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合集下载

石油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及其汉译

石油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及其汉译

2021年第10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4期 · 289· 石油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及其汉译陈柯,任颖(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不但对日常生活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对科技语言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石油科技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大分支。

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石油英语中的现象和作用,从而为石油科技英语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隐喻;石油英语;科技英语[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10-0289-02Metaphor and Its Translation in Petroleum VocabularyChen Ke, Ren Y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Xi’an710065, China)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way of rhetoric,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gnitive means. As an important way of human cognition and thinking, it not onl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anguage of daily life, but also has an immeasurable impact on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branc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glish, Petroleum English belongs to ESP.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and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Petroleum English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etroleum English.Keywords: Metaphor;Petroleum English;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glish1 隐喻及其研究隐喻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修辞手法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隐喻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和隐喻功能

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和隐喻功能

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和隐喻功能
赵晓瑞
【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6)003
【摘要】主要借用现代隐喻理论的相关内容对高级英语中的隐喻类型进行了归纳和功能分析.隐喻在词、句、篇层次的普遍存在要求教师重视隐喻和更新隐喻知识.隐喻知识的扩展可以加深学生对高级英语语篇内涵的理解和语篇结构的认识.【总页数】5页(P47-50,60)
【作者】赵晓瑞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3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培养——以全国自学考试高级英语为例 [J], 李芳
2.商务谈判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功能浅析 [J], 谭小凤
3.浅析概念隐喻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邹玉梅
4.试论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J], 王晶
5.关于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功能及其翻译策略探析 [J], 魏贵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体现和功能

浅谈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体现和功能
包括动名词 、 动词和形容词派生 分为概念 隐喻 (dai a me po) Iet nl t hr 和人 际 隐 喻 (ne e- 词和形容词的名词化隐喻 , o a It pr r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名词化 snl e p o) oa m t h r。概念 隐喻是关系过 程的隐喻化 和词汇语 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J a
第 5期
20 09年 1 0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ni s,S in e a d T c n lg i ce c n e h oo y Junl f ta st e o ora o m nI tu fHuma te H ni t

NO 5 .
0c . 00 t2 9
法的隐喻化。语 言表 达 的隐喻模 式是 所有成 人语 篇的 特 隐喻。
征… 。概念隐喻中的名词化隐喻 ( o iazt n 是创造 N mnl ao ) i i 二 名词化隐喻在农 业科技英语 中的体现
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3 j 。国内外有 关名词 化隐喻的研
王晋军 收集了五种不 同类 型的语篇 , 分别统计 出语
名词短语的派 生过程 。 H ldy的 系统功能 语法认 为 , 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 中的使用 。 ” ai la 在表达某一个概念意义时 , 讲话者在 选择好过 程类型和 过 词类 , 如名词词组 、 动词词组 、 形容词词组等 。在一致式 中, 过程由动词词组来体现 , 参加者由名词词组来体现 , 特性 由
[ 关键词】 名词化 隐喻 ; 农业科技英语 ; 功能 [ 中圈分 类号 】 3 2 H l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3— 72 20 }5— 1 1 0 17 0 1 {09 0 0 4 — 3

语法隐喻和新闻英语的互文性研究

语法隐喻和新闻英语的互文性研究

语法 隐喻 和新 闻英语 的互 文性研 究
周 波
(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0 ) 12 1 ( 摘 要) 本文运用语法隐喻 以及 互文性理论来分析新闻英语 , 以表明互文性 的动 态性。语 法隐喻作 为语
言表达 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语篇特征 的具体表 现。语 法隐喻普遍存在 于新 闻英语 中, 构成 了语篇 的互 文性。
这种现 象有助于在 同一语篇 内不 同成分之 间建立语义联 系, 保持 了意义的延续性。 [ 关键词 ] 语法隐喻 ; 新闻英语 ; 互文性 [ 中图分类号 ] 1 [ H3 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5 4 (0 90 —0 0 —0 0 8 19 20 )6 06 2
示 了一种语 言对另 一种 语言 的借用 和吸 收 , 时是 词汇 层 有
的, 有时是段落层的 , 有时是篇章层的 , 有时是文体层的。一 种文本的产生有它 自己的特色 , 同时还有修辞等方 面的需 要 来优化本文本的表达 和文采 , 以从他文本 中模仿 、 所 抄袭 、 仿
(ogun r 和隐喻式 ( tpoi lo )在某种程度上 cnretom) f meahr a f , c r m

个提 出的 , 她认为(9 6 :每一个 文本都是 由对其他文本 16 )”
的援 引而拼嵌起来 的图案 , 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
和转 化 ” 。换 言之 ,互 文 性 ” 的 是 此 文 本 和 他 文 本 间 的 相 “ 指 互关 系。 D eurn e a gad和 D e i (9 1把 “ 文 性 ” 为 “ B r s r1 8 ) 互 se 称 跨
示语 言、 权力 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 辛斌 ,0 0 相对而言 , 20 ) 国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研究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研究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拟人隐喻。

拟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来进行比喻,从而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新闻事件。

本文将围绕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展开研究,探讨其在提升新闻表达效果和传播效果方面的作用。

一、拟人隐喻在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运用1.1 科技产品的“行为”科技产品在新闻报道中常常被拟人化,例如“智能手机主动防护用户隐私”、“无人机独自完成任务”等标题。

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科技产品的功能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增强读者对科技产品的亲和感和信任感。

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为科技产品赋予一种人情味,增加其吸引力。

1.2 科技公司的“动作”在报道科技公司的新闻中,常常使用拟人隐喻来描述其行为和决策。

例如“互联网公司自我更新,加强用户体验”、“智能家居企业宣布全面升级产品线”等标题。

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科技公司的战略和发展动向,从而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1.3 科技发展的“情感”除了科技产品和公司,拟人隐喻也常常用于描述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态势。

例如“人工智能迎来高速发展期”、“数字化时代加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等标题。

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使科技发展更加具象化,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拟人隐喻在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作用2.1 提升新闻表达效果拟人隐喻可以使科技类新闻标题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新闻的表达效果。

通过将科技产品、公司和发展趋势拟人化,可以使抽象的科技概念具体化,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2.2 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拟人隐喻不仅可以提升新闻的表达效果,还可以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往往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从而增加新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

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使新闻更加易于被记忆和传播,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和持久性。

英语六级的阅读材料类型与特点

英语六级的阅读材料类型与特点

英语六级的阅读材料类型与特点英语六级考试是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评估标准之一,而阅读理解是考试的一大重点。

在阅读部分,考生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讨论英语六级阅读材料的类型与特点。

一、新闻类材料新闻类材料是英语六级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类题型。

这些材料通常取材自英语国家的报纸、杂志或新闻网站。

这类文章一般以报道真实事件和时事为主题,通常具有客观、中立的特点。

这类材料通常包含大量的事实细节,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事实信息,并在有关问题中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科普类材料科普类材料是指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的文章。

这类文章可能讨论各种科学领域,如天文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科普类材料通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并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案例以加深理解。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并能够推断出未提及的信息。

三、社科类材料社科类材料主要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

这类材料通常探讨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社会变革、教育体制等。

考生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的证据,同时分析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以回答相关问题。

四、人文类材料人文类材料通常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等。

这类材料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更为突出,可能含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和隐喻。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和寓意,并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五、科技类材料科技类材料主要涉及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文章。

这类材料可能讨论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领域的新进展。

考生需要理解技术术语和专业知识,并能够评估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总之,英语六级阅读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灵活运用各类阅读技巧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断练习,考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闻英语文体的特点及其汉译

新闻英语文体的特点及其汉译

新闻英语文体的特点及其汉译作者:蒋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9期摘要:新闻英语是现代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其语体种类广泛。

本文介绍了新闻英语文体的词汇特点和句式特点,并通过分析新闻英语文体的汉译要点,对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闻英语文体词汇句式汉译1.新闻文体概述英语新闻报刊中使用的语体种类比较广泛,比较丰富多样。

报刊中的文章体裁通常包括新闻报道、新闻电讯、社论、特写、学术性或科技性文章、文艺性作品、广告类文字材料等。

因此,统一的新闻报刊文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刘宓庆,1998)。

总的来说,英美新闻理论根据体式的纪实性将新闻文体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阶梯为新闻电讯和报道(News Reporting),或称(Pure Soft News),“纪实性”最强。

第二阶梯范围最广,“纪实性”与“娱乐性”兼而有之。

该阶梯中各式各样的文章在英美报刊中有一个含义比较广泛的名称,即特写(Feature Articles)。

特写的形式繁多,一般有新闻专题报道(News Stories)、采访(Interviews)、人物介绍(Personal Profiles)、每周专文(Weekly Essays)、评述或杂议(Opinion Pieces),等等。

第三阶梯为纯软性新闻(Pure Soft News),“纪实性”最弱,“娱乐性”最强。

2.新闻英语文体的词汇特点新闻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群众,读者越多就越显得成功。

在英语新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新造的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文体是时髦用词的一个发源地。

媒体通过用五花八门的构词法接连不断地演变、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新词,为新闻增加新鲜感,出奇制胜,反映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2.1旧词赋新义为了追求新奇以吸引读者的耳目,达到简明和节约版面的效果,新闻类文体中新词频出。

通过词义延伸和借用社会各界的行业用语及外来词语表达新的含义。

例如:①The sea-saw perio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y now come to an end.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3, 1982)sea-saw原意为“跷跷板”,一种儿童游戏玩具,但此处却把词义延伸为上下或前后摆动,即“不稳定”。

新闻报道中的隐喻使用与意义构建

新闻报道中的隐喻使用与意义构建

新闻报道中的隐喻使用与意义构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不仅是传递事实的渠道,更是塑造公众认知和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而在新闻报道中,隐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语言表达,深化了新闻内涵,构建了独特的意义世界。

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让读者或听众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所描述的对象。

在新闻报道中,隐喻并非只是为了增添文采,它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首先,隐喻能够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枯燥的事实陈述往往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生动形象的隐喻则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报道经济形势时,用“经济寒冬”来形容经济衰退期,让读者能够迅速感受到经济的严峻和寒冷。

这种隐喻的使用,使得抽象的经济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其次,隐喻有助于简化复杂的概念和现象。

现代社会中,许多新闻事件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复杂的情况。

通过隐喻,将这些复杂的内容转化为人们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能够大大降低理解的难度。

例如,在描述科技领域的创新时,用“科技的马拉松”来比喻长期而持续的创新过程,让非专业读者也能对科技发展的艰辛和持久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再者,隐喻能够传递情感和价值取向。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陈述,也常常包含着记者和媒体的观点和态度。

隐喻的运用可以巧妙地传达这些情感和价值判断。

当报道环境污染问题时,使用“地球的伤疤”这样的隐喻,强烈地表达了对环境破坏的痛心和谴责,引导读者对环保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新闻报道中的隐喻使用并非毫无限制和风险。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误解、误导甚至引发争议。

一方面,隐喻可能会造成片面和夸大的印象。

因为隐喻往往强调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比如,用“战争”来形容商业竞争,可能会过度渲染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而忽视了其中合作和共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不同的读者对隐喻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发表时间:2010-10-18T08:36:29.93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孙洪英[导读] 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

孙洪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

本文总结了 2009的 VOA慢速科技英语,探讨隐喻性语言在科技新闻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科技新闻隐喻特点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7-0041-01 【Abstract】As EST is increasingl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metaphor not only occurs in literary language as well as in precise 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scourses. The author favors to choose VOA of 2009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metaphor in EST News. 【Key words】Technology News Metaphor Features
科技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一个分支,隐喻必然在其词汇和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词根据隐喻机制被创造出来,人类根据隐喻用其较为熟悉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解读较为陌生领域;另一方面,隐喻促使科技术语的词义和用法得以扩充和拓展。

此外,新闻还要满足以下几点:(1)大众性。

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其语言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2)趣味性。

不仅要求报道内容,而且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新词和临时生造的词可使文章更加活泼生动;(3)节俭性。

它是精炼语言的重要手段。

一外形相似
White House officials also say Mr. Obama will go to Capitol Hill on Sunday to meet with Democratic lawmakers on efforts to advance health care reform.(Dec 9)
白宫实际就是美国政府,由其建筑的颜色而得名。

二位置相似
1.Competition to work at a top hospital can be fierce.(Jun 2) 2.One of the scientists says the past six years have shown the lowest Arctic sea ice cover ever measured.(Nov 26) 3.Unemployment is rising and will likely reach a historic peak of nearly 10 percent next year.(Sep 18) 4.H.I.V. is short for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experts say estimates of new H.I.V. infections are down by about fifteen percent in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Desert. And, new infections have decreased almost twenty-five percent in East Asia.(Dec 8)
“竞争是方向”、“权利是方向”以及“疾病是方向”,人们很容易理解高为优秀,高为竞争激烈,高为病情严重。

三结构相似
1.NTT DoCoMo is pour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to building a 3G empire that it hopes will eventually spread across the globe.(Sep 18)
2.Scarpetta said:“Part of the stimulus packages have been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labor markets and social policies.”(Sep 1 投资一个新的领域类似建立一个新的帝国,一系列的措施类似一个完整的包裹,这些人们熟悉的语言恰好满足了新闻的特点,大众性、趣味性。

四功能相似
1.The humble algae could lead be a revolutionary tool in the battle against climate change.(Sep 4) 2.OECD unemployment division chief Stephan Scarpetta says the number of jobless among the OECD’s 30 member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climb even higher next year.(Sep 18)
3.Tornadoes form when winds blow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eet in the cloud and begin to turn in circles.(Jun 9) 4.Satellite images show an ice bridge that held a huge Antarctic ice shelf in place recently broke apart.(May 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身份;企业的成长类似人类的运动,如爬山;自然的现象类似人类日常动作或是一种事物。

五特性相似
1.Tornadoes can also destroy anything in their path.(Jun 9) 2.Australia is preparing to introduce technology that allows algae to capture half or more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by a power station.(Sep 4)
3.As well as Australia, the pioneering algae technology is also being te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Sep 4) 4.
根据某些事物本身特性,比如温室、先行者来解释科学现象或发现,易于被大众接受本文作者尝试采用隐喻作为教授科技英语语篇的手段,挖掘学生的隐喻智力,力图探索科技隐喻成果应用于教学。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其“实用性”即语言交流的工具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收听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及科技新闻,提高阅读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 J].现代外语, 1997(4)
[2]Kuhn, Thomas, Samuel. Metaphor in Science. In A: Ortony(eds.). 1993 [3]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1)
[4]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 London: Routledge, 1997 [5]马援 .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07 [6]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