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党课讲稿(41页)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好,今天讲的内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家知道,目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在应对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所以,面对中国经济当中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我们要从结构调整入手,中央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而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今天的题目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际上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针对这个专题,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重任在肩,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对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路

第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举措,就是我们今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当中需要在哪些方面入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重任在肩

先讲第一个,推进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重任在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国有企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承担着带动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中国有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或者说症结也是因为国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而在落后产能当中很多都是国有企业。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

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先讲第一个大问题里面的第一个小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

前面已经讲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当前甚至是在十三五时期,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所以,是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讲“四个全面”。另外,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统筹总体战略布局的同时,必须要对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状态、特征阶段都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判断。

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中国经济很重要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作为“十三五

时期”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所以,在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必然需要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的一个必然要求。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出发,来提出的解决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举措。经济新常态是总书记在2014年5月份去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的。

实际上经济新常态是我们经济发展,经过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到今天的一个新阶段上呈现的新状态,所以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大判断。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像我们现在讲到7%左右的增长,2016年的GDP增速是6.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两会克强总理又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大概是6.5%和6.7%,都是在7%,所谓7%左右的中高速的增长。进入中高速的增长,这是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面临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矛盾逐渐地在暴露出来。所谓深层次的一些问题,近四十年当中中国经济靠着一些廉价的要素投入,比如说劳动力价格是低的,另外土地成本也是低的,还有曾经的经济发展不太考虑环境的问题,所以这些都是在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现在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发展的这些要素条件都发生变化

了,劳动力成本急剧地上涨。现在国土资源部要保18亿亩的红线,这就是耕地要保护好。所以这样的话,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工业用地整个土地的成本就会上涨。大家知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些就意味着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要素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刚才讲的要素条件变化是从经济增长的供给角度看。另外从需求的角度看,老百姓现在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现在消费的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也是非常的明显。所以原来的生产结构显然跟变化的需求已经不相适应了。所以,现在有大量的过剩产能,一方面是无效供给过多,就是生产的东西人们不需要。另外一个就是有效供给不足,需要的东西生产不出来。

所以,这几年中国到国外旅游连一些日用品都到国外买。之前,到国外旅游可能就买一点高档的奢侈品,现在的中国人出去以后连日用品都到国外买,大家经常调侃,跑到日本去买什么马桶盖、电饭煲等。消费品老百姓需求高了,但是我们现在有效的供给反而不足。所以现在,供给这一边的问题,一个是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所以这些环境,我们刚才讲,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一句话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总书记讲,这叫新常态,也就是说新常态以后,面临这些跟以往不一样的,经济呈现的特点和结构性的问题。这

样必然要求做结构调整,而这个结构调整一个是生产方式要转型,原来靠粗放的、大量的要素投入来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然已经难以为继,所以,现在提出要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的管理模式,增长方式要由原来的粗放转向集约,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需要根据人们变化的需求去调整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逼着生产结构、供给结构也要发生变化,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发生变化的一个必然要求。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与任务,现在中央既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问题,重大举措提出的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的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需要。

老百姓的需求除了物质的需要,当然也有精神的需要。我们知道心理学家马斯洛讲过人的需求是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人生存需要,得吃饱饭,得穿暖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除了物质的需要,还要有精神产品的需要,我们得看电影,享受精神产品,还要有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精神方面的需要。

另外,随着现在工业化的推进,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所以,生活质量高不高,恐怕除了物质、精神,还有一个就是生态环境,

这就是说是不是宜居,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的生态需求,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还要加上生态环境的需要。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学上讲的总供给要跟总需求相一致。前面也已经讲现在需求已经变了,个性化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明显,另外是现在需求明显,个性化需求已经多样化,可是供给跟不上。所以很多的国内需求已经跑到国外去了,2015年的数据,出境游是1.2亿人次,消费的总额大概是1.5万亿元,出去总要买点东西,所以这1.2亿人次出行,所以到国外消费总额是1.5万亿元。

这就表明中国人的需求是有的,只不过这个需求现在都跑到国外去了,所以这就意味着人民的个性化的需求、物质的需求,都跑到国外去了,这样的话拉动的是国外的产品,所以得反思供给不行的问题。怎么能让1.5万亿元的需求能够留在国内,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要跟上。这些也是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角度,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必须要供给侧改革,这是我们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有哪些呢?这就是前面讲过的“三去一降一补”,这就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简单概括成“三去一降一补”。所谓“三去”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是降成本了;“一补”是补短板。所以“三去一降一补”,其实就是五大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

板,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互为关联,互相补充,所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这五个方面都要协调推进。想去产能、去库存,实际上是调整供求关系,也是为了企业去杠杆,减少实体经济的债务和利息的负担,同时也是防范金融风险,这是它的作用。

另外就是降成本、补短板,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企业发展的条件,为企业增长潜在的能力激发创造条件。所以,这三个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跟降成本、补短板应该说密切相关。而且既是解决当前面临供给侧当中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动的一些措施,所以这是互为关联五个方面的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去产能

这五个方面的任务,接下来我想把每个方面稍微做一点详细的说明,第一个就是去产能,所谓去产能就是化解过剩的产能。也就是说要淘汰无效供给,淘汰落后的产能。而且要严格控制一些盲目的新增产能,这就是去产能的任务。现在大家知道,经济结构当中的重化工业,比如说钢铁、煤炭行业是去产能当中的重点行业。目前国家也已经制定了一些方案,确定了去产能的具体目标,而且也已经开始行动,所以无论是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现在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比如2016年,压低煤炭产能大概是2.5亿吨以上,粗钢大概是4500万吨

左右,而且现在也是力争在五年内,要压减粗钢产能是1—1.5亿吨,三到五年内要退出煤炭的产能大概是5亿吨左右。而且尽量重组,大概也是5亿吨左右。

所以,尽管2016年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是现在在未来的时间里头,去产能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重要任务。当然去产能也是得应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综合来施侧。市场化是经济主体曲驱力,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办法,知道在这些方面可能已经挣不了钱了,把一些经济主体自动地就会把自己的投资转向一些获利更大的,为有成长前景好的一些产业,用市场化的手段我们去调节。

当然还要有法制化的手段,因为中国现在有些东西必须用法制化的手段,得用强硬的手段去产能。另外,在去产能当中还要加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各个方面的标准制定。那些环保的标准达不到,就坚决要给它去除掉,无论是市场化还是法制化的手段有效果。当然现在“去产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人员的安臵,所以,2016年全国大概涉及到“去产能”行业淘汰,有将近200万职工要去安臵,所以对于内退、培训岗位、转岗这些方面中央也要做一些划界产能的基金。另外,也鼓励双创,年轻还可以在其它的行业就业,这是所谓的去产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去库存

第二个就是“去库存”,“去库存”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差别很大,现在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

库存问题倒没有特别尖锐。现在“去库存”,主要解决的城市主要在三线和四线城市,这些地方是房地产库存非常的严重,所以这些所谓叫因城施策,就是根据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办法,也是为了增强措施的针对性。现在需要的就是要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现在强调“三个一亿人”的问题。

所谓“三个一亿人”,一个是一亿农民进城要留在城里,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另外一个是一亿人的棚户区改造,现在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一些贫民窟、棚户区,私搭乱建,这些居民的住房的条件要改善,所以要跟棚户区改造结合;第三个是针对西部地区一亿人就地城镇化。这“三个一亿”结合起来,就把“去库存”跟“城镇化”紧紧地结合起来,通过城镇化过程,解决房地产市场释放一部分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在通过一些政策,比如说建立一种叫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现在住房不光是有产权的,买来的房子可以住,还可以发展大量的租房子,比如说现在农民进城以后,还没有那么好的收入,买房子恐怕买不起的可以租,所以“去库存”,当然政府可以回购一部分房子现成库存房,以租的方式来解决进城农民的需求,所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第二个叫“去库存”。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去杠杆

另外一个就是“去杠杆”,“去杠杆”在整体经济发展当中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所谓的杠杆效应。比如,从政府层面看,我国的政府负债率目前是40%左右,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是16%左右,

所以放在国际背景下看的话,整体政府的债务并不高。但是现在说杠杆率偏高,主要表现在非金融类的企业部门当中国家杠杆率高,这跟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是间接融资为主,就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大家知道融资,通过上市来获得资金,企业通过上市来获得资金,这叫直接融资。通过银行贷款,叫间接融资。我们国家现在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充分,发展得不好,主要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获得,所以必然银行的负债率肯定就会高,这也是中国的金融发展现状决定的,高杠杆率的形成是有它的历史原因。

当然,现在讲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杠杆率高好多只是炒去了。资金怎么能够到实体经济当中?所以要遏制杠杆率上升的势头,用货币效应来产生财富效应,所以怎么能够真正地发展实体经济?所谓的“去杠杆”,就是把钱怎么赶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支持我国的制造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去杠杆”要通过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另外有一些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方式,来降低债务的存量,强化企业的约束。另外是提高股权的融资比重的方式,来控制债务的增量,这大概就是目前的措施,这是第三个。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降成本

第四个当然是降成本了。企业现在经济不太好,所以企业的成本偏高。因为利润回报率偏低,企业成本高了的话,企业经营就不好。资金不愿意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所以导致了企业融资的

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经营困难,那么需要多举措去降低成本。多举措降低成本,一个方面,比如通过财政的办法,像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另外扩大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另外,阶段性地降低了企业用工当中“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降低电价等措施,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补短板

第五个就是补短板。所谓补短板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个决胜阶段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所以,总书记讲得非常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现在脱贫攻坚是总书记的头号工程。现在五级书记都在抓扶贫,所以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要脱贫。现在脱贫当中知道补短板,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所以要补最大的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当中,在脱贫当中最大的短板是公共服务的短板,因为有历史的欠账,现在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道路交通、水,另外像一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现在因病致穷,医院医疗的条件差。

所以,这些就是补足公共服务的短板,公共产品供给的短板,这就是扶贫当中要努力去解决的,所以现在也是各方面的投入,国家扶贫的力度也很大,所以这个是在补短板。所以,这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是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五大任务,这是我

想在这个问题里面主要讲的一个内容。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

第二个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前面讲,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对国有企业改革提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有数字显示,到2015年底,国家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大概是119.2万亿元,也就意味着庞大的国有资产。而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主要的行业国有企业也在其中,所以,国有企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现在最严重的“过剩产能”,比如前面说的,钢铁、煤炭行业当中,国有企业占据着大头,所以在国有企业“去产能”过程当中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另外,“去库存”,现在一线、二线城市经常土地挂招牌,拍卖的时候拍出地王来。所谓的地王,超过半数以上都有国有的房地产企业,把这个地王拍走了,就有悖于国家“去库存”的初衷,所以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去库存”,国有企业在里面也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去库存是针对国有企业自身,使国有的房地产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另外,国有企业在“去杠杆”当中,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去杠杆”很多方面针对的是国有企业,刚才讲杠杆主要是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所以,在国有企业当中表现

得也就更加明显,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凭借着国家的信用跟政府关系密切,又凭借着国家的信用比民营企业更容易在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所以贷款规模也是很大的。

另外,期限也比较长,而且往往可能获得的利率比较低的信贷融资。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群体当中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相对比较高,因为原来占得比重就高。民营企业跟它相比,从商业银行贷款那里,容易获得利息低,时间比较长的贷款,国有企业肯定比重比较高,所以现在经济下行,杠杆率表现明显,突出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所以现在国有企业去杠杆率非常严峻。

现在经常讲到僵尸企业,实际上主要是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早该破产了。比如国有企业要解决就业、国有企业跟政府的关系密切等等。所以,大量的要去除僵尸企业,而且僵尸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资不抵债的一些企业。所以,在去杠杆当中,国有企业也是重中之重。

另外,在推进降成、本补短板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要履行社会责任,防范金融风险,国有企业应该说义不容辞,所以在推进降成本、补短板这几项任务当中,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发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现在讲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在煤炭、钢铁行业当中

应该退出来。“去杠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也比较高,也应该退出来,好像对国有企业改革不利。实际上不是对立的关系,因为既然以前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随着这次供给侧改革,提供给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反而会迫使国有企业自身提高,比如说资产收缩到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另外负债率降低就意味着资产的质量会更好,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所以,想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在供给侧改革当中的带动作用。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迫使国有企业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己的经济质量,为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做出国有企业应该有的贡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供给侧改革,首先倒闭的国有企业必须去改,这是一种挑战,但是挑战背后其实是一次机遇,通过国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又处在其中,而且问题更突出,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又提供了一个机遇。

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适应供给侧改革,这实际上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当中的应有之意。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路

第二个问题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路,前面内容主要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当中问题的战略

部署。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国有企业应该承担重要的带动作用。但事实上现在国有企业自身也处在改革当中,所以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国有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第二个问题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路。

现在对国有企业改革究竟是什么思路?目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央已经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这样的指导性文件,而现在实践当中,国有企业确实也是按照决定的要求,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正在推进的改革,所以,国有企业改革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明确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当中的一系列指导方针。按照这个决定,知道出发点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改革自身也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而我们把这些指导方针,称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路,这个指导方针包含哪些呢?这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当中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要求、改革的基本方法,以及改革的战略任务,这些就构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改革到了今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系统战略思路。这个思路里面包含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要求、基本方法、战略任务。

(一)国企改革指导思想

我们先看指导思想,所谓指导思想是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什么

样的一种原则要求?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指导思想。现在讲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一个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所以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包括五中全会。另外是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另外,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当中,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大的原则要求。现在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现在的提法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提法还是跟以往对于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做强,重回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而且现在,总书记还有克强总理多次讲话讲到,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样对做强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当中做强国有企业,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也是经过反复的。要不要国有企业做强,好像觉得国有企业现在只是在一些公益性的、垄断性的领域存在,不需要他做那么强大,但实际上现在看,从中央《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指导意见》里面看到做强、做优、做大,所以国有企业做强已经成为改革的首要的目标。

之所以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际上的提法改革要求,其实是对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地明确。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扮演什么样的重要的角色呢?一个是国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都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应该说功勋卓著、功不可没。现在国有企业所在的部门,国防建设、民生改善、科技进步,跟国有企业是分不开的。

另外,国有企业是执政党的政治基础,政治基础是执政党执政的血脉。另外,国有企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解决就业,上缴财政税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一定要搞好国有企业,这是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国有企业这几年尽管经济在下行,但是国有企业毕竟有着深厚的基础,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国有企业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的中央企业,大央企80%以上的资产都是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这些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乙烯生产近80%以上,主要都是集中在这些重要的行业,承担着国家原油天然气供应几乎全部,当然说这也就是几桶油,这是垄断行业,毕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

另外,也是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而且发电量占到全国的50%多,生产了全国超过大概60%的附加值钢材、70%

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电力很重要。另外,90%以上的国有企业已经实施了股份制改革,央企大概是60%以上的营业收入,以及80%以上的净利润都集中在上市公司,也叫改制。40多家的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当中,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国企自身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对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这跟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跟党的执政都是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重要的政治基础。

(二)国有企业基本原则

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基本原则。现在在新的起点上,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大概是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把国有企业改革跟基本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也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家知道,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就是“十五大”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个要遵循的原则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跟市场经济连接起来,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运行规律。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就是企业。所以,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要坚持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跟经济运行规律要连接起来,这是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是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当中,肯定是要增强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加,也一定要跟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监管要结合起来,这是必须要掌握的关系,这是第三个原则。

第四个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先要遵循政治原则,所谓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就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五个是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科学方法。不能一错而就,也不能说着急,但是你也不能往后拖,所以要有科学的方法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是现在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遵循的五个方面的原则。

在这五个方面的原则里头,有一个就是所谓的第二个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里面一方面是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的力量。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绝对不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所以,国企改革当中必须明确的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这是一个。

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又要遵循市场规律、企业运行的规律,所以在国企改革当中,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把所有权、

经营权分开。因为按照市场的运行要有激励,但同时要跟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国企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这是国企改革的五大原则。

(三)国企改革主要目标

第三个,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实际上国企改革有一个总目标,也有阶段性的目标。所谓总目标是到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的布局要更加合理,另外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的优秀企业家,而且也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力、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骨干企业,使得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都明显增加,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总目标。按照这样的基本原则要求,在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方面,这些都要有大的突破,当然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另外,总目标下面,国有企业改革还有四个分目标,这四个分目标,就是把刚才讲的具体内容细致化。这四个目标,一个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要基本完成,这是一个分目标,公司制改革要基本完成。这主要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更加健全。

另外一个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成熟,就是国资监管制度要更加成熟,主要把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国有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