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热敷或艾条促其吸收

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Where and how to give injections)

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小儿的注射部位,但医学家一致同意,注射的部位应尽量避免触及主要的血管和神经。小儿接受肌肉注射的三大部部位是:

1.臀部(Gluteal)

2.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

3.臀部和腹腔间区(Ventogluteal)

首先,婴儿的臀部很小,以少量脂肪为主,只有一小块未成长的肌肉可供注射。所以肌肉注射是很危险,因为很容易打到坐骨神经。加上婴儿如果蠢动,拳打脚踢的话,更增加危险性。所以,小儿起码要等到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后,臀部肌肉才渐渐发育,这时才可采用肌肉注射。所以,婴儿是不适合於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

二岁以上的小孩,由於臀肌渐渐发育,且肠骨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連线外侧,又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所以,被一般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注意,小儿接受注射时,最好俯卧,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

其次,我们谈到股外侧肌。股外侧肌是目前小儿科医生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它是在股骨大转子到膝盖中间的肌肉,详细的說,将大腿前面纵面平分为二后,在外侧的一半再分三分,最外侧的三分之一,部为注射部位。注射时必须手指压住这个部位,垂直注入,针头不应长过一吋,才是正确的选择股四头肌的股外侧肌注射,最重要的一点是股外侧肌在小儿出生时就发育良好,且距重要的血管神经较远,所以小儿选用大腿前面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是适合的,注射部位於腿部,应限於前腿四分之一外上角,角度是45。

最后,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

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是将食指垂直的对正肠骨后上棘部位,外展中指(延肠骨棘外展),即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角形的角即为股骨大转子,注射部位就是在这三角形的中间。

一九五四年后,就有很多人采用这个注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且无論是采用何种姿势,如仰卧,俯卧,侧卧或直立,都可。再者,和臀部注射区比较起來,这个部位的肌肉较多,且很少有皮下组织发生脓疡的现象,。所以,一般小儿科专家都建议采用这个三角形区,做为注射部位。

由以上观点,我们提议:

(一)、2岁以下的小儿,我们建议注射部位采用大腿外侧(Lateral thigh)和臀部腹腔间区(Ventrogluteal)。

(二)、2岁以上的小儿,我们建议注射部位采用臀部(Gluteal sites)和臀部腹腔间区(Ventrogluteal)。

总之,护理工作人员应视病孩的肌肉发育情形,注射次數,药物种類和剂量,而给予最适当的安排,规定輪流注射部位,有计划的列出表格,而遵照执行,病孩的注射姿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护士小姐应有良好的训練,优良的注射技术和无菌观念,切不可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注射部位的阻塞和污染发炎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病孩,使病孩早日恢復健康。

小儿心理与注射

一、婴幼儿与注射(The infant and the injection)

婴儿在神经功能逐渐发育时,对肌肉注射接受的反应变化很大。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特别小心,必要时可约束小儿,以免注射时伤害到小儿。对十个月左右的婴儿,给其适当而安全的约束,最好有一个人抓住婴儿,另一人固定部位而给予注射。

婴儿完成注射后,最好能抱抱他,摇摇他,对他轻柔细语的抚摸,这样婴儿才会有点舒适感,同时也开始建立信任。如果婴儿的父母在场的话,最好让他们的父母來担任这项工作。二、学龄前儿童与注射(The preschooler and the injection)

学龄前儿童了解事物前,往往在心理上必须先接受这个东西,才有所感觉和感受。因此,具体的解释,用他懂的话去說明是必要的。例如說:『注射药是为了保护你,使你身体不会受伤害。』等。

下面几个方法,是护理工作人员帮助学龄前儿童能适应接受注射的途径:

1.常与儿童相处。如此,护士小姐对小儿來說,就不算太陌生。

2.与小儿接触时,态度要和善。

3.准许小儿选择注射部位,是左边或右边,是右边先或左边先。

4.给小儿解释,打针是为了治病,使他早日同家。

5.准许小儿注射时,可抱他喜爱的玩具或哭。

6.小儿注射后,准许他到外面玩,打球或玩砂,如果病情许可的话。

7.打完针后,可贴个胶布於注射部位,意味春小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完整,胶布避免血液外流。

8.打完针后,应利用点时间和小儿相处。

三、学龄儿童与注射(The school-ager and the injection)

学龄儿童开始对事物发生兴趣,有研究心,喜欢问问题。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给予病孩适当的解释,告诉他药物和注射对他的帮助,这样才能使小孩由於了解而与你合作。学龄儿童对注射反应,幅度很大。护理工作人员可鼓勵他们說出心理的感觉,建立他们正确的健康观念。此外,学龄儿童学习发展的能力很强。护士小姐可教他在注射时讀秒,赞美他的动作。例如說他很乖,俯卧姿势很好,很勇敢等,这些鼓勵的话都可使病孩樂意与你合作。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自我介绍 按医院要求着装 【目的】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诊断、主诉、近 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棉签、安尔碘、治疗巾、遵医嘱准备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铺无菌盘后按无菌要求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操作】 1、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拉围帘,保护患者 隐私;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松解衣裤,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以上, 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

肌肉注射法 目的:对不能口服及静脉给药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评估患者: 1、七步洗手法 2、核对医嘱 3、你好,1-1床丁一,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李,我先核对一下您的床尾卡,您今天感觉好点了吗,刚才给您测量体温是39度,根据医嘱现在需要要给您肌肉注射柴胡2毫升,帮您降温,希望您配合,我们在右边注射好吗,请您侧卧,我现在要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 4、遮挡屏风,协助患者侧卧,察看皮肤情况。”很好,您的皮肤没有红肿、硬结、瘢痕。请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一下” 操作前准备: 1、接触患者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有效期;检查一次性注射器的规格、有效期及包装有无漏气;检查药品的名称、质量、剂量及有效期。将安部锯痕,用消毒纱布拭去锯屑,包裹瓶颈,折断安部。打开注射器,松动活塞,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吸药液,套上安部,放入无菌盘内。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放入含有2毫升注柴胡射液的5毫升注射器,

2%安尔碘,无菌棉签、弯盘、注射单 治疗车下层,放利器盒,医疗垃圾筒、生活垃圾筒 操作过程: 1、操作前依据治疗单核对患者腕带、床号、姓名,松开床尾盖被,拉上床档,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暴露臀部,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保暖。选择注射部位。 2、用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一次,直径大于5厘米,消毒棉签放入医用垃圾筒内弃用。再次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取掉安部,排尽空气;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快速进针,回抽,慢推,快速拔针。用干棉签按压片刻。针头放入锐器盒内,注射器放入黄色医疗垃圾筒内弃用,棉签放入黄色医疗垃圾筒内弃用。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放下床档。 4、再次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安部放入锐器盒。指导患者:您好,感谢你的配合,注射完退热剂后会引起出汗,请您多喝水,吃清淡饮食,30分钟后我会来复测体温。如果有什么不适请及时按呼叫器通知我,我也会随时来巡视病房的。 操作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剂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小儿肌肉注射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或艾条促其吸收 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Where and how to give injections) 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小儿的注射部位,但医学家一致同意,注射的部位应尽量避免触及主要的血管和神经。小儿接受肌肉注射的三大部部位是: 1.臀部(Gluteal) 2.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 3.臀部和腹腔间区(Ventogluteal) 首先,婴儿的臀部很小,以少量脂肪为主,只有一小块未成长的肌肉可供注射。所以肌肉注射是很危险,因为很容易打到坐骨神经。加上婴儿如果蠢动,拳打脚踢的话,更增加危险性。所以,小儿起码要等到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后,臀部肌肉才渐渐发育,这时才可采用肌肉注射。所以,婴儿是不适合於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 二岁以上的小孩,由於臀肌渐渐发育,且肠骨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外侧,又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所以,被一般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注意,小儿接受注射时,最好俯卧,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 其次,我们谈到股外侧肌。股外侧肌是目前小儿科医生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它是在股骨大转子到膝盖中间的肌肉,详细的说,将大腿前面纵面平分为二后,在外侧的一半再分三分,最外侧的三分之一,部为注射部位。注射时必须手指压住这个部位,垂直注入,针头不应长过一寸,才是正确的选择股四头肌的股外侧肌注射,最重要的一点是股外侧肌在小儿出生时就发育良好,且距重要的血管神经较远,所以小儿选用大腿前面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是适合的,注射部位於腿部,应限於前腿四分之一外上角,角度是45。 最后,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 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是将食指垂直的对正肠骨后上棘部位,外展中指(延肠骨棘外展),即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角形的角即为股骨大转子,注射部位就是在这三角形的中间。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卡。 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上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和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 7、进行排气,用手指挤压茂菲管1/2处时,取下静脉针头的护帽,松开调节器,药液从静脉针流出,排尽茂菲滴管下段管内空气,再次关紧调节器,将静脉针头放入护帽内。 8、选择静脉,在其部位下垫小枕,扎上止血带,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9、取下针头上的护帽,再次对光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旋紧调节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少许,然后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见溶液点滴通畅后,一手扶住针头,一手用胶布固定,盖上无菌纱布,肢体放于舒适位。 10、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给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 11、如连续输液且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时,认真核对后启开铝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从第一瓶拔出输液管,插入第2瓶内,待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开。 12、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再次核对。 13、让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挂输液卡或倒转输液瓶,直接在瓶签上写姓名,床号和加入的药物. 3、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液体瓶,溶液 滴尽前要及时拔 针,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 4、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5、特殊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肾上腺素、锑 剂、可引起组织坏死。应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才可加入或输入。 6、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7、需连续输液24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8、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 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随着医学的进展,疾病谱的改变和新生代抗生素的大量涌现,静脉给药途径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但肌肉注射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我们重视不够也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的肌肉注射。现将本人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心得总结如下。 1 首先严格遵守以下注射原则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感染;(3)选择合适注射器、针头以及正确的注射部位;(4)正确的注射方法:掌握“二快一慢”无痛注射,注射后观察药物反应。 2 特殊情况下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2.1 小儿肌肉注射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定位不当易伤及血管及神经,部位是食指尖与中指尖分别置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注射时近距离垂直进针,推注药液稍快,防小儿扭动折断针头。 2.2 恶液质病人因极度消耗皮下脂肪及肌肉层较薄,注射时左手捏起穿刺部皮肤,同时缓慢注药防药液积聚。 2.3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如血友病、再障等,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及凝血机制障碍致出凝血时间延长,一般尽量避免注射,必要时应在肌注后延长按压穿刺部位时间,勿揉搓。 2.4 浮肿病人常见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时,由于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皮肤肿胀发亮,注射时左手食、中指错开向下按压绷紧皮肤,快速进针,注射后用力按压针眼,防渗出。 2.5 肥胖者及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厚,药液注入脂肪层不易吸收,影响治疗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为减少局部刺激,二者均应深部肌肉注射,一般用7号针头注射,抽无回血注入药液。 2.6 注射部位有瘢痕,皮肤病者注射时尽量避开瘢痕、皮肤病处,因瘢痕处药液不易吸收,皮肤病处霉菌易被带入深部组织造成感染。 2.7 “惧针”心理者注射前摆正体位,做好解释工作,注射时分散注意力,缓慢推注药物,减少疼痛,防止晕针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相信会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新生儿肌肉注射讲解

新生儿肌肉注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学术观点护理学 新生儿肌肉注射在许多医院仍有使用,也有部分医院将所有需要肌肉注射的药都改为静滴,原因是怕损伤神经。 笔者所在的医院对维生素K1这样的药,医生仍然喜欢开肌肉注射。新生儿的肌肉注射与成人、儿童的部位均有所不同,笔者几年前刚到新生儿科时,正要采用执笔式肌肉注射,结果被老师指出,这是错误的方法,瞬间吓到笔者。于是便开始不断地查找资料,现就关于新生儿肌肉注射的正确方法作如下分享。 错误的方法 婴幼儿由于臀大肌还不够发达,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或三角肌注射。 其中臀中肌、臀小肌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较广泛。 其定位方法为: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或者是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应以患儿手指的宽度为标准。(如下图1)

然而据文献记载,学者研究表明,小儿臀部骨肉发育差,在光镜下小儿的臀大肌纤维直径为7.5um-8um,成人则为87.5um。小儿臀部小,臀部肌注时,患儿欠合作,如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向、深度及操作不当,易造成坐骨神经药物注射伤。另有文献报道,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在成人罕有发生,而小儿并非少见。 新生儿因解剖和生理的特点,臀部肌肉极不完善,即便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注射部位临近坐骨神经,加之药液的刺激,也难以避免发生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再者,婴幼儿肌肉注射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并以患儿三横指法来定位,而在临床应用中却又很难按照此法定位,故操作中的随意性大,这无疑是造成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的极大隐患。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1. 静脉输注药品的一般原则: (1)由于静脉注射给药起效迅速、作用强并且难以逆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应该遵循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的原则。 (2)只有当患者的疾病状况不宜口服药品,或者疾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时,才可以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3)一般而言,静脉输液中只能加人一种药品,溶液必须稳定,无物理和化学的配伍禁忌。如果需要加入两种药品,应该先加浓度较高者到输液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配伍禁忌,再加入浓度较低的药品。 (4)不应该将药品加入到血液制品、甘露醇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中。只有特殊组分的药品(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方可加入脂肪乳或氨基酸溶液中使用。 (5)应用输液前应充分振摇混匀,并且检查有无不溶性颗粒。 (6)绐药期间应严格保证药液无菌,配制好的药液通常应在24小时内使用。 (7)输液瓶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与剂量、给药日期与给药时间以及停药日期与停药时间。以上内容不应影响患者阅读输液瓶上的标签内容。尽可能将使用过的输液器材保存一段时间备查。 (8)在绐药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药液的状态,当出现浑浊、结晶、颜色改变或观测到其他发生相互作用或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停药。 2. 静脉输液容易产生的问题 2.1 病原微生物污染 静脉输液有可能被偶然进入或后期滋生的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念珠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杆菌属等而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致死亡。静脉输液应该严格执行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 2.2 物理和化学配伍禁忌 物理配伍禁忌是指药物混合后,由于溶解度的变化,溶液PH的改变等,或者药物与容器间发生反应等原因引起的沉淀、浑浊、黏度变化,液体分层等现象,又称为外观配伍禁忌。化学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水解、光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药物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并且当含有一种以上药物时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物理或化学的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毒性增加或由于微粒的形成产生严重不良事件,因而必须避免。 2.3 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静脉输液的配制过程中,多次加药和穿刺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当微粒进人肺微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生而导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微粒较大者,可直接导致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某些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尤其是血液制品,即使是正常配制操作也可能不完全溶解,输液配制过程稍有不慎,如振摇、消毒、温度等均可导致物不能完全溶解,产生肉眼可见或难以观察的不溶性物质。因此,从配制到输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3.1 静脉炎 某些晶体溶液,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另外,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万古霉素、依替米星等物,如果输液配置浓度或输液速度不当也可刺激血管而导致静脉炎。 3.2胃肠道反应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鞠躬)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选手。我要进行的操作是肌肉注射法。请问现在可以开始吗?谢谢老师! 执行单和医嘱单经二人核对后准确无误。 左手携执行单到病人床尾,半蹲式核对床尾卡,再走到病人床前。 口述:您好!女士(先生),请告诉我您的床号、姓名好吗?(自己重复一次)。 嗯,你好,女士,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您的治疗和护理都由我来完成。您现在感觉好点吗?嗯,还是不太舒服是吧!还是因为你体温过高的缘故。为了帮助你降温,待会我将遵医嘱给你肌肉注射柴胡2ml。在注射前请让我看一下你的臀部皮肤情况。 谢谢!来,我帮您翻身侧卧, 动作:拉上对侧床档,拉好床帘,松开床尾盖被,床头盖被打开一角,两手放于病人腰下腘窝下帮助翻身。 轻轻拉开病人衣裤,手指轻压臀部皮肤(查看时说明:您的臀部皮肤无硬结、瘢痕、炎症,可以注射。那待会我们就在这一侧注射好吗?)女士,柴胡是用来帮您降温的,在注射时会有轻微的疼痛。但只要您放轻松,就能够减轻疼痛。嗯,您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每一项物品。 核对执行单与医嘱单准确无误。检查用物及药品。(手拿眼看准确核对) 口述所有用物已备齐,均符合操作要求。 一、 二、动作:推治疗车到病人床尾再次核对后到床旁(到手边) 口述:您好,女士是吧!我们又见面了,请再告诉我您的床号姓名可以吗!(核对)一会我们就要进行注射了,请您不要紧张。 三:抽药:安瓿颈部据痕再消毒打开,再打开注射器,抽动活塞,按无菌抽药原则抽吸药液,放入治疗盘。 四:动作:再次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摆好体位,暴露臀部。 口述:请您上腿伸直下腿弯曲,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也有利于药液的吸收。 五:口述加手法定位(定位要准确到位)。 六:动作: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 棉签放入弯盘。 七:动作:两手取出干棉签夹在左手上,右手取出注射器,安瓿放于手背上方避光核对,然后安瓿放于治疗车上。注射器针头向上,左手推动活塞排尽空气。并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八: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绷紧注射区皮肤,右手呈握笔式持针,腕部带动手臂力量垂直进针,(掌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右手固定不动,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后缓慢匀速推动活塞。 口述:现在会有些疼痛,请您放轻松。没有什么其他不舒服吧! 九:注射完干棉签按压针孔,右手快速拔针,按压至不出血。同时观察病人有无不适。 十:再次核对病人,同时帮助其复位。 十一:空安瓿与执行单再次核对无误后放入弯盘,弯盘放入治疗车下层,所有用物按垃圾分类原则分类处置。 十二动作:拉开床帘,拉下床挡,整理好盖被。呼叫器放于床头。 :----女士,非常感谢您的配合,退热药柴胡已经帮您注射完了,药物的作用会引起你大量出汗,请您多饮水吃清淡饮食。30分钟后我来复测体温。呼叫器已经放在床头,有事请按呼叫器,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您休息! 十三:口述:洗手并记录。操作完毕,谢谢老师!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培训资料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内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

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

肌肉注射的知识点

肌肉注射的知识点 定义: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也称肌内注射。 肌肉注射的目的:1.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2.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禁忌症:(1)注射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破溃。(2)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明显减少或用肝素、双香豆素 等进行抗凝治疗者。 (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采用肌内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予以镇静。 注射部位选:应选择肌肉较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3)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嵴、示指、中指间的三角区为 注射区(2)操作者将三横指(以患者手指宽度为准) 放

于髂前上棘,其中示指第 2 指关节平齐髂前上棘,注 射部位为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部位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约7.5cm宽处。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 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较臀部肌肉少,只能作少剂量的注射 注射时体位摆放:为使臀部肌肉松弛,注射时可取以下几种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操作方便,适于各种臀肌注射。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一侧,臀部充分暴露和放松,多用于儿童。 ?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除非这个孩子已经行走了至少一年的时间),因其臀部肌肉未发育完 善,较薄,注射可导致肌肉挛缩,或损伤坐骨神经。应 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 3.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宜选用细长针头,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避免硬结的发生,必要时可热敷或 进行理疗。

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的心得

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的心得 发表时间:2012-12-13T10:02:3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陈华明 [导读]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 陈华明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 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310-02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1.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2.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2.1看摘要: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2.2找摘要: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2.3摸摘要: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新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心得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2.4指压手推法摘要: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充盈的目的[1],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2.5轻压横摸法摘要: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2.6静脉按摩法摘要: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2.7拍打振动法摘要: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非凡适用。 2.8非握拳穿刺摘要: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2.9热敷法摘要: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2.10低瓶高调法摘要: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2.11负压进针法摘要: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3.持针手法 经实践探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一般静脉穿刺法 3.1新生儿摘要: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3.2婴幼儿摘要:①额正中静脉摘要: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②颞静脉摘要: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摘要: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 ④大隐静脉摘要: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⑤手背、足背静脉摘要: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⑥毛细血管摘要: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摘要: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4.固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郭上。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手背固定摘要: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脚背固定摘要: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大隐静脉固定摘要: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重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5.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行,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及把握非凡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操作时间6分钟)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放置:治疗盘、2毫升注射器、碘伏、棉签、药液、砂轮、注射卡、弯盘、盐酸肾上腺素1支、污物缸、速干手消毒剂。 治疗车下放置:感染性污物桶、生活性污物桶、损伤性污手桶。 操作流程: 1口诉:操作开始。 2核对并打印医嘱:*床,**,安痛定2毫升肌肉注射。 3携注射卡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4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床,**。阿姨,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是吗?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床,**,住院号12345。**,您现在感觉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 发热,头疼。**,由于您发烧,体温39度,我现在遵医嘱给您注射安痛定,安痛定能够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请您配合一下,好吗?。您有药物过敏史吗?那我们一会在右侧臀部注射好吗?您在床上休息,不要离开,我去准备用物,一会过来给您注射,好吗? 5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物品有效期。 6根据医嘱取所需药物,检查药物:安痛定在有效期内,液体无混浊、沉淀、絮状物。 7用物准备齐全,均在有效期内,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操作了吗? 8拉隔帘,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脱裤至膝。我协助您取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9再次查对药物,弹药物,砂轮划痕,消毒,棉签擦拭,折断安瓿。 10取注射器,抽吸所需药液。 11取棉签2根,1根夹于无名指,1根沾碘伏。 12选择、评估注射部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做一水平线,从髂脊最高点做一垂线,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向象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皮肤无炎症、硬结、疤痕。 13皮肤消毒,面积大于5厘米:开始消毒了,消毒药有点凉。消毒好了,身体不要移动。 14排气(针尖部1滴液体,勿滴落)**,我现在开始注射了,您不要紧张,放松臀部肌肉。15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刺入,抽无回血,注药,拔针,按压针孔。按压片刻,无出血。 16分离针头,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注射器毁形弃于感染性污物桶内。 17再次核对药物,弃于损伤性污物桶内。 18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消毒双手。 19**,安痛定给您注射完了,有什么不舒服吗?您一定要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水分,30分钟后复测体温。呼叫器放在您的枕边,您有需要或感到不舒服及时叫我,我也会经常过来看您的。谢谢您的配合,再见! 20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医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洗手,记录。 21口诉:操作完毕。 --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肌肉注射 【目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用于不能或不宜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药效者。 【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2?5ml注射器、6?7号针头、注射卡、注射用药物,必要时备 0. 1%盐酸肾上腺素。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入肌肉组织,利于药液吸收。 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査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4.注射部位应该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 5.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室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若针头折断,应先稳泄患者情绪,并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7.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操作时做到三快。 【相关知识】 1 ?肌内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 2.肌内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及神经较远处。苴中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 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3.肌内注射常用卧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仰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俯卧位时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头偏向一侧。 4.肌内注射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左位法:①十字泄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画一水平线,然后从骼暗最高点做一垂直平分线,把臀部分为四个象限,英外上象限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②连线泄位法:取酩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鸭小肌注射左位法:①三横指定位:经酩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②示指中指左位法:将操作者的示指、中指指尖分別置于酩前上棘和韬箱的下缘处,两指和酩曙即构成一个三角区,示指与中指形成的角内为注射部位。 (3)股外侧肌注射圧位法: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體关节下10cm,约7. 5cm宽处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为注射部位。 (5)三查七对一注意:①三査: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③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最新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讲解学习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科的×××,今天被考核的项目是肌内注射,现在我已准备完毕,请问可以开始吗? 1、核对医嘱:“2床,李岚,安痛定2ml,im”。 2、到病人床前进行评估:“您好,是2床李岚李大姐吗?”核对床头卡,昏迷病人核对腕带。“李岚大姐,因您体温高,根据医嘱我要给您注射安痛定退热,以前您对什么药物过敏吗?对安痛定过敏吗?噢,没有,请您侧卧,我看看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协助病人侧卧,“注射部位(臀大肌)无炎症、硬结、瘢痕,李大姐,一会儿,咱们就在这里注射吧?”。检查完盖好盖被。 “李大姐,我回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马上回来”。3、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好口罩。 4、准备用物。 ⑴检查纱布包:“有效期××年××月,无破损、无潮湿”。打开无菌纱布,置于治疗盘中。 ⑵核对注射卡及药液:用纱布擦去浮土,检查安痛定(有效期××年××月)“在有效期内,安瓿无裂痕、药液无变色、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可以使用”。将安瓿尖端药液弹下。 (3)常规消毒安瓿颈部及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再次消毒后放于治疗台左上方。 (4)检查注射器(有效期××年××月)“在有效期内,无漏气、破损,可以使用”。 (5)折断安瓿放于治疗台左上方,打开注射器,拧紧针头并使斜面向下(与刻度方向相反)左手食指固定针栓,右手拉动活塞,检查无漏气。按正确方法抽吸药液,排气到针梗部位后,置于无菌纱布内。空安瓿放于治疗盘内,以便核对。分类处理弯盘内垃圾。应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5、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患者“李岚大姐,您准备好了吗,我来为您注射安痛定”,再次核对床头卡。屏风或隔帘遮挡。 6、“李大姐,请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这样会使肌肉放松”,协助病人侧卧,暴露注射部位(最常用臀大肌)。定位:“臀大肌注射有两种定位方法:我用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另一种为连线法,自髂前上棘至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7、“李大姐,要消毒了,有点凉”。点状消毒皮肤,面积大于5×5cm,查看注射卡与空安瓿相符。再次消毒。进行注射前排气。 8、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头,左手夹一干棉签,“李岚大姐,请您放松,不要紧张”。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快速刺入,进针深度为针梗长度的2/3,左手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边推药边与患者交谈“李大姐,打完针后您可能会出汗,及时擦干,衣服潮湿后及时更换,避免着凉,您要多喝水多休息”。 9、注射完毕,快速拔针,按压至不出血,“李岚大姐,药液注射完了,您配合的很好”。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呼叫器放在您床头,如果您感觉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呼叫我,我一会过来给您再测体温,谢谢您的配合”。 10、操作后核对注射卡、空安瓿(安瓿核对后弃于弯盘)。撤去屏风或帘。 9、回处置室分类整理用物,六步洗手法洗手并做记录(注射药物的日期、时间、药名、剂量、患者反应。) 口述:“操作完毕,谢谢评委老师。”信息技术词汇第八部分:安全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患者的神志、合作程度、心理状况。 2、注射部位皮肤情况、药物性质、有无过敏史。 3、环境是否清洁、舒适、安全。 【准备】 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药物、肾上腺素1支、安尔碘、棉签、消毒 砂轮、物消液(消毒擦手小毛巾)、消毒弯盘一套或 有盖方盘一个、一次性注射器、治疗盘一个、污物 缸、利器盒。 3、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4、体位: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方法】 处置、核对医嘱?备好用物?安瓿按锯水原则掰开?正确抽吸药液?放入消毒弯盘或消毒有盖方盘内?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必要时关闭门

窗,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选择部位?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双手?消毒皮肤(直径>5cm)?取一根棉签夹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右手拿起注射器,再次核对?排尽空气?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针头的2/3,消 瘦及小儿酌减)?右手固定针铨,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左手以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再次核对后,注射器放于污染缸内?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舒适卧位?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消毒双手?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评价】 1、熟练、轻巧,操作方法规范。 2、熟悉过敏反应,疼痛休克等抢救程序。 3、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4、与患者沟通语言恰当,态度和蔼。

【理论提问】 1、肌肉注射的十字法、联线法如何定位? 答:(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 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 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 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肌肉注射取卧侧位时,你怎样协助病人使之 臀部肌肉放松? 答:为使臀部肌肉松弛,注射时侧卧位可上腿 伸直,下腿稍弯曲。 3、肌肉注射时为何针梗不能全部刺入? 答:肌肉注射时一般进针约2.5—3㎝(针头 的2/3、消瘦者即病儿酌减)。切勿将针梗全部 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4、婴幼儿肌肉注射为何常用臀中肌、臀小肌

小儿肌肉注射

小兒肌肉注射 I.M. INJECTIONS IN CHILDREN 徐南麗 前言 肌肉注射是把藥物藉針頭針筒注射到肌肉,使藥物經由肌肉吸收,以達治療效果的一種方法。疼痛當然是無可避免的,但對一個小兒如何能接受注射治療,則是依其注視部位、發育年齡和他的以前經驗,而來決定的。 你可曾聽說,有人對肌肉注射有所狂愛?我們從沒聽說過。 但由於我們多年工作的經驗,使我們了解,小兒對醫藥的反應,有極廣泛的差異。小兒們在他們不同發育的年輪組中,以不同的方法來了解這個世界。因此,當護士給予注射時,護士小姐的作業,應依小兒在生物生理和精神發上展而異。而且,不僅是對各個小兒有所不同,即對同一小兒,每次注射時亦應有或多或少的政變。 一、嬰兒與注射(The infant and the injection) 嬰兒在神經功能逐漸發育時,對肌肉注射接受的反應變化很大。初生一個月的新生兒,對於他所遭受到的刺激,總是很具特徵的,誇大的表現出來。他很可能會嚎啕大哭,縮回腿,或者做些一般程度內的全身運動。當他發育時,某些方面的反應就遲鈍些,因為神經發育是始於頭終於腳的。嬰兒在二至四個月內接受注射時,也許他不會哭;如果哭,也只是注射後幾分鐘才發生的。當嬰兒在五至八個月時,一看到注射器和針頭就哭了,那是因為他無法以任何有力的行動,來表示他的抗議和厭惡,只有用哭來表示他不願為你針管下的犧牲者。這些行為,在外表上,已顯出他有點注射的經驗了,他已能將針頭與事情聯結起來了。這段時期發展到十四個月,幾乎大多數的小兒,都能曉得肌肉注射的部位,而設法想把刺激推得遠遠的。他可能會蠕動,使你無法固定部位注射。所以,護理工作人員必須特別小心,必要時可約束小兒,以免注射時傷害到小兒。對十個月左右的嬰兒,給其適當而安全的約束,最好有一個人抓住嬰兒,另一人固定部位而給予注射。 嬰兒完成注射後,最好能抱抱他,搖搖他,對他輕柔細語的撫摸,這樣嬰兒才會有點舒適感,同時也開始建立信任。如果嬰兒的父母在場的話,最好讓他們的父母來擔任這項工作。因為母子是連心的,父母也在心疼子女挨扎。父母抱著嬰兒安慰他,搖搖他,可把父母自己真實的情感和無助的無奈傳給嬰兒,嬰兒亦可由父母身上得到一股慰藉的力量。 二、幼兒與注射(The toddler and the injection) 幼兒對危險事物,腦子裡根本就沒什麼概念。他不曉得什麼事情會傷害到自己,或者

肌肉肌肉注射时采用“无痛”注射法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时采用“无痛”注射法及注意事项 [导读] 肌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内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治疗技术。 肌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内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治疗技术。不宜或不能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也是不宜经口服给药的病人采用的治疗手段。 在肌肉注射操作中采用“无痛”注射法,是护理领域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病人及全社会非常注重的问题,另外,“无痛”注射法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心问题。 在治疗活动中病人希望护理人员服务热情,技术熟练,进行肌肉注射操作时得到“无痛”服务;在操作中如果护理人员的态度冷硬,工作不认真,增加病人心理上的负担,不仅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感加重,而且对部分病人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进行肌肉注射操作技术时,为消除所有引起“疼痛”的因素,能够达到“无痛”注射的目的,护理人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端正工作态度,全面的工作准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思想准备,热情接待病人,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和病史,了解病人心理状态,亲切待人,态度和蔼,消除病人顾虑和紧张、恐惧、焦虑感;同时全面的环境准备,工作环境要整洁,舒适,安静,操作时用物齐全,护士技术熟练、准确,动作轻快,注意力集中,给病人安全感,这样

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这是“无痛”注射的关键。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用物严格进行消毒。 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液质量,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混浊,药物有效期已过等现象,则不能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根据药液的浓度、量、黏稠度和刺激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协助病人取正确姿势,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向病人认真解释注射的目的、药物的作用等,得到病人的配合,注射时问病人相关疾病或其他方面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6 注射前选择肌肉较厚,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等,局部皮肤消毒,必须消毒液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后扎针,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快,推药液慢;针尖斜面向上,和皮肤呈90°角,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药液,对刺激性强的药液,进针要深,推药速度宜更慢,推药液时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让病人轻松,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 这样能够达到“无痛”注射的目的。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认真查对治疗卡,检查药液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