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出台促进茶产业发展意见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安徽省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在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安徽省茶叶出口亦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安徽省茶叶生产及出口现状,发掘其所具有的优势,发现其所存在的劣势,提出了进一步增强安徽省茶叶国际竞争力,引导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安徽省茶叶出口挑战对策0 引言安徽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历史悠久,茶种类繁多,著名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名茶就产自安徽。
从古至今,“徽茶”以其特有的品质享誉国内外,其出口贸易在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中也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然而,随着原材料成本的增高,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升级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我国茶叶出口环境的恶化,安徽省茶叶出口亦面临严峻挑战,茶叶出口贸易国内地位也明显下滑[1]。
机遇与挑战并存,该如何发挥安徽省茶叶在出口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弥补其所表现出的不足,提高安徽省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1 茶叶资源安徽省地处我国东南部,温度适中,降水充足,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多云雾,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的种植。
目前安徽省拥有江淮茶区、黄山茶区、江南茶区和大别山茶区四大主要茶区。
安徽省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久远,“徽茶”品种也已达上百种,如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尽管安徽省茶类资源丰富,但年产茶主要以绿茶为主,红茶、特种茶、保健茶所占比例甚小,从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绿茶年产量不断攀升,从2000年的4.09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8.92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18.09%,占全省茶叶产量的95.50%,与绿茶相比,因基数小,红茶增长幅度很大,达到210%,但其占全省茶叶产量比重却只有6.5%。
1.2 茶园面积和产量从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实有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
茶园面积基本保持在110千公顷以上,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2012年安徽省以实有茶园面积149.69千公顷,位列全国实有茶园面积排名第七。
茶博会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博会已成为国内外茶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次茶博会于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市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茶企、茶文化爱好者及业内人士参加。
经过为期XX天的展示、交流与洽谈,本届茶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将本次茶博会总结如下:二、茶博会概况1. 参会规模本届茶博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XX家茶企参展,参展面积达到XX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国内外XX个国家和地区的XX名专业观众。
2. 展示内容本届茶博会以“茶香天下,品味人生”为主题,展示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类,以及茶具、茶艺、茶文化等相关产品。
3. 活动亮点(1)茶艺表演:茶博会期间,举办了多场茶艺表演,让观众领略到茶文化的魅力。
(2)茶事论坛:邀请了行业专家、茶文化学者、茶企代表等,就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茶艺比赛:举办了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茶艺人才。
(4)茶产业洽谈:为参展茶企提供洽谈合作、拓展市场的平台。
三、茶博会成果1. 提升了茶产业的知名度本届茶博会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对宣传我国茶产业、提升茶产品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促进了茶产业交流与合作茶博会为茶企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茶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3. 传承了茶文化茶博会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热爱茶文化。
4. 培养了茶艺人才茶博会期间举办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茶艺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参展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茶博会的整体形象。
(2)部分茶文化展示活动缺乏创新,观众参与度不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参展企业资质审核,提高参展产品质量。
(2)创新茶文化展示活动形式,提高观众参与度。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博会知名度。
五、结语总之,本届茶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安徽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维普资讯
●安徽 省老 科协 林业 分会 黄 山市老 科技 工作 者协 会
’
u
安 徽 省 老科 技 工 作 者 协 会 林 业 分 会 与 黄 山 市 老 科 技 工 作 者 协 会 日前联 合进 行 了《 油茶 经济 林 与 油茶 产 业 化》 题 专 调 研 , 成 了《 徽 省 油 茶 产 业化 发 展 的 调 研报 告 》 韩 柏 泉 写 安 。
我 国国情出发 , 民生活水平 逐渐提高 , 人 营养 价值观念增 强 , 加 之经济规律和产 品市场 的推动 ,民间资本茶油企业 的跃跃欲试
等等 , 都热切地期待着油茶产业发展高潮的到来 。
二 、 茶产 业化 规 划 建 议 油
提升我省油茶产业化水平应 主要从 以下 三方 面人手 :一是 增加资源总量 , 以标 准化培育提高油茶籽单产 ; 二是扶持龙头企 业, 带动油茶基地 建设 ; 三是综合利 用 , 发茶油之 外的后续高 开
展 和现 代 生 活 需 求 。
加快发展油茶产业 ,不仅 是提 升丘陵山区和边际土地 资源 的效用 , 动山区农 民增 收 , 示有 中国特 色的林业产 品前景 , 带 展
而且能置换 出农用 田地 , 维护 国家粮食安全 , 提高民族 工业竞争 力, 甚至对发展 生物燃油后备能源等都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从
精产品 , 伸产业链 。 延
油茶树全身都是宝 , 除绿 化荒 山 、 保持水土 、 改善环境 外 , 茶
建设油茶林 基地 , 规模经营。 从现在起用 l年时间新造油茶 o
籽榨油后 的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仍较高 。果壳 中丹宁含量 高达
5 %; 0 茶枯饼可用 于制造生物肥 料 、 生物农药 等 , 可提取 茶皂 并 苷、 茶多酚等 活性 物质 , 是制造 消毒剂 、 添加 剂 、 泡剂 等的原 发 料, 广泛用 于 日用化工 、 制染 、 造纸 、 化学纤 维 、 纺织等领域。以茶
安徽六安市茶叶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2600字

安徽六安市茶叶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2600字近些年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竞争能力增长乏力,主要是国际需求疲软、茶叶出口非关税壁垒增加等原因所致。
提升和维持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竞争力水平需要在构建新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六安茶叶产业化水平、加快六安茶叶品牌营销推广,提升六安茶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能力,提升区域茶叶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思考解决路径。
毕业/2/view-12229702.htm六安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一、引言安徽是我国第三大茶叶外贸出口基地,2013年,安徽地区茶叶生产总量约为10万吨,其中出口总量为3.4万吨,约占总产量35%。
六安市作为安徽省第二大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出口总量在2006年之前始终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
伴随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六安茶叶的出口总量虽然仍保持每年 2.1%的增长速度,但在出口总量和创汇能力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内外部压力。
二、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现状2.1出口市场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生产主要包括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名优茶、霍山黄芽为代表的绿茶以及皖西白茶为代表的有机茶,产品类型总体上以绿茶为主且占到地区茶叶年产量的90%以上。
过去十年间,日本、俄罗斯、摩洛哥等茶叶消费市场成为六安地区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
比较而言,六安地区茶叶在欧美等重要茶叶消费市场渗透和推广程度相对较低。
2.2出口结构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出口品种以六安瓜片等名优茶为重点、绿茶、有机茶为主体。
六安瓜片是六安在国内外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名优茶叶品种,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国礼茶品,在国内外享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3出口价格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出口价格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势: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名优茶品价格适度提升、以金寨翠眉、霍山黄芽为代表的有机绿茶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以金寨红茶为代表的新兴茶品则主要通过较低的出口价格试图向主流茶叶消费市场渗透。
三、六安市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难点3.1 宏观层面:外贸环境低迷3.1.1后次贷危机时期市场需求疲软。
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现状与政策研究

摘要 : 本 文 从 安 徽 茶 叶 出 口研 究 的 现 有 理 论 , 以 及 主 要 竞 争省 份 茶 叶 出 口现 状 及 政 策等 方 面进 行 研 究 , 重 点 着 眼 于
竞 争省份 茶叶 出口的现 状 与政 策分析 , 为今后 进一 步研 究如何提 升安 徽茶叶 的出 口竞 争力提 供借 鉴 , 并为相 关政 府 部 门、企业提供 决 策参 考。 关键词 : 安徽 茶叶 ; 出 口竞争 ; 政 策研 究
究这 个 问题 , 需要 考虑安 徽省 目前 面临 的实 际情 况 。
二 安徽茶 叶主要竞争对手现 状及政 策分析
争 力 。2 0 1 4 年2 月, 山东省 茶 叶产业 发展规  ̄ ( 2 0 1 4 -2 0 2 0 年) 发布 , 提 出建立 完善 茶树 良种繁 育体 系 、创建 优 质高 效示 范 园 区、加快 低 产 低 效茶 园改 造 、打 造加 工龙 头企 业 和知名 名牌 、完善 茶 叶质量 标 准
出 口现状 的 自身分析 , 较少 涉及 到安徽 省与 其他竞 争省 份 的现状 与现 福 建茶 叶 出 口一直 呈现波 浪 式的下 降趋 势。2 0 1 2 年, 福 建省 发布 全国 行 政策 的 比较研 究 , 这 对于 决策 部 门、经营机 构制 定决 策可 能会有 一 第 一 部为 发展 茶产 业 而专 门制 定 的地方 性法 规— — 福 建省 促进 茶 定 的局 限性 。本 文从 安徽 茶叶 出 口研 究的 现有理 论 , 以及主要 竞争 省 产 业 发展 条例 》 , 条 例 中提 出建 立 茶树 优异 种质 资源 保护 区 , 鼓励 茶 份 茶 叶出 口现状及 政 策等方 面进 行分析 , 重 点着 眼于竞 争省份 茶 叶出 口的现 状与政 策分 析 , 以期为 相 关政府 部 门、企业提 供决 策参 考 。
弥陀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 ) 业规 模 小 , 1产 基础 差 , 益 低 , 效 良种 比例 小 。 陀 镇 弥
427 m。 园 , 1 3 m2 性 系茶 园外 , 余都 是 2 1. h 茶 除 .h 无 6 其 O世纪
每个村 都产 茶 ,hn 以 上连 片茶 园 6个 , 2r。 共计 面积 1.h , 8 m2 7 村级 茶场运 营正常 的 有 4个 , 茶叶初 制加 工厂 6座 。 有
2 茶 叶 生 产 存 在 的 问 题
便 于其 更 好地进 行 名 优茶 开发 , 展 品牌 知名度 , 高市 场 扩 提 占有 率 , 以解 决 基地 制 作 、 售 的后 顾之 忧 , 利 于基 地扩 销 有
地 + 户” 农 的产 业 化 发展 模 式初 具雏 形 。 止 2 0 截 0 8年 底 , 弥
陀镇 共有 茶 园 4 27 m2实 际 开采 1 6O m2其 余均 为 撂 荒 1 .h , 1. h , 甚至绝收 茶园 ,0 8 共产 干茶 3 . , 值 144万 元 。 镇 20 年 4 t产 9 0. 全
( ) 大科 技 投 入 , 3加 实现 茶叶 产 业规 模 化 生 产 。 茶叶 产 业 的发 展 , 不 开政 府 的政 策 支 持 、 离 市场 引 导和 资 金 帮助 。 首先, 要装 备 好茶 叶产 业 的龙 头— — 县茶 叶 开发公 司 , 县政
府要 给 予 必要 的政 策倾 斜和 资 金投 入 , “ 头” 将 龙 做大 做 强 ,
太湖 县 地处 大 别 山 南麓 , 植被 丰富 , 量 丰 沛 , 候 适 雨 气
宜, 产茶 历史 悠久 。 9 2年 , 19 县委 、 县政 府将 茶叶 定 位为太 湖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6.07•【字号】皖政办秘〔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执行。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政府立法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重大立法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要求,聚焦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科学合理安排立法项目,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改进立法工作,切实提升政府立法的质效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推进“小快灵”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实效性。
不断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通过调研、座谈、论证、听证、咨询、评估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把立法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
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及时清理不符合上位法规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法规规章。
坚持立法和普法相结合,根据立法各环节的特点和需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增强立法宣传实效。
三、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政府立法计划的执行起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在确保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草案送审稿,为审查、审议等工作预留合理时间。
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按时报送的,起草部门要提前书面报告省政府。
政府规章预备项目、调研论证项目起草部门于2024年10月底前向省司法厅报送论证工作情况、论证意见书。
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黄秋月(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摘要:在茶叶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安徽省作为茶叶出口大省,政府应扶持龙头企业,提升茶叶出口信誉,加强茶叶绿色品牌建设,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安徽;茶叶出口中图分类号:F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07-0007-02收稿日期:2012-02-29作者简介:黄秋月(1989-),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一、绿色壁垒概述绿色壁垒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与动物植物的安全,通过立法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
所谓茶产品贸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方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为由,限制茶叶进口,通过蓄意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以及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等非关税壁垒的方式对茶叶进口设置贸易障碍、产品加以限制。
绿色壁垒有隐蔽性、不平衡性、广泛性、持续性的特点。
二、安徽省茶叶出口遭受到的绿色壁垒状况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产茶省之一,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80万亩,产量5万多吨,其中绿茶产量4万多吨,产值7亿元左右,素有中国“茶乡”之称。
出口茶叶的品种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其中绿茶占据全省茶叶出口总额八成以上。
2006年安徽省茶叶出口2.04万吨,居全国第三,出口创汇约3329万美元,迄今已出口茶叶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但是2007年1月起,欧盟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仅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导致安徽省茶叶对欧出口大幅下滑。
以2007年为例,安徽省出口茶叶1.695万吨,出口创汇3265.4万美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16.9%和1.91%,其中对欧盟茶叶出口下降了34%,对日本下降了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参 ≯‘
安徽省政府出台促进茶产业发展意见
为提振徽茶发展,安徽省政府目前专门下发 加快茶产 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小,从今年起,安徽苜实施茶产业“241”振兴T 程 未来5 ,新 F髀茶 2O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吲 全省 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酬一番.. 为提升徽茶,还将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做精特色名茶,培 育、壮大、引进一批龙头企、 依托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 瓜片、祁门红茶、屯溪绿茶等知名产品打造知名茶叶品牌,并 重点推进皖南山 和皖 大别山 的茶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繁吕峨挢、黄山和霍山等茶叶市场扩大规摸, 重点在长_二角、珠=三角及北京、I 东等地歼设安徽茶叶专卖 店、专卖柜和专销 组织参加、举办国内外茶博会、茶交会、 茶文化节、茶产品展销等活动,支持企业走 去,建赢围际市 场营销网络,拓展市场销售空间 意见提出,要发挥茶文化的促进作用:徽茶文化包括古 老而多样的 域文化、民俗饮茶法、徽派风情、佛道文化及徽 商的经营之道,要继续挖{屈、充实和发扬光大徽茶文化,鼓励 发展相关的茶义化组织。 此外,将建立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茶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列’条产、ll,发展的支持力度 广西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加工区开工建设 1月23口,广婀梧州市苍梧县六 茶产业化加工 项 日 式开 建设。市委副书记刘有明、副市长吴浩岭和苍梧 县有芙领导及白‘批意向投资进驻企、出负责人参7J【『了项目计 I:仪式。 苍梧县六傺茶产业化DI1 71:区项目规划用地275亩,由生 产厂 、产品展示区和物流仓储区= 个部分组成拟引进六 馒茶生产企业10列l2家,使项目基本建成,投产后年加]. 茶叶1万吨以[ ,年刨税2亿兀以j-.实现六 茶仵原产地 规模经背一 (何志强) 安徽霍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研茶产业发展 1月1 1日,安徽霍lIJ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未如清、县政 协副主帑未jIf华率县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倜研茶产业 发展情况一 代表和委员仃。先后刨霰山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俊华 茶厂、圣茗茶叶有限公司, 面_r斛了陔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并就该县茶产业发展前景积极建 献策,就目前陔县茶产业 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做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冀
日本史料证实径'山
t: 々・
茶宴为
;
本刊讯 日前,杭州余抗三大文化瑰宝之一径山禅茶文
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日本18世纪重要的酉科全书《类聚
物考 明确记载,日本高僧南浦绍明_F 元年中(1259
年)将弪山茶宴传人日水。这一发现为进一 步实证径…茶宴
为}]本茶道之源提供r重要的文献史料
此前,包括1-t本学者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鄙认为日本茶
道源于径…茶宴,但是一一直没有确凿尢疑的文献l尘料加以佐
证.成为禅茶文化研究的一道硬伤
2009年以来,余杭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挖掘研究径山禅
茶文化,广泛搜寻,最后在日本关阿大学冈书馆查到了决定
性文献
18世纪日本汀户时代中期围学大帅…阳俊明(1726
年~1780年)在其编纂的《类聚 物考》第四卷中记载:“茶
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囝崇福寺开…南浦绍明,
人唐时宋世也,到住I IJ寺谒虚堂, 传 法而皈、”这一史料
记载清晰地点明了日术茶道源丁我罔径I 茶宴,成为径山茶
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铁证。
《类聚名物考 是一部反映日木 史生活原貌的百科全
书,囊括了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日本历
史上具有极高文献价值? (陆文华姚迪王丽娟)
注:图为有日本百科全书之称的 类聚名物考
化基地,做好优良茶叶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鼓
助合作什成员的技术创新活动,举办茶I叶质量评审比赛、茶
叶种植能手、制茶能于、砰茶帅等技能比赛,提高茶农的科
技素匝
(3),fIJ ̄tl现代电子先进技术,建设仙湖茶网站,并发l布
十H关产品信启、,推广fIll湖茶产品。 3.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技术 (1)建立一定面积的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以合 作社为主体,开展乐范性茶园的生产活动,并以此建 立仙湖茶栽培技术规程、加 技术规稃等标准。实行“一 点带而”,“以点带片”的做法,积极组织茶农交流、学 习一 (2)建立 fl ̄l fi ft ̄Dli]:示范生产线。『{j政府或合作社建立 小型的清沽化加] 示范推广生产线,鼓励企业或个人进行茶 叶加_r技术改造。
(3)建立相对统一的产品包装,依靠合作千¨七实行产供销
一
条龙的产业生产模式:[{1合作 统一申请商标、生产许可
证、卫生许可证等。
・
36・
i ! ;
≈ ^
* {{ n≈ ≈一
‘., { #i ^^;l;‘ ‘ ; ,_ ~ ^、_t^《t,, #i *& 2 }¨■ £ { ≯ 滴 《{ 0
一 诣 疆 强
瞪 澄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