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Ⅰ卷2020届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

全国卷Ⅰ卷2020届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
全国卷Ⅰ卷2020届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物理易错题卷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9年湖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313】 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

A .

B .

C .

D . 2.【2019年广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3562】

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0的水平匀强电场中,a 、b 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当a 、b 的电量均为+Q 时,水平面内与两点电荷距离均为l 的O 点处有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仅让点电荷a 带负电,电量大小不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则O 点处电荷的受力变为( )

A .0qE

B .02qE

C .

03

qE D .

023

qE 3.【2019年江西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927】

使用高压水枪作为切割机床的切刀具有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若水柱截面为S ,水流以速度v 垂直射到被切割的钢板上,之后水速减为零,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水对钢板的冲力为( )

A .Sv ρ

B .2

Sv ρ

C .22

Sv ρ

D .

2

Sv

ρ

4.【2019年湖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327】

如图所示,电源E ,导线,导电细软绳ab 、cd ,以及导体棒bc 构成闭合回路,导电细软绳ab 、cd 的a 端和d 端固定不动,加上恰当的磁场后,当导体棒保持静止时,闭合回路

中abcd 所在平面与过ad 的竖直平面成300

,已知ad 和bc 等长且都在水平面内,导体棒

bc 中的电流I =2A ,导体棒的长度L =0.5m ,导体棒的质量m =0.5kg ,g 取10 m/s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场的最小值为2.5T ,方向沿ba 所在直线,由b 指向a

B .磁场的最小值为2.5T ,方向沿ab 所在直线,由a 指向b

C .磁场的最小值为53T ,方向竖直向上

D .磁场的最小值为53T ,方向竖直向下

5.【2019年广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3256】 某时刻甲同学从地面竖直向上以v 0=10m/s 抛出一个小球A ;与此同时,乙同学在甲同学出

手点正上方h=10m 处由静止释放另一个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小球将在A 上升的过程中相遇

B .两球相遇时速度大小相等

C .两球相遇时A 球的速度为零

D .两小球将无法在空中相遇

二、多选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6.【2019年湖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796】

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物块a 、b 通过水平轻绳相连后放在水平面上,物块c 放在b 上.现用水平拉力作用于a ,使三个物块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水平拉力大于轻绳的弹力

B .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μ

C .当该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

23倍时,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μ2

1

D .剪断轻绳后,在物块b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μ3

1

7.【2019年安徽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3218】

如图甲所示,abcd边长为20 cm、总电阻为0.2 的正方形闭合导线框,固定在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取垂直纸面向里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线框a、b两点间电压为0.04V

B.t=1s时,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0.2 A,方向为 adcba

C.t=2.5s时,线框中a、d两点间电压为0.06 V

D.在5 s~6 s内,通过线框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4C

8.【2019年河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431】

金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同一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金星绕太阳公

转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的3

5

,金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9

20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

的4

5

.忽略星体的自转,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金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B.金星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

C.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16 19

D.金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19

9.【2019年福建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6127】

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1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23所示区域相遇,则()

A.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

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此刻速度为零

D.平衡位置为x=8.5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10cm

E. 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平衡位置为x=5m处的质点的位移y<0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1题,每小题5分,共5分)

10.【2019年湖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6218】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图象如图,AB 、BC 分别与p 轴、T 轴平行,气体在状态A 时体积为V 0,则在状态C 时的体积为

;从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为W ,内能增加了ΔU ,则此过程中该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

四、实验题(本题共2题,其中第11题6分,第12题9分,共15分) 11.【2019年安徽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398】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天平称出小车的质量。 B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

D .将打点计时器接在6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 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 、M 关系。

①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_______步实验之后。 ②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应把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应把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某次实验中打出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50Hz ),则这个加速度值a=_______2

/m s 。

12.【2019年湖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926】 实验室有一卷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1)该同学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导线直径如图a 所示,则其大小为___________ mm ;

p T

B A

p 0 20 T 0

2T 0 C

(2)根据铜导线的长度,他估计其电阻大约有5Ω,随后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定了这卷铜导线的电阻,实验室有以下器材供选择:

A.电池组(6V,内阻约1 Ω)

B.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2Ω)

D.电压表(0~3 V,内阻约4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G.滑动变阻器(0~2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

H.保护电阻R0=3 Ω

I.开关、导线若干

①除了选项A、H和I外,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编号)

②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且从零开始多测几组数据,该同学设计了图b所示电路,其中保护电阻R0与铜导线串联,请用笔画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设测出的铜导线电阻为R,查询资料知道铜的电阻率为ρ,若用d表示铜导线的直径,请写出计算铜导线长度的表达式L=________________.

五、解答题(本题共4题,其中第13题8分,第14题12分,第15题6分,第16题9分,共35分)

13.【2019年山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211】

如图所示,坐标平面第Ⅰ象限内存在大小为E=4×105N/C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

第Ⅱ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荷比为=4×10﹣10kg/C的带正电粒子从x轴上的A点以初速度v0=2×107m/s垂直x轴射入电场,OA=0.2m,不计重力。求:

(1)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2)若要求粒子不能进入第三象限,求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不考虑粒子第二次进

入电场后的运动情况)。 14.【2019年安徽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2269】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槽ABCD 与粗糙轨道槽GH (点G 与点D 在同一高度但不相交,FH 与圆相切)通过光滑圆轨道EF 平滑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轨道,整个装置位于竖直平面内。现将一质量1m kg =的小球甲从AB 段距地面高02h m =处静止释放,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1kg 的小球乙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后小球乙滑上右边斜面轨道并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E 点。已知CD 、GH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GH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圆轨道的半径R =0.4m ,E 点离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 (E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2

10/g m s =,s 370.6o in =,cos370.8o =)求两球碰撞后:

(1)小球乙第一次通过E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乙沿GH 段向上滑行后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若将小球乙拿走,只将小球甲从AB 段离地面h 处自由释放后,小球甲又能沿原路径返回,试求h 的取值范围。 15.【2019年河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6532】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k=500N/m 的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与一活塞相连,导热良好的汽缸内被活塞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汽缸质量

m 1=5kg ,汽缸底面积S=10cm 2,大气压强5

0 1.010p Pa =?,此时活塞离汽缸底部的距离

h 1=40cm 。现在汽缸顶部加一质量m 2=5kg 的重物。忽略汽缸壁厚度以及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摩擦力,汽缸下端离地足够高,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取g=10m/s 2。求汽缸稳定时下降的距离。

16.【2019年湖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789】

如图所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截面图,∠ACB=90°,∠CAB=53°,AC边长为L.一平行细光東从AB面上的O点沿垂直于AB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在AC面的中点P恰好发生全反射,在BC面上的M点发生反射和折射(M点图中未画出),反射光线从AB面的O’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sin53°=0.8,cos53°=0.6)。求

①该棱镜的折射率;

②光在棱镜中传播时从O点到O’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

1.C

【解析】μ子吸收能量后从n=2能级跃迁到较高m 能级,然后从m 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若从m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如果直接跃迁到基态n=1能级,则辐射的能量最大,否则跃迁到其它较低的激发态时μ子仍不稳定,将继续向基态和更低的激发态跃迁,即1、2、3…m 任意两个轨道之间都可以产生一种频率的辐射光 故总共可以产生的辐射光子的种类为

,解得m=4

即μ子吸收能量后先从n=2能级跃迁到n=4能级,然后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辐射光子的按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能级到3能级,能级3到能级2,能级4到能级2,能级2到能级1,能级3到能级1,能级4到能级1.所以能量E 与h ν3相等 故应选C 。 2.D

【解析】开始时,对放在O 点的点电荷由平衡知识可知:0

02cos30a F E q = ;当让点电

荷a 带负电时,则a 、b 对O 点点电荷的库仑力竖直向上在,则O 点处电荷的受力变为

0220023

(2cos 60)()a F F E q E q =+=

,故选D. 3.B

【解析】设t 时间内有V 体积的水打在钢板上,则这些水的质量为:m=ρV=ρSvt ,以这部分水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钢板的作用力为F ,以水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 Ft=0-mv ,即:2mv

F sv t

ρ=-

=-,负号表示水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水运动的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水对钢板的冲击力大小也为ρSv 2.故选B . 4.A

【解析】对棒受力分析,根据安培力公式和左手定则,及结合平衡条件方程,即可求得B 的大小.对bc 棒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安培力,其中绳子的拉力方向恒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恒定,故根据矢量三角形可知,当安培力和绳子方向垂直时,安培力最小,最小为

12mg ,故1

2

mg BIL =,解得min 2.5B T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方向沿ba 所在直线,由b 指向a ,A 正确。

5.C

【解析】设两球相遇时间为t ,A 、B 球运动的位移量分别为h A 、h B ,则有:

2012

A h v t gt =-

,21

2B h gt =,A B h h h +=,联立解得t=1s

相遇时,A 、B 的速度00At v v gt =-=,10m/s Bt v gt ==

可知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 6.AC

【解析】A :对a 水平方向受力分析: 受向右的F 、向左的轻绳弹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物体匀速,故水平拉力大于轻绳的弹力即A 正确.

B :对物块c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不受摩擦力,B 错误.

C :原来匀速时,对整体分析:F 3μmg =;

当该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

32倍时,对整体分析()3332F mg m a μ-=,得1

a 2

g μ= 对c 水平方向分析:1

2

c f ma mg μ== 故C 正确.

D :剪断轻绳后,物块bc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对bc 研究:()22μmg 2m a = 对c 水平方向分析:22c f ma mg μ==,故D 错误. 7.BD

【解析】A .由公式2

Bl E t

?=?知,0t =时线框产生的电动势为0.04V ,线框a 、b 两点间

电压为0.01V ,选项A 错误;

B .1t =s 时,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I R

=

,解得0.2I =A , 由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 ,选项B 正确;

C . 2.5t =s 时,电动势为2

0.08Bl E t

?==?V ,

则线框a 、d 两点间电压为0.02V ,选项C 错误;

D .由电量公式2

Bl q R R

?Φ?==

可得,在5s~6s 内通过线框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4C ,选项D 正确。故选BD 。

8.AC

【解析】对于任一行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

2=mM v G m ma r r

= 得2GM a r =,

v =

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金星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行

的线速度。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v =

选项C 正确;由2Gm

g R =,则金星表面重力加

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22420320

=()519361

m R R m ??=金地地金,选项D 错误。

9.BDE

【解析】A 、两列波波速相同,波长不同,根据v f λ=,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 错误.B 、两列波波速相同,波长分别为4m 、6m ,为2:3,根据v f λ=,频率之比为3:2,故B 正确.C 、平衡位置为x=6m 处的质点此刻位移为零,两列波单独引起的速度均向

上,故合速度不为零,故 C 错误.D 、平衡位置为x="8.5m" 处的质点,两列波单独引起的

位移分

2

A 、12A ,故合位移大于振幅A ,故 D 正确.E 、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

频率为2Hz ,其周期为0.5s ,可知虚线波的周期为0.75s ,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 ,

实线波在平衡位置为x=5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而虚线波处于y 轴上方,但不在波峰处,所以质点的位移y <0 ,故E 正确.故选BDE. 10. V 0,W +ΔU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由状态A 变化至状态C 的过程中有:

000p V T =00

22C

p V T ,解得:V C =V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 =Q +(-W)

该气体在从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 =W +ΔU 11. 平衡摩擦力 B D 6V 电压的蓄电池 220V 交流电源 G a M - 1a M

-

0.80 【解析】(1)①在做实验前首先应该平衡摩擦力,此过程应排在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之前,即B 之后;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 交流电源,故步骤D 中不能使用直流电源,而应该使用220V 交流电源;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 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所以a M -图象是曲线,而仅仅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加速度a 与物体的质量M 到底是什么关系,但1

a M

-应该成正比例关系,而正比例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所以应作1

a M

-

图象.(2)由图可知,两已知长度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1t s =,由2x at ?=可得()()2

23.53 1.931020.1a --?=,解得2

0.8/a m s =。

12.0.730mm C D F 图见解析 24d R L πρ

=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mm ,可动刻度为23.00.010.230mm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50.2300.730mm mm mm +=.

(2)①据题,电路电动势为6V,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超过6V,所以电压表应选用D,

03V

~,而电压表(0~15 V)的量程过大;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

6

1.2

5

max

x

E

I

A A

R

===,故电流表应选用C,00.6A

~,而电流表(0~3 A)量程过大;滑动变阻器应选F,使得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较大.

②如图所示:

③根据电阻定律:

L

R

S

ρ

=,而且:2

1

4

S d

π

=,整理可以得到:

2

4

d R

L

π

ρ

=.13.(1)0.4m; (2)

【解析】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

(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粒子经过轴时的位置与原点的距离为

在轴方向,粒子做匀加速运动,粒子到达轴时,在轴方向的位移为:

粒子的加速度为:

在轴方向,粒子做匀速运动,粒子到达轴时,在轴方向的位移为:

由以上方程解得:

(2)粒子经过轴时在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为:

粒子经过轴时的速度大小为:

与轴正方向的夹角为,且,所以

要粒子不进入第三象限,如图所示,此时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则: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由以上方程联立解得:

14.(1)30N ;(2)1.62m ;(3)h ≤0.8m 或h ≥2.32m

【解析】(1)小球甲从A 点到B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0012

m gh m v =

甲甲 两小球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00m v m v m v '=+甲甲乙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2'200111222

m v m v m v =+甲甲乙 小球乙从BC 轨道滑至E 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11

322

m v m g R m v =?+乙乙乙 小球乙在E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2

1v N m g m R

+=乙乙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乙对轨道的压力N '=N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210/v m s =',

'N =30N

(2)D 、G 离地面的高度12cos370.48h R R m =-=o

设小球乙上滑的最大高度为m h ,则小球乙在GH 段滑行的距离1sin37m h h s -=

o

小球乙从水平轨道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21

02

m m gh fs m v '--=-乙乙 其中cos37f mg μ=o ,210m /s v '=,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1.62m m h =

(3)只有小球甲时,小球甲要沿原路径返回,若未能完成圆周运动,则20.8h R m ≤= 若能完成圆周运动,则小球甲返回时必须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 。设小球沿GH 上升的

竖直高度为h ?,上升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 W ,则:cos37sin37f h W fs mg μ?'==?o

o

小球甲从释放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1()0f mg h h h W --?-= 设小球甲返回至G 点时的速度为G v ,根据动能定理:212

f G m

g

h W mv ?-= 从G 点返回至E 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

2211(cos37)22

G E mv mg R R mv =++o 在E 点,2

E

v mg m R

=,由以上各式得h=2.32m

故小球甲沿原路径返回的条件为0.8h m ≤或 2.32h m ≥。 15.0.2m

【解析】设未加重物时汽缸内部气体的压强为p 1,由平衡条件可得

110p S m g p S =+①,解得51 1.510Pa p =?②

加重物后,设汽缸内气体的压强变为p 2,由平衡条件可得

2102p S m g p S m g =++③,解得52 2.010Pa p =?④

由玻意耳定律1122p h S p h S =⑤,解得h 2=0.3m ⑥ 活塞下降距离20.1m m g

x k

?=

=⑦ 所以汽缸下降距离为120.2m h h h x ?=-+?=⑧ 16.(1)n=1.25;(2)2L

t c

=

【解析】①在AC 面的中点P 由1

sin C n

=得:n=1.25 ②由图可知:2sin 5325L OP L =

?=,52sin 538

L PM L ==?

cos5332sin 538L MC L ?=

=?,2324MB BC MC L =-=,23cos5340

MO MB L '=?=

总路程85x OP PM MO L =++=',c v n =,2x L

t v c ==。

2010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11电磁感应

第11单元电磁感应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要求能够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画图的方法将题目中所叙述的电磁感应现象表示出来。能够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流电路的问题;能够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会用图象表示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也能够识别电磁感应问题的图像。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准确;空间想象出现错误;运用楞次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操作步骤不规范;不会运用图像法来研究处理,综合运用电路知识时将等效电路图画错。 例1在图11-1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哪一端是正极? 【错解分析】错解:当变阻器的滑动头在最上端时,电阻丝AB因被短路而无电流通过。由此可知,滑动头下移时,流过AB中的电流是增加的。当线圈CDEF中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由楞次定律可知AB中逐渐增加的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再由右手定则可知,AB中的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从而判定电源的上端为正极。 楞次定律中“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所述的“磁通量”是指穿过线圈内部磁感线的条数,因此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位置一般应该选在线圈的内部。 【正确解答】 当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它在线圈内部产生磁感强度方向应是“×”,AB中增强的电流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感强度方向是“·”,所以,AB中电流的方向是由B流向A,故电源的下端为正极。 【小结】 同学们往往认为力学中有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忽略了电学中也有选择研究对象的问题。学习中应该注意这些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例2长为a宽为b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旋转,设t= 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内侧光滑、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圆弧竖直固定放置,A为最高点,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与A点水平等高,当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刚好从B点内侧进入圆弧并恰好能过A点。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 A.小球刚进入圆弧时,不受弹力作用 B.小球竖直向下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gR C.小球在最低点所受弹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5倍 D.小球不会飞出圆弧外 2.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运动到P点时,拉力F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B.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C.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半径朝圆心运动 D.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轨迹Pc做近心运动 3.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各系一个相同的小铁球,两小球恰好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A球受绳的拉力较大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相等 C.它们所需的向心力跟轨道半径成反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5.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6.小明玩飞镖游戏时,从同一位置先后以速度v A和v B将飞镖水平掷出,依次落在靶盘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飞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t A和t B.不计空气阻力,则 () A.v A<v B,t A<t B B.v A<v B,t A>t B C.v A>v B,t A>t B D.v A>v B,t A<t B 7.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D.物体只有受到方向时刻变化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8.一条小河宽100m,水流速度为8m/s,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7热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七单元:热学 令狐文艳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B和C 是一组塔轮,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其半径之比为R B∶R C=3∶2,A 轮的半径与C轮相同,且A轮与B轮紧靠在一起,当A 轮绕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时,由于摩擦的作用,B 轮也随之无滑动地转动起来.a、b、c 分别为三轮边缘上的三个点,则a、b、c 三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3∶2∶2 B.角速度之比为 3∶3∶2 C.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9∶6∶4 D.转速之比为 2∶3∶2 2.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各系一个相同的小铁球,两小球恰好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A球受绳的拉力较大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相等 C.它们所需的向心力跟轨道半径成反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平面内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3.有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x y 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22 N C.2 s时物体的速度为6 m/s D.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5 m/s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离开桌面,若以桌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它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

A.mv02+mg h B.mv02-mg h C.mv02+mg (H-h) D.mv02 5.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小轮的半径为。b点在大的边缘轮上,c点位于小轮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b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6.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D.物体只有受到方向时刻变化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7.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N向M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图A,B,C,D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 (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 【解析】 【详解】 (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2P 01sin 37cos372 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 (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 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 v v t a -=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 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 因为tan 37μ? <,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

高中物理 高考真题集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高考真题集训 1.(2018·北京高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答案 C 解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D错误。 2.(2019·北京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 A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标志),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 正确;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B错误;气体压强不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还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C错误;温度降低,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D错误。 3.(2017·北京高考)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 C 解析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A错误,C正确。水凝结成冰后,温度降低,水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但不会停止,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但并不是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D错误。 4.(2019·全国卷Ⅰ)(1)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2)热等静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

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4动量

第四单元: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若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则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分析】错解:选B。 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 =△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正确解答】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它们从h高度落地瞬间的 量变化快,所以掉在水泥地上杯子受到的合力大,冲力也大,所以杯子 所以掉在水泥地受到的合力大,地面给予杯子的冲击力也大,所以杯子易碎。正确答案应选C,D。 【小结】判断这一类问题,应从作用力大小判断入手,再由动量

高二物理选修易错题练习

高二物理综合题&易错题练习 (选修3-2、3-5)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5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 1. 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C.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D. 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2. 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到某种单色光照射时,只能发生甲、乙、丙三种单色光,其中甲光的波长最短,丙光的波长最长,则甲、丙这两种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之比E 甲:E 丙等于( ) A. 3:2 B. 6:1 C. 32:5 D. 9:4 3. 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铜质圆盘竖直放置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中,铜盘圆心处有一个摇柄,边缘和圆心处各有一个铜电刷与其紧贴,用导线将电刷与电阻R 连接起来形成回路。转动摇柄,使圆盘如图所示方向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圆盘半径为l ,圆盘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1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b →a B.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12 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a →b C.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b →a D. 圆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B l ω,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从a →b 4.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传送带测速仪,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在传送带一端的下方固定有间距为L 、长度为d 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传送带平面(纸面)向里、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且电极之间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电阻R ,传送带背面固定有若干根间距为d 的平行细金属条,其电阻均为r ,传送带运行过程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处于磁场中,且金属条与电极接触良好.当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率为U BL B. 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的电功率为2U R r + C. 金属条每经过磁场区域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Ud R r + D. 每根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为BLUd R 5. 矩形线圈abcd 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ab 边转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物理历年高考真题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物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慰;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波是—种概率波B.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C.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能量改变 D.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的波长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热量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D.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 4.若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 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 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5.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已知甲、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且p甲

B .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低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 C .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D .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6.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 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 abcd ,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 A .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 →b →c →d →a B .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 a →d →c → b →a C .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 D .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7.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徽子 (ve)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徽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 四氯乙烯(C 2Cl 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e Ar Cl v e 0137183717已知Cl 37 17核的质量为36.95658u ,Ar 3718核的质量为36.95691u ,e 01的质量为0.00055u ,1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 931.5MeV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A .0.82 MeV B .0.31 MeV C .1.33 MeV D .0.51 MeV 8.图1中,波源S 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 T=0.01s ,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 v=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 、SQ=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 、Q 两点振动情况的是 A .甲为Q 点振动图象 B .乙为Q 点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振动图象

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热学

热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单元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 —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

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温度低,动能就小,所以内能就小,所以应选A 而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所以速率也小。所以应选B。 错解三:由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了解到,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初速和加速度与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肯定越来越快再由动能公式 错解一是没有全面考虑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温度低只表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而不表示势能一定也小,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一定也小,所以选项A是错的。 实际上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而动能不仅与速度有关,也与分子质量有关,单从一方面考虑问题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错解二选项B也是错的。 错解三的原因是混淆了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分子的平均动能只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而物体加速运动时,物体内所有分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3)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 、B 静止,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推A ,但A 、B 仍未动.则施加力F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 .B 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 C .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 .弹簧弹力一定不变 2.一质量为中的均匀环状弹性链条水平套在半径为R 的刚性球体上,已知不发生形变时环状链条的半径为R/2,套在球体上时链条发生形变如图所示,假设弹性链条满足胡克定律,不计一切摩擦,并保持静止.此弹性链条的弹性系数k 为 A .22 3(31)2mg R π+ B .3(31)2mg R π- C . 3(31)mg + D . 3(31)mg + 3.某小孩在广场游玩时,将一氢气球系在了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上,在水平 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若水平风速缓慢增大,不考虑气球体积及空气密度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绳受到拉力逐渐减小 B .砖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砖块一定不可能被绳子拉离地面

D.砖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4.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绳ON先被拉断 B.绳OM先被拉断 C.绳ON和绳OM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固定,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保持静止,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棋子质量不同时,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6.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A.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 B.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 C.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 3 mg D.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 3 mg 7.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全集(含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二) 目录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 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7)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0)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14)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16)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18)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9)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2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4)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8)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30)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3)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 (A) X C He Be 1264294+→+ (B)X O He N +→+17842147 (C) X H Pt n Hg ++→+11202 7810204 802 (D)X Np U +→2399323992 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0V V N A = (B)m V N A ρ= (C) m M N A = (D)0V M N A ρ= 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l 、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A)r 1r 2,E K1Era (D)r 1>r 2,E K1>E K2 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 —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

高中物理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光学

第13单元:光学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本单元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分析】错解: 如图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正确解答】 如图 13-3所示,α′为入射角,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然后再解题。 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 (1)入射角为50° (2)入射角为30° 【错解分析】错解: r=30°3′ r=19°4′ 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而是死套公式,引起错误。 【正确解答】 光线由玻璃里射入空气中,是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其临界角为 由已知条件知,当i=50°时,i>A,所以光线将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中。当i=30°时,i<A,光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 sinr=n·sini=1.53×sin30°=0.765 r= 49°54′ 【小结】 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时,首先应做出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如是前者则i>r,如是后者则i<r。其次,如果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中,还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应再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明确有无折射现象。 例3如图13-4所示,放在空气中折射率为n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和N平行,P,Q两个面相互平行且与M,N垂直。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则: [ ]

初三物理力学易错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力和运动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a是弹性绳自然下垂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游戏者从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物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 10.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 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 相同 11.饮料厂生产的饮料装瓶后,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用传送带传送。如图所示,一瓶饮料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受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重心) 答案及分析 1.可能错误A.生活经验,用桨划船船才能前进,不划桨船将不动.所以选A

物理学史 高考真题含答案

物理学史 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5.(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14)下列有关电磁学的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第9单元稳恒电流 [内容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电流、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阻、电压、电动势、内电阻、路端电压、电功、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运用电路分析法画出等效电路图,掌握电路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结构特点,进而分析能量分配关系是最重要的方法;注意理想化模型与非理想化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熟练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局部电路与整体电路的关系[例题分析] 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不对电路进行分析就照搬旧的解题套路乱套公式;逻辑推理时没有逐步展开,企图走“捷径”;造成思维“短路”;对含有电容器的问题忽略了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1 如图9-1所示,ε1=3V,r1=0.5Ω,R1=R2=5.5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d=1cm,当电键K接通时极板中的一个质量m=4×10-3g,电量为q=1.0×10-7C的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1)K断开后,微粒向什么方向运动,加速度多大?(2)若电容为1000pF,K断开后,有多少电量的电荷流过R2?

在直流电路中,如果串联或并联了电容器应该注意,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阻不起降低电压作用(如R2),但电池、电容两端可能出现电势差,如果电容器与电路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不是电源电动势ε,而是路端电压U。 【正确解答】 (1)当K接通电路稳定时,等效电路图如图9-2所示。

【小结】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物理过程定性了解程度,以及对充电完毕后电容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压状态是否清楚。学生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

物理易错题集--力学篇

东辰学校初2011级中考复习 物理易错题集--力学篇 一、选择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 的研究,得到如图1所示的图像,根据这个图线,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 降到2℃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遵从热涨冷缩的规律 B 、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 、水在4℃时密度最大 2、在绵阳新益大厦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过程中,以下描述对所选参照 物正确的是( ) A.观光者离地面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 B.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 C.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观光者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汽车甲和汽车乙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开始运 动时开始计时,它们的v -t 图像如右图所示。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 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甲做变速运动,汽车乙做匀速运动 B.开始运动时,汽车乙的速度是汽车甲的速度的4倍 C.运动到30s 时,两车又相遇 D.运动30s 后,汽车乙的速度大于汽车甲的速度 4、如图3,放在M 、N 两水平桌面上的P 、Q 两物体,分别在F P =5N 、F Q =3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 A .桌面M 一定比桌面N 粗糙 B .P 的速度一定大于Q 的速度 C .P 的质量一定大于Q 的质量 D .P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 受到的摩擦力 5、如图4所示,物体A 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 小为F /2时,物体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将( )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6、如图5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 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 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 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 的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5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 电磁感应错题集

第十一章电磁感应错题集 一、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二、基本方法:要求能够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画图的方法将题目中所叙述的电磁感应现象表示出来。能够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直流电路的问题;能够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会用图象表示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也能够识别电磁感应问题的图像。 三、错解分析: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准确;空间想象出现错误;运用楞次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操作步骤不规范;不会运用图像法来研究处理,综合运用电路知识时将等效电路图画错。 例1 长为a宽为b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旋转,设t= 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错解:t=0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磁通量为零,对应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为零,选A。 错解原因:磁通量Φ=BS⊥BS(S⊥是线圈垂直磁场的面积),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两者的物理意义截然不同,不能理解为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为零。 分析解答:实际上,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转动时,产生交变电动势e=εm cosωt=Babωcosωt。当t=0时,cosωt=1,虽然磁通量 可知当电动势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也最大,即 评析: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在电磁感应中要弄清 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ΔΦ以及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2 在图11-1中,CDEF为闭合线圈,AB为电阻丝。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 下滑动时,线圈CDEF中的感应电流在G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的方向是“·”时,电源的 哪一端是正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