研究了1982~1997年期间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对城市超常的时空过程进行空间聚类和历史形态分析.证实工业用地的高速外向扩展是北京土地利用“超常膨胀”的主要原因,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阐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中心和扩展轴的时空迁移模式(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2000).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城市扩展重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天津市城市扩展的各方面研究分析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以天津市为研究区,研究由于土地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1):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2):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双城双港 (3):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相向拓展 (4):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有效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依托“京滨综合发展轴”,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形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年--2020年)

天津市规划归纳总结(2005年--2020年) 一、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节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城市。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城市规模 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城镇人口12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人口规模为630万人。 三、滨海新区规划 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 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的组团式布局结构,

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一、天津市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天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市区距离首都北京120公里,距山东省省会济南334公里,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318公里,距唐山134公里,距秦皇岛279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全市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现辖13个区和3个县。2010年底常住人口1293.8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85亿元,逐步形成以汽车、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尤其是2005年6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拉开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新高潮,滨海新区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海洋经济发展带、生态城区和功能区,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天津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天津铁路枢纽地处华北北部天津市境内,是津山和京沪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点,为京津城际铁路、津霸线、津蓟线、津山线、黄万线的起点;衔接北京、上海、山海关、霸州、蓟县和黄骅6个方向;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是东北与华北及华东等省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一个客货混合、路港联运的大型铁路枢纽;对天津市经济发展乃至全国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衔接和保障作用。 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速铁路分别于2008年8月1日和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随着在建的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和京津城际延伸线以及规划中的环渤海城际铁路的引入,衔接6个方向的主要干线铁路将逐渐形成客货分线的大型环状放射形枢纽。枢纽内将形成以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站、于家堡站为主要的大型客运站,以天津南站、滨海北站、天津北站、机场站、军粮城北站和塘沽站为辅助的客运站,最终形成“四主六辅”的客运布局。 南仓站作为枢纽内的主要编组站,是双向混合式三级五场站型;在路网上是一个区域性编组站,承担着山海关及其以远与中南、西南地区长距离车流的中转作业;承担相邻编组站 耿敬春聂英杰 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整体规划

天津市空间发展"双城双港"战略规划征求民意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 !--splitnewspage-->

总体战略示意图相向拓展!--splitnewspage-->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核

!--splitnewspage--> 中心城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主两副沿河拓展!--splitnewspage--> 天津市文化中心总平面图 !--splitnewspage-->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去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展望和安排。 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求,我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共同承担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了港口集疏运、盐田利用等多项专题研究,并邀请规划、交通、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研讨和论证。 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先后十几次现场办公,听取汇报,深入讨论研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审议。规划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征求意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推动“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同时开辟专门展厅进行展示。有关组织单位还设置专线电话、电子信箱和意见箱等,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并体现到规划成果之中。 展示地点: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一楼公示区 通讯地址:河北区博爱道30号邮编:300010 联系人:赵利华 意见建议投递方式: 电子邮件:zlgh@https://www.360docs.net/doc/f21966368.html, 电话:24457387 联系人:刘成哲 一总体战略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文本目录 1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三章城市规模 6第二部分 6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7第五章城区建设 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10第三部分 10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4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7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9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1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2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4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6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8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新区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新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修编《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工作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