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观赏价值,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的意义

1.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古树名木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我国传说有“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等均可为历史见证,这些古老树木是活着的历史文物,其本身存在,可成为人们吊古,瞻仰的对象。

1.2为艺术文化增添色彩

古树名木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作用,例如:“扬州八怪”中的李蝉曾有名画《五大夫松》;骊山的拧拧柏、八戒树、贵妃手植榴、五指槐。诸如此类为古树名木而作的诗画为数极多,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1.3古树名木可以组建高质量的园林艺术

古树名木苍劲古雅,姿态奇特,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也常成为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如,黄山风景区的黄山松以顽强、奇异著称于世,宛若黄山的灵魂;鞍山千山之秀素有“秀在松”之说;香岩寺殿内的蟠龙松,冠幅遮天蔽日,葱秀俊逸,遒劲洒脱,宛若巨龙盘踞飞升。其他如陕西黄陵的“轩辕柏”,北京北海团城上的“遮荫侯”(油

松)和“白袍将军”(白皮松),泰山“卧龙松”,四川灌县天师洞冠幅36m 的世界最大银杏,陕西勉县武侯祠的“护墓双桂”及苏州光福的“清、奇、古、怪”四株古圆柏等,这些古树名木为园林和风景旅游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园林和旅游风景区一个主体性的风景线,并与其它其它风景相结合,组成一道高质量的园林艺术风景线,均使中外游客喷啧称奇,流连忘返。

1.4古树名木是研究自然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树名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他们对研究一个地区千百年来的气象、水文、地质和植被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复杂的年轮结构和生长情况,既反映出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轨迹,又可追溯树木生长、发育的若干规律。

1.5古树名木可供树种规划作重要作用

古树名木多数是乡土树种,作为制定城镇树种规划的可靠参考。2古树衰老的原因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保护意识或资金投入情况不一等,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为此有必要探讨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2.1土壤密实度过高

城市公园里游人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据测定:北京中山公园在人流密集的古柏林中土壤容重达1.7g/cm3,非毛管孔隙

度2.2%;天坛“九龙柏”周围土壤容重为1.59g/cm3,非毛管孔隙度为2%,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生长受抑制。

2.2古树根系环境透气性差

树干周围铺装过大有些地段地面用水泥砖或其他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上与地下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名木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

2.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风景区各种文化、商业活动等的急剧增加,设置临时厕所,倾倒污水等人为原因而使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是某些局部地段古树名木致死的原因。

2.4根部营养不足

肥分不足是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原因之一。氮、磷、钾等元素不足,使古树名木生长缓慢,树叶稀疏,抗性减弱。

2.5人为损害

由于各种原因,人为的刻划钉钉、缠绕绳索、攀树折枝、剥损树皮;借用树干做支撑物;在树冠外缘3m内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等、都会对古树造成伤害。如,不少公园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古树附近开各式各样的展销会、演出会或是开辟场地供周围居民(游客)进行操练,随意排放人为活动的废弃物,污水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含盐量增加,土壤pH值增高的直接后果是致使树木缺少微量元素,营养生理平衡失调等等。3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和养护管理

3.1古树名木调查、登记、存档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树种、树龄、树高、冠幅、生长势、病虫害、养护及有关资料(如碑、文、诗、画、图片、传说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级,对于各级古树名木,均应设永久性标牌,编号在册并采取围栏、加强保护管理等措施。对于年代久远的树木予以特殊保护,必要时拨专款专人养护,并随时记录备案。

3.2古树的复壮措施

3.2.1 埋条法分放射沟埋条和长沟埋条。放射沟埋条是以古树名木为圆心,在树冠投影外侧挖4~12条放射沟,每条沟长120cm左右,宽为10~70cm,深80cm。沟内先垫放10cm厚的松土,再把剪好的树枝缚成捆,平铺一层,每捆直径20cm左右,上撒少量松土,同时施入有机肥和尿素,每沟施有机肥lkg(干重),尿素150g,为了补充磷肥可放少量脱脂骨粉,覆土10cm后放第二层树枝捆,最后覆土踏平。

3.2.2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在地面上铺置上大下小的特制梯形砖,砖与砖之间不勾缝,留有通气道,下面用石灰沙浆衬砌,沙浆用石灰、沙子、锯末配制,比例为1∶1∶0.5。同时还可以在埋树条的上面种上花草,并围栏禁止游人践踏。

3.2.3做渗井依埋条法挖深120~140cm,直径110~120cm的渗井,井底壁掏3—4个小洞,内填树枝、腐叶土、微量元素等。井壁用砖砌成坛子形,不用水泥砌实,周围埋树条、施肥,井口盖盖。其作用主要是透气存水。

3.2.4埋透气管在树冠半径4/5以外挖放射状沟,一般宽80cm,深80cm,长度视条件而定。挖沟时保留直径lcm以上的根,在沟中适当位置垂直安放透气管,每株树2~4根,管径10cm,管壁有孔,管外缠棕,外填腐叶土、微量元素和树枝的混合物。

3.3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恢复和保持古树原有的生境条件;养护措施必须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每一种都有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特性,在养护中应顺其自然,满足生理要求,将古树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养护措施必须有利于提高树木生活力,有利于增加树体抗逆性,这类措施包括,灌水,排水,松土,施肥,支撑,防病虫等。

3.4 养护管理措施

3.4.1保持生态环境古树名木不要随意搬迁,不应在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废水,以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3.4.2保持土壤通透古树名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为防止人为破坏树体应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

土壤要求疏松、透气性好,有效孔隙度应在10%以上,容重应在1.35g/cm3以下;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20%之间;松柏类古树生长土壤含水量应在14~17%之间;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土壤含盐量应在0.3%以下。

树穴直径不得小于4m。半径10m之内不得采用硬铺装。如因条

件限制需要铺装,必须采用透气铺装材料。

3.4.3加强水肥管理根据树木的需要,及时进行施肥,并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应以施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必须经充分腐熟。

施肥应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或环施或穴施、沟施,沟或穴深0.3~0.5m,沟施或穴施均应分布均匀,施肥位置每年应轮换。

施肥量应根据树种及土壤肥份情况而定。

施有机肥以土壤解冻后、树木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为宜。

针叶类古树(如油松)应注意调节土壤的元素平衡,可增施松林中的菌根土或栎树腐叶土,也可施用专用菌根肥。

叶面施肥应在生长季节进行。每年可进行2~3次叶面施肥,叶面施肥配比为氮:磷:钾=1:1:1,施肥浓度0.2~0.3%。叶面施肥宜在无风雨的傍晚进行。

当土壤质地恶化,不利树木生长时,可进行换土。在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过高处,要注意排水;当土壤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3.4.4防治病虫害苹桧病,双条杉天牛,白蚁,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常危害古树名木,要及时防治,定期检查,掌握病虫害习性,一旦发现立即进行防治,防治应采用综合治理方法,药物防治应以无、低毒药剂为主。

3.4.5补洞防治古树洞衰老加上人为的损伤,病菌的侵袭,使木质部腐烂蛀空,造成大小不等的树洞,对树木生长影响极大。除有特殊观赏的树洞外,一般应及时填补,先刮去腐烂的木质部,用硫酸铜或

硫酸粉,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柏油防腐剂,为恢复和提高观赏价值,表面用1:2水泥黄沙,加色粉面,按树木皮色装饰,较大树洞则要用钢筋水泥或填砌砖块,填补树洞并加固,再涂油灰粉饰。[228]

3.4.6支架支撑古树名木年代久远,主干、主枝常有中空或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对有枝干下垂、折断、劈裂或树体倾斜有被风刮倒危险的古树名木,应及时设立支架支撑,并在支撑物与枝干接触处用胶皮做衬垫。[229—230] 3.4.7堆土筑台堆土、筑台可起保护作用,也有防涝效果。砌台比堆土收效尤佳,可在台边留孔排水。

3.4.8整形修剪对于一般古树名木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锯去枯枝死枝,通过改变根冠之比达到养分集中供应,有利发出新枝。对于特别有价值的珍贵古树名木,以少整枝、少短截,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

3.4.9设避雷针目前古树多数未设避雷针,其古木高耸且电荷量大,易遭雷电袭击。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曾遭过雷击。如遭受雷击,应立即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堵好树洞。

3.4.10日常管理春季,夏季,灌水防旱,秋季,冬季浇水防冻,灌水后应松土,一方面,保墒,同时增加通透性,古树施肥方法各异,可以在树冠投影部分开沟(深0.3m,宽0.7m,长2m或深0.7m,宽1m或2m)沟内施腐殖土加粪肥,有的施化肥,有的在沟内施马蹄掌或酱渣(油箔饼)。

3.4.11树体喷水由于城市空气浮沉污染,古树树体截留灰尘极多,

影响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北京北海公园和中山公园常用喷水方法加以清洗,此项措施费用较高,只在重点区采用。

4 必须处理好古树与周围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

4.1 在松柏类古树周围可适量保留壳斗科树种如栎、槲等,以利菌根菌的活动,促进古树生长。

4.2 古松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严禁种植核桃树、接骨木、榆树,以避免对其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4.3 除对古树生长有利的部分植物可进行适量保留外,必须对古树周围生长的阔叶树、速生树和杂灌草进行控制。

4.4 应保持古树及周围环境的清洁。

4.5 应加强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6 应因地制宜地设置围栏保护古树,孤立树或树群围栏与树干的距离不小于3m。

4.7 在古树保护范围内(树冠垂直投影外沿3m范围内),禁止动土或铺砌不透气材料。各种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必须在其保护范围边缘事先采取保护措施。

4.8 在古树根系分布范围内,严禁设置临时厨房或厕所等有污染气体、液体的设施和排放污水的渗沟;严禁在树下堆放污染古树根系、土壤的物品,如石灰、撒过盐的积雪、人粪尿、垃圾、废料或倒污水等。

4.9 严禁在树体上钉钉子、绕铁丝、挂杂物或作为施工的支撑点。严禁攀折、刮蹭和刻划树皮等伤害古树的行为。

4.10 有纪念意义和特殊观赏价值的古树,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采取防腐处理。需修剪的应制定修剪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古树树体上的伤疤或空洞应及时填充修补,防止进水。

4.11 古树树体及大枝有倾倒、劈裂或折断的可能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或支撑等保护措施。

4.12 对高大树体必须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

4.13 在坡林地环境的古树应有下木和地被植物伴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对坡坎进行加固、防止水土流失。平地古树林地应适时适地栽种豆科地被植物。浇水应一次浇透浇足。暂不使用再生水浇灌古树。

4.14 古树复壮要严格采用成功的方法,吸收和运用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报请主管部门审查。

4.15 古树复壮和移植工程必须是具有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方可承担。古树移植必须确保成活。施工技术方案必须经专家组论证,报请北京市园林局审查批准后,并在园林监查部门监督下实施。移后要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制,及时制定养护方案,并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质量。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研究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是活化石。但目前古树名木正日趋减少,作为园林工作者应当根据目前古树名木的实际情况,以古树名木衰老和减少的原因为依据,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对于衰老的古树,提出相应的复壮措施,进行实验、研究,为保护古树名木做出贡献。让古树名木更好的为文化艺术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田如男编著园林树木栽培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2

3成海钟主编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郭学望包满珠主编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张养忠,郑红霞主编园林树木与栽培养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6佘远国主编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226—230]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乃活文物,是无价之宝,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现,因此应该重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一、解决土壤的透气性。土壤透气性是影响根部生长的因素之一。密实的土壤造成树木扎根和呼吸困难,生长受到影响,树势会逐年减弱。解决的方法一是在树冠投影的范围内,加设与古典建筑相协调的各种栏杆进行保护;经常疏松表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以利于根系的呼吸和不断萌发新根。二是在践踏严重的地方,于树冠外围埋树枝、树叶,是土质疏松,诱根深扎,如是人们的必经之路,需铺设透气砖。三是在古树周围栽种草皮,禁止践踏。 二、增加土壤养分。一株古树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在一个地方,使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缺失的养分又没有及时补充,因此要采取一下措施:一是隔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二是往根部适量施复合肥;三是结合病虫害防治往叶片上喷肥。

三、病虫害防治。古树由于趋向衰老容易招致病虫的危害,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修复古建筑和大搞旅游服务设施,运进大批木材的同时带来不少病虫害。因此,除禁止在古树周围堆放和加工木材外,可用物候研究来预测预报虫害,做到防重于治。一是尽量利用生物防治,培养天敌来消灭害虫。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灰雀等;二是虫口密度大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药效期长的药剂防治。 四、支架支撑。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常出现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其它物支撑。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龙爪槐就是用棚架式支撑。 五、设避雷针。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遭到雷击,严重影响树势,有的在雷击后未采取补救措施,及至很快死亡。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遭受雷击,应立即把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六、树体喷水。由于城市空气浮尘污染,古树树体截留灰尘极多,影响观赏效果和光化作用,可用喷水等方法进行清洗。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保护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的名木,是指树种稀有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绿化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财政、规划、建设、环保、旅游、文化、市政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围协同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遵循属地原则,坚持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古树名木保护的科学研究。对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不得损害和自行处置古树名木,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批评、劝阻和举报的权

利。 第二章调查公布 第八条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全县围的古树名木进行资源普查,建立资源档案;对古树名木集中的群落,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小区;对分散的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拍照、编号。 单位和个人向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未登记的古树名木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建立资源档案。 第九条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一)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300年至499年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二级保护; (三)树龄在100年至299年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三级保护。 古树名木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组织鉴定。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分别对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二级保护古树、三级保护古树的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某某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某某县城市管理办法》、《某某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某某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某某县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所称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7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保护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县林业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县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规划、住建、农科、水务、环保、民族宗教和旅游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实施本办法。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名录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并建立档案、设立标识。 第五条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损伤、破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对养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名木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实行三级保护。 二级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由县人民政府确认公布并报省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级古树名木报省人民政府确认公布。 第八条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 (一)古树名木木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 (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 (三)成群落生长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其保护范围有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 第九条市、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至少每5年组织一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根据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建立档案。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用于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专业养护、保护设施的修建维护。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

园林古树名木养护办法

古树名木养护办法 1.0目的 为加强古树名木养护的管理,规范古树名木的养护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金碧物业所辖项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3.0职责 3.1客服中心环境主管负责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落实的跟踪检查。 3.2绿化技工负责古树名木养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4.0工作内容 4.1土壤保护与改良 4.1.1施肥原则 施肥应根据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生长势和土壤等条件而定。 4.1.2施肥方法 一般应在冬季施腐熟有机肥;开花结果类树种可在花果期后追施含磷钾的颗粒肥。 冬施有机肥可沟施也可穴施。应先探根,再在吸收根附近均匀挖3-4条长宽深为50×25×30(cm)的辐射状沟或直径5-10cm、深30-50cm、穴距60-80cm的穴洞;施肥的位置应每年轮换。 4.1.3其他保护技术 当古树名木根部土壤出现空洞时,应及时填充土壤;当根部须根裸露时,应及时覆土、覆土厚度应为3-5cm。填充或覆盖用土应选用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如塘泥、泥炭土等。 4.1.4古树名木保护区内的裸露表土,可放置覆盖物,如陶粒、泥炭土等,也可种植地被植物。 4.1.5古树名木保护区内原先采用硬质铺装材料的,应改用透气铺装材料。 4.2灌溉与排水 4.2.1灌溉 古树名木一般不进行灌溉。 4.2.2排水 古树名木保护区及附近应有与环境相协调的自然或管道排水系统。大雨后积水应在1小时内排除;暴雨后积水应在2小时内排除。 4.2.3土壤标高

必须保持古树名木树干根颈部的原有土壤标高,周边土壤标高应略低于树干根颈部。 4.3有害生物的控制和环境保护 4.3.1有害生物的控制 4.3.1.1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3.1.2监测 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对在巡视中发现的有害生物应做好调查记录,及时上报绿化养护技术人员。 4.3.1.3重点控制的有害生物种类 食叶性害虫如刺蛾类;刺吸性害虫如蚧虫、木虱类;钻蛀性害虫如白蚁、天牛类;侵染性病害如煤污病等。 4.3.1.4有害生物的控制方法 白蚁危害广玉兰、香樟、桂花、榕树、棕榈类植物等;可采用毒铒法、引诱法,施药时间为4-10月份白蚁活动期。 天牛危害樟树、秋枫、朴树、木棉树等;可采用毒扦、药剂灌注或人工钩除等方法。 松红蜡蚧危害雪松;红蜡蚧危害枸骨、桂花、香樟等;日本壶蚧危害广玉兰、香樟等。松红蜡蚧、红蜡蚧防治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日本壶蚧防治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喷施药剂可选择花保等无公害药剂,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4次,药剂应喷洒均匀。 刺蛾类危害小叶榕、菠萝蜜、银杏、榆科植物,5-10月份幼虫危害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灭幼脲等药剂,冬季除虫茧。 煤污病危害高山榕、广玉兰、香樟等;首先控制蚧虫,防治方法同蚧虫。 4.3.2环境保护 4.3.2.1原则 古树名木保护区内的植物与设施,必须加以控制,不得影响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4.3.2.2保护技术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大型野草、恶性杂草必须拔除;对树木生长有不良影响的植物,如散生竹、野构树及附生于树上的藤本植物等,必须清除。对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同种小植株,可适当保留。 4.4 修剪 4.4.1原则

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观赏价值,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的意义 1.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古树名木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我国传说有“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等均可为历史见证,这些古老树木是活着的历史文物,其本身存在,可成为人们吊古,瞻仰的对象。 1.2为艺术文化增添色彩 古树名木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作用,例如:“扬州八怪”中的李蝉曾有名画《五大夫松》;骊山的拧拧柏、八戒树、贵妃手植榴、五指槐。诸如此类为古树名木而作的诗画为数极多,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1.3 古树名木可以组建高质量的园林艺术 古树名木苍劲古雅,姿态奇特,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也常成为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如,黄山风景区的黄山松以顽强、奇异著称于世,宛若黄山的灵魂;鞍山千山之秀素有“秀在松”之说;香岩寺殿内的蟠龙松,冠幅遮天蔽日,葱秀俊逸,遒劲洒脱,宛若巨龙盘踞飞升。其他如陕西黄陵的“轩辕柏”,北京北海团城上的“遮荫侯”(油松)和“白袍将军”(白皮松),泰山“卧龙松”,四川灌县天师洞冠幅36m

的世界最大银杏,陕西勉县武侯祠的“护墓双桂”及苏州光福的“清、奇、古、怪”四株古圆柏等,这些古树名木为园林和风景旅游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园林和旅游风景区一个主体性的风景线,并与其它其它风景相结合,组成一道高质量的园林艺术风景线,均使中外游客喷啧称奇,流连忘返。 1.4 古树名木是研究自然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树名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他们对研究一个地区千百年来的气象、水文、地质和植被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复杂的年轮结构和生长情况,既反映出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轨迹,又可追溯树木生长、发育的若干规律。 1.5 古树名木可供树种规划作重要作用 古树名木多数是乡土树种,作为制定城镇树种规划的可靠参考。 2 古树衰老的原因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保护意识或资金投入情况不一等,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为此有必要探讨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2.1 土壤密实度过高 城市公园里游人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据测定:北京中山公园在人流密集的古柏林中土壤容重达1.7g/cm3,非毛管孔隙度2.2%;天坛“九龙柏”周围土壤容重为1.59g/cm3,非毛管孔隙度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标准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技术标准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management & maintenanc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八 前言 为了规范古树名木管理、养护和复壮,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福建省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及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借鉴了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8章,2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定义;3、管理;4、养护;5、复壮;6 、防腐、修补与加固;7、支撑;8、景观设计与保护。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管理 (4) .......................................................................................................................................... 4 基本规定3.1 .............................................................................................................................. 5 古树名木普查3.2 5防护3.3 4 护. 养 (7) ........................................................... 8 有.. (7) 日常养护害 生物防治 4.1 4.2 5复壮 .................................. 10 6防腐、修补与加固 ...................... 12 ................................................................ 12伤口处理6.1 ................................................................ 12防腐处理6.2 ................................................................ 12修补处理6.3 ................................................................ 13加固措施6.4 7支撑 .................................. 15 8景观设计与保 护 (17) ..................................... 17 城市古树景观开发设计原则8.1 ............................................ 17 枯树的景观利用与再造8.2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学院: 姓名: 学号/准考证号: 专业: 指导教师: 二0一四年三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古树衰老的原因 (2) 1.1 土壤密实实度高 (2) 1.2 透气性差 (2) 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3) 1.4 根部营养不足 (3) 1.5 人为损害 (3) 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3) 2.1 施腐叶土 (3) 2.2 长条沟施法 (3) 2.3 穴施法 (4) 2.4 埋条法 (4) 2.5 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 (4) 2.6 土壤反晒 (4) 2.7 松土、培土 (4) 2.8 设置复壮沟 (5) 2.8.1 复壮沟 (5) 2.8.2 通气管的安装 (5) 2.8.3 渗水井设置 (5) 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6) 3.1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6) 3.2 养护管理措施 (6) 3.2.1 保持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 (6) 3.2.2 整形修剪 (6) 3.2.3 加强日常管理 (7) 3.2.4 防治病虫害 (7) 3.2.5 补洞防治 (7)

3.2.6 支架支撑 (8) 3.2.7 设避雷针 (9) 4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古树名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物,常会因其古老、稀少而著名。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所以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非常重要。本文谈论了古树衰老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措施,为更好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1、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结合本景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古树名木,是指树龄有重要经济、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树木。 3、景区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适用本制度。 4、市人民政府、林业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5、古树名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和制止、检举损坏古树名木行为的权利。 6、古树名木由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林业管理部门按统一标准进行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报市人民政府公布。 7、古树名木按下列标准确定等级: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古树名木:树龄300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特殊史学价值的树木;作为传统名胜或政府首脑种植、赠送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小地区发现并变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标本树;国家级优树。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古树名木:树龄100—300年的树木;在名胜景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由古今中植、赠送或题咏过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本地区发现并经鉴定列为新种或变种的标本树;省级优树。 (3)不够列入一、二级标准的其余古树名木为三级古树名木。 8、对已确定的古树名术,各景点和林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建立管护责任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单位。 9、景区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古树名木管护工作,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喷洒药水一年不少于2次。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复壮,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扩大围护范围等,确保正常生长。 10、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人)按照属地管护的原则划定 (1)生长在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景点范围内的,该单位为管护责任单位; (2)生长在景区道路两侧及其周围的,该景区林业绿化管理单位为管护责任单位; (3)生长景区保护带范围内的,其景区林业管理机构为责任单位;

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

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 甲方:(县管理古树名木的部门)乙方:(养护责任人)为了将本县的古木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甲乙双方根据《沛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签定本养护责任书。 一、责任范围 序号树名编号树龄长势保护级别生长地点 二、双方职责 甲已双方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禁止一切损害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 甲方职责 1、甲方应当确定专门管理人员对责任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检查(属一级保护的,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二级保护的,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并及时做好巡视记录。发现古树名木生长出现异常或环境变化影响树木的情况,应及时与乙方联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甲方应及时组织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绿化养护单位进行复壮和抢救。 3、甲方应向乙提供必要的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4、甲方应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普及保护知识,积极推

广应用古树名木保护新技术。 乙方职责 1、乙方应当承担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费用。 2、乙方应当按照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在养护中加强对古树名木日常的观察、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如落叶、病虫害、环境变化等)应当及时向甲方反映,并积极配合进行抢救、复壮。 3、乙方应当做好防台、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在汛期台风来临之际,事先做好加固、支撑、绑扎、疏通管道、排除积水等措施。若发生险情,必须与甲方联系,并做好抢救工作。 4、乙方对古树名木采取的技术措施(如喷药、修剪、放肥、加土等),应事先制定方案,在征得甲方同意后方能实施。 5、乙方应及时掌握古树名木周围建设动态,如发现可能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情况,应及时向甲方报告。 6、乙方在养护中可向甲方咨询有关养护知识,并主动参加有并技术培训。 7、乙方应当及时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予以阻止或向甲方报告。 8、乙方对已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及时向甲方报告,在未经核实、注销前不得擅自处理。 9、如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需移植树龄在一百年以下的名木或二级保护的古树,必须根据办法规定,乙方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 三、奖惩办法

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规程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试行)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 上海市林业管理局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1) 3 土壤保护与改良 (2) 3.1土壤测试 (2) 3.2施肥原则 (2) 3.3施肥方法 (2) 3.4其他保护措施 (2) 4 灌溉与排水 (3) 4.1灌溉 (3) 4.2排水 (3) 4.3观测井设置 (3) 5 有害生物的控制和环境保护 (3) 5.1有害生物的控制 (3) 5.2环境保护 (4) 6 修剪 (4) 6.1原则 (4) 6.2修剪季节 (4) 6.3修剪技术 (4) 7 防腐与树洞处理 (4) 7.1原则 (4) 7.2防腐技术 (5) 7.3树洞处理技术 (5) 8 复壮与抢救 (5) 8.1原则 (5) 8.2复壮技术 (5) 8.3抢救技术 (6) 9 保护设施 (6)

9.1设立保护标志 (6) 9.2驳岸 (6) 9.3护栏 (6) 9.4支撑 (6) 9.5棚架 (6) 9.6防雷设施 (6) 10 自然灾害的防范 (6) 10.1防台防汛 (7) 10.2积雪处理 (7) 10.3冰冻预防 (7) 10.4抗旱措施 (7) 11 管理办法 (7) 11.1技术培训与交流 (7) 11.2巡视制度 (7) 11.3养护计划 (8) 11.4古树名木档案 (8) 本规程用词说明 (8) 附录一 (9) 附录二 (12) 附录三 (14) 附录四 (15) 附录五 (16) 附录六 (17) 附录七 (18) 附录八 (19)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试行) 1 总则 1.1为加强本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以下简称古树名木)的管理,规范古树名木的养护行为,发挥古树名木应有的效应和价值,特制订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和复壮的树木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3本规程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等制定。 1.4古树名木保护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1.5本规程由上海市绿化管理局负责解释。 2 术语 2.1古树名木 historical tree and famous wood species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神话故事的树木。 2.2古树后续资源 potential resource of old trees 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一百年以下的树木。 2.3 一级保护古树 名木以及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树。 2.4古树名木复壮 historical tree and famous wood species rejuvenation 对古树名木采取改善生长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以达到增强树势、促进生长的目的。 2.5古树名木保护区 conservation spots of old and historical trees 古树名木保护区是指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的区域;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区是指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的区域。 2.6根系分布区 distributing district of tree roots 指树木根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伸展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区域。 2.7土壤有害物质 soil poisonous substance 指土壤中含有过量盐、碱、酸、重金属、苯等对植物生长不利的物质。 2.8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单位用克/千克(g/kg)表示。

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 一、一般养护 1、保护树皮。严禁在树体上钉钉、缠绕铁丝、绳索、悬挂杂物或作为施工支撑点和固定物,严禁刻划树皮和攀折树枝,发现伤疤和树洞要及时修补。对腐烂部位应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2、围栏。生长在公园绿地或人流密度较大、易受毁坏的古树名木设置围栏保护。围栏与树干距离不小于1.5米,特殊立地条件无法达到1.5米的,以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围栏内种植一些地被植物,以保持土壤湿润、透气。 3、每年应对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作调查,并做好记录,发现生长异常需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并采集标本存档。 4、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不同要求进行浇水或排水。高温干旱季节,根据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确系根系缺水的情况时浇透水或进行叶面喷淋。根系分布范围内需有良好的自然排水系统,不得长期积水。无法沟排的需增设盲沟与暗井。生长在坡地的古树可在其下方筑水池,扩大吸水和生长范围。 5、古树长时间在同一地点生长,土壤肥力会下降,在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情况下进行施肥。土壤中如缺微量元

素,可针对性增施微量元素,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放射性沟施和叶面喷施。 6、修剪古树名木的枯死枝、梢,事先应由主管技术人员制定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修剪要避开伤流盛期。小枯枝用手锯锯掉或铁钩钩掉。截大技应做到锯口保持平整、做到不劈裂、不撕皮,过大的粗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锯口应涂防腐剂,防止水分蒸发及病虫害侵害。 7、古树名木树体不稳或粗枝腐朽且严重下垂,均需进行支撑加固,支撑物要注意美观,支撑可采用刚性支撑和弹性支撑。 8、定期检查古树名木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认真推广和采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防治新技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化学农药应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9、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周围30米之内无高大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lO、对古树名木要逐年做好养护记录存档。 二、特殊养护 古树名木生长在不利的特殊环境,需作特殊养护,进行特殊处理时需由管理部门写出报告,待主管部门批准后实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古 树 名 木 保 护 方 案 项目名称: 铜鉴湖大道配套工程(EPC)总承包编制单位: 浙江水和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铜鉴湖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9.8.12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五、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六、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七、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 八、附图

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竖向图、地形图等资料。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 二、古树概况 工程地点:杭州市西湖区双铺镇铜鉴湖村双富路北侧 古树现状:香樟A编号为010*********,树龄156年,胸围328厘米,树高14米,平均冠幅10.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有较多枯枝,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香樟B编号010*********,树龄146年,胸围323厘米,树高12米,平均冠幅8.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2.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 3.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

4.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5.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 6.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 7.古树对于树种规划有很大参考价值。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1.根据《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规定: ①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②单株的古树名木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在此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③在距树冠投影外缘保护范围内,不准挖坑取土、堆物; ④禁止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烟、采石、倾倒有害污水和堆放有毒有害物品等行为。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某某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某某县城市管理办法》、《某某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某某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某某县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所称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7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保护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县林业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县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规划、住建、农科、水务、环保、民族宗教和旅游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实施本办法。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名录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并建立档案、设立标识。 第五条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损伤、破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对养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1、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结合本景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古树名木,是指树龄有重要经济、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树木。 3、景区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适用本制度。 4、市人民政府、林业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5、古树名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和制止、检举损坏古树名木行为的权利。 6、古树名木由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林业管理部门按统一标准进行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报市人民政府公布。 7、古树名木按下列标准确定等级: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古树名木:树龄300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特殊史学价值的树木;作为传统名胜或政府首脑种植、赠送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小地区发现并变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标本树;国家级优树。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古树名木:树龄100—300年的树木;在名胜景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由古今中植、赠送或题咏过的树木;选育成功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第一代珍贵稀有品种;在本地区发现并经鉴定列为新种或变种的标本树;省级优树。 (3)不够列入一、二级标准的其余古树名木为三级古树名木。

8、对已确定的古树名术,各景点和林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建立管护责任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单位。 9、景区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古树名木管护工作,定期进行施肥、修剪,喷洒药水一年不少于2次。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复壮,更换营养、追肥、加大地表通气、扩大围护范围等,确保正常生长。 10、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人)按照属地管护的原则划定 (1)生长在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景点范围内的,该单位为管护责任单位; (2)生长在景区道路两侧及其周围的,该景区林业绿化管理单位为管护责任单位; (3)生长景区保护带范围内的,其景区林业管理机构为责任单位; (4)生长在私人庭院内的,该住户居民为管护责任人;庭院多人共有的,住户居民为共同管护责任人。 11、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人)应当协助园林和林业管理部门按照管护技术规范,对古树名术进行养护管理。 管护责任单位(人)负责古树名木的日常监护管理。在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变化、长势衰弱或受损害时,应当及时报告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和相关管理部门。 12、管护责任单位(人)不得擅自处理死亡的古树名木。对死亡的古树名木,应经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林业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注销后,方可进行处理。 13、禁止迁移一级古树名木。建设工程在选址和规划定点时,必须符合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规定。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 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树木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现,因此应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涉及土壤学,病虫学、树木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技术,各地应因地制宜相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决土壤的透气性 土壤的透气性是影响树木根部生长的限制因素。密实的土壤使树木扎根和呼吸困难,生长受到影响,这是古树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的办法包括:1.加护栏杆。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加设与古典建筑相协调的栏杆进行保护。2.松土。经常疏松表土,加速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以利根系的呼吸,促使其不断萌发新根。3,埋树枝、树叶。在游人践踏严重的地方,于树冠外围埋树枝、树叶,使土质变松,诱根深扎,如有游人必经之路,需铺设方砖。4,栽种草皮。在古树周围栽种草皮,禁止游人践踏。 二、增加土壤养分 一株古树几百年乃至几千年都生长在一个地方,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降低,缺失的养分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土壤中的氮肥是促树木生长的元素,但古树毕竟生长缓慢,因此用量须适当。2.古树大量结实会减弱树势,因此对磷肥应控制施用。3.钾肥有强健树势作用,用量可大

些。一般情况下,可隔年施一次有机肥料,如圈肥等比较稳妥,且勿盲目施用化肥等速效肥料。 三、病虫害防治 古树由于趋向衰老而容易招致病虫的危害,因此,除禁止在古树周围堆放加工木材外,可用物侯研究来预测预报虫害,采取综合措施,做到防重于治。1.尽量利用生物防治,培养天敌消灭害虫。2,要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灰鹊等。3.当出现对树木有威胁的虫口密度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毒、药效期较长的药剂。4.备齐必要的喷药机械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以备应急之用。 四、支架支撑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会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其他物体进行支撑。 五、设避雷针 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曾道过雷击。雷击将严重影响树势,甚至使树木很快死亡。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果遭受雷击,应立即把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六、树体喷水 城市空气浮尘污染严重,古树树体截留灰尘较多,若不清洗将会影响古树的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所以,应常对树体进行喷水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