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更重视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

现代育种技术:生物技术将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展现特殊优势

育种目标的概念:植物通过遗传改良之后所要达到的目的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指对所育成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要求培育的品种应该具有哪些优良的特征特性

1、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多样性(植物类型、种类;育种目标);优质是园林植物更为突出的目标性状;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是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重要因素;重视兼用型园林植物的育种

2、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品质优良花型,花色,叶形,株型,芳香,彩斑

(2)抗性强抗病虫、抗逆境(寒旱涝盐碱污染)

(3)延长花期改变花开时间、延长开花时期(单朵:切花;整株:观赏花木)

(4)适宜切花、耐贮运

(5)低能耗(耐低温,低光照,高温多湿等)

(6)其他目标(少污染,产量高,花量大、易繁殖,观赏经济并用型)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满足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

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主要目标与一般目标相结合

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4、实现育种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三、

1、选择育种:简称选中,是指对现有植物繁殖的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选择与选种的意义

(1)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生物进化的三要素:遗传、变异、选择

选择的两种方式:自然(适者生存)、人工(定向选择)

(2)选择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生物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选优汰劣可排除劣株对优株的干扰;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得到开始选择时群体内没有的变异类型

(3)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品种改良方法,为丰富世界的园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4)选择不仅是选种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育种工作的时钟和育种对象的整个生活周期

3、选中的原理

遗传平衡原则:在一个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作用,也无其他基因的掺入,则群体中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将保持不变

基因频率是群体中某一基因在该基因位点上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百分率

4、植物性状的变异

基因重组:实生个体间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可产生两种效应: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互作效应)

突变: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

饰变:有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性变异,属于非遗传的变异

5、选择的遗传本质

造成有差异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6、制定选择标准的原则

(1)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选择标准

(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应明确具体

(3)各个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

四、实生选种

1、实生选种: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群体中,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进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

(1)混合选择法:根据植株的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培对照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加以比较鉴定

一次混合选择法:当选择的群体表现优于原始群体或者对照品种时,

即进入品种比预备实验圃

多次:在第一次混合选择的群体内继续进行两次以上的混合选择,直至性状表现比较一致、稳定,并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单株单株法

3、混合选择的优缺点

优:简单易行,能迅速分离出优良的类型;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单株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的好坏,一次单株选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

优点:可以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单株基因型的优劣,有效淘汰劣变基因,获得遗传性显著优良的品种

缺点:占用较多的土地,需要较长的时间;异花授粉植物多代近交引起生活力衰退

第四章引种驯化

1、引种:将野生或栽培知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2、引种的作用与意义

快速、经济

引种驯化为丰富我国及世界园林植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1)植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反应规范:植物具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称作反应规范

(3)潜在基因: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形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植物的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4、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简单引种是植物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之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是植物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5、引种的生态学研究

(1)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主导生态因子的研究

温度

光照:南树北移:日照变长-延迟生长-影响封顶-降低耐寒性

水分土壤

生物因子:生物之间的寄生、共生以及与其花粉携带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引种的成败

7、引种驯化的程序与方法

(1)选择引入材料

(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3)引种材料的检疫

(4)引种试验

(5)推广应用

8、引种驯化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近区采种

(2)利用遗传可塑性大的材料进行引种驯化

实生苗>无性繁殖材料

幼龄植株的实生苗

杂种实生苗>纯种

亲本关系远的杂种>亲缘关系近

(3)逐代迁移驯化

(4)严格选择

(5)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播种期调整;栽植密度;肥水管理;光照;土壤;防寒、遮阴;种子的特殊处理

9、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与原产地比较,不需特殊的保护能落地越冬或越夏,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3)能够采用原来的繁殖方法经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严重的病虫危害

10、引种驯化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

避免盲目引种(有计划有重点)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注意各类园林植物的习性特点

注意因引种不当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1、南树北移的技术措施北树南移

(1)低温:防寒(1)高温:适当稀植、降温(2)春季旱风:防风(临冬修建)(2)高湿:通风

(3)光照变化:遮光(3)光照变化:补光

(4)季节变化:加强管理(4)季节变化:加强管理(5)空气湿度:人工喷雾(5)水分水质变化:降低酸性成分(6)水分、水质变化:补充酸性成分(6)土壤性质变化(7)土壤性质变化:土壤改良

第五章杂交育种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配子的结合

2、杂交育种: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的品种的方法

3、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近缘、远缘

根据育种程序和育成品种的类型:

常规杂交育种:组合育种,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并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和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优势杂交育种:指利用植物的杂种优势,选用合适的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品种的育种方法

营养系杂交育种:通过有性杂交综合亲本的优良性状,用无性繁殖保持品种的同型杂合

二、杂交方式

(一)两亲本杂交

1、回交优点:增加杂种后代轮回亲本形状个体的比率;容易将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中

2、回交育种作用

向栽培品种导入抗性基因

转育雄性不育系或自交不亲和系

改善育种材料的某些不利性状

克服远远杂交的不稔性

(二)多亲杂交

1、添加杂交

2、合成杂交:分散于多数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综合与杂种

3、多父本混合授粉(自由授粉):操作简便易行,后代分离丰富,利

于选择

三、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一)亲本的选择

1、意义:杂种后代性状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育种效果;

2、亲本选择原则:

从大量种植资源中精选亲本;尽量选用优良性状多的种质材料;明确目标性状,突出重点;选用遗传力和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先考虑适量性状;优先考虑具有稀有珍贵性状的材料(二)亲本的选配

1、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组杂交

2、亲本选配的原则

(1)父母本形状优缺点互补

(2)选用地理上较远,不同生态型的亲本

(3)选用经济上性状优良,遗传差异的亲本

(4)选用配合力高的亲本

(5)优良性状多的作为母本

(6)结实性强的做母本,花粉量大的作父本

(7)开花早的作父本,晚的做母本

3、回交的亲本选配特点

(1)轮回亲本

四、杂交技术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杂交计划

2、熟悉亲本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二)杂交的步骤和技术

1、母株及花朵的选择

2、隔离、去雄与套袋

去雄:雌雄未成熟时进行;去雄后套袋并挂牌,注明去雄日期、品种名称、天气情况;单性花不必去雄,只需套袋隔离;隔离用的袋子一般用硫酸纸

(三)花粉制备

1、收集

2、贮藏:花期不遇,亲本相距较远

3、花粉生活力测定:直接授粉,形态鉴定,染色法,发芽试验(四)授粉、标记、记载

1、授粉

(五)杂交后的管理

1、除套袋:柱头枯萎后进行

2、管理

五、杂交后代的选育

(一)杂种的培育

(二)杂交后代的选择

六、

第六章优势育种

一、杂交优势的概念与应用

(一)杂种优势:杂交品种在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正向优势;负向优势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与衡量方法

宿根花卉育种

一、育种技术

天然授粉:盲目性较大,但操作简便

人工杂交:亲本考虑和利用母本遗传优势;父母本的花型不宜相差太大;注意花色与花型的选配

芽变选种

诱变育种:辐射诱变,化学诱变,航空诱变

二、

育种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主要农作物有性杂交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农学专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技术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l.以水稻为练习材料,熟悉水稻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2. 通过练习,掌握水稻有性杂交的方法与技术 3. 熟悉水稻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4.了解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有性杂交关键技术 二、实验原理 1.花器构造 水稻(Oryza sativa,L.)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属复总状圆锥花序,由主轴、枝梗、小枝粳组成。在小枝梗上着生小穗,每个小穗由基部的两片退化颖片(通常称为副护颖)、小穗轴和3朵小花构成。3朵小花中,顶端一朵为完全花,其下两朵均退化,仅见两片不孕外稃(通称为护颖)。可育小花有外稃(通称外颖),内稃(通称内颖),2个浆片(通称鳞被)、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雌蕊位于颖花基部的中央,子房一室,内藏一个胚珠;花柱先端分开成羽毛状柱头。雄蕊6枚,花丝从子房的基部生出,花药四室,长形,每个花药内约有1000粒花粉。子房与外颖间有两个小鳞片,鳞片呈圆形、白色、肉质,起着调控颖花开放的作用。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端的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成对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 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小麦(T. aestivum L.)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花生(Arachis hypogaea)属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落花生属(Arachis),落花生( A. hypogaea),自花授粉作物。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

最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生物繁殖新技术》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生物繁殖新技术》精编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材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生物繁殖新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物繁殖新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理论研究价值,更有着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门前瞻性极强的高新科学技术,有必要尽早揭开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早接触、多了解,真正地让孩子走进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本课是在学生在认识植物繁殖、生命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知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了解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 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1: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交流资料时的活动场景,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资料信息谈起。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提供了两个资料卡——通过小羊多利的诞生及死亡,告知学生克隆生物的一般培育过程和克隆技术的现状。 活动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教材做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举例,有助于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克隆技术,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基础。 活动3:交流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教科书展示的还是学生交流资料的活动场景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有关克隆技术的相关信息。能够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筛选,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制作的孙悟空拔猴毛克隆猴的课件。 1、谈话: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 呢? 3、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用课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克隆猴”的故事谈起,引起克隆技术的概念并进行交流,学生既不会感到陌生,又兴趣盎然。]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 1、你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信息。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1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前言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以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3)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 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3 1.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 ⑵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制。 4 实验一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了解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主要特点,熟 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发育特点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生物繁殖新技术》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生物繁殖新技术》课堂实录《生物繁殖新技术》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制作的孙悟空拔猴毛克隆猴的课件。 1、谈话: 教师: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学生回答:拔一根毫毛放嘴里嚼碎。 2、教师: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 殖新技术呢? 学生1:克隆 学生2:复制 …… 3、教师: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学生:……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 教师:1、你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信息。 小组长要协调好本组的同学,要每个同学都有交流发言的机会。 (2)全班交流。 (3)适时补充教科书中的两个资料卡。 活动二: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克隆技术在植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教师:除了克隆小羊外,人类还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克隆的研究, 你们知道多少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课件展示: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史。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克隆在植物繁殖新技术领域的运用。

(2)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 4、教师:学习了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史,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说给大 家听吧。 活动三:讨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 1、教师:世界上有克隆人吗?人能克隆吗?说说你的理由吧。 2、小小辩论会:学生分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师引导并小结:克隆人是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无论克隆技术多么 发达,克隆出来的人只能是同一形体的简单复制,他永远不可能具备克隆本体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智慧,克隆人并无科学研究价值。 三、自由活动——“生物繁殖新技术畅想会” 教师:了解了克隆方面的新技术,你一定会有好多想法,说给大家听,好吗? 教师:根据课堂上掌握到的信息选定自己喜欢的话题,充分展开相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四、拓展活动 课后利用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生物繁殖新技术》课后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查阅有关克隆方面知识及相关资料,为上好本课做好储备。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合作学习方式,了解克隆羊多利出生的情况;最后学生通过资料反馈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情况。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2、根据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我作了如下安排:课前让学生抽出充分的时间去查阅,课上学生合作交流、汇报,再结合学生汇报作适当补充说明。在此过程中,我针对学生交流中的情况,有重点地讲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思考——“人能克隆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辨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3、充分发挥学生搜集资料信息的作用,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把握克隆技术的利弊,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这种技术,初步建立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正确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2019-07-10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制作的孙悟空拔猴毛克隆猴的课件。 1、谈话: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 3、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用课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克隆猴”的故事谈起,引起克隆技术的概念并进行交流,学生既不会感到陌生,又兴趣盎然。]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 1、你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信息。 小组长要协调好本组的同学,要每个同学都有交流发言的机会。 (2)全班交流。 (3)适时补充教科书中的两个资料卡。 [通过分组和和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既能有自己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又能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会通过多种渠道、手段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综合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克隆技术在植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除了克隆小羊外,人类还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克隆的研究,你们知道多少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课件展示: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史。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克隆在植物繁殖新技术领域的运用。 (2)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 [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自己获得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运用课件重点让学生知道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 4、学习了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史,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说给大家听吧。 [通过了解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学生对高科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课后的研讨学习做了铺垫,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活动三:讨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 1、世界上有克隆人吗?人能克隆吗?说说你的理由吧。 2、小小辩论会:学生分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师引导并小结:克隆人是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无论克隆技术多么发达,克隆出来的人只能是同一形体的`简单复制,他永远不可能具备克隆本体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智慧,克隆人并无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从在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克隆技术的利弊。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认识这种技术,初步建立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正确态度。教师要学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看待问题。] 三、自由活动――“生物繁殖新技术畅想会” 了解了克隆方面的新技术,你一定会有好多想法,说给大家听,好吗? 根据课堂上掌握到的信息选定自己喜欢的话题,充分展开相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高潮,给学生想说的机会,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既展精彩智慧,又感肩上责任重大。] 四、拓展活动 课后利用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比较

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比较(总结整理) 一、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二、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 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三、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合中学课本,经查阅相关资料无误。)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四、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五、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方法:(1)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 (2)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1 杂交育种 1.1 原理 以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者利用杂种优势成为杂交育种。 1.2 方法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 的杂交)。在杂交育种时,应采用基因纯合体作亲本,正确识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对杂种来说,表 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却不一定相同。纯合体不再分离,而杂合体后代继续出现分离。掌握了这个原理, 就能有效的指导育种工作。 1.3 优点 杂交可以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是增加生物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类型 亲本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的重新组合,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优良性状的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1.4 缺点 也可能出现双亲的劣势性状组合,或者双亲所没有的劣势性状。另外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1.5 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世界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绿色革命”的农业增产运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 量。而这一成就斐然、声势浩大的运动就是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育种方式,培育出了许多高产而且品质 优良的农作物而取得成功的。 小麦高茎D(易倒伏)、抗锈病T的纯种与矮茎d(抗倒伏)易染锈病t的纯种杂交,培育出矮茎、 抗锈病的品种。【小麦的抗病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为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必须连续自交选择。】 DDTT X ddtt ↓ DdTt ↓ D_T_ D_tt ddT_ ddtt 由于后代中矮茎、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_,不一定是纯合子,所以应将其连续自交,增大 纯合子的概率,达到育种的目的。 2 诱变育种 2.1 原理 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 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2.2 诱因 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x射线、B射线、Y射线和中子流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指某些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2.3 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2.4 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2.5 应用 物理诱变方法应用于植物始于1928年。L.J.斯德勒首先证实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育种。1930年和1924年H.尼尔逊.爱尔和 D.托伦纳分别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了有真实价值的大麦突变体和烟草突变 体。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上德应用一般认为始于1943年,当时 F.约克斯用马来糖(脲烷)诱发了月见草、 百合和风铃草的染色体畸变。 理化因素的诱导作用,使得植物细胞的突变率比平时高出千百倍,有些变异是其它手段难以得到的。 当然,所产生的变异绝大多数不能遗传,所以,辐射后的早代一般不急于选择。 我国的诱变育种同样成绩斐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诱变育种的品种数一直占到同期育种品种的1 0%左右。如水稻品种原丰早,小麦品种山农幅63,还有玉米的鲁原单4号、大豆的铁丰18、棉花的鲁棉1号等都是通过诱变育成的。 2.6 实例 太空椒正是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与普通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实个大、肉厚、口感 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产中产量比普通青椒高25~30%。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受体),使受体按人们的愿望表现出新的性状。 基因工程诞生于1972年,在其后几年中由于担心重组生物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曾一度受挫。但随着人们对DNA重组所涉及的载体和受体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性改造,以及相应的DNA重组实验室设计和操作规范的建立,再加上重组DNA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的诱惑,重组DNA技术迅速发展,现在,基因工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室的一项常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保等许多领域。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基因工程最典型的操作如图6-1所示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外源DNA的获得与酶切; 2.外源DNA与经同样酶切的载体的连接; 3.连接产物转化受体细胞及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分离D N A 酶切酶切 供体细胞 重组转化子 图6-1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由图6-1可见,基因工程操作过程需要以下基本材料:外源DNA(基因)、载体、DNA 体 外重组用的酶以及宿主细胞。 一、 载体 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般都要借助于载体,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载体。图6-2所示pUC19就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

图6-2 载体pUC19及其多克隆位点 载体一般含有以下几个基本元件: (一) 复制原点 载体在宿主细胞中要独立存在则应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复制原点又称为复制起始位点(Origin,简称ori),控制载体复制。不同生物的载体复制原点不同,同一种生物的不同载体拷贝数和稳定性有很大差别,这主要决定于载体的复制原点的性质。图6-2所示的pUC 系列载体的复制原点是pAM1的一个突变体,在合适的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JM109)其拷贝数可达500。整合型载体的复制原点被整合位点的同源序列替代。 (二) 筛选标记 一般是载体上的一段编码酶的基因,能赋予转化子新的性状,便于转化子的筛选。载体pUC19的筛选标记是β-内酰氨酶基因(常简写为bla或Amp r),能分解氨苄青霉素中的β-内酰氨环使其失活,因此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平板上,只有含质粒的转化子能生长而不含质粒的宿主细胞不能生长。抗药性是细菌载体中最常用的筛选标记,除氨苄青霉素抗性外,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性也常用作载体的标记。另一类常用的标记是营养缺陷型互补标记,在真核生物载体中更常用。 (三) 多克隆位点(multi cloning site, 简写为MCS)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 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4.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 2013年3月20日完成小麦去雄套袋,2013年3月23日(上午8-11是)完成小麦授粉杂交,2013年4月2日将纸袋去掉。待麦穗成熟期时,剪下杂交穗,结果: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生物繁殖新技术》教学教案

《15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克隆技术。 2、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对克隆人问题进行比较、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 了解克隆技术及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粉笔。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物还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新课讲解: 一、学生介绍生物繁殖技术的资料 最后,克隆羊“多利”于2003年2月14日,隐患严重的肺病而接受“安乐死”,这说明了当前的克隆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信,在很多年之后,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将会出现一场革命,某些现在无法治愈的疾病能够治愈。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二、交流一下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同学们,克隆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现在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克隆技术的出现,对人类来说那些方面是有利的,那些方面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聪明,克隆技术有利也有弊,好处:可以治病救人 坏处: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极坏的影响,有悖于伦理道德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要有选择的去利用它。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手中可能还有没有交流的关于克隆技术的材料,在课下,用你们手机的材料办一期手抄报吧!

育种技术的研究

摘要食用菌育种技术近年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是对野生食用菌驯化、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育种及食用菌“种”的鉴定方法方面研究进展的综合论述。 关键词食用菌育种技术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近年发展相当迅速。无论在野生食用菌驯化方面,还是在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均有重要进展。 1.野生食用菌驯化 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获得栽培菇种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类社会栽培的许多食用菌最初都是从野生种驯化而来。中国食用菌资源特别丰富,据报道已有858种,隶属于48科,136属。其中人工栽培或已试验栽培的86种,占食用菌总数的10%。其余90%左右食用菌处于野生状态。其中可以进行人工驯化,并具有很好食用、药用价值的食用菌种类很多,如口蘑、松口蘑、羊肚菌、巴西蘑菇、大肥菇、鲍鱼菇、美味牛肝菌、大杯伞、鸡腿菇、杨树菇等等。利用和驯化这些具有开发价值的菇种是食用菌品种选育的重要课题,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田绍义(1992)在观察和研究蒙古口蘑生态基础上,通过驯化栽培,选育出87-B-2优良菌株,用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床式栽培,已初步驯化成功。河北省迁西县栗蘑研究课题组(1994)从野生种选育出抗杂能力强、高产的优良菌株——迁西大株灰树花,利用棉籽皮、栗木屑等培养料栽培出灰树花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8.5%。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等(1987)对鸡腿蘑进行调查、采集、分离和栽培,获得较好效果。罗星野等(1991)研究了鸡腿蘑“昆研C-901”菌株特征,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工艺。陈文良(1988)从京郊野生猴头菌菌株中通过驯化栽培,择优选育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北京猴头菌1号”新菌株,具有转潮快、朵大、肉实等优点。 2.诱变育种的研究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人为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强制食用菌遗传基因发生突变的方法。所运用的理化因子称为诱变剂。由于食用菌诱变育种能有效地提高突变的频率,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上应用甚广。 其中一种重要的诱变剂是紫外线。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使用简便,效果显著,是诱变产生突变种的重要途径。陆师义等(1987)用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无孢子的紫孢侧耳新品种,生物学效率达90%~100%,菇朵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陈文良(1986)用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北京大木耳新品种,鲜耳生物学效率达到66.23%~82.08%。耳片也有增大、增厚等变化。陈文良、耿小丽(1993)用紫外线诱变方法,选育出金针菇F9309和F9321两个新品种,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明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新品种,它门具有柄长、色淡、高产等特点。 其它物理诱变剂研究也有重要进展。周宗俊等(1993)用金针菇菌丝原生质体再生及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育成F8815、F8817等金针菇新品种。王振福等(1997)用返地式卫星搭载诱变育种研究表明,5个株菌丝体中脱氢酶部发生了变异,说明卫星搭载是诱变育种较好途。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鄂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鄂教版 1、了解杂交、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繁殖、胚胎移植等一些较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2、了解克隆技术、太空育种等一些最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调查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了解繁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培养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5、通过对我国生物繁殖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并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图片小组准备:课前进行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收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植物的繁殖技术,也探究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今天,我们继续交流学习《生物繁殖新技术》。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整理已知生物繁殖新技术的信息。 (一)植物 1、杂交水稻(1)简介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2)介绍杂交水稻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指名简单介绍这种技术。(2)了解其特点:材料少﹑繁殖快﹑受季节影响小。﹙二

﹚动物(1)过度谈话: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对动物繁殖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2)出示图片:(1)人工繁殖中华鲟(2)胚胎移植技术(3)小结﹕除了植物的繁殖技术在不断改良外,在动物的繁殖技术中,新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汇报 交流收集的生物繁殖新技术资料。(1)克隆技术(2)克隆羊图片(3)太空育种…… (四)教师小结。繁殖技术已经运用到整个生物界,如克隆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 三、认识繁殖技术的主要作用(1)改善生活(2)保护濒危动物 四、进一步了解繁殖技术的新发展。 12、水力发电站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探究目标: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 2、让学生敢于猜想,意识到形成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发表时间:2015-07-07T16:56:06.7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作者:胡美[导读] 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胡美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675900 一、育种方法概述 生物育种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生物育种已成为发展现代种植业的必然选择。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如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和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等)。 3.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是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4.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二、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三、常见育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从育种原理看:细胞工程育种运用细胞(核)的全能性,其他育种则为可遗传变异。从处理方法看: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都可用到杂交,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中也可用到,而植物组织培养在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育种中都有应用。从育种时间看:杂交育种一般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从育种方向看: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但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从技术难度看: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相对复杂,难度比较大。 育种方法的选择要视具体的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要得到新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而且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

(整理)遗传育种实验作物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适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艺系 2005年8月

实验一分离现象的观察和分离规律验证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玉米籽粒性状和花粉特性分离的观察,验证分离规律;观察花粉直感现象和玉米籽粒构造及其在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分离规律的理解。 二、材料及仪器 1、仪器:供实验用的玉米籽粒和果穗;固定好的玉米雄穗;显微镜、载玻片、解剖针、镊子。 2、药品:碘一碘化钾溶液等。 本实验用于观察配子分离所用的碘一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是;先将3克碘化钾溶液溶在5毫升热蒸馏水中,然后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里,加蒸馏水至300毫升,装入茶色细口瓶里,置于暗处备用。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玉米籽粒构造及花粉直感玉米籽粒包括胚、胚乳和果皮三部分。其中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所以一些胚和胚乳的性状,如胚乳的颜色、性质等在杂交当代的母本果穗籽粒上就能发育出父本性状来。例如,以白色胚乳玉米作母本与黄胚乳的父本杂交,在当代母株果穗上就能发育出黄色籽粒(已是F1的种胚),这种现象叫花粉直感。 2、玉米籽粒几种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差异 (1)果皮及种皮是由子房壁及珠被发育而成,属母体组织,它的性状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不表现花粉直感。果皮颜色有红色、棕色与无色等差异。当用红皮玉米与白皮莱米杂交后,同株高、叶色等植株性一样,在F,表现株间分离。 (2)胚乳是一个精子与二个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表现花粉直感。杂合体在同一果穗的籽粒间发生分离。遗传学上常用下列性状进行遗传实验: 实验1-1玉米籽粒构造示意图 1.淀粉层(3n) 2.糊粉层(3n) 3.果皮(2n) 4.胚(2n)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考核实验报告 上饶师范学院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实验探究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级(4)班 专业:园林 姓名:胡青燕 学号:08120409 指导老师:丁峥 2011年06月07日

实验六引种驯化实验 实验目的:1、在牚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学会简单引种的育种方法[1]、过程及栽植过程中的养护措施。 2、提高上饶师范学院的观赏植物种类,增加学院林下空间的耐荫植物品种。 实验原理:引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植物向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以内的变迁。植物遗传性适应范围即为植物的反应规范,指的是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幅度:植物反应规 范大则引种更容易成功,反之,适应范围小的植物不容易引种,需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或通过其育种技术进行育种。 实验器材:草绳或透气器皿、铁揪、修剪刀、装载交通公具。[2] 实验引种材料:三清山或灵山海拔较高的肾蕨。 进行实验引种的原因:鉴于我们校园内大部分乔木下的空地中,草被生长不良,未能充分利用其绿化空间,可能是地上植物不耐荫也可能因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众多因素导致生长不良,肾蕨属于荫生地被植物,适应性强,喜高温高温环境等特性,可以弥补其他植物的欠缺特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实验引种的方法:直接引种本实验须对三清山或灵山多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原产地肾蕨植株的生态条件、物候现象等。在野外采集引种材料。 适应性观察方法设温室和林下两个观察点,且不定株数,不分种苗大 小,基本固定位置的随机半固定方法直接测定。生物学特性观察记载每 周进行2次,候物期观察记载项目是:营养叶萌发、展叶、孢子叶萌发、 孢子成熟等。耐寒性分为一级,植株不受伤,或仅少数叶片出现冻斑, 无片状枯萎现象;二级,植株50%叶片受害枯萎,10%新芽受害枯萎;三 级,植株90%叶片受害枯萎,50%以上新芽受害枯萎;四级,地上部分枯 萎,但能从根部重新萌发生长;五级,地上部分枯萎,不能重新萌发死 亡的。 实验步骤: 1、引种材料的收集 1)、肾蕨的主要形态特征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 称地伸向两侧。 2)、肾蕨的自然分布广布世界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常见。 3)、肾蕨的生态习性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 和树干上。喜欢温暖潮润和半阴的地方。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出示制作的孙悟空拔猴毛克隆猴的课件。 1、谈话: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 3、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用课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克隆猴”的故事谈起,引起克隆技术的概念并进行交流,学生既不会感到陌生,又兴趣盎然。] 1、你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信息。

小组长要协调好本组的同学,要每个同学都有交流发言的机会。 (2)全班交流。 (3)适时补充教科书中的两个资料卡。 [通过分组和和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既能有自己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又能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会通过多种渠道、手段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综合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1、除了克隆小羊外,人类还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克隆的研究,你们知道多少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课件展示: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史。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克隆在植物繁殖新技术领域的运用。 (2)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

[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自己获得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运用课件重点让学生知道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 4、学习了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史,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说给大家听吧。 [通过了解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学生对高科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课后的研讨学习做了铺垫,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1、世界上有克隆人吗?人能克隆吗?说说你的理由吧。 2、小小辩论会:学生分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师引导并小结:克隆人是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无论克隆技术多么发达,克隆出来的人只能是同一形体的简单复制,他永远不可能具备克隆本体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智慧,克隆人并无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从在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克隆技术的利弊。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认识这种技术,初步建立对科学

(整理)育种学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3.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6.简单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 7.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8.驯化引种: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9.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 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 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 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 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1.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 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成 枝条时,在性状上的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 象。 12.芽变选种: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 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13.杂交: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 种的过程。 14.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 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 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15.近缘杂交:指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 的杂交。它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力及选育新品种。 16.远缘杂交:指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 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它主要用于创造更 丰富的变异类型。 17.优势育种: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 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 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的优势的F1杂种,并 将F1杂种直接用于生产。 18.回交:两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与亲本之 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19.重组育种: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 传物质发生重组,从而选出具有双亲优良基因组 合的新品种 20.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 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 繁殖力、抗逆性、品质、产量等方面,优于其双 亲的现象。 21.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 有功能的花粉,而雌蕊仍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 的花粉而受精结实。 22.不育系:选育出的雄性不育株能够稳定 遗传,育成稳定的不育株系。保持系:用来 保持不育系的留种问题,而本身通过自交来繁育 的系统。恢复系:不育系杂种恢复可育性,为 生产提供优势较强的杂交种。 23.诱变育种: 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 和生物等因素,诱导植物产生遗传性变异,根据 育种目标,从变异中选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4.辐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中具有 辐射能的物质进行诱变。 25.化学诱变育种:利用化学诱变剂所进 行的诱变育种。 26.内照射:将放射性元素引入植物体内 进行照射的方法。 27. 28.外照射:受照射的材料接受的辐射来 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外照射通常采用钴源,X射 线源和中子源进行照射。 29. 30.多倍体:细胞核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 上染色体组的植物称为多倍体。 31. 32.多倍体育种:选育细胞核中具有三套 以上染色体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33.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34. 35.单倍体育种:人工培养花药,使花药 中的单倍体细胞(花粉)单性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系,然后进行选育的一种育 种方法。 36.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 统称。 3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 状。 38. 39.相对性状: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40.测交:杂种子一代(F1)与隐性纯合体交 配,用来测定杂种第一代基因型的方法。 41. 42.完全显性:在杂合体中,显性基因占 绝对优势,把隐性基因的作用掩盖。 43. 44.不完全显性:在杂合体中,显隐性基 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嵌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 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45. 46.连锁遗传:凡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 基因将不能自由组合,而表现在另一种遗传性, 称连锁遗传。 47.自交衰退: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 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 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等,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