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焰色反应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小苏打

实验报告小苏打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苏打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小苏打的制备方法。

3. 探究小苏打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小苏打,化学名称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苦涩味,易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醇。

小苏打是一种弱碱性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苏打、稀盐酸、酚酞指示剂、石灰石、稀硫酸、碳酸钠、氢氧化钠、醋酸、酒精、碘酒、淀粉、食盐等。

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滴管、石棉网、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小苏打的制备(1)将10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现象。

(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变化。

(4)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观察溶液变化。

(5)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6)将滤液加热蒸发,观察晶体析出。

2. 小苏打与酸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小苏打,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2)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记录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体积。

3. 小苏打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小苏打,加入适量醋酸。

(2)观察溶液变化,记录反应现象。

(3)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小苏打,加入适量碘酒。

(4)观察溶液变化,记录反应现象。

(5)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小苏打,加入适量淀粉。

(6)观察溶液变化,记录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苏打的制备实验过程中,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加深,冷却后出现白色晶体,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变为无色,过滤后收集滤液,加热蒸发后得到小苏打晶体。

2. 小苏打与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小苏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30mL。

3. 小苏打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1)小苏打与醋酸反应,溶液出现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报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报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2.学习通过实验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实验原理: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为碱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碳酸钠是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吸湿;碳酸氢钠也为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但不易溶于醇类。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来鉴别这两种碱性物质。

三、实验步骤:1.鉴别外观: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放在两个干燥的试管中,观察外观。

发现两种物质外观相似,都为白色结晶粉末。

2.鉴别溶解性: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发现碳酸钠完全溶解,而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差,部分悬浮在水中。

3.鉴别酸碱性:将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观察到碳酸钠试管中液体变为橙红色,而碳酸氢钠试管中液体仍为无色。

4.鉴别热分解性: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放在干燥的坩埚中,放入烧杯中,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观察到碳酸钠在加热过程中失去结晶水,呈现白色粉末,同时有气泡的产生;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有臭酸(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有气泡的产生。

5.鉴别与酸反应性:将两种试剂单独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观察到碳酸钠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呈现剧烈的反应,而碳酸氢钠试管中气泡较少。

反应后,将两个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用湿润的蓝色红石蕊试纸接触,观察到碳酸钠试管中红石蕊试纸变蓝,而碳酸氢钠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外观上相似,都为白色结晶粉末;2.碳酸钠在水中完全溶解,而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差;3.碳酸钠为碱性物质,碳酸氢钠为中性物质;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反应:碳酸钠失水变为白色粉末,碳酸氢钠分解产生臭酸气体;5.碳酸钠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而碳酸氢钠反应较为缓慢。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迁移·应用】 1.侯氏制碱法制取的碳酸钠质量分数不是100%,其中含 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1: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方案2: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经过 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方案3: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 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以上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 。
【解析】方案1:根据“差量法”及方程式可求出
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此方案可行。 方案2: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 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 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此方案可行。
除杂方法及试剂 加热
通入足量CO2气体 加入适量NaOH溶液
【知识拓展】互滴法检验Na2CO3和稀盐酸 互滴法是指当两种溶液反应时有两个不同的反应过程, 且这两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各不相同,则可以通过滴加顺 序不同,利用产生的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如:(1)盐酸。
【思考·讨论】 (1)如何除去BaCO3表面的BaCl2溶液? 提示:BaCO3难溶于水,可直接洗涤除去表面的BaCl2溶液。
(2)能否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测定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哪个更好? 提示:CaCl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可通过测定 碳酸钙的质量测定碳酸钠的含量,但等量的碳酸钠生成 碳酸钡的质量多于碳酸钙,测定时误差小,故用BaCl2溶 液效果更好。
【补偿训练】 1.出行时被蜂蜇伤时疼痛难忍,是因为蜂会分泌出一种 叫蚁酸的酸性物质,这时如果用手将膏状小苏打均匀地 涂在被蜂蜇的、感到肿痛的部位,等到膏状的小苏打干 了以后,可以将新制的涂上,反复几次,肿痛就会减轻。 肥皂水效果也很好。你知道涂抹小苏打或肥皂水的原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报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报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目的: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①水溶液都显碱性;②热稳定性不同。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铁架台、带塞子的导管、玻璃片、标准比色卡、Na 2CO 3固体粉末、澄清石灰水、PH 试纸、NaHCO 3固体粉末、 实验步骤、现象、与装置图: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Na 2CO 3和NaHCO 3 (各约1g ): (1)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观察现象。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4)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步骤 Na 2CO 3NaHCO 3结论(1) 加水后结块,能感觉到热 加水后部分溶解,感觉不到热 Na 2CO 3比NaHCO 3溶解放热多 (2) 振荡一段时间后完全溶解 振荡一段时间后仍未完全溶解Na 2CO 3比NaHCO 3溶解度大 (3)溶液变红,颜色较深溶液变红,颜色较浅Na 2CO 3比NaHCO 3溶液碱性强2. 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分别用Na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Na 2CO 3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Na 2CO 3受热 不分解 NaHCO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NaHCO 3受热 易分解实验结论:1. 在相同温度下,Na 2CO 3的溶解度比NaHCO 3的溶解度大;2. Na 2CO 3和NaHCO 3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 2CO 3溶液的碱性比NaHCO 3溶液的强;3. Na 2CO 3固体稳定,受热不分解,NaHCO 3固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向碳酸钠(左)、碳酸氢钠(右)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钠的重要化合物,焰色试验》实验报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钠的重要化合物,焰色试验》实验报告

.解析/将










生!








为%*78120,
%
Hale Waihona Puke """!
78*20,@20*#@1*0$
往 78120, 溶 液 中 通 入 20*!可 除 去 少 量 78*20,!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78*20,@1*0@20*"""*78120,$
.答案/将混合物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往 78120, 溶液中通入20*$
"$
!
;<=>
"
#
!-为什么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
$ %
的钠+ 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哪些钠的化合物+
& '
(
)
*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有哪些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可和
水作用!生成对应的碱+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焰色试验是检验物质的性质还是元素 的性质+ 所有元素都有焰色反应吗+
它能将红色物质氧化而褪色!故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故选 .答案/:
项: $
,-9
%-.解析/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所以只要含有该元素!不论该物质是单
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均呈现特殊的颜色$
.答案/9
+-方法一%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配成溶液!然后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或

碳酸氢钠受热实验报告

碳酸氢钠受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2. 掌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实验原理和方法;3.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在受热条件下,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Na2CO3)、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可以了解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情况。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烧杯、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集气瓶、石棉网、铁架台等;2. 试剂:碳酸氢钠(NaHCO3)、稀盐酸(HCl)、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精确到0.01g;2. 将称取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3. 将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放置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4. 观察试管内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5. 将受热分解后的产物(碳酸钠)用稀盐酸溶解,观察现象;6.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加热过程中,碳酸氢钠逐渐分解,产生气泡,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 气泡产生速度逐渐加快,直至试管内气体充满;3. 加热结束后,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碳酸钠);4. 将白色固体用稀盐酸溶解,观察到溶液呈无色透明。

六、实验分析1.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泡产生,释放出气体;2. 加热过程中,碳酸氢钠逐渐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直至试管内气体充满;3. 受热分解后的产物为碳酸钠,可通过稀盐酸溶解,观察到溶液呈无色透明。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出气体,最终形成碳酸钠。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达到了实验目的。

八、实验改进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加热温度对碳酸氢钠分解的影响,探究最佳加热温度;2. 可以研究碳酸氢钠在不同溶剂中的分解情况,比较不同溶剂对分解反应的影响;3. 探究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1、第二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焰色试验

1、第二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焰色试验

造纸
制玻璃
制皂
纺织
(2) 碳酸氢钠:用于发酵粉、制药、灭火剂等。
制胃药
发酵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12 -
深度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思考
1.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会出现什么现象? 解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会生成白色沉淀,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H2O+CO2=2NaHCO3↓。 2.把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和把Na2CO3溶液滴入盐酸中,现象相同吗?
解析:因为小苏打(NaHCO3)受热后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油 炸面糊里留下许多气孔。
炸黄鱼
炸鲜虾
炸鸡腿
炸排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4-
实验视频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5-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及酸碱性
实验步骤 ①观察两支试管中碳酸 钠、碳酸氢钠的形态
热稳定性
碱性:碳酸钠 >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溶于水,溶液显 碱 性
与酸反应 如与HCl 与碱反应 如与NaOH 与Ca(OH)2
与CO2
与CaCl2 相互转化
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
- 10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11 -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4.主要用途 (1) 碳酸钠:用于造纸、制玻璃、制皂、纺织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26 -
素养形成 1 2 3 4 5 6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焰色试验
6.(2019·晋中市平遥县二中月考)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分解实 验,并证实产物中有CO2产生。

教学资源: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资源: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资源】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俗称小苏打,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果果设计如下三组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请你参与果果的探究活动:探究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振荡。

观察现象为溶液变成浅红色。

【实验结论】碳酸氢钠溶液呈①(填“酸”“碱”或“中”)性。

探究二: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为产生无色气泡。

【分析原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的病人在胃酸(盐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③。

探究三:碳酸氢钠的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果果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④出现,证明有水生成;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CO2生成。

【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产物是Na2CO3;猜想Ⅱ:⑤【进行实验二】下表是果果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结论⑥⑦猜想Ⅱ结论不正确⑧想Ⅰ结论正确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试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⑨。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还有哪些用途⑩。

参考答案:①碱;②NaHCO3+HCl=NaCl+H2O+CO2↑;③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会引起胃胀;④水雾;⑤固体产物是NaOH;⑥将少量固体溶于水后;⑦没有放出热量;⑧有无色气泡冒出;⑨2NaHCO3Na2CO3 +H2O+CO2↑;⑩用作发酵粉、嫩肉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焰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加深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

观察钠元素、钾元素焰色反应时的火焰颜色。

二、实验原理:
2NaHCO3=Na2CO3+H2O+CO2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钠元素为黄色,钾元素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为紫色)。

三、仪器和用品:
试管、铁架台、铁夹、单孔橡皮塞、导气管、酒精灯、烧杯,蓝色的钴玻璃、铂丝、火柴、药匙
试剂:碳酸氢钠粉末、澄清石灰水、碳酸钾粉末、盐酸。

四、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里放入1g左右的碳酸氢钠粉末。

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口,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3.用盐酸把铂丝洗涤后灼烧,反复几次,然后用洗净的铂丝蘸取碳
酸氢钠和碳酸钾粉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碳酸钾的火焰颜色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清洗仪器,实验结束。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加热碳酸氢钠粉末时导气管的末端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蘸取碳酸钠粉末灼烧能观察到火焰颜色为黄色,蘸取碳酸钾粉末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

结论: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为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