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湘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全册教案.

湘版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自选歌曲演唱

1.中国娃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孤独的牧羊人

4.森林水车

5.长城谣

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

1.交个好朋友

2.让我来试奏

3.声声乐悠悠

第三单元壮丽的诗篇

颂歌

1.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2.黄河颂

3.欢乐颂

4.芬兰颂

5.走进新时代

第四单元声音的表现

图、文与音乐的联想

1.下马威

2.球迷歌

3.悲壮的散场

4.鸟啾与蝉鸣

5.Here we go!

6.声音的海洋

第五单元八音和鸣

1.吹打震山河

将军令

2.丝竹绘美景

紫竹调、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

第六单元运动的旋律

1.向奥林匹克出发

健康歌、足球梦、向奥林匹克出发

2.运动的旋律

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五环旗下的音符

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

1.神奇的笛、埙

原始狩猎图、哀郢

2.独特的钟、磬

竹枝词、楚商

3.清幽的古琴

流水、梅花三弄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中国娃》、《众人划桨开大船》,学唱中外经典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森林水车》、《长城谣》。

2、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2首。

2、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对歌曲的处理有一定的创意。

三、教学重点:

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表现音乐的原始欲望。

四、教学难点:

把握好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创作。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周)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提出本学期的要求。

二、发声练习:

3/4 5 0 3 0 1 0 | 5 0 3 0 1 0 ‖lu lu lu la la la

三、导入课题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周围洋溢着欢歌笑语。今天,我们要乘着歌声的翅膀,去领略艺术殿堂的无穷魅力。

四、新课教学:

1、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

2、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歌曲欣赏,听一遍,请学生注意歌词的演唱顺序。

(2)介绍歌曲风格特征:

这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是家庭教师玛利雅在交孩子们玩木偶时唱的一首歌。这首歌吸取了流行与瑞士、奥地利等国山区的约德尔民歌调的风格、真假声的交替以及领唱、重唱、合唱与色彩绚丽的伴奏交融在一起,音乐跌宕明快,诙谐风趣。

歌曲中衬词用“尤得儿”唱法演唱,“尤得儿”是瑞士、奥地利以及德国巴戈利亚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唱法,特点是真假声急促交替交换,造成一种如同在山谷间快乐地吆喝而传来空灵的回音似的效果。

(3)随乐学唱大约两次,与学生分析,整首歌曲就由三句构成,了解歌曲的结构,就很容易学会。

(4)跟着音乐伴奏进行演唱后,由老师纠正唱错的地方。

(5)启发学生在舞台上如何表演这首歌曲:小组唱、表演唱等。为班级演唱会做准备。3、欣赏日本歌曲《森林水车》。

(1)、教师提问学生唱过哪些日本歌曲,对日本歌曲有什么感受?(忧郁,哀伤)如《樱花》,主要构成的音有哪些?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歌曲都是这种风格的,比如《森林水车》。(2)学生欣赏《森林水车》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活泼、轻快、明亮)。

(3)教师小结:两手歌同样是日本歌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主要就是他们用的调性不一样,《樱花》用小调写成,主音在6,《森林水车》用大调写成,主音在1,前者暗淡柔和,后者明快活泼。

(4)学生视唱歌谱,尤其注意#2和#4的音高,让学生

体会《森林水车》的明快。

4、小结本课。

教后记:《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学生对它很感兴趣,但是演唱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第二、三课时(第二、第三周)

一、组织教学,检查出勤情况。

二、发声练习:

4/4 5 4 3 2 | 1 ———‖

mi ma mi

三、复习旧课:

1、全班同学跟随音乐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启发学生如何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跟伴奏音乐,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4、用轮唱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评分。

四、新课部分:

1、学唱《森林水车》

(1)上周已经欣赏过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容易唱,因此,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先把歌谱唱好。

(2)唱歌词,教师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3)学生讨论这首歌最合适用什么演唱形式?为演唱会的准备做铺垫。

2、学唱《长城谣》

(1)学生先欣赏一次作品,之后谈谈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介绍作品。

歌曲创作于1937年。原是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

片没拍成,这首插曲却成为风行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并由周小燕在新加坡录成唱片,流传国外。这是一首独唱歌曲。音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结构单一。歌曲采用平易近人的音乐风格,叙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

(3)跟琴学唱歌曲。

(4)引导学生如何唱好这首歌:叙述中带有悲凉的感情,声音要连贯、统一。“自从大难平地起”,带有激愤、仇恨的情绪,与前面乐句形成对比。咬字要结实有力,字头要喷口而出。声音饱满,语气坚定。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歌曲适合什么演唱形式?(学生讨论)

3、欣赏歌曲《中国娃》

(1)歌曲介绍:

这是一首带有中国民间风味的通俗歌曲,隐含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

(2)欣赏歌曲1—2遍。

4、欣赏歌曲《众人划奖开大船》

(1)歌曲介绍:

这首歌曲颇具号召力。歌词平时质朴,富于民间风味,赞颂了团结一致、勇往无前的精神。曲调劳动号子风格浓郁,流畅有力。

(2)欣赏歌曲。

(3)领唱与伴唱的练习,尝试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5、口风琴练习:课本15页的新疆民歌《颂祖国》和朝鲜民歌《买花姑娘》,写出指法安排给学生,指导学生练习。

6、第三课时复习旧课时间,也是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长城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评分。

7、小结本课。

教后记:本课内容多,分为两个课时比较合适,学生学歌没那么吃力。

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乐器法,介绍竖笛各口琴的结构及简单的演奏法.第二部分是视奏与练习,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试奏一些乐曲片段来掌握基本演奏方法.第三部分是合奏练习与表演.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协同渐进.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竖笛和口琴的结构的特点.

2 ,能用正确的方法吹奏竖笛的口琴,演奏自己熟悉的乐器也可以,并能较好地表现乐曲情感. 3,在与他人的合奏中,能相互照应,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演奏进行评价.

三,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演奏方法,提高视谱能力,较好地表现音乐.

四,课时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上课礼仪

安定情绪,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

了解学生是否在小学学过竖笛或其它乐器,如钢琴,电子琴,口风琴,铜管乐器,小提琴,黑管,长笛,二胡,古筝,葫芦丝等等,我们喜欢演奏的乐器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新课教学

1,简介竖笛

竖笛是世界各国普遍流行的吹奏乐器之一,它音色悠扬,简单易学,既能独奏又能与各种打击乐器组成以竖笛为主的小乐队,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1)竖笛种类较多,有六孔,七孔,八孔,九孔,十孔之分,其中以六孔竖笛最

容易学.我们主要学习六孔竖笛.

(2)介绍六孔竖笛

较多的学生曾在小学时学过竖笛,要求他们下星期带回来参加合奏表演.

(3)教师示范竖笛的吹奏.讲解正确的吹奏方法.

示范吹奏《小星星》和《四季歌》.

2,简介口琴

(1),口琴的音位排列

有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部分.它发声是由吹气和吸气形成.

(2)教师示范演奏

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和《送别》.鼓励学生有兴趣的话可以买一个来学习,老师负责辅导. 3,视唱练习

视唱课本中的乐曲《小星星》,《颂祖国》,《卖花姑娘》,《我们多么幸福》,《红河谷》,《新年好》.让学生懂得演奏乐器一定要学会视谱,才能演奏得准确.

4,出示部分打击乐器:大鼓,小鼓,沙锤,双响筒,三角铁,碰钤等,教师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选出几个学生出来表演合奏《新年好》.)

四,试奏

以宿舍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别上台试奏,下一节课正式表演.

五,课后小结

其实我们平时也可以组成小乐队,没有打击乐器可以自己做,即将什么也没有,拍拍手,跺跺脚,模仿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只要你热爱生活,音乐何处不在.

第三单元壮丽的诗篇

一、教学内容:

1、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通过介绍《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黄河颂》、《欢乐颂》、《芬兰颂》、《走进新时代》等五首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常见的体裁之一——颂歌的风格特点。

2、掌握和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1)什么是颂歌?(2)革命烈士——方志敏。(3)作曲家——冼星海、贝多芬、西贝柳斯。

3、让学生在课后收集颂歌的乐谱或音像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什么是颂歌。在听赏感受中能辨别出颂歌这种音乐体裁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2、能简述颂歌体裁的概念。

3、能记住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其中的两至三个主题。能将自己对颂歌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颂歌的分类。

2、教学难点:颂歌的特点及颂歌的对象。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音乐是一种艺术,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声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新课教学:

1、音乐知识(展示课件)

你了解颂歌吗?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体裁是指文艺作品的类别或品种。颂歌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接下来,我们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歌曲的特点以及它的演唱形式和歌颂对象。

2、作品欣赏

(1)《黄河颂》(展示课件)

在听赏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颂》的作者——冼星海。

①作者简介(展示课件)

冼星海(1905——1945)生于澳门的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1935年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留学归国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有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被称为“人民的音乐家”。

②作品介绍(展示课件)

《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首庄严的颂歌,曲调有开始的悠扬抒情逐渐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③作品听赏(展示课件)

听赏完《黄河颂》之后,同学们能否告诉老师,这首颂歌的演唱形式(独唱)和歌颂对象?(歌颂对象是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这首歌的特点是什么?(曲调悠长宽广,气势豪迈激昂。

(2)《欢乐颂》

①作者简介(展示课件)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各种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欧美被尊称为“乐圣”。

②作品简介

《欢乐颂》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第二部分中节选的。旋律从气质上和结构上具有浓厚的德意志民间的乡土气息,表达出人民

的心声。这首曲子不仅节奏单一而规整,具有进行曲风格,而且气势雄伟、庄严、旋律进行中的级进又使其具有颂歌的性质。

③作品听赏

这首作品有什么特征呢?(该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气势庄严雄伟)

④歌曲分析

节拍:4/4拍,结构:方整的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

⑤试唱歌曲。

(3)《走进新时代》

①听赏

②总结该曲

这是一首现代歌曲,以什么演唱形式演唱呢?(领唱与合唱)歌颂了什么呢?(歌颂党和人民)曲调深情柔美。

③全班同学一起演唱这首歌,归纳出颂歌的特点及类型。

3、知识小结

(1)颂歌的特点:

节奏平稳、速度缓慢,旋律宽广、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2)类型

速度较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势,如:《黄河颂》。

采用进行曲的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欢乐颂〉。

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结构多是二段体,第一段旋律和情绪平稳,第二段旋律和情绪比第一段要激动,有时速度加快。如〈走进新时代〉。

4、活动与思考(展示课件)

(1)辨析体裁:听赏完下列歌曲后,将颂歌体裁的作品收集到指定的区域。

(2)搜集各种各样的颂歌给同学们欣赏。

五、课堂小结:

艺术是个大门类,音乐体裁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的颂歌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来与同学们一起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第四单元声音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通过图、文的展示,引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师生对音源材料的加工,创造新的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表现设计活动,大胆地展开想象,运用声音材料进行创造,体验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创作的快乐。

2、在集体创作活动中,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的表现”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四、教学难点:

时间调控,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享受。情绪有多种多样的表达,高兴时唱唱快乐的歌曲,吹吹口哨;悲伤时听听舒缓的音乐,都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美的享受。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球迷“神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神猴”的快乐与悲伤,并用不同的声音材料展示故事的场景与主人公的情感。

(三)图、文与音乐的联想(创作)

1、出示图《第一次比赛》——“幼狮”与“神猴”队的比赛

问:“幼狮”给了“神猴”一个下马威,“神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出示声音材料,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选择。

2、出示图《球迷歌》

比赛继续进行,场外有球迷歌声。(放录音《球迷歌》)

请同学们设想比赛场面,说一说“神猴”的心情。

请学生自己选择声音材料,表现“神猴”的的心情和比赛场面。

3、出示图《输球了》

请学生观察,图中谁是“神猴“?他的心情会怎样的?请学生选择声音材料。

提示“乱锤”的声音特点。

4、出示图《养伤的“神猴”》

运用声音材料,时钟、鸟啾、蝉鸣、喇叭声、歌声进行设计,表现“神猴”的心情。

提示:《飞吧,足球》的音响是强还是弱?

5、出示图《养好伤的“神猴”》

全班学唱《生命的奖杯》。

6、出示图《声音的海洋》

请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出示的声音材料,分组设计,表现比赛场景。

7、分组展示《声音的海洋》场景音乐。

(四)小结、深化练习

刚才我们一起对“神猴”的故事进行了音乐创作,下面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场景中进行音乐创作。

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电视画面。

学生讨论后,要求每人手中的乐器和声音材料为画面配上音乐。

(五)全班齐唱《球迷歌》,边唱边走出课堂。

第五单元八音和鸣

一、教学内容

八音是古代以制作乐器的材料为依据,将中国民族乐队分成的八个类别。本单元在内容上分为《吹打震山河》与《丝竹绘美景》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传统乐曲中最负盛名的《将军令》为欣赏材料,通过感受乐队音响,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乐队的编制,分清吹管、弹拨、拉弦、打击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器。重点感知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的音色,让学生将图片中的乐器与音响中的音色结合起来;第二部分《丝竹绘美景》,先欣赏江南丝竹《紫竹调》,以补充《将军令》中听得不够清晰的几种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最后安排了《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让学生随着乐器声音的变更、乐曲风格的不同,领略民族器乐的魅力,在配以古诗、风景图片,让学生随着音乐、看者图画、想着古诗,步入民族音乐的优雅殿堂。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

其分类。

2、能够记住《紫竹雕》的音乐主题,及《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之后,用简单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知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的音色,让学生将图片中的乐器与音响中的音色结合起来;让学生随着音乐, 步入民族音乐的优雅殿堂。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还在从事非常简单的劳动时,就利用劳动工具等物品制成乐器来演奏、伴歌和伴舞,表达朴素的思想感情,如七千多年前就有了骨笛和埙等乐器。

(二)古代乐种根据制作材料划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三)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即“吹拉弹打”。这是

按照各种乐器的演奏形式、发声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四)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及音乐《丰收锣鼓》片断。

(五)由乐队图片导入乐器类别划分及种类:

吹:指吹管乐器,包括笛、笙、萧、唢呐等。

拉:指拉弦乐器,包括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革胡、坠胡等。

弹:指弹拨乐器,包括琵琶、柳琴、三弦、中阮、大阮、扬琴、筝、古琴等。

打:指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堂鼓、锣、钹、木鱼、碰铃、梆子等。

(六)我们刚才看到的民族管弦乐队是在近代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规则建立起来的。那么,我国传统的民乐合奏有哪些形式呢?(可让学生先回答。)

传统的民乐合奏形式有四种基本形式:

1、清锣古乐:打击乐器合奏。

2、吹打乐:吹管乐器与打击乐器合奏。

3、弦索乐:拉弦乐器与弹钹乐器合奏。

4、丝竹乐:弦乐器与吹管乐器合奏。

(七)今天,我们欣赏的第一个曲目,是上海民族乐团根据苏南吹打《将军令》改编而成的同名合奏曲,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

1、欣赏全曲。思考:音乐中采用了哪些主要乐器?刻画了什么意境?(音响强烈、气势宏伟、振奋人心)

2、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上述问题。

3、吹打乐在戏曲中作开场音乐或为战争摆阵等场面伴奏,民间艺人也常通过它来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吹打震山河”这句话就非常形象地表述了吹打乐的音乐特点。

(八)在欣赏完这一曲热闹、喧腾、气势宏大的吹打乐之后,我们接着来欣赏一曲与吹打乐形成鲜明对比的音乐。

1、提示:民乐小合奏——《紫竹调》。

2、欣赏全曲。思考:在该曲中又采用了哪些乐器?音乐意境如何?(音乐细腻、轻巧、优美)

3、讨论后回答问题,点出“丝竹乐”、“丝竹绘美景”。

4、该曲结构非常清晰,共分四部分:合奏笛子领奏二胡领奏合奏。

5、分段欣赏,比较前三部分主旋律,试唱主题。(采用了音乐主题加花变奏的传统技法)

(九)课堂小结

吹打乐与丝竹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音乐性格截然不同。吹打音乐的合奏音响刚强、演奏风格粗旷,善于表现富有气魄、威武雄伟、波澜壮阔的场景和热烈火辣的情绪;丝竹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合奏的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又相互和谐。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民乐合奏曲。在我国传统的音乐宝库中,器乐独奏曲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乐器大多具有非常独特的音色,从音域音区的角度看,大多为高音乐器,适于独奏。如:

竹笛独奏曲《扬鞭吹马运粮忙》、《姑苏行》等。

琵琶独奏曲《月儿高》、《十面埋伏》等。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战台风》等。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良宵》等。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三种弦乐器:琵琶、古筝、二胡。

(二)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

1、乐器简介:弹拨乐器之一。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就是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特点非常生动的描绘。

3、欣赏全曲,结合标题体会乐曲意境。

4、该曲有名《阳春古曲》,是一首优秀琵琶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音乐主题一在全曲中起了统领的作用,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主题二出现在音乐的第三部分。全曲采用的的是循环变奏体结构,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常见的一种曲式。

5、视唱,记住主题一。

(三)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1、乐器简介:弹拨乐器之一。

2、欣赏全曲:该曲是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发展而成。

3、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视厂唱主题一,并结合图文提示,谈谈该曲音乐形象。

(2)谈谈欣赏感受。

4、引导学生互评,小节学生发言。

(四)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1、乐器简介:拉弦乐器之一。

刘天华为二胡作有一系列练习曲及十首独奏曲。他吸收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某些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为我国近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

2、欣赏全曲:

该标题取自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鸟”代“人”。乐曲用拟声手法模仿百鸟鸣叫,刻画了一幅美丽清幽的山林景观,音乐化的鸟鸣声使乐曲达到了造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3、分段欣赏:

(1)引子

(2)第一部分主旋律(第一、二段)

(3)第二部分主旋律(第三、四、五段)

(4)尾声(再现主题一)

4、学生自由发言,谈欣赏感受。

(五)欣赏推荐曲目。

(六)本课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海洋中摘取了一两朵小小的浪花,它紧紧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开端,许多宝贵的音乐遗产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期盼着我们的共同努力。

第六单元运动的旋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两个方面的内容。截取了“运动”这一社会生活中更为具体和专门化的场景以及“体育”这一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探讨、感受运动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艺术与体育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在运动项目中或运动场上常出现的音乐,并通过聆听这些音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是不可想象的。

2、能根据运动形式的特点,选配不同风格的音乐。

3、能自信、轻松地运用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随音乐表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展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欣赏歌曲《足球梦》、《向奥林匹克出发》。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一起来跳跳健美操,做做热身运动。

2、放音乐,合着音乐节奏跳健美操。

3、大家都跳得很好。范小萱的这首健康歌,大家都会唱,为了健康,人人都需要运动,但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刚才没有音乐伴奏,跳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吗?(请几位同学谈谈感受)

有了音乐的伴奏,能使我们在完成动作时准确的把握每一个节拍,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情绪,培养节奏感、韵律感,陶冶美的情操。可见,音乐与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讲《运动的旋律》

(三)运动的旋律

1、说起运动,同学们应该知道,有些运动项目是必须有音乐伴奏的,请大家想想,有哪些

运动项目是有音乐伴奏的?(用聊天试谈话,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欣赏四种运动项目的片断,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他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播放vcd)

3、刚才大家欣赏了四个片断,对它们的音乐特点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做一道连线题。(出示题目)

花样滑冰缓慢、富有民族特色

太极拳优美、流畅

健美操节奏感强、富有青春活力

艺术体操具有较强的舞蹈性、节奏感强

教师小结:

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的音乐有一定的共性,都有可舞性。根据编排的动作与风格的不同,既可用优美抒情的音乐,也可用奔放有力的音乐。只是花样滑冰更强调流畅性,而太极拳和健美操的动作风格较为固定,很好区分。太极拳柔中带刚,速度缓慢,而健美操则强调它的青春活力。

4、下面让我们现场来感受一下健美操的青春活力,有没有同学会跳健美操的,上来为我们表演一段?(播放《向前冲》,

中途突然改放《春江花月夜》)

5、音乐没有停,为什么不能跳下去呢?(启发学生谈一谈,为什么不能跳呢?《春江花月夜》比较合适于什么运动项目?讨论一下运动与音乐的关系)

教师小结:

我们为运动选择音乐应符合动作的韵律、节奏和风格特点,不同的动作应配上适当的音乐,使之更富有美的色彩。

6、(出示课件)这里有四段音乐,大家听完一段音乐就用动作表现出相对应的运动项目。(1)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动作。

(2)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示,要求节奏要合上。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跳得不错,对音乐的感觉十分敏锐,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生活当中的音乐是很关注的。其实,在咱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下面老师就再考考大家。

(三)五环旗下的音符

1、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都是运动中的旋律,那么再请你们想想,在运动场上,例如奥运会上,常出现的音乐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老师放一首你们天天都听到的曲子。(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1)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2)你们每天什么时候能听到它?

(3)听到它你会联想到什么形象?(精神抖擞的运动员迈着矫健的步伐在行进)

3、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首你们都熟悉并且一定会喜欢的曲子,(播放《球迷歌》)

问:知不知道歌名?,这首歌是由一位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写的,最开始有意大利的球迷们为球队加油时唱的,现在已流传开来,歌名叫《我们是冠军》。

问:三年前,中国足球队在奥运会预选赛中出线了,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球迷的激情(出示球迷画面)这是一群狂热的球迷,我们现在要想象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高唱《球迷歌》,为中国足球队呐喊加油。

(1)分组练习,,一组唱《球迷歌》,一组有节奏地喊“中国队加油!”(要求有激情,强调后半拍起。

(2)合起来练习。

(3)调动学生情绪,学生合乐。

4、看样子,大家都是铁杆球迷,都很齐心声音很响亮,也很整齐。接下来,老师又要考考大家。去年,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一件大事是什么?(申奥。)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到了2018年,我们的奥运赛场上会有哪些场景需要音乐呢?(开幕式——可播放汉城奥运会上由四名韩国歌手演唱的〈手拉手〉让学生感受气氛、运动员进场、拉拉队加油、颁奖仪式等)

4、先分别讲解场景,再让学生讨论各场景适合用什么音乐。

(四)小结:

同学们都很聪明,讲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平时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音乐的。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知识,其实都是平时同学们在不经意当中接触过的,只是老师把它加以梳理,让同学们有个更理性的认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你们熟悉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探索、发现音乐,真正理解“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真谛。最后,让我们随着青春的节奏加入运动的行列。(放〈向前冲〉,带领学生跳一段健美操。)

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

一、教学内容:

我们的祖先在乐器的发明和使用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向学生展示古代乐器制作及其乐曲创作的成果,是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鲜活教材。本单元是以欣赏为主体的综合音乐课,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其音乐、图片、文字的选择都较有特色,极精练地展示了中国原始乐器和古代乐器及其发展的风貌。

二、教学目标:

1、能介绍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欣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

2、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3、通过本课的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点和难点:

1、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2、主动随乐进行体验、想象、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

3、听辩编钟与编磬的声音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惊人的创造发明,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举例说明。

生:举例(略)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各个领域的很多例子,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那么,在我们的音乐园地里,老祖先们又有哪些惊人的创造呢?

生: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显示了我们祖先在音乐方面的过人之处。可是,我们的祖先还有许多的创造是不为同学们所熟知的。这节课我们就沿着我国这条传统音乐文化的历

史长河,到远古时代去领略一下祖先们在音乐园地里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1、神奇的笛、埙

(1)骨笛

A骨笛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介绍浙江余姚出土的骨笛:距今七千年前,是横吹的笛子。

介绍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距今八千多年,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多年,同时还是世界上同时期遗传物中最完整、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是竖吹的笛子。

B你知道这些骨笛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它是用什么工具加工而成的呢?

C欣赏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边欣赏边想象原始人去森林打猎时,可能出现的声音。然后请大家一起讨论。

(2)埙

新石器时代还

有一种能吹奏的乐器——埙。

A埙的构造

B埙的特别之处:闭管乐器。

C古代埙与近代埙的比较。

D埙独奏作品欣赏《哀郢》,突出“哀”,吹出哭泣般的声音。乐曲根据伟大诗人屈原所作〈九章〉中的第三篇,是屈原在流放中,闻秦兵攻陷楚国京城郢后,对祖国的怀念和对人民的同情。

2、独特的钟、磬

(1)引出磬。

拿出石头敲击,从石头能发声引出磬。

(2)介绍商代虎纹大石磬(看图片)

(3)简介编磬,着重介绍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图片)

(1)介绍陶钟。

(2)编钟的历史:

到青铜器时代,我们的祖先陶钟的基础上用青铜铸造了编钟,它盛行一时,甚称中国一绝。在古代遍钟不仅是乐器,而且是一种礼器,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3)“地下乐宫之明珠”——曾侯乙编钟,为何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

(4)作品听赏:《竹枝词》——(钟磬合奏)

(5)想一想:听钟声和磬声,并说出其特点。

3、清幽的古琴

(1)引出古琴

拿出橡皮筋弹拨。从橡皮筋的发生原理引出弹拨乐器。

(2)古琴的历史

(3)古琴的构造,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

(4)古琴独奏作品欣赏《流水》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虽然也没有很好多的接触音乐教育,但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强很多,所以在完成课程标准的同时,应该尽量的多安排音乐知识的补充。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内容安排:《新世纪的新一代》、《大海啊,故乡》、《快乐老家》、《啊,朋友》、《雪绒花》 教学设计: 《新世纪的新一代》:这是一首适合齐唱与合唱的歌曲,全体齐唱,体现新一代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气氛。 《大海啊,故乡》:以竖笛演奏为主,突出竖笛学习的特点,旋律舒缓、抒情,可全体演唱,再以竖笛伴奏,女声演唱的形式,解决了男声变声期声音的保护。《快乐老家》:这是一首通俗歌曲,学生们很喜欢唱,但大都唱不好,可以卡拉OK的形式看MTV来学唱,也可请唱得好的同学来前面演唱。 《啊,朋友》:这是流传很广的意大利民歌,也是大家喜爱的一首歌曲,可介绍背景及影片《桥》的故事梗概。歌曲的历史背景及音乐资料让学生们学好这首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准备。 第二单元:流动的音符 教学设计: 例举几首同学们会唱,较熟悉的歌曲或旋律片段或出歌曲的音符结构(二种类型),学生们会发现一种是5个间,别一种是七个音,进一步体会5音与7音的不同之处,情感表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准备的歌曲是《北京的金山上》《四季歌》《雪绒花》《Do、re、mi》等,其中可全体演唱,可请个别同学唱较熟悉的其中一句,另一节课,可以西藏音乐为专题,开展表现西藏风情特点的音乐舞蹈创作课(主要以5音为主) 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 内容安排:《跳蚤之歌》《回声》《闲聊波尔卡》 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跳蚤之歌》欣赏的同时,分析人物特点,指出一人扮演,多人且各不同心理的,一个声乐表现手法,歌曲的中心意义,可请学生模仿各种人物的声音,以男生为主,女声也欢迎参加。 《回声》也是一种人声的充分表现的歌曲,主要表现在音量的控制上。 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 这是一堂学生表演课,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可表演肖面学过唱过或听过的歌,也可表演自己喜欢的歌。 第五单元:《七彩的管弦乐》 内容安排: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结合学生对弦乐曲的直接体会,简介管弦乐队的种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特点。 《日出》《乡村傍晚》是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通过欣赏,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乐器曲的韵味和乐趣。 可在欣赏以上作品后,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请班上会乐器的同学表演。

七年级湘教版教案音乐

初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湘版音乐教材)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给学生安排座位,向新同学提出上课的教学常规,师生共同遵守。 2、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摸底调查,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介绍有关音符的知识,认识音的高低和时值的长短,为视唱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音乐教育的程度不同,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别较大,同时由于六年级的学生都不上音乐课了,很多的音乐基本知识都会忘记,因此,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重温音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重点是要学生掌握音符的高低和时值,能教准确地唱准C大调音阶。 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视唱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进入音乐室,安排座位。 (二)教学常规讲解,向学生提出上音乐课的要求。(三)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情况。(四)认识音符(本环节可以考虑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主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音的高低: 1 2 3 4 5 6 7 I 2、音名: C D E F G A B C 3、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4、音符时值: 1 - - - 全音符 4拍 1 - 二分音符 2拍 1 四分音符 1拍 1 八分音符 1/2拍 1 十六分音符 1/4拍 5、回答问题:请说出以下音符的音高和时值,并把它唱出来。 5 - - - 6. 2 - 7 1 6、划拍唱出以下的音符和节奏 1 3 2 5 , 1 6 4 3 4 , 5 6 5 4 3 3 ,3 45 54 3 , 1 - - 3 7、视唱以下旋律,要求节奏和音高都要准确。 1=c 1 2 3 4 | 5 6 7 I | 7 6 5 4 | 3 2 1 3 | 5 3 1 - ‖ 1=c 1 34 | 5 - | 6 I 7 6 | 5 - | 1 3 4 | 5 - | 6 5 4 3 | 2 - | 1 34 | 5- | 6 i 7 6 | 5 . i | 7 i 2 7 | i 6 5 6 | 3 2 | 1 - ‖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word说课稿

《八音和鸣》说课稿 榆中县和平中学施梅芳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通过介绍吹打乐《将军令》、丝竹乐《紫竹调》等中国民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吹打乐与丝竹乐的风格特点。在本课中,着重对作品进行聆听和分析,感受吹打乐及丝竹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独立获取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2、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吹打乐及丝竹乐这两种音乐作品,在乐曲的听赏感受中能说出一些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出它们的音色。 3、在听赏乐曲之后,进行课堂延伸,观赏女子十二乐坊现场演奏录像,领略民族乐器的魅力。 4、通过对作品的听赏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宏伟目标。 二、说教法 1、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参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使其视听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获得感受与见解。 2、通过提供开放式情境化的音乐场景,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

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具体教法有: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描述法、情景法等。 三、说学情、学法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小学时期相比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特定目的而做出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儿童时期的幼稚心理,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性格,并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慢慢滋生出一种强烈的“个性”。从情感上看,他们的爱憎已经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充满了憧憬和激情;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趋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其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并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中。在课堂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原则,在组织学习活动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感受音乐;音乐小博士;音乐鉴赏与体验;课堂延伸——一样的情怀;课后余韵等。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情绪和情感体验尤为重要,因此,我收集了中国民乐经典作品《金蛇狂舞》,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走进教室,创设此情境,首先把一个情感纽带抛给了学生,点燃其爱国之情,来呼唤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2、音乐小博士 在课堂上,通过小博士,告诉学生“八音”这一古代乐种,划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音乐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所教歌曲,并对歌曲相应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节奏、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告诉学生上课须知,并与学生拟定音乐课师生问好的方式 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注:用特殊的问好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导言:同学们,当你们开始新生军训,就标志着你们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走进中学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片新的音乐天地,让我们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欢的,我唱我喜欢的,用你们真诚的歌声让我们彼此熟悉,彼此亲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听完后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1、《快乐老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可以让让学生伸出手,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B、师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乐老家》 师问: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表情来演唱? 生答:快乐,开心,欢快的速度、轻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要轻快的演唱,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大声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轻巧的声音来哼唱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D、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大海啊!故乡》 A、听音乐,学生边听边跟着划拍,感受歌曲情绪 B、听完了这首歌首歌,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师问:这首《大海啊!故乡》和《快乐老家》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生答:《大海啊!故乡》旋律平缓,优美动听,《快乐老家》节奏欢快, 师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海边?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学生构想大海的样子,让学生通过大海的宽广、博大,联想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师问:那么我们在演唱《大海啊!故乡》时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演唱呢? 生答:深情的,用叙述的语气来演唱 C、教师点评,介绍作品资料:《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D、教师播放伴奏范唱 E、学生继续听音乐,跟唱歌曲 3、学习新歌《新世纪的新一代》 A、播放录音,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手打拍子,感受歌曲的表现意义 B、歌曲分析:李幼容词、刘磬声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全曲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热烈的呼吁感,旋律明快奔放,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决心与信念。 C、跟唱旋律,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哼唱,可用“啦”来替代歌词,以熟悉旋律为主 D、学习歌词,以听唱为主 E、学生随音乐再一起唱。 三、小结与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本学会了三首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每人准备一到两首歌,下节课将学习剩下的两首歌,并且将在班上组织一次小型的演唱会,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准备,下节课能到我们讲台上来好好的展示一下你自己! 《唱出心中的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唱《啊,朋友再见》和《雪绒花》。

最新2014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光荣少年 教学内容: 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激励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初识五线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重点: 有情感的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演唱难点,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音乐知识难点,熟悉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 二、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1、文明守纪、养成良好习惯。 2、爱护书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 1、变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好嗓音,不要大声喊叫,不模仿成年人说话或者压低嗓音唱歌。同时要做到适当用嗓,避免嗓音疲劳。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你对五线谱有何认识? (生):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它符号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形式。 3、请说出五线谱的各线、各间、各音及有关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学生随教师所指的位置回答问题) 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 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 (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G、A、B。 5、什么叫唱名? (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展目标: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3、情感态度目标:对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进行曲。 重点、难点: 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 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二、复唱《当兵的人》 1、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唱了军旅歌曲,也聆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军队进行曲。军队进行曲给人以激昂向上的情绪。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表现这样的情绪? 在生活中,当你行走时,有高兴和欢乐也有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能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感受在婚礼中,人们行进时的音乐。欣赏《婚礼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是欢乐、幸福,神圣的,非常的恢宏,仿佛是人置身于高达,富丽堂皇的教堂当中。此曲是瓦格纳所做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把这两首乐曲并用。《婚礼进行曲》是一首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介绍管风琴),让我们感觉周围布满了音乐声音,这就是管风琴的魅力之处。正因为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使得《婚礼进行曲》音色丰富。(可结合听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2、《婚礼进行曲》是一首让人幸福欢乐的进行曲,相对于《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又让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欣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其中情绪。 感觉沉静,肃穆。与中国哀乐相比,更安静。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去世也是灵魂得到安息,去了天堂,人们会更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 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部队 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军人) 2、师: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 (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 1、师: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第三乐段: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 (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 2、分段学习歌曲 (1)学习第三乐段:

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加入说唱) 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 一 0 二 0 | 三 0 四 | 一二三四 | 一.二三四 0 | 0 X 0 X|0 X 0 X|0 X 0 X | 0 XX 0 X |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 师示范指导念0 XX 0 X ③齐念节奏 ④边念边拍 C、师唱生拍念 D、生生合作拍念 E、学习高声部。 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 ②完整演唱第三乐段 (2)学习第一、二乐段(学唱第一乐段时能否进行“轮唱”这一合唱形式的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A、视唱曲谱。 B、朗读第一段的歌词,要求声音饱满富有弹性。 C、填词演唱(师生接唱——生完整唱,引导学生唱出军人的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D、情感处理:同学们都说战士的歌声是坚定有力的,其实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这一面呢?(引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方法演唱第二乐句,其他部分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饱满有力、坚定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军人果断刚强的豪迈气概。) 4、学生讨论编排演唱形式 三、拓展延伸——了解军歌 1、认识曲作者,臧云飞:这首歌曲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你们听过吗?也是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四单元 二泉映月教案3 湘教版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从乐曲的变奏中感受情感的变化,并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交流、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表达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比聆听民乐与改变后的管弦乐曲,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2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了解一定的基本知识,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器乐曲的理解较弱。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将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与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对比欣赏,并结合音乐要素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二泉映月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二)、新课导入: 1、华彦钧生平及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简介 (1)、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引出乐曲名称和曲作者。 (2)、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二泉映月》简介: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最新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注重教育目的,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我省城乡学校的实际,力求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注意对学生情商、智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工作任务: 1、初一(34\35\36\37\38\39\40\41\42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学措施: 1、初一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六、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4 4

(完整版)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备 课 本 单位:可塘中学 姓名:林雯雯 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 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 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 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 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

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 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湖南文艺七年级音乐教案全套

年级科教案设计

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 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 (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 G、A、B。 5、什么叫唱名? (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 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 7、播放多媒体课件《光荣少年》 (1)课件展示: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歌曲激越、节奏铿锵,表现了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兴中华的崭新面貌。 (2)学生边听边轻声跟唱。 (3)教师弹奏,学生轻唱曲谱。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教师弹奏,学生唱词,体验其情绪。 (二)合作探究 1、这首歌曲在演唱时,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地速度) 2、这首歌演唱的情绪应该做到?(振奋、激昂、向上) 3、这些音乐记号分别表示? > (强音) 0 (四分休止符) 00(二分休止符)-

年级科教案设计

8、组织教学 (6)演唱《光荣少年》稳定学生情绪。(从而又可以达到巩固学唱的目的) (7)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唱的这首《光荣少年》同学们演唱的都很认真。在这里老师想问一问:做一名光荣的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可以参考《光荣少年》的歌词及P7“八荣八耻”内容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一单元中的有关音乐内容。 新课教学 4、自主学习(P12 ) 1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1)学生听琴轻声视唱一声部与二声部曲谱。 (2)分两声部轻声合唱曲谱。要求:和谐、均衡。 (3)分组练习演唱歌词。 (4)两组有表情地合唱歌曲。 2、随琴唱一唱下列音阶,熟记各音位置。(要求唱准确、记熟练)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2首;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设计思路:同学们带着兴奋与好奇的心态跨进中学校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尽情歌唱。 教学重点: 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故事引入:《高山流水》 古时候,有一个音乐家叫俞伯牙,一次他在山中弹琴,有一个樵夫叫钟子期,从他旁边经过,听到他的琴声,就说:一会儿象雄伟的高山,一会儿象浩荡的江河。伯牙就以他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就摔琴断弦,说自己失去了知音,再也不弹琴了。 2、巩固歌曲: 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 师:在这五首歌曲中,大家会唱几首呀,来,一起唱一唱。 (一)《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A、听我唱: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跟着划拍,感受歌曲情绪 B、大家唱: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要求声音不能太大 C、表演唱:教师请一个唱的较好的同学上台演唱

D、O K唱:全体学生随伴奏唱,教师指挥。 (二)《快乐老家》这是近几年来深受青年朋友喜爱的优秀通俗歌曲之一,由浮克作词作曲,旋律平缓易上口,歌词通俗易懂,亲切自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 B、教师简要讲解歌曲中应注意的地方,如休止和切分等几个特殊节奏。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3、学习新歌《新世纪的新一代》 歌曲分析:李幼容词、刘磬声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全曲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热烈的呼吁感,旋律明快奔放,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决心与信念。 A、播放范唱,学生在情绪中感受歌曲的表现意义 B、学习旋律,教师用琴弹奏,学生先轻声哼唱 C、学生唱谱,教师伴奏 D、学习歌词,以听唱为主 E、学生随音乐再一起唱。 三、小结与下课 教师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每人准备一到两首歌,我将在班上组织一次小型的演唱会,主题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唱《啊,朋友再见》和《雪绒花》。 教学重点: 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巩固歌曲: 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

湘教版七年级音乐计划

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2015 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173-175),学生115人。由于读小学时条件有限,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素质了。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是“光荣少年、美妙的人声、八音和鸣、班级演唱组合、泥土的歌(一)、七彩管弦(一)、在灿烂的阳光下、皇帝的新装”。附录有“我们的音乐天地”。每个单元根据实际,编排了演唱、欣赏、音乐知识的教学,都安排了活动与练习。教材重点为五线谱的初步视唱,认识民乐,欣赏名曲,教材以以知识或为主线,而以活动为内容,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宽广,视野更为扩大,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抽象的音乐是可以理解的、能掌握的。鲜明的主题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习有很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四、教学目标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深化音乐的审美功能,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美。 2、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为基点,通过听觉为先导,动决、视觉等积极加入,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审美能力。 3、有机的渗透学科德育,体现音乐的教育功能和陶冶情操的功能。 4、着力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音乐是听觉艺术,也可以辅助视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展示、调查、交流等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音乐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种音乐表现形式。 五、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最新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_教案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得翅膀 自选歌曲演唱 1.中国娃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孤独得牧羊人 4.森林水车 5.长城谣 第二单元我得好朋友 1.交个好朋友 2.让我来试奏 3.声声乐悠悠 第三单元壮丽得诗篇 颂歌 1.中国,我可爱得母亲 2.黄河颂 3.欢乐颂 4.芬兰颂 5.走进新时代 第四单元声音得表现 图、文与音乐得联想 1.下马威

2.球迷歌 3.悲壮得散场 4.鸟啾与蝉鸣 5.Here we go! 6.声音得海洋 第五单元八音和鸣 1.吹打震山河 将军令 2.丝竹绘美景 紫竹调、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第六单元运动得旋律 1.向奥林匹克出发 健康歌、足球梦、向奥林匹克出发 2.运动得旋律 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五环旗下得音符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 1.神奇得笛、埙 原始狩猎图、哀郢 2.独特得钟、磬 竹枝词、楚商 3.清幽得古琴 流水、梅花三弄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得翅膀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得优秀得流行歌曲《中国娃》、《众人划桨开大船》,学唱中外经典歌曲《孤独得牧羊人》、《森林水车》、《长城谣》。 2、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得1—2首。 2、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得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对歌曲得处理有一定得创意。 三、教学重点: 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得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表现音乐得原始欲望。 四、教学难点: 把握好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得空间进行创作。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周)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提出本学期得要求。 二、发声练习: 3/4 5 0 3 0 1 0 | 5 0 3 0 1 0 ‖ lu lu lu la la la 三、导入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

笛”与“音乐活动”。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青春舞曲》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 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与步骤解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 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乐器,民族舞蹈等) 2、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知道维语中的“好”该怎么说吗?(亚克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首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一)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大家知道他创作过哪些歌曲吗?(《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自选歌曲演唱 1.中国娃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孤独的牧羊人 4.森林水车 5.长城谣 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 1.交个好朋友 2.让我来试奏 3.声声乐悠悠 第三单元壮丽的诗篇 颂歌 1.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2.黄河颂 3.欢乐颂 4.芬兰颂 5.走进新时代 第四单元声音的表现 图、文与音乐的联想 1.下马威 2.球迷歌 3.悲壮的散场 4.鸟啾与蝉鸣 5.Here we go! 6.声音的海洋 第五单元八音和鸣 1.吹打震山河

将军令 2.丝竹绘美景 紫竹调、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 第六单元运动的旋律 1.向奥林匹克出发 健康歌、足球梦、向奥林匹克出发 2.运动的旋律 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五环旗下的音符 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 1.神奇的笛、埙 原始狩猎图、哀郢 2.独特的钟、磬 竹枝词、楚商 3.清幽的古琴 流水、梅花三弄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中国娃》、《众人划桨开大船》,学唱中外经典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森林水车》、《长城谣》。 2、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2首。 2、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对歌曲的处理有一定的创意。 三、教学重点: 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表现音乐的原始欲望。 四、教学难点: 把握好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创作。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周)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提出本学期的要求。 二、发声练习: 3/4 5 0 3 0 1 0 | 5 0 3 0 1 0 ‖ lu lu lu la la la 三、导入课题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周围洋溢着欢歌笑语。今天,我们要乘着歌声的翅膀,去领略艺术殿堂的无穷魅力。 四、新课教学: 1、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 2、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歌曲欣赏,听一遍,请学生注意歌词的演唱顺序。 (2)介绍歌曲风格特征: 这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是家庭教师玛利雅在交孩子们玩木偶时唱的一首歌。这首歌吸取了流行与瑞士、奥地利等国山区的约德尔民歌调的风格、真假声的交替以及领唱、重唱、合唱与色彩绚丽的伴奏交融在一起,音乐跌宕明快,诙谐风趣。 歌曲中衬词用“尤得儿”唱法演唱,“尤得儿”是瑞士、奥地利以及德国巴戈利亚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唱法,特点是真假声急促交替交换,造成一种如同在山谷间快乐地吆喝而传来空灵的回音似的效果。 (3)随乐学唱大约两次,与学生分析,整首歌曲就由三句构成,了解歌曲的结构,就很容易学会。 (4)跟着音乐伴奏进行演唱后,由老师纠正唱错的地方。 (5)启发学生在舞台上如何表演这首歌曲:小组唱、表演唱等。为班级演唱会做准备。 3、欣赏日本歌曲《森林水车》。 (1)、教师提问学生唱过哪些日本歌曲,对日本歌曲有什么感受?(忧郁,哀伤)如《樱花》,主要构成的音有哪些?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歌曲都是这种风格的,比如《森林水车》。 (2)学生欣赏《森林水车》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活泼、轻快、明亮)。 (3)教师小结:两手歌同样是日本歌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主要就是他们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