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反应实验报告

固相反应实验报告
固相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固相反应动力学实验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类 班 级 2010级创新班 学生姓名 李智豪

2013 年 5 月 13 日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扩散控制固相反应机理,过程动力学。

2、学习研究Na

2CO

3

-SiO

2

系统的固相反应。

3、验证金斯特林方程,研究转化率和时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

1、研究系统

Na

2CO

3

-SiO

2

系统(均为分析纯),在加热保温至700℃时,系统发生反应Na

2

CO

3

(s)+ SiO

2(s)

→ Na

2

O·SiO

2(s)

+ CO

2(g)

↑。在此恒温下通过测量不同时间t时失去

的CO

2的重量,可计算出Na

2

CO

3

的反应量,进而计算出其对应的转化率G,来验证

金斯特林格方程:[1-(2G/3)-(1-G)2/3]=K

G

*t的正确性。

2、实验仪器

热重同步热分析仪,电子分析天平,研钵,250目筛,烘箱。

3、实验过程

3.1 样品制备

将Na

2CO

3

(AR)和SiO

2

(AR)分别在玛瑙研钵中研细,过250目筛。SiO

2

的筛

下料在空气中加热至800℃,保温5h,Na

2CO

3

筛下料在200℃烘箱中保温4h。把

上述处理好的原料按Na

2CO

3

:SiO

2

=1:1摩尔比配料,混合均匀,烘干,放入干燥

器内备用。

3.2 样品测试

3.2.1检查周围环境及仪器状态:要求室内环境温度为23±5℃,熟悉控制器的操作。

3.2.2 开机预热,设定所需的SDT模式及要保存的信号(热流、重量、△T)等。

3.2.3 称量样品,将其装入测试坩埚中,放入仪器中,等待约5min,在其系统稳定后开始测量。

3.2.4 根据不同时间测出的重量填写表格。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t/min :反应时间;

W/mg :CO 2累计失重量; G :Na 2CO 3转化率;

G=(W*106)/(44*10.6306)。

2、曲线绘制(origin )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98.0

98.298.498.698.899.0

99.2

99.499.699.8/m g :16.100

t/min

由曲线可知,反应速率常数K 接近于一个定值,即说明该系统固相反应满足某一个扩散控制速率模型。

由D 4=1-2G/3-(1-G)2/3=K G *t 计算D 4值,做D 4-t 曲线。

由图可知,D

4

-t曲线的回归直线相关度为0.976,实验满足金斯特林格方程。

四、实验结论与误差分析

1、Na

2CO

3

-SiO

2

系统的固相反应机理满足金斯特林格方程。

2、实验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

2.1仪器因素影响:加热方式、炉子形状和尺寸的影响,样品支持器的影响,坩

埚作为样品支持器的一个部件,对实验结果也有影响。

2.2 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过程的气氛,升温速率,压力等对结果也有影响。

2.3 试样本身因素:式样用量、粒度尺寸、干燥程度还有混合程度等都会对结果

产生影响。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研究 作者:张蕾, 刘芳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205 刊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10,27(2) 参考文献(13条) 1.杨玉峰;白玫梅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 1998(10) 2.朱兵金属焰色反应新技术 1990(06) 3.周永文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 2000(01) 4.Dragojlovit V Flame tests using improvised alcohol bumers 1999(07) 5.詹汉英焰色反应的新方法 2001(8-9) 6.李生英;白林无机化学实验 2000 7.郭银荣焰色反应实验的新方法[期刊论文]-化学教学 2003(11) 8.Bamer Z.K Alternative.flame test procedures 1991(02) 9.白洪海"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期刊论文]-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5(04) 10.李莺焰色反应实验改进[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7(04) 11.Kristin A Johnson;Rodney Schreiner.A.Dramatic Flame Test Demonstration 2001(05) 12.马宏佳具有观赏性的焰色反应演示实验 2004(03) 13.岳晓明焰色反应小史及其局限性[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03(0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5914688.html,/Periodical_pxyyj-hbjyxyxb201002015.aspx

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 鄢婷婷院芬新鋆国祥 【摘要】本实验通过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了解基本反应时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设计阶段反应时实验,运用唐德斯减法反应时原理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每个被试的简单反应实验的总耗时比选择和辨别反应实验是总耗时都短;个体间存在差异。【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个体差异 1引言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做出反应的时间。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被试的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测选择反应时,第二部分测辨别反应时,第三部分测简单反应时。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

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反应时间包括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反应时的研究并非始于心理学,其最早开始于天文学。197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长马斯基林在使用“眼耳”法观察星体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发现其助手比他观察时间慢约半分钟。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和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赫尔姆霍茨成功地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秒。而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唐德斯。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后人将它们成为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法反应时的原理是:安排两种大致相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比另一种增加了一个认知要求,其余的则相同。那么,增加了的哪个信息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即为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唐得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第一类反应称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如被试对一个灯亮,作一个按键的反应。A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唐得斯把简单反应时称为基线时间。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当于刺激的反应数。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在这样的选择反应中,不仅要区别刺激信号,而且还要选择反应。因而在这样的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了刺激辨认和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根据减数法的逻辑,B反应时就等于基线时间加上刺激辨别时间和反应选择时间。第三类反应称为C反应,又称为辨别反应。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C反应也有二个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_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 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结构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学习、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三种教材,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给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化学新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表1、表2)。 表1 化学1 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表2 化学2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1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1.1整体设置教材的课程结构 通过表1、表2我们看到,三种教材并未严格按课程标准的6个主题顺序进行编写,而是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化学1、化学2是高中学生必修内容,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在化学1、化学2的哪本书中先后出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会降低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二是这种整体设置教材结构的方式使编者编写教材时有很大的自由度,能编写出体现自己鲜明特色的教材。 三种教材在编写形式上,既有相对集中的课标主题内容,也有分散于各单元、章节的课标主题内容。 人教版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就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 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瞧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 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瞧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瞧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瞧到显示灯就是红色就按按钮,其她颜色则不做操作。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0、4257 0、6527 0、5159 2 0、3594 0、6664 0、4129 3 0、4453 0、6467 0、4811 平均数/ / / 标准差/ / / 2、比较结果,分析实验 (1)不同实验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高中化学:焰色反应实验技巧

高中化学:焰色反应实验技巧 (一). 钠离子: 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 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 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 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 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二). 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 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 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

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 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铁丝法): 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 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三). 锂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 用镊子取一团棉花,吸饱酒精,又把酒精挤干,把棉花沾满Li2CO3粉末,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跟钠的方法二相同。 (四). 钙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的方法一。 ⑵方法二(烧杯-酒精法): 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氯化钙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确一点水也没有,则让其在空气吸一会儿潮)放在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7~8滴酒精,点燃。 ⑶方法三(药匙法):用不锈钢药匙盛少许无水氯化钙(同上)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五). 锶离子: 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六). 钡离子: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练习

高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A.MgO B.H2SO4 C.NaOH D.CaCO3 2、.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 反应: 高温 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3、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Cl2 C.NaCl D. 酒精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H2O=2NaOH B.CaCO3=CaO+CO2 C. Fe2O3+3CO=2Fe+3CO2 D.NaOH+HCl=NaCl+H2O 5、在化学反应Fe2O3+3CO=2Fe+3CO2中,氧化剂为() A.Fe2O3 B.Fe C.CO D.CO2 6、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 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直径小于10-10m的分散系 B.胶体是一种粘稠的 有色液体 C.CuSO4溶液是一种胶体 D.用一束光线照射胶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8、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Al(SO4)2?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 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 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 氧化铝胶体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教学教材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 小组成员:陈焱焱蔡燕洁李美玲 阙如文高吕彬 指导老师:实验时间:2017年4月28日 焰色反应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小节盐。该节根据将蘸有某种金属盐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外焰燃烧会出现特殊的火焰颜色,并且不同的金属盐溶液燃烧所呈现的火焰颜色不同,由此得出一种新的检验金属元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很难得到良好的演示效果,主要的问题有: 1.现象观察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得到明显的现象。一来酒精灯的火焰本身带有黄色,会给实验现象观察带来干扰;二来铂丝上蘸取的金属盐溶液量极少,金属的焰色出现的时间较短,增加现象观察的难度。 2.趣味性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采取将蘸有金属盐溶液的铂丝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然后观察现象。实验单调,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成本问题

铂丝价格昂贵,实验成本高,不适合资源较为匮乏的学校开展实验。 另外,铂丝也不是该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被其他经济适用的材料或实验方法代替。 二、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基于以上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实验小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解决现象观察问题 实验中的火焰原色对于焰色的观察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消除干扰的方式不多。实验中避免使用玻璃仪器可防止其中的微量钠干扰火焰颜色。有实验者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甲醇在燃烧时火焰颜色可接近无色,是较乙醇更为理想的焰色反应燃料[1]。然而甲醇易挥发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一般实验中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乙醇作为燃料,甲醇需酌情添加。 此外,铂丝蘸取剂量小,所以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溶液燃烧产生焰色的观察时间十分短。可以使用承装容器承载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用作燃烧。所以像瓷坩埚和蒸发皿这类的大口径容器可以用来承装较多试剂,使燃烧持续时间更长,更好地进行观察。 2.解决趣味性问题 趣味性方面,前辈们曾想过许多方法改进实验的所用仪器和表现方式,使得实验更有趣味性和观赏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喷雾瓶包装的产品,它有一定的容量而且可以人工控制喷出液体的剂量。焰色反应中可使用喷雾瓶盛装待测金属离子溶液,向燃烧的火焰喷射。这样产生的有色火焰体积大而且会很明显,利于观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被喷雾产生各色火焰的操作吸引,从而提升了实验趣味性。 在《具有观赏性的焰色反应演示实验》[2]一文中提出用喷壶盛装金属盐的甲醇溶液进行颜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当喷向酒精灯火焰时,可产生壮观的彩色火球,在报告厅这种远距离观赏的情况下仍然十分清晰明显。这种极具表演性的改进使得焰色反应趣味性得到提升,而且也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和教育作用。不过由于试剂是喷洒出的而且实验中有火焰,实际教学中应当谨慎操作,并且远离可燃易爆物品,与学生们也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雷飞心理班20131340001 1.引言 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三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 简单反应时a简单 选择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选择反应 辨别反应时c简单辨别刺激 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例如:要了解被试的选择反应所用的时间,就要测他的b反应时和c反应时。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差就是他选择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c反应时。 2.方法 2.1被试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2013级心理班全体学生公21人,男8名,女13名,年龄19——22岁。 2.2仪器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3程序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使用一号接口反应盒的绿键做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3.结果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焰色反应的再改进实验

焰色反应的再改进实验 摘要:焰色反应常被用来检验阳离子,也是高中化学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但存在众多的问题:(1)、实验过程比较繁琐;(2)、实验用到的仪器(如铂丝)比较昂贵、不利于进行学生实验;(3)、部分阳离子的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网上现有的改进方式也存在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将待检测的离子溶于酒精,并调节酒精中水和乙醇的含量(为了增加某些离子的溶解度),将其装于小喷壶中,利用小喷壶将其雾化喷于酒精灯上燃烧。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动手操作,且实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焰色反应;乙醇含量;铂丝 一、实验改进目的 焰色反应常被用来检验阳离子,也是高中化学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但存在众多的问题:①实验过程比较繁琐;②实验用到的仪器(如铂丝)比较昂贵、不利于进行学生实验; ③部分阳离子的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据悉,有许多学校用镍-铬丝圈代替铂丝圈做焰色反应实验。用铂丝圈或镍-铬丝圈做焰色反应实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铂丝圈(或镍-铬丝圈)做演示课堂实验,由于铂丝圈蘸的金属盐溶液很少,焰色强度低且持续时间短,演示效果差。 (2)蘸盐酸高温灼烧以洗净金属丝,其操作繁琐。例如做完锶的焰色反应,要将金属丝灼烧至近于无色是相当困难的,必需反复多次。 (3)若用一支铂丝圈做两种或多种焰色相近的元素的焰色反应时,由于两次实验之间需在一定的时间灼烧洗净金属丝,对前一元素的焰色印象淡化,不便于比较焰色的区别。 (4)若用镍-铬丝圈做实验,其本身在灼烧时呈淡黄色,影响正确判断。 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的过程行了探究改进。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实验效果良好。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打火机(或酒精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喷雾器(25ml小喷壶)。 药品:氯化钠、氯化钾、五水合硫酸铜、氯化钡、硝酸锶、氯化钙。 三、实验过程(涉及到溶液体积单位均为ml) 以铜离子检验为例: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辨别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二、实验设备 反应时测定仪 BD-II-510A型,记录纸、笔。 三、实验方法 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人员 主视者:吴琪被试者:高爽记录者:张雨林 1.简单反应时部分 刺激呈现放在离被试1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任一孔上,主试按“启动键”。被试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当经过10次按键操作后(不包括错误次数),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记录人员记下成绩。 2.辨别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红色光时,立即按压红色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红色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光不作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每种颜色刺激呈现10次,共做4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3.选择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某种色光时,立即按压相应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四种不同的刺激相应作出四种不同的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一组刺激呈现10次,做1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五、实验结果

焰色反应的再改进实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5914688.html, 焰色反应的再改进实验 作者:陈亮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1期 摘要:焰色反应常被用来检验阳离子,也是高中化学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但存在众多 的问题:(1)、实验过程比较繁琐;(2)、实验用到的仪器(如铂丝)比较昂贵、不利于进行学生实验;(3)、部分阳离子的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网上现有的改进方式也存在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将待检测的离子溶于酒精,并调节酒精中水和乙醇的含量(为了增加某些离子的溶解度),将其装于小喷壶中,利用小喷壶将其雾化喷于酒精灯上燃烧。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动手操作,且实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焰色反应;乙醇含量;铂丝 一、实验改进目的 焰色反应常被用来检验阳离子,也是高中化学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但存在众多的问题:①实验过程比较繁琐;②实验用到的仪器(如铂丝)比较昂贵、不利于进行学生实验;③部分阳离子的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据悉,有许多学校用镍-铬丝圈代替铂丝圈做焰色反应实验。用铂丝圈或镍-铬丝圈做焰色反应实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铂丝圈(或镍-铬丝圈)做演示课堂实验,由于铂丝圈蘸的金属盐溶液很少,焰色强度低且持续时间短,演示效果差。 (2)蘸盐酸高温灼烧以洗净金属丝,其操作繁琐。例如做完锶的焰色反应,要将金属丝灼烧至近于无色是相当困难的,必需反复多次。 (3)若用一支铂丝圈做两种或多种焰色相近的元素的焰色反应时,由于两次实验之间需在一定的时间灼烧洗净金属丝,对前一元素的焰色印象淡化,不便于比较焰色的区别。 (4)若用镍-铬丝圈做实验,其本身在灼烧时呈淡黄色,影响正确判断。 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的过程行了探究改进。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实验效果良好。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是红色就按按钮,其他颜色则不做操作。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2 3

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姓名:XXX 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XXXXXX 日期:2015年12月8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 韩超慧陈相纬李俊良叶磊陈磊杨特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摘要】目的:(1)学会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2) 了解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的特点及区别;(3)探索选择反应在性别上的差异性;(4)探 索辨别反应中个体间及各颜色本身反应时的差异性;(5)通过选择反应时实验验证不同颜色 是否会造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6)探讨训练效应是否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反应时测定装置测量了10名被试对四种光(红黄蓝绿)的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 时。结果: (1)由表1中数据可知p值皆>0.05,所以选择反应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2) 由表3数据可知,有的p值大于0.05,有的小于0.05,辨别反应时中个体对各颜色差异上, 有显著差异; (3)由表4数据可知对四种光的选择反应时差别显著。结论:(1)选择反应时 不存在男女差异;(2)辨别反应时在个体上存在差异性;(3)选择反应时实验不同颜色会造 成反应时时间长短的差异;(4)训练效应对反应时时间产生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视觉差异性 1引言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 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 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 这就是反应时。 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三种。简单反应时是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二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 就是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是告知被试对主试规定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呈现多种视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 小组成员:陈焱焱蔡燕洁李美玲 阙如文高吕彬 指导老师:实验时间:2017年4月28日 焰色反应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小节盐。该节根据将蘸有某种金属盐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外焰燃烧会出现特殊的火焰颜色,并且不同的金属盐溶液燃烧所呈现的火焰颜色不同,由此得出一种新的检验金属元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很难得到良好的演示效果,主要的问题有: 1.现象观察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得到明显的现象。一来酒精灯的火焰本身带有黄色,会给实验现象观察带来干扰;二来铂丝上蘸取的金属盐溶液量极少,金属的焰色出现的时间较短,增加现象观察的难度。 2.趣味性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采取将蘸有金属盐溶液的铂丝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然后观察现象。实验单调,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成本问题 铂丝价格昂贵,实验成本高,不适合资源较为匮乏的学校开展实验。另外,铂丝也不是该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被其他经济适用的材料或实验方法代替。

二、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基于以上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实验小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解决现象观察问题 实验中的火焰原色对于焰色的观察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消除干扰的方式不多。实验中避免使用玻璃仪器可防止其中的微量钠干扰火焰颜色。有实验者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甲醇在燃烧时火焰颜色可接近无色,是较乙醇更为理想的焰色反应燃料[1]。然而甲醇易挥发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一般实验中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乙醇作为燃料,甲醇需酌情添加。 此外,铂丝蘸取剂量小,所以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溶液燃烧产生焰色的观察时间十分短。可以使用承装容器承载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用作燃烧。所以像瓷坩埚和蒸发皿这类的大口径容器可以用来承装较多试剂,使燃烧持续时间更长,更好地进行观察。 2.解决趣味性问题 趣味性方面,前辈们曾想过许多方法改进实验的所用仪器和表现方式,使得实验更有趣味性和观赏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喷雾瓶包装的产品,它有一定的容量而且可以人工控制喷出液体的剂量。焰色反应中可使用喷雾瓶盛装待测金属离子溶液,向燃烧的火焰喷射。这样产生的有色火焰体积大而且会很明显,利于观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被喷雾产生各色火焰的操作吸引,从而提升了实验趣味性。 在《具有观赏性的焰色反应演示实验》[2]一文中提出用喷壶盛装金属盐的甲醇溶液进行颜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当喷向酒精灯火焰时,可产生壮观的彩色火球,在报告厅这种远距离观赏的情况下仍然十分清晰明显。这种极具表演性的改进使得焰色反应趣味性得到提升,而且也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和教育作用。不过由于试剂是喷洒出的而且实验中有火焰,实际教学中应当谨慎操作,并且远离可燃易爆物品,与学生们也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3.解决成本问题 铂丝成本较高,故而需要价格相对低廉的材料作为替代品。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案。李湘苏在《对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3]一文中提出,用焦炭代替铂丝作为基体,利用焦炭的吸附特性,吸附燃料乙醇以及待测金属离子溶液进行实验。这样可以重复利用,并将大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

高中化学——焰色反应

常见的焰色反应 含钠元素Na 黄 含锂元素Li 紫红 含钾元素K 浅紫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钾里面常混有钠,黄色掩盖了浅紫色)含铷元素Rb 紫 含钙元素Ca 砖红色 含锶元素Sr 洋红 含铜元素Cu 绿 含钡元素Ba 黄绿 含钴元素Co 淡蓝 镁、铝合金Mg+Al 白色 (注:含铁元素Fe 无色) 精简版 钾浅紫钙砖红 钠黄镁铝无 钡黄绿铜色绿 铁无锂紫红 钾紫钠黄锂紫红 铷紫铜绿钡黄绿

钙砖红锶洋红 钴淡蓝铁无色 检验离子 钠离子 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

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 取一小药匙无水 焰色反应 碳酸钾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 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钾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实验一: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与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砝码) 用品:粗盐,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 ①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越4g。将称取烦人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现象:固体Nacl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②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作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引流),进行过滤,若滤液仍 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现象:不溶物残留在滤纸上,液体透过滤纸到入烧杯中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导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现象:水分蒸发,逐渐出现固体 三.注意事项 滤纸与漏斗的使用: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 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 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 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 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 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 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 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实验二:制作蒸馏水 一、实验仪器 仪器: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铁架 台(带铁圈) 其他:火柴、自来水、碎瓷片、温度计 二、注意事项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 用。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当液体 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 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实验三:萃取 一、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三、实验步骤: 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三、【实验内容】 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

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ρ=0 H1:ρ≠0 ɑ=0.05 相关性 简单反应 选择反应 简单反应 Pearson 相 关性 1.151 显著性(双 侧) .849 N44 选择反应 Pearson 相 关性 .1511 显著性(双 侧) .849 N44

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 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 r|=0.151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五、【讨论】 1、影响反应时快慢的因素包括仪器的好坏,外界环境的干扰,个体间的差异,个体机体状态,额外的动机,感觉通道,复合刺激,练习效应,刺激强度等。 2、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因此,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慢,花费的时间更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