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 重点

国民经济核算  重点
国民经济核算  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一.国民经济核算

1、定义: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CPI(消费价格指数)通过CPI看是否有通货膨胀。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常住单位(又称居民)

定义:指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者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律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则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改过的一个常住单位。

2、国外

定义:即不具备常住单位特征的单位。

注:(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外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3.、机构单位(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定义: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注:这样的单位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4、单位

定义: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由单个人组成的住户,也可以是按照法律程序设立的企业和政府行政、事业单位。

5、部门

定义:是按照一定标志将参与国民经济的各种单位分成,这样的类就叫部门。

6、A.经济流量:反映一段时间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

B.经济存量:反映在特定时间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

A与B的联系:两者是表现一时期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的两类总量;就特定时间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是指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2.1.5 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

价格:是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最便利的加总工具

1、生产者价格: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

购买者价格: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

基本价格:不包括生产税,产品价格即是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包括生产税,基本价格就演化为生产者价格

2、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

3、生产税净额: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等经营或以及在这些经营活动中购买,进口和使用货物或服务而向国家缴纳的税金。

生产补贴:国家针对货物或服务的生产或进口对生产单位所做的补贴。

4、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其所在生产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

的劳动收入。

2.3.2 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1、(1)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核算。(PCE):指为获得消费用货物服务而承担的费用支出。

(2)公共消费支出(GCE)核算:主要为政府消费支出,此外还包括为住户服务的各种非盈利组织的最终消费支出。

2、实际最终消费与最终消费支出的联系与区别:

不同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处在于,政府等为特定个人或人群花费了支出,这部分支出原本划归政府消费支出的一部分,现在要分离出来,作为个人实际消费的一部分,在核算上并不改变最终消费的总数额,只是在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二者间的归属上有了变化。

2.4.2 GDP与其它相关经济总量

1、GNP(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总收入,在GDP基础上将要素收入的国际流动考虑在内就是GNP。

与GDP的关系:GDP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GNP反映一国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标志。创造价值并不一定获得价值,一国创造的价值总量和该国从生产中所获得的收入总量不一定相等。

2、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1、投入产出表:其基本形状为曲尺形,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长方形。

(1)从行向上观察投入产出表的上半部分,它是一张行方向较长而列方向较短的横条表,其行向标题是三次产业以及合计项,列向标题为三次产业,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进口,以及各种合计项。

(2)从列向上观察投入产出表的左半部分,它是一张行方向较短而列方向较长的竖条表,行标题为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等四项最初投入,列标题为三次产业(P86)

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一、投入产出系数a11 a12 ```````a1n

1、直接消费系数aij aij=Xij/Xj A= a21 a22```````a2n

an1 an2```````ann

Xij:J部门当期为获得其总产出而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含义:表示J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位于第I象限)

2、直接分配系数rij rij=Xij/Xi r11 r12```````r1n

R= r21 r22```````r2n

rn1 rn2``````rnn

含义:I部门产品分配给J部门使用部分所占比例。

4.2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收入初次分配:从不同生产要素出发,依据各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所进行的分配结果是使各要

素所有者从分配中获得收入

收入再次分配:在原始收入以后发生的分配(P143)

1、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两个过程:第一是立足于进行分配的收入形成过程,第二是在收入形成基础上立足于收入获得者进行的原始收入分配过程。

收入形成核算:1,、劳动者报酬或雇佣员报酬

2、生产税净额

3、营业盈余及混合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财产收入:利息,红利,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足底

2、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原始收入分配的起点为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财产收入:由于资产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对方获得的报酬

3、产生财产收入的资产:金融资产(存贷款、证券)有形非生产资产(地主,矿藏)

企业住户

原始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增

政府

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得到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净额=======(增

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得到的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

式中财产收入净额=得到的财产收入—支付的财产收入

4、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流量净额=GDP+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5、储蓄:指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或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用于实际最终消费之后的余额)

(1)总储蓄:包括固定资本消耗的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总增加值、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总储蓄)

(2)净储蓄:不包括固定资本消耗的可支配净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净增加值、原始净收入、可支配净收入、净储蓄)

第五章金融交易

(一)金融资产

1、定义:是经济资产的一种类型,体现为一种对未来收益的要求权

2、与非金融资产的一个显著差异: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具有相对性(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除外)

3、金融资产具有所有权条件和收益性条件

4、金融资产的类型:货币黄金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权益保险专门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款

(二)金融交易

定义:涉及机构单位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所有交易,包括金融债权和负债的产生和清偿1、经金融投资(净贷出/净借入):机构单位在一个核算期内获得的金融资产—发生的金融负债

2、金融交易与非金融交易的关系: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反映了非金融投资中资金余额的调剂方式是对后者的解释,也是对整个实物交易中资金余缺调剂方式的解释。

5.2 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

1、金融交易的核算区别:遵循国民经济核算的一般核算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和市场价格原则,在具体数据归集时,还有取净值和合并的原则。

2、金融交易核算的基本内容: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交易的核算

通货和存款交易的核算

股票以外证券交易的核算

贷款交易的核算

股票和其他权益交易的核算

保险专门准备金交易的核算

其他应收应付款项交易的核算

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

一、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内容

1、时点存量的总量核算

2、时期内的存量变化核算

二、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则

1、所有权原则

2、记录时间原则

3、估价原则

三、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

1、从纵列看(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

资产总额(分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净值

2、从横行看各部门使用(来源)方合计等于总计栏“使用”(“来源”)

3、期末资产总量=期初资产总量+核算期积累=期初资产总量+(非金融投资+金融投资)+资产其他物量变化+重估价变化

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

1、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记录时间;(2)记录价格;(3)记账单位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

包括三个部分: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

A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B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

C储备资产:

3、储备资产:指一国货币当局拥有的可随时利用并控制在手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主要目的是保证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这些资产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直接融资,以及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IMF:国际组织

按照IMF下国际收支平衡表:A经常账户

B资本和金融账户:(1)资本账户

(2)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5、误差与遗漏:指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准确性的同事,还有很重要的分析用途,如果该项目长期出现较大数额而得不到扭转,则意味着有重要的信息没有被反映出来。

7.3.1 国际投资头寸的概念和分类

1、国际投资头寸:指常住单位拥有的国外资产存量,对外负债存量以及净头寸(其中净头寸=资产存量—负债存量)

2、国际投资头寸的内容分类:(1)直接投资(2)证券投资(3)其他投资(4)储备投资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

1、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组成:(1)经常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

(2)存量账户:资产负债账户(包括期初与期末的资产负债存量)(3)积累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基本依据:以资产负债存量为起点和终点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过程

2、账户中的平衡项:每一个账户都是一个平衡表,为了使账户保持平衡,特设平衡项目,其数额等于左右两方项目记录数额的差额

经常账户使用来源

积累账户资产变化负债与净值变化

资产负债账户资产负债与净值

货物服务账户来源使用

国外账户使用(资产)来源(负债与净值)

8.2 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

金融净投资=净贷出/净借入=(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非生产资产净获得)=金融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增加P296

第九章

9.2 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

即把国家层次的核算向下延伸应用到地区层次,把年度核算周期缩短到季度,结果就是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

区别:从基本核算原理看,地区经济核算类似于国家经济核算,季度核算类似于年度核算,但是和国家相比,地区经济在内容结构上具有不完整性;和年度相比,季度周期所显示的经济过程具有不完整性。

第十章

物量指数= 求和pq1/求和pq0 反映各种经济活动实物量(以及资产实物量)在不同时

间上的动态变化程度

1、价格指数= 求和p1q/求和p0q 反映价格水平在不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程度

P为价格q为物量1为报告期0为基期

基本特点拉氏指数: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帕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拉氏物量指数Lq Lq=求和p0p1/求和p0q0 帕氏物量指数Pq Pq=求和p1q1/求和p1q0 拉氏价格指数Lp Lp=求和p1q0/求和p0q0 帕氏价格指数Pq Pq=求和p1q1/ 和p0q1

注:拉氏物量指数表达的是价格不变条件下的物量综合变动,比较符合计算物量指数的实际要求,而帕氏价格指数以变化后的物量为权数反映价格水平的综合变化,具有更现实的经济意义,可以反映在报告期物量条件下由于价格变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20 世纪经济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提供对经济社会现象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和原始信息数据,是经济科学分析的基础。几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此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等,他们分别于1969、1971、1973、1977 和198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联合国(UN)等国际性统计组织共同制定的SNA 也多次修订,SNA(1993)基本囊括了人类历史上该方面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中,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这无论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人们透过方法本身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认识方面,无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过程中,制度选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认识的传统观点 无论在统计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基本有下述两种传统观点: 1.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这种认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经济研究,特别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用而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在实证、规范两个层面都需要有先验和后验的经验性方法论支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官方统计体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会计账户的形式,将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结果,予以量化统计。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就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就蕴含在其中。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簿记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爱立克。伦德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评价是:“……在它们产生据以作出国民预算的预测系统性文件的同时,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至于在学科方面,中国的统计学家们认为:“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7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与答案汇总

单项选择 第一章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生产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 8.SNA采用的是(A.全面生产概念) 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内部交易)处理。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 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对也可能错)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B、财产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18、金融业的总产出(D、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C、1.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25、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指(A、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比) 第三章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C、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Ⅰ象限) 7、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三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论文

试论国民经济核算 论文摘要: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现有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功能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两者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只是计算口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索收入计算取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来说,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相差数额不大,除非某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的投资和大批劳动力,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人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收入法也称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优质文档]

第一章总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 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 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答案:1.D 2.A 3.C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 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 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 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 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 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 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 答案:1.ABCDE 2.ACDE 3.BCD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第一部分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3答案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课后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 课后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目录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3为何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 解答: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一旦在市场上见面,就有一个“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是平衡还是失衡的问题。这对于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倘若社会总供给显着大于社会总需求(供大于求),就会造成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而如果社会总供给显着小于社会总需求(供不应求),则又会造成商品匮乏,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乃至社会的动荡。进而言之,社会总供需平衡不仅要求总量上平衡,还要求结构上也平衡,总量平衡又以结构平衡为基础。只有在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都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可见,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统计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1-4简述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形考作业免费答案

02任务 第一题1)指标单位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51.5271.8823.8 国家财政收入 3.1836.7168 国家财政支出 3.18.443.5171.5 粮食万吨83.5 122.3126.6144.9 钢材 6 14.136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6.132.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625.9125.6297 公共消费支出 1.37.242.9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22.7107.1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3.818.595.5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 存货增加0.85.3 2.720.3 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12.490.2473.5 货物净出口总额亿美元0.6 2.21370.2 出口总额0.31.7 6.839.2 进口总额0.31.5 6.231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

2019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2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5分)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是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加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 生产法和收入法。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 (2)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 价值总量。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3) {48401/46251 ,按X A Y ( 1/5 )或科学型(打勾Inv 先5再等于既出结果)}沁00%=100.91 182321/89404=2.03929 按XAY 下(1/5 )=0.2=1.1531 X100%=115.31%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 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 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 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该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报酬3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生产税净额8亿元+营业盈余21亿元=65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 (2) 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 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三)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 2.答: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 3.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 (1)货物和服务交易。来源主要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主要是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

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全部都有(国民经济核算)

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 83.5 122.3 126.6 144.9 吨) 钢材 (万 6 14.1 36 160.2 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总论 简答2.何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是举例说明。(P13-14)答:(1)常住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常住单位。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非常住单位:一单位如果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2)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3)例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尽管从财产所有上看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国外),但由于该企业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并从事长期的经济活动,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应视其为中国(即企业所在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按其财产所有关系将其划归国外。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简答:三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P45、P55-56、P63-64) 答:(1)生产法: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是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即总产值出减去中间投入之差,这是生产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由此可以通过各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来计算增加值,这是收入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立足最终产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需要从最终产品的去向入手。从使用者角度看,这样的最终使用就是最终支出,这样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 计算公式: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简答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三个象限(一、二、三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P87) 答:(1)第一象限: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是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这些数据都具有双重含义,都可以从使用与投入两个方向解读。 (2)第二象限: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 3)第三象限: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简答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P122、P128)答:(1)直接消耗系数:aij=Xij/Xj,Xij为j部门当期为获得其总产出而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除以j部门总产出Xj,aij就表示j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bij:为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换言之,i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bij数量的中间产品,j部门的1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 (2)区别:直接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的,而完全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完全关联程度的。 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2018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 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 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 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

-国民经济核算总结

总结 总论 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对象: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整体 方法: 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新城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目的: 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金融活动等等;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定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在核算日益国际化的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利用。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基本核算表 1 国内生产总值表 A 国内生产总值表 B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C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D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2 投入产出表 A 供给表 B 使用表 C 产品部门x产品部门表 3 资金流量表 A 实物交易表 B 金融交易表 4国际收支表 A 国际收支平衡表 B 国际投资头寸表 5 资产负债表 A 期初资产负债表 B 期末资产负债表 二国民经济帐户 1 经济总体帐户 A 生产帐户 B 收入分配与支出帐户 C 资本帐户 D 金融帐户 E 资产负债帐户 2 国内机构部门帐户

A 生产帐户 B 收入分配与支出帐户 C 资本帐户 D 金融帐户 E 资产负债帐户 3 国外部门帐户 A 经常帐户 B 资本帐户 C 金融帐户 E 资产负债帐户 三附属表 1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2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增加值核算生产法与支出法GDP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要素收入项目之和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进口-出口 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A 投入产出系数 B 投入产出建模 C 影响分析 首先分析所研究事件会给投入产出表中最终需求不符带来怎样的变化,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基本影响分析模型,计算出感兴趣对象因Y的变动所发生的变化。影响分析是假设其他不变,分析某些因素改变的影响,属于编辑分析范畴,因而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资金流量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可以从中获得产品实物循环的详细信息 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覆盖了收入分配和金融交易两个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中的资金:狭义理解为金融交易流量,广义定义的资金流量则将其范围从金融流量扩大到所有价值收支流量,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 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 交易项目分析---机构部门占有结构及流动结构分析 机构部门分析---部门内部的交易特征分析 经济总体分析 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 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 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一种类型,它体现为一种对未来收益的要求权。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具有对称性(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除外),金融资产对应着金融负债,从机构单位角度来说,即债权人对应着债务人。 分类:货币黄金,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权益,保险专门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