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货币供应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日益频繁,货币供应调控难度不断加大,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货币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风险,对于资本市场,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其剧烈的反应,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变动与资本市场的变动的相关性最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的预测可以使投资者预期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以降低买卖证券的风险。本文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结合Eviews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建立关于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预测组合模型,通过预测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预期相比较,有效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货币供给量M1,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本文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数值越大,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本文假设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会促使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本文假设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4、全体居民消费水平

全体居民消费水平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与CPI 大致相同,所以假定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5、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

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为城乡居民在年末人民币存款总额,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越高,则需要的货币供给量越大。故假定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越高将促使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取被解释变量货币供给量M1()与被解释变量GDP 国内生产总值

,WHCB 外汇储备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体居民消费水平

,城乡居

民人民币存款

模型形式设定为:

01122334455i i i i i i i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M1货币供应量,单位亿人民币;

:GDP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人民币;

:外汇储备,单位亿人民币;

:CPI 将年作为参考年;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相对数);

: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单位亿人民币。

三、数据分析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采取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必须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 临界值分别为-3.8573、-3.0403、-2.6605,t 统计量值为-5.9453,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 0,即为平稳序列。

经检验各解释变量时间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从而可以利用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经济模型。

2、模型估计

对模型进行ols估计,结果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的p分别为09147、0.1034、0.5449、0.5352、0.3572、0.3337,都高于通常的0.05,说明显著性较差,相关度不高,变量没有通过检验。

同时,我们注意到可绝系数R2=0.991675,但是模型中大部分参数估计值不显著,意味着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GDP包含了外汇储备,影响CPI,并且和误差项相关。所以,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

3、多重共线问题

(1)检验多重共线问题

利用Eviews作出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默认为相关系数大于0.8较高,从上表可以看出解释变量见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必须对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

(2)修正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具体结果如图所示:

具体对X2,X3,X4和X5一元回归结果图不全部显示。最后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加入X1的方程的修正可决系数最大,以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变量,逐步回归,最终可决系数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比较,新加入的X5的方程的修正可决系数最高,且各变量参数回归系数的的t检验值显著,因此选择保留X5,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对X1,X2,X5的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个回归参数的t统计量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p值也均小于0.05,说明显著性水平高。

由上表看出,截距项c和变量X4和X5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应该舍弃变量X4。

通过上述回归,选定变量X1、X3、X5,并继续引入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引入变量X4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看出,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此表看出,t统计量值较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所以最终选定的变量为X1、X3和X5。

4、自相关检验

(1)DW检验

选定在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样本容量为22,k=3的情况下,DL=1.053,DU=1.664 (2)作()散点图检验,如下:

通过散点图可以得知,残差序列与其滞后一期的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同方向变动),因此残差序列存在某种程度的正自相关问题。

(3)作C-O迭代法

将log(y),log(X1),log(X3),log(X5),AR(1)进行最小二乘法,即设定模型存在1阶正自相关,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看出,各变量回归系数t统计量值都较好,另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7388,都说明模型对变量的解释程度好。

同时在样本容量n=22时,k=3时,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的DL=1.053,DU=1.664,1.664=DU﹤DW=2.040543﹤4-,DU=2.336,说明模型此时无自相关。

将log(Y),log(X1),log(X3),log(X5),AR(1),AR(2)继续进行最小二乘法,即设定模型存在2阶正自相关,结果如下图所示。

此时,拟合优度修正值没有1阶的更显著,且个别变量值回归系数不显著故模型存在1阶正自相关,不必继续迭代下去。所以模型可以表述为:

Log(Y) = 5.7192+1.0667Log(X1)—1.2442Log(X3) +0.0611Log(X5)

(1.9367) (0.1560) (0.3520) (0.0232)

T = (2.9532) (6.4260) (-3.5342) (2.6337)

R2=0.9979 R2=0.9974 DW=2.0405

(ui=0.84ui-1)

5、异方差问题

本文对该模型的异方差检验采用White检验,对模型的White检验的检验结果如下:

系数都未通过t检验,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认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四、结论

1、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货币供给量有显著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越大,说明经济状况好,市场活跃,经济总量大,市场参与者活跃,所以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2、消费价格指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通过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越严重,人们的购买力减弱,市场活跃度降低,经济低迷,这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3、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对货币供给量有影响,如果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过多,意味着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减少或过少,这必将影响经济的良好运行,会一定程度上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五、政策建议

1、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公开市场业务,即当经济过热、货币供给过多时,央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或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收回市场中的资金;当货币供应量过少时,央行则在公开市场中买入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又将资金投入市场。在当前许多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其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从交易品种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发行央行票据、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中央银行通过同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达到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2、注重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渐进地增发短期国债,放松利率管制,降低我国国债的融资成本,促进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增强国债的流动性,为未来采用短期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工具条件。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短期国债持有量,逐渐将短期国债培养成为我国的核心工具,将国债市场培养为我国的核心市场,再由短期国债市场引导其它货币子市场,逐步建立一个活跃的、富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完备的货币市场体系。另外,中央银行应在国债市场有所发展的条件下,注重回购市场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央银行对宏观

经济进行微调的适宜市场,进一步增强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庞皓,李南成.计量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李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附录:原始数据

产总值

费水平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

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一、欧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欧元占美元指数的权重为57.6%,也就是说欧元的比重最大,所以欧元基本上被看作美元的对手货币,也就是"反美元"。外汇交易者可能通过欧元来判断美元走势的强弱。欧元是非美货币种里最为稳健的货币,常常引导欧系货币和其它美系货币的走势。 二、英镑/美元的影响因素 英镑是曾经的世界货币,目前仍旧是投机者最为喜欢的货币,也是最值钱的货币--其对美元的汇率较高。英镑的波动也较大,但是其交易量远逊于欧元。不光是英镑兑美元、英镑兑日元、英镑兑瑞士法郎等交叉货币对也呈现出很高的波动性。 属于欧系货币,英镑与欧元区经济,政治密切相关。欧盟方面的经济政治对英镑的影响颇大。任何有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率。 三、澳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澳元又被称为"商品货币",其汇率与金、铜、镍、煤炭和羊毛等商品的价格存在紧密联系,这些商品占澳大利亚总出口额的近2/3。所以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澳大利亚元的上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澳大利亚并不是黄金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但是澳大利亚元和黄金价格正相关的特征比较明显,还有石油价格。澳大利亚元经常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获得支持,而此时正是商品价格高涨的时候。澳大利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紧密联系,毕竟日本吸收了澳大利亚20%的出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元会跟随日元走势。 四、美元/瑞士法郎的影响因素 瑞士是传统的中立国,瑞士法郎也是传统的避险货币,在美国和非欧洲大陆的政治动荡期,能吸引避险资金流入。黄金价格的上涨,能带动瑞士法郎一定程度的上涨。瑞士是一个小国,所以决定瑞士法郎汇率的,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另外它属于欧系货币,因此它平时基本上跟随欧元的走势。由于瑞士法郎利息较低,最近两年也成为息差交易的借入货币。 五、美元/日元的影响因素 出口成为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为抑制日元走强,日本财政部经常性的干预汇市,使日元汇率不至于过强,一直以来,保持出口产品竞争力成为日本习惯的外汇政策。日本方面,干预汇率的手段主要是口头干预和直接入市。因为日本经济对外联系的比重极大,与重要的贸易伙伴如美国,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密切相关。因此日元汇率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六、美元/加元的影响因素 加拿大是西方七国里最依赖出口的国家,其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成,而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海产品。加拿大元是非常典型的美系货币,其出口的80%是面向美国,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依存度极高。表现在汇率上,就是加元对主要货币和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势基本一致,例如欧元兑加元和欧元兑美元在图形上保持良好的同向性,只是在近年美元下跌中,此种联系才慢慢减弱。经常我们可以通过加拿大的经济数据推测美国的经济数据。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 (2)托宾q理论: (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 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 B.成比例地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方向性的振荡 5 ?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 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 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B .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A.投资基金B .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 .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 B.央行的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 .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 B.现金漏损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不平稳性,通过建立V AR(3)模型,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M1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均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并且货币供应量M1对GDP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效果有限,而GDP对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长期影响力变弱。最后,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M1与GDP的长期ECM协整方程以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用数理方程式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在短期内较弱,在长期内较显著。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1、国内生产总值GDP、V AR模型、ECM误差修正 一、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的理论分析 1,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由产出关系式m + + + =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以狭义货 c y- g x i 币供应量m1表示)的增加,使利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i和消费c,带来产出的增加,企业收入增长,又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购买g,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又会造成汇率下降,从而刺激出口,而短期内进口具有刚性,因而,总得来说,y增加,用价值表示就是gdp的增加。 2,货币供应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则会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央行根据经济需要决定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指导性很强,具有显著的内生性。 3,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货币供应量有正向影响,GDP的增加,使社会各个经济单位和部门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同时,GDP的增长要求社会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物质增长的需求,因此,要求央行新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刺激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数据来源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得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得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瞧成就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与现金对存款比率得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得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得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就是银行创造货币得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得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得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得财政政策就是不够得,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不外乎两条:一就是增加基础货币,二就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得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得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得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得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得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

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得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进行详细得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得趋势。 1. 基础货币得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得现金与商业银行得准备金之与构成,它就是创造货币供应量得基础。由于我国得特殊国情,央行得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得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得定义就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得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就是平稳得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就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得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就是明显得),1998-1999年,在法定准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金融工程(2)谭红艳 40421104 金融工程(2) 朱 敏 40421102 一、 问题提出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价格问题由于与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选择市场经济的取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形成。1991~2005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年均增长9.83%,远远超过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因此,房地产价格成为人们经常诟病的主要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房地产价格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分析经济变量、区位变量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二类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研究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根本上取决于房地产供给和需求,而其供给、需求又受到价格之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顾客需求角度,通过分析顾客需求的变化来分析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理论综述及模型的设定。 1. 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开发建设的供出售、出租用的住宅、厂房、仓 库、饭店、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工程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商品房的投资占房地产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且大部分人所关注的房产价格为商品房价格,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商品房价格。即以商品房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 2.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房地产需求的正函数,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收 入越高,需求越大,导致房价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所导致的房地产需求增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的增长加快积累的增长,使得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购买力;二是收入的增长使得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消费对象,人们会用更好的住宅来代替原有住宅;三是收入的增长导致财富增长,进而对资产需求增加,刺激投资。房地产通常被看作一种资产,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或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较低时,房地产是良好的投机工具。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作为商品房价格研究的一个解释变量。 3.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迫切需要 发展房地产业,尤其是普通住宅和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之所以成为一对孪生“兄弟”,是因为住宅既是城市的功能要素,同时又是城市市民必不可少的、最昂贵的生活资料.到2001年底,我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8m,但也只相当于10年前中等收入国家的住房水平.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后,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35m 前,该国将保持较为旺盛的住房需求.因此,城市化的进程无疑会影响到我国房地产的价格。对每年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我们用该年城镇人口比上总人口数来衡量,作为商品房价格的第二个解释变量。 因此,我们可以设定初始模型: t 22110t X X Y μβββ+++= 其中,t Y 表示商品房价格,1X 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2X 表示城市化水平

影响外汇汇率的政治因素

影响外汇走势的政治因素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 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 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 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 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总的来说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 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 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 的走势。 二、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 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 减少政府开支。 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 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 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 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 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 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 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 综合因素。 口头干预

最新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本文将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出发,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以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软件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相互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坚定国内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有利于外资流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8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货币和准货币量达8515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9.90%。如此高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否是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因果关系?本文基于此来探讨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关系。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震动效应,尤其是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作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在《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系统研究,标志着完整的货币供给理论开始形成。最早认为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有联系的理论是货币主义学派harry.g.johnson等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决定论。他们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时,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引起现金余额的减少,因此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来决定。 在外汇和货币供给方面,货币均衡模型(约翰逊,1977:何泽荣,1998:陈岱孙、厉以宁,1991)用货币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储备的需求和决定等问题。谢沛善指出外汇储备对经济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供给控制型”货币政策的效果将趋于弱化。许承明针对我国货币供求与外汇储备变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朱孟楠、黄晓东采用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张鹏明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从1978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倍,年均增长高达9.5%。与此同时,进口增长也保持了强劲的势头,进口额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1.0亿美元,增长19.7倍,同期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上升到了前10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口贸易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范围将逐渐缩小以至取消,进口关税率将逐渐地降低,最终与国际接轨,我国在进口体制方面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进口贸易在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影响中国进口贸易因素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已有学者作了一些工作,姚丽芳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外贸进出口影响的因素;魏巍贤运用协整分析技术与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进口需求的决定因素,等等。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如果是采用截面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要求所选取的样本点(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相同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而这在现实经济中是无法满足的;同时我们知道,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而不同的因素变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重共线性或近似多重共线性关系,对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的变量运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使得模型极其不稳定,且模型往往出现与现实相反的结论,而不能解释所要说明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所选取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但是主成分方法在分析过程只考虑了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而没有涉及因变量的信息;而利用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是把在模型中统计不显著的变量逐一删除掉,用表现统计显著的变量建立模型,这种方法操作方便,但是在建模的过程中删除统计不显著的变量时,同时也把对因变量一些有用的信息删除了,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因变量的影响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有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之称的偏最小二乘(PLS,Partial Least-Squares)回归方法,通过建模分析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一PLS回归建模的原理与方法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是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由H.wold和C.Albano等人提出以后,PLS回归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化学和化工领域。PLS回归方法是一种消除自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有效方法,从某种意义说,PLS回归方法是改进了的主成分(PCR)方法,但是又不同于PCR方法,PLS在成分提取的过程中不仅考虑自变量(解释变量)的信息,同时考虑了因变量(被解释变量)的信息,在复杂的多变量系统中,PLS方法没有对逐个变量判断其留取与舍弃,而利用信息分解的思路,将自变量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有效地提取对系统解释性最强的综合变量,排除重叠信息或无解释意义的信息干扰,从而克服变量多重共线性在系统建模中的不良作用,得到一个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PLS回归方法有单因变量的PLS回归与多因变量的PLS回归,由于研究的问题只涉及到单因变量,因此只就单因变量的PLS回归作阐述。(一)单因变量PLS回归方法建模思路设因变量Y和p 个自变量构成的自变量集合X=[x[,1],…,x[,p]],为了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我们观测了n个样本点,由此构成了n维的因变量向量和自由变量构成的n×p的观测矩阵X=[x[,1],…,x[,p]][,n×p]。PLS回归方法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使汇率制度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1994年到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制度存在多种缺陷,是我国汇率被动的受制于美元的币值,在美元地位下降和货币多元化的条件下,该制度已经不适应我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汇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通货膨胀;(2)利差(相对利率水平);(3)国际收支;(4)经济增长率;(5)政策因素。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实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相关政策。 1.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会倾向于将手中的本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国内通胀也会导致以本币标价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减少,长期会改善经常账户收支,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相关性分析 对美元汇率(1RMB)通胀率 对美元汇率(1RMB) 1 通胀率0.718840209 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结合我国200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通胀率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内通胀率相关系数为0.7188,强度正相关,对于我国而言,通胀率我国货币对内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汇改以前为刺激出口,长期压制本币汇率的反弹,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巨额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这些因素抑制了通胀对汇率的拉低作用。 2.相对利率水平,我们在这里结合政策因素来分析,原则上只要存在相对利差,就存在资本套利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

IPO费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

IPO费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IPO费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对于IPO费率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平均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IPO费率略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IPO费率低于B股。最后针对IPO费率与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我国股票市场IPO效率问题。 关键词]IPO费率上市首日受益率 一、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有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解释: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新股发行市盈率造成了新股抑价;新股抑价是市场管理者为保护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采取的措施;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长从而引发风险的补偿、上市后增发股票以补偿抑价;资金投机者炒作、新股包装上市、夸大宣传等因素也很容易造成新股抑价发行;发行人想要利用一级市场价格低于市场客观估计的价值,让投资者先尝到甜头,然后在未来较高价发行中获得后续补偿;发行人是想要利用低价发行来避免股票为少数人所持有,从而巩固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等等。然而,学术界对于IPO费率方面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对于IPO费率的实证研究更是几乎一片空白。本文尝试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来对我国股票市场IPO费率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模型估计结果,从IPO费率这个新的角度来讨论IPO抑价问题。 二、IPO费用率的实证分析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了近年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的1000只股票的IPO数据资料,包括每只股票的发行费用、发行股份的总数、筹资总额、发行地、股票类型、上市首日收益率等数据。(数据来源: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2.数据处理及变量设定 IPO费率(F/M)通过发行费用(F)与筹资总额(M)之商来定义,反映发行人每发行筹资1元钱所要支付的发行费用;发行股份总数用Q表示;发行地用虚拟变量SS表示:SS=0表示深圳证券交易所,SS=1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类型用虚拟变量AB表示:AB=0表示股,AB=1表示股;首日收益率用IR表示,计算公式为:(首日收盘价-首日开盘价)/首日开盘价。 3.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考虑到IPO业务涉及到不同的股票类型,以及我国有两个并行的证券交易所的实际情况,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F/M=α+β1*IR+β2*Q+β3*AB+β4*SS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 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同时,收入的数量对支出数量也有决定性影响,收入多则支出多,而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多。 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通常是定期地取得,而支出则是经常陆续地进行,在两次收入的间隔中,人们要持有随时用于支出的货币。两次收入的间隔越长,人们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2)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在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人们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货币先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待需要使用货币时,再将其他金融资产出售以换回现金。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这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而在信用制度不发达,融资不方便的经济中,人们要取得现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宁愿在手头多持有些货币。一般说来,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反是,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以便在未来有价证券价格回升时,获取资本利得,所以人们将减少货币需求量。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方面会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另一方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