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热处理工艺及研究现状-最新范文
浅谈镁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浅谈镁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法摘要:镁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由于纯镁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很低,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一般通过加入合金元素,与镁形成固溶体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除此以外镁合金还可进行热处理,主要包括T2、T4、T5、T6 等热处理方法,改善合金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发挥材料潜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镁合金热处理的目的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它的力学性能,比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和伸长率等。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在地壳中是第八丰富的元素,约占地球壳层质量的1.93%。
其在海洋质量含量为0.13% 。
镁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很低。
一般通过加入合金元素,与镁形成固溶体,或是在固溶体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过剩强化相来强化合金,即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1] 。
除此加入合金元素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提高镁合金的性能[2] 。
热处理是改善合金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发挥材料潜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镁合金热处理的目的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它的力学性能,比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和伸长率等。
其热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类:T1—部分固溶加自然时效;T2 —铸后退火;T3—固溶加冷加工;T4 —固溶处理;T5—人工时效;T6—固溶处理加人工时效;T7 —固溶处理加稳定化处理;T8 —固溶处理、冷加工加人工时效。
其中最常用的为T2 、T4、T5、T6 热处理方法。
关键词:镁合金热处理材料成型一、T2 、T 4、T 5、T 6 热处理方法1 T2 处理又称均质化退火,其目的是消除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晶内偏析。
减小或消除变形镁合金制品在冷热加工、成形、校正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也可以消除铸件或铸锭中的残余应力。
凝固过程中模具的约束、热处理后冷却不均匀或者淬火引起的收缩等都会导致镁合金铸件中出现残余应力。
此外,机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残余应力,所以在最终机加工前最好进行中间去应力退火处理。
2 T4 处理[3]T4即固溶处理后进行自然时效。
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镁合金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比刚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等优点的金属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医疗和军工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表面容易氧化、腐蚀和磨损等问题,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表面性能,人们研究并发展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
本文将对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其中,单位面积处理成本低、处理厚度易控制、成型成本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酸蚀处理酸蚀处理是指将镁合金表面暴露在稀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并表面平整的氧化膜。
氧化膜的厚度和性质取决于酸性溶液的成分、浸泡时间和处理温度等因素。
酸蚀处理可以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并可以提高其表面美观度。
然而,酸蚀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如果酸性溶液中的浓度、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不恰当,会导致镁合金表面粗糙、不规则、氧化膜薄和不致密等缺陷。
其次,氧化膜虽然可以保护镁合金表面免于腐蚀和磨损,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脆性,易于剥离和破裂。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酸性溶液的成分、添加复合添加剂、控制温度等因素来改善氧化膜的性质。
此外,还可以将酸蚀处理与其他表面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表面成品质量。
1.2 电解沉积处理电解沉积处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特定条件下,将金属离子沉积在镁合金表面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该方法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金属涂层,具有厚度均匀、致密、耐腐蚀和较高的硬度等优点。
电解沉积处理可以用于制备镀铬、镀镍、镀锌、镀铜等多种涂层。
尽管电解沉积处理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处理过程的费用较高,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和金属离子等。
其次,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沉积条件不当,容易造成涂层的不均匀、太薄或太厚等缺陷。
镁合金发展现状

镁合金发展现状
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然而,尽管镁合金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现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镁合金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于铝合金或钢材,镁合金的原材料价格较高,并且加工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镁合金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其次,镁合金在易燃性和腐蚀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镁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容易燃烧,同时也容易被大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从而导致结构的腐蚀和失效。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以确保其持久耐用性。
此外,镁合金的加工性能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比于其它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材,镁合金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热裂纹和变形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加工工艺和技术,以提高镁合金的可加工性。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镁合金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节能环保和轻量化的需求不断提高,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具有显著的优势。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镁合金的需求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为了推动镁合金的发展,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通过改进合金配方、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可以拓宽其应用
领域。
同时,加强制造工艺的研究,提高镁合金的加工性能,也是促进其产业化的关键。
总之,尽管镁合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轻量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有望克服当前的问题,推动镁合金的产业化和应用。
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及研发现状分析

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及研发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建筑材料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镁合金作为其中的一种,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文对镁合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其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就镁合金材料的研发现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镁合金;应用现状;新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行业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得以应用。
在金属材料方面,镁合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是未来金属材料发展的优先选择。
随着工艺水平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镁合金材料铸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不过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1 镁合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从当前镁合金材料的应用情况来看,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机加工性能优良,减振性优异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与铝合金一样镁合金也可以再融解精炼,因此具有高度的可回收性。
在当前倡导节能与环保的时代背景下,镁合金受到工业界的重视与青睐。
从镁合金的成分结构来看,由于其结晶构造属于最密六方格子(HCP),具有异方向性,因此在对镁合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中,对加工温度、加工速度、加工量的控制都要求十分严格。
这样有利于在对镁合金材料进行成形加工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其机械性质易受金属流动的影响。
镁合金制件在当前各工业领域、建筑行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成品是现有最轻的实用金属之一,而且还体现出以下应用优势:比强度优越,切削性良好(切削加工容易),振动吸收特性优越,电磁波遮蔽性良好等;当然,在热传导能力、防辐射和抗干扰方面镁合金也体现出其优势。
基于这些优势,镁合金材料在重型机械零件制造中已经成熟地得以应用。
而在家庭电子产品如笔记本外壳、PDA外壳、移动电话外壳、等这些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正在开发与探索中。
2 镁合金材料的工艺特点和研发现状2.1 工艺特点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对镁及镁合金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从中总结了应用广泛的特点,主要是与其产品的优越性有关,而这种优势也有赖于其工艺流程。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现状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现状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易氧化、耐磨性差、腐蚀性强等问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
目前,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方法。
1. 化学处理: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洗、碱洗、酸碱中和、酸洗除油和镀硬铬等。
酸洗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提高镁合金的表面质量和附着力;碱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有机物;酸碱中和可以中和残留的酸碱溶液;酸洗除油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油脂和污染物;镀硬铬可以提高镁合金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2. 电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主要包括阳极氧化和电沉积等方法。
阳极氧化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镁合金的抗氧化、耐蚀和耐磨性能;电沉积可以通过电解沉积金属或合金在镁合金表面,改善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
3.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机械研磨、喷砂、阳极砂化等方法。
机械研磨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和粗糙度,提高表面质量;喷砂可以通过高速喷射硬度较高的粒子,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阳极砂化可以通过在阳离子溶液中进行磨料刷砂,提高表面的粗糙度和附着力。
综上所述,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涵盖了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以提高镁合金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电子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优化的相关研究。
一、镁合金制备方法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和挤压工艺等。
熔炼法是将镁及其合金化元素加热至熔点,通过浇铸、压力铸造等方法制备成型。
粉末冶金法则是将镁合金粉末与合金元素粉末混合,经过压制和烧结等工艺制备成型。
挤压工艺是将镁合金坯料放入挤压机中,通过挤出模具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
二、镁合金材料性能优化1. 合金元素控制镁合金的性能优化离不开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控制。
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如铝、锌、锰等,可以有效提高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同时,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配比,还可以优化材料的塑性、热处理响应等特性。
2. 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优化镁合金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可以改善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组织均匀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时效处理、固溶处理和退火处理等。
3. 成形工艺成形工艺是对镁合金材料性能进行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采用适当的成形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
常见的成形工艺包括挤压、轧制、拉伸和锻造等。
这些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晶粒形貌和取向分布,从而得到优化的力学性能。
4.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镁合金材料性能进行提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改性涂层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摩擦性能和界面黏附性等。
5. 微观组织分析微观组织分析是评价镁合金材料性能的关键手段。
通过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设备,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晶粒形貌、晶界分布和相组成等特征。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优化材料制备和性能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三、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轻质、高强度材料需求的增加,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
稀土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稀土元素和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粒大小、分布情况以及界面 形态,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
总之,对稀土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及半固态组织演变规律的深入了解,将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材料制备和使用的关键因素,为未来镁合金材料的发展和应 用奠定基础。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日益受到科研和工业界的。尤其是生 物医用镁合金,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腐蚀降解性,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次 演示对新型生物镁合金MgZnCaZrNdY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进行了深入研 究。
组织结构
稀土镁合金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位错、孪晶和滑移等现象。在镁合金中,位 错是指晶体中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位移的缺陷,其数量和分布对材料的力 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孪晶是指晶体中两个或多个晶格区域沿着一定的镜面对称排 列,
以提高晶体的整体自由能。滑移则是晶体中原子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 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增加位错密度,从而改善稀土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时效处理可以析出强化 相,提高基体的硬化程度和耐磨性能;形变强化可以通过冷加工增加位错密度, 提高稀土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然而,热处理工艺的不当控制可能会导致稀土镁 合金出现裂纹、晶粒
粗大等问题,因此需要精确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 改进建议
二、英美文化青春剧与英美青春 剧的差异
英美文化青春剧与英美青春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英美文化青春剧更加注重文化背景的呈现。剧集往往会通过 细节展现出英国或美国的特定文化元素,如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而英美青
春剧则较少文化背景,更加强调年轻人的普遍性问题。
2、价值观:英美文化青春剧通常会呈现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2、人物个性鲜明:英美青春剧的主角们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自 信、独立、善良、勇敢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容 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镁合金的热处理

镁合金的热处理热处理是改善或调整镁合金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手段。
镁合金的常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和固溶时效两大类。
部分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镁合金铸件的铸造内应力或淬火应力,从而提高工件的尺寸稳定性。
镁合金能否进行热处理强化完全取决于合金元素的固溶度是否随温度变化。
当合金元素的固溶度随温度变化时,镁合金可以进行热处理强化。
可热处理强化镁合金 铸造镁合金 Mg-A1-Mn 系(如AM100A )Mg-A1-Zn 系(如AZ63A 、AZ81A 、AZ91C 和AZ92C等) Mg-Zn-Zr 系(如ZK51A 和ZK61A 等) Mg-RE-Zn-Zr 系(如EZ33A 和ZE41A )Mg-Ag-RE-Zr 系(如QE22A )Mg-Zn-Cu 系(如ZC63A )变形镁合金 Mg-Al-Zn 系(如AZ80A ) Mg-Zn-Zr 系(如ZK60A ) Mg-Zn-Cu 系(如ZC71A )某些热处理强化效果不显著的镁合金通常选择退火作为最终热处理工艺。
镁合金热处理的最主要特点是固溶和时效处理时间较长,其原因是因为合金元素的扩散和合金相的分解过程极其缓慢。
由于同样的原因,镁合金淬火时不需要进行快速冷却,通常在静止的空气中或者人工强制流动的气流中冷却。
一、 热处理类型和选择符号意义 符号 意义 F加工状态 T4 固溶处理(然后自然时效) O完全退火 T5 人工时效 H1加工硬化 T6 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 H2加工硬化后退火 T7 固溶处理后稳定化处理 T2去应力退火 T8 固溶处理后冷加工、人工时效 T3 固溶处理后冷加工 T9固溶处理、人工时效后冷加工 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都可以进行退火(O )、人工时效(T5)、固溶(T4)以及固溶加人工时效(T6、T61)处理,其热处理规范和应用范围与铸造铝合金的基本相同。
镁合金的扩散速度小,淬火敏感性低,从而可以在空气中淬火;个别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热水淬火(如T61),其强度比空冷T6态的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合金热处理工艺及研究现状
摘要:镁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刚度、比强度、良好的电磁屏蔽性、
减振性能和散热性能,是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镁合金、热处理、研究现状
多数镁合金都可通过热处理来改善或调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
性能。镁合金能否通过热处理强化完全取决于合金元素的固溶度是否
随温度变化。当合金元素的固溶度随温度变化时,镁合金可以进行热
处理强化。镁合金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分为退火和固溶时效两大类。
镁合金热处理强化的特点是:合金元素的扩散和合金相的分解过
程极其缓慢,因此固溶和时效处理时需要保持较长的时间。另外,镁合
金在加热炉中应保持中性气氛或通入保护气体以防燃烧。
一、退火
退火可以显著降低镁合金制品的抗拉强度并增加其塑性,对某些
后续加工有利。变形镁合金根据使用要求和合金性质,可采用高温完
全退火(O)和低温去应力退火(T2)。
完全退火可以消除镁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效应,
恢复和提高其塑性,以便进行后续变形加工。完全退火时一般会发生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所以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太长。当镁合金含稀
土时,其再结晶温度升高。AM60、AZ31、AZ61、AZ60合金经热轧或热
挤压退火后组织得到改善。去应力退火既可以减小或消除变形镁合金
制品在冷热加工、成形、校正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也可以
消除铸件或铸锭中的残余应力。
二、固溶和时效
1、固溶处理
要获得时效强化的有利条件,前提是有一个过饱和固溶体。先加热
到单相固溶体相区内的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使原组织中的合金
元素完全溶入基体金属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这个过程就称为固溶
热处理。由于合金元素和基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弹性模量的差异,使
基体产生点阵畸变。由此产生的应力场将阻碍位错运动,从而使基体
得到强化。固溶后屈服强度的增加将与加入溶质元素的浓度成二分之
一次方比。
根据Hmue-Rothery规则,如果溶剂与溶质原子的半径之差超过
14%~15%,该种溶剂在此种溶质中的固溶度不会很大。而Mg的原子直
径为3.2nm,则Li,Al,Ti,Cr,Zn,Ge,Yt,Zr,Nb,Mo,Pd,Ti,Pb,Bi等元
素可能在Mg中会有显著的固溶度。另外,若给定元素与Mg的负电性
相差很大,例如当Gordy定义的负电性值相差0.4以上(即
∣xMg-x∣>0.4)时,也不可能有显著的固溶度。因为此时Mg和该
元素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非固溶体。
2、人工时效
沉淀强化是镁合金强化(尤指室温强度)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合金
中,当合金元素的固溶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少时,便可能产生时效
强化。将具有这种特征的合金在高温下进行固溶处理,得到不稳定的
过饱和固溶体,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即可产生弥散的
沉淀相。滑动位错与沉淀相相互作用,使屈服强度提高,镁合金得到强
化:
Tyield=(2aGb)/L+τa(1)
式中Tyield为沉淀强化合金的屈服强度;τa为没有沉淀的基
体的屈服强度;(2aGb/L)为在沉淀之间弯出位错所需的应力。
由于具有较低的扩散激活能,绝大多数镁合金对自然时效不敏感,
淬火后能在室温下长期保持淬火状态。部分镁合金经过铸造或加工成
形后不进行固溶处理而是直接进行人工时效。这种工艺很简单,可以
消除工件的应力,略微提高其抗拉强度。对Mg-Zn系合金就常在热变
形后直接人工时效以获得时效强化效果,即可获得T5状态加工产品。
3、固溶处理+人工时效
固溶淬火后人工时效(T6)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屈服强度,但会降低
部分塑性,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Mg-Al-Zn和Mg-RE-Zr合金。为了充
分发挥时效强化效果,对含锌量高的Mg-Zn-Zr合金也可选用T6处理。
进行T6处理时,固溶处理获得的过饱和固溶体在人工时效过程中发
生分解并析出第二相。时效析出过程和析出相的特点受合金系、时效
温度以及添加元素的综合影响,情况十分复杂。另外,不同镁合金系其
热处理工艺不同,不同类型工件其热处理工艺也不相同。镁合金挤压
件脱模后需要采用强制气冷或水冷进行淬火以获得微细均匀的显微
组织。然而在淬火过程中,禁止冷却水与热模具直接接触,否则将导致
模具开裂。挤压的镁合金材料其状态主要有T5、T6、F。其中T5为
在线淬火后再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T6为固溶处理与人工时效状态;F
为原加工状态即挤压状态。固溶处理可提高强度,使韧性达到最大,
并改善抗震能力。固溶处理之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可使硬度与强度达
到最大值,但韧性略有下降。镁合金材料在热加工、成形、矫直和焊
接后会留有残余应力。因此,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三、镁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田学峰等人对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消失模铸态AZ91镁合金的
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效沉淀在晶内
及晶界处以连续形式析出,而在低温时效时沉淀以不连续形式在晶界
形成,并具有糖浆状。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其中高温时效对提高强度及加工硬化率尤为有利。另外,晶粒
的尺寸和数量会随固溶温度和时间发生改变,且由显微分析可发现不
同形态的粒子。通过对析出物的尺寸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该状态的
合金固溶温度更接近于435℃而非415℃。显微组织的改变使合金硬
度在高温下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ZhengMY等人研究了压铸SiCw/AZ91镁合金的时效行为。发现添
加SiC晶须后,SiCw/AZ91复合物的沉淀过程并未发生改变,但复合物
中的时效过程会比AZ91合金的要快。SiC晶须的添加改变了Mg17Al12
的分布,析出物优先在SiCw/AZ91界面上形成。优先形成的界面析出
物耗尽了基体中的Al,使复合物基体中的连续析出相数量减少,分布
不连续,因此SiCw/AZ91复合物中的时效硬化效率比AZ91合金中的要
低。
麻彦龙等人对ZK60镁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
究,初步确定了时效ZK60镁合金中主要合金相的种类和形态。实验结
果表明,ZK60镁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共晶组织,共晶组织主要由
α-Mg和MgZn相组成,其形态和分布具有多样性。分段固溶工
艺(380℃12h十510℃×12h)最大限度消除了共晶组织,使固溶
样品显微硬度接近镁基体。在铸态、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ZK60镁
合金中均存在MgZn2相,它们无取向分布,形貌呈近似平行四边形,大
小在200nm~500nm之间,对热处理不敏感。时效ZK60镁合金中的第
二类析出相是MgZn相,形态为长约500nm的条状,与基体有严格的位
相关系。第三类析出相是Mg2Zn3相,形态为长约100nm的短杆状,它
是时效ZK60镁合金中数量最多,尺寸最小,分布最均匀的析出相。
董文超等研究了T61热处理工艺和过热度对AM60镁合金显微组织
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β相在α
相内的固溶以及在晶内和晶界上的析出改善了AM60镁合金的显微组
织,同时AM6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