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纳税评估试题

最新纳税评估试题
最新纳税评估试题

纳税评估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时,采用的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是()。

A、资产负债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净资产收益率

D、存货周转率

2、税务约谈的主要对象是()。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B、企业投资方代表 D、企业管理人员

3、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时,出现()情况,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C、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

D、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4、在约谈过程中,纳税评估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 )。

A、《纳税评估约谈记录》

B、《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

C、《纳税评估分析表》

D、《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5、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的是()。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C、成本费用利润率

D、存货周转率

6、纳税评估约谈时,应有()以上评估人员在场,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情况表》。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7、某企业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中销售费用为87万元,管理费用为58万元,财务费用为46万元,该企业2013年度三项费用分别为55万元、42万元、40万元。对三项费用列支情况设置的预警值分别为20%~30%、10%~20%、10%~20%。则费用列支正常的是()。

A、都不正常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8、某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单位产品耗电18度,9月份的用电量为54000度,9月初库存产品为200件,月末库存产品为300件,其申报的销量为2000件。则运用单位能耗评估分析法推算该企业的实际销量与申报销量之间的差为()件。

A. 700 B、800

C、900

D、1000

二、判断题(对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错误得0分)

1、纳税评估对象的选定是我们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

2、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用于初步判断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是否真实的问题。()

3、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金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

4、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商业企业应税销售额,纳税人采取售价核算方式记账,则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5、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与设

置的预警值比较,目的是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税所得额等问题。()

6、产权比率是衡量纳税人接受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是否正常的主要评估分析指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7、使用能耗测算法评估企业需要注意正常的企业非生产性(办公照明、空调使用等)用电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记。()

8、设备生产能力法普遍适用于工业企业。()

四、计算和分析题(共38分,第一、二小题各10分,第三小题18分,请

按步骤答题)

(一)兴业铁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产品为铸造生铁。2014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125828200元,申报抵扣进项税额18710653.34元,缴纳增值税2680140.66元,税负 2.13%。已知该行业增值税税负预警下限为2.37%。经调查核实,该厂1-6月用电9906604.04度,行业单位产品耗电定额为150度/吨。帐载期初库存产成品232吨,期末库存产成品11980吨,产品平均销售单价2485元/吨(不含税)。利用进项税金控制额模型测算企业当期进项税额变动无异常。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说明评估人员下一步评估分析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并计算出有关结果。

(二)亚星化工有限公司为一家商业企业,经营各类化工产品,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352766.24元,当月申报的进项税额为52126.38元,应交增值税7843.88元,应交增值税税负为2.22%。经调查核实,该公司期初存货金额为163345.30元,本期期末存货金额265432.20元,本期商品销售成本67962.42元,应付帐款期初余额为150000元,期末余额为120000元,本期购进综合抵扣率为17%。已知该行业增值税税负预警下限为2.66%。利用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测算分析企业当期销售收入变动无异常。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说明评估人员下一步评估分析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并计算出有关结果。

(三)下面是永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纳税资料,该公司被主管税务机关核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请根据以下资料进行案头纳税评估。

1、经营情况

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一季度合计500万元,上年同期为400万元,该企业上年同期销售变动率为-20%~20%(正常峰值)。

(2)本期销售成本:一季度合计400万元

(3)本期投入情况:根据一次性采集信息,一季度该企业产品生产总投入400万元,其中:投入原材料(燃料)300万元,投入动力10万元,投入工资50万元。本期账面产出产成品15件,产成品期末库存比期初减少5件,本期销售20件。

(4)企业存货:企业资产负债表期初存货为200万元,期末存货300万元。

(5)本期纳税情况:一季度申报应纳税金合计30万元,其中同行业

一般税负率为7%(正常峰值),一季度共申报抵扣进项税金100万元。上年同期申报应纳税额25万元。

(6)该企业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00万元,上年同期工业增加值为100万元;同行业工业增加值为1000万元,应纳税总额为180万元。

(注:企业当期应付账款期末期初未发生变化,以上应纳税金均为增值税,假定所有指标弹性系统以1为正常值,企业当期运费发票总额为10万元,该企业主要外购货物增值税税率17%;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使用量为10万元/件,未提供的资料均不考虑。)

2、分析评估:

请依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每小题规定的地方,多个括号的在每个括号内填相同番号):

(1)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为()。

A、3%

B、4%

C、5%

D、6%

(2)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销售变动率为()。

A、-25%

B、60%

C、63%

D、25%

(3)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

A、0.3

B、1

C、0.2

D、0.6

(4)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进项税金控制额为()。

A、85.7万元

B、85万元

C、17万元

D、68万元

(5)测算该企业2014年一季度企业实际产出量为()。

A、30件

B、31件

C、36件

D、35件

(6)该企业一季度销售变动率()正常峰值,税负率()预警值,该企业可能存在()。

A、大于、小于、扩大进项抵扣

B、小于、大于、缩小进项抵扣

C、大于、小于、少提销项税额

D、大于、大于、少提销项税额

(7)该企业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统()正常值,可能存在()税金。

A、大于、少缴

B、小于、少缴

C、等于、少缴

D、小于、多缴

(8)该企业进项税金控制额()本期申报进项税金,可能存在( A )。

A、小于、虚抵进项税金

B、大于、虚抵进项税金

C、大于、少报销项税金

D、小于、多报销项税金

(9)测算该企业实际产出量与企业库存减少量之和()企业销售量,企业可能存在()销售额。

A、大于,少报

B、小于,多报

C、大于、多报

D、小于、多报

(第6小题2分,其余各1分)

四、实务操作题(30分,请按步骤答题)

某办公用品设备生产企业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855万元。

1、分别计算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以下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比值;

(2)存货周转率。

2、根据计算结果,按照企业所得税评估基本分析方法的步骤,参考增值税纳税情况,指出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指标或在哪些方面存在疑点。

3、根据发现的疑点进行约谈举证,请简述约谈举证的程序和使用的文书。

4、评估人员对约谈对象进行约谈后,纳税人承认了部分税务违章行为,但对涉及成本的相关问题未完全消除疑点。评估人员决定开展实地核查。

(1)简述实地核查的程序和使用的文书。

(2)在进行实地核查时,发现了该企业存在的部分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该企业2014年1—11月按向税务机关备案的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进行了核算, 2014年12月擅自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将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2014年11月底某种存货的账面数量为500件,单价为3,000元,金额为1,500,000元。12月该存货的变动情况为:

12月2日,入库200件,单价2,700元;

12月8日,入库300件,单价3,200元;

12月12日,发出300件;

12月15日,入库600件,单价3,800元;

12月20日,发出500件;

12月28日,发出300件。

12月底结存500件。

假设企业自行申报时有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为25%,请计算该企业因这个问题而少缴的企业所得税。

5、假设无其他问题,请对4(2)存在的问题形成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只简要说明实地核查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对征管工作的建议即可)。

一、单选题

1.C

2.B

3.B

4.D

5.C

6.B

7.D

8.C

二、判断题

1.(×前提)

2.√

3. ×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

4. √

5.√

6.√

7. √

8. ×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造纸业、水泥制造业、发电等行业一些特定的行业,如造纸业、水泥制造业、发电等行业

三、计算和分析题

(一)根据上述情况,评估人员下一步评析的重点应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即重点分析企业是否如实申报销售收入。运用能耗测算法测算企业产量,结合库存信息和销售单价推算销售量和销售额,并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过程和结果为:

评估期产品产量=9906604.04 ÷ 150=66044.03(吨)

测算销售收入(232+66044.03-11980)×2450=134925634.55(元)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与申报销售收入的差额

=134925634.55-125828200=9097434.55(元)

企业申报销售收入与评估测算销售收入相差较大,怀疑企业有隐瞒销售收

入或者非生产项目用电未转出进项税的可能。经批准,可约谈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人员不能说明原因或者举证不清的情况下,经批准,可对企业进行实际调查。

(二)根据上述情况,评估人员下一步评析的重点应是企业的进项税额,即重点分析企业是否有多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运用进项税金控制额模型测算企业进项税金控制额,并与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对比。计算过程和结果为:

评估进项税额

=[265432.20-163345.30+67962.42+(150000-120000)]×17% =34008.38(元)

与企业实际申报进项税额的差额

= 52126.38-34008.38 = 18118(元)

企业申报的进项税额高于评估的进项税额,且差额较大,怀疑企业可能存在多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经批准,可约谈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人员不能说明原因或者举证不清的情况下,经批准,可对企业进行实际调查。(三).(1)D (2 ) D (3.)C ( 4)B (5).B (6).AC (7)B (8)A(9)A

四,实务题

1、(1)2013年指标计算:

利润率:104/1533*100%=6.78%

主营业务利润率:262/1533*100%=17.09%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533-1338)/1338*100%=14.57%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271-1112)/1112*100%=14.3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262-226)/226*100%=15.93%

期间费用变动率:〔(13+141+3)-(11+99+2)〕/(11+99+2)*100%=40.18%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比值:14.57%/14.30%=1.02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比值:14.57%/15.93%=0.9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比值:14.57%/40.18%=0.36 2014年指标计算:

利润率:-302/1959*100%=-15.42%

主营业务利润率:169/1959*100%=8.63%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959-1533)1533*100%=27.79%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790-1271)/1271*100%=40.83%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169-262)/262*100%=-35.50%

期间费用变动率:〔(230+228+8)-(13+141+3)〕/(13+141+3)*100%=196.82%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比值:27.79%/40.83%=0.68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比值:27.79%/(-35.50%)=-0.78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比值:27.79%/196.82%=0.11 (2)2013年指标计算:

存货周转率:1271/〔(190+170)/2〕=7.06次

2014年指标计算:

存货周转率:1790/〔(170+70)/2〕=14.92次

2、疑点分析:

(1)通过企业自身纵向比较,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利润率分别为8.3%、6.78%和-15.42%,变化较大,需进一步分析利润总额是否存在问题。

(2)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为16.89%、17.09%和8.63%以及2013年和2014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分别为15.93%和-35.50%,通过纵向比较分析,该企业在不同经营年度的变动趋势不一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费用的问题。

(3)2013年和20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分别为14.57%和27.79%,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分别为14.30%,40.83%,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变化不一致,应重点分析成本增加过大的主要原因,以便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的问题。

(4)2013年和2014年的期间费用变动率分别为40.18%,196.82%与这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率变化不一致,存在期间费用增长过大的疑点,应进一步结合企业的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科目,审核企业的相关费用列支是否符合税收政策的规定。

(5)2013年和2014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7.06次、14.92次,2014年存货周转率加快,但增值税的应纳税金减少,税负降低,企业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3、约谈举证的程序是

(1)根据指标分析发现的疑点拟定约谈提纲;

(2)经风险应对部门负责人批准;

(3)向纳税人送达《税务约谈通知书》(《税务约谈通知书》要注明纳税人相关风险事项),并提前1天通知纳税人;

(4)与纳税人对疑点问题进行约谈,要求纳税人对疑点问题进行说明并出具举证资料。约谈时要制作《纳税评估约谈情况表》如实记录约谈过程的举证情况。

(5)对约谈举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确认。

4、(1)实地核查的程序是

①根据指标分析和约谈举证结果,列出需要核查的主要问题,拟定实地核查工作方案;

②制作《国税人员进户执行公务核准表》,报经主管局领导批准;

③2人以上开展实地核查,将核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记录形成《纳税评估核查工作底稿》并签字;

④实地核查完毕后,要结合实地核查中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2)方法一:按结存存货的成本倒轧:

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结存500件存货的成本

=500*3800=1900000(元)

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结存500件存货的成本

=500*3000=1500000(元)

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多结转成本=1900000-1500000=400000元

因此企业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400000元。

方法二:按销售存货成本顺算:

采用先进先出法销售存货的成本=300*3000+200*3000+200*2700+100*3200+200*3200+

100*3800=3380000(元)

采用后进先出法销售存货的成本=300*3800+300*2800+200*3200+100*3200+200*2700=3780000(元)

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多结转成本400000元,因此企业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400000元。该企业因这个问题而少缴的企业所得税=100000元

5、要点:(1)擅自改变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2)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额

(3)移送稽查

(4)加强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监控,特别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控。

纳税评估工作总结纳税评估管理办法2020

纳税评估工作总结纳税评估管理办法2020 纳税评估工作总结纳税评估管理办法2020年纳税评估工作总结纳税评估管理办法2020年总结一纳税评估工作总结20年,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收入任务,我局从"税企同舟、共保增长、共谋发展"这一主基调出发,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要求,通过日常评估、专项评估,推磨评估,交叉评估等方式,着力突出地税机关的服务职能,促进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实现税收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年各类评估活动共评估企业5186户,评估税款4.41亿元。现将全年纳税评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税源实时控管,组织开展日常评估,坚持将纳税评估与日常征管相结合,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相适应,紧紧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借助综合治税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多方收集、掌握纳税人的动态税收信息,在纳税申报期结束后,及时对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核实,把日常申报中连续零申报、常年微利、长亏不倒等异常纳税人纳入日常评估的重点对象,找寻疑点,发现问题,从而将日常评估与税源管理、税收征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税源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20年全局日常评估共评估4980户,其中定性为正常符合性结论的企业2674户,差异符合性结论的企业2306户,全年评估税

款1.86亿元,加收滞纳税评估有问题率达到46.31,对税收年度贡献率超过2。 二、规范行业税收管理,组织开展园林绿化专项评估。 针对园林绿化企业和市政发包工程项目税收征管相对弱化等问题,确定了5种类型的17户园林绿化企业作为评估解剖的对象,组织各县市征管骨干进行了解剖式评估与调查,通过对确定的评估对象仔细分析、重点解剖,发现该类企业普遍存在瞒报收入、延期申报收入、适用税率混乱、成本支出混乱、成本结转不实等问题。共评估、查补税款1111.79万元,为强化园林绿化企业的税收征管探索了指导性路径。针对解剖中发现的问题,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源头发包方入手,以结算工程款票据使用情况的核查为突破口,对8家市政建设工程的发包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大量以行政事业收据、收款收据代替发票结算市政工程款现象,造成巨额税款未能及时入库;发现未开具正式发票结算的工程款合计8亿元,加上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发包单位自身存在的应税项目未申报税款,涉及地方税收共计4059.51万元。 三、降低企业税收风险,组织开展重点税源专项评估。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重点税源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局转发文件精神,组织各单位对确定为专项评估对象的企业开展评估。此次评估以税务总局从重点税源预警系统中筛选出的20年上半年税收风险指数较高和零纳税企业表格中涉及扬州的5户企业,以及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者按:自2012年我局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以来,市县(区)局设立了纳税评估专门机构,建立了纳税评估指标模型,做了一些工作,但多是停留在嘴上,落实在墙上,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效果,全市纳税评估工作水平离省局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的进展还有很大差距。近日,市局徐林章局长在《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文章上批示,要求全系统“重新认识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纳税评估工作的方法和举措,以本篇调研文章为例,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学习讨论活动,查找本单位纳税评估工作的瓶颈和问题,探究继续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的办法和途径,以提高认识,改进方法,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尽快使这项工作步入正轨”。 如果说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核心,那么纳税评估就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纳税评估工作成败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全年税收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徐局长批示精神,按照“规范管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提高效率”的要求,高度重视评估工作,不断提升评估水平,在学习、讨论、调研、完善中把纳税评估工作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绩,用实际行

动助力“中国梦”,实现“地税梦”,建设“幸福地税”。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榆川 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管的必经程序与核心环节,弥补了现行征管程序的缺失,是明晰征纳双方重要的法律界限,既是征管程序也是风险应对方法。我市自开展纳税评估这项工作以来,在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距离理想的纳税评估工作状态还相差很大,在税源专业化的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未转变。(1)、作为单位决策者的观念没有转变。认为纳税评估无非是以前的税务检查的另外一种叫法,换汤不换药,不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还是由原来的税收管理员按照原有的管理范围实施管理和行使评估即可,换汤不换药;或者以无人可用、无人能用为借口无法成立,目前仅仅榆阳、神木两个单位有专业纳税评估机构,其余15个单位都未成立。形成专业评估任务无机构应对,无人应对的局面。(2)、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的重视不够,不能从税源管理的角度认识纳税评估的重要性,大多数,税收管理员

纳税评估管理讲义.pdf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纳税评估管理讲义

1.0日常纳税评估工作中困扰我们的十个问题 我初步将当前关于纳税评估的相关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十条: (一)什么是纳税评估?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第一条不是就已经对其做出了定义吗?确实如此,但是正是因为有的同志对定义理解的不同,对纳 税评估的工作范围有了歧义。 (二)纳税评估要做哪些工作? 主要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三)纳税评估在法律上如何定位? 纳税评估对纳税人有没有法律约束力。纳税人不配合评估怎么办? (四)纳税评估文书有何法律效力?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和分析报告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那么纳税评的文书是不是就没有法律效力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规范管理了? (五)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有什么区别? 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稽查的另一种叫法。是不是这样呢? (六)纳税评估的流程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七)开展纳税评估各个环节有哪些注意事项?(八)纳税评估有哪些操作技巧? 特别是在分析、约谈环节,应该从哪里下手,是当前评估工 作的难点。 (九)如何把握纳税评估的度? 也就是说纳税评估工作应做到什么程度为止,何时移交稽查? (十)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什么? 为了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我们的税收管理人员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对纳税评估的管理工作进行讨论。 2.0纳税评估的涵义 2.1什么是纳税评估? 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对纳税评估的定义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对此,我们要把握四个关键问题: 一、纳税评估是针对纳税申报信息分析; 二、纳税评估要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定性定量判断;

税收风险类试题

税收风险类知识竞赛题 单选题 1.全国税务系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尝试运用各类征管数据,依托信息化工具,实施(),提高征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A 税源监控和分析决策 B 税源分析和监控决策 C 征管监控和管理决策 D 征管监控和分析决策 答案:C 2.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状况的基础上,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 A 纳税人申报 B 纳税人税法遵从 C 纳税人税款缴纳 D 纳税人管理 答案:B 3.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的核心工作。 A 现代税收管理 B 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 C 提高治理能力 D 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 答案:D

)作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基在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中,要将(4. 础。 A 挖掘和利用好内外部涉税信息 B 挖掘和利用好征管系统信息 C 挖掘和利用好第三方涉税信息 D 挖掘和利用好分规模和分行业信息 答案:A 5.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划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的工作机制。 A 纵向互动、横向联动 B 纵向联动、横向互动 C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D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答案:B 6.《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中“建立两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的“两级”是指()。 A 自治区和盟市局 B 盟市和旗县局 C 自治区和旗县局 答案:A 7.《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中的监控分析工作通过()来实现。

国税征管评估类试题

国税征管评估类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税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多征税B少征税C存进遵从D节约成本 2、现代税收管理的根本标志是() A、纳税人自我评定制度 B、风险管理 C、税收法定主义 D、现代信息技术 3、在我国实际税收管理中,税务稽查即() A、纳税服务 B、税收评定 C、税款追征 D、违法调查 4、给纳税人设定义务,即纳税人应当报送什么样的信息,保存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候向税务局申报自己的税收义务,属于()规则。 A、纳税人自我评定 B、税收评定 C、税款追征 D、税法调查 5、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征管运行全过程的一组活动,称为() A、税收管理基本流程 B、税收风险管理流程 C、税收数据情报管理流程 D、税收管理流程融合 6、税收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管理中对提高()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A、税收评定 B、税务稽查 C、纳税遵从 D、纳税评估 7、现代税收管理基本流程是以()为导向。 A、数据管理 B、日常管理 C、税种、专业事项管理 D、风险管理 8、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综合考虑征管资源,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过程是() A、风险识别 B、风险应对 C、等级排序 D、信息采集 9、现代税收征管流程体系是以()为驱动。 A、数据情报管理 B、日常管理 C、税种、专业事项管理 D、风险管理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税务稽查工作具有“多而广”的特点 B、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基本流程的必经环节 C、风险提醒是一种税务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力 D、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纳税评估方式 11、税收管理职责清单是() A、正面清单 B、负面清单 C、即非正面也非负面 D、不确定 12、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的是() A、税收保全 B、阻止出境 C、加处罚款 D、撤销税务行政许可 13、发票印制计划及发票计划调整属于() A、发票办理 B、税收证明开具 C、发票、票证内部管理 D、档案管理

纳税评估案例报告

纳税评估案例报告 纳税评估案例报告在日常纳税审核中发现,某建材厂2005年1-10月份申报生产红砖155.60万块,销售收入仅23.33万元,入库地方税金费仅1.32万元,与其实际经营规模不相符,也明显低于同行业同规模砖瓦生产企业,可能存在瞒报产量、销售不记账、偷逃所得税和资源税的嫌疑,分局决定对该企业进行深入评估。二、调查分析通过纳税人基础资料审阅获得,该厂原系某镇办集体企业,成立于2000年1月1日,因经营管理不善,自2004年初起被浙江人刘某承包,年承包费18万元,主要生产红砖,占地60多亩,资产200多万元。2004年申报红砖产量280万块,销售收入42万元,利润-6.65万元,入库地方税金费1.52万元。2004年账面利润与年18万元承包费的巨大差异,更加大了税务人员对该企业偷逃税的怀疑。1、确定思路。根据上述情况,税务人员遂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账务核查,但就账看账,虽然疑点较多,一时也难以找全其瞒报产量及少记收入的证据。为此,税务人员确定,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砖瓦生产行业的全部生产流程及其生产经营的各项关键环节,然后才能找准评估的切入点。2、调查测算过程。分局税务人员在县局的征管部门配合下,先后走访了县内多家砖瓦厂,经过深入交谈和实地察看,全面了解和掌握了砖瓦生产行业的

相关料、工、费的消耗情况,生产流程为积土—制坯—拉坯—进窑—装窑—烧窑—出窑,从用电角度看,其中制坯过程全部使用的是电力,且耗电量很大,其它流程用电量很少或基本不用电,同时从用工角度看,整个工序操作主要以人力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费,因此,在成本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这些线索,通过进一步调查获得县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正常纳税的砖瓦企业的产量、耗电量及单位人工费数据,三、询问核实根据掌握的上述情况,税务人员向该单位法人刘某发出约谈通知,要求该厂就以下问题做出合理解释:1、单位产品耗电量比同行业相差较大的问题;2、承包费等固定支出与账面销售收入不配比的问题;3、单位产品工资消耗过大问题;4、电费发票为何不记入账的问题等。约谈过程中,刘某大谈外地人做生意种种困难,如,为地方经济做了多少贡献,养活了多少工人,政府承包费过高,几乎没有利润可言等。对此,税务人员在表示理解的同时,指出税务机关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和征纳双方的共同利益,有责任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而贵单位作为该镇唯一的建材厂,占用国家土地资源60多亩,资产2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才不过40多万元,远远低于其他同等行业经营者,而承包费等支出却不比其他单位少,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角度讲,也明显不正常。刘某解释:1、电费消耗量过大。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三条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

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第四条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第五条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二章纳税评估指标 第六条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结合评估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 第七条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参照《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1)、《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2)。 第八条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

地税系统练兵比武征管评估试卷02

地税系统练兵比武征管评估试卷02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 1.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B.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0.5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D.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答案:d 2.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税务机关可以查询()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答案:a 3.纳税评估人员依法对疑点企业A进行税务约谈,在实施约谈过程中,A企业同意自查补税,但却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评估人员应对其进行( )。 A.税务稽查 B.实地核查 C.再次约谈 D.评估处理 答案:b 4.纳税评估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 A.审核分析 B.税务约谈 C.实地核查 D.评定处理 答案:a 5.某企业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中销售费用为87万元、管理费用为58万元、财务费用为46万元;该企业2013年度三项费用分别为55万元、42万元、40万元。对三项费用列支情况设置的预警值分别为20-30;10-20;10-20。则费用列支正常的是()。 A.都不正常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d 6.全国税务系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尝试运用各类征管数据,依托信息化工具实施(),提高征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A.税源监控和分析决策 B.税源分析和监控决策 C.征管监控和管理决策 D.征管监控和分析决策 答案:c 7.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起()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XX国税局2016年征管评估试卷及答案

XX 国税局“业务大练兵”征管评估考试试卷 答 题 纸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试卷第一页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时间是() A:2013年8月1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4年6月1日 D:2016年5月1日 2、“营改增”试点一般纳税人Q公司从事技术研发,Q把“营改增”后购进用于技术研发的电脑一台转给后勤福利部门使用。电脑原值8000元(不含税),已经计提会计折旧2000元,进项税额无法确定,那么Q应扣减的进项税额为( )元。 A:1360 B:1020 C:340 D:0 3、某粮食白酒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3月销售粮食白酒取得销售额600万元,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取包装物押金58.5万元,本月逾期未退还包装物押金11.7万元。2011年3月该酒厂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万元。 A:116.24 B:110.5 C:88.87

D:103.7 4、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劳务所得,按照( )原则确定。 A:按照提供劳务的单位注册地 B:按照提供劳务的单位派出人员经常居住地 C:按照劳务发生地 D:向境外企业支付的劳务费,如果劳务发生地既有境内,也有境外,应视同在全部劳务在境内发生 5、我国税法规定,企业与另一企业(独立金融机构除外)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或以上,或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 )是由另一企业(独立金融机构除外)担保的,可判定为关联企业。 A:50% B:25% C:20% D:10% 6、2014年三元市钢铁有限公司资料显示,2014年销售钢材取得收入3000万元,另外设备租赁取得收入200万元,对应的销售成本为2450万元,管理费用120万元、营业费用80万元、财务费用43万元、税金及附加为57万元,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其中90万元为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在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为( )万元。 A:42 B:44 C:48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 安徽国税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 主讲人:陈玉琢教授 纳税评估的目的,依据,方法,载体,地位,税收敏感性 一、企业所得税评估通用指标 (一)税负类指标 1.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指标功能:通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本期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3%),或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于25%,或为0,则可能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异常。 数据来源:本期企业所得税额可取自主表第27行“应纳所得税额”,或第30行“应纳税额”,或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取自主表第13行。 分析运用:一般地,如果企业不享受税收优惠,利润总额经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会大于利润总额,第27行/利润总额计算出的税负率应大于税率。 本企业不同年度税负率比较——纵向比较 与同行业相同年度的税负率比较——横向比较 25.93%

3.13%——25.93% 30行/利润总额=26% 33行/利润总额=26.8% 30行/营业收入=6% 33行/营业收入=6.8% 第27行4166040.25 第30行4166040.25 第33行4166040.25 4166040.25/14617787.87=28.50% 连锁超市:4166040.25/=0.78%——28.50% 第27行3602427.24 第30行3602427.24 第33行3602427.24 3602427.24/18967643.61=18.99% 房地产:3602427.24/=1.48%——18.99% (3602427.24-7491576.75+)8249328.0425/=3.40% 7491576.7525 2.企业所得税贡献率 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指标功能:通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本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专用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进行细化和完善。 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算术、加权平均值以及合理变动范围。 算术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 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 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 评估指标预警值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进行确定。 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1、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对比,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2、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3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4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5 、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税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6、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累计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7、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五号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评估结果的处理 1、对纳税人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2、对纳税人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3、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4、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 审核分析纳税资料的重点 1、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

2015纳税评估试题..

纳税评估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时,采用的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是()。 A、资产负债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净资产收益率 D、存货周转率 2、税务约谈的主要对象是()。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B、企业投资方代表 D、企业管理人员 3、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时,出现()情况,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C、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 D、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4、在约谈过程中,纳税评估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 )。 A、《纳税评估约谈记录》 B、《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 C、《纳税评估分析表》 D、《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5、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的是()。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C、成本费用利润率 D、存货周转率 6、纳税评估约谈时,应有()以上评估人员在场,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情况表》。 1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7、某企业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中销售费用为87万元,管理费用为58万元,财务费用为46万元,该企业2013年度三项费用分别为55万元、42万元、40万元。对三项费用列支情况设置的预警值分别为20%~30%、10%~20%、10%~20%。则费用列支正常的是()。 A、都不正常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8、某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单位产品耗电18度,9月份的用电量为54000度,9月初库存产品为200件,月末库存产品为300件,其申报的销量为2000件。则运用单位能耗评估分析法推算该企业的实际销量与申报销量之间的差为()件。 A. 700 B、800 C、900 D、1000 二、判断题(对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错误得0分) 1、纳税评估对象的选定是我们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 2、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用于初步判断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是否真实的问题。() 3、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金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 4、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商业企业应税销售额,纳税人采取售价核算方式记账,则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5、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与设2

纳税评估案例与(DOC)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 一、确定对象: 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 (一)了解基本情况 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 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 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 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 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 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 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 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 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 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 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 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 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 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 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精编版]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精编版]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

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三条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第四条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第五条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二章纳税评估指标

2020年纳税信用评价政策知识点二十条

2020年纳税信用评价政策知识点二十条 时间:2020-03-13 1.什么是纳税信用评价? 纳税信用评价是税务机关根据采集的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按照相关规定,就纳税人在一定周期内的纳税信用状况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结果分A、B、M、C、D 五级。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由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评价;税务机关每年对纳税户上一年度的纳税信用级别进行评价,并在4 月份确定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结果。 2.纳税信用评价依据哪些主要政策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以公告的形式颁布了关于纳税信用评价的7 个重要文件: 1)《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税总公告2014年第40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的公告》(税总公告2014 年48 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纳税信用补评和复评事项的公告》(税总公告2015 年第46 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纳税信用管理若干业务口径的公告》(税总公告2015 年第85 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纳税信用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税总公告2016 年第9 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税总公告2018 年第8 号公告)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税总公告2019年第37号公告)

3. 哪些纳税人可纳入纳税信用评价的范围? 已办理税务登记(含“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临时登记)的独立核算企业、以及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的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其中,从2017 年度开始新增下列纳税人参与纳税信用评价: 1)从首次在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之日起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企业。评价年度是指公历年度,即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 2)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 3)适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的企业。 4. 纳税信用评价信息有哪几方面?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的公告》(税总公告2014 年48 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经营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基本信息,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包括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4 个一级指标,非经常性指标信息包括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信息和税务稽查信息2 个一级指标。结合税务管理实际,最终细化为20 个二级指标,95 个三级指标。 外部信息,主要指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等外部参考信息,以及从银行、工商、海关等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外部评价信息。

2015纳税评估试题..

纳税评估试题 时间: 15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 在空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时,采用的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 是 ( )。 1 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1 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1 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 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在约谈过程中,纳税评估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 O 纳税评估约谈记录》 B 、《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 纳税评估分析表》 D 、《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 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 )。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D 、存货周转率 纳税评估约谈时,应有()以上评估人员在场,并做好《纳税评估 约谈情况 表》。 A. —名 B .二名 C.三名 D .纳税人申请 A 、 资产负债率 B 、总资产周转率 C 、 净资产收益率 D 、存货周转率 2、 税务约谈的主要对象是( )。 A 、 企业法人代表 B 、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B 、 企业投资方代表 D 、企业管理人员 3、 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时, )情况,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 出现( 除范围等问题。 比值> 比值V 比值V A 、 B 、 C 、 D 、 4、 入( ) A 、 C 、 5、 的是( A 、 C 、 6、

7、某企业2014 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中销售费用为87万元, 管理费用为58万元,财务费用为46 万元,该企业2013年度三项费用分别为55 万元、42 万元、40 万元。对三项费用列支情况设置的预警值分别为20%?30%、10%?20%、10%?20%。则费用列支正常的是()。 A都不正常B 、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D 、财务费用 8、某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单位产品耗电18 度,9 月份的用电量为54000度,9月初库存产品为200 件,月末库存产品为300件,其申报的销量为2000 件。则运用单位能耗评估分析法推算该企业的实际销量与申报销量之间的差为()件。 A. 700 B 、800 C、900 D 、1000 二、判断题(对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X”。每小题2 分,共16 分。判断正确得1 分,判断错误得0 分) 1、纳税评估对象的选定是我们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 2、应税销售额变动率用于初步判断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是否真实的问 题。() 3、应税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当比值为负数,前者 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金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 4、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商业企业应税销售额,纳税人采取售价核 算方式记账,则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5、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与设 置的预警值比较,目的是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税所得额等问题。 6、产权比率是衡量纳税人接受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是否正常的主要评

征收管理类纳税评估岗试题

征收管理类纳税评估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时,采用的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是(C )。 A、资产负债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净资产收益率 D、存货周转率 解析:《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中第5款,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是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的指标,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出现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2、税务约谈的主要对象是( B )。 A、企业人事总监 B、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C、企业投资方代表 D、企业管理人员 解析:《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约谈对象可由评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法定代表人。 3、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一般应在纳税申报期满之日起( C )年进行,涉及少缴税款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可以延长至()年进行。 A、2 5 B、3 7 C、3 5 D、2 7

解析:《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六条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一般应在纳税申报期满之日起三年进行,涉及少缴税款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可以延长至五年进行。 4、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的是( C )。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C、成本费用利润率 D、存货周转率 解析:《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中第二项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的第二款评估分析指标的分类与评估运用。 5、某企业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列明的流动资产总额为70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为50万元,短期投资6万元,应收票据8万元,应收账款398万元,存货 119万元,待摊费用2万元,一年以的长期债权投资53万元,其他应收款 34万元;流动负债总额为300万元。则该企业速动比率为( A )。 A、1.94 B、2.33 C、1.83 D、1.65 解析::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

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省税务机关制定。 第四条国家税务总局主管全国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省以下税务机关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税务总局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统一纳税信用管理。 第七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联合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工作。 第八条税务机关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二章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第十条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第十一条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组织实施,按月采集。 第十二条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中的基本信息由税务机关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税务管理系统中暂缺的信息由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申报采集;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从税收管理记录、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中采集。 第十三条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税务内部信息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 第十四条本办法第十条第四款外部信息主要通过税务管理系统、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或者媒介等渠道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媒介采集的信息应核实后使用。 第三章纳税信用评价 第十五条纳税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纳税人评价年度内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 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直接判级适用于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外部参考信息在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与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形成联动机制。 第十七条纳税信用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年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不参加本期的评价: (一)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被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正在依法处理,尚未办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